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宛若星辰暖若夕陽
-
2 # 六音坊
公元219年,呂蒙趁關羽攻打樊城之時,偷襲荊州,致使關羽逃走到麥城。在蜀軍突圍的過程中,關羽又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其實關羽兵敗不一定會被殺,但他平時的所作所為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首先,關羽不會處理政治關係,當孫權派使者向關羽提親時,他不但當面拒絕,還當眾辱罵孫權的兒子。待人方面,他不會收攏人心:先鋒糜芳和傅士仁因飲酒把糧草燒燬後,關羽一怒之下要將二人斬殺,他人向關羽求情後二人才被赦免,因此二人在呂蒙偷襲荊州時投降了東吳。
其次搬救兵找錯了人:關羽兵敗後,派人去上庸搬救兵,駐守在上庸的劉封因關羽當年沒有支援自己當太子而不肯出兵。在麥城突圍的過程中,關羽不聽屬下建議,執意要走偏僻小路,從而中了東吳埋伏。孫權因關羽曾經羞辱過他的兒子而耿耿於懷,所以就直接下令將其就地斬殺,就這樣,一代傳奇人物命喪麥城。
-
3 # 指尖阻擋流年088
在三國演義裡,關羽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擒獲,獻俘給孫權,而後孫權下令殺了關羽。
關羽出兵取樊城,隨後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曹操嚇壞了,甚至準備遷都。孫權行動了,呂蒙白衣入荊州,襲取了荊州。
前方,強弩之末的關羽終於被徐晃擊敗,於是退守麥城。這時,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是劉備的乾兒子劉封。劉封竟然拒絕救關羽。
就這樣,正面曹操,背面孫權,再加上劉備不救,關羽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不敗了。終於,關羽被吳國所擒,最終命喪麥城,享年59歲。
最能體現關羽指揮大型戰役能力的則是圍樊城,水淹七軍這場經典戰役,關羽將曹仁圍困於樊城後,曹操先後派滿寵、于禁、徐晃、趙儼、徐商、呂建、殷署、朱蓋、張遼、裴潛、呂貢等共11人參與這場戰鬥,關羽指揮4萬荊洲軍,與曹操12萬兵馬周旋,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無論進攻與撤退,皆能井然有序,頗具大將風範。
體現關羽重情重義的人性一面,表現在一是和劉備、張飛,三人桃園結義,劉、關、張三人的關係,如同父子兄弟之情深義篤;二是和張遼,關羽非常欣賞張遼的忠義之舉,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向曹操請求刀下留人,就是為了張遼。正由於關羽本身重情重義,平常人對他來說都不屑一顧,而惟獨對像張遼這樣的忠義之士才會刮目相看。
大凡有本事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傲氣,關羽一身的本領,就更有資本顯示這身傲骨了。關羽第一次展示他的傲氣,就讓他一舉成名。可正所謂物極必反,關羽最後展現他的傲氣,卻栽在陸遜手裡,關羽以“虎女焉配犬子”拒絕了孫權的聯姻,致使東吳違背盟約,孫曹聯手夾擊關羽。
陸遜充分利用了關羽心高氣傲的一面,故意示弱,使得關羽放鬆了對東吳的警惕,全力對付曹魏,結果呂蒙白衣渡江,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後敗走麥城。
-
4 # 茶餘and飯後
關羽的死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和《三國演義》並沒有太大的出入,只是細節上有所不同。因為《三國演義》是小說,所以不多做介紹,我們說下《三國志》中是怎麼記載的。
公元219年,呂蒙趁關羽攻打樊城之時,偷襲荊州,致使關羽逃走到麥城。在蜀軍突圍的過程中,關羽又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其實關羽兵敗不一定會被殺,但他平時的所作所為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首先,關羽不會處理政治關係,當孫權派使者向關羽提親時,他不但當面拒絕,還當眾辱罵孫權的兒子。待人方面,他不會收攏人心:先鋒糜芳和傅士仁因飲酒把糧草燒燬後,關羽一怒之下要將二人斬殺,他人向關羽求情後二人才被赦免,因此二人在呂蒙偷襲荊州時投降了東吳。
其次搬救兵找錯了人:關羽兵敗後,派人去上庸搬救兵,駐守在上庸的劉封因關羽當年沒有支援自己當太子而不肯出兵。在麥城突圍的過程中,關羽不聽屬下建議,執意要走偏僻小路,從而中了東吳埋伏。孫權因關羽曾經羞辱過他的兒子而耿耿於懷,所以就直接下令將其就地斬殺,就這樣,一代傳奇人物命喪麥城。
-
5 # Jiangpeng
關羽是在敗走麥城的時候,中了吳軍的埋伏,失手被擒,因為拒絕投降,最終被孫權殺了。
但要說真正害死關羽的,其實還是他自己的性格導致的。因為他太過於剛愎自用,目空一切,所以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
因為關羽一直以來都看不起孫權,也從未把孫權放在眼裡過。他一直將曹操視為自己最大的敵人,所以在劉備收漢中的時候,關羽也在荊州起兵攻打曹操。
在戰爭的初期,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天下震驚。這時候為了增加兵力,關羽將荊州的守衛軍力也抽調到了前線。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看不起剛上任的吳軍大都督陸遜,認為他一介黃口書生,根本不懂戰局。
但是沒有想到呂蒙用“白衣渡江”的計謀騙過荊州守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荊州大部分地區,這個時候關羽還在前線與曹軍大戰。但是曹軍也不是那麼容易拿得下來的,關羽因為戰局吃緊,戰線拉得太長,再加上後方被東吳偷襲,最終大敗,逃到了麥城。
但是小小的一座麥城哪裡能抵擋得住吳軍的進攻,所以關羽想要趁機殺出重圍,向劉備求救。但是東吳的呂蒙早就料到關羽的心思,所以佈下了天羅地網,把關羽和關平父子倆都抓回東吳。
東吳孫權雖然非常愛惜關羽的武力,但是他也知道關羽與劉備的感情,知道他肯定不會投降自己。再加上既然已經襲取荊州,和劉備撕破臉了,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下令將關羽和關平父子都殺了。
-
6 # 迴歸cyc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是三國演義中“義”的代表,被後人尊稱為“武聖”,在世界各地也被當做神靈供奉。關於關羽的傳說不勝列舉,多讚頌其英勇神武,義字當頭,然而他最終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結局,也為世人唏噓。不過關於關羽的死,也眾說紛紜,那麼一代英雄關羽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網路配圖
此時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水淹七軍之後,曹操約孫權夾擊關羽,起初孫權沒有馬上答應,相反是派使者去關羽那裡和親,迎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大怒,辱罵其使,孫權聞之,更加大怒,派呂蒙偷襲荊州。
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不費吹灰之力就遂次第攻陷荊州各郡。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此時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
關羽軍隊的家屬多在江陵(南郡治所),得知江陵失陷於孫權,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義子關平於臨沮被害,此時是公元220年初。
關羽兵敗麥城後,自知勢孤力窮,便向西退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他假裝投降,把幡旗作成人形立在城牆上,藉機逃走,士兵都跑散了,跟隨他的只有十餘騎兵。孫權已事先命令朱然,潘璋斷了關羽的去路。12月,潘璋手下的司馬忠在漳州活捉關羽及其子關平,將他們斬首。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廖化去上庸求援,劉封,孟達二人不同意,後城內糧草不濟,關羽只好冒險突圍,留下王甫、周倉兩人守城。結果路上中伏,關羽被潘璋部獎馬忠所擒,關平前去相救,也被捉住了。孫權見二人不肯投降,就將二人殺死,關羽死時58歲。後怕劉備怪罪,將關羽屍首送到曹操那裡。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通常認為即關林,不過現代有觀點認為關莊村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頭顱之處,關林只是萬曆年間建的祀祠場所。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
蜀漢政權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而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後來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被認為是關羽魂魄歸返之處。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後人總結關羽之死,死在一個“驕”字上,驕者必敗,他看不起屢建功勳的老將黃忠,聲稱“不與老兵同列”。他看不起吳主孫權,對孫權為子求婚,不僅不允,而且還加以侮辱,竟然說:“吾虎女焉能配汝犬子!”他看不起同僚糜芳、士林,聲稱要同他們算賬。他更看不起東吳年輕將領陸遜,呼之為:“小兒”。
-
7 # 小生讀史
就現在從三國整個歷史環境中來分析關羽的死,他的死不是個人所為,而是是和兩大集團有密切的關係。這兩大集團,一個就是劉備集團,另一個就是孫權集團。
說實話關羽正是在他們兩方力量的聯合下,吃了敗仗,敗走麥城,然後被呂蒙捉住並且殺害的。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一個疑問?
一般在我們的印象裡,孫權和曹操他們一項都是敵對的。孫權和劉備才是合作統一在一起,對付曹操的。
那麼為何孫權會和曹操搞在一起,向關羽下手了呢?
劉備實力大增,孫權感到危險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他們之間的矛盾了。也就是說在劉備拿下荊州,佔領益州之後。他即讓曹操害怕,又讓孫權害怕。尤其是孫權,他對劉備怕的要死。
因為劉備實力的大增,也就標誌著孫權和曹操實力的削弱。本來劉備是最為弱小的一個集團,當他拿下益州來的時候,就把孫權比下去了。
孫權對劉備很不放心,他怕劉備到時候要統一天下,會對自己下手。所以,這時候他必須要未雨綢繆,給劉備穿穿小鞋。削弱一下劉備的勢力,最好是能搶他的一些地盤。
當劉備發動針對曹操的戰爭的時候,孫權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他想要給劉備集團致命的一擊,至少要讓劉備少胳膊斷腿。
當時,劉備是在漢中和曹操打仗,劉備的意圖就是奪取漢中,然後稱霸天下。也就是說劉備想走當年劉邦統一天下的老路子。
這時候替劉備鎮守荊州的關羽,為了讓劉備進攻曹操順利一點,他就在荊州發動了針對曹操的襄樊之戰。
因為曹操既要應對漢中的劉備,又有應對襄樊的關羽。而且關羽勢頭很勝,根本阻擋不了。
曹操拉攏,壓制三國實力
就在曹操被關羽打的無可奈何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來自孫權的來信。
孫權就在信中告訴曹操,他們兩個聯合,把關羽給殺了,以解曹操的燃眉之急。當然了孫權聯合曹操的主要目的,就是殺了關羽之後,他東吳就佔領益州了。
對於這種請求,曹操當然是求之不得了。
畢竟,孫權聯合曹操就等同於釋放了一種孫劉不合的訊號,只要孫權和曹操聯合一次,給劉備搞個大破壞。劉備和孫權之間的仇怨就會越結越深,以後,自己若是想要滅掉他們,也就易如反掌了。所以,他們就達成了協議。
這一下可就苦了關羽,本來關羽把鎮守荊州的兵力都調來攻打襄樊了,荊州現在算是無大將鎮守,就如同一座空城一般。
正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孫權派了大都督陸遜和呂蒙佔領了荊州,抄了關羽的後路。此刻曹操計程車兵也響應陸遜和呂蒙,前後夾擊關羽。
關羽一看勝利無望了,所以,他只能敗逃了。當時關羽是想逃到蜀漢的大本營,也就是益州。
可是,最終他並沒有回到益州,就在他走到麥城的時候,他被呂蒙的部下給捉住了。關羽被捉之後,就被呂蒙給殺了頭。同時,陪同關羽死去的人,還有他的兒子關平。
所以,關羽並不是被某一個人殺掉的,他是敗在了兩股勢力的合擊之下。依照關羽的勇猛,某一個人若是想殺掉關羽,應該還是不好做到的。
確切地說,關羽是死在了孫權和曹操的手裡。
-
8 # 風雲雷火電
關羽是怎樣被殺的?
呂蒙和陸遜共同策劃的針對當時最負盛名的大將關羽的一次大陰謀。先是呂蒙抱病,推薦陸遜接手軍隊事務。陸遜以其年少,關羽必不防備,加上託書示弱,關羽為人驕橫,自然落到了這個圈套之中。最後關羽在重奪荊州無望之下,只得率領餘下殘兵退守麥城,最終因彈盡糧絕,被俘被殺。
呂蒙秘密向孫權建議,說如果現在命令徵虜將軍孫皎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蔣欽率領流動部隊一萬人沿長江上下活動,哪裡出現敵人,就在哪裡消滅,而呂蒙本人在上游據守襄陽,這樣,“何憂於操?何賴於羽?”還說:關羽為人自負、實力雄厚,對我們並不是真心相待。現在關羽之所以未立即向東進攻我們,是因為您聖賢英明,我和其他將領們還沒死。如今,不在我們強壯時解除這一後患,一旦我們都死去,那時再欲和他較量是一定會失敗的。孫權仔細考慮了一下,決定攻打荊州。 呂蒙來到陸口,發現關羽雖然去征討樊城,卻留下很多軍隊防守,急促之間也不能有什麼新的突破。呂蒙就對孫權建議,說要用一個還沒有什麼知名度的人來接替自己,讓關羽不再擔心東吳而放鬆戒備,並且推薦了陸遜,說他“才堪負重,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 孫權同意了呂蒙的建議,而陸遜一到陸口就寫信給關羽,全方位地歌頌了關羽的功德(稱其功美),同時一再地表示自己很年輕,沒有經驗,願意再為兩方的和平友好繼續努力,並且還希望關羽能夠多多關心和支援自己(為盡忠自託之意)。關羽果然上當,對東吳不再存有戒心(羽意大安,無復所嫌),便逐漸把東線的軍隊北調趕赴樊城前線。 得到訊息的呂蒙來到潯陽,把精銳士卒都埋伏在船艙裡。在甲板上搖櫓、揚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 帶甲冑(使白衣搖櫓),把自己裝扮成商人(作商賈人服),沿著長江向江陵進發,沿途關羽的巡哨都沒有引起警覺,反而所有的崗哨包括站崗的軍士都被“盡收縛之”。由此可見,關羽對呂蒙如此巨大的軍事行動竟一無所知。 等關羽得到訊息已經太晚了,最終關羽敗走麥城。
-
9 # 良史有才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
-
10 # 天晴愛睡覺
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關羽想回軍奪取荊州已經不可能,於是朝四川撤退。
孫曹聯軍在後面追殺,劉備讓劉封派兵支援,劉封按兵不動。
關羽兵敗麥城,被擒到東吳,為孫權所殺。
-
11 # 閒閆歷史
《三國演義》在寫關羽威震華夏到敗走麥城這段故事用了整整五個回合, 而且是紮紮實實,一氣呵成的五個回合。這筆墨,初看不覺稀奇,思索卻頗驚異,畢竟羅貫中在官渡之戰和諸葛北伐上的著墨統共也就幾個回合,羅貫中的字是來自民間說書的底本,可見他那個年代,坊間崇奉關公到了怎樣的地步!
關羽畫像
關公之死,羅貫中描述頗細,說他在麥城與周倉和王甫道別,又云他如何自將300餘騎突圍而出。央視三國演義對這一段的刻畫入骨三分,尤其他被活捉那一幕,英雄的末路,絕望老將的心力交瘁,都出來了,讓淡泊了近百年的關公崇拜又重上案几,多虧了羅先生豐富而準確的想象,因為正史對關公之死的描述實際非常凝練,簡簡單單。【孫權派出將領截住關羽殺掉】,陳壽記事之凝練,堪比上古春秋,然而這麼簡單的結果,過程卻未必簡單。
陳壽雕像
漢末三國時期,有一部古書叫做《蜀記》,這部書在古代已經失傳,但書中有一些內容曾被當時人引用出來,放在別的書裡,故而得以殘留片段。《蜀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足顯關羽當年死時的悽慘,從這段記載看,孫權捉住關羽後,在是否殺他的問題上,並不如陳壽所言那樣,非常果決,相反,孫權經歷過躊躇和疑慮,這只是古書的簡潔記載,實際情況一定遠遠比之複雜,可見關羽被擒後並不是立刻被殺,而是經歷了一段時間,一個過程,這段時間內江東很可能在權衡殺與不殺的各種利弊,可以想見此時的關羽,心裡有多麼悽慘和悲涼。??
關羽被擒前,正是他人生的巔峰,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當時天下都圍著他轉,然而這麼勢不可擋的氣魄,卻因後院起火而瞬間墜入深淵,成了那被他深深鄙視到無可復加地步的「江東貉子」孫權的階下囚。熟悉正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孫權是嫉恨關羽的,因為關羽對他極其不敬。很難想象,孫權在關押關羽期間,沒有對關羽傲慢到極至的內心,澆上一盆盆羞辱的髒水,但關羽終究還是死了,是被東吳殺掉的,這個確定無疑,但這是孫權本人的意思嗎?恐怕也不是。
孫權?
《蜀記》中還有一句記載,承接上一句,孫權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操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說明孫權可能是在手下勸諫後才對關羽起的殺心,當然也可能是孫權早已鐵了心要殺關羽,但故作姿態,讓此言從左右口裡出來,這些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諸位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我個人認為,孫權既便嫉恨關羽,但他作為江東之主,而且是一位明主,不太可能因私仇除掉關羽這樣一位當時的紅人和樞紐人物,畢竟荊州都到手了嘛!殺不殺關羽又有何區別?但這可以輻射到另一個問題,關羽敗績時,如果劉封和孟達去救,能否來得及? 通常認為關羽之敗根本還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傲慢目中無人得罪了周圍一圈人——無論自己人還是敵人,最後被糜芳和士仁端掉老巢,但關羽之敗並不等於關羽要死,關羽敗績到他被擒中間還過了數日,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要討論兩個方面,孫權對擒拿關羽的部署以及救援是否來得及?為了解孫權部署,我們先看《呂蒙傳》記載, 【後關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呂蒙上疏曰:“關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呂蒙圖其後故也。呂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關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關羽可禽也。”關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呂蒙相聞,呂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關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關羽吏士無鬥心,會孫權尋至,關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關羽而降,孫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具獲,荊州遂定】。
關羽被擒?
從上述兩則記載中,我們可以獲取以下資訊:
首先,呂蒙對孫權上疏時明確說,「而關羽可擒也」,這說明江東在出兵奪取荊州之前,就有了擒拿關羽的計劃;?
第二,關羽敗軍後的時間表如下,關羽從襄陽和樊城撤往南郡(江陵),在撤軍的過程中,關羽得知荊州被襲,接著關羽數次派遣使者去江陵詢問呂蒙自己家屬是否無恙這類問題,關羽接近南郡後得知自己家屬無恙,接著孫權親自到江陵,關羽才決定撤離,去了麥城,又到漳鄉,身邊的人走散殆盡,此時孫權才下命,朱然和潘璋出發去截斷關羽歸路,擒拿關羽。所以關羽從戰敗到被擒,大致是這樣:戰敗向南郡退軍,得知荊州失守,繼續向南郡退軍,得知孫權親臨,轉向西北方麥城,孫權派潘璋等劫殺,關羽在夾石被擒。
如果救援會怎樣?《三國志劉封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劉封、孟達,令發兵自助,劉封、孟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關羽命,會關羽覆敗,先主恨之」。說明關羽戰敗後,必然立即派人往房陵求援助,但劉封和孟達沒有發兵,從關羽戰敗到被擒,他先後從襄樊到江陵,從江陵到麥城,從麥城到漳鄉,從漳鄉到夾石,在夾石被擒。關羽的行軍距離共約500裡,考慮到各種因素,如數萬大軍行進等等,則從關羽敗退到被擒,前後最多一週時間,從房陵到夾石,共約400裡,房陵到夾石是秦川以東入江漢平原的必經之路,一路皆為崇山峻嶺,古時良馬行軍,日行約190裡左右,考慮到各種因素,如劉封等接到敗報,整軍出發,行軍等因素,則從關羽發出戰敗訊息到劉封,孟達軍到夾石,則至少也要四日,因此,如果劉封、孟達在接到關羽求救後立即出兵去救,雖然時間非常緊張,但還是有可能救下關羽的,這就是後來劉備記恨劉封的原因所在。
1900年,國學大師章太炎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訄書》,書中有一篇《正葛》的文章,讓人至今讀來仍顛覆三觀。章太炎認為諸葛亮策劃了一場陰謀,謀害了關羽,原因在於諸葛亮擔心自己主政之後收拾不了關羽,於是不惜以荊州為代價,間接害死了關羽。這一觀點令人驚悚,難道諸葛亮真要害關羽?
諸葛亮
首先來看看章太炎的理由,歸納起來,一共主要有三條:第一,諸葛亮見識超群,不會看不到關羽的危機,但卻依然不提醒,不派兵救援,根本就是想要借東吳之手除掉關羽,如果關羽失敗,那麼就可以以此問罪,如果關羽被殺,那麼正好如願,總之關羽左右為難,除非如有神助的最終取勝;第二,諸葛亮殺劉封(劉備養子)與殺關羽的原因一樣,都可能會對諸葛亮執掌大政形成干擾,所以才勸劉備殺之。《正葛》中寫到「葛氏特以剛猛難任,不可用於易世,勸先生除之」。諸葛亮特別指出,劉封剛猛難任,不可用於易世;?第三,諸葛亮政治鬥爭心狠手辣,章太炎指出,「諸葛治蜀,賞信必罰,彭漾、李嚴皆縱橫之魁傑,故漾誅而嚴流」尤其李嚴,與諸葛亮同為劉備的託孤大臣,而且執掌軍事,結果卻被廢為平民,諸葛亮嚴明法令,但也會以此打擊政治對手,總之,如果看了章太炎《正葛》,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感大概要下降幾個等級吧!? ? ? 那麼關羽之死究竟是不是諸葛亮陰謀策劃?諸葛亮陰謀除掉關羽有一個極其不合理的地方,難道蜀國能夠承受失去荊州的損失嗎?別說諸葛亮是荊楚派總代表,捨不得荊州了,就說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蜀國大戰略,就是一邊荊州,一邊漢中,失去荊州,這個戰略要地還如何實現《隆中對》大戰略呢?總而言之,章太炎認為諸葛亮害死了,關羽的確不太準確,當然,後來章太炎也認識到了年輕時的偏激,對《正葛》做了大量修改,對諸葛亮客觀評價,還將書名改為《思葛》,指出關羽之死是劉備的戰略疏忽,諸葛亮沒那麼大權力和能耐搞死關羽章太炎這一改正也反映出優秀的國學大師嚴謹求學的治學態度和自我批判的治學精神,值得今天的學者學習。
-
12 # 月夜luck
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遷都避關羽之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並建議挑撥孫權攻打關羽。同時孫權因一向對關羽不滿,又對荊州覬覦已久,主動向曹操請纓攻打關羽後方。呂蒙再度受命偷襲荊州,荊州守將麋芳、士仁不戰而降,以致關羽只知後方生變,不知荊州已輕易陷落。同時關羽和前來救援的徐晃作戰失利,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如昔試圖和平解決與昔日盟友孫權間的紛爭,使者反遭呂蒙利用動搖關羽軍心,關羽軍隊漸漸解散,唯有退至麥城。12月,試圖詐降以乘機回蜀,被呂蒙看破,在途中被潘璋手下馬忠擒獲,於臨沮被斬。後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
13 # 瓷罐
關羽這人挺傲,全世界除了他備哥飛弟,他沒有看得起的人,他曾經要殺曹操,他備哥沒讓他動手,他曾經懟的東吳大王一愣一愣的,他還常常教育他備哥,干擾他備哥當皇帝,他備哥也拿他沒辦法。後來,趁他犯錯誤的機會,他備哥、曹操、東吳大王心照不宣的弄死了他。
-
14 # 人生一杯老酒
個人透過查詢資料得知,關羽是在敗走麥城之後,遇到埋伏被擒,然後被孫權斬首的。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關羽簡歷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
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
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
15 # 古今尋
雲長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俘不降,一代武神,慷慨赴死,令人噓噓不已!究其原因,固然有魏,吳用計,然其自身的原因也不能忽視!
火燒赤壁後,劉備巧計借荊州,有了立身之本,武有關,張,趙,馬,黃攻城略地,文有臥龍,鳳雛出謀劃策,一時實力大增。到建安二十四年(219),自稱稱漢中王,北伐曹操!此時雲長鎮守戰略要地荊州,當時劉備攻打漢中,劉曹大軍互相對峙。由於當時蜀,吳結盟,共抗曹操。雲長重信之人,以為孫權會遵守約定。為配合劉備,藉此機會,揮師北上,直取襄陽,只留少量兵力鎮守荊州。
雲長光芒太盛,兵鋒所至,所向披靡,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都準備遷都。曹操只得示好孫權,遊說孫權起兵襲擊關羽後方。看見劉備如此態勢,孫權也坐不住,怕劉備趁機做大。先用計示弱,麻痺關羽,使他放鬆警惕。同時誘降雲長內部不滿的之士,削弱荊州守軍實力。
荊州有借無還,孫權也一直耿耿於懷,先後幾次索要無果。便趁關羽離開荊州時,和曹操聯手,曹軍正面牽制,背後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一舉拿下。關羽援軍不至,重奪無望,最後敗走麥城,被俘身死。“大意失荊州”一語由此而來。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
-
16 # 迷途烈馬
與其說關羽是怎麼被殺害的,不如說關羽是因為什麼而失去性命?細品三國,我們都瞭解到關羽是一位集“忠、信、義、勇”於一身的無敵良將。關羽以武藝高強而著稱於世,以忠於主公、義重如山而穩定軍心,以勇猛冠絕、敵陣中取首級如囊中取物而威震四方,以智勇雙全、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可惜,關羽又因傲才視物、眼高自負而丟了性命。
斬華雄嶄露頭角當年劉關張三兄弟跟隨曹操參加了袁紹的大聯軍,戰場上遇到勁敵華雄,袁紹賬下精良勇將一而再、再而三被華雄斬下陣前,在無人敢上前應戰艱難之時,當時還是馬弓手的關羽毛遂自薦。
臨上陣前,曹操端了一杯溫酒敬關羽應戰華雄,關羽卻說:“待我殺了華雄,再來喝酒也不遲。”隨著關羽上陣,沸騰聲剛起,轉而便是爆炸似的喝彩,帳內眾將軍誰也料不到,就在這一陣風吹過的瞬間,關羽便提著華雄頭顱回到賬內喝下剛剛的溫酒。
武功蓋世,萬夫莫當的關羽,不費吹灰之力殺敵軍大將,自此戰役之後,便有了“溫酒斬華雄”的傳說。這時,一個有膽略有謀劃、武功高強、勇猛無敵的關羽就橫空出世了。
滅龐德威震四方曹操與劉備為佔有益州而戰樊城, 曹操發動于禁和龐德率領七路大軍前來支援。關羽與龐德多次陣前對仗,因兩人武功與耐力不相上下,多日未分出勝負。一場大雨讓地勢低窪的荊州變成汪洋大海,這場雨真可謂是關羽的及時雨,為他進攻增添了許多優勢。於是關羽下令將早日已準備好的船隻、木筏呼叫上陣。
在於禁和龐德防禦逃亡期間,關羽手下部將很快就生擒了走投無路並投降的于禁。視死如歸的龐德帶領少數精銳頑強抵抗關兵的追擊,拼死不為活命而失節的龐德,慌亂之中想奪船討回樊城,不曾想到浪太急翻船入水,被關羽士兵抓住。關羽好聲勸說龐德投降,沒想到他寧願做國家的鬼也不願做劉備的將軍,關羽在大怒之下斬了龐德。
水淹七軍斬龐德,這一仗是關羽一生中最輝煌的一仗,這一仗也打得曹操心驚膽戰,這一仗讓關羽威名傳遍大江南北。再說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等人,過五關斬六將,對每個勁敵基本上都是秒殺,自此聲名鵲起。
驕傲自大失荊州誰也想不到有勇有謀且又忠心耿耿的關羽,最大的缺點就是驕傲自負。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狂傲自大。先前關羽堅持鎮守荊州,是因為心裡忌憚呂蒙,而曹操與孫權早已達成共識,謀取共贏成果,針對關羽驕傲自大的性格,他們蒙著關羽在幕後合演了一出好戲。
曹操先差人與孫權密謀表心意,然後孫權讓呂蒙詐病調離鎮守的陸口,再派出口舌如簧的陸遜,備上了名貴馬匹、酒禮等前往拜訪關羽。 來使者一番禮讚讓關羽如沐春風,早已得意忘形,未曾想到這是一個等著自己去鑽的圈套。關羽在去掉病號呂蒙這個後顧之憂時,果斷抽調荊州守城精兵前往攻打樊城。
關羽前腳剛撤兵,孫權精兵偽裝的商人船隊後腳就進入荊州,接下來可想而知,孫權順利奪回了荊州,並且收服了關羽剩下守城將士們。而此時,遠在圍攻樊城驕傲自大、剛愎自用的關羽,對“荊州已失”事宜依然一無所知。
英雄末路絕麥城帶傷奮戰在樊城的關羽,在得知荊州已失、傅士仁、糜芳等人投降東吳、士兵臨陣脫逃回家鄉等訊息後,怒不可遏,導致傷口迸發當場昏倒在地。待關羽醒來之後,始終忠於兄長的他四面突圍,只求逃出一條生路趕回主公陣營。
在關平、廖化的解圍下,關羽逃亡至麥城,此時在場兵將都是連病帶傷,等待援兵的關羽一直看不到希望,最後聽從趙累的建議,決定趁天黑從小路趕往西川。可惜,路上依然有埋伏等候關羽一行人,傷病殘將的關兵很快被打散,關羽與兒子關平也被生擒到孫權帳下。
本來孫權打算降服關羽壯大自己羽翼,左鹹提醒孫權,當年曹操也曾對關羽視為兄友,最後都留不住他,直至今天他還差點令曹操遷都,建議不宜留下關羽。孫權思量再三,最後下令斬殺了關羽。
英雄一世、威震四方的關羽,被殺時可能自己也想不明白,自己本來好好鎮守的荊州,是如何被人奪去?自己又是如何落入東吳人手中?回顧《三國演義》裡關羽的一生,他有勇有謀,武藝高強,而且忠誠重情義,是劉備不可多得的左膀右臂,但他也一樣存在缺點,也正是這致命的缺點,讓關羽父子雙雙葬送性命。
而在後世的傳頌中,人們未曾過多重視關羽的缺點,皆是讚賞他的英勇謀略與忠誠,也是因為關羽生平中的每一段經歷與傳奇,造就了他在世世代代人們心中的地位,最後也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關聖大帝。
(圖源網路,侵刪)
-
17 # 閒談三國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從這個轉折點開始蜀漢開始走向沒落,也再無統一全國的可能。
關羽之死建安二十四年漢中戰場,劉備手下老將黃忠斬殺曹魏在漢中的主要將領夏侯淵,使得蜀漢在漢中戰場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這是蜀漢最高光的時刻。
也在這一年關羽率領荊州軍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曹仁堅守不出,曹操派遣大將於禁率領七軍(史料記載大約三萬人),救援曹仁。而此時這是荊州得雨季,大雨連綿不絕導致漢水氾濫。于禁得三萬多人馬都被淹沒了。而關羽準備充足,沒受影響。在洪水中俘虜了于禁,斬殺了先鋒大將龐德。這一戰關羽威震華夏。曹操被逼得差點遷都。這是關羽得最高光時刻。
接下來發得幾件事是關羽走向死亡得直接原因。
首先,曹魏謀士看出了孫劉聯盟不夠堅定,所以暗中聯合孫權攻擊關羽。
其次,在之前孫權想和關羽聯姻,但是被關羽侮辱。
再者,關羽對糜芳和傅士仁要求苛刻,在出徵前還危險他們要找他們算賬。
最後,曹操再此派遣徐晃救援樊城。
在這些事情得綜合作用下,在正面戰場上徐晃得到來讓關羽久攻不下,只能撤軍。而孫權派呂蒙攻佔荊州,而關羽內部得糜芳和傅士仁不戰而降後方失守,使得關羽無家可歸。最後只能撤向麥城。而在曹魏和孫吳得聯合夾擊之下,關羽最後被孫吳得將領俘虜,最後被殺。而且還丟了荊州。
就這樣這一年內關羽在威震華夏之後,迅速敗亡。
關羽敗亡得原因除了上面說得幾個直接原因外。
還有一個他自身得根本原因---孤傲
以及客觀原因---蜀漢內部沒有明確的連吳方案
關羽得性格。雖然關羽非常忠誠,非常勇猛,也是非常厲害的領軍人物。但是他的孤傲是的他太輕視天下英雄。尤其在水淹七軍之後,讓他膨脹到了極致。小瞧了孫吳的年輕將領。也忽視了內部團結的重要性。最後敗於他人的暗算。
客觀原因。這是蜀漢嚴重的戰略失誤。連吳抗魏是蜀漢的總戰略方針,在諸葛亮出山時已經提出,也得到了劉備的認可。但是如何去實施,卻沒有提過;在和東吳利益衝突的荊州問題上也沒有是很好的處理方案。這導致雙方的聯盟太浮於表面,對於對抗曹魏沒有實際的幫助,而在荊州問題上直接走向了對立面。
如何避免這樣的慘劇a)既然連吳,就應該在政治立場上建立更好的同盟關係。相關事宜應該明確下來。這樣荊州守將的辦事方案就有跡可循。同盟關係才能維護的更好。
b)關於荊州,不管是不是劉備借的。應該把分界線畫清楚,減少糾紛。
c)加強聯姻,尤其是劉關張三人和孫氏家族的聯姻。
d)荊州守將應該換成親吳派,同時要求吳國對接人員也是親蜀派。
結語:關羽作為蜀漢的標誌性人物,在蜀漢全盛時期走向了敗亡。也標誌這蜀漢由盛轉衰。也是在這場戰爭之後,蜀漢在對吳對魏的戰爭中基本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勝利。
-
18 # 趣史秘聞
關羽被吳國出賣,蜀軍潰敗,被擒下之後,受處決刑罰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
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
19 # 湖南五嫂聊天下
說說關羽是怎樣遇害的:在公元219年,孫權命呂蒙偷襲荊州,關羽的手下麋芳等和關羽有矛盾,孫權派人來勸降,兩人為報復關羽,不戰而降。關羽得知荊州失守後,退兵南下。關羽手下計程車兵的家屬受到吳的寬厚待遇,使得士兵們無心再戰,士氣全消。關羽不得已,退至麥城。
關羽帶著少量計程車兵退回蜀國,他們連續數日勞累奔波,終於快到益州。誰知受到吳軍馬忠的埋伏,關羽不幸被擒,被擒後,在臨沮被斬。
還有一句話叫“大意失荊州”,其實關羽被害他自己也有責任在內的。
-
20 # 緣已盡
三國演義中 關羽是白走麥城後 被呂蒙抓獲 之後孫權勸說關羽投降 投於孫權帳下 但關羽不悅 並恥笑孫權 之後孫權被手下說服 殺了關羽
回覆列表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廖化去上庸求援,劉封,孟達二人不同意,後城內糧草不濟,關羽只好冒險突圍,留下王甫、周倉兩人守城。結果路上中伏,關羽被潘璋部獎馬忠所擒,關平前去相救,也被捉住了。孫權見二人不肯投降,就將二人殺死,關羽死時58歲。後怕劉備怪罪,將關羽屍首送到曹操那裡。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通常認為即關林,不過現代有觀點認為關莊村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頭顱之處,關林只是萬曆年間建的祀祠場所。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
蜀漢政權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而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後來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被認為是關羽魂魄歸返之處。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