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蹁躚小仙兒
-
2 # 小縣城裡的故鄉往事
有個形容詞叫風流倜儻就是形容少年的,所以人不風流枉少年的風流一詞就跟風流倜儻中的風流同一個意思。
我們似乎習慣性看到風流兩字就覺得是不正經的貶義,認為風流都是指一些風花雪月的事,都是一些紈絝子弟的不正經行為。
而風流倜儻中的風流指的是一個人有才識但不拘泥於禮法。做人應該做到有才識但不拘泥於禮法,如果一個人墨守陳規,不敢張揚自己的個性,即使才識再廣博,那也是枉然,尤其是在自己年少的時候都沒有活出自己的樣子,那就枉費了自己的青春。
-
3 # 從黔說事
風流這裡不做貶義詞,而是積極、努力、有夢想併為之奮鬥獲得成就,成為歷史潮流中流砥柱的意思。參考: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4 # 江南文聞
“風流”一詞,有四種含義:1.有功績、有文采、英俊傑出之意,如風流人物。2.有才學而不拘於禮法之意,如風流倜儻。3.男女間情愛之意,如風流韻事。4.輕浮放蕩之意,如風流女人。
人不風流枉少年的意思是:人如果不趁年輕做出點風采突出業績就辜負了青春年華。所以這句話的“風流”是有功績有文采、有才學、不拘於禮法之意。
大部分人認為人不風流枉少年是男女間情愛之意,但是綜合這句話的出處和上一句意思(出自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九》“天因著作生才子,人不風流枉少年。似青出於藍”。),就不難領悟筆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了!
-
5 # 揚韓若鑫
"人不風流枉少年",這句話字面的理解是人生在世,年輕的時候應該激情四射,施展才華,做一些高大上的事情,所謂成功須趁早,趁現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去奮鬥,縱然不完美也算不枉少年時。
我們現代人對"風流"的理解,大多朝男歡女愛的方面聯想,所謂"你情我願,極盡風流"。
而在"人不風流枉少年"句中的"風流"的意思是年輕人做事,可以與眾不同,可以別拘一格,但不是放縱與墜落的意思,那樣理解就不是"風流"是下流了。 -
6 # 塵世浮沉人
風流在最初是形容一個人的氣節和精神層面的褒義詞,但是隨著人們口耳相傳,它的意思卻慢慢發生改變,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生活作風和感情方面的事情。這種情況就好比騷人墨客這個詞一樣。題主的這個問題得分人,有的人會理解成為我開頭說的那個意思,有的人會理解成後來的意思。這個跟受教育程度和精神追求都有關係,我是偏向於第一種:人如果不趁年輕做出風采突出業績就辜負了青春年華。
-
7 # 自香茗茶
意思是人要珍惜少年時光,多做一些有意思的事。風流並不是現在字面的意思拈花惹草……多讀書多看文言文,你就知道很多古文並不是現在字面的意思。我也是要多讀書,哈哈。趁年輕好好努力吧,老了想努力都努力不了,叫有心無力。不要考慮成不成功,先努力吧騷年,至少沒有遺憾
-
8 # 司宇
人不風流枉少年,提到“風流”我們的腦海中是否立馬浮現出“唐伯虎”的身影?然後是元稹、蘇軾、白居易、宋之問
似乎“風流”已經成為了才子們的標配。“風流才子”為什麼風流的總是“才子”?
首先才子的才華吸引美人,先以古代大才子
蘇軾舉例,蘇軾詩寫的極好,毋庸置疑。難能可貴的是最近我們發現他除了寫詩,菜也做的極好,比如東坡肉,東坡豆腐等等。這樣一個男人,放在現代也是眾美女爭搶的物件,但是太風流。
蘇軾的第一任妻子叫王弗,兩人一見鍾情。16歲時王弗嫁給蘇軾,婚後兩人非常恩愛,可惜好景不長,27歲時王弗就亡故了。蘇軾非常想念她,於是寫出了那首神來之筆的悼亡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還有大才子元稹:
唐代詩人元稹為我們所知,是因為他的那首“曾經滄海難為水”。殊不知元稹除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還寫過“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等等膾炙人口的情詩。只不過,這些看似深情的詩句,是寫給不同人的……
元稹20歲時初戀表妹崔鶯鶯,兩人私定終身後,因為“前途”,元稹暫別表妹,前往長安謀求事業。為了在長安站穩腳跟,元稹拋棄了表妹,轉投新任京兆尹(長安市長)韋夏卿麾下,娶了韋夏卿的女兒韋叢為妻。
為了給元稹延續香火,婚後7年,韋叢給元稹生了5個孩子。這樣的高密集生育,突破了生理極限,韋叢在27歲上就人生謝幕了。元稹很傷心,寫了一首可以與“十年生死兩茫茫”媲美的悼亡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寫這首詩之前,元稹同時在給才女薛濤寫情詩。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其次才子愛美人。
其實,才子們的“風流”不是你所理解的“下流”,從本質上來說,所謂“風流”是指一個人憑藉自己的才華和人格魅力來吸引女子,也就是“持才行兇”。但“風流才子”不會用“損害別人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利
總之“風流”是你情我願,各自安好。
最後為什麼風流的全是才子?
搞清楚了概念之後,問題隨之而來。為什麼風流的清一色都是“才子”?“農民”不風流嗎?“財主”也不風流嗎?其實男人都一樣,土財主也風流,只不過土財主未必有文化,更不會將自己的風流韻事特意記錄下來回味。而才子就不一樣了,才子一言不合就寫詩,更有甚者會寫一本風流小說,並由自己親自擔任男主角比如元稹寫了小說《鶯鶯傳》,之後被王實甫改寫成了《西廂記》。
最後說到底,人不風流枉少年給我們造成“才子皆風流”印象,首要原因是:才子們的文學素養都不錯,長期霸佔著話語主導權,他們愛實踐,更愛記錄。
-
9 # 先見健創
這裡人不風流枉少年的風流指得是:少年時無拘無束的生活,是多麼的快樂和逍遙。未婚年紀的自由自在、風花雪月的浪漫。看著擁擠的人群,是多麼的熱鬧。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多麼的爽快。
遠方飄來一首熟悉的歌曲,跟著感覺走,請抓住夢的手。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輕輕揮灑自己的笑容,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留我。原來這就是風流少年。
-
10 # 顛強時代
“人不風流枉少年”這句話的意思是趁著我們年輕的時候要放開膽量,勇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的事。而其中的“風流”可以理解為瀟灑,灑脫,具有年輕人該有的特性和血性。這句話中的“風流”在這裡是個褒義詞,而不能當做貶義詞來對待。看到“風流”兩個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淫亂成性,一個人的私生活比較混亂,與多名女性發生性關係,或者與多名女性有曖昧的關係,是一個性欲比較高度旺盛的。其實這裡的“風流”恰恰與之相反,運用了反襯的寫法告誡年輕人有夢想要及時的去追,活出一個年輕人該有的性格,這樣才有不負自己的年少青春。
對於年少“風流”該怎麼正確理解:
“風流”這個詞語有時候正意反用,如果我們形容一個人經常尋花問柳,愛去風花雪月的地方,與美妙年輕女子尋歡作樂,也會用“風流”兩個詞來形容,這個人特別不正經。而古人所說的這句諺語卻不是教導我們誤入歧途,而是反意正用,取其中的意思告誡我們人生大道。
青春年少我們誰都曾經擁有過,但是不辜負自己的青春,在自己青年時寫下壯麗的一筆,我相信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人不是在自己青春年華渾渾噩噩的度過,總是給自己迷茫的理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著做自己都感覺到無聊到底的工作或者事情,可曾放開自己的雙手,勇敢的去擁抱自己的夢想,試問現在多少年輕人自己眼前做的這份工作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是自己的幸福愛好發展起來的,為了生活妥協了,為了生存認命了,明知道不喜歡可是悶著自己的心還是在重複著做一件事,難道自己真的沒有重新來過的勇氣嗎,即使失敗瞭如何,起碼自己曾經經歷過,況且你還沒有去經歷又怎麼能知道自己會一定失敗呢?青春年少本是上天給你一個拼搏奮鬥的機會,可是又有多少年把它當做耄耋之年後悔過後的嘆息,年輕本來就是給自己一個一展宏圖,翱翔天地的時機,因為在這個時候是一個人精氣神最為旺盛的時機,如果真到了自己有牽掛和羈絆的時候,自己能否化繭成蝶浴火重生,很多人的選擇應該是畫地為牢,故步自封了吧。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對於古代大凡有所作為的歷史人物,他們是否都曾經“風流”過,他們哪一個不是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敢於把自己的夢想化為現實,即使生逢亂世,時不待人,他們都沒有像命運低頭,沒有做現實的奴隸,抓住時機,把握住機會,朝著自己理想的奮鬥目標前進,也正是他們身上有這麼一股幹勁,有這麼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最後呢他們都成功了,要麼成為帝王將相,要麼成為賢人居士。而毛主席的這句詞,可以看出心中多麼豪邁的氣魄,如果沒有這種氣魄支撐又怎麼能締造新中國。
最後總結:
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也要“風流”幾次,但決不能淫穢“風流”,要正確理解其中的意思,趁著年輕,要過的灑脫自由一些,對於自己曾經的夢想要勇敢努力得去追,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為的少年,不辜負自己的年少輕狂,不讓自己白白來到這個世上一遭,有人說我們活在世上其實就是在渡劫,既然是渡劫,那麼不管渡什麼樣的劫,我們都要轟轟烈烈的。
-
11 # 蒲團兒
風流二字,只從字面意思來看,不免想歪,落入現代人的看法,即男女之間曖昧親暱,情到深處,自添一番風流韻事。
而風流這二字在文學歷史上還是經常出現的,記得當時讀《紅樓夢》,黛玉剛出場那一段有一個描寫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此處的風流該做姿態,儀態之意。
再往前,東坡先生寫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慷慨之句,往後,毛爺爺也寫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闊之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
私以為此二句中的“風流”二字該做一解,即有才識之人,有雄韜大略,鴻鵠壯志之人。
之後,再來說說“風流才子”,歷史上唐伯虎,柳永均被稱為“風流才子”。唐伯虎因影視作品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而被稱風流才子,許多民間傳說他妻妾眾多,大概是他風流才子的由來。
柳永一首《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令人動容,而他之所以稱之為風流才子,大概是其流連青樓,寫下眾多膾炙人口的婉約詞作的原因吧。
由此可見“風流才子”中“風流”二字,打抵是說情場事業雙得意之人。
“人不風流枉少年”此句出自明代袁枚的《隨園詩話·補遺 卷九》六十四。“天因著作生才子,人不風流枉少年。”大概意思是上天因為想要有好的詩作產生,世間才多瞭如此多的有才識的人,而人啊就該不為禮教所束縛,盡情去揮灑自己的才思才不枉少年時光。故“人不風流枉少年”在此處該做青年們應該盡情恣意,揮灑自己的才能,但又不能過於放縱墮落。
後有張學良將軍寫到“自古英雄多好色,人不風流枉少年”此處該是與前句對應,為我們平常所理解的“風流”做同解。
最後,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人不風流枉少年”該是教我們享受青春年華,在青春年華里滿懷激情,熱血,為自己所堅持的事業奮鬥,為自己所崇尚的真善美努力,像《陳情令》中的魏無羨一樣,少年江湖,打馬街前,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希望大家,也希望自己在自己堅持的事上努力奮鬥,不懈堅持。願我們永遠年輕,永遠有夢,永遠熱淚盈眶!
-
12 # 明日黃花昨兒郎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風流”,有幾重意思。1.有功績又有文采。2.有才華而不拘禮規。3.男女之間的情愛。”人不風流枉少年”應該是二種意思。
人在年少青春,大好時光,正是蓬勃向上的時候,要刻苦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自己的才華,為將來做一番事業打好基礎。同時,也不能拘泥於現有的條條框框,要勇於打破,要有創新動力。偉人曾說過,我們要敢於打破一箇舊世界,也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象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活力四射,精力充沛,心靈手巧,正是認識世界積累知識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想敢說敢為,不受陳規舊習綁縛手腳,勇於創新。同時富於幻想,立下人生的宏偉目標,然後為這個目標去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如果人生在這個時期,渾渾噩噩,胸無大志,錯失良機,就浪費了青春,也就是枉為少年。俗話說得好,年少就是資本。正是如此,青少年應該努力向上,顯盡風流!
最後,重溫一下偉人的詞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
13 # 以畫隨出
少年如春需花伴,
無花相伴為孤男!
少年風流情更深!
千里奔波尋知音。
兩人相伴美人生,
少年無愛變枯燈!
-
14 # 暖暖的Man
人不風流枉少年!是什麼含義,其中的風流如何理解。竊以為,年輕人要有追求,可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要成就一番事業。風流二字理解有三,首先是年輕人是時代的弄潮兒,要有創新精神,要有闖勁,敢為天下先。其二,要有豪情,不畏畏縮縮,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雄心。其三,要有浪漫主義精神,要有愛心,對國家,對民族,對愛人,對親朋,發門自內心的摯愛。最後,要瀟瀟灑灑,大氣寬容,要有遠見,不斤斤計較,包容寬厚。總之,創新,豪情,愛心,遠見,為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不懈奮鬥,才是風流美少年!!!
-
15 # 秦一農夫
農夫對於"人不風流枉少年"這句話中的"風流"理解為,一個人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時,應努力幹出一番事業來,不要白白浪費了青春,不要蹉跎了人生中的大好年華。因為這個階段,是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也是思想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時期,家庭負擔輕,不易受外界干擾,無論創業也罷,幹事業也罷,最易成功,(至少成功率高)。
我之所以這樣理解的理由是來自於毛主席的詩詞《沁園春,雪》。毛主席在首著名的詞作中寫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罷,成吉思汗也罷,"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16 # 袁聰
人不風流柱少年中風流二字的含意、含義和引申(隱深)義是指:人的風度、氣度、氣質、氣派等,人的風格、個性、本性和秉性;“流”是指學習、學業、學識、學說、學術、學問,某一領域、事業、行業等流派、流通、流傳,意指人才,即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風流才子、才子風流,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風流”:並不是我們偏見、偏激所想的說法,所謂愛貪色、愛嫖娼、愛尋花問柳、風月場所煙花之人。
-
17 # 風從西部來
“人不風流枉少年”語出《左傳》,《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人不風流枉少年”中的“風流”涵義:
一、關鍵詞釋義1.風流——本義有三層意思:有功績並有文采的;有才學但不拘禮法的;指男女私情行為放蕩的。
2.少年——在中國傳統年齡段的劃分上,少年是指8至16歲年齡段的人。
二、“人不風流枉少年”中的“風流”涵義要正確理解“人不風流枉少年”中所指的“風流”的涵義,需要考慮用語的時代背景。比如說,在現代,這句話中所指的“風流”意思是指“有功績並有文采的。若在古代,在語境中,還可增加“有才學但不拘禮法的”這層含義,詞性為褒義。而指男女私情行為輕浮、放蕩的所謂“風流”,為貶義詞,不是這句話中“風流”的真正所指涵義,這是因為這種少年青春期本能的“男歡女愛”,特別是不正當的私情放縱行為,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社會中,正統的婚姻法理社會觀念是不倡導的(除非社會制度允許),只能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的層面來評判。
因此,“人不風流枉少年”中的“風流”的意思是說:人在年少的時候,應該有豪情,有志向,具備才學,有所作為,做有意義有風采的事情,不要辜負了美好的少年時光。
三、“風流”案例枚舉——《少年中國說》。它是梁啟超的代表作之一,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的1900年,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讚揚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了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文中曾經這樣表述少年應有的“風流”: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梁啟超將民主進步之光帶給民眾,成為近代中國偉大啟蒙者。毛澤東說,年輕時影響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啟超;胡適也曾經說,少年時讀了梁啟超的文字像受到電擊。戊戌變法已經過去100多年,梁啟超卻從未淡出中國社會改革者的視野,每次我們回望梁啟超,都能夠強烈感受到新的啟迪與衝擊。
——毛澤東學生時代滿分作文《心之力》。這是1917年(25歲,青年時期)毛澤東寫的作文,曾被老師楊昌濟打了105分。其實滿分為100分,楊昌濟之所以給毛澤東打105分,是因為格外欣賞此文,另加5分,當時這篇作文被廣為傳頌。“文以載道”,從文中就能夠看出,毛澤東作為一個普通農家出身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胸懷大志、心繫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熱血青年,所潛在的雄才大略,它是領導中國革命的“紅色基因”種子,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這是青年毛澤東具有的時代“風流”。
——毛澤東的作品《沁園春·雪》。毛澤東寫於1936年2月(43歲,中年時期),時值毛澤東在陝西清澗縣準備東渡黃河時,遇大雪的記錄。詩文中寫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整首詩氣勢磅礴、濃墨重彩的表達了他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豪情壯志和堅定信念,以及個人具有的革命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的大寫“風流”。
綜上所述,“人不風流枉少年”中“風流”的正解是:人在年少的時候,應該有豪情,有志向,具備才學,有所作為,做有意義有風采的事情,不要辜負了美好的少年時光。——End——
-
18 # 神評一哥
今天的風流不是曾經的風流:周朝以禮樂治天下。樂又以風雅頌流行天下,尤其是“風”這種民間音樂民歌在民間流傳廣泛,如《秦風》《衛風》等。在周朝八百年,這麼久的時間中,“風”流行於天下,而有了“風流”。“風流”不僅豐富了民間生活,加強了民間交流,更重要的是風的流行,也加速了“雅”音的流行和推廣,讓民間流行風雅,這就是周朝時期普通話的普及。正是風雅的流行,才能讓春秋戰國時天下仕子可以奔走各國而不會造成太大的語言障礙。後來把風流逐漸用來形容有才學的才俊大能,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又如風流才子,風流倜儻。
大概是風流的才子更容易得到美女傾心:想想,那麼大多美女會像蝴蝶一樣圍著風流才子,不斷示愛示好,這當然會引發大量短暫的男女關係,終於把“風流”和才子佳人結合起來了。
於是風流才子,風流女人,讓風流逐漸成為男女性情關係的代名詞了。
少年時期的少男少女,情竇初開,風流正是本色表現,是荷爾蒙的衝動。少年風流和風流少年是生命最美階段的生理詮釋。
-
19 # 小陳有想法
現在的人們看到“風流”二字就覺得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粘身”,總是把“風流”和女色聯絡到一起,這肯定是不對的。
有一個詞叫做“風流倜儻”,什麼意思呢?
這個詞出自明朝許三階的《節俠記·私仰》:
“羨英年壯節堪多,似冰心在玉壺,散財結客,俠比三河,風流倜儻,名傾六輔。”
在這裡“風流”就是對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的人的一種描述。所謂風流人物就是形容人有才華而言行不受世俗禮節的拘束。
那麼我們再反過來看“人不風流枉少年”這句話,這裡的“風流”二字,應當表述的也是少年人,就要有才華,風流倜儻,不拘束世俗的禮節。
-
20 # 奉天執金吾
自然不是風流好色的風流。
少年作為一生中最朝氣蓬勃的時代,應當志存高遠、勇毅果敢,應當熱血激昂、心懷不平之氣。
這句話出自明代《增廣賢文》,原句為“人不風流只為貧”,如今的語句應該是後人杜撰而成的。
只是所謂風流者,大多是氣度瀟灑、不鑽營苟且、不虛與委蛇罷了。
但十幾二十歲,要像少年一樣飛馳。
要心地善良,讀書不輟,追求知識、自由、正義和平,對世界充滿好奇,勇往直前。
少年的血是熱的,心是透明的,腦子是最聰明的,整個人都發著理想主義的光。
不要讓這光芒暗淡熄滅,要照亮同學、照亮同事、照亮同志、照亮世界和未來!
回覆列表
“人不風流枉少年”這句話的有說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的,但由於歷史久遠,具體出處暫不可考證。
“風流”二字,出自《漢書·趙充辛慶贊國忌等傳》:“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在古代、現代詩詞和詞語裡面我們都可以看到,例如:“風流才子”、宋朝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裡面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還有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 中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
從這些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到“風流”指的是風度,儀表,“風流”用來形容一個人多指這個人很有才華而不拘於禮法,在不出格的前提下敢於突破常規,但又不是一味的放縱或者墮落。
以上,可以看出,在古語中,“風流”與今天現代漢語詞典裡帶有一定貶義含義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現在有一些人隨意曲解“人不風流枉少年”這句話的起因。
要理解“人不風流枉少年”中“風流”二字的意思,還是要放在當時的語境中來理解的,我覺得應該是按照古語的意思來理解:人在年少的時候應該保持激情、豪情,不拘泥於常規,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又要敢於突破條條框框,全力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性情,適當的享受生活,在人生的低谷不自怨自艾,在人生的巔峰不迷失自我,不太放縱自己也別太苛求自己,活出自己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