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楊策

    歷史波譎雲詭,我們為您探奇解密,始終如一

    “豎子不足與謀”這句話想必大家很熟悉,“不能和你這個小子合謀”,含有蔑視貶低意味。這句原話有兩個人講過,第一個是項羽的智囊范增,第二個是曹操。有意思的是,二人結局卻迥然不同:范增遭猜疑慘死,曹操終成一代霸主。

    范增是項羽手下少有的幾個忠心不二的能臣之一,他老謀深算、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早在項羽叔父項梁掌軍反秦時期,他就提出過許多正確的戰略,是反秦的元勳人物。項梁死後,他又入項羽帳下,繼續為楚國的光復大業出謀劃策。

    項羽起初還是個“愣頭青”,對頗有資歷和威望的范增敬重有加,後來尊稱其為“亞父”,就是說對你的尊敬程度僅次於親生父親。話雖如此,可接連的重大勝利和諸侯們的畏懼,令項羽日益自大,變得一意孤行起來,這對“父子”之間裂痕逐漸顯現。

    鴻門宴上,范增自始至終多次向項羽示意,請他下令將劉邦等人就地斬殺。可項羽自大得很,認為就算縱容劉邦他也掀不起大風浪來,對范增的建議和暗示視而不見。劉邦逃出生天,氣得范增大罵“豎子不足與謀”,憤恨而去。

    後來,項羽中計猜忌范增,范增又氣又惱,在返鄉的途中背發毒瘡暴斃而亡。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楚霸王自折臂膀,埋下了敗亡的禍根。相比之下,還有一個人曾言“豎子不足與謀”,後來憑藉一腔孤勇豪邁,成就了不世之功,成為一方霸主,這個人就是雄主曹孟德。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敗退而走。曹操當時是一位小軍官,遂建議勢力最大的袁紹牽頭領兵追擊,袁紹恐怕勢力有損,不予理會。曹操怒道:“豎子不足與謀!”,而後來的經歷很有戲劇性,曹操正是從袁紹手中搶過了北方的霸權。

    “豎子不足與謀”,倘若范增年輕幾十歲,不知能否自立門戶,成為一方霸主呢?

  • 22 # 燃先生

    這個典故的出處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楚漢相爭時期,項羽請劉邦鴻門赴宴,商討事宜,席間范增召來項莊舞劍,想趁機殺掉劉邦,項羽沒有依計行事,范增氣得把玉斗摔在地上,說了“豎子不足與謀”這句話。但是呢。其實明裡是說項莊,暗裡是指項羽和他手下的那一群人。因為范增生氣於項羽的狂妄自大以及優柔寡斷。而錯失良機。而其實項羽也並非信任和依賴范增,雖然稱為亞父,但是亞父只是一個尊稱而已。而非感情和心理上的敬重與信任!

    其實歷史上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在三國時期,陳宮輔佐呂布時,曹操來攻,陳宮獻計讓呂布帶領一部分人馬駐紮在城外,陳宮守城,互為犄角之勢,曹軍必退,結果呂布聽妻言,沒有采納陳宮的良計,導致兵敗,白門樓被斬,陳宮也被殺。

    成王敗寇,史書自由記載!其實很多時候可以當做故事來看,可以引人發思!

  • 23 # 自由如風安然寧靜

    相信全中國沒有多少人不知“鴻門宴”,范增說“豎子不足與謀”中的“豎子”明指項羽,暗中連及他的手下。由於,“鴻門宴”這個歷史故事大部份人都知道,今天,就只說說“豎子”是什麼意思。

    “豎子”是范增說項羽的話中的一個名詞。

    “豎子”是古人常說人的口語,意是童僕,小子,有貶義。

    為何會變成說人的口語?是這樣的。

    堅即堅立形象,樹立威信,建功立業。

    古有商鞅徙木立信

    商鞅變法,出公告恐怕人們不相信。於是,想出個辦法。辦法是這樣的,誰能把南門的三丈木條搬到北門,就打賞十鎰黃金。鎰有說二十兩、有說二十四兩,可能是朝代更換,有朝代用二十兩,有朝代用二十四兩,不一而論

    開始第一天,沒人相信有這麼好的事,人們議論紛紛,就是沒人去搬。

    第二天,商鞅看第一天沒人搬,加到五十鎰黃金。開始還是沒人去搬,人們在你看我,我看你。後來,有一個用試探的心情去搬,把木條搬到北門,商鞅獎勵五十鎰黃金。與此同時,馬上公佈變法,並以此行為來樹立威信。

    古人禮法很講究,以孝定禮,子孝敬父輩,也就是兒子小一輩。

    堅子有兩重意思在裡面,一、是小子豎立形象,樹立威信、威望。二、是小一輩,樹立人生還小,樹立不起,或是豎立之前之意,有貶義卑視態度。

    堅子罵人的意思為豎立人生你還小,喻人混混沌沌,愚昧、低下、下賤、無知不止,還像一條木條,直直的,沒有豎起來,一垠筋不會變化;一根木擺在那,不會動。

    一根木沒有豎之前,是亂放的,橫七豎八擺著,有橫行霸道要人搬、要人抬。

    哈哈!這也是古人說人不帶髒字,文雅說人。

    明白意思知道範增有多心痛,說人多文明,可是項羽不明,他的手下更不明。事實證明,後來的項羽失敗了,范增也於回家的半途發病死去。

  • 24 # 伯朅邦傑

    項莊。

    (項莊)

    如果不仔細閱讀容易理解為項羽。且看原文:

    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范增)

    范增罵了“豎子”,又嘆息“項王”,就字面意思來看,恐怕不是一個人。

    雖然范增被項羽成為“亞父”,很受尊敬,但范增畢竟畢竟是臣子,對項羽也充滿敬畏。且看范增平時說到項羽的情形:

    君王為人不忍。天下大勢定矣,君王自為之。

    看著項羽的缺點,對自己的懷疑,范增無奈、氣憤,但對項羽仍然稱呼君王。所以他罵項羽豎子,可能性極小。

    (項伯)

    再仔細閱讀上文,劉邦低聲下氣,一套漂亮話說出,項羽已經飄飄然,不再打算殺他。范增抓住最後的機會,私下吩咐項莊舞劍,趁機殺掉沛公,但是在項伯的保護下,項莊投鼠忌器,沒能完成任務。范增為項莊的愚蠢(為項伯所攝,不敢動手)感到憤怒,所以罵他“豎子”。

    此外,以項羽的火爆脾氣,如果范增罵他豎子,怎麼也得發發火。但他沒啥表現。

  • 2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豎子不足與謀”,意思是:“這小子太不成器,不配我給他出謀劃策!”豎子即無知小兒,是古人對他人的貶稱。

    范增為什麼敢這樣對項羽說話,難道他不要命了嗎?其實,范增是有資格指責項羽的。別忘了范增不僅是項羽的謀臣,他還有另一層身份——亞父!何謂亞父,亞就是僅次於或者好比的意思,父就不用解釋了。翻譯過來就是:范增好比是項羽的爹地。

    范增早在項羽的叔父項梁主兵時,便投靠了項梁,被項梁倚為心腹深受其信任。項梁失敗後,因項羽年輕氣盛缺乏鬥爭經驗,所以因緣際會范增成了為項羽保駕護航之人,被項羽拜為亞父。

    因此,范增在項羽這裡也算當得了半個家。原本范增想借劉邦親自前來謝罪的機會,趁其不備將其幹掉,一了百了的消滅這個最危險的對手!

    誰也沒有料到,事到臨頭項羽卻突然變卦!項羽不僅沒有按事前約定好的暗號,當機立斷派人拿下劉邦,反而被劉邦的幾句示弱恭維之語說活了心!

    而且還當著劉邦的面兒,交了曹無傷出賣劉邦的底兒。可想而知,當亞父范增看到項羽被老奸巨滑的劉邦,玩弄於股掌之間時,該是何等的焦慮不安!范增豈能不為項羽的情商之低暗自叫苦,對狡猾的劉邦心生痛恨?

    鴻門宴好比一盤大棋,項羽和劉邦好比是兩個棋手。只是項羽是個臭棋婁子,劉邦則是個下棋好手。而亞父范增卻是能夠通觀全域性之高手。因此當范增看到項羽昏招百出,而又不肯聽從別人的指點時,自然是又急又氣又無奈!

    范增也曾竭力止損,因此才會發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事。但是,因為項羽始終沒有下定決心除掉劉邦,所以范增的努力又化成了泡影!

    尤其可恨的是,劉邦借上廁所之名,從小道溜回灞上軍營之後。張良又按事先和劉邦的計謀,畢恭畢敬地遞上了劉邦送給項羽和范增的禮物。而項羽不僅沒有質問劉邦為何不辭而別,反而順手收下了張良送上的禮物!

    眼見項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劉邦玩弄於股掌,氣得范增眼冒金星,心頭無名之火沖天而起!拔出寶劍“啪嚓”一聲,便把劉邦送給他的玉斗拍的粉碎。一氣之下才恨恨的說出了那句:豎子不足與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初二學生,今天考了6科測試,成績很差,我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