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穿越歷史的星空GZH

    漢代始終擺脫不了外戚集團對朝政的影響。漢武帝后期,皇后衛氏的勢力膨脹,太子是衛皇后的兒子。所以漢武帝要借巫蠱之事來打擊皇后衛氏集團的勢力。他後來立小兒子劉弗陵也是為了徹底擺脫衛氏對朝政的把持。且他在劉弗陵繼位前賜死他的生母鉤弋夫人,就是為了避免今後外戚對朝政的干預和控制。

    不過漢代沒有成熟的人才招募體系,始終也擺脫不了外戚,宦官等勢力集團對朝政的把控和干涉

  • 22 # 十七畫家

    武帝並沒有廢太子的意願,我想講這麼幾點理由,第一,漢武帝對太子是有一個基本評價的。就是漢武帝晚年對自己征伐四夷辦了那麼多事,他其實已經感到有點追悔了,他覺得如果再這樣做下去,就要走秦始皇的老路了。第二,他的兒子是一個非常仁義的人,而且歷代國君都知道,要想國家穩定必須要選一個年長的人做國君。第三,封建社會歷來有一句古話,國賴長君,一個國家仰仗的是一個年長的君主,如果君王太小的話,他處理不了朝政,所以漢武帝是懂這個道理的。從感情上來說,那可以說漢武帝非常喜歡他這個小兒子鉤弋子。

      但從理智上說堯母門事件的時候,他並沒有廢立太子的想法。因為在這之前漢武帝也寵幸過王夫人,寵幸過李夫人,這些夫人都生過兒子。漢武帝並沒有因為他寵幸她,就廢了一個不寵幸的衛子夫的兒子,沒有這樣做,這是我說的一個理由。再一個理由,我覺得漢武帝是一個非常理智的人,漢武帝的理智近乎於冷酷。如果我們往後推,後來發生了巫蠱事件,太子死了,皇太孫也死了,漢武帝的其他幾個兒子都看不中,最後他選中了他這個八歲的小兒子,就是鉤弋子劉弗陵。

      那麼漢武帝在七十歲傳位給他的小兒子的時候,漢武帝做的第一件事,先殺他的母親鉤弋夫人,這叫去母留子。漢武帝在他晚年真正想立鉤弋子做皇位繼承人的時候,是先把他的母親,二十多歲的鉤弋夫人給殺了。你可見漢武帝如果一旦決心要立鉤弋子做皇太子的話,他一定要殺他的母親;他正在寵幸他的母親,他不會立他。這個你可以看出來,漢武帝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這個人特別狠,特別果斷,果斷到冷酷無情的地步,冷酷無情跟果斷反過來說明,漢武帝是理智大於感情的人,是個非常理智的人。

      因此他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在堯母門事件,當他這個小兒子一出生,他就想廢掉年長的那個太子,再立這個剛剛生下的兒子,不會,不可能。因為這個兒子長大了是什麼樣誰知道啊?當年他和衛子夫那個太子出生的時候,他不也是很高興嗎?長到二十多歲他才發現“不類己”,那麼這個小兒子長大以後“類己”不“類己”啊?很難講啊。我們不能因為他喜歡他母親,就認為堯母門事件意味著皇帝要更換太子了,這可能性不大。所以我覺得堯母門事件,表明了漢武帝對鉤弋夫人和鉤弋子的感情上的喜愛,但是這個感情上的喜愛還沒有發展到要廢立太子的程度,但是這個時候應當說太子的位置更危險了。當鉤弋子出生的時候,漢武帝已經是六十多歲了,按漢武帝七十歲傳位給八歲的鉤弋子來推斷,漢武帝生他這個小兒子的時候是六十二歲,當然今天六十多歲還不算太老,但是漢武帝那個時期,六十多歲已經很不得了了。

      殺了以後漢武帝覺得還是不放心,他覺得有人要行刺他,然後就調動軍隊關閉了城門,在這個城中折騰了一個月搞大搜捕,最後也沒有抓到人,什麼人也沒有抓到。你可以透過這一件事看出來,漢武帝晚年是疑神疑鬼,提心吊膽,總害怕自己早死,其實這個心態也很正常。我們很多人說自己不怕死,其實那個時候因為你還很健康,真到你年老體衰的時候,很多人,絕大多數人從人性上講還是留戀生的。所以武帝晚年他身體越差,他求生的願望越強,他越想活。所以這個時候武帝身體是一天天衰弱,而太子的地位是一天天在危機。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武帝晚年那個波及幾萬人的大慘案,就是巫蠱事件。

  • 23 # 棲鴻看紅樓

    巫蠱之禍,說穿了,就是別人挑撥父子關係、導致的父子矛盾。

    父子本是最親近的血親,也應該是最信任的關係。況且漢武帝年紀已經不小了,兒子不多,其他幾個或者太年幼,或者早死,或者性格暴躁,都不是適合的儲君人選。可以這麼說:漢武帝註定是要把帝位傳給太子劉據的,劉據也是註定要繼承皇位的。

    但是,這樣穩固的關係,卻被人輕易挑撥,是不是太兒戲了?

    事實上,在矛盾衝突正式爆發之前,漢武帝就住在建章宮中,很長時間不與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見面了。甚至劉據派人去探望父親,都會被阻攔在外,不能見面。

    為什麼夫妻父子不能見面?為什麼親人之間,隔閡如此之深?這可不是江充、蘇文這些小人說幾句讒言就能做到的。

    事實上在漢武帝后期,太子劉據監國,霍光大權在握,朝廷中衛家的勢力(包括皇后、太子、衛青的兒子們、以及衛子夫所生的公主等等),已經達到讓漢武帝也不得不忌憚的程度。

    如果這時候漢武帝自然死亡,權力移交給太子劉據,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漢武帝“老而不死”,就不免有時會多想一點:我只想享點清福,並不想重掌權力,但是太子會不會急著奪權、容不下我?

    這邊的太子,也心裡沒底:我的權力是父皇賦予的,如果他一旦收回,怎麼辦?

    當然,漢武帝這時並沒有其他的繼承人選,正常情況之下,他是不會動“易儲”的念頭的。不過老糊塗、老糊塗,老人容易糊塗。你能指望好久不跟兒子見面的父親,還按照情理出牌嗎?

    是先有了父子的隔閡與疑忌,才給了江棄等人可趁之機。

  • 24 # 青史匯

    漢武帝劉徹在晚年的時,太子劉據正當壯年。這種日暮西山的感覺,漢武帝非常的不喜歡,而且太子一族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可以說太子的地位穩如泰山。這讓漢武帝隱隱感覺到威脅,雖然很早就想把皇位傳給兒子,但是也怕兒子多權,巫蠱案也是在漢武帝有意無意識的縱容下發生的。

    隨著後來巫盅案牽連的越來越多,而太子劉據已經怎麼洗也無法洗白,當了這麼多年的太子劉據,深知漢武帝的忌諱。畢竟當初漢武帝的第一任妻子陳阿嬌就是因為巫盅案被廢的,雖然當時劉據年齡還小,但皇帝的忌諱,身邊的人肯定都是小心翼翼。然而讓劉據沒有想到的是,居然事隔多年,這樣的事情就會攤在自己的身上。

    太子劉據其實是死在漢武帝的猜忌之下

    一個當了很多年的太子,母親又是皇后,外戚勢力雖然衛青和霍去病相距離世,對他的地位有所影響,不過衛青和霍去病分支下的勢力也不小。這本來就是穩拖拖的下一任皇帝,事實也真的就是沒有登上皇帝就不能算真的穩固。

    漢武帝在年輕的時候有決心,有魄力,到了晚年的時候,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早已失寵,雖然劉據是漢武帝的第一個,曾經被漢武帝捧在手心裡,後來隨著別的兒子出生,這第一個兒子就不那麼稀罕了。曾經有多喜歡,現在就多猜忌,在皇家是先君臣後父子。對一個喜歡權力的人,對於一個老的皇帝,正當壯年的劉據,漸漸成了礙眼的存在。

    太子劉據的死和漢武帝縱容酷吏有很大的關係

    漢朝酷吏得重用,從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都開始漸漸重用,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酷吏就越發的多了。第一任皇后陳阿嬌音巫蠱案的時候,也是酷吏不畏懼皇權上書廢掉的皇后。

    當然,重用酷吏這樣讓皇帝看到很多的好處,比如打擊不少不罰的豪強貴族,驅趕匈奴等。酷吏的特點就是不畏懼皇權貴族,一心只做皇帝的鷹犬,所以酷吏大多升官很快。

    而誣陷劉據的大臣,其實是和劉據衛子夫有私仇,怕劉據當皇帝之後會報復他,估計也是猜透了漢武帝的的心思,所以才敢設計巫盅案陷害劉據。雖然陷害劉據的不是酷吏,但是有鑽營的大臣,瞭解了漢武帝的喜好,拿酷吏的特點公報私仇,為自己謀福利。

    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廢太子?

    巫盅案牽涉的人太多,數萬人因此而死。誣陷劉據的大臣江允,用酷刑和栽贓陷害人,胡亂誣陷,另很多人聞風喪膽。包括太子劉據的姐妹家裡和衛青的長子,劉據的勢力幾乎是斬除殆盡。

    巫盅案本身就是一個洗不白的案件,在這種牽連人眾多的情況下,劉據眼看著自己的視力,慢慢的被剪除。而且他的父親又不相信自己,這種無奈之下被迫造反。不管是被迫還是什麼原因造反,反正都是造反,太子劉據一造反,那漢武帝自然是要廢黜他的太子之位。或許在剛開始漢武帝只是想打壓劉據的勢力,然而巫蠱案發展成滾雪球的狀態,牽連的越來越多,這已經是人為無法控制的事情了。

    劉據最後謀反失敗自殺身亡,她的母親衛子夫也接連自殺身亡。

    劉據抽到一手好牌,最後卻打得稀爛。

  • 25 # 劇透歷史

    很多人談歷史好像特別沉迷“必然論”,總是說某件事只是導火索,沒有這件事,最終結果還是不會變。

    我個人很反對這種看法,歷史必然論是針對大的潮流,而歸結到某個具體事件,往往是充滿了陰差陽錯的偶然因素。

    就以漢武帝劉徹廢太子一事來說,雖然武帝要消除衛氏集團的意圖很明顯,但說他就此自導自演巫蠱一案拿掉太子劉據,就實在太陰謀論了,未見得武帝就一定要廢除有著衛氏母系血統的太子。

    巫蠱之禍,是一個時間跨度挺大的系列綜合案件,早在劉據被江充構陷的多年前,先發生的公孫賀一案,裡頭就夾雜著巫蠱的成分。

    徵和元年,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獲罪入獄。為了救兒子一命,公孫賀跟漢武帝玩起了政治交易,希望透過擒獲武帝的欽定要犯遊俠朱安世,以此功勞來贖兒子的罪。

    只是公孫賀沒料到,這朱安世也不是盞省油的燈,臨死前揭發公孫敬聲跟衛子夫的女兒陽石公主通姦,而且更大逆不道的是還在皇帝的馳道底下埋木偶,用巫蠱之術詛咒皇帝。

    朱安世不愧是混跡社會的大俠,他這招毒辣就毒辣在揭發的內容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公孫敬聲跟公主通姦,是真的;而埋木偶詛咒武帝,可就有些站不住腳了。

    於是,案件最後定案,公孫賀被滅族。更嚴重的是,公孫賀的妻子是皇后衛子夫和大將軍衛青的姐姐,所以受到牽連的還有衛青的長子衛伉,和衛子夫生的陽石公主、諸邑公主。此事對衛氏一族的打擊可謂巨大。

    為什麼一個江湖遊俠會知道丞相行巫蠱之術?

    可見這不過是漢武帝要除掉公孫賀,以及剪除強大的衛氏家族羽翼的精心佈置而已,甚至案件本身都不用去查實,只要有個人跳出來告一下公孫賀,負責審案的廷尉就會根據武帝的意思,辦出一樁“證據確鑿的鐵案”。

    也就是這件事,讓武帝有了“前科”,因而很多人認為,後來針對太子劉據的巫蠱之禍,也是武帝玩弄手腕搞的一出自導自演。

    這個說法,值得細細推敲。皇帝除掉權傾朝野的外戚,這很常見,但就此把兒子也給廢了,可就有些太鬥爭擴大化了。

    皇帝嚴懲皇子背後的外戚,為的就是敲打兒子,不要和大臣結黨營私,表面上看是要樹立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實則防止皇子威脅到只有自己才能觸碰的皇權。

    反過來,恰恰是公孫賀案的存在,證明了武帝不希望波及太子,否則那次就可以羅織罪名將太子直接拿掉,又何須再等這麼多年?

    漢武帝犯的,是中國古代帝王晚年常犯的“老年痴呆症”,具體症狀就是迷信、自負、易怒、容易被小人矇蔽。而這個小人,就是江充!

    江充屬於典型的“偽君子”,利用正直的形象沽名釣譽。他當年因為得罪了趙國太子劉丹,逃到長安向武帝告發,做了個“汙點證人”。武帝看著他魁梧挺拔,服裝卻有婦人風韻,不禁大感興趣,與之交談又甚是喜歡,就將其留在宮中。

    其實,這不就是男寵的常見套路嗎?皇帝聽信這種人的話,從“龍陽斷袖”到武則天為男寵殺孫子,太常見了。

    而江充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男寵,他給自己立了一個“剛正不阿”的人設,包括館陶長公主在內的達官貴人,一旦有不法行為,他都堅決彈劾,嚴懲不貸。

    這就讓武帝更加喜歡。沒想到這小子不僅長得好,還能幹。大家看看,這不成了清朝和珅的套路嗎?只不過和珅擅長的是理財,江充擅長辦案罷了。這種人一旦在老年皇帝身邊得勢,危險便是驚人的。

    終於,江充搞著搞著,就搞到了太子身上。太子的家臣違規坐車上馳道,被江充擒拿,劉據向他求情,江充卻不為所動。這種“不懼權貴”的行為,又讓武帝給他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但是江充一時得意,卻要擔心以後。畢竟武帝老了,太子總有一天要即位,到時候自己恐怕要遭受滅頂之災。為了自保,江充就想到先下手為強,乾脆誣陷太子,讓他做不成皇帝。

    就這樣,江充宣稱宮中有邪氣,得到武帝的授權搜查,最終在太子和皇后宮中都搜出了人偶。

    太子百口莫辯,公孫賀前車之鑑歷歷在目,劉據自然知道坐實罪名意味著什麼。武帝晚年迷信,看到巫蠱之術必然大開殺戒,加上江充添油加醋,後果不堪設想。無奈之下,劉據殺江充,又擔心父親治罪,只能冒險起兵。

    而當時武帝身在甘泉宮,留守長安的丞相劉屈氂又是貳師將軍李廣利的親家,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生前是武帝最寵愛的妃嬪,所以如果太子出事,最有可能接替儲君之位的就是李夫人的兒子劉髆。

    這麼好的機會,劉屈氂自然不會放過,因而放任太子兵變的行為擴大化,最終武帝親自下令平叛,劉據兵敗自殺,衛皇后也自縊身亡。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巫蠱之禍是一系列巧合拼湊而成的。江充的沽名釣譽、劉據和江充結怨、江充謀害劉據、武帝老邁昏聵、劉據一時衝動、劉屈氂居心叵測,這中間缺一點都不會造成後來的結果。

    尤其是江充,這個人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屬於很多年老皇帝身邊的夢魘。但是,這種人如果自己聰明一點,搞好和太子的關係,也不必遭致殺身之禍;如果膽小一點,不敢和太子硬剛,或許就像和珅一樣被太子即位後除掉,也不會有巫蠱之禍。

    再說一個武帝並不想廢太子的證據,那就是他根本沒有可以替代劉據做太子的人選。

    武帝只有6個兒子,除了長子太子劉據外,次子劉閎已死;三子劉旦後來在劉據死後覬覦太子之位被武帝治罪,可見他根本不受寵;四子劉胥就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紈絝子弟。

    有李廣利和劉屈氂撐腰的第五子劉髆,確實較為受寵,但如果他做了太子,李廣利、劉屈氂這些人不又成了第二個衛氏家族和公孫賀嗎?既然如此,跟劉據做太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因此後來李、劉二人謀立劉髆,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叛逃匈奴,可見武帝也並沒有想讓劉髆這樣外戚背景雄厚的兒子繼承皇位。

    最後為什麼選最小的劉弗陵?

    因為前幾個都不行,沒得選才找了這個還沒成年的孩子,這是無奈的選擇。這種情況下,說明劉徹壓根就沒有考慮過太子更換後應該怎麼辦。說劉徹一定要廢太子,是不是荒唐了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服射手不出破曉?只因一件冷門核心,能加快70%發育速度,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