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客吧

    諸葛一生唯謹慎,謹慎的人做出如此冒險的事用腳丫子都想的出來:剛愎自用。說曹操多疑,能趕上諸葛亮?事必躬親是對下屬的信任?郭嘉之死曹操痛哭,致天下有識之士歸附,反觀諸葛亮:待關張趙馬黃老去無可用之人?關張還是劉備招的賢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曹操有詩作流傳,諸葛亮兵法能與孫子兵法比肩?曹操兒子成器,阿斗全怨劉備基因?

  • 2 # 顫動的丹田

    原因在於諸葛亮錯誤的幹部使用方式。

    蜀漢北伐大軍在街亭的戰地指揮官犯了致命失誤。

    看了很多對失街亭事件的評說,有的還寫成了論文和拍成了電視記錄片專門予以說明,大概的意思不外乎就是經過對街亭地形的考察,發現馬謖守不住云云。這裡想提醒一下這些地理學家,大地表層從來不是靜止的,即使時間不長,也會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美國曾經尋找一條百年前當地河裡沉的船,但是在河流中怎麼也搜尋不到,最後調來此片區域的地層演化資料,卻在離河十幾英里的戈壁下挖到了這艘船的殘骸。所以說,如果想要從純軍事角度談的話,還是查查一千八百年來當地的地形變化史吧。

    諸葛亮與馬謖哥哥馬良的關係非常鐵,可謂對馬謖是親眼看著成長,印象裡已經先入為主,再者說馬謖的策略性建議,已經成功的運用在了實際的西南邊疆民族問題處理上,可謂是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平日裡對馬謖不是以一個領導嚴格要求,或者以負責任師長其督促進步,而是眼中只有優點,看到的都是成績;諸葛丞相對這位故友兄弟提供的成長環境過於寬鬆了,溫室裡長大的嫩苗怎麼能經受得了狂風暴雨的吹打呢,戰場上情勢瞬息萬變,書中理論只是教人最基本也變化最普遍的共性,面對戰鬥中錯綜複雜的出情況,指揮官缺乏認識種種不同情況的特性經驗,貿然決策,自然失敗可能性大了。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王平,這位以前給著名曹將徐晃打下手的不起眼人物,據說識字不過百十,卻兩次向自己的上級提出過正確意見,巧合的是上一次徐晃也是一心一意要效仿韓信背水一戰,與這一次馬謖教科書式背山而攻一樣失敗了。王平日常可能不會怎麼讀書,但是他的努力用在了別的地方,比如認真觀察思考,最重要的是虛心學習那些高手的軍事技巧,漸漸自己悟出了戰爭的本質。因此,作為一個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上來的中高階指揮員,他是比馬謖更加勝任的這一次事關重大戰役的戰地指揮官。

    至於馬謖,諸葛亮對他呵護有加、卻要求不夠,導致慢慢養成了驕驕二氣,接受任務時總指揮一再對他做出明確指示,執行任務中經驗豐富下級又不斷給之提醒,卻統統視作耳旁風。根本上說,孔明對馬謖的培養是失敗的,我們可以看到,馬謖在街亭之役中的乖張表現,證明了他連做一名合格軍人的資格都夠嗆。

  • 3 # 使用者木子其土日月同在

    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是:用人不當。當然,也是歷史運勢使然……漢室氣數已盡……劉邦一死,劉家再也沒有什麼人想恢復漢室江山了。

  • 4 # 奇史趣談

    傳聞,劉備在夷陵之戰後死於痢疾,而之前,劉備託孤於諸葛亮,自此之後,諸葛亮夙興夜寐,唯匡扶漢室為己任。我們都知道, 在歷史上諸葛亮的聲望是特別高的,不管是諸葛亮的忠心不二還是對蜀漢的鞠躬盡瘁,都是值得後世子孫學習並銘記的。

    在諸葛亮的一生中,都只侍奉劉備一家,在劉備死後,更是忠心為主代主北伐。而在其一生中,更是經歷了五次北伐戰爭,其中有四次為主動出擊,而又一次為被動出擊。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在拒絕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之後,派趙雲及鄧芝領疑兵出兵斜谷,希望用攻擊郿縣的攻勢,拖住曹魏大軍。同時,諸葛亮派大軍攻打祁山,以此控制隴右諸郡。而且,諸葛亮為防止曹魏大軍襲來祁山,派出馬謖鎮守曹魏大軍的必經之地——街亭!

    早年,劉備託孤之時,曾經對諸葛亮交代,馬謖為人智略良高,然而卻只是紙上談兵。諸葛亮也深知馬謖才高八斗卻無實用,所以根本不放心也不敢委以重任。然而此次鎮守街亭,馬謖主動請纓,並且下了軍令狀,如此一來,諸葛亮也沒有辦法拒絕馬謖。但是為了萬無一失,諸葛亮派出王平為馬謖副將,並再三叮囑馬謖街亭之重要性,甚至已經親自制定了鎮守街亭的方案。

    不僅如此,諸葛亮更是派出高翔和魏延在街亭左右接應。如此一來,街亭之戰本應該是毫無破綻的。然而世事難料,諸葛亮的擔憂一直以來都不無道理,馬謖果然讓人大失所望,不僅沒有按照諸葛亮原先的部署安營紮寨,更是捨棄了隘口險關,將大軍駐紮在孤山之上。

    然而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還不是絕路,曹魏大軍高度重視街亭,派出了張郃大軍。而因為馬謖的行軍佈陣,張郃一來街亭,就把馬謖大軍駐紮的山頭圍得水洩不通。馬謖大軍被切斷了下山之路,山上缺水少糧,軍士們苦不堪言!

    更加讓人絕望的是,正在這樣的風口浪尖,馬謖竟然棄軍而逃,而沒有了主將的蜀軍,自然不是張郃大軍的對手。至此,街亭駐軍大敗,街亭失守!好在王平在關鍵時刻組織軍隊,總算沒有全軍覆沒。

    雖然諸葛亮取得了隴西三郡的戰果,但是因為街亭丟失,蜀漢大軍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有利形勢,所以諸葛亮不得不撤軍回漢中。而此次撤軍,則代表著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有人會說,明明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戰果,為何還會以失敗定性。因為,諸葛亮北伐的目的不是取得戰果,而是剿滅曹魏,既然曹魏未除,那麼就算失敗!

    後來,諸葛亮因為馬謖之過,更因馬謖曾經立下軍令狀,所以痛斬馬謖。所以後人多以為,本次街亭失守導致的北伐失敗,皆是因為馬謖之過,然而事實未然!

    其實從這一次諸葛亮率軍北伐的軍事部署就可以看出,趙雲和鄧芝的斜谷疑兵也至關重要。然而,在得知諸葛亮率軍北伐之後,魏主曹睿更是派出曹真大軍前往箕谷阻擊趙雲大軍。而結局卻是,趙雲大軍抵禦不力,最終失去進攻的主動權,不得不退回漢中。

    然而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斜谷道距離漢中比街亭和祁山近多了,一旦趙雲退敗,曹真大軍隨即可以率大軍攻到漢中。如此一來,諸葛亮不管是街亭的大軍還是祁山、隴右的大軍,都得撤軍回城!

  • 5 # 歷史作者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經過了精心的準備,派趙雲、鄧芝出斜谷道做疑兵,自己率領蜀軍主力出祁山。這次北伐經過數年的精心籌備,加上曹魏疏於防備,以至於前期十分順利,一口氣佔領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由於馬謖失了街亭,使得蜀軍喪失優勢,最終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而街亭的丟失對北伐的影響真的是決定性的嗎?

    劉備死後,曹魏對蜀漢的防備就減少了許多,蜀漢沒有了劉備、關羽等人,對曹魏的威脅就很小了。就這樣,諸葛亮在漢中準備了數年,曹魏竟然都不知道,最後諸葛亮出奇兵,一舉攻克祁山。聲勢浩大的蜀軍直接嚇走了天水、南安兩郡的太守,以至於蜀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這南安和天水。

    雖然蜀軍的北伐看似順利,但西側的隴西郡由於太守遊楚召集百姓死守隴西郡,以至於直到北伐失敗,諸葛亮也沒有拿下隴西郡。再有就是上邽和廣魏郡,尤其是上邽,像一顆釘子一樣釘在天水郡東側,與廣魏郡合為一體,極大地牽制了蜀軍的主力。再就是史書上記載的,被諸葛亮佔領的安定郡,安定郡處於廣魏郡北方,諸葛亮的兵力區區十萬,還沒到可以繞過廣魏郡和上邽去佔領安定的程度,加上馬謖丟的這個街亭,其實還在安定郡南側,所以蜀軍多半並沒有完全佔領安定郡,或者說在安定郡並沒有多少蜀軍。

    諸葛亮原本打算趁魏軍沒有防備,一鼓作氣佔領隴右五郡,沒想到因為部分魏軍將領的堅守,導致蜀軍佔領的隴右是不完整的。隴西、廣魏等地的魏軍將蜀軍佔領的隴右分成了幾個部分,雖然無法反擊,但卻將戰爭拖入了膠著階段。諸葛亮自然不願看到這種局面,只好一方面佔領南安、天水還有安定三郡,一方面分兵攻打上邽和隴西郡。

    這時蜀軍的十萬大軍已經被分散了,甚至兵力還有些捉襟見肘,上邽和隴西郡牽制了蜀軍太多主力。北伐到了這個階段,蜀軍的主動權已經喪失了,如果曹魏援軍趕到,蜀軍甚至組織不起主力來對抗,北伐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了。而街亭,在當時就是蜀軍抵擋曹魏援軍的一個橋頭堡,防守街亭至關重要,諸葛亮一拍腦袋,就把從沒獨立帶過兵的馬謖派了過去。

    馬謖執行的任務十分艱鉅,街亭是自涇河谷地進入隴西的要道,只要控制住街亭,就可以擋住曹魏的援軍。換句話說,馬謖的任務就是擋住曹魏援軍一段時間,給諸葛亮率領的主力攻打隴西郡爭取時間。諸葛亮分配給馬謖的人馬只有萬人左右,而張郃率領的曹魏援軍足足有五萬人,雙方懸殊的兵力其實也是馬謖戰敗的客觀因素。

    有故事的成語 半小時漫畫三國四冊 桃園結義+三氣周瑜+三國鼎立+一統天下

    街亭失守的過程在這裡就不加以贅述了,馬謖在街亭選擇了錯誤的防守策略,導致街亭被迅速攻佔,街亭一丟就導致蜀軍在隴右無險可守,進退失據。像上邽這樣的要塞,蜀軍原本就沒拿下來,魏軍佔領街亭後,援軍直至上邽,威逼祁山。東側的曹真也率領援軍擊敗了趙雲和鄧芝,蜀軍呈全面潰敗之勢。馬謖在街亭、趙雲在箕谷都吃了敗仗,原本的十萬蜀軍再減去分散在各地控制領地的,諸葛亮此時能直接調動的大約也就有五六萬人。

    此時曹魏的援軍加上防守在廣魏郡的蜀軍,數量上已經超過了蜀軍, 曹真和張郃帶來的援軍戰鬥力也不輸蜀軍。諸葛亮在曹魏的領土上作戰,後勤和士氣都不如魏軍,如果再組織大軍與張郃決戰,一旦輸了後果一定十分嚴重,漢中肯定是保不住了。而此次北伐的戰略目的已經很難實現了,與其白白消耗兵力不如放棄已經佔領的南安郡和天水郡,收兵返回漢中。

    所以此次北伐的失敗,多半是由於蜀漢和曹魏本身的差距所導致的,無論是街亭丟失之前還是丟失之後,蜀漢都不佔優勢。街亭丟失以後,按照諸葛亮的說法叫“進無所據”,只能退回漢中。而此次北伐失敗的原因,幾乎都被推到了馬謖身上,有軍法作為參照,馬謖死的肯定是不冤,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原因必然不止馬謖失街亭這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攻打天水的過程中,諸葛亮收降了日後在蜀漢具有重要地位的姜維,為蜀漢注入了新鮮血液。

  • 6 # 劉文廣

    公元228年,魏吳石亭之戰,魏國大敗,損兵5萬餘人。諸葛亮平定了南中叛亂,趁魏國新敗,實力受損之機,親帥大軍北伐,戎陳整齊,號令明肅。 魏國“卒聞亮出,朝野恐懼,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應亮,關中響震。”,魏國“乃勒兵馬步騎五萬,遣右將軍張督之,西拒亮。” 諸葛亮用兵多奇謀,他先是派老將趙雲率5000精兵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以北),揚言進攻郿城以吸引魏軍主力。自己則親率10萬大軍進攻祁山,並連下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兵鋒直指長安。

    然蜀軍畢竟是離開本土作戰,為了有一個鞏固的前進據點並保證糧道安全,諸葛亮決定派兵佔據街亭。在守街亭將領人選上,在任命誰為先鋒的問題上,諸葛亮卻非要任命自己的學生,被稱為“馬氏王常”之一的馬幼常馬謖為先鋒、王平為副將。《資治通鑑》記載:“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 可是馬謖為將後,剛愎自用,既不依照諸葛亮作戰部署行動,更不聽從副將王平正確建議,執意將軍隊駐紮在遠離水源的一座小山之上。魏國大將張郃率兵趕到街亭後,圍住了馬謖駐兵的小山,並切斷了蜀軍水源。蜀軍水源既失,陣腳大亂,魏軍進而發起總攻,馬謖無奈只得率少部分兵力突圍,街亭丟失。與此同時,趙雲的那一路疑軍,也遭到了曹軍大將的抵抗,最終也失敗而歸,但因為趙雲的威名遠揚在外,加上趙雲親自帶人墊後,所以曹軍根本不敢追擊,最後趙雲這一路兵馬完整歸來。諸葛亮帶領軍隊出了祁山,卻因為街亭作戰失敗沒找到立據的地方,只好帶領大將撤退。

    諸葛亮回軍後,將馬謖連同與之一起在街亭作戰的張休、李盛等全部處斬。 同時還有《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也因馬謖受了牽連,受了髡刑。《晉書·陳壽傳》說"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 《三國志·諸葛亮傳》說諸葛亮"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王平傳》說:"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林、李盛。" 《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說:"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馬 謖死後,諸葛亮親自前往弔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平素諸葛亮與馬謖情如父子的。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失街亭的原因,細究如下:

    1.劉備其人識人用人的本事非常厲害,劉備在世時,對馬謖就看入骨裡,經常提醒諸葛亮,馬謖屬於是誇誇其談之人,理論上講的頭頭是道,但實踐方面不行,且性格浮燥,指揮作戰恐怕有失。但是諸葛亮作為馬謖的老師,亦情同父子,對他卻是非常信任,所以一直沒聽進去。諸葛亮用人失誤這是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2.我們偉大的、敬愛的毛澤東主席在讀完《資治通鑑》的街亭之戰後,獨闢蹊徑留下了七個字的批語:“初戰亮宜自臨陣。”。不是馬謖的問題,派誰去都不合適,兩軍第一次交戰,應該主帥諸葛亮親自臨陣迎敵——只有親自臨陣,才能洞察敵情,指揮適當,打贏關鍵戰役。街亭之戰時諸葛亮在冀縣一帶居中策應。他的整盤計劃是:第一、趙雲鄧芝為疑兵,在箕谷吸引曹真主力;第二、派馬謖佔領軍事要地街亭,不求勝,只要阻住魏軍援軍;第三、自己和主力鞏固後方,收集糧草軍備,然後和馬謖會合,一舉擊敗張郃,進而挺進長安。應該說,諸葛亮的錯誤在於,他忽視了街亭之戰的急迫性強於其他,而馬謖的速敗,完全打亂了蜀軍的部署,逼得諸葛亮不得不一口氣撤回漢中,否則要被兩路魏軍包圍了。毛澤東再看到《資治通鑑》“(太和五年)六月,亮以糧盡退軍,司馬懿遣張合追之。合進至木門,與亮戰”時,再次評點道:“自街亭敗後,每出,亮必在軍。”街亭之敗後,本就謹慎的諸葛亮充分吸取到教訓,不但街亭戰後,此後五出祁山他每戰必親自臨陣,這也構成了日後的悲劇色彩:事無鉅細必親力親為,以至心力憔悴英年早逝。

    3.諸葛亮自己,對這次失敗曾說:“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這“一人”,說的是馬謖,還是諸葛亮自己呢?!明面看來是馬謖錯,究其根本還是諸葛亮沒有親自把握掌控重要關節點——街亭,而且在這個決定整個戰役勝負的街亭安排了不能勝任的馬謖,犯了嚴重的用人失察的不可挽回的錯誤。

  • 7 # 亂世梟雄73551424

    用人不當,不聽劉備臨終之言,偏信錯用馬謖。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有名無實,馬謖輕敵重我,不聽諸葛亮之言,當道紮營。非要屯兵于山上,致使街亭丟失,蜀國大敗!糧道被斷,損兵折將,諸葛亮難辭其咎!

  • 8 # 影小集

    問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失街亭,北伐失敗,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失街亭,是三國演義裡常常為人所談論的一章。街亭一失,危及三城,蜀國被迫轉攻為守。為了給眾人一個交代,最後諸葛亮只得揮淚斬馬謖。

    可這一章確確實實存在很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例如馬謖主動請纓到街亭防守,連尋常武將都明白要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伐木為柵。而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的馬謖卻連這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不可謂怪哉?偏偏要冒兵家之忌,屯兵于山。一個在諸葛亮帳下多年的謀士怎麼會如此糊塗?這已不僅僅是自大自負就能解釋的通的。況且劉備明明囑託過孔明,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那麼平常用人謹慎的諸葛亮為什麼會把守街亭這一關係整個大局成敗的事交給不曾帶兵打仗的馬謖呢?太多太多的疑點存在於這一回了,多虧羅貫中老先生已經駕鶴西去。不然可能會被後人們問問題給煩死。

    當然,小說還是要曲折離奇,跌宕起伏一點才好看,不然就太枯燥無味了。失街亭這一章,想必亦是為此吧。接下來我們回到小說,看看馬謖是怎麼丟的街亭。首先,他放棄了是誰都會選擇的駐紮當道,築起城垣,而是冒著水源被斷,魏兵圍山的風險駐紮在山上。照他的說法,此山樹木極廣,乃天賜之險,魏兵聚至可憑高視下勢如破竹,且汲水之道被斷,蜀兵定會死戰,以一當百。

    如他所說,靠山地之險,士卒之勇取勝確實無不道理。可馬謖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樂觀看待當前形勢,這給他自己挖了一個大大的坑。更何況他的對手是大名鼎鼎的司馬懿。

    最致命的是他忘記了守街亭的真正目的是駐守於此阻止魏國進犯,為其他部隊攻打魏國免去後患;馬謖想的卻是要如何殺敵立功,獲得勝利。

    這樣一看,街亭註定是要丟!魏兵連夜圍山截水道,讓馬謖無法在夜色中先用事先準備好的圓木弓箭打擊魏軍。馬謖也沒能在魏兵圍山未完之際,蜀兵尚不為水所困之時下令衝殺敵軍。等到第二天天明,司馬懿數萬大軍圍山,蜀兵個個口乾舌燥無心作戰的時候,馬謖才將紅旗招動,令人下山。

    結果,蜀兵見到漫山遍野皆是魏兵嚴陣以待。自己先慌起來。個個你推我挼不願意下去,氣得馬謖怒斬二將。士卒們只能硬著頭皮下山嘭嘭鏘鏘一陣,丟下一地死屍回到山上交差。

    馬謖是個幕後出謀劃策的,從沒真正帶兵打仗。他不瞭解帶兵之道;另一方面士兵不信服他。你又沒和我們一起打過仗流過血,也不見得你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拿自家性命去給你冒險?當將士之間出現隔閡,離危機也就不遠了。

    街亭一戰是馬謖第一次領兵打仗,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戰,如果成功完成任務,沒準他就能從此受到重視,平步青雲,獨當一面。

    而他一出場就採用如此激進冒險的策略為的是什麼?我們不妨大膽的猜想一番。功績,馬謖正是因為被人謳病不曾有過什麼大作為,所以他才急切的想建功立業。守街亭就是一個大好機會,不過這還不夠。正如王平所說:“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縱有十萬,不能偷過。”無論是誰帶著孔明給的兩萬五千精兵,規規矩矩守在街亭,司馬懿的大軍來了便難以透過。這工作誰都能做,並非馬謖不可。假設馬謖完成了守街亭任務,事後是否能得到什麼過高的褒獎或肯定?恐怕不能,就像數學老師會獎勵班裡數學優異的,不會獎勵數學及格的。成功完成防守街亭任務的難度也就同成績及格一般。這肯定不是馬謖想要的,他要的是憑這一戰獲得所有人的認可,這非要打一場漂亮的戰不可。他太渴望功績了,以至於王平向他提出分兵于山下小寨成掎角之勢這一合理的要求時,馬謖嘴裡唸叨的還是分功分功,生怕被搶了功勞。

    為了功績,得到世人認可,馬謖不惜冒著天大的風險下街亭這一盤棋,欲致死地而後生。如果來的不是司馬懿所率的魏營大軍、如果馬謖能趁士氣未被斷水所影響便號令士兵應敵、如果麾下將士能上下一心,猛若虎賁擊潰敵軍;或者說司馬懿面對空蕩蕩的關道起疑,不敢貿然進攻下令撤兵,上演一出“空街亭記”。做出如此大膽不按套路,甚至瘋狂的舉動,街亭不丟那真是奇蹟,再把一切歸功於自己的神機妙算上,那馬謖可真是功成名就了。不僅能同臥龍鳳雛相齊名,還能給三國演義填上精彩的一筆。演義中不乏靠各種靠完成了不可能的事而載譽天下的人。七進七出的趙子龍,千里走單騎的關雲長,轅門射箭的奉先皆是此類。

    可惜馬謖終究不是羅貫中先生眼中的寵兒,他有一個獨特誇張令人印象深刻的開場,卻沒有天助神兵,戰局逆轉的結尾。最後只能落得一個丟失街亭,人頭落地的下場。

    做人千萬別好大喜功,首先要明白你應該做的是什麼,飯要一口一口吃,別一著急反而噎到自己。如果你不是有絕對自信能成為上天寵兒,那就多點腳踏實地,少點不按套路!

  • 9 # 潮音依舊578

    馬謖的過失,但其實也是諸葛亮的輕意,劉備臨終說馬謖不可大用,諸葛亮偏不聽,這點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唯一的錯

  • 10 # 1128457171

    馬謖失街亭,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有責任,作為主帥諸葛亮用人不當,責任也不小,街亭作為戰略要地,應該派一員大將去守。再加上蜀國元氣大傷,整個國家力量也沒有恢復。倉促北伐,沒有取勝的把握。

  • 11 # 韶華傾夢

    街亭,與旁鄰的列柳城同為漢中的咽喉。若是街亭丟失,那列柳城也是孤城難守。更為主要的是,因為益州多山地的地貌,從裡往外通行的道路並不多。所以,當漢中的咽喉丟失時,魏軍就可以透過陽平關來威脅蜀漢。

    而街亭的失守,一方面是因為諸葛亮的錯誤用人。蜀漢自建立以來,在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上大多數是處於一種用人唯親的狀態。所以,在經過了關羽失荊州和劉備夷陵之戰的兩場大敗後,蜀漢的人才一直是處於青黃不接的局面。

    因此,當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卻發現無將可用,連趙雲這等老將都要提槍上陣。作為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邊,多次為諸葛亮提出軍事建議的馬謖,就成為守街亭的人選之一。可是,馬謖雖然在軍事上有諸多見解,但無帶兵作戰的經驗,劉備在世時就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

    可惜的是,劉備的這番話卻沒有被諸葛亮聽進去。再加上其成為蜀漢丞相之後,事事親為,也無過多的時間來觀察和考察馬謖。對於馬謖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上都是靠之前的接觸。所以,當馬謖堅決的要拿下馬謖的防守任務,且當著眾人的面立下軍令狀時,諸葛亮只好同意了馬謖的請求。而這,也是失街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馬謖並沒有執行諸葛亮的命令,反而大行其道。在諸葛亮的佈置中,馬謖和王平應當是把蜀軍佈置在街亭的各要道之上,與列柳城的高翔,以及後方接應的魏延形成犄角之勢。可是,當馬謖率兵來到街亭時,卻拋開了諸葛亮原先制定的計劃,反而是把蜀軍佈置在山頂之上,試圖以高角度的視野來探查魏軍,從高往低衝鋒,大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項羽氣概。

    因此,馬謖的佈置給了魏軍很大的便利,司馬懿率軍到達後很快的包圍了馬謖所在的山頭,斷了水源,更是打退了王平的支援。正是因為馬謖的狂妄自大,不僅丟送了自己的性命,還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利而告終。

    另外,街亭的失守還和高翔與魏延有很大的關係。街亭在隴坻道山口外的幾十裡,而列柳城在番須道的西口附近,兩者相差並不遠。在這樣的情況下,列柳城的高翔手上有一萬蜀軍。當司馬懿的魏軍打到街亭時,列柳城的斥候並沒有第一時間發現,而高翔也沒有能夠及時的救援。

    至於魏延,他本身是督戰前部,相當於先鋒軍。而諸葛亮叫他在後方接應馬謖時,魏延本身是不願的,但奈何不了諸葛亮的軍令,才不得不接受。換句話來說,魏延雖然答應了前去做後方接應,但不太上心。因為街亭前方的司馬懿大軍從辰時到戌時一直圍困馬謖所部,且也和王平發生多次交戰。

    但是,從早上到黃昏的這一段時間內,魏延所率的後方大軍根本沒有參與到戰場上。只等到了晚上,司馬懿大軍破了馬謖所部,且追趕了三十餘里時,才碰到了魏延的軍隊。而當時的魏延,在看到慌逃的馬謖,以及後面追趕的張郃時,才倉促應戰。

    因此,街亭的失守,不僅和諸葛亮的用人不當,馬謖的狂妄自大有關,還和高翔,魏延等人的不及時支援有著很大的關係。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從諸葛亮用馬謖為街亭守衛開始,街亭的失守似乎已經有了結局。

  • 12 # 田園詩人魯智深

    三國演義一直給我們灌輸這樣的觀念,北伐失敗,是因為馬謖不聽諸葛亮命令,沒有當道紮寨,而是佔領高地,被張頜斷了水源,軍隊大亂而敗,進而導致北伐蜀軍全面戰略失控,不得已退兵,我向來以為馬謖是冤枉的,北伐失敗,和失不失街亭關係不大,街亭在當時的情況下,誰守都一樣。

    當時從國力上來說,蜀國國力最小。魏國最強,當時蜀國在冊人口才90來萬,而魏國人口接近650萬,諸葛的北伐,更像是一個少年對大人的進攻,哪怕只是騷擾,也還是屢敗屢戰。

    如果街亭當時真的那麼重要,那當時諸葛亮叫從未獨立領軍的馬謖帶2.5萬步兵去無險可守的街亭去阻擋久經沙場的宿將張合五萬騎兵,就讓人感覺匪夷所思。當時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事實上蜀兵只比魏兵早到街亭兩天,我實在想不出除了找個有險可守的山頭外,還有什麼方法在平地阻止魏軍的進攻。三國時期,根本沒有靠當道紮寨而能平地阻擊對方優勢兵力進攻的先例!當時的魏兵,能在西涼馬騰馬超的鐵騎兵面前,大規模迂迴作戰而戰勝他們,可見魏軍在平原野戰時,戰鬥力很強。當時曹操在對戰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打得對方潰不成軍。何況一個蜀國一天紮成的山寨。

    所以說是孔明戰略佈局的單薄,久攻攏右不下,導致的北伐失利。當時諸葛主力全力也攻不下對方小城,對方還是魏軍無名之輩,證明蜀國士兵戰鬥力是比不過魏國的,孔明當時的北伐就只是一次政治任務,根本不具備進攻條件,只是可憐馬謖淪為了政治犧牲品。

    毛主席點評過;既然明確街亭是勝負手,前線總指揮應該親自去街亭督戰而不是遣一個大將去背鍋,自己卻一直在僅拼消耗,幾乎誰都能指揮的攻堅戰場上。正史對諸葛長治兵,司馬長用兵的評語還是很恰當的。

  • 13 # 天晴愛睡覺

    因用人失誤而導致失敗的例子歷史上屢見不休。

    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路線單一,中規中矩,沒有出敵意料,別人早有佈防。正史中趙雲兵出箕谷就撞到了曹真懷裡,幸虧趙雲是老將,各方面排程才避免損失擴大。

    第二,用人失當,任用親信,致使馬謖對線遇上了張郃。馬謖雖然得諸葛亮親傳,但沒有實戰經驗,對上張郃這百戰老將基本廢廢了。加上馬謖剛愎自用,不能納諫,軍中參謀等於白給,屁作用沒起到,別人方面是群策群力,馬謖是一人主張。

    第三,性格謹慎,不肯冒險。魏延的兵出斜谷之計雖然風險大,但是收益高,而且能有效地牽扯曹魏的軍力,但是諸葛亮因為對魏延的偏見而棄之不用,致使錯失良機。

  • 14 # 昊昕2

    1: 諸葛亮用人失察,錯用馬謖 2:馬謖剛愎自用不聽諸葛亮安排和王平的勸諫,山上紮營,沒當道挖壕溝,設定拒馬柵欄。3:高翔,魏延對諸葛亮的本次安排心有不滿,導致沒能及時增援馬謖,雙方缺乏戰前溝通和安排。4:大漢氣數已盡,缺乏獨擋一面的大將。

  • 15 # Xiao羅羅2019

    缺乏人才,也沒有利用好人才。馬謖雖是親信,但並沒有太多的實戰經歷,而且不被劉備看好。最主要原因,北伐不可能成功。蜀國各方面實力均弱於魏國。之所以北伐,一方面是為了轉移蜀國內部矛盾。另一方面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 16 # 小成長哦

    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是諸葛亮不能知人善用。

    街亭作為漢中的咽喉之地,豈能輕易交給一個沒有軍事經驗的人鎮守?可諸葛亮卻這樣做了。在用馬謖前,諸葛亮是否去證實過馬謖的軍事才能啊?回答是沒有。同樣,也沒有聽取先帝劉備的忠告。(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而只是憑自己個人對馬謖的喜愛而一意孤行。最終鑄成大錯。

      作為主帥,就應該冷靜分析問題,科學決策問題,又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還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諸葛亮既沒有發現馬謖的不足(馬謖言過其實),又沒有冷靜判斷分析問題。(馬謖請戰時立下軍令狀,因而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對於先帝劉備的忠告拋之腦後,爾後才造成街亭失守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同樣作為領導者,吳主孫權和諸葛亮就截然不同。

      先說說赤壁之戰吧。孫權任命智勇雙全的周喻為主帥,結果大破曹軍,奠定了後來的三國鼎立。為何孫權要任命主戰的周喻的,又不任命主和派的將領。要知道當時曹軍幾十萬軍隊,可以說是聲勢濤天。江東才幾萬兵馬,和曹軍實力相差懸殊。就在東吳面臨生死存亡後時候,孫權敢於任命周喻做三軍統率,這完全說明了他眼光獨到,知人善用。

      再說說夷陵之戰吧。孫權任命陸遜為都督,大破蜀軍,使得東吳再次免受滅頂之災。當時,蜀軍深入吳國三百里,吳國文武百都勸孫權罷除陸遜,可是孫權還是堅信陸遜必勝。如果當時罷除陸遜,試問吳國還有取勝的可能嗎?

      所以說,不論是用周喻還是用陸遜,都沒有用錯。充分體現了作為人主的孫權是一個知人善用的人。而反觀諸葛亮,在最關健的時候卻錯用了馬謖,致使功敗垂成。或許這就是人主(孫權)人臣(諸葛亮)的區別吧!

  • 17 # 愛情海行者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經7年。

    那麼我們先來說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吧,劉備死後,諸葛亮面對的困境很複雜:對內人心未必信服諸葛亮,而一旦這個問題不能及時解決,蜀漢必將亡於內亂——事實上多年後蜀漢滅亡,也是蜀漢士族不願意繼續支援蜀漢政權的緣故。而對外,曹魏和吳國都對蜀漢虎視眈眈,並且,蜀漢兵少國窮,處於極度危險的情況。

    好在在諸葛亮的運作下,蜀漢化解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並且,在劉備去世的第五個年頭,找到了改變國運的契機,在這個背景下,諸葛亮發動了自己的第一次北伐,而這也是蜀漢唯一一次有可能翻盤的北伐戰爭。此時諸葛亮已經完成了和吳國的和談運動,和吳國化敵為友,恢復戰略關係。與此同時,曹魏的皇帝曹丕剛剛去世,新皇帝曹睿對曹魏的局勢不能有效掌控,曹魏的行政處於磨合期,而曹魏的地方官也在觀望朝廷的變化,並且,曹魏對蜀漢始終沒有堤防。

    那再來說一說,諸葛亮北伐時期這街亭的地理位置。

    說實話街亭地區位於現在的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45公里的隴城鎮。看起來就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其實單看其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十分的重要了。

    街亭地區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山勢險峻,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過雖然話這麼說啊,但凡是什麼三國往前的朝代好像對這個地方都不是很重視,畢竟一般像是割據都會挑一些繁華的地方。

    其實從地圖當中不難看出,街亭地區其實正好位於關中地區的中間。說白了如果拿了街亭,進可以威逼關中,退可以守衛隴右。可以說就直接佔據了戰爭的先手。

    在主觀上,失街亭的原因在於諸葛亮自身,是他錯用人才,是他允許馬謖守街亭,而沒讓穩重王平去守,才導致街亭失守。在馬謖請命時,諸葛亮曰:“街亭雖小,干係重大,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繡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餘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

    客觀上,總認為街亭失守是由馬謖剛愎自用,盲目自大。對諸葛亮說:“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休道司馬懿,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也?”他爭取了防守街亭的重任後,不認真分析形勢,不虛心聽取王平意見,把營寨安扎于山上。魏軍進攻時,面隊蜀軍驚懼的局面,他無計可施。最後敗逃,致使街亭失守,陷蜀兵於極不利的局面,就是紙上談兵,不顧實際情況的特點導致了他的失敗。

    為什麼馬謖不聽王平的呢?其實這也是馬謖戰敗的原因,也可以解釋馬謖失街亭的原因。

    第一:馬謖紙上談兵,才氣高,太自大。

    先簡單介紹下馬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之,亮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不知道看完這個你有沒想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戰國時期的趙國的趙括,對就是紙上談兵的那位。馬謖跟他有點像的,趙國與他爹趙奢高談闊論,馬謖與諸葛亮談論軍事。趙奢說趙括:“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意思是趙國一旦讓趙括帶兵,那麼讓趙軍敗的一定是趙括。同樣,劉備也這樣說過馬謖:“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第二:馬謖急於證明自己和建功立業,建功心切。

    馬謖在這之前從未單獨帶兵,都是跟著諸葛亮,作為參軍出謀劃策。現在是自己帶兵打仗的時候,也是自己再軍中立威揚眉吐氣的時候,想要證明自己不只是會紙上談兵。再一個就是,當時南安、天水、安定三個郡都歸降了蜀國,這個時候如果守住街亭,那麼諸葛亮就可以帶兵直取長安,可以說拿下了整個魏國,這是第一等功勞啊,任誰也不會放過這麼好的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所以馬謖只想著證明自己和奪取功勞,心思不在戰略上。

  • 18 # 古今尋

    大意失荊州,馬虎失街亭!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為重要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右。諸葛亮為了兌現當初對劉備許下的諾言"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親率大軍,開始第一次北伐。一路攻城略地,接連得勝。

    魏帝曹睿被逼得急忙從都城洛陽趕赴長安,令張郃領兵,前出街亭。同時長安方向由曹真,上庸方向由司馬懿領兵,互相支援。諸葛亮派參軍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

    諸葛亮深知,若街亭有失,蜀軍糧道即斷,此次北伐最終是失敗結局!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描寫到:孔明曰:“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一是令做事謹慎的王平輔助馬謖,反覆強調要相議而行;又令高翔領兵駐守街亭東北的柳城,作救兵之用。當心高翔不是魏軍對手,又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紮作接應。令趙雲、鄧芝二人各引一軍出箕谷,以為疑兵。自統大軍,令姜維作先鋒,兵出斜谷。

    但是馬謖驕傲自大,主觀武斷,不聽王平建言,不用諸葛亮的排兵方略,在遠離水源的山上安營紮寨,最後被圍困倉皇逃跑。同時其他幾個方向,柳城高翔戰敗;趙雲佯攻失敗。此時魏軍可以集中全部力量對付隴右的蜀軍,蜀軍退路被切斷,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諸葛亮大勢已去,直接選擇了撤退,以保住有生力量。面對司馬懿追兵,還上演了一出“空城計”!

    街亭丟失的主要責任,還是在諸葛亮的用人不明。“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深加器異"!但是劉備之前早就提醒過諸葛亮,此人誇誇其談,不堪大用!“漢昭烈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街亭的丟失,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諸葛亮恨自己用人不當,悔不聽劉備當初之言!事後揮淚斬馬謖,趙雲降職,同時,上疏"請自貶三等"!

    《資治通鑑魏紀·魏紀三》記載“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乃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收謖下獄,殺之”。

  • 19 # KNIFE耐夫

    諸葛亮在個人特質上,更像一個總參謀長。單純從軍事這個層面對比一下拿破崙吧。諸葛亮是準獨裁者,政治軍事一把抓。拿破崙是絕對的獨裁者,也是一把抓。我們不談軍事成績,就看兩個人的工作方式,就不難發現,兩個人都是事無鉅細全部抓到位的。

    從軍務作業的流程上來說,兩個人都不需要總參謀長。

    拿破崙不需要,是因為他同時具有國防總負責人的能力和總參謀長的能力。他需要貝爾埃蒂,是因為他的精力有限,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到細化命令、安排行動順序、準備行軍序列、安排渡河架橋,起草這些具體的瑣碎指令這些純粹的事務性的工作上。但咱家在博物館裡看過他早年親筆註解的作戰命令(由朱諾起草),他是有這個能力的(只是作為統帥以後沒有必要去幹了)。

    諸葛亮不需要,是因為他本人就是個非常好的總參謀長,能帶一個精幹的參謀部搞軍務工作。他精力集中,考慮全面細緻,能監督落實,能把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安排好,制定完整全面的計劃。這些都是一個優秀的總參謀長所需要的才華,從這個角度而言,他是個非常傑出的人。但作為國防總負責人,軍事戰略的制定者,他欠缺一點非常重要的特質,那就是天馬行動的想象力。

    因為軍事不全部是科學,在相當程度上,更是藝術。

    PS:

    魏延倒是腦洞比較大,有點戰略家的味道。

    PS又PS:

    你們別笑,搞戰略的人真的要一點藝術氣質,不信你們看看主席和猿首。

    主席能寫幾筆字,能寫點詩詞,水平高不高咱家不知道,但藝術家的氣質是有的。

    猿首還用說咩。。。。。。

    PS又PS又PS:

    咱家這真不是黑啊~!

    ~~~~~~~~~~~~~~~~~~~~~~~~~~~~~~·

    咱家來唱個反調:

    馬謖有細節失誤,但他失誤與否與他的失敗關係不大。

    馬謖沒有錯,諸葛亮犯了個嚴重的錯。

    有人問求詳細解釋。

    那咱家簡要解釋一下:

    戰爭的發展,往往要經歷一個爭奪戰略主動權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在古典戰爭的時代,往往意味著會戰。(是往往,不是一定,歐洲的近代的戰爭有其客觀的規律,有可能出現反覆互相機動但並不交戰的情況,克勞塞維茨和約米尼都很反感這種方式。)

    就諸葛亮的這次戰略攻勢來說,其實總體戰略形式與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幽州是類似的。

    他面臨的是兩個挑戰:

    1、他要進攻的地區面積廣大,不是一個郡兩個郡,而是意圖一口吃下隴西(涼州)。

    2、他在吃掉隴西地區的同時,必須要面對從東面前來援助的曹魏主力的挑戰。

    而他所擁有的條件是有相對優勢的兵力,以及不長的作戰時間。

    那麼,換其他人該怎麼辦?

    在一個戰役之內,要達成兩個目的,兵力優勢又不絕對,時間也相當有限。那唯一的辦法就是儘量分散敵人的兵力,攪亂敵人的部署,浪費敵人的時間。然後集中我們的兵力,用時間去換取作戰的空間,達到兵力的最大效率的使用。

    從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上來看,也是如此乾的。

    他派重要將領趙雲出斜谷直逼長安,就是為了讓趙雲能拖住曹魏方面的主力,牽制拉扯他們,攪亂他們的視線,讓他們產生誤判,從而能讓漢軍爭取到從武都方向出發前往涼州的時間。

    這與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規劃是一個原則,事實上這個戰略部署也是在兵力優勢並不大的情況下唯一的合理選擇。由於諸葛亮排除的趙雲這個誘餌很強,事實上漢軍在第一個目標上完美的完成了任務。趙雲確實牽制了曹真的主力部隊相當一段時間,使得戰役的第一個階段對漢軍而言發展非常順利。

    第二個挑戰隨之而來。曹魏的兵力比漢軍強大,曹真固然暫時動不了,但他們還可以派遣張郃率領一部兵力穿越六盤山去援助涼州地區,而這個部分的曹魏軍是趙雲所無法牽制的。

    既要控制涼州,又要遏制張郃,又要攻城,又要打援,換你怎麼辦?

    諸葛亮的部署是,派遣馬謖率領一部去與張郃對峙,不求勝利,只求不敗。只要馬謖能拖到諸葛亮率領主力前來的時候,諸葛亮和馬謖就可以一內一外逼迫張郃會戰,勝局相當有把握。

    類似的戰役部署,歷史上很多。其他時代不談,以南宋為例,岳飛收復襄漢六郡的時候

    ,就有類似的戰役部署,他和張憲分兵,一個出橫林路,一個直搗鄧州。岳飛的兵力少,所以把敵軍主力李成引誘出到城市的接近地來和他對峙,結果讓張憲從鄧州西北方向切入戰場,兩路會師逼李成會戰,然後戰而勝之。

    可問題來了,馬謖面臨張郃的進逼,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喪失了作戰能力,諸葛亮這個時候在哪裡呢?諸葛亮和手下諸多將領,正在臨渭、襄武、清水等地艱苦作戰,諸葛亮本人大致在冀縣一帶居中策應。整個地區的作戰局勢雖已經明朗,但還沒有擊敗這個地區的魏軍主力,雙方還需要一番較量的時間。

    原本諸葛亮需要的這一段時間,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是趙雲在斜谷拖住曹真的時間

    ;第二部分是敵人發覺主攻方向不在長安之後,派遣部隊自關中前往涼州援助的時間;第三部分則是敵人的援助部隊自涇水谷底前往涼州時,被馬謖前軍拖住的時間。

    這三個時間加起來,諸葛亮就有把握吃掉隴右,然後收攏部隊與曹魏軍決戰。

    可問題在於,曹魏的反應比諸葛亮計劃得明顯快,雖然趙雲出斜谷的時候確實吸引到曹真的主力了。但諸葛亮二月份出祁山之後,曹魏馬上反應過來,主力立即由張郃率領西進,節約了相當多的時間。

    所以,馬謖抵達街亭之後不久,就遭遇到張郃的前鋒部隊,這定然是個意外情況,是典型的遭遇戰。

    在軍事上,遭遇戰的作戰部署有三先:先敵發現,先敵展開,先搶佔有利地形。這三條能把握住,就有很大的勝機,這三條不能把握住,局面就相當被動(但也不是沒有對應的措施)。

    馬謖是否先敵發現,史料沒有充分記載,我們不知道。但他確實先敵展開,並且先搶佔了有利地形,這是事實。從作戰原則上來說,截止到此處並沒有錯。

    他的錯,就錯在接下來的部分。

    先搶佔有利地形,能夠佔據優勢。但佔據了優勢之後怎麼辦?等著敵人來攻?這就完全違背了遭遇戰三先原則的本意了。

    先敵發現,先敵展開,先搶佔有利地形,是為了保證部隊有鞏固的立足點,而擁有鞏固的立足點的目的,是為了能積極的與敵人展開對抗!

    記住,在軍事鬥爭中,對抗性是第一位的。在戰術領域(戰略領域則不一定),野戰軍必須充分的貼近敵人,與敵人發生各種中小規模的交戰,如此才能掌握敵人的第一手資訊,瞭解敵人的當面弱點,與敵人反覆糾纏。用句俗話說,就是貼上去打他們,讓他們無暇分身去做任何其他事情,為我們的未來行動創造機會。

    馬謖先敵展開了,然後搶佔的有利地形,但並沒有以足夠的強度與張郃部進行糾纏,沒有在有利地形的條件下主動與張郃部進行各種纏鬥。相反,他倒是被張郃部端掉了汲道,最後困死山上。

    這才是馬謖的根本性失誤。

    總結來說,上山不是錯,上山的同時沒有部署與張郃對打,才是錯。

    但,為何說諸葛亮犯了嚴重的錯呢?很簡單,諸葛亮過於迷信計劃的可行性,對魏軍的快速行動沒有情報掌握,以至於馬謖如此之早的遇見魏軍之後,他都無法做出及時的反應,也沒有能發動全軍去進行對峙的時間。

    六盤山通道一開,諸葛亮如再不撤退,必將全軍覆沒。

    對於這種迷信計劃,希望用詳細的計劃來代替對戰場隨機時間的處理,希望用完全的“科學手段”來掌握戰爭的人,老毛奇曾有過很精闢的評價。

    原話咱家懶得找,大意可以這麼理解:

    1、不是做計劃就完事了,我們對抗的是一個獨立的人!(不要侮辱對手的智商)

    2、不是計劃越詳細越好!(計劃只能到第一次交戰截止)

    軍事為什麼叫藝術?這是因為,有太多無法科學掌握的部分了。岳飛說過,“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國近代以來罕有的戰略家曾這麼點評過:

    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出產品。

    ----毛澤東 《論持久戰》

    課後加餐:

    前文提到,遭遇戰三先原則如果都不能把握住,那麼還有對應的部署手段。

    那麼, 是什麼呢?

    啊,你不付錢就想學屠龍之技?

  • 20 # 竹林雲天

    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諸葛亮未能知人善用

    能否守著街亭是決定蜀軍成敗的根本,此等重中之重守關大任,諸葛亮不是直接下命令指派合適將領,而事憑參軍馬謖的請戰,讓馬謖統領兵馬鎮守街亭。

    馬謖是一參軍,在軍中以出謀劃策供參考為主,從未有過單獨帶兵上陣禦敵的作戰經驗。諸葛亮派一位文職參軍鎮守街亭,只是憑馬謖平時謀劃而定的,諸葛亮在這時恰恰忘記了趙括紙上談兵大敗的真實案例。

    二、諸葛亮在用人問題上存在認人情、關係的情況。

    諸葛亮明知馬謖沒有上陣禦敵、統兵守關的經驗,僅憑和馬謖私下關係好,就讓馬謖統兵鎮守街亭,這就違犯了用兵的大忌,戰場局勢瞬息萬變,關係著敵我雙方生死存亡之厲害,其能視陣戰如同兒戲,還能論關係、人情用人鎮守關鍵要塞。

    其實守街亭最佳人選應是趙雲為主帥,魏延當先鋒,王平鎮守陽平關,讓高翔、馬謖同守列柳城。趙雲三國名將,蜀漢五虎上將,而且趙雲謹遵排程,定會在街亭五路總口安營紮寨,魏延當先鋒敵張郃足矣。

    三、諸葛亮在街亭這次用兵上,調兵遣將缺少統籌性佈局。

    諸葛亮在防守街亭的佈局上,沒有進行軍事會議型的商討、推演,而是想一步算一步。先派出馬謖、王平守街亭,後感覺不夠穩妥又派出高翔守列柳城,感覺還不夠踏實才派出魏延守陽平關接應。諸葛亮派出第一隊人馬,馬謖、王平守街亭已是個錯誤,應命令第三隊人馬立即趕往街亭支援,假若馬謖王平在五路總口安營紮寨,第三隊指揮魏延應分部分人馬派一副將去鎮守陽平關,馬謖王平沒在五路總口,即刻在此紮寨鎮守,這樣安排還能補上一些防守漏洞,而且有互相環扣性,防守會更加牢靠。

    四、諸葛亮對魏軍是否攻戰街亭沒有準確認知

    諸葛亮只是判斷司馬懿會搶佔街亭,並沒有準確的認定司馬懿會進兵街亭。諸葛亮真要是料定司馬懿向街亭進軍,完全可以象上方谷戰一樣,調動所有大軍向街亭集結,利用街亭狠狠地打司馬懿一個埋伏戰。

    五、蜀、魏在街亭的部署兵力懸術過大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總兵力30多萬,打敗夏侯琳20萬大軍,收姜維後兵力在32萬左右。打敗曹真帶領的20萬大軍,又打敗羌軍15萬,蜀軍總兵力當時應有35萬人。曹真還應有兵力16萬,加上辛毗、孫禮來支援的5萬,曹真當時應有21萬大軍。司馬懿、張郃帶兵20萬進攻街亭,當時諸葛亮要面對曹真、司馬懿兩路人馬共41萬多。諸葛亮派大批人馬去防禦曹真,派往街亭的兵力相應不多,馬謖、王平共領兵2萬5千人,高翔守列柳城帶兵1萬人,魏延守陽平關所帶本部人馬在5千人左右,算起來蜀軍布控在街亭附近的兵力在4萬多人,4萬多人去防守司馬懿的20萬大軍確實力量不夠,這也是街亭失守的首要原因。

    六、街亭失守責任不光是馬謖的失誤

    守街亭是馬謖、王平二人共同把守,由於二人意見不一致,馬謖站領高地在山上安營下寨,王平也沒在街亭當道紮營,而是在離山十里的地方紮營,可見王平亦有過失。魏延、高翔沒有及時與街亭守將取得聯絡這也是失誤的一環。

    總結:街亭的失守主要是由諸葛亮的部局失誤有關,以至於後節被迫使用空城計,失街亭是諸葛亮第一次對陣司馬懿鬥謀略失算的結果。諸葛亮在用人上多次失誤也導致蜀漢走向衰敗。1、用錯關羽守荊州,從此失去荊州。2、用錯馬謖,失街亭。3、用錯楊議,魏延被誤殺。由於諸葛亮不善於培養、選拔新人導致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後來鄧艾偷渡陰平,若大一個蜀國淨無將可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借女人錢女人丈夫不知道通常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