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丁一
-
2 # 使用者蘋果聖人
《三國演義》褒劉貶曹,抹黑了曹操,所以談論這個問題,不得不避開曹操陣營。他的五子良將都很牛,什麼張遼張郃等……而江東諸將儒雅,周郎、陸遜堪稱英武神才,戰功卓著,一個火燒赤壁曹營,另一個在夷陵,火燒劉備連營八百里。在這個問題中也對得上號。但皆非蜀漢正統,下面另闢蹊徑,專談蜀漢劉備陣營……
可能你立馬會想到五虎上將,但我的觀點是NO!
關羽丟了荊州,什麼功勞也別提了。
張飛雖猛,脾氣暴躁,還丟過徐州……
趙雲貼身大保鏢,看家護院功勞最大,救了幼主阿斗。
黃忠定軍山斬夏候淵,但畢竟年齡大了,不起決定作用。
馬超降漢,從未得到重用。
那麼你會問,是誰呢?那肯定是姜維了,文武雙全,諸葛亮傳人。
試問,姜維九伐中原,哪次又成功了?勞民傷財,損兵折將,沒佔著鄧艾任何便宜……
我的觀點,也頗俱爭議,是魏延魏文長。
為什麼這麼講呢?
看魏延履歷,他出身卑微,無任何靠山,還是降將,不像關張,是劉備兄弟手足親隨。
靠戰功一路升遷,從一個小小的牙門將軍,被劉備破格提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其風頭甚至蓋過了張飛。
可惜伯樂早死,千里馬尚存。
魏延最終官職,被定格在以下摘錄。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徵西大將軍,假節。不次於五虎將在世時的官職,是僅次於諸葛亮漢丞相的大官。
雖如此,還是沒有充分發揮其才能。因為其軍事戰略和諸葛亮格格不入……
而魏延具有冒風險精神,喜歡出奇制勝。符合兵家奇正謀略。
先說魏延能力和戰功,先講其武功,不輸五虎多少,能戰平龐德,可見其勇。到後三國時期,已是名符其實的天下第一。也唯有魏國名將張郃,(令諸葛亮畏懼三分)能與之一較高下。王雙萬夫莫敵,雙刀六十斤重,被魏延能一刀斬之。
魏延被劉備賞識,鎮守漢中十年,其中最大的功勞,我想是漢中之戰,一箭射掉曹操兩顆門牙,若非龐德舍死相救,魏延極有可能殺了曹操,為劉備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所以,曹操懼怕魏延猶勝孔明。
諸葛亮死後,魏延曾說:丞相死了,還有我魏延在呢?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第一魏延自信軍事才能不比諸葛亮差。第二,魏延其實不想謀反,欲效仿諸葛亮扶漢。只是性格孤傲,與同聊關係差,與楊儀成為死敵,被其所害。也許性格決定了命運,他未能走的更遠……
其實諸葛亮後事也是託咐於魏延的,如果魏延不死,那基本上沒姜維什麼事了,不管論資排輩,還是真才實學,二者不可相提並論。
如果魏延能替代諸葛亮位置,鄧艾偷渡陰平豈能成功。魏延的計出子午谷早就料敵先機了。蜀漢唯一一次逆襲的機會,就是魏延的奇謀兵出子午谷,以魏延的用兵老辣,兵貴神速,如果運氣佳,成功機率不低。
只是失敗的代價太大,會大傷元氣,從而未被諸葛亮採納。
另一種說法,諸葛亮怕他有閃失。如果萬一子午谷魏延死了,將震不住魏國。可見魏延的份量和作用,諸葛亮冒不起這個風險。
總之,蜀國後期,大將魏延起到了決定性因素。如果魏延不死並得到重用,蜀漢不會過早滅亡。
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3 # ____雅各布羅
三國影響力最大的武將周瑜:
曹操挾掃平中國北部的餘威,劉備敗逃,劉琮束手歸降。周瑜屏棄內部投降派,積極主戰。率領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了曹操。
赤壁之戰讓曹操統一中國的圖謀被挫敗,為孫曹劉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此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4 # 國平軍史
征戰時,關羽大意疏忽了,被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並佔領了荊州,導致其腹背受敵,兵敗走麥城,戎馬一生的名將,沿途中了埋伏,被東吳潘璋所部擒獲。最終,因為不肯降服孫權,而與其子關平一塊被斬殺於臨沮;但卻無法否定關羽,作為東漢末年名將,在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大政權將領中出類拔萃的地位,以及赫赫有名且無與倫比的戰績。縱覽三國演義全書,蜀漢著名的“五虎將”,其實武功非常接近,但顯然關羽所斬殺的名將,最具知名度,全書第一,不是之一。華雄,是董卓帳下都督,衝陣作戰能力非常強大,可謂勇冠三軍,手起刀落乾脆利落地斬了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一刀將孫堅部將與程普、黃蓋、韓當齊名的祖茂砍於馬下;戰不三合,斬了袁術麾下名將俞涉。冀州刺史韓馥說,“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現已成為網路上非常有名的梗)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此時劉備的弓馬手,關羽出賬提刀,飛身上馬,一刀斬了華雄,馬到中軍,擲華雄之頭於地上,震驚了十八路諸侯,曹操手中的酒杯尚溫,“溫酒斬華雄”的橋段,讓關羽瞬間聲名鵲起。
顏良、文丑,都是袁紹部將,位居“河北四庭柱”前兩名,其中,顏良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呂布“八健將”中的宋憲;交馬只一合,再斬呂布八健將”中的魏續。
僅二十合,顏良就打敗曹魏陣營“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徐晃,曾與曹魏陣營第一猛將許褚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武功在典韋死後,可排曹魏陣營第二名,不會有太大的爭議。顏良,打得徐晃敗歸本陣時,曹營諸將慄然,包括許褚在內的名將無人敢出陣,曹操請在下邳城外,曾奮力殺退徐晃、許褚的關羽來救駕。關羽,提刀騎赤兔馬,望見顏良的麾蓋,就策馬衝鋒,手起一刀,刺顏良於馬下,在萬軍之中,梟首而歸,河北諸將無人能擋,以一己之力,遂解白馬之圍,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文丑,曾與剛出道的蜀漢“五虎將”排名第三的趙雲,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既然敢來替顏良來報仇,武功自然不會弱於顏良。果然,文丑好生了得,箭射張遼面頰、殺退徐晃;但與關羽交戰三合,文丑卻心怯了,拔馬繞河而走,不料關羽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此後,關羽為了尋找義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迫使曹操都不得不考慮遷都,關羽威望如日中天。三國時期,沒有任何一個陣營的將領,能憑藉自身的武力,以及指揮軍隊的作戰能力,讓其他陣營感到了巨大的威脅,軍隊統帥竟然考慮要遷都,以避其銳氣。吾觀三國演義,唯有關羽一人耳,只有關羽做到了,僅此一點,即可窺探關羽,作為一員猛將,既善於領兵打仗,同時戰功也最大。在蜀漢陣營中,關羽,所起到的作用,確實是巨大的,難怪後人將關羽評為歷史上的名將,被冠以“武聖”的頭銜,與“文聖”孔子齊名。 -
5 # 疏雨清煙
好像單純的武力只能解決一時危急問題,會用腦子才能起決定作用,按理說,呂布的武力值最高,但也讓曹操殺了。小說中把趙雲吹的怪厲害,沒趙雲可能沒三國吧
-
6 # 兩世之約i
姜維,後期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撐起蜀國,與魏國五戰三勝,只可惜生不逢時,前線作戰,後面內亂,蜀國之滅,絕非姜維之罪
-
7 # 閒將西話
煮酒論武將,還得看戰功。百年三國,誰做到了儲存了自己,消滅了敵人呢?
第十名:張郃——大破街亭
公元228年,諸葛亮一出祁山,曹魏名將張郃領兵對決於街亭。
街亭的軍事位置極其重要,誰能取得,誰就能力挽狂瀾於既倒。
來到街亭,張郃發現搶先一步的蜀將馬謖不佔據街亭,反而駐軍於街亭以南的高山,立即團團圍住蜀軍。
馬謖被困住後,很快缺水缺糧,被迫率兵突圍,結果,被佈置已久的張郃殺得大敗。
張郃大破街亭,堵死了蜀軍的東進之路,挫敗諸葛亮的第一次伐魏,曹魏轉危為安。
第九名:曹仁——力挽狂瀾
赤壁之戰,曹操慘敗北逃,留曹仁殿後兵少力微的江陵,阻擋數萬大軍的周瑜。
江陵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江陵失,荊北就丟,曹魏的大本營豫州、司州都會動搖。
對曹仁來說,這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曹仁就是把這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他與周瑜周旋,苦苦支撐了一年多,為曹操爭取了充分的修整時間。
幾年之後的襄樊大戰,在於禁兵敗,龐德被殺的危急時刻,曹仁拼死頂住關羽的進攻,一直等到徐晃援軍到來,再次保住了荊北,解除了曹操遷都避難之危。
第八名:張遼——保衛合肥
公元215年,孫權為了牽制漢中之戰的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北上,進攻曹屬揚州的合肥。
此時,整個合肥城只有七千守兵,曹操首尾不能兼顧。
面對孫權的數十倍優勢兵力,張遼以弱挑強,以寡敵眾,以八百騎奮勇出擊,重挫吳軍銳氣,合肥軍民士氣大振。
在逍遙津突襲中,若非東吳名將淩統、呂蒙、甘寧的誓死抗爭,孫權很可能不是被生擒,就是被張遼當場擊斃。
這一戰,破解了孫權北進的攻勢,成為孫權一生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同時也創下了中國歷史以寡擊眾的記錄。
第七名:張飛——當陽長坂
荊州大逃亡,劉備在曹操的強大攻勢下,潰不成軍,留下了張飛帶領二十騎斷後。
這又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二十騎怎能擋得住曹操的五千虎豹騎大軍。
面對鋪天蓋地的敵人,張飛以草木為兵,馬拉樹枝,塵土飛揚,巧布疑兵,一下子唬住了生性多疑的曹操。
張飛橫矛立馬當陽橋頭,一展獅吼功:“身是張翼德,可來共決死!”包括勇將許褚在內的曹將被張飛的氣勢震懾住了。
曹操立刻下令停止追擊,一場可能的惡戰,被張飛的粗中有細,無比勇猛化解掉。
功高莫過於救主,這就為劉備脫離險境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使劉備免於被俘。
第六名:黃忠——刀斬夏侯
劉備為了解除曹操佔據漢中,對益州構成的嚴重威脅,於是出動大軍,非得把漢中拿到手不可。
但是,劉備初期的軍事進攻極為不順利,下辯張飛、馬超敗於曹洪,陽平關被徐晃、張郃數次擊退。
在雙方鬥爭的白熱化下,在謀士法正的設計下,老將黃忠定軍山突襲,如猛虎下山,刀劈曹軍主帥夏侯淵。
這就打破了漢中之戰的僵持局面,劉備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曹軍在士氣不斷的低落下,撤出了漢中。
經此一戰,劉備真正完成了《隆中對》的戰略規劃,達到了事業的巔峰,三國時代才算來臨。
第五名:孫策——霸王創業
孫堅死後,孫策才17歲。他在公元194年以到江東救母舅吳景為理由,離開袁術,去江東自立門戶,建立東吳大業。
孫策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解除了統一江東的第一大障礙劉繇,從此威名大振,人皆稱“小霸王”,
在攻打江東的過程中,孫策重視籠絡人才、禮賢下士,聘張昭、降太史慈、拜周瑜,建立了東吳家業。
直到公元200年去世,在六年間橫掃江東六郡,坐擁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等郡,為後來孫權稱三分天下的東吳奠定了基礎。
第四名:陸抗——中流砥柱
天下已是晉吳對峙,而吳主孫皓昏庸無道,全倚仗陸抗支撐東吳大業。
東吳西陵督步闡被逼叛吳降晉,司馬炎立刻派出四路大軍予以接應,對西陵形成三年包圍之勢。
東吳荊北總指揮陸抗審時度勢,沉著應戰,採取了圍點打援的戰術,一面築牆孤立西陵,擒殺步闡,一面親率大軍擊敗援軍。
西晉大將羊祜本希望藉此一戰消滅東吳,但當他聽到西陵兵敗後,遂引兵退去,一場晉吳大戰到此為止。
西陵之戰,充分展示了陸抗的軍事才能,一直到六年之後,陸抗去世,東吳的防線全面崩潰。
如果沒有陸抗的中流砥柱,東吳早在孫皓上臺不久,就會被晉所滅。可以這麼說吧,陸抗延續了東吳六年的國怍。
第三名:鄧艾——奇襲陰平
公元263年,曹魏抓住姜維屯兵沓中的機會,分兵三路大舉進攻蜀漢。
姜維迅速移師劍閣,全力防守,與鍾會形成對峙之勢。
一路追擊姜維的鄧艾突然兵鋒一轉,從陰平直取成都,戰局發生了關鍵性的變化。
“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鄧艾以區區幾千之眾,抓住成都兵力空虛主要矛盾,出其不意直搗黃龍,迫使劉禪投降。
這是非常厲害的一步棋,劉備和諸葛亮精心打造的蜀漢朝廷就這樣簡單一戰而亡。這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沒有想到的奇襲。
鄧艾改變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三國的終結者。
第二名:陸遜——夷陵之戰
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並奪回荊州,親率十萬大軍攻吳。
年輕的陸遜臨危受命,聽任劉備深入吳境數百里,堅壁清野達七、八個月。
直至劉備精神懈怠,在巫峽、秭歸到夷陵數百里連營,以火攻突破蜀漢防線,劉備幾乎全軍覆沒。
此戰,給蜀漢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劉備病逝於白帝城。若不是諸葛亮一己之力,蜀漢可能要提前出局三國。
第一名:周瑜——三分天下
曹操統一北方後,立馬南下荊州,親率十萬大軍,企圖一舉消滅逃跑的劉備和江東的孫權,從而一統天下。
周瑜堅決主張抗曹,擔任起統帥東吳兵馬,抗擊強敵的重任,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周瑜同他的部將黃蓋及盟軍諸葛亮智計連連,圍繞著火攻,出其不意,藉助東風,火燒曹軍。
曹操慘敗北竄,從此無力統一天下。劉備轉危為安,迅速擴張地盤。東吳化險為夷,保衛了江東半壁江山。
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歷史局勢,是三國裡政治意義最大的一次戰爭。
總結一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是為將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張郃、張遼、曹仁在外敵入侵時,勇力善戰,轉危為安,戰功赫赫。
蜀漢張飛,當陽長坂拒曹兵,功高莫過於救主。老將黃忠定軍山刀斬夏侯,扭轉了劉備長達兩年的漢中之戰。
孫策開疆拓土,為東吳奠定了近百年基業。陸遜陸抗父子二人,國之柱石。
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三分了天下,戰功最大,成為三國政治意義最大的戰爭,所以具有絕對作用。
-
8 # 爵脾氣
感覺是張遼!
沒有張遼守合肥,孫權就不會打荊州,
不打荊州,關羽就不會死,關羽死的,結果劉備兵伐東吳,最後荊州沒了,蜀國國力大降!從此三分天下而定!
-
9 # 耕士
《三國演義》中武將個個武力爆棚,能征善戰。然而能獨當一面,運籌帷幄,戰功卓著的武將,屈指可數。要論戰功最大,當屬東吳大將陸遜。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謀羽取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攻合肥,關羽趁著襄樊的兵力空虛之際,發動襄樊之戰。駐軍陸口呂蒙與孫權定搶奪南郡計劃。
冬十月,陸遜得呂蒙推薦,孫權拜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在陸口指揮,陸遜時年三十六歲。
陸遜為了麻痺關羽,寫了封信大讚關羽,關羽看信後認為陸遜膽小無能,放鬆了對東吳警惕。並且把留守抵吳的軍隊調至前線對付曹操。陸遜見時機成熟,上報孫權,孫權命呂蒙與陸遜為前部同時分道攻取荊州。呂蒙率軍攻打公安、江陵。陸遜則長驅直入,十一月,陸遜率軍直下荊州公安、南郡,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其它據點長吏和蠻夷酋長都望風而降。陸遜指揮的吳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關羽軍進退無路,疲於奔命,軍心動搖。關羽只得領兵退守麥城,十二月,關羽率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逃竄,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並斬首。
夷陵破蜀
黃武元年(221年),劉備親統大軍,東進伐吳。
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假節,率領五萬人抗拒蜀漢軍,派平戎將軍步騭領兵萬人鎮守益陽以防止武陵的五溪蠻夷助蜀。 面對劉備軍的進攻,陸遜採取後撤,誘敵深入,侍機破敵的策略。把數百里峽谷山地讓給劉備,以使蜀軍戰線伸長,首尾不顧。
黃武二年(222年)二月,蜀漢軍從巫峽至夷陵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不久,劉備派前部督張南率兵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吳軍諸將請求陸遜派兵增援,陸遜知夷道城堅糧足,有意讓其牽制蜀軍,而堅持不予分兵。 當蜀漢軍頻繁挑戰時,陸遜堅守不出,欲使蜀漢軍師疲憊。
兩軍相持半年之久。時至盛夏暑熱,蜀軍無法急戰速勝,兵疲意懈。加上蜀軍深入敵國腹地,延綿數百里山川連營結寨,因戰線過長,運轉補給發生困難。
六月,吳軍開始由堅守轉為反攻,陸遜命令將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漢營,遂令諸軍趁勢發起進攻,將蜀軍分割於大江東西,遂行各個擊破。吳軍繼施火攻,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劉備趁夜突出重圍,逃奔秭歸,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以阻塞吳追兵道路。蜀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蜀漢軍損失慘重。
石亭御魏
黃武七年(228年)五月,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揚州牧曹休,謊稱受到吳王責難,打算棄吳降魏,請求派兵接應。曹休未辨真偽,即率步、騎兵十萬人,去皖城接應。
八月,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統領六師和禁衛軍。孫權同時又派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為左、右督,各統兵三萬襲擊曹休。
陸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於石亭大敗魏軍。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曹休幸得賈逵接應,逃過一劫,但不久便因兵敗一事氣病而亡。
評價:
陳壽: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陸機曾評價: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陸遜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與“王佐之資”的周瑜相提並論。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雖然戰例不多,但每戰總能深謀遠慮,製造戰機,逢戰必勝。斬關羽、破劉備、敗曹休,每一戰都對天下時局起到了決對作用。其一生性情耿直、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
10 # 木頭141613799
小老表你看呀,老早以前玩遊戲劉前輩各位夫人都有登場。換個角度,一個神力武將終有力衰,左右不了一個戰術或者戰略戰場。孫夫人忍辱負重,承上啟下,武力值標榜。
-
11 # 再現經典愛情與時尚
這個問題太難了,劉備的五虎大將,曹操的五子良將,呂布的八驃騎,東吳的小霸王,錦帆賊都夠厲害!
今天要說說貂蟬,貂蟬可了不得,司徒王允對其行跪拜禮,董卓為了她戟刺呂奉先,呂布為了她殺死董卓!
功勞最大,莫過貂蟬,左右時局,莫過貂蟬!
-
12 # 劉坤忠120
《三國演義》中關羽戰功最大,在萬軍之中斬了袁紹上將顏良,解了白馬之圍,取得了曹操官渡之戰的決定性作用。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徹底擊敗袁紹,順利統一了北方。。。若沒有關羽助力於曹操,顏良三合斬宋憲,一合斬魏續,二十合大敗徐晃,曹軍慄然。顏良兵圍白馬,力壓曹操,曹軍士崩瓦解。袁紹雄據河北,也難統一北方,不知天下紛爭多少年,也不知歷史怎樣待寫?然曹操快速統一北方,雄霸天下,經赤壁之戰後,形成了三足鼎立格局,關羽助力曹操,起到絕對性作用。
-
13 # 光之影楊楊
征戰時,關羽大意疏忽了,被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並佔領了荊州,導致其腹背受敵,兵敗走麥城,戎馬一生的名將,沿途中了埋伏,被東吳潘璋所部擒獲。
最終,因為不肯降服孫權,而與其子關平一塊被斬殺於臨沮;但卻無法否定關羽,作為東漢末年名將,在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大政權將領中出類拔萃的地位,以及赫赫有名且無與倫比的戰績。
縱覽三國演義全書,蜀漢著名的“五虎將”,其實武功非常接近,但顯然關羽所斬殺的名將,最具知名度,全書第一,不是之一。
華雄,是董卓帳下都督,衝陣作戰能力非常強大,可謂勇冠三軍,手起刀落乾脆利落地斬了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一刀將孫堅部將與程普、黃蓋、韓當齊名的祖茂砍於馬下;戰不三合,斬了袁術麾下名將俞涉。
冀州刺史韓馥說,“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現已成為網路上非常有名的梗)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此時劉備的弓馬手,關羽出賬提刀,飛身上馬,一刀斬了華雄,馬到中軍,擲華雄之頭於地上,震驚了十八路諸侯,曹操手中的酒杯尚溫,“溫酒斬華雄”的橋段,讓關羽瞬間聲名鵲起。
顏良、文丑,都是袁紹部將,位居“河北四庭柱”前兩名,其中,顏良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呂布“八健將”中的宋憲;交馬只一合,再斬呂布八健將”中的魏續。
僅二十合,顏良就打敗曹魏陣營“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徐晃,曾與曹魏陣營第一猛將許褚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武功在典韋死後,可排曹魏陣營第二名,不會有太大的爭議。
顏良,打得徐晃敗歸本陣時,曹營諸將慄然,包括許褚在內的名將無人敢出陣,曹操請在下邳城外,曾奮力殺退徐晃、許褚的關羽來救駕。
關羽,提刀騎赤兔馬,望見顏良的麾蓋,就策馬衝鋒,手起一刀,刺顏良於馬下,在萬軍之中,梟首而歸,河北諸將無人能擋,以一己之力,遂解白馬之圍,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文丑,曾與剛出道的蜀漢“五虎將”排名第三的趙雲,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既然敢來替顏良來報仇,武功自然不會弱於顏良。
果然,文丑好生了得,箭射張遼面頰、殺退徐晃;但與關羽交戰三合,文丑卻心怯了,拔馬繞河而走,不料關羽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此後,關羽為了尋找義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迫使曹操都不得不考慮遷都,關羽威望如日中天。
三國時期,沒有任何一個陣營的將領,能憑藉自身的武力,以及指揮軍隊的作戰能力,讓其他陣營感到了巨大的威脅,軍隊統帥竟然考慮要遷都,以避其銳氣。
吾觀三國演義,唯有關羽一人耳,只有關羽做到了,僅此一點,即可窺探關羽,作為一員猛將,既善於領兵打仗,同時戰功也最大。
在蜀漢陣營中,關羽,所起到的作用,確實是巨大的,難怪後人將關羽評為歷史上的名將,被冠以“武聖”的頭銜,與“文聖”孔子齊名。
-
14 # 享魚之樂
《三國演義》當屬子龍戰功最大,保護皇叔不受性侵,長坂坡救阿斗起到絕對作用,否則《三國演義》可能自劉備死的那一刻就草草結束了。[靈光一閃]
-
15 # 布氣333
戰功最大的第一武將絕對是趙雲,,,,趙雲是劉備的救命恩人,,,,千功萬功都抵不過救皇之功,殺將一千不如救皇一人,沒有趙雲一槍刺死高覽,,劉備要麼被俘虜,要麼就自刎,,,,,趙雲救了劉備一命,就等於救了蜀國一個國家,,,,沒有劉備就沒有蜀國,沒有蜀國就沒有《三國演義》,是趙雲救了劉備,救了蜀國,救了《三國演義》。
-
16 # 燕趙節度使
鄧艾
如果沒有鄧艾,三國的分裂局面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
在《三國演義》中,姜維率領蜀軍屢次北伐,魏國忍無可忍,大將軍司馬昭決定滅蜀。
其實鄧艾是不建議伐蜀的,雖然他多次打敗寇邊的姜維,但他深深的知道,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並未元氣大傷,而是前往沓中屯田,勢力猶存,而且蜀漢山川險阻,進兵困難,補給不易。
其實,不管是蜀軍進攻魏國,還是魏軍進攻蜀漢,後勤補給一直是一個令雙方頭痛的問題。比如諸葛亮就曾多次因為補給斷絕而不得不退兵。
但司馬昭為了篡位,決定立下蓋世奇功,提高自己聲望,讓群臣畏服,百姓歸心了,所以他一意孤行,決定滅蜀!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徵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牽制蜀大將軍姜維在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蜀軍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主力,攻佔漢中,進而入川直趨成都。
鍾會的主力迅速佔領了漢中,但被劍閣關所阻礙。
劍閣關地勢險要,道窄谷深,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鍾會的十萬魏軍屢攻不克,糧草不足,無可奈何,開始和諸將商議退軍之事。
熟悉山川地理的鄧艾提出來一個計策:從陰平小道入蜀,繞開劍閣,入川后既可以威脅劍閣蜀軍後方,也可威脅成都。
鄧艾上書說:“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裡,奇兵衝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鄧艾以三萬多的人馬從陰平出發,沿途高山險阻,人跡罕至,十分艱難。
不過也因如此,蜀漢沒有在此設防。十月,鄧艾率精兵萬人從軍自陰平小道,走了七百多里(魏制裡)的荒無人煙之地,一路鑿山造橋,面對不能開道、絕險之地,鄧艾身先士卒,以氈自裹,順著斜坡而下,攀木緣懸崖,一路魚貫而進。魏軍終於通過了陰平險道,到達江油。江油守將馬邈投降鄧艾,鄧艾率魏軍乘勝進攻涪城。
如果一支軍隊,沒有頑強的意志,沒有必勝的信念,沒有一個有威信的領導,是無法完成這樣的壯舉的。
由此可見,鄧艾治軍有方,領兵有度,深得軍心。
當魏軍出其不意地直抵蜀漢的江油城,蜀軍守將馬邈驚慌失措,立即投降。
鄧艾在蜀地有了一塊立足之地,隨即後繼部隊源源不斷的趕來會合。
蜀漢衛將軍、劉禪的駙馬爺、紈絝子弟諸葛瞻(諸葛亮子)率領成都僅存的蜀軍前往迎戰,結果被鄧艾斬殺。
後主劉禪大驚失色,身邊再無可用之兵,只好投降。
魏滅蜀之戰就這麼戲劇性的結束了,鼎立三分幾十年的三國時代即將結束。
鄧艾率軍兵臨成都,劉禪率領太子、諸王、群臣六十多人綁住自己、抬棺至軍營拜見。鄧艾手執符節,解開綁縛,焚燒棺材,接受投降。
泰始九年(273年),司馬炎下詔書說:“鄧艾創立功勳,束手受罪而不逃脫處罰,他的子孫也淪為奴隸,我常常同情他們,可任命他的嫡孫鄧朗為郎中。”算是為鄧艾平了反。
蜀漢滅亡,三國鼎足三分之勢被打破,魏/晉對吳佔據了絕對優勢,三國歸晉不遠了。
-
17 # 雙井看視界
三國時期,謀士橫行,武將遍地,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曾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這一說,當然這一排名是民間押韻所致。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可不是吹出來的,呂布的武藝在三國當屬第一,還有一個人可以與呂布平分秋色,那就是趙雲。但說起決定性作用的那就是,周喻的赤壁之戰和司馬懿殺曹爽一事。
-
18 # 古人觀察關於這個問題,在這裡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作為回答。個人認為曹操是三國裡戰功最卓著的人。
曹操(155年—220年),東漢末年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徵四方“,對內消滅袁術、袁紹兩大軍事集團,以及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到恢復經濟,穩定社會秩序的政策,使戰亂的中原,重新恢復穩定的秩序。
也許有人說曹操是政治家,是集團領導人,不算武將。其實早年曹操就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就升為洛陽北部尉。從曹操最初的官職看,他算是行伍出生,有正統的軍職。他在任都城洛陽北部尉時,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令“有犯禁者,皆棒殺之”,時皇帝寵幸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被捉,曹操遂下令將其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早期就是個令行禁止的將帥之才。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與皇甫嵩合力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
公元188年,漢靈帝設定西園八校尉,曹操位列其中,任典軍校尉。從這些看,曹操都是正經八百的軍事將領。
後來因靈帝駕崩,劉辯登基,何太后臨朝聽政。新舊交替之時,歷來為封建王朝最不穩定的時候,各方勢力角逐,最易造成宮庭內鬥,甚至流血事件。
此時外戚大將軍何進欲乘靈帝之死,誅滅皇帝寵幸的十常待,密召外部勢力幷州牧董卓進京實施計劃。然因機密洩露,被宦官反殺。
董卓入京,執掌朝政,廢少帝改立獻帝,擅自廢立,專攝朝政,倒行逆施。曹操不願與其合作,借寶刀欲刺殺董卓,因董卓突然睡醒,未能成功,曹操臨機改刺殺為獻寶刀,然後,改名易姓逃出洛陽。回鄉後“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公元190年,會盟天下,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曹操任奮武將軍。董卓見盟軍勢大,焚燬洛陽宮室,協迫獻帝遷都長安。然盟軍因各懷私利,又懼怕西涼軍的剽悍,無人敢向西推進。獨曹操主張同盟軍迅速西進,與董卓決戰,因無人響應,遂獨引本部軍馬,孤軍深入,因力量懸殊,在今河南省滎陽西南大敗,自己幾乎送命。曹操撿回一命,欲用自己的英雄壯舉,建議盟軍繼續西進,圍困董卓,但因盟軍內部各懷鬼胎,致使會盟流產,各軍散去。
從曹操入軍職,看他在軍中的表現,包括制度的建設,制度的執行。仗義疏財,招兵買馬,奔走呼號,拯救危局,會盟天下等責任擔當,除暴安社稷,孤軍敢先鋒的氣概,都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前期將軍的本色,並明顯優於其它人的表現。
公元191年,曹操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192年曹操在山東大敗黃巾軍,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組成青州兵。193年,大敗袁術、黑山軍、南匈奴、陶謙等。195年三敗呂布。196年迎漢獻帝東歸,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遷都許昌。196年至197年三徵張繡,迫使張繡兩度投降。198年至199年打敗呂布,呂布投降後被殺,向北擊敗張揚舊部,取得河內郡,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袁紹集團擁有青州、幽州、幷州、青州四州。擁兵數十萬,兵精糧足。袁氏集團四世三公,位高權重,積累深厚,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而曹操當時的軍事實力相較袁紹,差距很大。但曹操毫不懼戰,採用謀士許攸之計,偷襲烏巢,火燒袁紹軍糧,造成袁氏集團軍心動搖,張邰、高覽投降曹操,袁軍潰散,曹軍大勝,斬首七萬餘級,袁紹逃到黃河以北,不久病死,曹操由此統一了北方。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曹操能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取得勝利。
可見曹操的戰功之大,軍事才能之高,舉世少有。隨後曹操率軍遠征烏桓,取得白狼山大戰的勝利,陣前斬殺單于蹋頓,降者二十餘萬,並掃清了袁氏集團的殘餘勢力。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親征荊州劉表,劉表病死,劉琮率荊州之眾投降。曹操長途奔襲投奔劉表的劉備,大破之。擊潰劉備後,曹操想乘勢一舉併吞江東。孫權、劉備在危難來臨之際結成聯盟,在主戰派周瑜、魯肅、諸葛亮的攛掇下,周瑜採用東吳老將黃蓋的詐降計,以火攻,藉助風勢燒燬曹操連線舟船,致使曹操大敗,也使其一統天下的願望落空。
赤壁戰敗後,曹操退回北方,採取一系列措施,如《求賢令》等,主張”唯才是舉“,等,發展和穩定了經濟,並籠絡一批人才。
公元211年,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大敗關中聯軍,當年七月,大敗馬超、韓遂。至十月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曹操後來又歷數戰,一生可謂征戰不停,公元220年,病逝於洛陽。
從曹操一生經歷的戰爭看,他精通兵法,治軍嚴整,愛惜將才,尚禮重法,不畏豪強,用人唯才,並在軍中實行屯田制,為解決軍餉發展經濟提供強大物資保障。所以我認為曹操是三國時武將中戰功最大,並具有絕對穩定局勢的關鍵人物。陳壽曾在《三國志》這樣寫道”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諒茂評曰:”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
以上兩點也可佐證,曹操為三國時期戰功最卓越的軍事家。其歷史地位也非其它人可以比擬。 -
19 # 華盛盾
趙子龍。沒有趙子龍的二次捨命相救阿斗。就沒有後來的蜀國。沒有蜀國哪裡來的三國。所以說趙子龍戰功最大,對三國的存在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劉備稱帝以後就遭遇夷陵大戰的慘敗。從建立蜀漢政權到白帝城託孤,劉備才當了一年多的皇帝。而劉禪從207年繼位後,竟一口氣幹了41年皇帝。雖說落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名號。但卻是蜀國政權的一面旗幟。
趙子龍第一次救阿斗,是在長坂坡大戰中,當時阿斗還在襁褓中。劉備的糜夫人甘夫人抱著他在亂軍中走散。趙子龍七進七出衝入曹軍之中,殺了曹操十幾員大將才救出糜夫人和阿斗。劉備接過趙雲血懷中的孩子,氣的直接往地上一丟說:“為此豎子,及損我一員大將。”子龍慌忙接住孩子,感動的熱淚盈眶。從此對劉備更加死心塌地。後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此役劉備贊趙雲曰:“子龍渾身都是膽。”並也因此滋生出一個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第二次救阿斗是在劉備徵西川,劉備新夫人孫尚香要回東吳探親,並帶上阿斗一起回去。實則孫權周瑜之計,想扣住阿斗要挾劉備交還荊州。子龍聽到阿斗已被夫人帶走,大驚失色策馬就追。孫夫人抱著阿斗已在東吳派來的大船上。子龍又棄馬登船,奪下孫夫人懷裡的阿斗,和東吳將士在船上僵持不下。孫夫人氣的大罵:“你乃皇叔帳下的一員武夫,安敢如此!”後仗張飛帶水軍前來攔截,方才又一次救下阿斗。
劉備臨死時,關羽、張飛已經故去,唯有趙雲健在。劉備在白帝城對趙雲囑咐道:“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
20 # 國學人間道
三姓家奴呂布的功勞最大,先殺丁原投董卓,讓董卓亂政。才有十八路諸侯討董。董卓才有機會火燒京城洛陽。後又殺董卓跟了王允。讓郭李兵亂長安,導致天子過的跟叫花子差不多。這才有曹孟德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奉天子以討不臣)。這才有了三國。然後再有了演義。要不是貪財好色的呂奉先。我估計就沒三國了。所以呂子喬的功勞最大。哈哈哈
回覆列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宋代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給出了答案。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諸葛亮三氣周瑜)。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周瑜文濤武略,對吳國的建立與發展功不可沒。你看周瑜合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