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有詩,宋有詞,元曲明清小說遍地。可現代的這些文化你覺得後代還會去欣賞去傳承嗎?似乎在當代就有很多人不屑一顧,為什麼?如何去正視當代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22
回覆列表
  • 1 # Youngson2016

    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儒家文化與各種思想百花齊放,文學領域有《詩經》、《楚辭》等。

    漢朝有賦,魏晉時有玄學與清談,唐代有近體詩,兩宋有詞,以及元曲與明清小說。就連民國時文化也極度繁盛。王國維以詞評開先河,梁啟超,章太炎,辜鴻銘等一大批學通中外的大學者在那個時代將東西方文化結合,產生了許多新的文化研究領域。如董作賓,羅振玉研究甲骨文所產生的經文考據學,李濟,夏鼐,郭沫若等考古學家。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經濟的落後與意識形態的影響,尚未產生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載體。若從現在算來,後來人窺見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能夠流傳後世的文化載體,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現代詩歌。繼承民國時的方式,以白話文為載體。可流傳後世的名字:汪國真、舒婷、北島、顧城、海子等。

    (2 )流行歌曲。以港臺為影響,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至今。可載入史冊的名字:鄧麗君、譚詠麟、張學友、梅豔芳、周杰倫等。

    總體而言,我們現在尚未產生一個能夠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化載體。在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以後,我們更應該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建設。

  • 2 # 李老先生有塊地

    中國父母最喜歡給後代留下什麼?

    是“五子登科”:位子、票子、房子、車子、女子。

    想法給兒孫謀個一官半職,沒能力謀官就謀一個儘可能來錢舒適的職業。

    多給兒孫存錢。

    至少給兒孫留一套房子,有條件則留N套。

    能給兒孫買輛豪車那就更好,“我爸是李剛”的車子就很上檔次。幫兒孫娶個漂亮媳婦……

    可如何讓兒孫長久保住上面“五子”,父母則要麼壓根兒不去想;要麼想到了也無可奈何。

    讓“五子”源遠流長不是父母能夠做到的,也不是一家之力能夠做到的;而需要兒孫和全社會的配合。

    如果兒孫養尊處優坐吃山空,為富不仁仗勢欺人;或社會上有很多赤貧沒條件受教育的兒孫,終日對你家的“五子”虎視眈眈;你留下的“五子”就很容易被他人霸佔,說不定還要搭上兒孫的性命。

    多數中國父母壓根兒不會關心別人家的兒孫是否有飯吃有房子住?是否有條件受教育娶媳婦?更不關心社會上還有多少貪惡之徒,不會想到那些貪惡之徒有一天可能會成為謀害兒孫的兇手。

    所以中國的很多父母很短視很自私。

    說白了這些父母就是把兒孫丟進狼群?還給狼群留下足以吊起貪慾的誘餌。

    父母為子孫後代造福的第一步應該是改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也是留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 3 # 明心觀天下

    文化特色再怎麼變化,都不能變了根本。就像我國的文化,傳承千年一直到現在。全世界只有中華大地的文明延續至今,這從側面說明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如果一個國家的文化斷了,這個國家還能延續,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我們中華文化延續至今,歷經各種動盪與磨難,而沒有消亡,就是因為我們的文化精神與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精神是想通的。我們的古聖先賢,都會觀察天地,來體會大道的精髓。而就我理解,“和”這一個字,可以說是這個精髓的一個大的概括。儒釋道三家,都強調天地人的和平、和諧。而我們常說的古話,家和萬事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等等,都強調和平,和諧與團結。2008年中國舉辦的奧運會,張藝謀作為奧運開幕式的總導演,在開幕式中的漢子展現中,就是用的“和”字。

    再來看天地自然的精神,主基調就是和諧和平,只有這個主基調存在,大自然才是生生不息的。如果整天都地震,火災,人和動物根本無法活了。

    現在我們經歷的新冠病毒疫情更是如此。本身這個病毒如果世界團結,會很快過去。就是因為大家不和平,不團結,才把這個病毒的影響力擴大了很多。

    我們能流傳給後人的,就該是我們中華文明一直生生不息的關鍵,以和為貴,以及古聖先賢的思想智慧。我們的古聖先賢,站在超越時空的天人合一的角度,告訴後人,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何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如果我們把這些精神都忘記了,那我們中華文明的命脈就會斷掉。

  • 4 # 馬老西

    現在的我們,面對太多的資訊和毫無頭緒的新聞,會讓人更深層次的思考,當我們逐漸適應了這種快速發展的過程後,將會出現一大批有精髓的思想和各個領域的超級精英,這些推動人類進步的現狀,將是我們對未來社會和後代最好的傳承!

  • 5 # 天淵雜記

    文化是由很多方面的成分共同組成的,並不一定單指文學創作。當代文學創作雖然略顯功利,但也有成績突出者,是否值得傳承需要時間去檢驗。但無疑,現在這個時代會在中國文化中增加一些古代不曾出現過的屬性!

    一、對事物採用科學的方法系統實驗的探究驗證的精神

    中國國典文化奉行的事經驗主義哲學思想,一切理論建立在對既往經驗的總結歸納之上,並用歸納出來的實物執行的規律,也就是“道”來指導實踐活動。於是乎我們發現中國的古代雖然沒有成熟的科學體系,但是無論算數、建築、天文、曆法、地理等等學科的成就都遠超同期的其他文化。我們不懂它具體的原理,但是我們知道它的規律,因此我們能很好的運用規律做成我們想做的事情。而近現代西方建立在實驗研究基礎上的科學以及其產生的各種現代技術卻沉重的打擊了國人的信心。於是乎國人開始奮起直追。現在我們已經將西方的科學試驗、探究真理的精神充分學習過來,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反超。我們已經將西方的科學精神充分貫通,隨著傳統國學的興起,我們相容幷蓄的文化必將把西方的科學精神融入傳統文化中,為中華文明增加新的屬性!

    二、商業的崛起

    在中國古代一直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只是古人生產力低下的必然選擇。縱然宋朝和明朝都出現過商品經濟的萌芽,但最終都被掐滅了。然而在當代,我們卻發現商業是每個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曾經刻板的認為商人就是唯利是圖的小人,可現在商人的內涵變得無比豐富。商人可以是生產產品的實業家,為人民創造物質財富;也可以是製作文娛產品的藝人,豐富人民的生活!百姓從心底產生了對商人和商業的認可。這又是一種新的文化屬性!

    三、多元化價值體系的建立

    在古代,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途徑就是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然而在當代,成功的定義變得非常多元化。成為知名作家是成功,成為明星是成功,掙到很多錢也是成功!價值體系的豐富使人民的精神追求更加多元化,文化變得更加精彩紛呈!這又是新的文化屬性!

    當代是個物質文明極度發達的社會,在發達的物質文明基礎上產生的新的文化特色都將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

  • 6 # 老男孩19053

    說的難聽又實在的話~留給未來的是破磚爛瓦無人住的房子,留給未來的是年輕人離不開的手機遊戲和必須配備的眼鏡。

  • 7 # 東北弓長張

    您的這個問題很好。

    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每一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特色,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文化的傳承。唐詩宋詞元曲,在某種程度上都源自於生活。也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前者的繼承與發展。

    繼承弘揚家風文化

    當今的社會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慢慢的衰落,我們的肩上的責任很重。地方有地方的特色,南有黃梅崑曲,北有京劇梆子。我們需要傳承的是這些地方特色,當然如果要全國都能夠一起傳承的,那就只有家譜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族德、育、美、勞等多個層次的結晶,在古代人人都懂孝,都懂社會的風氣。而如今的一些社會風氣反而讓很多年輕人成了啃老、頹廢的“廢人”。所以說,國家層次弘揚家風是有其必要的理由的。

    家譜是家風的文化載體

    而家譜是家風傳承的載體,是一個家族文化的典籍。樹有根,水有源,國有史,家有譜。我們需要傳承他,需要他記錄和傳承著我們這個家族百年來文化的積澱,傳承著中國儒家思想的孝,傳承著中華傳統下的不忘初心,飲水思源。

  • 8 # 喬冠鈞的商業乾貨

    正如題主所說,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那現代又能給後代留下什麼?

    在很久之前筆者就思考過這個問題,剛好在這裡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當今時代的現狀

    我們生於這個和平繁榮的時代,但彷彿這個時代並沒有像我國古代一樣有什麼藝術文化上的卓越突破,反而是“娛樂至上”。

    追星是年輕人最喜歡的一項娛樂。

    當科學或社會上發生什麼大的事件時,往往不會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反而是明星分手、 明星爆料,甚至一個小動態就能佔領熱搜,讓粉絲們爆刷流量,造成網路癱瘓。

    就像近期的“羅志祥”事件,他的女朋友爆出羅志祥經常在手機上撩妹,併發生個人行為上的問題。

    網友一時間炸了鍋,最近幾天都在圍繞這個事件進行發酵。

    這不禁讓人疑惑:“這個時代究竟能給後代留下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現代能留下什麼給後代?

    中國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更是積澱了許多藝術留給我們。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為不同的時代提供了理論指導,也留給我們許多的哲學思考;唐朝時期形成鼎盛的局面,在服飾、繪畫、書法和詩詞方面對為我們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成就許多詞人,由於印刷術的廣泛使用“全民”都樂於藝術交流,瓷器藝術也達成了高度繁榮。明清時期小說流行,眾所周知的《四大名著》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出來的。

    那麼現代有哪些東西可以留給後代呢?

    就算在古代,能夠創作出優質作品的人也是佔少數,就像我們所熟知的詩人、詞人也只是少數部分,因此,無論什麼時代,能夠創造時代文化的一定是少數人,剩下的就是被收割的“韭菜”。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被輿論牽著鼻子走,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考,不要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 9 # 墨染青山

    以目前中國現狀現在能留給後代網遊,滿嘴跑火車的專家學者教授,自媒體,網購!更高層次的是高鐵,5g技術。文學方面沒有很好的作品幾乎為零。

  • 10 # 人間初學者

    科技技術。

    發展呈現快速態勢帶來的就是產品的更新換代。原來傳統的技術在這一代全部更新換了。

    比如說以前沒有vr技術,現在開始有了,後代人透過這個技術基礎上再繼續往外面發展。

    疾病的防控上有了一定經驗,再發生此事時就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避免反覆性的錯誤發生。

    生活理念上有了一定變化,這這代人更注重個性化發展,很多技術在這種特性下得以發明出來。

    男女性別上的差異逐漸靠近,女性意識覺醒,女的不再圍繞家庭而活,從而為社會作出貢獻,男的也不再理所應當說我養你後,歧視女性現象發生了,畢竟大家都是平等關係,不靠對方生存下精神逐漸獨立起來,那麼兩人間的關係反而更加自由。

    而後代人經過查驗古代、近代生活方式,自然知道哪種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從而做出自己最喜歡的動作。

    科學技術如無人駕駛技術逐漸慢慢推廣了,未來人們長途旅行不在是夢想了。

    平衡,體感等先進技術發展給後代帶來咳深刻的意義。

    可以說,現代化帶給後代人,科技、個性化、生活方式上的更新了。

  • 11 # 百般千尋

    現代社會,有豐富的、可持續發展的、可傳承的文化特色。普遍認為有如下一些內容會留給後代:

    一、文學的創新與發展。中國當代文學,湧現出大量的優秀作品,從體裁上,形式上,都有所進步。在各種閱讀平臺上,我們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二、文學與生活,文學與資訊,文學與自媒體,……當代文學已深入到各個領域,並和各領域融合在一起,往往還起到先鋒作用。

    三、文化已經不再是從前那種單純的文學和文字,它已經有了更深刻的內涵和更廣泛的外延,它的前瞻性、階級性、民族性、實用性、效益性、科學性、以及引領作用,凸顯出文化的魅力。四、文化特色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力,將會持續下去,也會在後代中產生深遠影響和巨大變化。

  • 12 # 千江月神

    這個時代將給後世留下鄉土小說。它以比較成熟的藝術形式表現了這個變革時代,廣大農民生活方式和思想的嬗變,鄉土文明衰落過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資訊時代的過度。

  • 13 # 曉楓微紅

    個人認為,時代的文化發展水平跟經濟發展水平是息息相關的。按照當前的經濟發達程度,我們的社會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文化藝術產業的興起,為打造時代的文化特點奠定了基礎。我們可以很欣慰的看到各種的文化事業、各種的表現形式、各種的體裁都是方興未艾。

    以大資料時代作為與舊時代區分開來的文體表現模式,讓數字化的媒體佔領了主流的文化傳遞平臺。超級網紅、自媒體、MCE矩陣、影片直播……你方唱罷我登場。借用一個宣傳語就是“萬物皆可雲”……換一個說法,就是誰都可以當網紅,只要你敢來!這是一個粉絲經濟的年代,也是“看臉”吃飯的年代。這就是當下這個時代的文化特點:平民化、低門檻、參與度高、與經濟掛鉤、碎片化、流傳速度快、受眾廣。

    在這樣一個“劃時代”的新文化運動之中,我們很容易看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可以透過影片直播節目,一夜之間成為爆款網紅。儘管這個人可能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儘管這個人可能唱歌跑調;儘管這個人可能人前人後兩副面孔……粉絲們不介意!粉絲們願意為這些偶像花錢花時間買單。

    在上一個世紀的文化特點,還是比較傳統的、願意尊重和承認傳統文化的內涵,還是相對保守、宣揚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的、正面的方向。但當下的快餐文化時代,因為這一代的主力消費人群,已經是80-90-00後,因此這個年代的人,需要的就是個性、獨特、張揚自我、自由散漫的文化活動。

  • 14 # 小嘉呀

    創新與實事求是。

    《雙城記》裡曾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相比於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是不斷創新的銳意進取的精神,是在大浪淘沙,物慾橫流下保持初心的實事求是的堅定。這個時代我們以不斷創新走出富國強國之路,我們受過質疑,受過苦難,可是如今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讓外國人稱羨,5G的研發讓中國持續走向世界前端,正是這種不斷創新的精神,支撐著我們一點一點走出輝煌,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事求是告訴我們,或許娛樂至死,但終究還是會大浪淘沙,實事求是才能走得更遠,更長,這是這個時代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也是創新精神的內在要求。

  • 15 # 莞邑時光

    文化沒有國界,這是從文化的消費屬性來說的,人類創造的共同文化財富,不同的人都能從中獲得精神滿足。但文化的創造者是有國界,有時代影響的鉻印的。我們所說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民國的白話文近代散文,甚至解放初期的革命文紅,紅色文化都極具時代特性。放眼世界文學來看也如此,文藝復興的文化、工業時代的文化、殖民地文化等。

    一個時代能留下文化標誌性的符號,不是一兩個文化人,也不是一個文化行業所能做到的。是要一個時代賦予人民使命,一個民族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需要一個國家為文化築巢、孵化,有時代風雲的改革創新。如我們熟悉的改革開放文學,國家復興文化都有明顯的時代特性。

  • 16 # 司宇

    每一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文化特色,每一個國家也有每一個國家的文化特色,在這個我們現在的人類稱之為新時代,文明時代等等,在兩千年以後,後人的評判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能帶給後人的文化是要告訴後人,無論哪一個時代,只要進步就是一個更新迭代的過程。不要為了沉默成本而否定變革。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人類社會每一個人又不是獨立的存在,只有單個細胞好了,整個人類才會好。

  • 17 # 獨不醒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是後世對特定時代文學藝術高峰的概括總結,並非當時有意為之。唐詩是大唐文化特色的標杆,但不是大唐文明的全部。事實上,文化是不斷積累、創新和傳承的過程,當代人要釐清當代文化特色,基本屬於盲人摸象,但透過對中華文明歷史傳承的分析,還是可以理出一些基本的特徵來。

    包容性是中華文明永續不斷的核心基石。從古至今,中華文明的腹地從來沒有停止過遭遇外族文化的入侵和挑戰,既有剛性的戰爭方式,也有溫情脈脈的宗教滲透,但無一例外都被拒絕、瓦解、融合或者整合後成為中華文明新的內涵,區別只是付出的代價多寡和時間長短。這一點有別於全球其他傳統文明——從內容和形式上直接被消滅。

    漢語言是中華文明根深葉茂的天然土壤。漢語言的獨特性,對外來文化客觀上形成巨大的排斥,而大一統的歷史慣性,保證了漢語言受眾人口長期保持在千萬級別以上,這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巍然屹立的土壤。

    系統性是中華文明重煥生機的龐雜根系。中華文明長期積累形成了全面而廣泛的系統核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每個細節都形成了規範,反應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像基因譜序一樣,只要有細胞就可以重新生長出來,而且是進化式生長,這種系統性保證了文明遭遇危機時的底蘊和戰略縱深。

    溫和性是中華文明開枝散葉的思想魅力。東周時期,中華文明就已經完成了從霸道到王道的轉換,戰爭一般都成了最後的選擇,王天下、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德服人等思想佔據了文化的主流,中華文明脫離了簡單的叢林法則而顯得熠熠生輝,有歷史高潮和低潮之分,但影響力持續擴大,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東亞獨樹一幟,形成了大中華文明圈的歷史事實。

    現代西方文明藉助科技和戰爭,在短時間內形成了全球文化革命和佔領,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人類歷史上中華文明遭遇的又一次文化碰撞,和以往的外族入侵相比,這一次文化碰撞內涵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時間更加長久。這次碰撞至少經歷了三個階段:主動拒絕和被動接受、主動吸收和剛性試驗、開放吸收和重新整合。目前正處於第三個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

    後人回顧現在這個時代,個人希望的答案是:中華民族經過百年奮鬥,在融合全球多元文化的基礎上,又一次找回了中華文明獨特的文化魅力,併成為引領世界發展的主流文化。

  • 18 # 書卷青花瓷

    這個時代的文化特色是百花齊放,所以沒什麼文化特色,也就沒什麼特色可留,但是可以留下一些文學作品。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民國新文化,都是有鮮明的文化特色,現在這個時代文體文風上基本是繼承,有變化的是網路使得短文多,且新生了一些網路詞語,這都是微創新,達不到流傳的效果。所謂的網路文化,只是載體在發生變化,你不可能說紙媒變成電子媒就是文化創新,就像把一首詩寫在竹簡上和寫在麻紙上,那能叫文化創新嗎?所謂自媒體,那也談不上是文化創新,只是創作平臺變化了,人人皆可創作而已。

    文學作品我倒覺得有不少精品會流傳,本時代是農村城市化的時代,反映時代變遷的好作品一定會流傳下去,比如賈平凹的《秦腔》,是一部反映陝西農村風土人情特色以及隨時代變化農村發生變化的經典作品,是一部鄉土變遷的紀念碑,如同《紅樓夢》、以及民國時期老舍、茅盾、張愛玲……他們的作品會被後人拿來細品慢酌,以瞭解那個時代一樣。

  • 19 # 新星的世界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但每個時代的文化特色都不是一下就能形成的。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與所處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密切相關,還需要傳承和創新。

    首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朝式微,諸候崛起,沒有一個統一集權的中央政府,因而社會環境相對寬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諸子百家得以興起,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那個時候的文化特色就是諸子學說並起。秦漢形成中央集權後,就出現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唐宋由於經濟繁榮,出現集市、教坊等市井社會和娛樂場所,詩詞得以大放異彩。

    其二,每個時代的文化特色都與繼承和創新分不開。如唐詩繼之於樂府,宋詞繼之於唐詩,明清小說繼之於元曲。每個時代的文化特色都與前一個時代密切相連,又在前一個時代的基礎上突破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突出特徵。

    其三,現當代社會的中國,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一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思想文化多元多變,又面臨著巨大的內外壓力的中國。主流思想、主流文化價值觀尚在形成當中,西方及一些非主流思想及文化價值觀也大行其道,衝擊著正在形成的主流價值觀。多元多變多樣的時代,使得當代很難形成一種突出的文化樣式、文化特色。現代許多作品也因功利性太強,不注重傳承,不注重質量而難以讓後人去傳承。這是一個經濟暴富而文化貧瘠的時代,這是一個經濟巨人頻出而文化巨人缺乏的時代。歷史聚焦於這個時代將更多的是經濟,而不是文化。

  • 20 # 廣州風雲sssss

    當代文化在建築、繪畫、音樂、舞蹈和文學創作(如詩歌、散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既有對歷史的傳承,也有現代的創新;出了許多優秀作品,不僅當代人欣賞有加,未來仍具有深遠的傳承意義。

    試以建築為例,北京奧運場館和新機場、上海陸家嘴金融區、廣州塔和大劇院,都堪稱經典之作。

    以繪畫為例,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劉海粟、李可染、關山月、吳冠中、陳丹青、羅中立等大師名作,對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有巨大突破和發揚!

    在這個大變局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出現更新更美的文化精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陪爸媽旅行時,早上7 - 8點就得起床出門參觀景點這一情況,你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