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叢中笑6603
-
2 # 黃少少
第一慘的應該就是荀彧]了,他是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荀彧早年事從袁紹,其後投奔曹操。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
3 # 曉曉曉
感覺是賈詡,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化了,再加上三國演義貶曹,賈詡是真的強,三國裡各種重大轉變,全都有賈詡插手,而且還能在弄死了曹操兒子,典韋的情況下,善始善終,真的強,不然看看三國的頂尖謀士,誰最後是老死的?底下都是賈詡幹過的1、教唆李郭出兵,造成亂世2、獻計張繡三敗曹操,三次計謀是詐降偷襲、聲東擊西、敗兵追勝兵3、拒絕袁紹、投降曹操,眼光毒辣。4、主張曹操不要南下,經營,待劉備孫權自相殘殺。曹操不聽,致使赤壁之敗(羅本曹操未帶賈詡)5、獻離間計離間馬朝韓遂6、教曹丕用陽謀爭取世子地位7、破解楊修詭計,教楊修做人8、暗示曹操如何挑選世子9、勸阻曹丕不要伐蜀,曹丕司馬懿不聽,結果大敗。
-
4 # 王來話園
龐統 龐士元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小時候看三國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怎奈還沒有感覺出士元兄的奇才大略,他就在落鳳坡隕落了。落鳳這個坡兒也確實沒有辜負自己的名字,直接ko了鳳雛先生的一生。
為啥說龐統慘呢,因為在落鳳坡的時候,這位仁兄騎得的劉備的愛馬的盧,而龐統的死就跟這匹馬有關。所以先交代一下這匹馬的故事。
蔡瑁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報信劉備,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馬就跑。因為走的實在緊張,劉備也沒有看路,隨著的盧馬便跑到了檀溪。前面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面是追兵,劉備這時才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瘋狂地抽打著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的盧馬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為歷史留下了一段傳奇。
後來呢劉備為了顯示自己對龐統的重視,而將自己珍愛的寶馬的盧贈送給了龐統。誰知龐統無福消受,剛騎上的盧便被敵人當作劉備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所以龐統是給劉備當了子彈才死的,你說慘不慘。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龐統的顏值和他的才華形成了強烈的反比,長得實在太那個了,有點過意不去了,大家自己理解吧,反正不是小鮮肉兒,用比較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你品,你細品。
-
5 # 欣雨影視基地
因為東漢末年各軍閥的君主都沒有很高的官位,給部下的官職多是州郡的佐官,可能有人搞不清楚這些職位的作用就統稱為謀士。
有個建議就是好好去理解一下主簿、別駕、治中、長史、司馬、參軍、護軍、軍師、祭酒,以及各種曹、掾職位都是幹嘛的,令、丞、尉又是幹嘛的。
假設袁紹接過了袁術的皇帝,那麼治中別駕審配對應是丞相還是尚書令?別駕田豐是不是可以混個御史中丞、尚書僕射來做做?以奮威將軍領監軍的沮授會不會成為大將軍?郭圖、逢紀指不定能混個三公。
反正你不會把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官員稱為謀士吧?也不會把各司法部、公安部的部長稱為謀士吧?
-
6 # 劉坤忠120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紛爭,湧現了一大批謀臣武將,各為其主,逐鹿群雄,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誰是三國謀士第一慘,主要概述三國前期幾位高階謀士,有呂布主諜陳宮,袁紹主謀沮授、田豐、許攸,曹操主謀荀彧、郭嘉、荀攸、賈詡,東吳周瑜(都督,或不算謀士〉,魯肅、張昭,劉備屬下諸葛亮、龐統、法正等。。。陳宮瞧不起曹操,白門樓寧死不屈。沮授官渡兵敗,不降曹操被殺。許攸在官渡決戰關健時被郭圖、逢紀妒忌,以其子貪汙上報袁紹,使袁紹不信任許攸,無奈許攸投奔曹操,許攸全洩袁紹軍情,使曹操反敗為勝。袁紹死後,曹操坐山觀虎鬥,輕鬆佔領鄴城,許攸認為敗袁紹居功至偉,常酒後胡言,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與許褚鬥氣被殺。是許攸自己作死,與曹操是發小,從骨子裡就瞧不起曹操,曹操也明知,默許許褚殺之。。。郭嘉謀略經典,生活作風不檢點,導之體弱多病而亡。荀攸多奇謀,賈詡謀毒辣。荀彧竭盡全力輔助曹操,為的是仰仗曹操平定諸侯,恢復漢室。但曹操自立門戶,學安漢公王莽,荀彧慧眼不識豺狼,反對曹操,被遺棄自盡。。。東吳周瑜、魯肅、張昭才謀不是很高,但能盡心盡力扶助孫氏,在三國三分其一。諸葛亮出山至死,達到人生顛峰,名垂青史。法正名成漢中,驕橫不法,劉備器重,是因人才匱乏。龐統深得劉備信任,本可大展鴻圖,只因急功近利,入川后籌劃不精,還搭上自己性命。獻計獻策好像不符合實情,或許是本領太差。。。只於袁紹一等謀士田豐就有點冤了,他是忠心為主,忠言直諫。與沮授力主冀州力精圖治,消滅青州殘餘勢力,穩定幷州局勢,休養生息,再與曹操決戰。但逢紀、郭圖認為冀州勢大,自己休養,人家也在發展,不如趁早進兵,消滅曹操。雙方各有道理,按田豐沮授的方針可能袁紹的基礎更牢固,勢大更強大,經營好冀、青、並、幽四州,可雄據天下,到時再揮師南下,一舉平定中原。曹操雖照樣能發展,但地廣民貧,還要經營名議上的朝廷,四面有窺視之敵,不能與袁紹同步發展。袁紹因沒迎獻帝在政治上失去先機,急於就成,發起官渡之戰,田豐直言不勝,袁紹以擾亂軍心將田豐下獄,真是主庸臣辱。。。袁軍聲勢浩大,碾壓曹軍,先鋒顏良勇冠三軍,奪陣斬將,曹軍慄然,關羽助力曹軍斬了顏良,袁軍亂了陣角,大將文丑又被亂軍所殺。袁紹謀士不和,相互妒忌,袁紹又不能決斷,坐失良機,迫使許攸降曹,軍情全洩,糧草重地烏巢被燒,曹操反擊,張郃高覽來降,官渡之戰曹操大獲全勝,袁紹敗回鄴城。牢卒對田豐說,主公敗回,必重用先生。田豐說,主公若勝,或許高興會赦勉我,主公大敗,定會羞惱,我死定了。有人告袁紹,說田豐在獄中知主公戰敗,狂笑不已,不聽我言必有此敗。袁紹差人讓田豐在獄中自盡。可憐田豐枉有良謀,不為庸主所用,田豐清廉正直一生,反屈死在自己主公之手,冤。袁紹之敗,是謀士太多,自己又不能決斷,真是艄公多了打爛船!
-
7 # 廣西唐豪
三國許多謀土,但謀土當中諸葛亮是三國的亮點,諸葛亮一生為了劉備及阿斗復漢江山盡心盡力,劉備稱帝時,劉備為關羽報仇,諸葛亮一心要與孫權合作,但劉備卻要報復,失敗了花了諸葛亮復漢江山的好時機,到阿斗稱帝諸葛亮一事一物到親手為阿斗去奮鬥,但阿斗卻扶不起來,所以諸葛亮一生遇不到雄主,一生沒有完成復漢江山,所以含終而死,所以諸葛亮為第一慘,如果諸葛亮在曹操那,諸葛亮一生都會幸福下去?
-
8 # 江湖小曉生
三國最慘的謀士是誰?有人說是被曹操宰掉的陳宮,有人說是在落鳳坡被射死的龐統,還有人覺得受了委屈的賈詡是最慘的。
其實要我來看,我覺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才是那個時代最悲劇的一個謀士。為什麼呢?因為像徐庶、賈詡這些人,可以自在地選擇自己的未來,可是諸葛亮卻揹負著劉備的恩情,一生只能為老劉家效忠致死。
27歲就被劉備拐上了賊船。感覺諸葛亮是真心虧,滿肚子的學問,又已經把自己的仕途都安排好了,沒想到半路殺出個劉備來。
當初諸葛亮娶了黃月英,那就是希望依靠聯姻的關係,得到劉表的重用。黃月英的母親和劉表的老婆那是親姐妹,所以諸葛亮算得上是劉表的侄女婿。諸葛亮見到劉表得喊一聲姨夫。
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傻子都看得出來,諸葛亮是要輔佐劉表,打算在荊州尋求一份安身立命的職業。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三國志》
可是劉備得知諸葛亮是個人才以後,立刻跑來請他出山。諸葛亮一看,這不是一小作坊的小老闆嗎?不見不見,所以就讓童子把他打發走了。
劉備臉皮厚啊,一次不見,那就兩次,兩次不見那就三次,再不見就燒你家房子,看你還躲著。諸葛亮就這麼一個草堂,被劉備燒了的話,還真的要露宿街頭了。
為此諸葛亮只能勉強見了劉備一面,劉備一邊讓倆提刀的兄弟站在門外,一邊和諸葛亮講述自己的理想。不曉得是關羽張飛的刀感動了諸葛亮,還是劉備的真情感動了他。諸葛亮稀裡糊塗地就這麼上了劉備的賊船。
這一年諸葛亮才不過27歲,而劉備此時已經47歲,卻寸土沒有,兵甲只有3000。這完全就是開局一個碗,後面全靠諸葛亮來編嘛!
本來劉表佔據荊州,諸葛亮可以坐享其成,在最短時間裡,幫助劉表奪取益州之地,從而擁有爭奪天下的資格。可跟著劉備,必須要從頭開始,畢竟劉老闆的經費不足啊!
54歲活活累死在了前線。看看天下謀士都在選誰做老大?郭嘉、荀彧、荀攸、程昱這些人選擇大漢丞相曹操,許攸、審配、郭圖這些人則選擇佔據河北的袁紹,諸葛瑾、張昭、魯肅這些人則選擇坐擁江東的孫權。
袁紹、曹操和孫權,哪個不是家大業大的呢?全都是上市公司,去了就有五險一金還有各種工作福利,呆子才不願意去他們那兒上班呢!
於是劉備手裡的第一個重要謀士徐庶,看劉備這小作坊折騰不下去了,也果斷到曹老闆那邊遞簡歷面試上班了。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三國志》
只有諸葛亮,在劉備最艱難的時刻,瞎了眼似的選擇在劉備這裡上班。這就好比一個清北畢業的高材生,跑到農村小作坊裡做學徒一樣,前途一片昏暗,換你你願意嗎?實在是太慘了。
好不容易把劉備這個小作坊,經營成了一家上市公司。沒想到公司老闆劉備,是個扯犢子的玩意兒,一不開心,就拿著全公司的資產去東吳豪賭,結果輸了個底朝天,還把自己的命給搭進去了。
半輩子的心血眼看就要被毀掉了,諸葛亮心都碎了,劉備臨死前還假惺惺地說要把皇位讓給諸葛亮,這是要把諸葛亮往死裡整啊,也不看看劉備留下多少心腹大將。還有,當時這個皇位的含金量,可能也就只有一個村長的水平了。
蜀漢內部到處都在叛亂,外部曹魏和孫權隨時都要把蜀漢給滅了。諸葛亮是在這個時候再次臨危受命,大罵一聲娘希匹,甩開膀子就開幹!
在他的努力之下,蜀漢恢復了生機,並且有了恢復中原的資本和野心。可惜他本人卻在前線活活累死了,死的時候只有54歲。27歲出山,為老劉家服務了27年。
家裡就那麼幾棵桑樹,也沒把娃兒教育好。諸葛亮整天忙著蜀漢的內政外交,絲毫不敢鬆懈。因為蜀漢內部有私心的人非常多,他稍微一鬆手,可能蜀漢就崩盤了。
蜀漢就好比是一家瀕臨退市的公司,在諸葛亮這位操盤手手裡,再次被盤活了。可是誰也不知道,這究竟需要花費多少精力和時間。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國志》
如果諸葛亮這是在為自己創業,像曹操、司馬懿那樣也就算了,畢竟自己做老闆的,辛苦點回報也多。可諸葛亮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拿不到公司的控股權,甚至連個分紅他都不要。
這麼個大家眼中的“大傻蛋”可能再也不會出現了,畢竟誰還沒點私心呢?諸葛亮到了去世以後,留給家裡人的只有那點桑田,其餘什麼都沒有。
一個蜀漢丞相,管理著上百萬人的大官,最後就留了這麼點東西給後人,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這就是諸葛亮非同一般的地方。
為了報效蜀漢,諸葛亮甚至都沒工夫教育子女,他唯一的兒子諸葛瞻並沒有得到他的真傳。看看曹操是怎麼教育子女的?全都帶在身邊實習觀摩。可諸葛亮是真的沒這些心思,他的心思都在蜀漢基業之上。
總結: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能這句詩是對諸葛亮一生最好的詮釋。自從27歲上了劉備這艘賊船以後,他就再也沒有下來過。
劉備在長坂坡被曹操打的老婆孩子都丟了,軍師徐庶也跑了,可諸葛亮始終不離不棄。有幾個人能在你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依舊願意輔佐你呢?那個時候關羽張飛的大刀可沒工夫架在諸葛亮身邊啊。
不光如此,諸葛亮從未換過主子。郭嘉、荀彧、荀攸、賈詡、陳宮、陳登這些人,哪個沒有更換過門庭呢?又有幾人能做到從一而終呢?
他的一生的確是以悲劇收場的,因為他沒得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的確是三國最慘的謀士。
參考資料:《三國志》
-
9 # 痴語呢喃1988
如果光看《三國演義》,必然是蔣幹啊,蔣幹在謀士界地位就好比零陵上將邢道榮在武將界的地位,都是行業內的笑話。
赤壁之戰為何曹操戰敗?蔣幹必須要背一半的鍋。首先蔣幹認為自己和周瑜曾有過同窗之情,於是主動請纓去勸周瑜投降。周瑜將計就計,首先偽造了荊州水軍都督蔡瑁和張允寫給他的密信,又佯裝喝醉引誘蔣幹把密信偷走,曹操看到密信後惱羞成怒,立刻將蔡張二人斬首。當曹操反應過來,卻為時已晚;曹操礙於面子又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如此,還得笑臉去表揚蔣幹的機智。
老實人蔣幹還真的認為自己立了大功,心中不禁沾沾自喜,為進一步表現自己,他將名士龐統引薦給曹操,龐統獻上了連環計,曹操也稀裡糊塗的真的就相信了。吳國連續兩次反間計能夠成功,都少不了蔣幹的助攻,最後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北逃。
作為一名曹操方謀士,連續兩次幫敵軍建立了功勳,而且事後不自知,將自己釘在整個整個謀士界恥辱標杆上,整個三國唯獨蔣幹一人耳。
-
10 # 月下獨酌夜半杯
三國第一慘非司馬懿莫屬!
第一:諸葛亮同志在樓上擺了一桌空城計,邊喝酒,邊唱K!還不停的調戲司馬哥!諸葛:仲達,來啊,來啊,一起上來把歌唱!硬是把司馬哥嚇跑了,半路才想起來這個有辱斯文的匹夫竟然騙了我!安敢如此下作……
第二:三國女裝第一達人這個名號非司馬老妖莫屬!
第三:年紀輕輕獨守空房幾十載,作為一個學富五車,才學驚人,上馬能安天下,下馬能治天下的人,這是何等屈辱?
第四:司馬懿的老闆曹董事長用了一輩子的光陰不讓司馬懿出頭,就算到臨死了也沒放過司馬懿還是在他兒子面前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硬生生讓司馬懿飛天幾十年不成落下……
第六:與同期出道的謀主相比,看看人家那個不是一展平身所學呢?就連為母歸曹的徐庶都比他強!畢竟那是徐庶不願意搭理曹董,並不是曹董不用他!
第七:自帶天賦光環技能“熬死你”等司馬老妖真正出山的時候該死的也死了,沒死的也差不多了,說好聽這是司馬懿的幸運的,多了一個天賦光環“無敵”!說難聽的……老一輩在世的時候能都夠旗鼓相當,精彩絕倫,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絢爛的痕跡……你留下了什麼?只有光環在人間?
光環“熬死你”開啟:都死光了
光環“無敵” 開啟:這個天下我的啦……
這是多麼的寂寞與殘忍……
-
11 # 天睛970
鳳雛臨死前大喊6個字,劉備聽後怒罵不已,諸葛亮聽後卻想辭官還鄉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擁有者太多太多的封建王朝,品讀歷史,讓我們猶如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一般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不過,我們因此也得出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無論是朝代強盛如秦皇漢武,還是王朝昏庸同晉宗宋祖,在煙波浩渺的歷史長河面前終究都逃脫不了曇花一現的歷史結局。
這從側面也印證了一句古話:“中國大勢,向來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同時這句話也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場白。由於《三國演義》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題材的小說,所以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傳播深度,都要高於同為四大名著的《紅樓夢》、《西遊記》以及《水滸傳》。
單單從人物塑造上來說,《三國演義》中的光環人物個個都是“指點江山、糞土王侯”的英雄人物,是攪動乾坤、左右社稷的王霸之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鐵血戰神。
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位《三國演義》中具有史詩級別的英雄人物,此人才能不在郭嘉、諸葛亮之下,更勝周瑜數倍,原本是一位可以匡君輔國、一統天下的亂世大才,只可惜下場比諸葛亮“雖遇其主,不得其時”還要慘,他是“既不遇其主,也不逢其時”。
此人就是被稱為“鳳雛”的龐統,龐統字士元湖北襄陽人,據史書記載:龐統雅好風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意識就是說龐統此人有經天緯地的大才,才能智謀在荊楚大地家喻戶曉。就連劉備落難新野之時,當時相術大家、國學名士司馬微都向劉備舉薦說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能和睿智並不亞於同時期的諸葛亮。
而且,我們知道在公元208年的時候,孫權、劉備5萬聯軍在赤壁大破曹操80萬大軍,其很大程度就是取決於龐統提出的“鐵索連環”計。假若沒有龐統的誘使曹操將所有船用鐵鏈栓在一起的話,可能赤壁之戰的結局就會真的如同杜牧詩中所描述的那樣“銅雀春深鎖二喬”了。
可是,赤壁之戰之後,人們似乎遺忘了這個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龐統,反而去歌頌周瑜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讚歎諸葛亮的“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赤壁之戰後,魯肅曾將龐統舉薦給孫權,可是孫權和周瑜都認為此人才大志疏,不可委以重任。導致了龐統一怒之下投向了劉備的陣營,然而此時的劉備的假仁假義表現的淋漓盡致,儘管龐統考試得了第一,劉備卻嫌棄龐統此人相貌醜陋,有損漢官威儀,只讓龐統當了一個小小的耒陽縣令。
雖然,後來經過諸葛亮以及魯肅的勸說,劉備才意識到龐統是個大賢,就讓龐統做了軍師中郎將一職。然而,此時的龐統已經對劉備多有失望,再後來跟隨劉備攻取益州的過程中,因為自己提出的上中下三計均被劉備否決,龐統對劉備已經是徹底絕望。
於是,龐統就選擇了在落鳳坡以死明志,臨終之前大喊:“吾死,乃天命也!”龐統臨死前那震古爍今的吶喊,既是對自己生不逢時的控訴,也是對劉備假仁假義的不滿,更是對漢室已經無力迴天的暗示。如果劉備聽懂了龐統所謂的天命,估計一定會大罵不已,諸葛亮聽出了弦外之音,惺惺相惜之餘,估計也會掛印封金而去、歸臥隆中吧。
-
12 # 戰爭8年叫wildbeast
對於一個武將來講,他的力氣大小是他厲害不厲害的標誌之一。在戰場上非常厲害的武將,他的力氣是非常大的,像比如說王不過霸的楚霸王,他的力氣就是大得驚人,甚至可以把鼎也舉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人說項羽是力拔山兮氣蓋世。那麼三國中哪位武將的力氣最大?
在三國中,關羽是最有名氣的人物之一了,關羽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將,他被張飛一同被稱之為萬人敵,而在關羽去世之後也逐漸成為了神。之後的歷朝歷代,統治者無不對他進行褒獎,而關羽也被稱之為武聖,和孔子齊名,關羽不但人高馬大,而且力氣也非常大,比如說他的青龍偃月刀就重達82斤,作為一個武將,想把這樣的大刀掄起來,而且還要殺人,沒有一把子力氣是絕對不可能的。
-
13 # 新人小周
說到三國第一慘的某士,有哪個謀士會比曹操手下的這個謀士更慘呢。
這個人是誰呢,就是楊修,楊修學士淵博,極為聰明,在建安年間被曹操任命為主簿那個時期因為天下戰亂戰事比較煩多,多次為曹操排憂解難,連曹操自己都對他讚歎有加。楊修這個人是既知內政又知軍事,事事都非常趁曹操的心意。
其中在曹操考驗他四個兒子才能的時候,楊修還多次為其三子曹植出謀劃策,是曹植多次都經過了曹操的考驗,這讓曹操非常的高興更加的喜愛其三子曹植,後來呢,因為曹植每天喝酒成性更加日益高傲,後來還因為非要走白龍門,荀彧攔著不讓其走,他竟然要荀彧跪下,弄得他父親把白龍門拆掉,最終荀彧自殺身亡,這使得其曹操對曹植非常的氣憤。
後來楊修知道其槽值不能成大器,便要有意疏遠於曹值,最後被奸詐的曹操看出,也是頗為惱怒,最終在建安24年與劉備決戰時,楊修姑作安排,曹操藉此以擾亂軍心之名將其殺害。
你們說楊修是不是三國死的最慘的一個謀士,只因一句話就被殺頭。
-
14 # 箭與橄欖枝
我覺得應該是荀彧,龐統雖然死的比較早被亂箭射死,但是他是為了劉備能夠有藉口能夠攻取益州而身死落鳳坡,作為一個謀士也算死得其所,死後也被追授關內侯。
而荀彧是一個足智多謀,滿腹經綸的人,想憑藉自己的能力希望可以匡扶漢室。在他成為曹操的謀士之後幫曹操舉賢納士,像郭嘉,荀攸這些能人都是他舉鑑的。在曹操的最重要的官渡之戰,給曹操提供糧草穩定後方,在曹操信心不足的時候,一封信就堅定了曹操的信心,最後大勝,“迎奉天子”也是他的注意,處理軍國事務數十載。
然而他卻看錯了曹操,曹操當時討伐董卓,他以為曹操多少也是心向漢室,然而曹操狼子野心想要稱王稱帝。那麼他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為了曹操,他所做的一切都間接加快了漢室的滅亡,後來事實證明曹丕稱帝,幹掉漢獻帝。自己幾十年的努力都是在助紂為虐,自己親手毀了自己的理想,還有什麼比這更慘,更痛心。
最後還被曹操賜一個空食盒,自己服毒自盡。
-
15 # 歷史新章
如果你單獨看《三國演義》,那一定是蔣幹蔣幹在顧問圈子裡的位置,就像零陵在軍事指揮官圈子裡的位置一樣。這在業內完全是個笑話。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戰爭中被打敗了?蔣幹必須承擔一半的責任。首先,蔣幹認為他和周瑜是同班同學,所以他自願勸說周瑜投降。周瑜見機行事。首先,他偽造了蔡瑁和張允,荊州總司令寫給他的密函,並假裝喝醉了,誘使蔣幹偷了密函。曹操看到這封密函後,惱羞成怒,立即斬首蔡張和。當曹操做出反應時,已經太晚了。由於面子,曹操無法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如此,他還不得不微笑著讚美蔣幹的機智。
誠實的人蔣幹也確實認為自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心裡不禁感到沾沾自喜。為了進一步展示自己,他把龐統介紹給曹操,龐統提出了一系列策略,而曹操也真的稀裡糊塗地相信了。吳國在蔣幹的助攻下贏得了連續兩次反擊。最終,曹操在赤壁戰爭中打敗了朝鮮。
作為曹操,的顧問,他曾連續兩次為敵人立下戰功。後來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並把自己釘在了整個顧問圈子的恥辱標杆上。蔣幹是這三個國家中唯一的一個。
-
16 # 因為蛋疼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謀士通常沒有什麼好下場!心眼太多會遭天譴,別人也會嫉妒。正所謂人尖沒飯吃,狗尖沒屎吃!能登大位者哪個不是一代梟雄?哪個不是殺人如麻?哪個不是視人命如草芥?誰會容得這群人在自己跟前?睡塌之旁豈容他人安睡?第一慘的謀士太籠統了,才思敏捷首推楊修,謹小慎微諸葛亮,安邦定國荀彧,出謀劃策郭嘉,運籌帷幄周瑜,文章檄文陳琳,所以說第一慘?不好說!在我看來荀彧吧,畢竟被曹操給空食盒自己自殺了!
-
17 # 周朝文DMU
三國時期第一謀士賈詡:
淺談“謀士”的五個境界
若問世人:賈詡乃何許人也?十個裡面估計有八個會回答——“謀士”。
賈詡的“謀”已經同曹操的“奸”、關羽的“義”、孔明的“智”一樣,成了人們眼中三國時期最有特點的性格特徵。 “謀”是一個動詞,也是一個名詞,但謀士賈詡賦予了“謀”更多的含義。對於賈詡自己來說,“謀”是一種保護,對於他的主人來說,“謀”是一件武器,對於他的敵人來說,“謀”則是一把利劍,而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謀”是一種境界……
謀有五層境界,層次越高,謀略也就越深,而能達到第五個層次的人,我們就稱之為謀士……
謀士的第一層境界:“謀”己
作為一個謀士,若連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來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
運用自己的謀略,讓自己活下來、並且活得有價值是成為一個謀士最基本的條件。是故,“謀己”是謀士的第一層境界。
例證史料:
1、虎口脫險: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鹹此類也。
2、 功成身退: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謀士的第二層境界:“謀”人
學會了為自己謀,還要學會為別人謀,若是一個謀士不能為別人出謀劃策,他能稱為什麼謀士?
是故,“謀人”是謀士的第二境界。
例證史料:
1、為家人謀: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原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詡遂往,繡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
2、為曹丕謀: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原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謀士的第三境界:“謀”兵
會謀己、謀人都只能保全少數的幾個人,而作為一個謀士,他必須具有“謀”成千上萬人生命的能力。這就是“謀”的第三層境界:謀兵。
例證史料:
1、奇謀勝曹操:太祖比徵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問詡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繡乃服。
謀士的第四層境界:“謀”國
比起“謀國”來,為一人謀、為千人謀都是很淺的層次。一個人要是能做到“謀國”(國指代諸侯勢力),必須具備遠大的眼光和超人的洞察能力,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是故,謀士的第四層境界是“謀”國。例證史料:
1、 投操不投紹。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讎,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原將軍無疑!”
2、 言中操必勝。袁紹圍太祖於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 (足見其遠見)太祖曰:“善。”乃並兵出,圍擊紹三十餘裡營,破之。紹軍大潰,河北平。太祖領冀州牧,徙詡為太中大夫。
3、 不宜伐吳。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謀士的第五境界:“謀”天下
做到了以上四點,你就可以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但是,你還不能稱為真正的“謀士”。
真正的謀士必須具備一項“人”所不具備的能力——謀天下的能力。
例證史料:
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文帝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只要具備了以上五個層次的能力,一個人就能稱為謀士了。
謀士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謀士的定義。
但是,無論你的定義是什麼,你都不得不承認:賈詡是一個真正的謀士。
-
18 # 朝文暮史
三國謀士眾多各放溢彩,那麼論結局最慘淡的我認為是荀彧,荀大夫追隨了曹操一生,鞠躬盡瘁,最後發現追隨了一個和自己理想信念相悖的主。荀彧一心為漢,心繫漢室,最後發現曹操居然想廢漢自立。何等悲慘,一輩子的心血付諸東流,堪稱大漢最後一個臣子,最後居然還被賜死了,何等悲催!
下面我們來了解下他:
荀彧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二十九歲放棄袁紹投奔曹操,他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不是雄主。投奔曹操後即受重用,曹操將其比作自己的張良。荀彧之才在三國時期是頂級謀士,《三國志》中記述將他、他侄子荀攸和賈詡,合傳列為曹操首席三大謀士,荀彧排第一。在曹操所有非曹姓宗族裡,排名第一,可見荀彧在曹魏的地位。
荀彧對曹魏的貢獻和他的地位實至名歸,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保住了範縣、甄城、東阿三座城池,保住了兗州根基,使曹魏日後得以發展。呂布敗後,荀彧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並多次推薦優秀人才如郭嘉等。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擁兵號稱70萬,曹操對與他開戰而猶豫不決,荀彧用四勝四敗之說開導曹操,使他終下決心抗袁。官渡之戰時,曹操由於糧草短缺不想與袁紹對峙,有撤軍的念頭,徵求荀彧意見後堅定了曹操的意志,決心與袁紹生死一戰,以奇兵燒糧鳥巢,最後遵循荀彧的計劃擊敗袁紹統一中原,至此中原一統,曹魏成了漢末最大的諸侯。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勸曹操晉魏公加九錫,用天子儀仗。荀彧表示反對,慷慨陳詞:太祖(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公開闡明瞭自己的立場和理想,那就是“匡朝寧國”中興大漢,自己輔佐曹操的目的也是如此,他原本認為曹操是和他一樣的人,不想奉獻了大半輩子,一腔熱血空撒,他看錯了曹操!
此事遭到曹操的忌恨,荀彧想託病隱退,曹操派人送給他一盒食物,開啟一看,空無一物,荀彧會知其意,知道在劫難逃,最終含恨服毒自盡。
結局何等悲慘,就想自己幫人親手搭建起來的惠民網站,最後被合夥那哥們用來招搖撞騙去斂財了,自己不同意吧,還被做掉了。。。
-
19 # 諸葛亮的臭皮匠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紛爭,湧現了一大批謀臣武將,各為其主,逐鹿群雄,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誰是三國謀士第一慘,主要概述三國前期幾位高階謀士,有呂布主諜陳宮,袁紹主謀沮授、田豐、許攸,曹操主謀荀彧、郭嘉、荀攸、賈詡,東吳周瑜(都督,或不算謀士〉,魯肅、張昭,劉備屬下諸葛亮、龐統、法正等。。。陳宮瞧不起曹操,白門樓寧死不屈。沮授官渡兵敗,不降曹操被殺。許攸在官渡決戰關健時被郭圖、逢紀妒忌,以其子貪汙上報袁紹,使袁紹不信任許攸,無奈許攸投奔曹操,許攸全洩袁紹軍情,使曹操反敗為勝。袁紹死後,曹操坐山觀虎鬥,輕鬆佔領鄴城,許攸認為敗袁紹居功至偉,常酒後胡言,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與許褚鬥氣被殺。是許攸自己作死,與曹操是發小,從骨子裡就瞧不起曹操,曹操也明知,默許許褚殺之。。。郭嘉謀略經典,生活作風不檢點,導之體弱多病而亡。荀攸多奇謀,賈詡謀毒辣。荀彧竭盡全力輔助曹操,為的是仰仗曹操平定諸侯,恢復漢室。但曹操自立門戶,學安漢公王莽,荀彧慧眼不識豺狼,反對曹操,被遺棄自盡。。。東吳周瑜、魯肅、張昭才謀不是很高,但能盡心盡力扶助孫氏,在三國三分其一。諸葛亮出山至死,達到人生顛峰,名垂青史。法正名成漢中,驕橫不法,劉備器重,是因人才匱乏。龐統深得劉備信任,本可大展鴻圖,只因急功近利,入川后籌劃不精,還搭上自己性命。獻計獻策好像不符合實情,或許是本領太差。。。只於袁紹一等謀士田豐就有點冤了,他是忠心為主,忠言直諫。與沮授力主冀州力精圖治,消滅青州殘餘勢力,穩定幷州局勢,休養生息,再與曹操決戰。但逢紀、郭圖認為冀州勢大,自己休養,人家也在發展,不如趁早進兵,消滅曹操。雙方各有道理,按田豐沮授的方針可能袁紹的基礎更牢固,勢大更強大,經營好冀、青、並、幽四州,可雄據天下,到時再揮師南下,一舉平定中原。曹操雖照樣能發展,但地廣民貧,還要經營名議上的朝廷,四面有窺視之敵,不能與袁紹同步發展。袁紹因沒迎獻帝在政治上失去先機,急於就成,發起官渡之戰,田豐直言不勝,袁紹以擾亂軍心將田豐下獄,真是主庸臣辱。。。袁軍聲勢浩大,碾壓曹軍,先鋒顏良勇冠三軍,奪陣斬將,曹軍慄然,關羽助力曹軍斬了顏良,袁軍亂了陣角,大將文丑又被亂軍所殺。袁紹謀士不和,相互妒忌,袁紹又不能決斷,坐失良機,迫使許攸降曹,軍情全洩,糧草重地烏巢被燒,曹操反擊,張郃高覽來降,官渡之戰曹操大獲全勝,袁紹敗回鄴城。牢卒對田豐說,主公敗回,必重用先生。田豐說,主公若勝,或許高興會赦勉我,主公大敗,定會羞惱,我死定了。有人告袁紹,說田豐在獄中知主公戰敗,狂笑不已,不聽我言必有此敗。袁紹差人讓田豐在獄中自盡。可憐田豐枉有良謀,不為庸主所用,田豐清廉正直一生,反屈死在自己主公之手,冤。袁紹之敗,是謀士太多,自己又不能決斷,真是艄公多了打爛船!
-
20 # 傳藝工坊
三國謀士之中,最慘的人我認為是徐庶!
為什麼認為是徐庶!因為徐庶在製造劉備之後,工作剛有起色,也就是剛被劉備認可,卻又被曹操要挾著回到許都。也就是說,一個人剛找到情投意合的夥伴,又因為其它事情,不得不離開。站在徐庶的角度,不論是誰都很彆扭。
第二,徐庶回到家之後,徐庶母親見徐庶回來,就罵徐庶被曹操給騙了。為了不給兒子拖後腿,徐庶母親自殺明志。此時的徐庶,不僅不能跟自己情投意合的夥伴一起工作,還害得母親自殺!徐庶此時別提多後悔了。
第三,在自己的母親死後,徐庶徹底瞭解到曹操的陰謀,但此時徐庶進退不得,只能跟著曹操。此時的徐庶,不僅害死了母親,而且還不能跟情疫意合的小夥伴一起工作,只能整天提心吊膽的跟著曹操,完全是寄人籬下了。
所以說,整個三國時期,徐庶應該稱得上是最慘的人。
回覆列表
如果要論三國謀士中第一慘,非王朗莫屬也。
本來想陣前炫耀自已的才能,沒有想到竟會被諸葛活活罵死,這種臉面皆無的死,把王朗的一生都罵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