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私仇?家恨?蓄謀已久?
14
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早年跟隨劉備東征西討,歷練了一身本領。劉封作戰勇敢,勇力過人,曾在漢中之戰中大顯身手,以至於曹操疾妒說,若我的黃鬚兒在,絕不會讓你這般出風頭。但就是這樣一個立有大功之人,卻被劉備下令處死,死時年僅二十幾歲。那麼,劉備為何要殺死自己的兒子呢?

    劉封原本是長沙羅侯寇氏的兒子,劉備剛到荊州時,因為沒有兒子,就收養了他。到劉備進入西川,準備自葭萌關進攻成都的劉璋時,劉封已經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成年人了,而且有一身武藝,氣力過人。劉備讓他帶兵跟隨諸葛亮溯江而上,劉封所戰都取得了勝利。益州平定,劉封被授予副軍中郎將的官職,也就是和諸葛亮在荊州時一個級別的官職。

    第二年,劉備佔領漢中全境,另外派宜都太守孟達率軍攻佔了房陵。孟達又繼續攻打上庸,劉備擔心他獨自難以取勝,就派劉封去支援並統領孟達,兩人合兵一處,逼迫上庸太守申耽投降。佔領上庸後,劉封被封為副軍將軍。

    劉封作戰有一套,但他缺點同樣明顯,就是自大,難以容人。關羽進攻樊城,調劉封和孟達前去支援,劉封和孟達以剛剛佔領上庸,山地人心不穩定為由拒不出兵。劉封和孟達不和,就把孟達的一套鼓吹儀仗給奪了。孟達害怕劉備追究他不支援關羽的責任,又對劉封憤恨在心,於是背叛了蜀漢國投降了魏國。而投降後的孟達又回過頭來和魏國軍隊一起攻打上庸。由於申氏兄弟投降,劉封兵敗逃回到成都。

    到成都後,劉備以兩項罪名責備劉封,一是欺辱孟達,二是不救關羽。諸葛亮顧慮劉封剛猛,尤其是劉備身後沒有人能夠制約駕馭他,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劉封。劉備於是賜死劉封,讓他自殺。

    上面這段話可以看出,劉備已經對劉封非常憤怒,尤其是這兩條罪名,按道理講,每一條都可以賜死劉封。但是,死不死最終的決定權在於劉備。

    最終,劉備選擇殺劉封,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劉封凌辱孟達背後掩蓋著什麼?而他不救援關羽的藉口又是否成立呢?

    兩條罪狀的背後是劉封擁兵自重

    孟達將進攻上庸,是在已經攻下了房陵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時候,劉備擔心孟達難以“獨任”,於是派出了劉封率兵前往。但是,劉封前去不是幫助孟達,而是“統達軍”,也就是成為孟達的上司。上庸的太守是申耽,他先是降蜀,繼而降魏,這樣一個無心戰守之人不一定能守得住上庸,也就是說,憑孟達自己不一定就拿不下上庸。顯然,劉備派劉封前往,不僅是為了把握,還是為了日後掌管這個地區。或者說,在用人鎮守這一地區時,他是更信任劉封,而孟達則要差一些。但孟達畢竟也是太守級(宜都)的人物,劉封身為劉備的義子,如果孟達有驕縱之處,應該多為劉備著想,在限制的同時,多加籠絡才是,最不應該的就是採取這種極端的方法,而劉封恰恰就這樣做了,最終導致孟達反叛。而上庸的丟失無疑與孟達的叛逃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在此之前魏國根本就沒有進攻上庸的打算。

    但是,劉封奪取孟達的儀仗,難道真的只是處理方法不當的原因嗎?恐怕未必。孟達帶著魏國軍隊回來攻打劉封,兵臨城下給劉封寫了一封信,勸他投降,而劉封死之前也感嘆說,恨沒有采納孟達之言。這說明,兩人那點兒個人恩怨根本就算不了什麼,掩蓋在背後的是都想成為這一方的主官。回到劉封這兒也是,他凌辱孟達,就是想把他擠走,從而達到大權獨攬,一人掌控一方的目的。而孟達知道劉備更信任的是自己的這個義子,慾望難以滿足,所以降魏。

    基於這一點,兩人都不同意救援關羽也就好解釋了。關羽命令兩人出兵荊州,是從圍攻襄陽、樊城開始,而且這個命令是發出多次,並不是說到了江陵丟失,戰局已經無法挽回才下達的命令。兩人不接受命令,就是都不願意帶著自己所屬的那一部分兵離開這兒,如果那樣,誰離開,誰將失去對上庸的主導權。

    有人說,上庸到荊州中間隔著一個神農架,根本就走不通!實際上,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執行不執行關羽的這道命令。如果選擇執行,可以選擇從房陵,回秭歸,沿水路進入南郡,即便是不能及早進入襄樊前線,至少關羽回益州的路不會斷。孫權發起江陵之戰,呂蒙誘降糜芳,斷了關羽歸路,而陸遜就是在宜都到房陵這兒作戰,斷了關羽的水上退路,關羽走投無路,這才被俘被殺。而問題更重要之處在於態度問題,出兵了走不到和直接拒絕出兵是兩個性質的問題。而關羽作為荊州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可以代表劉備行使權力,對這個地方是有調兵權力的。

    所以說,諸葛亮的話說明了一個事實。劉備殺劉封,是在已經稱王的情況下實施的,下一步,他要當皇帝,這已經是沒有人可懷疑的了。人一旦稱王進而當皇帝,就會出現一個國家傳承問題,劉備也不例外。封建國家要求嫡傳,劉備已經立了劉禪為世子,劉封這個養子就會成為一個難題。假如這個劉封是個庸才,沒有什麼慾望,這也好說,大不了日後給他一個王也就完事了,就像劉邦的長子劉肥那樣,但劉封不是劉肥,他是一個有慾望的人。再就是劉禪有能力也行,就像漢景帝和他的弟弟梁王劉武那樣,完全有能力掌控好弟弟,但恰恰是劉禪不是漢景帝,他掌控不了這個哥哥。這種事情必須是要劉備來處理好,如果等到日後,大臣們一是不好處理,二是如果大臣們能處理,那這個大臣也就成了問題。所以說諸葛亮的話還真戳到了劉備的痛處。諸葛亮的話是決定因素嗎?顯然不是。政治家殺人,能借他人之口,是再好不過了。畢竟,得到最主要的大臣的支援,不僅能夠減輕輿論的壓力,還會分擔心理上的一些壓力。

    結語:劉備是一個性情中人!劉封儘管是劉備養子,跟隨劉備多年,也是父子情深。但是出於一個政治家的野心,劉封擁兵自重加上抗命關羽,他的死是必然的!

  • 2 # 歷史作者

    因為他的繼承人要殺劉封。

    我們就這問題聊聊劉備的心腹人物的變化。

    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集團的時候,劉備說:“猶魚之得水”,對屬下說明了諸葛亮的重要性。諸葛的重要性在兩方面,一個是運籌帷幄,一個是聯絡豪紳。

    運籌帷幄不是小說家言的奇謀詭計,真實歷史中懂得治國作法、經世濟民的人,才是王佐之才,而偏偏諸葛亮就是有這種能力的人。《三國志》原文記載諸葛亮“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聯絡豪紳則是利用諸葛亮的身份地位,與當地門閥士族交流,以得到他們的支援。以期佔領的地方不會反彈,沒佔領的成為同盟。這也是為何讓諸葛亮出使東吳,之後又讓諸葛亮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

    但這時劉備心腹之人,首位必然是關羽,關羽以下張飛、糜竺、趙雲、魏延,諸葛亮可能還要排在魏延之後。劉備得下邳的時候,留關羽在下邳,自領小沛。未定荊州的時候,自己走危險的陸路,讓關羽領主力水軍。出兵益州的時候,讓關羽留鎮荊州。都能看出關羽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像極了後世皇帝出宮,太子留鎮京城。關羽死後,頭顱被孫權送給曹操,曹操問臣下怎麼辦,臣下說“劉備與關羽,名為君臣,情同父子”,也能從側面看出兩人的感情。

    張飛和關羽差不多,兩人與劉備食則同桌寢則同床。糜竺是劉備原始股東,還是劉備舅子。趙雲救過劉備兒子,況且也是上過劉備床的人。這裡要說下魏延,魏延屬於一個被低估的人物,他並不是像演義中寫的在劉備進攻荊州時投降的,而是一直為劉備貼身護衛,立功之後升為牙門將軍。牙門將軍是劉備自創官職,趙雲就當過,從時間上分析,魏延應該是接替趙雲。這個官職從名稱上看是來自於漢朝的牙門將,等於君主的衛兵長,叫將軍就等於高了一級,可能類似於後世的大內侍衛統領,屬於最親近之人。劉備平定蜀地之後,讓魏延領漢中太守,這一經濟戰略要地在蜀國地位僅次於關羽的荊州,《三國志》中寫“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沒想到卻交給了魏延。雖然讓張飛領巴西太守,應該是由於巴西離成都更近一點,但可見魏延這時候在劉備心中的重要性已超過趙雲。

    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什麼時候提升的呢?其一是劉備入蜀後,諸葛亮精妙的配合。這個我在另一個問題中分析過,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如果落鳳坡被射死的是諸葛亮,蜀國將會怎麼樣?

    其二是助劉備稱帝。

    其三是蜀國重要人物紛紛離世。這裡要提到的一個人物是法正,劉備對法正的感激是無以復加的,從諸葛亮的言辭中就可見一二,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睚眥必報,讓諸葛亮管管,諸葛亮卻覺得來人可笑說對於法正的功勞來說這點事什麼都不算。原文中寫法正“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即有大恩又有能力,叫劉備如何不重視?所以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不說高於諸葛亮,至少是齊平的,劉備攻吳的時候諸葛亮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

    可法正死了,在劉備入蜀到劉備稱帝的五六年中,劉備一口氣失去了法正、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糜竺、龐統等這麼多重要人物,他不顧一切攻打東吳可能也是心中一口氣無處發洩吧。

    就在此時,諸葛亮終於成為了劉備第一位的心腹。

    而且不只是心腹,劉備把諸葛亮當成了劉備集團的第二代領導人。

    其主要行為有幾點,第一,是讓諸葛亮接替張飛領司隸校尉,不要小看這一官職,這是當時最重要的官位之一,是在漢朝時期曾經殺太子殺皇后的存在。可以理解為明朝的錦衣衛加督察院,現在的紀檢委加中央巡視組。通常君主都會交給自己最信任的人,比如諸葛亮之前就是張飛,政局比較混亂的時候為了掌控全域性有些人還會自己擔任,比如李傕曹操都曾親自擔任。

    第二,是在進攻東吳的時候留諸葛亮鎮守成都,就像當年入蜀留關羽在荊州一樣,君主出宮,太子主事。

    第三,當然就是著名的永安託孤了。這個我在之前的回答中分析過,劉備的意思,在這裡就不詳述了。

    劉備死前對諸葛亮說的一段話代表什麼意思?

    總之,我認為,劉備在進攻吳國前,將諸葛亮作為了繼承人培養。而劉封死於了諸葛亮一句話,“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誰“易世”?自然是劉備。誰“終難制御”?諸葛亮。也就是說:“你死之後,我恐怕管不住他。”所以必須殺劉封

  • 3 # 鐵血金戈

    為什麼劉備一定要殺了劉封?三國演義?劉備殺劉封主要有兩個原因

    1、一是劉備對劉封不發兵救關羽,致使關於敗走麥城懷恨在心。

    2、二是諸葛亮說的,劉封為人剛猛,擔心以後後主難以制服,故賜死劉封。

    3、劉封被賜死的原因,從史書記載看,不出兵救關羽、侵陵孟達都是藉口。僅僅這兩件事,劉備只是怨恨他、責怪他,還沒有要殺他的意思。只是諸葛亮提出繼嗣問題,擔心劉封剛猛,難以制御,並勸劉備藉機除掉他之後,這才促成了他的死。

    4、《三國演義》裡,在嘉靖本,還寫了諸葛亮勸說劉備:“此子極其剛強,今日不除,後必生禍於子孫耳”到毛本,這類的話都刪得一乾二淨。而不論是嘉靖本還是毛本,都強調劉備事先並不完全瞭解真情,是誤殺,殺劉封之後又非常後悔等等。

    5、為了蜀漢的安定,避免因繼嗣之爭而引起政治動亂,殺劉封是一個果斷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劉封罪不當死,這樣處置又未免殘酷。為了維護理想中的蜀漢集團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修改劉封的事蹟和死因就是必然的了。

  • 4 # 希爾大大

    劉備之所以要殺劉封,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關羽,劉封雖然是劉備的義子,而且能力也不錯,但要跟關羽在劉備的心目中地位,那是無法可比,劉備認為關羽的死很大一部分是劉封造成的,當初關羽多次要求劉封和孟達出兵增援,都遭到拒絕,引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後慘死,連帶著荊州失去了。

    而後又為了自己的利益欺壓孟達,使其投降了曹操,導致東三郡的失利。另一方面,就連諸葛亮都覺得劉封雖然能力不錯,但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已經逐漸成為一個狂傲自大的人,以後很難會為自己所用,一向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的劉備聽後,加上劉封以往的所作所為,要殺他也是情理之中,也可以說這完全事劉封自己作死,雖為劉備義子,但劉備也對他也是不得不殺。

  • 5 # 好奇觀古今

    因為關羽死了,荊州丟了。為了關羽,張飛把命丟了,劉備把半生的基業丟了,蜀漢集團放棄了爭天下的可能。

    劉備知道,報仇的後果。可還是去了。

    要明白蜀漢靠什麼成立的,劉備稱帝之前,一直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可中山靖王據說有一百多個兒子。若真的靠這個,剛開始怎麼混成那個地步呢。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靠著一群沒有身份的寒門子弟。硬是天下三分。

    若是比待遇哪裡比的上其餘兩國,但兩國門閥高築,唯有劉備,不信命也不信家世,帶著那些本該蹉跎一生的人,展示出從未被蹉跎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大家出身都不高,所以沒誰看不起誰;組織需要人才,所以唯才是舉。

    劉備起家,雖然狼狽,卻始終信守一個義字,兄弟有義,君臣有義,集團之內,除了利益關聯,還始終有一份感情。

    曹操的知人善任,是隻看能力不論道德,哪怕惡貫滿盈,只要好用,便能得到位置。

    劉備的知人善任,是放手屬下去成長,成長到足以擔當大任的一天,出錯不要緊,只要初心是好的,能力可以慢慢培養。

    劉封做的,罔顧上命,是為不忠;不救親長,是為不孝;排擠同僚,是為不仁;以客欺主,是為不義,都這樣了,那為什麼殺不得。

  • 6 # 晚來風L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是劉備當年在荊州的時候收養的!其實關羽當時就勸過他,說:“主公你不應該收這個孩子做義子啊,因為你自己有兒子啊!而且又是漢室宗親,將來立世子的時候,是件麻煩事!因為孩子大了,無論是不是親生的,都會對那個位置感興趣的,萬一爭起來就麻煩了。”但是劉備沒有采納!不知道後來劉封不救關羽是不是和這個原因也有關係?

    公元219年(建安24年),襄樊之戰後,關羽被困麥城!當時劉封孟達駐守上庸,當關羽去求救的時候,劉封受了孟達的蠱惑,拒不出兵,致使關羽被殺!後孟達投降曹操,屢次勸降劉封,都被拒絕,甚至扯書斬使。後劉封受到叛賊孟達徐晃等聯合圍攻,又受到下級背叛,於是敗回成都!回去後,劉備痛恨他不救關羽,賜他自裁!

    不過我看劉封也是個糊塗的人物,既然不救關羽,那就該和孟達一起降曹算了!後來孟達來勸降,他又拒絕,那麼開始為什麼不去救關羽呢?開始就拒絕孟達不救關羽的提議多好呢!有始無終,害了自己性命,也夠糊塗的!

  • 7 # 自持閣

    為了讓劉禪的地位更穩固,讓蜀漢的政權更加穩固。原因如下:

    劉備心中已定的接班人是劉禪,劉封是他的義子,劉禪是劉備的親兒,所以劉備肯定是要將位置傳給親兒子的,而劉封的存在會影響到劉禪的地位,這是要殺了劉封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只要劉備願意,他是可以順利的將位置傳給劉禪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劉封可能會威脅到蜀漢政權,劉備考慮到在自己死後,劉封可能不受劉禪控制,分裂可蜀漢的政治團結,讓蜀漢政權葬送在內部的爭權奪勢之中,所以必須要讓劉禪沒有威脅,讓其他大臣沒有任何想法,所以必須殺了劉封,

  • 8 # 九井散人

    後來劉備受邀入益州,留關羽守荊州,可惜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求救於劉封,被封拒絕!後來劉封逼走孟達,遭到孟達帶領的曹軍攻打,逃亡到成都。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賜死了劉封。劉備賜死劉封我認為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1:劉封的行為本來就犯了死罪。無論是劉封拒絕關羽的求救,還是劉封氣走孟達又丟城失地,按照軍法,必死無疑!

    2:劉封剛烈勇猛,劉備集團擔心劉禪壓制不住又生禍端。於是劉封回到成都後。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劉封嘆息說:“我後悔不聽孟子度的話。

    3:安撫關羽及荊州軍利益相關方的憤怒。荊州軍裡面既有關羽這樣的劉備集團核心巨頭,又有劉備糜夫人的裙帶關係,還有其他荊州利益方如諸葛亮。這些人對劉封拒不援助關羽,導致荊州丟失憤怒不以,劉備必須對他們予以安撫。於是劉封就成為了關羽丟失荊州的犧牲品!

    4:荊州丟失軍心動盪,需要借劉封的頭嚴肅軍紀。荊州丟失對蜀國來說是是戰略性的失敗,要知道蜀國的上層人員組成很複雜有荊州的,益州的,劉備自身親信,其他附屬在劉備身上的利益集團,荊州的丟失已經引起到蜀國這個複雜的利益集團的動盪,因此必須儘快穩定軍心。因此劉封必須儘快處死。

  • 9 # 江岸好呵

    劉備收劉封為義子之時,關羽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也為後來劉封、孟達不派兵救援走麥城的關羽埋下了伏筆。

    實際上所有人都會猜測,擔心蜀國將來繼承人會起紛爭,為將後來不惹麻煩,因此劉備才會殺了劉封。這是最重要原因。

    劉封,其實自幼父母雙亡,便與舅舅生活在一起,其父家庭地位顯赫,但不知為何沒有跟隨父系氏族生活,這是一個謎底?

    表層的原因主要如下。

    體現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關羽還是你叔父,你都可以不救,你還會救誰呢?

    體現軍法如山,雖遠必誅。雖隔著千里之外的上庸,犯罪同樣必追。

    內在原因,少了今後皇室糾紛。

  • 10 # 小養趣看歷史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劉備一直無後,才收了劉封。劉封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可謂是文武雙全,有人說他的死,因為沒救關羽,那麼我們這裡分析一下。

    一、對劉封的評價

    有這樣一個故事,樊城縣令招待劉備,這時侍從上菜,一片肉落在地上,寇封拾起,放進嘴裡吃了。劉備很奇怪,問他落在地上的肉已經髒了,怎麼不扔了?對待侍從的失誤,為何不責罰。

    劉封回答:“身為將吏,應時時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士卒廚役,終日勞累,偶有過失,安忍叱斥?”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劉封的仁。

    成為劉備的養子的劉封,經歷的是劉備創業最艱難的時代,當時劉封只有十幾歲,劉備當時是無法顧及到他的。畢竟,劉備這種連自己老婆都有事扔掉的,何況是劉封?

    劉封不光生存了下來,還表現出優秀的武功,陳壽在《三國志》道:“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而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從這,可以看出,劉封的勇。

    那麼,如此仁、勇的劉封,為何會不救關羽呢?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這裡說的是關羽向劉封,孟達求救時,是在他圍攻樊城,襄陽時,並非是在麥城。

    注意,關羽出兵襄樊是因為打了勝仗,而要求劉封,孟達出兵是為了功勞,而不是求救。劉封拒絕出兵,因為上庸這個地方是剛打下來,在當時除了蜀軍還有當地一個大族申耽,這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所以,不支援關羽只是沒有必要。甚至能說,關羽的死,只怪自己貪功,作死了。

    二、從劉備、諸葛亮的出發點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是非常在意自己是否有後代的,尤其是劉備這種英雄,急切的想要讓自己的子孫繼承大業。可惜劉備早年一直膝下無子,就收了劉封做養子,劉封也沒丟養父的臉,劉備應該當時也很滿意這個養子。

    據三國資料記載:“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當時劉備到達了荊州之後,沒有後代的子女的,就收養了劉封作為義子。

    誰知道,後來劉備47歲,劉禪生了。這下,劉封越優秀,劉備越擔心。

    關羽的死,讓劉備可以把滿腔怒火全撒在自己的養子身上,以不救關羽的理由處死劉封。

    劉封死得很冤,劉備諸葛亮聯手坑死了這個無辜的養子。至於說他不救關羽的,那麼我們就算按《三國演義》裡關羽敗走麥城時候劉封不救的說法。這是荊州地形圖,關羽真的敗走麥城,劉封該怎麼救?這能賴劉封?

    劉封所在的上庸去麥城救關羽,需要經過襄陽,為曹魏控制,如何去救?

    這裡,要提到一個一直以來形象光輝的角色——諸葛亮。

    他說:”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諸葛亮的話,讓劉備下定決心,趁機除去劉封。

    劉封明明可以反抗,或者反叛投奔敵軍,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他對劉備的感情其實很深,從來沒有背叛的想法,相比之下,到是顯得劉備和諸葛亮無情一些。

  • 11 # 韶華傾夢

    劉封是劉備在新野時所收養的義子,而劉封最後的悲慘結局,很大程度行和關羽,以及劉禪有著直接的關係。

    之所以和關羽有關,是因為關羽在敗走麥城之際曾向劉封求援,但劉封卻推辭不援。在軍事上,劉封當時不去支援關羽是情有可原。因為當時的上庸郡剛被蜀漢打下來不久,其民心還未歸附,而當地的世家豪族對劉備還有著很大的戒備心理。所以,劉備派遣劉封和孟達去駐守上庸郡時,就是想讓劉封等人治理好上庸郡,使其民心和世家都心向蜀漢。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上庸郡毗鄰曹魏的邊境,若是劉封和孟達在軍事上有所疏忽,難免會被曹魏給偷襲。所以,這也是劉封不敢輕易派遣郡內計程車卒前往荊州救援的一個原因。另外,關羽是荊州的鎮守將軍,而劉封卻是上庸郡的守將。上庸郡作為東三郡,在曹操奪漢中時,曾規劃到荊州,受荊州管轄。

    可當時的曹操沒有拿下益州,而劉備卻是拿下了益州,而在東漢時期,東三郡又受益州管轄。那麼,劉備所在的蜀漢沒有明確東三郡的管轄權歸誰,而以蜀漢遵從漢制來看,那麼東三郡應該歸益州所轄。所以,關羽並沒有權力調動劉封的軍隊。這一點上,劉封還是有權力選擇的。

    但在道德上,劉封卻是難免會受到指責。因為關羽是劉備義結金蘭的兄弟,那就是劉封的二叔。雖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自家二叔有難,而身為侄子的劉封卻見死不救。況且,當時距離關羽最近的就是劉封所在的上庸郡。雖然要在軍事上有準則,但有時候在法和道德之間難以抉擇。

    所以,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上,劉備對劉封的指責和懲罰又在情理之中。

    而與劉禪有關,則是因為劉封的身份。劉封雖然是劉備所收養的義子,但是,義子同樣也有繼承的權力。而劉封跟隨劉備征戰天下,建立過功勳,在軍隊上也很有名望。可劉禪卻不同,因為年紀的關係,劉禪從未上過戰場,雖是劉備的兒子,卻無任何的功績和聲望。

    這麼一對比下來,再加上劉備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劉備害怕自己的百年之後,劉禪管不了劉封,而劉封也會對劉禪的帝位產生嚴重的威脅。故而,劉備也希望儘早的為劉禪處理障礙。所以,劉封的不援關羽而致其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就給劉備找到了理由。

    除此之外,劉封的死亡還和他得不到蜀漢重臣的認同有關。因為劉禪的出生,讓身為二叔的關羽對劉封更不喜。在關羽看來,劉封就是劉禪的絆腳石。所以,關羽曾憑藉著是劉備二弟的身份,多次向劉備表示,自己對劉封的不喜,以及明確的講出劉封和劉禪的利害關係。

    至於諸葛亮,雖然在平時不向劉備表示任何看法。但是,在關羽被殺,孟達投降等事件之後,諸葛亮就直接向劉備表示,說劉封剛猛,害怕劉禪日後難以制御,勸劉備早除劉封。所以說,諸葛亮也是不太認同劉封的。而且在嫡長子繼承製的基礎上,劉封在蜀漢等一批重臣中根本得不到認同。這也是劉備要殺劉封時,沒有人上前勸阻的原因。

  • 12 # sunjin6278

    三國時期,劉備殺劉封有家憂,更有國恨。

    劉封是劉備義子。據說劉備剛到荊州,與長沙劉泌共攻樊城曹仁,打敗了曹仁後,二人擺酒慶賀,這時劉泌身後站著一位器宇軒昂的英俊少年,劉備問其姓名,原來是劉泌的外甥羅侯寇氏之子,名叫寇封。在飲酒期間,隨軍廚役上菜時不小心將盤子裡的肉塊掉落地上,寇封竟隨手撿起,轉身丟入口中,引起劉備愛慕,因當時劉備尚無子嗣,遂收其為義子,改名為劉封。過後劉備問劉封為何見肉塊落地不責下人,卻將沾了灰土的肉塊順手丟入口中?劉封則說,身為將吏應時時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隨軍廚役,終日勞苦,偶有過失,怎忍喝斥?劉備聽了劉封的這段話,大合心意,從此與劉封父子之情建立。廚役們聽說了劉封為自己的這通仁人辯護說,很是感激,特烹製一種夾糖炸肉,既夾了糖,還夾有豆沙,以取灰沙之意,送給劉封,以作記念,從此,這就成了襄樊城名菜之一。劉封被劉備認為義子後,跟隨劉備轉戰南北,屢立戰功。劉備攻川蜀,劉封隨諸葛亮、張飛、趙雲溯江西上,攻打益州,所過之地,無不攻克。益州平定,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將。在漢中之戰中,劉封也是表現英雄,曾惹得曹操嫉恨,說劉備總是用假子衝鋒,並說他要調自己的真子黃鬚兒來戰劉封。結果黃鬚兒還未來到,曹操就撤退了,劉大耳兒盡得漢中地。接著劉備又乘機派宜都太守孟達攻佔了房陵郡,孟達乘勝還要攻打上庸郡,劉備害怕孟達有失,就派自己的義子劉封率軍從漢中前去統領孟達軍一起進攻上庸郡。上庸郡守申耽抵敵不住劉封、孟達兩軍的進攻,被迫投降。劉封駐守上庸,並被封為副軍將軍。

    從這裡可見,劉備對劉封一直是信任讚賞的,那為什麼後來要逼劉封自殺呢?大致有三點原因:其一拒絕出兵救關羽。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關羽作為荊州最高軍事長官,曾要劉封、孟達出兵配合,但二人以上庸等三郡新降,需要安定為由,拒絕出兵,直接導致了後來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丟失。其二逼反孟達。劉封佔領上庸郡後,與孟達二人都想做三郡主官。孟達畢竟是老練的郡守,表面上承認劉封的主位,並將自己享用的儀仗給了劉封,背地裡則很是不滿。劉封作為劉備義子,本應該一心為劉備事業著想,很好安撫孟達,只要做好監視就行了,不應與孟達爭權。關羽發動襄樊戰役,要二人配,孟達以私心勸說劉封,說了關公曾對劉備認劉封為義子的種種不滿,直接導致劉封與孟達達成一致,不出兵相救關公。荊州丟失,關羽敗亡,孟達怕劉備追責,就叛蜀漢投魏,與曹魏的徐晃等一起攻打上庸城。孟達在投降前給劉備寫了信,告訴自己投降的身不由己,頗有點兒惡人先告狀,在和徐晃進攻上庸時,還派人帶信給劉封,勸劉封也投降。劉封則毀信斬使,決不投降。但城內的申耽兄弟看曹魏勢大,暗中投降,上庸城很快被攻破。劉封在倉惶間,只好逃回了成都。其三有奪嫡之患。劉備認了劉封為義子,不久就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禪。大家一想到劉禪,就會想到“此間樂,不思蜀”的笑話來,很痴呆可愛吧?以劉封的能力野心,到了上庸尚且想當一把手,保不準劉備百年後,以義子之身,誰能壓制?因此劉封逃到成都,諸葛亮說出了劉備多年心裡的隱憂,就以拒絕救援關羽和逼反孟達兩宗罪,讓劉封自殺了。劉封在自殺前,也發出了悔不聽孟達之言的感慨。當劉備聽說孟達勸劉封投降,劉封毀信斬使,決不投降時,表現得非常後悔,以致痛哭失聲了。

    劉封作為劉備義子,攻城掠地,英雄作戰,對劉備忠心耿耿,應該給予肯定。但他受孟達矇蔽,不救關羽,又與孟達爭權,讓新成立的蜀漢連連失地,也是罪無可恕。當然,劉封之死,在他成為劉備義子之時,隱隱也決定了它會有這種結局。

  • 13 # 富元製作

    首先劉封沒有顧全大局去救關羽,造成劉備情感上的痛苦,這是主要原因。

    其次在諸葛亮多次建議促成劉備的決定。

    再就是為了保住太子劉禪的帝位不受影響,必須殺掉劉封。

  • 14 # 羞羞PLUS

    劉封本是羅侯寇氏的兒子,劉備到荊州,因為當時沒有兒子,就收劉封為養子,按道理說憑著這個身份,啥也不做,單純管管宗室至少也得是個王爺吧,但最後劉備卻讓他自殺了。

    違抗軍令,害死關羽

    關羽圍攻樊城、襄陽,連續傳呼劉封、孟達,命令他們派兵相助。劉封、孟達以自己山郡之地剛剛平定,不可輕舉妄動為藉口,拒絕關羽的命令,最後關羽被殺。

    當時關羽水淹七軍,曹仁剩幾千殘兵敗將守著個半塌的樊城苦捱,只要關羽得到幫助,也不用抽調荊州守軍,估計孫權也不會偷襲成功了。

    欺凌孟達,導致上庸三郡丟失

    劉封和孟達互相惱恨爭鬥不和,劉封搶走孟達的儀仗樂隊。儀仗是官僚身份的象徵,士可殺不可辱。孟達既恐懼自己所犯罪過,又十分憤恨劉封,於是上表向劉備告辭,率領自己的部屬投降魏國。

    然後申儀叛變劉封,劉封兵敗逃回成都,申耽又投降魏國。上庸三郡丟失。

    身份尷尬

    此時劉備已經立劉禪為太子,劉封這個養子身份就有點兒尷尬了,而且劉封還弄出這麼多事,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

    於是最後劉備含淚賜劉封自盡。

  • 15 # 大覺主影視剪輯

    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留著劉封則最終不會為己所用,且多生禍端,孟達投降魏國之後,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與徐晃助孟達襲取東三郡。孟達寫信給劉封,勸劉封投降,但被劉封拒絕。申耽、申儀兩兄弟背叛劉封,劉封因此被孟達徐晃等擊敗。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

    諸葛亮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劉封嘆息說:“我後悔不聽孟子度的話。”劉封自裁後,劉備非常傷心,為劉封哭泣。

    劉封(?—220年),東漢末年長沙(治今湖南湘陰)人,東漢末年將領,蜀漢昭烈帝劉備養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

    但是後來關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起兵相助,劉封不從。而後又侵凌孟達,迫其降魏。孟達與魏徐晃共襲劉封,並勸劉封投降,劉封不降,又遭部下叛變,敗歸成都。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劉封自裁,劉備深表痛惜。

    劉備殺劉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劉備對劉封不發兵就關羽,致使關於敗走麥城懷恨在心。另外就是諸葛亮說的,劉封為人剛猛,擔心以後後主難以制服,故賜死劉封。

    劉封臨死之際說道,悔不聽孟達之言,劉備為之涕泣。可以看出,劉備殺之也是不得已,有不忍之心。

    其實劉封的死,也是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時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斷所導致的,不甚明智。《三國演義》一書,描寫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死人無數,只有為數不多者死後還值得說幾句,劉封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死是因未救荊州而被劉備所殺,頗為耐人尋味。

    劉封何許人也?據陳壽《三國志·蜀書》:“劉封者,本羅侯冠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自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這是正史的記載,即劉備初到荊州時,還未有子而認劉封為螟蛉。然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則說是建安十二年春在新野甘夫人生劉禪,劉封成了劉備螟蛉在後即該年冬之事。羅先生這樣做,有其苦衷,下面將要說到。

    在封建的法統社會中,“正統”觀念是極為重要的,劉備認嗣在前,生劉禪在後,的確給劉備帶來一個非常頭痛的難題。隨著劉禪見日成人,此問題就日顯突出,這個問題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接班人問題。這也難壞了羅老先生,在羅老先生筆下,劉備是一個寬仁厚德的長者,不可以無故殺劉封,只好昧著良心,咬咬牙,閉著眼睛篡改歷史,硬說劉備生劉禪在前,嗣劉封在後,好讓關羽發話:“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以此讓孟達找到藉口挑撥劉封與關羽關係,見死不救,造成劉備殺劉封口實,此安排實在巧妙!

    劉封,孟達因“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蜀書》)而未救荊州就該死麼?難道劉封功不抵過?請看劉封,在取西川與諸葛亮、張飛等沿江西上,屢戰屢勝;到西川后,劉備平定漢中時,多次臨陣,並不因自己是劉備義子而不“立新功”,以致曹操罵劉備:“常使假子出戰”。如此,功勞也不少,這是劉封具有免死條件。相比之下,失荊州,諸葛亮責任也不小,孔明得知關羽拒孫權求婚時也說:“如此,則荊州危矣,當替回關將軍。”但議而不決,當斷不斷,誤了荊州大事;關羽當年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眾所周知,曹操是漢賊,當時不要說一個曹操,就是有十個也跑不了,孔明還為之開脫:“曹操命不該絕。”立下軍令狀而放走漢賊者不需死,還浪得一個“恩怨分明,信義素著”的虛名,這是何等便宜之事!所以,劉封死得冤枉!更何況當時葭萌關軍權在孟達,而劉封僅是劉備“恐達難獨任”而叫劉封協助而已。倒是孟達看得透澈,作書與劉封:“……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肉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三國志·蜀書》)。而劉封則算不得為有識之人,撕書斬使,致敗回成都被殺。

    眾臣下難道沒有人出頭相勸麼?沒有。因為眾臣明白,劉備早已吸取袁紹、劉表諸人之教訓,此二人因繼承人問題處理不當落得家破人亡之下場。深諳帝王之道的諸葛亮更知道:自己在劉封心目中,因感劉備三顧之恩,必是未來之“死硬擁嫡派”首領。一朝劉封當皇帝,第一個要殺的就是他自己!因此更是落井下石: “可就遺劉封進兵,令二虎相拼,劉封或有功,或敗績,必歸成都,就而除之,可絕兩害。”既然有功,為何要殺?至此,劉封死定了。

    劉封這個人性格有些幼稚。當時劉禪已經出生的情況下,他已經沒有繼承劉備集團的可能性。但是他沒有自知之明,反而怨恨關羽不支援他。劉備待他不薄,把東三郡重鎮交給他,但最後被曹魏輕而易舉地拿下,其實僅憑這一點就足夠治他死罪了。

    在立嗣問題上,劉備曾經徵詢過重臣的意見。諸葛亮不表態,關羽是明確反對,沒有人支援劉封。劉備稱漢中王后,更是明確立劉禪為世子。所以說他在立嗣這事上騎虎難下是不對的,他根本就沒有資格騎虎難下。劉備雖然下定決心把他從中央支開,但在內心對這個孩子還是有感情的,於是就把連線荊州和西川的東三郡交給了他。

    劉封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劉備有意給劉封一塊地盤,結果劉封卻沒有好好經營,反而在跟他不相關的立嗣問題上疑神疑鬼。當時東三郡的情況非常複雜。當地的豪門士族雖然投降了劉備,但大多並不真心歸順。劉封到任後,沒有積極拉攏屬下,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和孟達內鬥上面。失去了東三郡,劉封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他最後被處決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另外,劉封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對關羽見死不救。他作為荊州和西川的連線部,荊州一旦有事,劉封提供支援可以說是責無旁貸。然後劉封卻怨恨關羽在立嗣一事上不支援他,坐看關羽敗亡。所以當魏軍大軍壓境的時候,同樣也沒有人來救他。

    雖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劉封說到底年紀大概也不大,他的事上劉備也要負有很大責任。

  • 16 # 文殳子

    漢中之戰後,劉備稱漢中王,立12歲的親兒子劉禪為王太子,這讓他的養子劉封所處形勢十分尷尬。而劉封當時剛被升任為副軍將軍,與孟達一起駐守剛剛收復的上庸三郡,但卻沒有充分考慮這種敏感時期,先是拒絕了關羽的求救,又欺負投奔沒多久的孟達,導致上庸三郡最終失守。

    在多種因素的糾結下,剛剛經歷關羽之死、荊州和上庸丟失的劉備,看到前來請罪的劉封,頓時氣都不打一處來,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勒令劉封自裁。所以說,既是劉封自取滅亡,又是劉備殺人洩憤和消除內患。

    一、劉封缺乏敏感性,連續處理事件失誤

    1、劉封沒有正視個人身份變化

    劉備在201年進入荊州之前,老婆屢屢失散,生小孩更是屢屢失敗,這在古代不管任何身份,都是值得擔憂的事情。當時劉備已經40多歲了,基於對當時形勢的不樂觀,便認了荊州劉氏後裔為乾兒子,改名為劉封。“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誰承想,幸福來得太突然,兩三年內甘夫人便夢見北斗入懷,生下了阿斗,真是讓劉備感到喜從天降。雖然有了阿斗,劉備對劉封態度還沒有太大改變。然而,情況還是出現變化了,劉備拿下漢中王后,立劉禪為王太子,雖然親疏有別,但劉封有些牢騷話也是肯定的。這被心懷叵測的孟達聽了去,開始攛掇他為自己打算,個別小報告也傳到成都裡去。

    劉封

    2、劉封沒有重視關羽的求助

    劉備當初派劉封、孟達拿下上庸,很重要的一個目的便是與關羽所在的荊州形成犄角,對曹魏的南陽郡乃至許都形成夾擊之勢,從而更加完善諸葛亮隆中對策所提的設想。

    然而,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後,希望劉封能夠派兵從上庸出兵協助,但劉封一是明面上以上庸剛剛恢復、形勢不穩為由拒絕了關羽,另一方面則認為上庸與荊州不相隸屬,你關羽是主公兄弟不假,我劉封是主公兒子,沒有必要聽從你的指揮。

    關羽

    這種想法有一定合理性,但如此不給關羽面子,假如關羽取勝的話,肯定要透過劉備追究你的責任;假如關羽失敗的話,更有追究你的援助不力的責任,更何況最後是關羽戰死,以劉備與關羽的情誼和重要程度,劉封不死也得脫層皮。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3、劉封沒有認清上庸降將的反覆性

    劉封除了在個人身份和荊州事務上處理不妥,在自身所處的上庸三郡認知上也有不足。上庸郡申耽、申儀投降,並不一定是真心歸附,劉封應該牢固蜀軍內部關係,同時廣攬人心,鞏固統治。但劉封先是認為孟達是投降過來的,仗著自己是劉備養子的身份,經常與孟達鬧矛盾,搶走了孟達的鼓吹樂隊,而孟達因為前期的錯誤,便給劉備寫了一封信,隨後反叛投魏並率軍反攻。

    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劉封果斷拒絕孟達的勸降,但卻背後失火,申耽、申儀再次叛變並攻打劉封,使劉封被兩面夾擊,奮戰失敗後被迫逃回程度。這說明劉封在統治新降地區和將領時,認識不足、經驗不夠,導致上庸三郡最終得而復失。

    上庸三郡

    二、劉封對荊州、上庸事件應該負責,但劉備主觀放大並從重處罰

    1、關羽之死、上庸被奪,劉備決策有誤,又強加劉封很多責任

    荊州被奪、關羽被殺,主要在於東吳叛變孫劉聯盟,偷襲荊州後方,而次要責任在於關羽,放鬆對呂蒙、陸遜警惕,招致傅士仁、糜芳怨言而投降。還有劉備讓關羽假節鉞,便是給予關羽發動戰爭的權利,也要負上一部分責任。而劉封拒絕關羽,既有合理理由,又是在關羽取勝時,而且從當時情況來看即使出兵效果很小,所以對關羽被殺應付的責任很少。

    劉備佔領上庸後,勢力達到頂峰,但派自己親信劉封和降將孟達一起守剛剛投降的上庸,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風險。隨後,在短短一年裡,劉備便從天堂掉入地獄,219年年底關羽被殺、荊州被佔,220年上庸又被奪走,劉備遭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可謂是既氣憤,又痛苦。

    劉備

    但是,東吳難以一時討伐,荊州官吏難以處罰,已經投降曹魏的孟達更難處理,劉備雖然氣憤卻都無法出氣,只有劉封大老遠回來,間接地為他們背了鍋。劉備雖然要對最終結果負決策責任,但最終還是遷怒劉封。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

    3、劉備無視劉封戰功和忠心,從重處罰劉封

    劉封在跟隨劉備的十幾年事件裡,深得劉備信任,並立下了諸多戰功,取西川、攻漢中、降上庸,職位從中郎將一直到將軍,可見在此之前也是得到劉備認可和信任的。同時根據上述分析,劉封在荊州、上庸兩起事件中確實應該負一定責任,但並非全部責任。明末學者李贄提出:“劉封雖不出救,其罪正與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

    而且,劉封在明顯投降有利的情況下,果斷拒絕了孟達的勸降,並在知道自己可能被處罰的情況下毅然返回成都,足見對劉備是絕對忠誠的。但劉備因為自己的怒氣,主觀放大了劉封的責任,對他從重處罰,勒令劉封自裁。劉封死後,劉備不知是想起往昔情誼,還是新生後悔,流淚不止。

    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三、劉封對劉禪地位威脅,劉備核心團隊整體提防他

    1、劉禪地位獲得劉備核心團隊認可

    劉禪算是劉備的長子,他的出生不僅讓劉備老懷大慰,而且讓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核心團隊也都非常高興,更是得到了他們的效忠和認可。比如,在長坂坡時,趙雲冒著生命危險,將阿斗從亂軍中搶回;孫權妹妹返回東吳時,準備把阿斗帶回,又是張飛、趙雲率兵攔截下來。這些都證明劉備核心團隊對劉禪的重視,而原本作為後備的劉封自然難以匹敵,只能作為輔助之臣,繼位的可能是一點都沒的。

    劉禪、諸葛亮

    2、劉禪庸弱年幼,難制劉封

    劉禪雖然出生,但幼年失教,資質平庸,不僅沒有劉備的雄姿英烈,而且與平庸人主都有差距,這讓劉備及一般團隊對未來都有隱隱約約的擔心,尤其是立太子時年紀才12歲。而劉封當時已30多歲,“有武藝,氣力過人”,性格相比也是外向剛烈的,難以服人,無疑是劉禪的威脅。而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劉禪繼位後,如果劉封還在,遲早會生事端。諸葛亮藉機便勸劉備除掉他,早日消除儲君隱患,這也是劉備殺劉封的重要原因。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綜上,劉封被殺,既跟自己沒有認清形勢、屢屢犯下錯誤有關,也與劉備放大劉封應付責任、從重處罰密不可分,而劉封對劉禪太子之位及後續統治的威脅,也是導致他被殺的潛在因素。《三國志》評論說,“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 17 # 歷史笑春風

    劉封是劉備在荊州的時候所收的義子,他原名寇封,是漢朝羅侯的後代。劉備看中了劉封的氣度才華,恰當其時,劉備還沒有兒子,就收了寇封為養子,改名劉封。

    劉封在跟隨劉備之後,在戰爭中表現了自己的武勇和才華。在史書中記載,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在劉備取西川的時候,劉封率領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劉封是年輕一輩武將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取得西川的時候,劉封才年僅二十多歲。在劉備的培養下,劉封已經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將領。劉備在進位漢中王后,讓他率領孟達鎮守上庸。

    但是,這樣一位傑出的將領,卻沒有戰死沙場,卻死在自己人手中。最後,劉備賜死劉封,讓他自裁。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劉封之死,離不開一個三國時期有名的人物孟達。孟達這個人也是一個智計出眾,才能超人的人物。可是,孟達這個人是三國時期公認的小人,大家對於他兩面三刀,反覆無常,輕於去就的性格十分厭棄。可是,劉封卻恰恰和他在上庸做了搭檔。

    孟達在攻打上庸的時候,劉備怕孟達不能獨立拿下上庸,就專門派劉封率軍協同孟達作戰。在拿下上庸後,就讓劉封為主將,和孟達留守上庸。劉備派劉封鎮守上庸是有他的用意的,上庸地形險要,又有漢水溝通漢中和襄陽,地理形勢十分重要。劉備派劉封在此駐守,退可守衛漢中,進可攻打襄陽。可是,年輕的劉封卻把一切都搞砸了。

    在史書上記載,劉封在上庸的所有問題,就出在和孟達的關係不和上。我們可以想象,像劉封這樣一位劉備的養子,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有了顯赫的戰功和地位,當然盛氣凌人。而孟達其人,性格狡猾多詐,怎麼可能對劉封服氣。而且,年輕單純的劉封,在計謀上也不是孟達的對手。在救援關羽的時候,這一切矛盾就全暴露了出來。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屢次向劉封求援。但是,當劉封和孟達商議的時候,孟達當然不會聽從劉封的安排。他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的理由拒不執行關羽的命令。從這一件事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劉封的能力欠缺。孟達作為副將,劉封都指揮不動他。自己又不能親自去救援關羽,只有眼睜睜看著關羽覆亡。在後來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劉封奪了孟達的鼓吹,兩個人的關係徹底破裂。

    孟達趁勢投降了曹魏,臨走還給劉備寫了封信,顯示自己是如何如何的無辜,暗中擺了劉封一道。接下來,孟達引賊入室,帶領曹軍奪取了上庸。同樣,孟達也假惺惺的給劉封寫了一封信勸降,被劉封拒絕了。

    劉封兵敗回到成都,被劉備責備不救關羽,與孟達不和,逼走孟達,丟失上庸的罪責。最後,在諸葛亮的進言下,劉備最終賜死了劉封。

    我們看劉封之死的整個過程,對這個本來前途無量的年輕將領的死感到惋惜。劉封作為年輕一代將領的代表,本來應該在將來蜀漢的歷史上做出應有的貢獻。可是,卻這麼糊里糊塗的死掉了。他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死的呢?

    首先,殺死劉封的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孟達。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孟達,劉封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孟達這個人野心很大,他在劉備入川的時候,就和法正一起奉劉璋的命令來迎接劉備。可是,劉備只選擇了法正一起入川,而讓孟達留在荊州。在這裡,我們就能夠感到劉備對孟達的微妙的看法。

    在孟達攻打上庸的時候,劉備派劉封幫助孟達,這其實是劉備的一個措施。孟達攻打上庸,根本就不需要外界的幫助就可以。劉備實際上是讓劉封來管轄孟達。我們可以想象,孟達怎麼可能服從在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劉封的指揮。而且孟達內心險惡,怎麼可能甘心屈服。

    這才是孟達和劉封之間的根本矛盾。即便劉封不欺凌孟達,孟達也要用手段制服劉封。所以在各個環節上,孟達都跟劉封作對。在救援關羽這件事上,孟達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件事的後果,他就是給劉封挖坑才堅持不去救援關羽的。在關羽覆亡後,他見勢不妙就跑了,還給劉備留了一封信,把責任全推到劉封身上。可以說,劉封之死,最大的推手就是孟達。

    第二個原因是在劉封自己身上。劉封作為劉備培養的將領,在很多地方都很出色。但是,在獨當一面上,劉封由於年輕,經驗欠缺。劉備讓他鎮守上庸,也有鍛鍊他的意圖。

    但是,劉封在遇到老奸巨猾的孟達,完全失敗了。他由於經驗不足,被孟達玩弄於股掌之上。在最關鍵的援救關羽的問題上,劉封又沒有主見,喪失了立場,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他的這種情況不能怨別人,只能怨自己的能力差。

    第三個原因是在劉備是身上。不管怎麼說,最後置劉封於死地的還是劉備。劉備收劉封做養子的時候,還沒有親生兒子。劉備在一開始是為了以防萬一,把劉封作為繼承人來培養的。

    可是,當劉備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後,他的心思又變了。雖然劉備帶領劉封四處征戰,但是對他的培養就不上心了。

    劉備把劉封派到上庸,也有讓劉封離開成都的統治中心的意味。而且,劉備對孟達的品行有著自己的判斷,派能力不足的劉封去統帥孟達不能說不是劉備的失誤。

    而最後讓劉備下決心殺掉劉封的原因,還是諸葛亮的勸說,觸動了劉備的心事。劉備當時已經立劉禪為太子,而劉禪的能力和劉封相比實在太差。諸葛亮當時已經為下一步蜀漢的政局做謀劃,所以,剛猛難制的劉封就成為了諸葛亮的一塊心病。因此,諸葛亮勸說劉備藉機除掉劉封。

    而劉封公然藐視關羽假節鉞的權威,這種舉動也使得劉備心生疑忌,於是,他下令讓劉封自裁。可是,當劉備得知孟達給劉封的信件勸降遭拒後,明白了劉封的一片忠心。但是,這個時候劉封已死,劉備就是後悔得痛哭流涕也無濟於事了。

    結語:

    劉封的死是由很多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的。在這裡面,最重要的因素是孟達的陷害,也有劉封自身能力的不足,性格的缺陷。最後,還有劉備和諸葛亮為將來劉禪繼位後的蜀漢政局穩定的考慮。

    劉封是蜀漢年輕一代將領裡的代表,死的時候才二十多歲。如果他不死的話,蜀漢後期的軍事形勢會有所不同。可惜,由於內部的傾軋,劉封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劉封的命運,也預示了蜀漢未來的命運。到最後,蜀漢陷入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境地,這也和諸葛亮的人才觀有著直接的關係。

  • 18 # 小編虎哥

    劉備賜死養子劉封的原因,顯然不僅僅是因為他沒去救援關羽。也即除此之外,還有以下三個原因,促使劉備沒有對劉封網開一面。

    一、丟掉東三郡

    東三郡,指的是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徹底佔領漢中全境,另外又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攻佔了房陵郡。其後孟達又揮軍進攻上庸郡,並且劉備還派遣劉封來協助孟達,從而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在此基礎上,劉備勢力佔據了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對於東三郡來說,處在蜀漢和曹魏的交界地帶,而且是聯絡漢中和荊州的重要通道,所以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但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孟達與劉封不和,劉封奪取了孟達演奏鼓樂的樂隊,後者於是修書一封給劉備,然後率領部曲投降曹魏。緊接著,孟達投降魏國之後,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與徐晃助孟達襲取東三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劉封要為東三郡的丟失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漢末三國時期,馬謖丟失街亭這一座城池,就被丞相諸葛亮斬殺。而就劉封來說,固然是劉備的養子,但是,一下子就損失了三個郡的地盤,可謂罪無可赦了。

    進一步來說,湘水劃界後,關羽鎮守的荊州,實際也只有三個郡的地盤,至於蜀漢的益州,也不過數郡之地。從這一點來看,劉封丟掉東三郡的後果,顯然不比不救關羽輕多少。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劉封可以守住東三郡,也即防禦住孟達、夏侯尚、徐晃等人的進攻,完全可以將功補過。

    二、欺凌孟達,影響蜀漢的內部團結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劉備入蜀時,劉璋派遣孟達和法正去迎接劉備,劉備命其駐守江陵,益州平定後為宜都太守。對於孟達來說,和法正一樣,屬於東州派。早在益州牧劉焉在位時,就重用東州派的力量,以此壓制益州的本地士族。同樣的道理,劉備入主益州後,也對李嚴、孟達、法正等東州派比較重用。換而言之,劉備想要坐穩益州牧的寶座,東州派是必須爭取的力量。

    可是,劉封或許是仗著自己是劉備養子的身份,居然選擇欺凌孟達,這表現在劉封奪取了孟達演奏鼓樂的樂隊等事情上。正是因為劉封的欺凌,加上害怕劉備治罪(不救關羽),孟達背叛蜀漢,歸降曹魏。在公元220年,即便法正已經去世,但是,李嚴等人依然不可或缺。因此,為了安撫東州派,劉備必須嚴懲劉封。如果劉備對劉封網開一面,顯然會讓李嚴等東州派寒心。基於此,破壞蜀漢的內部團結,自然成為劉備要殺劉封的原因之一。

    三、劉封剛猛,日後難以駕馭

    最後,至於第三個原因,則是諸葛亮提出來的。

    《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在丟失東三郡之後,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換而言之,在諸葛亮看來,劉備生前,自然可以管住剛猛的劉封。但是,考慮到劉備當時的年齡,一旦他去世的話,那麼其他人,無疑很難再控制駕馭劉封了。因為身份特殊,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或許會對後主劉禪的位置形成威脅。

    在東漢末年,袁紹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互相爭鬥,從而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再比如荊州牧劉表去世後,劉琦和劉琮也是走向對立,最終讓曹操迅速奪取荊州。也即這些前車之鑑,可謂歷歷在目,諸葛亮也擔心劉備去世之後,劉封和劉禪兄弟相爭,從而讓關羽大意失荊州後的蜀漢雪上加霜。

    所以,對於劉封來說,或許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正是因為他性格剛猛,才會欺凌孟達這樣劉備都看重的大臣,而孟達負氣出走後,導致東三郡丟失。在這兩件事情之後,諸葛亮顯然認識到劉封性格所帶來的的危害了,今天是丟失東三郡,下一次就不知道要引起什麼後果了。綜上,儘管劉備從感情上來看,也捨不得賜死劉封,可是,從理智的角度來看,劉封確實是罪無可恕。此外,劉封自盡後,他的兒子劉林在蜀漢官至牙門將,也即不管是劉備,還是後主劉禪,都沒有對劉封的家人趕盡殺絕。

  • 19 # 小京華

    劉封悲劇就悲劇在,他是劉備在荊州時收的養子,並且由於劉備年老無子,他一直是作為劉備的繼承人來培養的,然而到了公元207年,劉封悲催了,因為劉備在這年以47歲高齡突然生了一個兒子劉禪,這樣劉封的地位就相當尷尬了。

    關羽水淹七軍以後,雖然再加把勁就能拿下樊城,但由於要安排兵力在江陵防範東吳,前方兵力不足,於是呼叫孟達劉封前來助戰。但孟達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拒絕幫忙,並跟劉封鬧起了內訌,矛盾最激烈的時候,劉封甚至無腦搶了孟達的軍樂儀仗隊(鼓吹,古代將軍身份的象徵)!兩人這麼鬧,自然就更沒心思去管荊北的戰事了。而關羽見劉封孟達遲遲未至,著急上火,便乾脆把江陵後方的軍隊大部抽調到荊北前線,想趕在曹魏援軍大部隊到達之前拿下樊城,而這,終於給了呂蒙機會。

    結果,讓所有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彷彿在一夜之間,戰事急轉直下。八月份,關羽還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嘚瑟的不行,十月份,江陵就被呂蒙偷襲得手了,接著曹操各路援軍也陸續抵達,關羽稍一猶豫,北上東三郡的路線已被堵死,關羽只得南下,敗走麥城,最後只剩十餘騎,欲翻山越嶺逃回蜀漢,卻遭到東吳軍隊圍追堵截,十二月,關羽遭擒,誓死不降,終被孫權斬殺。蜀漢就此失去了唯一的一位水軍名將,為日後的夷陵陸戰慘敗埋下伏筆。

    訊息傳到上庸,劉封孟達這才知道自己闖了大禍,沒想到關羽竟然這麼快就完蛋了,現在該怎麼辦?孟達沒啥好想的,蜀漢這裡肯定是待不住了,之前劉備派劉封過來管東三郡,明顯就是信不過自己,如今又出了關羽的事情,況且他和劉封也根本合不來,如今之計,只能反出去投降曹魏了。

    但孟達知道,自己先從劉璋投降劉備,現在又從劉備投降曹魏,名聲傳出去不大好聽,所以臨走之前給劉備上了一表,這表寫的文采飛揚,盡顯孟達的浮豔本色,在表中,他大誇劉備“將建伊、呂之業,追桓、文之功”(言下之意劉備終究只是霸主之姿,做不了帝王),又將自己比擬成古代名臣范蠡、伍子胥、蒙恬、樂毅(言下之意劉備是勾踐、楚平王、秦二世、燕惠王),因為小人所害(臨走還坑了劉封一把),不得已下,只得投了魏。總之,像自己這樣的國家棟梁之才竟不被重用,劉備真是有眼無珠。表中最後還引用了樂毅的名言“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言下之意咱買賣不成仁義在,何況孟達的妻子還留在成都,他也希望劉備看在往日的面子上不要為難(注1)。

    劉備看了信後果然沒有誅殺孟達妻子(見《三國志 費詩傳》),而把氣全撒在了劉封身上。因為孟達叛變後,被曹魏任命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並聯合徐晃與夏侯尚的魏軍共同殺入了東三郡,劉封抵擋不過,狼狽逃回成都,劉備這下氣壞了,你這臭小子把事情搞成這樣,還有臉回來見我!

    其實孟達在攻打劉封時,曾寫過一封勸降信,要拉劉封一起下水,這封信也寫的極有文采,信中說我是忠臣你是孝子,但忠臣孝子碰到小人讒言都沒啥好下場,一旦“勢利所加”,分分鐘“改親為讎”,“況非親親乎”!比如申生、衛伋、禦寇、楚建這樣親生嫡子都會被讒害,何況你跟劉備根本沒有血緣關係,終究只是“道路之人耳”!而且劉備這個人表面寬厚,其實多疑,你要是戰敗回去,必然沒有好下場,不如跟著我一起投效曹魏,曹魏會讓你回來繼承你親生父親羅侯的爵位,並且會給你更大的封地,總共三百戶,如何?

    面對孟達的花言巧語,劉封終究沒有答應,因為他跟孟達早已勢成水火,投降曹魏也是被欺負的命,不如回去向劉備負荊請罪,乾爹也是爹,劉備這人心軟,一般不殺人,只要保住性命,日後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果然,劉備雖然對劉封痛恨之極,卻沒有殺劉封的想法,大概劉備自己也意識到他這次人事安排是有問題的,劉封之罪,情有可原,罪不至死。

    然而,劉封千算萬算,他算漏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諸葛亮。諸葛亮這個人,平常看似溫厚醇良,但每到關鍵時刻,他就會展現出他的殺伐決斷。如今劉備竟因護前,準備放過劉封,諸葛亮覺得自己應該站出來做這個大壞人了。

    諸葛亮對劉備說:“劉封之罪且不提,然此人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不如除之。”諸葛亮的意思說你劉備要饒過乾兒子當然沒問題,但日後劉禪即位,該如何處置劉封這瘋子呢?誰知道到時劉封這乾哥會鬧出啥事兒來?

    劉備一聽,頓時明白了。益州這個地方比較特殊,由於劉焉劉璋統治時期的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益州官場擁有很不好的派系鬥爭政治傳統,劉備的荊州集權進入後,使得這片水更加渾濁。諸葛亮留守成都期間,雖然花了很多精力改善這種情況,但成效緩慢。劉封作為曾經擁有過繼承權的政治鬥爭失敗者,很容易被別有居心的益州豪強們勾搭上,對蜀漢政權造成無法挽回的政治裂痕。當年劉焉死後,本來該二子劉瑁即位,但益州豪強們卻突然擁立幼子劉璋上位,導致東州派與益州派連年爭戰,劉瑁也莫名其妙發狂疾而死,這都是前車之鑑啊!

    更重要的是,劉封侵凌大臣,喪軍辱國,若不處死,何以正國法,何以明軍紀,何以立軍威!這叫做大義滅親,這叫殺猴給雞看!

  • 20 # 小島知風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怎麼談得上有私仇,而劉封作為義子對劉備還是比較忠心,所以也談不上家恨,至於蓄謀已久也談不上,劉封之死主要在於他的性格。

    劉封本人的身世和性格

    在小說和歷史上劉封的記載都是差不多,他是劉備在寄居荊州劉表時期所過繼收養的義子。劉封和劉備的關係和普通義父義子關係可不太一樣,因為劉備當時已經年逾四旬而無子,劉備早年只有兩個女兒還在戰亂中被曹操軍隊所擄走,所以在三國時代劉備當時的年齡還沒有兒子是很苦惱的事情。

    因此劉封被劉備收養過繼是明確要繼承劉備香火的養子,劉封本姓寇,因為被劉備過繼收養以後才改姓為劉,所以劉封是有劉備後代的繼承權,

    劉封被劉備收養以後,得到劉備悉心栽培,在這種悉心栽培之下,劉封的能力成長是非常快,兼之劉封本身就很勇武,所以劉封可以成為劉備集團的一員勇將。劉封的軍事能力非常不錯,而且有一定的武力,屬於能衝鋒陷陣勇武絕倫的猛將。

    但是劉封的性格不好,他的性格有些剛愎自用,為人比較自傲,經常依仗著自己是劉備養子的身份在軍中驕縱,所以劉封在和劉備集團中其他同事之間相處關係也不是那麼融洽。

    如果劉備的兒子阿斗也就是後主劉禪沒有出生,劉封和劉備的關係會繼續和諧下去,但是阿斗的出生打亂了這一切。

    阿斗的出生讓劉封身份變得很尷尬

    阿斗是劉備年逾五旬才生下的兒子,備受劉備寵愛,但是阿斗的出生也讓劉封變得很尷尬,本來劉備收養劉封是為了解決繼承人問題,結果有了輕生兒子,那麼收養劉封就沒有了意義。

    這個問題在阿斗年幼的時候還突顯不出來,畢竟當時劉備事業未成,兒子還年幼,而劉封作為劉備集團的一員小將,也正是發揮能力之際,所以劉備集團包括劉備和諸葛亮等君臣在內,對劉封這個身份也沒有做出過多考慮,仍舊允許劉封執掌兵權,帶兵打仗。

    但是隨著劉備後來事業越做越大,阿斗年齡也逐漸增長,劉封的身份則開始變的尷尬,劉封跟隨諸葛亮率軍入蜀支援劉備奪取巴蜀,立下赫赫戰功,在這時期,諸葛亮就已經認識到劉封的軍功和能力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劉禪的地位,所以他一再提醒劉備,不可再重用劉封了,但是劉備愛惜劉封,不忍奪其兵權,但是諸葛亮的提醒也很在理,所以劉備決定把劉封從中央支走,讓他去鎮守地方。

    所以劉封被劉備派去支援孟達攻打上庸,這個上庸城地小城偏,其實孟達自己率軍完全可以打下來,但是劉封被派到上庸就是劉備的用心良苦,他想讓劉封遠離劉備集團的中央是非之地,同時也好給阿斗一個緩衝和成長空間。

    所以劉封成為了後來的上庸太守,這就是劉備對他愧疚彌補。

    劉封之死是政治規律

    歷史上劉備以劉封不救援荊州關羽為藉口,誅殺了劉封。其實劉封不支援關羽完全是有情可原,上庸(現今湖北竹山縣一帶)地理位置極其偏僻,多為山區,人口不多,經濟也不富裕,當時劉封鎮守上庸的軍馬估計也就一萬左右,而且還不是生力軍,多為老弱殘軍,即戰力可能不超過五千餘人。

    如果劉封帶著這隊人馬去支援關羽,那不光支援不了關羽,連自己也得搭裡邊,然後結局就是,關羽敗亡,拉著兒子關平和侄子劉封一起被孫權斬殺,而且上庸城還會因為空虛被曹操佔領。

    所以劉封沒去支援關羽是正確選擇,而且關羽敗亡速度太快了,劉封即使支援都有可能半道時關羽父子就已經被斬殺了。

    這個道理劉備和諸葛亮其實都明白,但是這是一個好的藉口來殺劉封,劉封之死在於其性格剛猛自傲,如果劉備不殺劉封,他的身份對於阿斗來說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這顆定時炸彈可能會選擇在劉備和諸葛亮歸天以後爆炸。

    因為劉備去世,誰能制衡劉封?諸葛亮可以制衡劉封,但是要知道諸葛亮比劉封還大十多歲,如果諸葛亮死在劉封前面呢?劉備和諸葛亮全都去世,那時蜀漢的元老大臣如關羽、張飛、趙雲等肯定也都去世了,那麼劉封名義上是阿斗的兄長,臣兄剛猛蠻橫,皇弟寬厚軟弱,那麼勢必會引起劉封的不服,引起一輪權力紛爭。

    所以劉封的剛猛自傲的性格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對未來的阿斗構成威脅,因此劉備不敢留下劉封,必須在自己和諸葛亮死之前,解決劉封,正好關羽敗亡,劉封沒有支援關羽,這就是一個最好的藉口。

    其實憑良心說劉封最後都沒有背叛劉備,他在上庸遭到孟達背叛,又遭到孟達引曹魏大軍圍攻上庸,孟達苦口婆心勸劉封識時務投降曹魏都被劉封拒絕,他寧可單騎逃回成都接受劉備制裁,也沒有就地投降曹魏,這說明了劉封是非常忠於劉備的。

    但是劉備為了未來政權穩定著想,不得已之下必須處死劉封,因為劉備見慣了袁紹和劉表的後人骨肉相殘的悲劇,所以他不能讓自己的家族重蹈這些悲劇,處死劉封就是掐滅了這顆炸彈。

    這就是政治規律,儘管劉備也非常不想殺劉封,但是沒有辦法,政治人物必須要做出犧牲,所以歷史記載劉備在劉封死後悲痛萬分,畢竟多年父子之情以及劉封最後對自己的忠誠,都是讓劉備痛哭流涕的原因。

    寫在最後

    劉封之死一在於其性格,一在於政治規律,如果劉封性格溫和寬厚一些,不掌兵權,或許劉備不會殺他,但是劉封掌了兵權,外加性格剛猛,所以政治規律之下他必須得死。

    劉封之死和1500多年之後日本歷史上發生的一件史實非常相似,日本戰國時期太閣豐臣秀吉也是因為繼承人問題收養了養子豐臣秀次,不料秀吉老來得子,被他視若掌上明珠。但此時秀次作為養子繼承人已經成了確定的事實,秀次已經是名正言順的關白(宰相)了。但是狡猾的秀吉還是想盡辦法誣陷秀次,最終羅織罪名逼迫秀次自盡。

    看看這兩段歷史是不是達到了驚人的相似,一個在中國,一個在日本,其實這就是政治規律,這就是政治人物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其實這種事在人類歷史上演繹了無數遍,所以與其說是相似,不如說簡直就是規律,劉封就是喪命於這種政治規律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對兒子說等你老婆把孩子帶大了你就離婚,家裡沒必要養一個外人,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