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長安讀書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

    “天上每掉落一粒沙,從此形成撒哈拉;每掉落一滴雨,從此形成太平洋”——三毛(陳懋平)

    兩位女性,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姿態。同樣,對於女性作家而言,感情婚姻生活對其價值觀的塑造可見一斑。對於作品,是認識作者的一面鏡子。

    張愛玲,悽惶、悲涼鐫刻靈魂深處

    不論是張的哪一部作品,都可以窺見其內心的憂鬱、甚至悲涼。《第一爐香》、《半生緣》、《金鎖記》,甚至《傾城之戀》都是如此。漂浮的一生,就像女主葛薇龍的身不由己、曹七巧的悲劇,白流蘇看似錦繡卻暗藏隱患的悲劇。

    張愛玲所表現出來的,是靜態生活中的慾望,是慾望背後的猙獰。就拿傾城之戀來說,縱然範柳原和白流蘇修得共枕。

    但在貴族階級中,就如作者含沙射影的透露:“她想到以後他還會和別的女人···”所以,在張的眼睛背後,是對人性的摩挲觀察。作者在洞悉這一點之後,自然也就明白了孤獨的常態,而憂傷、淒涼正是張愛玲作品的基調。就像張愛玲的感情生活一樣,她愛上有婦之夫的胡蘭成,最終低到塵埃裡,愛的如此卑微···

    三毛(陳懋平),隨風而走的“蒲公英”,飄落在沙漠上,開出率性而深情的花朵

    三毛,一個傳奇化女子。

    如果說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有一顆仗劍走天涯的夢想,那麼三毛就是沒有擱淺的那一個人。從臺轉至西班牙,跨越種族的愛戀,與荷西的愛情,就像跌入世俗的煙花,既樸實又絢爛。從她的文字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對生活的認真和隨性,但這種隨性之中又有著極度嚴苛的標準。

    自由與愛情,是她人生的主要旋律。試問一下,有多少人能夠放棄體面,放棄奢靡額物質生活,去追求純粹的一個人和愛情。就好比你愛上一個人,是單純因為這個人,還是會心有餘悸於他的財富、能力見識···

    浪跡天涯,相信每一個成年人、或者少年人都有這樣一個夢想。以夢為馬,仗劍天涯。就像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中的貧瘠生活,雖然質樸,但卻充斥著幸福。三毛說:“自己是沙漠的女兒。一生的最美時光都是徜徉在沙漠的懷抱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沒有罷黜百家,任由百家爭鳴局面存在,今天的人文價值觀等可能會是如何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