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逛的阿斌
-
2 # 道遠財經獨解
答案:絕大部分買入貨幣型基金,剩餘的部分買入股票型基金。原因:
第一,你說的是能夠承受40%的虧損,但是個人要說的一點是,大部分的基金可能跟股票都比較類似,理論上說都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虧損。
第二,個人建議你拿60%的資金買入貨幣型基金,當然可能還是儘量選擇整體實力最強的基金公司發行的貨幣型基金,並且過往歷史表現要比較好的貨幣型基金,最好也能夠分散在幾家基金公司當中購買,當然要選擇安全等級最高的貨幣型基金,也就是必須100%保本的貨幣型基金。
第二,剩下的40%的資金再選擇,幾家實力強的、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要過往的業績表現比較穩定,業績表現排名在前幾名的,然後也要分散在幾家基金公司購買,當然股票型基金雖然可能會獲得很大的投資回報率,但是與此同時可能也會有很大的風險。
這樣的話,投資的整體的風險度或許能夠達到你的要求,也就是虧損,基本上不會超過40%,因為100%保本的貨幣型基金一般來說風險可能比較小,這樣子的話,不管股市如何變化,那麼你都能夠拿回60%以上的資金,不過貨幣基金現在的收益率可能都比較低,所以整體的投資的收益率可能並不會很高,有的時候整體的投資的收益率也可能是負的。
-
3 # 投資引路人
要看你打算投資多久,能不能賺錢和你有多少錢沒有關係但是和你的錢多久不用有很大關係。還有你可以承受40%的回撤,你想獲取多大的收益呢?如果想一年也要獲得40%的收益,那估計巴菲特也幫不了你的,因為有他自己就一年20%。一般買指數基金長期可以獲得10-15%的收益率,但是這是長期收益率,短期跌一半都是有可能的。
-
4 # 淚點被戳的好疼ε
醫療最高佔總倉位的30%,消費最高佔總倉位20%,科技佔總倉位的50%,然後根據行情調節倉位,大盤位置高就賣點,位置低就買點
-
5 # 甲先生侃財經
有十萬全部投入基金,風險承受能力還這麼強,小編會毫無猶豫投入指數型基金的懷抱,走股神囑咐之路沒毛病。股神巴菲特曾說過:透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是,當“愚笨”的金錢瞭解到自己的缺陷之後,就再也不愚笨了。
目前在A股勤勤懇懇的股民的股票盈利並不一定能跑贏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當然高手除外,這只是針對絕大多數散戶而言。
寬基方面:50ETF,300ETF,500ETF這些都是國內規模前三甲,但是由於條件是風險承受能力強,這些都不是我們的菜,正所謂高風險高收益,小編會選擇創業板指數類ETF,業績彈性強:當市場大幅上漲時,創業板指的漲幅往往超過其他市場指數,當然有人喜歡另闢蹊徑,比如投資美股寬基納指100,標普500也是可以的。
小編認為前三甲創業板指數類ETF創業板(159915)跟蹤的是創業板指數(399006.SZ),由最具代表性的100家創業板上市企業股票組成,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反映創業板市場的執行情況。創業板指重點覆蓋成長性、高科技行業:從行業權重佔比來看,指數的前五大行業分別為醫藥、計算機、電力裝置及新能源、電子,相對於全部創業板股票,創業板指明顯超配了醫藥、計算機等,行業成長屬性較強。從過去一年的各行業的收益排名來看,風口板塊如醫藥、電子、計算機、農林牧漁等均被創業板指重點覆蓋。創業板50(159949)跟蹤的創業板50指數(399673),該指數是創業板中核心資產的代表指數,集中了創業板市場內市值規模大、流動性好的企業。從行業結構來看,創業板50指數以醫藥生物、傳媒、電子、電氣裝置、計算機為前五大權重行業,市值佔比分別為30.3%、17.6%、14.8%、12.6%和8.9%,超過90%的權重集中在新興科技領域,因而該指數被認為是優質的綜合科技標的指數。創成長(159967)跟蹤的是創業板動量成長指數(399296),該指數由創業板市場中具有良好成長能力和動量效應的50只股票組成,反映創業板中成長能力良好、動量效應顯著的上市公司整體執行情況。行業方面:科技類ETF如晶片、半導體,5G,新能源中選一隻即可,目前看這些質地都還不錯,都可以逢低參與,其次就是醫藥,消費漲幅太高,可以等跌下來再買,目前小編比較看好家電ETF,傳媒ETF,這兩隻正處於週期估值修復行情中。
當茫然時不妨看下2020年至今ETF漲跌幅排行榜:
從漲幅榜中不難發現:醫藥,半導體,創業板,消費至今漲幅前列,也是風險能力較強的標的。
從跌幅榜看出:能源,恆生,銀行金融指數類跌幅居前,這些也是可以挖掘的。
總之投資指數型基金,一定要設定止盈止損點,而且目前大盤還處於震盪市,有能力就做T,可以逢高減持,逢低增持,降低持倉成本,結合大盤點位進行上訴操作。如果是單邊牛市,堅定持有指數型基金,由於其100%倉位複製指數走勢,其牛市收益遠大於其他型別基金。
人生若只如初見,你的一點則有緣,關注小甲,真誠感謝:第一時間分享股票,ETF基金,可轉債熱門資訊,一起走進投資財富人生。
-
6 # 投基學堂
基金投資虧損40%,這得有多好的運氣或者是市場得有多壞。比如股票型基金,一般回撥30%,已經是回撥力度很大了。就好比大盤指數回撥30%那是多少呢?大盤從目前2900點回調10%的時候,指數相當於回撥到2700點,如果這樣殺下去,那麼很多人又要覺得下跌到極限要抄底了。一般個股跟指數是2.5的比例,也就是大盤上漲或者下跌10%,那麼個股一般是上漲或者下跌25%。按照目前的比例來看,如果指數下跌10%是一種極限的話,那麼股票型基金下跌25%-30%就已經是一種極限了。
當然對於基金而言投資都是分批去投資,如果最高點分批買入,後面沒回調10%進行加倉的話,這樣的倉位,也很難滿倉虧損40%了。
當然如果你是一次性買入之後就回調了30%,這個時候其實很被動,因為你把倉位用完了,即使後面基金上漲,更多還是進行上漲解套,而且很難賺到錢,還有可能價格沒能反彈到成本價格就又下去進行震盪了,這樣更多的還是很被動的持有。
如果你的基金分批建倉補倉到最後你的基金還能虧損40%,那不用多想了,你的基金可能是踩雷了,比如基金裡有個股暴雷,出現大幅的虧損或者退市,同時基金淨值大幅的縮水,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跟蹤B股的基金,相對波動巨大,當基金出現大幅的淨值虧損下,需要重新把淨值調整1的時候,可能當天都有虧損百分之四五十的,那這種雷基本是沒法翻身了,標的也是需要及時的離場了。比如如下的基金波動巨大,基本也不是普通基金投資者能玩的。
對於基金投資還是需要選擇大眾標的,同時進行分倉操作,這樣才能既控制好風險,又能鎖住上漲時的利潤。而不要選擇市場裡尋找刺激,做些大漲大跌的博弈。
-
7 # 異城一人城
1首先,能接受虧損40%,說明的你心理承受能力已經很高了,這對後期投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十萬本金最好是閒錢,退一步說借的也可以,前提是自己可以還的上,不影響正常生活。
3至於如何分配,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十萬本金購買的基金可以在3-5只之間,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巴菲特,平攤風險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4金額的分配這個可以根據基金的型別進行分配,若是想挑戰高回報的,股票型佔比一半以上,由自身決定,剩下的可以選擇混合型,債卷,和貨幣基金。從而保證收益。反之,想追求穩定的收益股票型佔比就不能太高,最種的分配,可以根據每隻基金的收益進行分配。
-
8 # 錢錢說理財
首先,得肯定你的魄力,能接受40%的損失,心態很棒!
其次,購買基金雖然相對於股票而言,風險小很多,但依然存在風險。
同時個人建議,可多考慮下指數基金,相對於股票型基金,更加安全些。見下面這個影片最後,給你介紹下基金定投的四大誤區,避免踩雷。
-
9 # 三人聚眾
不同人群風險承受能力不同
購買基金是否能獲利,不僅取決於基金經理的操作策略,還取決於自身的操作策略。顯而易見,由於不同人群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不同,資產配置存在差異,而且它是一種動態的差異——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變換資產配置。
基金是一個很泛的概念,這就好如股票,投資者是有很大的選擇空間的,也就是說在配置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有些人熱衷於高市盈率的科技股,而有些人熱衷於低市盈率的銀行股。
基金也一樣,有些人熱衷於低風險的貨幣基金和中低風險的債券基金,而有些人卻熱衷於中風險及以上的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因基金投資標的不同,風險性不同。
風險表現為成本或代價的不確定性我們投資基金不能籠統的理解為購買單一產品,如果沒有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基金產品方面的認知,那麼並不建議盲目的投資中風險及以上風險型別基金。
中風險及以上風險型別基金它的虧損程度是沒有規範的,比如一隻中風險基金可能在一兩年裡虧損50%,而一隻高風險的基金可能在一兩年內翻一倍。而題文能承受40%的虧損它是很籠統的概念,風險並不表現為虧損的幅度,而表現為成本或代價的不確定性。
注意,是不確定性。風險越高,這種不確定性越大,但他並不規範盈利或虧損的幅度。
“能接受40%的虧損”和“你”是相悖的,既然是“我”那麼就會根據“我”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而定,顯然不受虧損40%的限制。
根據市場行情進行配置對於有經驗的投資者,他並不會盲目的買入高風險基金,而是要根據投資標的市場進行資產配置。比如目前大力實施貨幣寬鬆政策,那麼相應的利率就會下行,利空債權資產,而利好股權資產。
也就是說,在衡量風險與收益之後,購買配置持有股權資產的基金更為有利,表現為中風險及以上風險型別基金,比如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特別是指數基金)。
若是我個人,目前會將8成配置股權資產的基金(目前中國的股市在全球上來說估值偏高,但在A股過往歷史中估值偏低);而將2成配置債權資產的基金,然後根據後市的表現進行調倉。
-
10 # 瑞雪兆先知
我的建議是:
1、40%買入上證50ETF基金,其他買理財產品;
2、除非基金相對你買入價下跌了15%,否則你持倉不動,等待賣出訊號。如果下跌15%,用剩餘的60%資金的一半,補倉。如果再下跌15%,再將剩餘資金全部投入,長期持有。這樣操作的邏輯是,你願意承擔40%虧損,這下你是在下跌30%後滿倉,均價大概在首次建倉價後下跌15%的位置,40%減去這15%,你還可以承受25%的下跌,但上證50ETF下跌55%的機率非常小,基本保證你不會虧40%
3、如果40%資金買入後持續上漲又如果不懂賣出訊號,建議你參照該基金之前每次中級行情的上漲幅度,簡單計算下平均值,超過這個平均值之後,跟蹤5日線和20日線的關係,5日線下穿20日均線時建議平倉。
4、如果40%資金平倉後繼續上漲,將平倉資金分為3份,用1份資金追進。重複第2步。
大概這樣吧,不會大虧
-
11 # 二休哥
很好,看起來你屬於進取型選手。
2萬放到分級基金B中,如果行情好,可能賺幾倍到幾十倍。如果虧損,可能一毛都沒有了。
2萬放到可轉債基金中,一般不會虧損,漲幅年化卻可能達到50%。
3萬買消費類基金,穩健收益10%。
3萬買科技類基金,收益最大可達30%以上,虧損最大50%以上。
總之,就是激進和穩健結合,獲得最好的安全收益比。
-
12 # 財經基本面
如果有錢還能承受那麼強的風險,投資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基金也要分開投資,畢竟不同的基金投資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我自己配置的話,我會選擇三個大的方向科技類、消費類、醫藥類這三個大的方向。
很大一部分基金經理跑不贏指數,對於基金經理可能很多人感覺很厲害,但是事實確是很多基金經理是跑不贏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數。每個基金經理都在追求市場上的超額收益,但是能夠做的非常少,絕大多數人是賺的市場風險的錢。
如果不知道如何選擇基金,那就自己買指數型基金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數。最好的話買滬深3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因為上證50指數中銀行等金融型企業佔比相對較重。而銀行這些成熟性的企業未來的發展不會又太高的增速,因此市場不會給銀行更高的估值溢價。
選擇未來有潛力的行業基金,選擇未來有較快增長潛力的企業,由於其還為發展成熟,未來可能會有更高的估值溢價的可能,這樣能夠在其中賺取超出市場的收益。例如科技類、半導體、消費類、醫藥類。
目前中國進口額最大的商品不是原油,而是晶片,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半導體行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距離國外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在發展的過程中經常被國外掐脖子。目前,中國政府成立國家積體電路基金,投資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扶持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發展。此外,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物聯網、人工智慧都離不開各種晶片,因為晶片是智慧化的糧食。
目前華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並且隨著人壽命的延長,中國對於創新藥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中國目前大部分是仿製藥,真正的創新藥非常少。因此,未來隨著老齡化和藥品需求量的增加,藥品尤其是創新藥的需求缺口非常大。
總之,如果是我選基金的話,很簡單,三個行業型基金,一個款指數基金。
-
13 # 超級奶爸加油
一萬債基,分兩次投,三萬指數分十次投,三萬混合分三次投三隻,科技醫療消費,三萬投股票分三次投三隻,科技醫療消費,首次一萬,歷史3000點看好基金最大回調就百分之五十,現在2900分投首次各五千,待每下跌一百點追加一次,直到所有子彈打光
-
14 # 歷盡苦難痴心不改
我如果用這十萬買基金,我會把十萬分成五分份。兩萬買指數型基金,因為現在的點位不高,像下的空間應該不大。用兩萬買醫藥,再用兩萬買消費類,醫藥受疫情影響,消費是國家政策鼓勵消費。用兩萬買科技類,我覺得長遠看,還是科技類。最後兩萬放餘額寶,既可以補充基金,也可以應不時之需。投資有風險,自己考慮自己的需求。
-
15 # 前灣財神道
有十萬能全部投入基金,能接受虧損40%假如是你你怎麼分配?
樓主的這個問題,我想說買基金跟買股票是一樣的,正常情況下一波股市下跌,運氣不好股票如果虧損40%,可以說虧損幅度是很大的,買基金願意承受40%的虧損,這個虧損幅度是很大的,我們買基金能虧損這麼多,可以說是買在了山頂上,不然應該不會虧損這麼多,如果買基金可以承受這麼大虧損,建議直接買股票算了,我們買股票運氣不好,這個虧損應該差不多也就這麼多了,但是股票如果買的是好股票,行情一來幾天就可以漲回去了,建議直接買股票算了,如果投資基金,我給一點建議僅供參考。
指數基金
很多人建議買指數基金,我認為也是沒問題的,我們如果認為股市會出現上漲,大盤指數是會出現上漲的,我們直接買指數基金,這樣大盤只要上漲,我們買的基金就會上漲,因為我們指數基金是跟大盤指數同步的,指數上漲基金上漲,指數下跌基金也會跟隨下跌,這點我們不用過多懷疑,我看了一下有幾隻基金有點低估,富國上證綜指ETF聯接100053,匯添富上證綜合指數470007,這幾隻基金明顯低估,這些基金沒有出現大漲的情況,可以參考一下,但是我們資金比較大,可以考慮分批建倉,這樣可以規避掉很多風險。
保本型基金
我們資金量大,想要投資基金可以考慮一下保本型基金,我們買保本型基金,不要到二級市場買,我們要進行申購,這樣我們買進的基金基本上在1元左右,很多基金在市場交易之後,有的基金價格漲的很高了,這樣我們買進基金是有很大風險的,我們買剛上市的基金,相對來說賺錢的機率是大於二級市場(已經發行上市的),所以買基金也是有技巧的,比如下圖這個保本型基金就是沒有上市的,目前還在申購期。
總結
我們買基金相對來說跟自己買股票,風險其實是一樣大的,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買基金不容易虧損,主要是基金是專業的人士在打理,跟我們自己買賣股票肯定是有差別的,站在基金經理的立場,肯定是想要基金賺錢的,這樣可以每年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如果基金清盤,對基金經理來說,他也就是失業了,相信換成誰也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但是不管怎麼樣,基金也是有風險的,我們買賣基金一定要注意風險,這樣我們才可以賺取收益。
關注財神道,投資不盲目
-
16 # 土木小末
十萬投入基金算是一筆較大資金了,且能承受40%的虧損,那說明風險承受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可以選擇股票型基金為主,佔比可以達到80%,選擇淨值低點一次進入,也可以分批建倉,把持倉成本降到最低。另外20%選擇混合基金,也可以10%混合基金,10%債券型基金,實現穩健收益。總收益年化15-20%是沒什麼問題的。
-
17 # 大海侃股
既然是能承受40%的虧損,那麼說明您的風險承受能力非常大,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這麼分配資金:
一,五萬塊錢買入債券型基金,這種基金風險非常低,一般投資於高等級債券市場,債券基金的收益平均在百分之6到10%之間,不過操作的好的基金收益要高於這個水平,根據統計,2019年債券型基金業績排名前50位的,收益率都在20%以上,我們取箇中間水平,收益率10%,那麼一年的收益是5000塊。
二,五萬塊錢首先存入貨幣基金,享受活期收益,然後選擇一兩隻混合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進行定投,我會選擇成立時間比較長的大型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選擇以往投資成績比較好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採用定投的辦法,可以有效的攤低成本,提高獲利的可能性,每週或者每月定投一部分基金,從長期來看,定投的獲利情況幾乎可以肯定,2019年混合型基金業績排名前50位的,收益率都在70%以上。如果我們運氣好,投的對,那麼我們可能獲得年化20%以上的收益,那麼五萬塊錢一年的收益是一萬。
結合以上兩點,十萬塊錢一年的收益是15000塊,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5%,如果能長期保持這個收益率,那麼資金不到五年就可以翻一倍,是一個非常高的投資組合。如果遇到了投資於和基金或股票型基金出現浮虧,那麼可以用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繼續定投,直到微笑曲線出現獲利為止。
-
18 # 杏林風羽
你好,用事實說話,十萬基金,能接受40%的虧損也就意味著你追逐著40%+的年化收益率!那麼我的建議(操作)是:貨幣類基金最多兩萬,而且目的是用於資金的週轉,比如在某寶上,用餘額寶作為申購和贖回基金的資金池,而非用於專收益的,其餘的錢均勻投資於股票類基金、混合類基金、指數類基金及債券類基金(可以少一點),追熱門,抓重點。附本人的真相圖:
-
19 # UUU5968
可以的,找個好點的公募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不能相信網上的高額理財,一般三個月到六個月或者最長一年15%點是可以的,不要擔心虧損,有風險但是收益是不錯的,如果需要我可以推薦給你
-
20 # 老湯燒基
這麼強的風險承受能力,這個時間點建議全部買入權益類產品,A股和港股平均配置一下就可以了,目前這個時間和點位A股和港股是不會有40%的下探空間的,向上卻有無限的可能,選擇好響應的產品,長期持有即可
回覆列表
我最差基金有10%的虧損,40%的虧損機率很小,只能說太優秀了,辣雞中的戰鬥機都被你選中了!至少基本面不錯,長期持有一定會有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