首頁>Club>
112
回覆列表
  • 1 # 曲陽先生

    入聲字必是仄聲字。

    普通話將入聲字的發音取消了,大多變成了陰平和陽平。所以,很多人記不住入聲字。普通話裡面也沒有入聲字的發音。

    但是入聲字的發音,儲存在很多地區的方言裡。

    比如,福字就是入聲字,屬於仄聲。

    但是,按照普通話卻屬於陽平,應該歸與平聲,這就不對了。

    所以,如何區分入聲字,只能強記,或者利用方言判斷。比如,粵語,江淮官話,吳語,上海話,閩南話等南方語系裡,保留了大量的入聲字。

  • 2 # 浪花李

    入聲是古代元朝前的讀音,到了元代後就沒有入聲字了。古代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代時,出現了新的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原平聲分為陰平和陽平),原入聲字已分化到上述四聲當中,之後再無入聲字。現在漢語拼音還沿用四聲。第一聲為陰平,第二聲為陽平,第三聲為上聲,第四聲為去聲,第一、第二聲稱為平聲,第三、第四聲稱為仄聲。

  • 3 # 黑夜野玫瑰

    平上去入四聲,不等於普通話的一二三四聲,你普四聲是陰平/陽平/上/去,但是依舊無法完全對應漢語的四聲。

    平是平,上去入是仄。

    如果是北佬母語,分辨入聲有點困難,看似毫無規律,但規律還是有點的。

    第二聲不送氣聲母的字是入聲字。比如德teo結cie折creo。用的是另一條規則:濁平送氣,濁仄不送氣(同thung/動tung洞tung讀tu)。

    -üe韻母的字絕大部分是入聲字。這個道理就簡單了,讀成這個韻的字只有入聲字(除了靴瘸等麻合三的字),比如覺cüe雪shüe血shüe月üe缺chüe雀chüe穴shüe。也就是說,-üe韻絕大部分是入聲字,而某些“從加從化”的字(比如靴瘸)不是入聲,

    -ie韻母的字大部分是入聲字。這個道理同上,但是非入聲字中有麻三和街皆韻也讀ie韻,比如“邪謝街屆些”等,實際上我覺得對於北佬而言不大好分辨,所以你只能反過來記了,除了鞋斜蟹等ie韻字不是入聲字,其他的ie韻是入聲字。所以這個規則是要把非入聲字記住。多半還是靠死記硬背吧。

    一字多聲,應該是入聲字。不一定是一地的調,比如北京的陰入和西北的陰入,派聲不同。比如室內裝潢在某些方言裡讀屎內裝潢。

    變調鬼畜,多半是入聲字。比如“一”單讀是陰平,而“一個”卻是讀陽平,“一種”又是讀去聲。到底讀什麼?不知道,萬事不絕歸入聲,此時有效。“億匹馬兒,騎個猴兒”,絕了。

    讀au/uo、iau/üe/eo、ai/uo韻的破音字是入聲字,而且指向的還是宕江攝入聲字,比如落枕lau/luo,殼chiau/kheo,削shüe/shiau,柏pai/puo等。甚至也可以聯絡某些方言的異讀充當破音字:學shiau/shüe。

    陽平讀sh/s聲母的多半是入聲字(普拼是x/s),比如席shi俗su,等。當然斜邪shie這個ie韻在這裡是非入聲字。

    不能套用上面幾條規則的入聲字,就只能死記硬背了吧,不過大致上看聲旁可以統一記,比如說蝦/呷(甲入聲),霞/匣(甲入聲),爹/跌(失入聲),等。

    另外,還可以利用排除法,陽聲韻的字肯定不是入聲字,幹kan,算suan,點tien,等,肯定不是入聲字啦。但是也有個小技巧:聲旁是陽聲韻的舒聲字,可能是入聲字奧,比如說妲ta從旦tan,所以妲是t尾的入聲字。

  • 4 # 半支蓮6

    古漢語語音分四聲:平(陰平、陽平),上、去、入。

    格律詩中的平仄:

    平:陰平、陽平

    仄:上、去、入

    漢語再發展過程中取消了入聲,入聲字改調其他三聲,被稱為“入派三聲”(其實是四聲)。現代漢語以此定下四個音調

    一聲(陰平),二聲(陽平)

    三聲(上聲),四聲(去聲)

    入聲字如何辨別?

    1.南方方言中還保留入聲,比如吳方言。入聲特點是“入”,像石塊掉到水裡,爆破而短促,沒有尾音。

    簡單列舉:

    白,普通話,二聲,只要氣息夠想拖多長都行。上海話讀bo,很重的爆破音,沒了。

    黑,普通話,一聲,尾音悠長。上海話發“he”音,短促像一聲咳嗽。

    2.古格律詩中,一般對仗工整,如果出現對仗不工整的可能就是“入聲”在攪局。

    3.現在有專門編輯的《現代漢語入聲字表》可以查閱。

  • 5 # 如一凡夫

    #辨入聲和仄聲# 平仄是格律詩格律的第二個基本要素。平仄是對語音聲調四聲的分類,在詩詞中,它與平仄、韻都有著密切的關係。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都把聲調劃分為四聲,但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中的四聲是略有不同的。在現代漢語中,語音聲調劃分為陽平、陽平、上升、去聲四種,是為四聲,這四聲通常也叫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古代漢語中,語音聲調劃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種,是為四聲。現代漢浯已沒有了入聲字,它們已經分別化成了現代漢語中的陰平、陽平、上升、去聲。四聲是詩句中語音的一個基本單位,但是,在詩詞中一般是不以它為格律規則單位的,詩詞中語音的格律單位是平仄,而不是四聲。平仄是四聲的分類,因為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對平仄的劃分也略有不同 。不管是古代漢語還是現代漢語,都把四聲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平,即平聲;一部分是仄,即仄聲。仄聲與平聲相對,是指平聲以外的其它聲調。在古代漢語中,平聲包括了上平聲和下平聲,仄聲包括了上聲、去聲和入聲。在現代漢語中,平聲包括陰平和陽平,也就是第一聲和第二聲;仄聲包括了上聲和去聲,也就是第三聲和第四聲。當然入聲屬仄聲,入聲是一種有塞音韻尾(—p,—t,—k)的發音,這韻尾並不實際發音,只用口型和舌位阻塞母音的拖長,因此聽起來非常短促。入聲在今天的普通話裡已經消失,而在一些方言中仍有留存。這種急促而阻滯的發音,有時會給詩歌帶來悽惻、壓抑的聽覺效果。在格律詩寫作中,入聲問題是辨別平仄的唯一障礙。查字典或韻書是消除這一障礙的最常用的方法。

  • 6 # 張科7850

    入聲字和仄聲字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先說入聲字。

    漢字的韻母有三類:陰聲、陽聲和入聲。

    韻母是純母音的為陰聲韻,比如:巴ba、過guo、車che、地di、土tu、去qu、改gai、非fei、跑pao、周zhou,等等。也叫開音節。

    韻母是母音+n或母音+ng結尾的為陽聲韻,比如:幹gan、見jian、關guan、根gen、今jin、滾gun、軍jun、剛gang、江jiang、光guang、更geng、景jing、工gong、炅jiong,等等。

    古代,還有一種韻尾是m的,後來音轉了,比如:三sam,變成了san,等等。

    古代,還有一種韻尾,分別是k、t、p,比如:ak、ok、at、ap等,這一類的韻母就叫入聲韻。也就是說,入聲是指韻母說的。

    到了宋朝的時候,尤其是南宋,我國北方被少數民族統治。少數民族學說漢語學得不像,其中就把帶k、t、p結尾的音給說垮了,就給尾音k、t、p省略掉了。等到了元朝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嚴重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入聲韻消失了。

    原本,陰聲、入聲、陽聲是配對出現的,入聲消失了以後,只剩下陰陽配對。有時,還有陰陽對轉的現象。比如:兩liang~倆lia,臽xian~掐qia,後面的韻尾ng或n被省略,陽聲轉成了陰聲。

    再說仄聲字。如果說入聲字是對應韻母說的,那麼,仄聲字就是對應聲調說的。

    漢字有聲調。古代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後來,平聲分裂為陰平(1聲)和陽平(2聲);上聲(3聲)和去聲(4 聲)沒變;入聲韻變成陰聲韻後,聲調受聲母的影響,有的變成2聲,有的變成3聲,有的變成4聲。再後來,北京方言可能是受滿語的影響,入聲先是變成3聲的又繼續變成1聲或4聲。比如:一yi,由入聲的iet變成3聲的yi(音乙),再變成1聲的yi(音衣);切qie,3聲,音且,後來變成兩個音調,1聲的切,指刀切,4聲的切,指切入。

    仄,元朝的時候讀zhai,音窄。窄(仄)聲字,發音短促、擰吧;平聲字,發音舒緩、悠長。所以,在造句子的時候,讓平聲與仄(窄)聲錯落開使用,誦讀起來會有一種起起伏伏的韻律感。這就是為何格律詩、詞牌要講究平仄的原因。

    收一句,入聲是指韻母說的,仄聲是指聲調說的。

  • 7 # 茗風242

    這需要背誦強記的,現代漢語基本把一二聲歸平聲,三四聲歸仄聲了。但你要從事古典詩詞的創作,要嚴格按照格律來的話,就要觀看平水韻部,詞韻等關於字的平仄歸聲的工具書的。一些一二聲的字歸入聲,歸仄韻。比如毛主席《念奴嬌.和郭沫若同志》正西風黃葉下長安,飛鳴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那麼念奴嬌是壓仄韻的,按照四聲論,這個鏑字,夕字,一個二聲,一個一聲,歸平聲,錯韻了,不是,這就是入聲字,歸仄韻。諸如國家的國,竹子的竹字,笛子的笛字,閣樓的閣字,菊花的菊字,羈絆的羈字,停歇的歇字等等這些入聲字特例需要死記硬背的。

  • 8 # 飲泉蔭柏

    聲韻本身就是因字音而設,新華字把原四音的入聲歸入平聲了,如非要辯,去查百度好了。現在除了個別地方南方方言還有入聲,普通話沒了,寫詩用新華聲韻不好嗎,原來的平水韻什麼的不也是幾位老先生商量定的嗎?

  • 9 # 遼陽郭同建

    說到入聲字和仄聲字如何辨別,這就涉及到四聲的區分。那什麼是四聲呢?古人曰。平上去入是也。那何謂平上去入呢?曰,平聲者其聲平,上聲者其聲上,去聲者其聲去,入聲者其聲入。其歌訣如下。

    平聲平道莫低昴,

    上聲高呼猛力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平聲平道而聲和。故曰,平聲者其聲平。上聲高呼而聲亢,故曰上聲者其聲上。去聲哀遠而聲展。故曰去聲者其聲去。入聲急收而聲翕,故曰入聲者其聲入。然如此區分,雖極淺顯。但初學者還很難領悟,需要慢慢在實踐中領會。

  • 10 # 溫春派

    平上去入四聲,不等於普通話的一二三四聲,普通話四聲是陰平/陽平/上/去,但是依舊無法完全對應漢語的四聲。

    平是平,上去入是仄。

    如果是北佬母語,分辨入聲有點困難,看似毫無規律,但規律還是有點的。

    1、第二聲不送氣聲母的字是入聲字。比如德teo結cie折creo。用的是另一條規則:濁平送氣,濁仄不送氣(同thung/動tung洞tung讀tu)。

    2、-üe韻母的字絕大部分是入聲字。這個道理就簡單了,讀成這個韻的字只有入聲字(除了靴瘸等麻合三的字),比如覺cüe雪shüe血shüe月üe缺chüe雀chüe穴shüe。也就是說,-üe韻絕大部分是入聲字,而某些“從加從化”的字(比如靴瘸)不是入聲。

    4、-ie韻母的字大部分是入聲字。這個道理同上,但是非入聲字中有麻三和街皆韻也讀ie韻,比如“邪謝街屆些”等,實際上我覺得對於北佬而言不大好分辨,所以你只能反過來記了,除了鞋斜蟹等ie韻字不是入聲字,其他的ie韻是入聲字。所以這個規則是要把非入聲字記住。多半還是靠死記硬背吧。

    5、一字多聲,應該是入聲字。不一定是一地的調,比如北京的陰入和西北的陰入,派聲不同。比如室內裝潢在某些方言裡讀屎內裝潢。

    6、變調鬼畜,多半是入聲字。比如“一”單讀是陰平,而“一個”卻是讀陽平,“一種”又是讀去聲。到底讀什麼?不知道,萬事不絕歸入聲,此時有效。“億匹馬兒,騎個猴兒”,絕了。

    7、讀au/uo、iau/üe/eo、ai/uo韻的破音字是入聲字,而且指向的還是宕江攝入聲字,比如落枕lau/luo,殼chiau/kheo,削shüe/shiau,柏pai/puo等。甚至也可以聯絡某些方言的異讀充當破音字:學shiau/shüe。

    8、陽平讀sh/s聲母的多半是入聲字(普拼是x/s),比如席shi俗su,等。當然斜邪shie這個ie韻在這裡是非入聲字。

    9、不能套用上面幾條規則的入聲字,就只能死記硬背了吧,不過大致上看聲旁可以統一記,比如說蝦/呷(甲入聲),霞/匣(甲入聲),爹/跌(失入聲),等。另外,還可以利用排除法,陽聲韻的字肯定不是入聲字,幹kan,算suan,點tien,等,肯定不是入聲字啦。但是也有個小技巧:聲旁是陽聲韻的舒聲字,可能是入聲字奧,比如說妲ta從旦tan,所以妲是t尾的入聲字。

    根據以上的,下面可練習一下,辨認下列短語中的入聲字:

    學習強國。

    a、4個都是陽平字。

    b、學習是入聲字。

    c、學國是入聲字。

    d、習國是入聲字。

  • 11 # 阿拙哥

    下面按順序直接舉幾個古漢語平上去入發音的例子以供參考。

    英影應益、供鞏貢谷、東董凍篤、甘敢槓急、星醒性色、支紙置移、其中大多數入聲都已成為現代普通話的上聲去聲,但也有一部份變成了陽平陰平,例如空恐控紅的紅字就是其中之一,具體還得靠自己去把握。

  • 12 # 山民s

    入聲是仄聲的一個分支。現代漢語取消了入聲,把入聲字大部分歸入陽平聲,小部分歸入陰平和去聲,要辨別,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透過平水韻的入聲字表去硬記。至今還保留入聲的一些方言地區的人們,很容易辨別,其他地方的人就覺得難。不過,只要有心,入聲字就那麼多,一次記幾個,慢慢就會記住的。

    說了等於沒說,抱歉!

  • 13 # 任思溫

    我來回答如何辨別入聲字和仄聲字。

    入聲字帶有韻尾p.t.k,因此具有發音短促,突然停止,不能延長的特點。

    從現代漢語拼音的角度講,有以下幾類均為古入聲字:

    1.聲母b.d.g.j.zh.z與全部韻母相拼的陽平聲字。

    2.fa.fo的全聲調字。

    3.d.t.n.l.z.c.s拼e的全聲調字。

    4.zh.ch.sh.r拼uo的全聲調字。5.b.p.m.d.t.n.l拼ie的全聲調字。

    6.n.l.j.q.x拼ue的全聲調字。

    7.g.h.z拼ei的全聲調字

    仄聲字即現在讀音是第三聲和第四聲的字。

  • 14 # 百味寫春秋

    這個話題很值得重視,因為這是個讓很多詩詞愛好者有困惑的問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分析一下,解決問題的答案就出來了。

    一、入聲學在格律詩中是怎樣的呢?

    格律詩講究音調的抑揚頓挫,要求在一行詩句裡平仄交錯,兩行相對的詩句則平仄對立,古平聲與當今的陰平、陽平一致。這沒什麼問題,問題是古入聲字怎麼辦?

    我國不少地方,如南方的: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地的方言還保留著入聲;北方的:山西、內蒙古等地也保留著入聲。雖然幾十年來我國一直在推廣普通話,許多能發入聲、能讀入聲的也都能講普通話。但是,用入聲字這個習慣仍是不容忽略的。為了保持詩詞的“古味”和一些地方用入聲字的習慣,國家並未作出硬性規定,入聲字仍可沿用。但對格律詩有個前提要求,即:新舊韻不可在一首詩裡混用。與此同時,為了“知古”、“容舊”,詩詞界出版有,以漢語拼音為序列出的《入聲字表》,方便查詢入聲字。

    二、辨別入聲學與仄聲字的簡便技巧

    在創作實踐中摸索了點如何辨別的小技巧分享給大家作參考:

    1、如果你方言裡是有入聲的,比如說,你是江浙人、湖南人、華南人或山西人,那麼,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在那些有入聲的方言裡,聲調不止四個,不但平聲分陰陽,連上聲、去聲、入聲,往往也都分陰陽。像廣州入聲還分為三類,這都好辦,只要把它們合併起來就是了。例如把陰平、陽平合併為平聲,把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合併為仄聲,就可以了。但問題在於,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裡有幾個聲調。這就要找一位懂得聲調的人幫助一下。如果你在語文課上已經學過本地聲調和普通話聲調的對應規律,己經弄清楚了自己方言裡的聲調,就更好了。

    2、如果你是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北部的人,那麼,入聲字在你的方言裡都歸了陽平。這樣,遇到陽平字就應該特別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屬於入聲字的。至於哪些字屬入聲,哪些字屬陽平,就需要查字典或字表了。

    3、如果你是北方人,那麼,辨別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處稍有不同了。古代入聲字既然在普通話裡多數變了去聲,去聲也是仄聲;又有一部分變了上聲,上聲也是仄聲。因此,由入變去和由入變上的字都不妨礙我們辨別平仄;只有由入變平(陰平、陽平)才造成了辨別平仄的困難。我們遇著詩律上規定用仄聲的地方,而詩人用了一個在今天讀來是平聲的字,引起了我們的懷疑,可以查字典或韻書來解決。

    4、注意,凡韻尾是-n或-ng的字,不會是入聲字。如果就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北部來說,ai,ei,ao,ou等韻基本上也沒有入聲字。

    結語

    總之,入聲問題是辨別平仄的唯一障礙。這個障礙是查字典或韻書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國大約還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入聲的,在那些地方的人們,辨別平仄更是沒有問題了。

    最後,我把《康熙字典》前面載有一首歌訣抄來分享給大家:

    《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解題到此,文中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 15 # 使用者1833782182333

    今天寫詩,衹要用今四聲,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詩有古體初體正體變體,正體也即近體,有嚴格平仄要求,弄他明白就行。其實也就四句而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前面加二字。

  • 16 # 訪古寫字湯益明

    入聲字,屬於應用裡面的仄聲!古漢語有4聲:平、上、去、入,其中平聲屬於平仄當中的平聲韻,而上、去、入三聲為仄聲。

  • 17 # 瘦馬521

    中古時期,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種。平聲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一聲,上聲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三聲,去聲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四聲,入聲是一種短音。平聲的陰平變成了一聲,陽平變成了二聲。所以,平聲字,就是現代漢語裡讀一聲和二聲的字。仄聲字,指上、去、入三種聲調的字,現代漢語沒有入聲了,在語流音變中入派四聲,部分山區仍保留部分入聲,所以基本上讀三聲和四聲的字就是仄聲字。古代人為什麼要分平、仄呢?因為在吟誦的時候,平聲字可以拖長,仄聲字不能拖長,仄聲字一旦拖長,聽起來就是平聲字了。這也就是近體詩格律形成的原因——出於吟誦的需要。雖然入派四聲了,但吟誦的時候,仍然要把入聲字辨認出來,把它們歸入仄聲字。

  • 18 # 學中藥的小時

    古代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代時,平聲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就是現在的一聲和二聲,上聲有一部分字歸併到去聲裡,剩下的是現在的三聲,去聲和由上聲歸併的一些字是現在的四聲,古代的入聲在元代時分化到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當中。所以現代漢語北方方言沒有入聲。現在“普通話”即標準現代漢語中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所以普通話沒有入聲這個聲調。

  • 19 # 小園花絮飛

    現代人寫近體詩,仄聲字還好理解,最怕的是入聲字。現代漢語四個聲調中把陰平、陽平歸為平聲,把上聲、四聲歸為仄聲,有點基礎的人一說就明白,並不難,除特例外。但入聲字在現代漢語四個聲調中都存在,歸為上聲四聲的入聲字倒不怕,很自然地可以把它們劃入仄聲調,好掌握,最要命的是在現代漢語中表現為陰平陽平的入聲字,對初學近體詩的人來說就是攔路虎,不乏常鬧笑話。所以呀,要寫好近體詩首先要掌握的是入聲字,當然我說的是平水韻,用中華新韻寫又另當別論。

    怎麼樣才能較好地掌握入聲字呢?我覺得首先要懂得近體詩詞格律基礎知識,再熟讀足夠數量的名篇經典,自然對入聲字能夠加深認識。舉個例子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句詩中的“白”字就是入聲字,當你知道用“庂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基礎格律,套一套自然就知道“白”字應是仄聲的,在近體詩一三五不論規律下,這個例子還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再舉個例子如“金沙水拍雲涯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涯又拍肩”這兩句中的“拍”字,詩句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庂,仄仄平平仄仄平”,前一句的“拍”在第四字的位置上,後一句的“拍”在第六字的位置上,律詩二四六分明,在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須嚴格按格律要求用字,據此就可以判斷“拍”是入聲字,是仄聲。當然還可以用其他輔助方法來判斷入聲字,如偏傍、聲母等,在此不贅述了。

  • 20 # 使用者8463660914524

    入聲字也是仄聲字,如果不是為了研究沒必要搞這個。過去的人從小讀書就學這個,就好像現在的小學生學漢字要分清一二三四聲一樣,從古到今漢語的發音也在不斷地演變,比如現在讀來是平聲的屋發一黑失夕等過去都是仄聲字,按照現在的讀法就是平聲了。要是為了寫詩的話建議經常看一下《詩韻合璧》類的書,入聲字不多,記住就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由於對莊子很是喜歡,卻找不到一本比較好的全文註解,能推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