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最小右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與鼓勵。(2:07/3:53)

    我看的是3分53的B站版本,整個影片,我看到了影視颶風Tim、何同學,還有一個活躍於ytb上(以及b站)的一個古裝中國民樂組合。這三位MCN(及組合)都是我非常欣賞,也經常關注的幾位po主。遺憾的是,視覺語言給我帶來的直觀感受是:“新中產”們以及他們的孩子,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改變,其他的,不行。

    剪輯片段中我認識的up主並不多,也就上面三位。但是我知道的是,這些進入鏡頭的po主們,大多是受過良好教育、有興趣專長的人們,我猜想,他們的家庭環境也大概優渥,至少能支撐起他們的愛好。我在影片中看到了繁華的都市街頭,專業的影棚,浦東瓶起子大樓,日本千鳥居,但為什麼卻沒見一個普通城市、鄉村的普通人們?為什麼整個影片語言完全一邊倒地落在城市空間?我認為這段影片的剪輯偷換了“嚮往的生活”偷換了“日常生活”的概念,裹挾著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將他那些長尾使用者的現實,將Bilibili需要青年人資本支援的事實,完全忽略掉了。

    如果仔細想想,這些優秀up主們的家庭環境恐怕不會太差,他們,的確是青年在B站的標杆。但B站上同樣有被這些指標,卻排除在外的普通年輕人,他們在哪裡呢?如果我沒記錯,這些被忘記的青年裡,同樣不乏優秀的,受人喜歡的,符合影片中演講定義的“青年”吧?至少我理解的,B站的up主群體中,是有這樣的人的。為什麼他們似乎並沒有出現在影片中呢?這段簡單的影片讓我感受到了“我們”與“他們”的區別。但言語敘事卻催眠我認為“他們”就是“我”。這種精神分裂一樣的敘事,令我難以接受。

    歷史是大眾的歷史,即使歷史總是由MCN佔據絕大多數。B站的公關影片潛藏的語言是,他們在投資,在收編更有希望的所謂“新中產”與“朝氣青年”。而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們,不管你有沒有人氣,恐怕也只配在這個圈子之外了——我想這是讓我最憤怒的一點。

    另外。不惑(00:55)不是知識面寬窄的問題,而是明辨是非,或是有能力支援自己選擇的能力。不能用資訊爆炸填鴨式的資訊選擇空間無窮,替代獨立思考能力的概念。

    凌晨02:04睡不著,再提一個問題:我是95年生人,我還算是b站的青年嗎?

    --

  • 22 # 春心孤負

    看第一遍《後浪》時熱血沸騰。

    看第二遍《後浪》時發現寫的不是我。

    看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改編的《非浪》時笑著笑著又有點悲傷。

    首先,我為什麼會在看第一遍《後浪》時會熱血沸騰呢?

    從這部片的題材上看,這是B站的宣傳片。《後浪》作為一部優秀的宣傳片,其文案氣勢磅礴,又非常正能量;其影片選取的人物是b站眾多有名up主,讓人產生親切感,縮小距離感。

    從這部片的演講者何冰看,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會委員。光從何冰個人的感染力、表現力來看,他絕對是一流的演說家。我從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起就被深深吸引住了,由此可見,他的臺詞功夫也非常高超。

    從這部片發的時間上看,五四青年節,具有特殊意義、屬於青年人的節日這天,我們看到這樣激勵人心的短篇自然而然會將自己帶入其中,幹完了這碗雞湯。

    然後呢,我們如果只思考到這是能給我們力量的片子,我們自然不會再去想第二層、第三層。這也是一個好的方面吧,想的簡單點收穫了動力,就不會糾結這個片子的意義在哪裡。

    為什麼呢?不要忘了這部片子的性質是宣傳片,這部片子的結尾是“和1.3億b站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

    我認為b站做這個宣傳片至少有四層目的,分別對應不同的受眾。

    第一層,b站想透過這個宣傳片提升自己的形象,拿到更多的融資。

    第二層,b站想改變那些認為b站是個娛樂的會誤導青年人的人的看法。

    第三層,b站想透過這個正能量的宣傳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入站。

    第四層,這一層才是想透過正能量的影片激勵年輕人奮發向上,可惜定位出錯了,效果大打折扣。

    從這部片子的文案內容解析,裡面提到的“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很多人,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其實你會發現這只是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大多數人沒有機會去接觸這麼高階的東西,為什麼,因為沒有資本。所以就會產生影片中的年輕人只是少數的社會年輕精英的看法。

    沒有共鳴,大多數人在裡面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就產生了那種假大空的感受。

    最後,朱一旦的團隊製作了一部改編版的《非浪》,雖然這是以一個玩梗的形式來敘述的,但其中卻有著當代社畜的心酸。

    許多網友感嘆:《後浪》講的是城市中產以上家庭的年輕人,《非浪》講的也是年輕人,可能是你看不到的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如果你感覺被《非》冒犯到,不好意思,被《後》冒犯到的人可能更多。

    也有人說:諷刺B站《後浪》演講影片中全屏皆是豪車、單反、跳傘、出國旅遊,以這些極少數來代表中國極大數的工農階級,殊不知中國還有多少年輕人如非洲同胞一樣需要付出辛勤的體力勞動才能換來微薄的工資,總的來說《後浪》的本質不過B站的廣告,不必太當真。

    所以,看看就完了,如果你被激勵了,保持這個態度奮鬥吧,如果你沒有因此產生共鳴,也不必太當真。

  • 23 # 小樣說事

    我開始並沒有關注到後浪而是看到了旦總的“非浪”,覺得很有意思,但是看不明白,我就去翻評論,然後就看到了,正規版的後浪。確實,大製作就很有質量,特別鼓舞人心。但是,旦總的非浪給我當頭一棒,他讓我知道了我是什麼階層 我的父母是什麼階層。他們不是金融精英,也不是律政強人、藝術大師。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農階級,在三線小城市過著平凡的生活。還有很多的人給後浪貼上了正能量的表籤,但也有很多的人說這是雞湯。有這樣的一個評論“這是資本家,拍給兒子看的” 我不是完全認同他,但是覺得他在理兒。“我們應該從故事裡取其精華,棄之糟粕”

    我們更多的是應該立足當下,看清楚自己,努力的去生活!

  • 24 # 雪原不化

    有觸動。但是我和短片裡何冰老師一樣堅信新一代年輕人,我們是前浪裡那一朵無名的浪花,沒在乎過社會回饋自己什麼,但是儘自己所能貢獻自己力量,敬業,有責任心,有愛心,環保意識強,努力過,也曾拼盡全力,從不浪費社會資源,是對社會有益的一代人中的一員,對青春說無悔,對社會說無愧,對自己說這世界我沒白來,是正能量的存在。而當今年輕一代已經在各領域挑起大梁,他們聰明好學,沒有那麼多迷茫,也沒我們想象中任性,看看這次疫情中年輕人的表現,你就知道答案,後浪,湧動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豉配什麼肉煮好吃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