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歐羋萊
-
2 # 記錄小東北
全畫幅:
索尼A7M3
今年索尼最受歡迎的相機是什麼呢?我猜大部分攝影愛好者都會直呼“A7M3大法好啊!”。索尼A7M3配備了與索尼旗下旗艦微單A9相同的2420萬畫素感測器,並擁有與A9相同的693點對焦系統。另外,使用改進款的BIONZ X影像處理器,使得影象處理速度提高約1.8倍!簡直就是“窮人”版的A9!另外,A7M3全幅超取樣4K帶Slog的強悍錄影實力,讓許多小型影片工作室都大大的誇讚,滿足準專業要求一點問題都沒有~總而言之,索尼A7M3簡直就像是一款無敵的全能相機,如果你的預算在兩萬內,我建議先買機身,再去某魚買個適合自己的二手掛機頭!價效比槓槓的。
索尼A7RM3
對於索尼A7RM3的看法嘛,其實簡單概括起來,它算是A7M3的小提升款,兩者各方面都非常相似。較大的不同就是索尼A7RM3的有效畫素高達4240萬,簡直嚇人。(別拿手機那些高畫素相機說事,根本不是一種東西)如果你經常拍攝照片,那可以考慮買比A7M3貴上三四千的A7RM3,因為高畫素帶來的後期空間還是很舒服的。但是如果沒有什麼特別高的專業攝影需求,我覺得A7M3就完全足夠了~
索尼A9
呃,至於索尼A9,怎麼說好呢。。。旗艦產品肯定是不會差的。另外會考慮索尼A9這類旗艦相機的人,大概都對自己的需求很清楚了,你有錢+有需要,那就買吧~
A7M2和A7R2
至於A7M2和A7R2這兩款上代機型,從各方面引數來看,實力也並不差。但是秉承著買新不買舊的觀點,我建議要麼加錢上A7M3(首選),要麼減錢買a6300。
以上就是索尼微單家族全家福效能、價格大對比,看看哪款最適合你!
-
3 # 攝影狗的鹹魚日常
首先,仔細看一遍相機說明書
這是最最最基本,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非常重要。
-
4 # 視覺盛宴短影片SH
我想學習航拍和仰拍。
一個是俯瞰世間美景,另外一個是對美景的仰望。
也許,這是兩個極端,但是仰拍的美感隨著角度的不同帶給人的視覺衝擊也是不同的,除了實體讓人看到的是潔淨的藍天白雲,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任何人都不會拒絕這樣美好舒心的畫面。
航拍,也是俯瞰世界。
是讓人開闊眼界的美,大美山河一覽無餘時,人會徹底暫離狹小的空間,融入到景色中,一個成功的攝影師,應該讓人無限期盼看到他的每個作品。
-
5 # 老滕不在請留言
第一步,學會相機的基本操作,瞭解光圈快門感光度,色溫色相白平衡等一些相機引數。
第二步,學習構圖多實踐,先從最簡單的構圖規則學起,不要一起步就想打破規則。
第三步,學習光影提高審美,懂得用光去提升照片的品質。
第四步,學習後期,比如色彩知識,可以提高調色,還可以運用ps的各種工具來實現你想要的照片效果。
-
6 # 鏡頭記錄世界
我個人認為,第一步,首先理論上應該先學習光的運用,色彩的運用和構圖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先學會一些美術常識和繪畫知識。然後對相機的構造和功能特點加以瞭解,然後就是大量拍攝照片,從實踐當中總結經驗。
第二步,要熟悉自己的裝置,不管你用的是手機拍攝還是相機拍攝,我們學攝影第一步就要熟悉自己的裝置,這裡只要求你知道你的裝置各個按鍵是用來幹嘛的,按這些鍵會有什麼效果,只有熟悉你的機器了,在拍攝時才可以快速找到你想要的功能。那怎麼熟悉自己的裝置操作呢?找誰教呢?其實老師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你的產品說明書,產品說明書對於產品操作方面,它是最好的老師,裡面寫得明明白白,完全沒有必要再去請教他人,有時一個問題翻翻說明書分分鐘就能弄明白。所以大家一定要養成愛看說明書的習慣。
第三步,學習攝影技術也一樣,需要我們系統地循序漸進學習才可以,但由於工作或學業等各種情況的限制,很多人去報攝影培訓班顯得不那麼現實,所以只能利用碎片時間自學攝影的一些技術,好在現在網路發達,我們可以從各種平臺,各種群裡學到攝影知識,但這有個不足,就是知識不成系統,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今天剛學了光圈,快門,ISO這些基礎,還在懵懂狀態,明天就去學花俏的多重曝光,慢門拍攝了,這樣學,知識難易起伏大,不是那種系統的由淺入深的學習方法,這樣亂學一氣,既難記憶又難鞏固,知識銜接不起來,這樣在實際拍攝操作中,往往有些操作就不會了。
-
7 # 海海與興興
先從知識開始,然後馬上實踐。
第一,你要考慮用什麼攝影工具,手機或者單反?
第二,你要預算你買的攝影工具。
第三,選擇手機攝影,基本掌握構圖、對焦和曝光即可。
第四,選擇專業相機,先學習相機設定、瞭解功能和基本的構圖和色彩。最重要的是,規範自己的拍攝方向。
-
8 # 景和日麗
個人覺的:
首先要學習一些美術、繪畫方面的知識。
素描、色彩是繪畫的基礎學科。
素描包括:光影,體積,結構,形態,質感,空間感這方面的知識。
色彩包括:色相也就是色彩的相貌,
純度也就是色彩的飽和度,
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暗度。
一個好的攝影作品要具備:好的構圖、好的色彩呼應……
其次,要熟悉並能熟練應用自己的攝影工具。
最後:要學會從不同角度來感受攝影作品的美。學會和靈魂應用創造美!要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
9 # 石山水
學攝影,你首先要學習攝影器材方面的知識,學會用你的攝影器材。然後學習一些美術知識,學習一些構圖常識。再多看書,多看別人的攝影作品,拓寬自己的視野。
具體說要學下面幾點:
1.學習瞭解器材
學攝影,無論你用什麼樣的相機,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你手中的“它”,瞭解它各功能的使用,只有對自己相機如何操作熟悉了後,拍攝時才能快速進行調整,而不是使用時某個功能半天找不到。
要熟悉自己的相機操作,最好的就是認真多看說明書,裡面有詳細的操作教程。
2.學習攝影理論知識
相機操作熟悉後,接下來就要充實攝影理論知識了。學攝影,你要先掌握光圈大小、快門速度、感光度,這攝影三要素之間的關係,這樣你拍出來的照片才能保證曝光正確。然後,學習如何測光,如何對焦等知識,再然後去學習動手拍攝去實踐了。
3.後期製作
一張沒有後期的作品只能算半成品,經過後期的潤色才是一幅完美的作品。
但建議一下,剛學攝影建議不要太沉迷後期。因為,照片一經後期潤色,任何照片看上去視覺感都非常好,這往往會讓攝影新手錯誤地認為自己也能拍出漂亮的照片,其實不然,你的照片從構圖、角度、表達內涵等方面跟專業攝影師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是新手跟專業攝影師的區別。
所以在學習階段的新手,要等到對攝影前期非常熟練以後,再去學習後期製作才是最好的學習過程。
攝影是一門越學越深、越學越寬的技術,可謂博大精深。
-
10 # 七七手記
我認為學習攝影,以下4部分內容需要首先掌握:
1、確定自己攝影的目的和物件。首先,你學習攝影的目的是什麼,是興趣愛好,還是賺錢手段;其次,你主要拍攝物件是什麼,是人物還是景色等等。這些將決定你購買怎樣的入門學習器材。
2、全面瞭解攝影的基礎引數。確定了拍攝目的和拍攝物件,你需要全面去了解攝影的基礎引數概念,例如光圈、快門、焦距、曝光、構圖等等。
3、鍛鍊從優秀作品中尋找攝影思路的能力。有了基礎知識,最快的提升方法就是大量觀看別人的優秀作品,同時鍛鍊自己從作品中尋找拍攝思路的能力,從而促進形成自己的思路和風格。
4、大量練習。“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了夯實的理論基礎,你就可以大量進行拍攝練習,理解引數背後的意義,找到自己的“攝影感”。
-
11 # NewMusicChannel
第一,先把手中的器材瞭解清楚,最大限度是多少,能不能依靠後期彌補不足部分。
第二,先找到自己領域的大神,模仿他,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第三,從構圖、色彩搭配、佈景方面去開發自己的風格,慢慢嘗試,直到完美。
第四,瞭解繪畫、藝術、展館等方面知識,打破現有的攝影規律。
-
12 # 王曦明
當然是先學理論知識
然後理論結合實踐,這真沒啥好說的,多學多練。
-
13 # O南來北往O
學攝影,要學什麼知識或技術?對於學習攝影的新手,我們認為必須在熟悉照相機的基本構造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地
瞭解和掌握攝影的基礎知識。
這些基礎知識包括:什麼是光圈?什麼是快門?什麼是lSO?什麼是焦距?什麼是對焦?什麼是景深?
學習攝影,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要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對於初學攝影者,要多拍多觀察研究。同時要注意細節。注意細節是決定成功的關鍵環。我們一定要從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最小的細著眼抓起。包括取景,構圖,光圈調節等各個環節,都要認真操作,力求完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初學攝影者,在外出拍攝時,還要尊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地方的文明公約,讓社會及公眾認可,服務物件滿意,儘量做到高興而來,圓滿而歸。
-
14 # 流浪的夥伴
分享一下我學攝影的道路吧,給後來者提供一些參考。
我16歲就輟學了,成績不好,父母捨不得讓我進工廠,或者去給別人當學徒,媽媽是照相館的攝影師,那時候還是膠片時代,攝影算是比較高大上的活計了,也就跟隨媽媽當了一名攝影師了。
我學習的第一步是看書,攝影理論知識類的,攝影雜誌類的,一些理論要能熟練掌握。
第二步就是實踐了,認識器材,對焦,構圖,測光,曝光,沖洗黑色照片,配沖洗黑色照片的藥品。
第三步,各種環境下的拍攝,室內,車間,戶外,海邊,應有盡有,拍攝的種類多種多樣,並不侷限於人物,有物品,場景等。
第四步,經過十幾年的拍攝最後發現我並不適合拍人物,所以後來才轉行拍了服裝。
-
15 # 愛攝影的娜比
學攝影我想說更多的是知識
1、攝影需要一定的美學基礎和審美
2、攝影需要透過作品來傳達你的思想,以及你所想表達的
3、可以透過學習攝影相關的知識,知道自己拍攝的主題,主題,意境,構圖,視覺衝擊力怎麼去表達。
技術想要提升,多看多練[得意]
-
16 # 憂鬱的小龍哥
1、光圈 什麼是光圈?打個比方,光圈就像一扇有窗簾的窗戶,當我們把窗簾拉開小一些,從室外進來的光就少一點,當我們把窗簾拉開大一些,室外的光進入就會更多,室內自然也就更亮。光圈就是這個道理,越大,進入相機的光越多,同樣的感光、快門速度,照片就越亮,反之,則照片越暗。光圈通常用F+數值來表示,如:F5.6、F8,值得一提的是F後面數值越小則光圈越大,所以F5.6的光圈大於F8。
2、快門 快門是什麼意思呢?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成語來形容:捕光逐影。
(1)捕光:快門用來控制相機的曝光時間,還是以上面窗戶為例,把窗簾拉開同樣的大小再閉合,你的速度越快,進到屋裡的光的量就越少,越慢則進來的量越多,當然同樣的感光和光圈,相機裡進來光的量越少則照片越暗,越多,照片越亮。
(2)逐影:用來記錄拍照的那一瞬間人或者物的具體動作或者形態,快門速度越快則捕捉的越精準,越慢則越抽象。 快門的速度單位是“秒”,相機裡一般用1/30、1/60、1/125、1/250等數值來表示,數值越大則快門速度越慢,數值越小則快門速度越快。
3、ISO(感光度) 感光度,又稱為ISO值,主要是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感光度一詞是從傳統膠片機延用而來,傳統膠捲的感光度是透過改變膠捲的化學成分,來改變它對光線的敏感度,在膠片時代我們買的膠捲上就會標明ISO100、ISO200等字樣,當然,現在的數碼相機裡會更加方便,自己設定即可。所以就需要對感光度有個簡單的瞭解,在快門和光圈一定的情況下,感光度數值越大,拍出的照片越亮,反之則越暗。但是感光度的高低對照片的畫質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感光度在800以下,照片的畫質越細膩,800以上甚至更高,照片就會慢慢出現噪點,感光度越高噪點越多。一般白天室外光線充足,ISO設定到一兩百就可以,夜晚弱光拍動態照片的ISO可能就會設定到6400以上甚至更高,當然具體情況具體設定。
-
17 # 葛寶君不攝影
我覺得學攝影之前必須得先了解美術和色彩還有畫面佈局,瞭解光線,在以後攝影上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之後在瞭解相機使用,相機使用其實是攝影裡面最簡單的。
-
18 # 榴柳柳
學攝影,入門簡單,想深入進去不容易。首先要有技術,用技術來展現生活。技術包括光與影,構圖。用光是攝影的基礎,構圖是成就一張片子的前提,是片子的靈魂。基礎掌握好了,就要發現生活,體會生活,用鏡頭來展示生活的苦辣酸甜
-
19 # 陽光帶來希望
攝影多年,最先要學的是你想做什麼,也就是有什麼目標,是簡單記錄,還是想當作養家餬口的手藝?亦或是靠出售圖片掙點外快?只有針對性學習,才能儘快瞭解如何達到目標。大目標定下來,要進裝置,不論單反、微單還是卡片機,說明書一定要多看,多操作,儘可能熟練掌握攝影技巧。機器只有多用,多拍才是正事。多學習其他人員拍攝的好照片,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熟能生巧。當你拍攝一段時間後,就能積累出一定的經驗。
-
20 # 輝影攝影店
個人認為是色彩搭配吧,一張圖片往往是先用舒服的色彩吸引人的眼球。
在從圖片的構圖關注到主體。
攝影三大學問就是色彩/光線/構圖。
裝置的學習對於年輕人來說都不是難事。花點時間和影友研究一下就都會了。
回覆列表
很多時候,人們因為衝動會購買一臺數碼相機,也因為開始的新鮮猛拍三千張照片,之後,大部分的相機卻束之高閣了。為什麼?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沒有拍出讓人激動、令人欣賞的照片。你沒有好PP上傳於網上,不能讓朋友分享,所以沒了信心,也因此沒了興趣。
我們不能排除你試圖努力過:相機附送的《操作指南》你抽空就會看,你也去多個網站收羅了一大堆專業技術或技巧……但這幾乎很少幫到你。尤其對於希望保持“對準即拍,簡單快樂”的體驗者而言,那些專業技術或器材要求顯然離你們太遠了。
永遠記住攝影界裡有一句格言:一流攝影靠想法,二流攝影靠技術,三流攝影靠器材。
所以千萬別為自己僅有一臺傻瓜級數碼相機而沮喪,那並非你拍不出好PP的藉口。你現在僅僅需要做的是:心態歸零。從避免犯常識性錯誤開始,(糾正那些你不知道或一直不在意的錯誤),隨即掌握一些“獲取視野、對準即拍”的成功經驗或經典技巧。
攝影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相反,拍出生動有趣或激盪人心的照片,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攝影經驗空白不要緊,追求操作簡明扼要、快捷易用也不再是奢望,以下的內容正是為你而編的。
好照片是怎麼拍成的?
按下快門是開始也是結束。開始總很簡單,而結局千差萬別。那些引人入勝的、經久耐看的照片是如何拍出來的?他們有什麼共同的成功秘訣?
《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那些具有攝影家眼力的作品總是那麼經典和引人入勝。更具體的說,要是你拍的照片達到如下3個標準那麼它不經典也算是出色的作品了。
第1招:讓你的照片具備一個鮮明清晰的主題,(是人、是靜物還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達出來,而不是模稜兩可或面面俱到。
第2招:一幅好照片必須把注意力引向被拍攝主體,你需要觀眾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體,因為這個主體是你要表達的核心。
第3招:讓你的照片更簡潔,那些不能烘托你主體、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統統壓縮或排除。
人物數碼攝影技巧
世界上有很多攝影師以拍攝人物著名。在他們的照片中,你感覺得到被攝人物都在為你“講述”一個故事或表達一種感情。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身邊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況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不管是單人像或是多人拍攝,在我們做到讓人物傳神(或講故事)之前,還是先看看經常犯的毛病,並設法改變它。
單人像
1)不讓肖像變形的簡單方法:
有些頂尖的攝影師為大人物拍攝人像時故意讓肖像變形,那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表達。而對於大眾攝影,肖像變形卻是低階和致命的失誤。
第4招:讓肖像不變形的簡單方法,是離被攝人物站位儘量保持距離,儘量不用廣角鏡,肖像照適於用80-90mm鏡頭拍攝。
2)如何獲得淺景深以凸出人物:
如果人物的周圍場景,不能幫助或襯托該主體“講故事”,我們儘量刪剪或模糊掉背景。
第5招:獲得淺景深(讓主體背景模糊)的方法,是儘量使用大光圈,長焦距,(如果有條件),讓人物站位離背景儘量遠。
3)讓你的拍攝物件更自然
“當我拍什麼人的時候,我總是想回避他們那種自己在被拍攝的樣子。”著名攝影師約翰-洛恩加德說。顯然,在拍攝中人物放鬆是很重要的。人物放鬆的時候才會更自然地流露情感,如果不是抓拍(或偷拍),生活中的人物在面對鏡頭時通常很彆扭(不自然),這需要溝通,讓他/她忘記拍攝。
4)POSE要領:
藉助環境道具和擺姿勢有利於讓形象更生動,不至於讓畫面呆板。
第6招:讓拍攝物件根據場景站立、屈體、依靠、坐下或躺下。
第7招:注意在靈活應用整體姿勢時,讓拍攝物件的手有所動作,如摸頭、撩頭髮、撫面、脫腮、按嘴角、摸頸部、拉衣襟、撩臂膀、叉腰、擱大腿、撩腳部(如拉鞋帶),總之,手部動作可以在全身上下自由摸索,核心是保持自然和有助於表達情緒。除此之外,手部還可以捏拿道具,如帽子、眼鏡、絲巾、書籍、香菸、足球、一枝花等等,以此活化照片,讓形象更生動。
第8招:拍攝帶POSE單人像時,你要特別留意物件的頭部和肩膀
。通常,頭部與身體儘量不在一條直線上,雙肩及雙腳忌平行。
第9招:在單人像攝影時,攝影師晝與被攝物件保持距離以避免人物變形,在構圖上,通常對角線方式是最保險的。
第10招:如果被攝物件實在擺姿勢困難、著裝或身材不好表現,那麼請你儘量拍攝半身像或大頭照,此時被攝物件的表情是你唯一應該抓住的。
5)特殊光線下的人像拍攝(烈日下、夜晚、背景亮光)
第11招:在強烈日光下拍攝,需要注意物件遮陽以避免眼神不自然,多用側光,以讓物件稜廓分明;儘量少用逆光拍攝人物,太陽光對鏡頭的照射可能會使光學元件退化,從而減損影象的效果。需要逆光拍攝時,你只需把陰影擋在鏡頭上,而不讓遮蔭的物體(如帽子、手掌等)進入到畫面即可。
夜景中的人像拍攝比較難,糟糕的PP不是人物面龐太暗看不清楚,就是因閃光生硬導致人物面龐過亮、背景暗淡。對初學者而言,簡單可以從三方面來緩解矛盾。
第12招:首先調高感光度,關閉閃光(強制不閃光,相機的閃光系統很高明除外);其次讓被攝物件儘量在光線較亮的環境中(如路燈下)保持姿勢不動;最後拍攝時用慢快門(最好有三腳架),讓曝光足夠成像。
第13招:背景亮光一般用閃光燈補充,使前景人像更明亮,如果能用散射閃光燈,效果會更柔和。
拍室內照時,以光亮背景設定曝光,不開啟閃光燈,成像主體會漆黑不清;若僅以主體設定曝光,開啟閃光燈,主體背景也將曝光不足;為達到自然效果,可先測出窗外光亮背景曝光為1/125、f8,然後在主體(肩膀位置)使用f8的散射閃光燈,平衡室內外曝光。
抓拍與多人照
1、為什麼抓拍是更吸引人的?
人在一種自然(或不經意)狀態下表露出的神態是最真實的,在攝影家的眼裡,有些人把它稱為“真相”。很多傑出的攝影作品就是用抓拍完成的,不管是單人照還是多人照。現實生活中,很多攝影人迷茫於沒有什麼可拍的,那是因為初學者還沒真正開啟心扉,把鏡頭投向於周遭和生活。
第14招:到街上、主題活動場所或突發事件現場,抓拍事件內外的人物表情及關係等,注意不用閃光、寧靜拍攝,多用長焦鏡頭,埋伏拍攝效果更佳。抓拍的速度可以訓練,但能拍到感人的作品,真諦盡在意識、感受和發現。
自然姿勢和擺創意造型
1)日常生活中,朋友聚會、親人團聚、孩童成長,免不了拍照紀念,記錄氣氛。這種有意識的拍攝活動,讓被攝人物擺POSE的要領是自然。
第15招:生活中的合影拍攝,擺自然姿勢拍出氣氛不僅是你首要考慮的,人物之間的關係更要追求淋漓盡致的反映。
2)除了自然姿勢的合影,一切戲劇性的創意POSE合影,更能收到爽心悅目、煥然一新的效果。成功的創意姿勢靈感源於對生活的領悟和創造力,沒有一套模式教會所有人做創意POSE,不過可以多做嘗試。
旅遊風光攝影技巧
不可否認,有一部分人正是因為拍攝旅遊風光而購買數碼相機的。但事實告訴我們,相當多的人群拍攝的風光照平淡無奇,說到珍藏更是勉為其難了。一個很核心的原因——也是大多數人的通病——他們迷失在目不暇接的風景中,無法聚焦在一處風光或景物上,而這一處風景給他的感覺他沒有意識到(或抓不住),由此更難設計站位(相機定位)和畫面構圖,來凸顯這處風光的意境或主題。
是什麼打動了你,你如何表現(主題)?
克里斯·斯蒂爾一帕金斯通常不拍“風花雪月的甜俗之作”,無獨有偶,英國攝影師喬·科尼什也崇尚把風光拍得更有思想,他說:“只有經過格外的努力才能超越攝影的實際內容,去傳遞情感、活力與激情,甚至是其中的比喻和象徵意義。”
第16招:不要試圖把所有風光照拍得大而全,確定拍攝一個主體,其它的景物若不能烘托就壓縮或排除掉,默默感受一下這個主體,用一個形容詞來概括它。例如:拍一座堅固的橋,拍一個古老的村寨,拍一面恬靜的湖水,拍一個悶熱的菜市、拍一位憂傷的母親、拍一條懶洋洋的狗……
拍攝角度(相機定位)在風光攝影中的重要性
風光攝影家有句口頭禪:“好照片是走出來和等出來的。”透過專業精神,我們看到角度(相機定位)對於風光攝影是多麼重要了。角度通常分為3種,最多的平腳,其次是仰拍和俯拍。
第17招:角度的選擇是用來凸主題的,如前所講的“形容詞”,如果這個角度是最能反映你所表達的主題(意境),那麼就使用這個角度,不管要走多遠的路。例如拍瀑布,三種角度很分明的表現了瀑布的洶湧(仰拍)、瀑布的寬廣(平角)和絢麗(微俯拍)。
介紹幾種典型的構圖
在很大的程度上,構圖決定著拍攝主題的實現,決定著作品的成敗。構圖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畫面當中以獲得最佳佈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結合起來的方法,是提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總和。對攝影初學者而言,這聽起來相當複雜,我們在此簡單說明基本構圖的方式。
第18招:在確定主體並確定表達意境的前提下,通常有井字形、三角形、斜三角形、垂直式、斜線式、水平式、曲線式幾種方法。
第19招:黃金分割的適當應用。對初學者而言,黃金分割手法的學習和應用必不可少,很多教材把黃金分割構圖另稱為“三三交叉法”,在交叉點“黃金分割點上”表現主體通常是實用和完美的。
大部分的傻瓜機是中心自動對焦成像的,如何把前景(如人像)凸顯在黃金分割位置成了一個難題。這就需要半按快門技巧的應用,(實際上大部分的傻瓜機操作手冊有這個實用技巧的說明。
第20招:先用鏡框中心對準前景,(讓相機定焦於你要拍攝的主體上),此刻半按快門,再移動鏡頭,把主體擺放於你設想的黃金分割拉上,最後徹底按下快門,完成拍攝。
更合適的站位和變焦
“很少有攝影者會對相機的擺放位置給予充分的考慮,其實只有在相機的精確定位下才有可能產生好的構圖。在任何既定的視角中,有必要確定機位應該靠左還是靠右,靠前還是靠後,稍高還是稍低。所有這一切都會影響場景中各被攝物件間的關係,明顯的比例以及是否在有效的景深範圍之內。”
“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變焦鏡頭的效能越來越好,你無法忽略它們的創造潛能。但重要的是,攝影者必須懂得不同的焦距對被攝物件間的視覺關係、比例和景深和影響。一般說來,廣角鏡頭會拓寬空間,長鏡頭則會壓縮空間,但這是一個可能會產生誤導的概括。像阿特·沃爾夫、高倫·羅厄爾、吉姆·布萊登伯格、揚·亞瑟斯一伯特蘭和尼爾·本維這樣的攝影家都用35毫米相機拍出了令人難忘的風光攝影作品。對風光攝影來說,選擇極端的鏡頭通常是一個錯誤,廣角、標準和短的攝遠鏡頭通常就足夠了。”
不同環境光線下的成像操作竅門
有人把攝影說成處理光的學問,這說明光線對於完美成像多麼重要。拋開主題和構圖(內容佈局)的重要性不提,成像質量是我人大多數人最渴望提升的。決定成像質量的因素不外乎環境光線、相機和鏡頭的品級、以及攝影者的操作技能。如你所知:作為普通大眾,在沒有人為布光、相機或鏡頭也不可能很專業的情形下,想完成及時的、較高品質的拍攝,操作技能變得越來越重要。
不得不承認,在較難處理的環境光線下完成好質量的成像,過於傻瓜型的數碼相機幾乎不可能做到。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絕大部分入門級數碼相機也具備半手動功能,那些有助於提升成像質量的技術如“光圈”、“快門”、“曝光補償EV”、“ISO感光度”及“白平衡”,終可以讓你的照片栩栩如生了。
對攝影初學者而言,上面的技術(概念)難免生疏,我們在此簡單說明“光圈”、“快門” 、“曝光補償EV”、“ISO感光度”及“白平衡”是如何影響照片成像的:
我們把“成像”比喻成“注水”,光圈大小就像水管的大小,“快門”就是灌水時間,“曝光補償”是讓水管可大可小的卡子,“感光度”就是水桶深淺,水桶越淺水量需要越少,(感光靈敏更容易成像)。曝光不足就是灌水未滿,曝光過度就是灌水過量。拍成一張照片,可以調節“光圈”、“快門”、“曝光補償EV”和“ISO感光度”等變數,同樣注滿一桶水,可以調節水管大小、時間長短、卡子大小和水桶深淺一樣。
而“白平衡”控制就是透過影象調整,使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數碼相機一般提供自動白平衡和太陽天、陰天、白熾燈、熒光燈等幾種模式。初學者可以根據光線環境選擇對應的白平衡模式,想更簡單的話,就完全選用自動白平衡模式。
戶外常見難處理光線操作技巧:
1、烈日下的拍攝:
通常這種情況下不宜拍攝人像以及全景照片,因為光線過於明亮,微距拍攝倒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機會。
第21招:烈日下拍攝風光建議用小光圈、曝光補償減低1-2級、感光度降低,並讓白平衡調整在太陽天模式。有遮光罩效果更佳。
2、夜景技巧
第22招: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必不可少,儘量將對焦點手動對準明亮的景物上,對準焦後再鎖定焦距進行構圖,少用自動白平衡,嘗試用“白天”或“室外”模式,強制不閃光,用光圈優先曝光是比較保險的;如果有遮光罩效果更佳。
3、雪景技巧
第23招:對準白色物體手動調整白平衡,視白色面積加強曝光補償1-2檔,如有UV鏡安裝,可以避免色彩偏藍。
4、雨天技巧:
雨天拍攝常常會出現曝光過度的情況,一般多采取減少曝光的方法,避免拍出的畫面灰濛濛一片。
第24招:採用大光圈、較高感光度、快門一般以使用1/30秒至1/60秒速度為好,可以強調雨水降落時的動感;選擇灰牆、綠樹、山巒、深色建築物、山洞等物體作背景,逆光或側光拍攝效果更佳。
5、室內常見環境光線操作技巧:
室內環境由於受採光的限制,光線亮度遠遠低於室外,室內燈源及色溫差異、自然光線的進入、室內牆壁反光、採光處有無遮擋物等,都會直接影響室內光線的性質,讓光線更為複雜。
6、風光攝影的其它技巧:
1)三腳架的使用
“不用三腳架也能拍攝風光照片,但是大多數成功的風景畫面都是使用三腳架拍攝的。精通三腳架的使用,確保它在風中保持平穩、安全和位置正確,這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
2)對曝光控制效果的意識
“大多數攝影愛好者早已掌握了快門速度、光圈的設定與調焦,但有一點一直沒有完全充分地認識與理解:光圈和快門並不僅能讓你拍攝到曝光正確的清晰畫面,它更是重要的創造工具。
在風光攝影中,試驗和探索光圈、快門和焦距的控制的創造性潛能,對於建立信心和增強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3)另一種手法拍名勝
第25招:在名勝地拍攝與眾不同的照片,讓名勝烘托你的故事(主題)。
運動及特寫攝影技巧
快門的恰當使用可使運動影像更富感染力。大多數攝影師透過影像充分展現動感,提示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和生命之美。特寫在攝影中同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用區域性傳遞資訊,用細節說明主題。難點在於選題,那些具備敏捷思考力和行動力的人可以用這種簡潔手法渲染主題、引發聯想,獲得更傑出的作品。
運動照是快門的藝術
快快門使用:高速快門凝固運動
第26招:拍到更富張力的運動照,建議在運動的高潮瞬間拍攝成像,注意主體(人物)表情,光線要明亮,通常那些肉眼看不清特徵的高速運動情景適宜快快門使用。
慢快門使用:低速快門創造動感
第27招:用慢快門與追隨拍攝技法或變焦拍攝技法結合,使運動主體在畫面上是清晰的,以背景上流逝狀的線條或主體周圍放射狀的線條,可以將主體的運動強烈烘托。
數碼微距拍攝的技巧
第28招:拍攝時應該儘量仔細選擇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現的細節儘量放在一個平面內,並使這個平面與相機後背平行。
第29招:控制光線的方向和質量,拍攝微距應該儘量避免陽光直射,那樣容易產生高反差,把有的細節抹掉了。
長焦特寫拍攝技巧
第30招:在拍攝時要運用高快門速度(最好高於1/200秒),如果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最好能使用三腳架。如果被拍物是動物和人,我們就要突出其特寫神態。如果被拍物是靜物,就突出它有特色的地方,比如一座被晨光照著的山峰,我們就去拍攝它被晨光照射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