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21 # 陳一222

    社會進步,老人也與時俱進,有壞習慣人不太多,有不良習慣人大有人在。

    不良習慣積習難改,實在看不下去說一、二次,但是效果甚微。多數時還是強容忍著,總不能天天吵架嘔氣。

    人的秉性是生在骨子裡的,從小到大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真的很難改變,除非遇上特大生死磨難才能脫胎換骨。

    因此,只要不出格,不直接影響到生命安全或者說不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還是忍忍吧。給個空間給老人,讓他們自由活動,怎麼舒服就讓他們怎麼去搗鼓!整天盯著糾錯不但沒用,還會鬧得大家都不開心。

  • 22 # 秦時關山

    你這問題問的面似乎大了點,這個有壞習慣的老年人是指社會上的還是單指你家裡的?不同的個體自有不同的解答。首先,你所認為的壞習慣是什麼,它能帶來什麼危害?可能在你認為是壞習慣的習慣,它並不壞,而是你已偏離正確認識了。其次,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慣,當它在自己家人身邊時會流露的多些,而在外人面前會有所剋制,這是人們的涵養,所以輪不到你說容忍不容忍。因而,你提出問題必須要詳盡一些,別人才知怎樣回答你。

  • 23 # 義哥說教育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老年人的壞習慣?能具體的說說老年人的壞習慣是什麼嗎?也許有些習慣並不是我們所謂意義上的壞習慣,而只是與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匹配。

    判斷所謂一個老人的習慣是好是壞,其實最根本的標準是否是對自己對社會,對他人會產生影響。如果對於整個社會,對於他人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這個習慣可以稱為是壞習慣,但是有一些習慣其實並不對別人產生很大的影響,我覺得對於一些習慣就應該容忍,或者說是需要進行合理的調整。

    比如隨地吐痰,這個就可以稱為是一個壞習慣。確實,特別是在農村生活出來的人,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就是隨地吐痰,也許他們一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那麼現在如果咱們到城市生活,可能仍然會保留這種習慣,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並不是說我們就不能容忍老人,對老人橫加指責。這種方式都是不對的,其實我們可以對老人進行一個簡單的指導,比如說讓老人隨身攜帶紙巾,提醒老人吐痰需要吐向垃圾桶,或者是在衛生間裡面吐痰。我想透過這樣的一些指導提醒以及一些幫助老人的一個習慣,應該會有所轉變的。

    另外一些所謂的“壞習慣”就是一種個人的問題,比如說老人喜歡攢錢,喜歡勤儉節約,這些能不能算不算是一些壞習慣呢?我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應該說收入不高,但是也不算低,父母跟我們住在一起之後,他們也經常喜歡去撿一些廢品,我也經常提醒他們不要這麼做,其實也沒得必要,每年辛辛苦苦的撿一些廢品,也賣不了幾個錢。但是他們就是喜歡這麼做,他們覺得哪怕一天能夠賺一分錢,一毛錢一塊錢都是他們的勞動所得,所以這時候我們能認為這是一種壞習慣嗎?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會很丟臉,但是實際上,我只是提醒他們要注意個人衛生,並沒有完全的橫加的阻止他們。

    所以對於所謂的老人的壞習慣,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底是什麼樣的壞習慣?我想即使老人有壞習慣,也不能說不能容忍,而是需要透過雙方進行充分的溝通,給老人以最好的指導,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我想再慢慢的調整過程當中,老人也會意識到自己的一些所謂的壞習慣,從而養成比較良好的習慣。

  • 24 # 冷泉26

    “老年人的壞習慣”,題主能不能說的具體一點,哪些壞習慣是老年人獨有的,這樣,我們也好知道老年人哪行“壞習慣“是該容忍的,哪行“壞習慣“是不該容忍的。

    可以說壞習慣人人都有,並不分年齡階段,有些所謂壞習慣甚至都會伴你一生。

    1,比如,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糾結猶豫,舉棋不定,前怕狼後怕虎,很多人就這樣失去了很多難得的機遇,

    2,很多年輕人做事三分鐘熱血,事情做了一段時間就沒興趣了,然後就放棄了,不懂得貴在堅持的道理,而很多成功人士,就是靠著堅持不懈才獲得最後成功。

    3,故步自封,自己限制自己,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讓想培養你的人都放棄了。

    4,不敢承擔責任,逃避現實,遇到困難,就想著如何躲過去,這樣,只會讓問題越積越多,越加嚴重。

    5, 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做什麼事感覺差不多就行了,從不去盡心做好每一件事,等等。

    這些人生的壞習慣,可能青年人中更多一些,相對來說,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影響要更大一些。

    當然,有很多老年人確有一些不好的習慣,雖然有些不好的習慣看起來影響不大,但是對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卻是不利的。

    1,比如年輕時不注意保養身體,到老了才想起養生,不過大多時候為時已晚,效果大打折扣。

    2,平時不生病不去檢查身體,得病了才去看醫生,豈不知人的身體健康也是預防為主,平時需要定期體檢,及時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3,很多老年人平時不愛喝水,渴了才喝,這是一個壞習慣,喝水少,腸道,尿路疾病就會增加,等等。

    上面都是一些老年人常有的壞習慣,及時改正,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會有直接的好處。

    所以,我們不要兩眼老是盯著老年人,對老年人多一些理解和寬容。人老了,有時會很笨,我們要對老年人多關照,千萬不要用歧視的眼光看帶他們,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尊重老人,理解老人,其實就是尊重,理解我們的父輩,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

  • 25 # 信佛不殺生

    這個問題問到了大多數人的心坎上了。有一段時間這個問題一直困擾這我。我來簡單聊聊。關於老年人的壞習慣我們該不該去容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這就是“情”和“理”的碰撞。“情”就是親情,關係到老年人,那還有一個“孝”字,“理”那就對上了“壞習慣” ,既然是壞習慣,那就是沒道理可言了。我們是和長輩講道理讓他(她)改掉壞習慣呢還是為了孝順而容忍呢?老小孩,老小孩。說的就是老年人,這時的老人就像小孩一樣聽不進我們年輕一輩的勸解的。有的認為他們吃的鹽比我們走的路還多,有的就直接是有的任性了。

    是不是有點無從下手?敢怒不敢言?其實我們可以像哄小孩一樣循循善誘地去勸解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說說我朋友經歷的事。他奶奶今年八十有二,有四個兒子。我朋友他爸是老大,和老么在老家務農,他二叔和三叔兩比較有出息,兩個都在廣東工作,一個在公安局上班,是個科長,一個在一所學校當教導主任。老太太在農村老家生活,老大和老么輪流照顧。但是老太太不太待見兩個在農村務農的兒子。老大老么比較窮,生活上可能比較拮据,物質上給不了老太太太多的享受,錢也沒有給多少。但是老二老三呢雖然常年不在家,但是回來一次,大包小包,錢沒少給。人家說,人老精,鬼老靈,不知道老太太出於啥一種心理,她經常打電話給老二老三說一些老大老么的壞話。開始還好,一些不痛不癢的就算了, 到後來就有點過分了。最後四兄弟吵架了,鬧得很不愉快,老太太呢,她沒有勸架還越來越過分還活上澆油...我朋友很無奈,他時常對我感嘆,他說,常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就沒那感覺呢?人家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和和睦睦地,相親相愛地相處。家裡有個矛盾啥的不都是老人出來調解嗎?怎麼他奶奶不僅沒有那樣做還在後面推波助瀾呢?實在想不通?到底該不該去和他奶奶說說這個道理?還是容忍他奶奶這樣下去?

    其實鬧到這種地步,我們是不該容忍的,畢竟關係到一個家族延續和發展。如果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那家族是不是就要散了?但是面對一個八十多老太太,我們該如何去勸說呢?

    有一天我朋友又來和我說他們家這事。我也沒什麼好主意,我就試著和他說,你回去多陪你奶奶聊天,多和她說說你們村比較和睦的家庭,循循善誘地把其中的利害關係娓娓道來。一個活了八十多了的老人她應該會懂你的意思。後來我朋友回去試了試,效果還可以,他們家的關係慢慢改善起來了。

    總而言之呢,對於老人的一些壞習慣我們不能硬來,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容忍。其中的尺度大家衡量這來辦。佔著理也不能不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俄羅斯在應對美國方面,做得那麼痛快和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