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農民大兵哥
-
22 # 涼涼君說北京
我認為有幾方面:
1.之前學習的艱辛,現在終於可以不用天天在圖書館裡學習了,學生時代過去了,換了一個生活的環境,還在享受之中。
2.工作剛剛起步,有著很高的工作激情,為自己的目標在奮鬥,當今社會工作也比較多,且壓力也大。
3.工作了有了自己的經濟基礎,並且可以支配自己的業餘時間,還想高高興興的玩耍。
4.現在的房價可是讓年輕人望而卻步。
-
23 # 鄉村阿波羅
相較於50、60、70後,90後生活的條件要比這幾代人好的多。但如今結婚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要買房買車,甚至可能還要給女方一筆不菲的彩禮。就拿在一線城市上班的90後來說,他們的月收入雖然過萬,但面對5萬每平米的房價,僅憑自己的薪水,他們也是束手無策。
如果想結婚,那就必須靠父母給錢。而90後普遍的不想花父母的錢,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要接受父母的安排,比如和誰結婚、在哪裡上班等。因此,他們寧願單著也不想被貼上“啃老”的標籤。
2、沒時間處物件
像陳彬一樣的90後並不在少數,他們基本上都在加班,每天要花3、4個小時趕地鐵、擠公交。明明是住在一個城市,兩個人卻連見面的時間都沒有。就算是見了面,也會各自掏出手機,忙著加班。
而且,忙了一天回到家之後,渾身乏力,連對手機說話的力氣都沒有。沒有時間處物件,對90後來說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他們對此更多的是無奈,畢竟自己要生活,就得拼命賺錢。至於結婚,還是先放放再說
3、更關注自我的感受
“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是90後以前的那幾代人,他們的認知。而90後卻更關注自己的感受,在他們看來,不是必須在合適的年齡而結婚,也不是在該生孩子的時候,就生個孩子,感情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雖說90後嘴上說“過不成就離婚”,但他們不是不向往“攜手到白頭”的感情。所以,他們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不想再依賴父母,更不願意就這麼將就。與其匆忙的進入婚姻,不如先把自己活明白了,這是對自己負責,是對婚姻多了一份謹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生活。
-
24 # zxc遇見安凱
一:經濟壓力,結不起。結個婚早就不是幾十年前的~鍋碗瓢盆有了就行,兩個鋪蓋放在一起,就齊活了的年代。要房的,要車的,要錢的,要這要那,奇葩多了去了。
二:社會原因,結不結都行啊。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人們對於婚姻的普遍的
認知當中,到了年齡,就要結婚,好像這是約定俗成的框架,到時候套上就OK了。誰要是不去套,那還了得?再向前推及,更不得了,人人還都得養兒防老呢,不結婚,咋個養兒哩!不但要結個婚,最好還要趕快生個兒哩!斗轉星移,世事變遷,如今,早已不是那樣的情形了。養兒並不會防老。養老無需生兒。
三:文化影響。獨身主義,同性相伴,異性同居試婚,各種各樣的文化粉墨登場,小眾強勢來襲,都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婚戀格局的圍剿。
四: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太多太多的問題父母和痛苦回憶,所以,恐懼婚姻,拒絕成家。
做為父母,面對孩子們的不想結婚,常常會感到很無力經濟上提供不了太多幫助。文化上更難以溝通。所以,我奉勸做父母的,很多時候,無為即是有為,凡事不可勉強,做好自己,便是最好!
-
25 # 未來的農村
這個話題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社會的、家庭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轉變、自身對責任的考慮等等都會影響現在的90後,加上房價的上漲,工作的不順心,不喜歡的職場鬥爭所造成的心裡負擔,所以現在的人都想活的簡單一點!
回覆列表
就目前相對90後來說不願意結婚的人還是佔大部分,有的父母也是乾著急,因為孩子也不在身邊,即使回家回到父母的身邊看一眼父母身體都好也是急匆匆的就走了,也不願意聽父母嘮叨,總是說父母不懂他們這一類的話,其實90後的這一代是真正不理解做父母的良苦用心,總的來說還是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來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們知道父母一年年的老去,養育他們不容易,希望孩子早一點成家讓父母晚年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