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三年級判逆心裡很嚴重,這個不是青春期提前,但是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導,會引發青春期更強烈的叛逆。

    三年級的時候,孩子有一個覺醒,他們內在有些東西在湧動。這就是以前壓抑了的情緒,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些發生的情緒是由於在過去,父母對孩子的極度控制。因為在之前孩子還比較小,要聽從父母老師的話。所以他們把自己的一些東西,比如情緒啊,還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呀,觀點壓抑下去了,這就是小一點的孩子比較容易控制的原因。但是三年級的時候,他們內在的情緒開始湧動,他們慢慢開始有自己的思維和主張。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再用控制和口交的方式和孩子互動,孩子就會開始反抗。

    假如這個時候父母不調整跟孩子互動的方法,仍然延續之前對孩子的控制,那這個反叛會一直延續到青春期,發孩子青春期更加劇烈的叛逆。

    所以比較好的方法是父母減少對孩子的控制,充分信任孩子可以管理好自己,把孩子自己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去管理。在孩子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再提供幫助。

    當然做到這樣並不容易。因為親子教育是需要學習的,另外父母也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如果做不到,那麼可以去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因為孩子如果出現偏差行為在6歲之前能夠調整過來是最好的時期,第二個時期就是青春期之前。如果到了青春期,這個難度就很大大。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 2 # 今世舉獨愛蘭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 3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等所有所謂心理、精神疾病的真相與解決之道探討

    心理和精神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也越來越多,實在讓人痛心疾首。由於不明真相和解決之道,多少人沉浸在別人無法想象的內心痛苦和絕望當中,甚至想放棄生命。也造成無數家庭瀕臨崩潰。我作為一個從二十多年心理痛苦中走出來的人,發自內心地想幫到更多和曾經的我一樣痛苦的朋友。

    首先,我想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更加無數倍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其次,我想告訴大家,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無論什麼型別,無論自認為多麼嚴重,無論身心症狀多麼複雜,都不過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而已,也就是說僅僅是症狀,是結果,但並無實質病變。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為什麼難治癒?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當事人並沒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本質、真相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無論問題輕重,無論情況多麼複雜而又與眾不同,任何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人的情緒、軀體症狀表現不同而已。由於症狀可謂千奇百怪,人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病名,但痊癒的過程和途徑是完全一樣的。

    那麼,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是什麼呢?

    心理和精神疾病首先表現為各種負面情緒,比如傲慢、刻薄、憤怒、仇恨、冷漠、痛悔、恐懼、焦慮、渴求、憂傷、無助、吝嗇、貪婪、發火、怨恨、絕望、報復、自責等。這些負面情緒本來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倘若能像正常人一樣,不去理會它,讓它們自然過去,也就不會產生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了。可是我們卻把它們當作一個問題去解決。可這怎麼可能解決掉呢?這是人之常情啊。所以,如果去關注它或解決它,只會產生更多的問題,這就是心理和精神疾病越解決越嚴重的原因,因為這是南轅北轍,方向反了。只要我們不去關注它,解決它,它就自然消失了。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除非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越解決越嚴重,直至絕望,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

    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解決了。根本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根本沒有什麼心理和精神疾病。這些壓根就不需要管的問題在我們把它當成一個問題去解決的過程中產生了所謂的各種心理和精神疾病。

    情緒和身體是相關的,負面情緒也會引起一些生理和軀體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各種檢測結果和軀體症狀。其實,這些變化只是負面情緒引起的生理變化,並無實質病變。負面情緒消失了,這些軀體症狀也會很快隨之消失。

    當然,我說過,這些負面情緒和軀體症狀只是症狀而已,並非根源。要想療愈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必須從根源入手。那麼,根源又是什麼呢?

    根源在於內心,在與錯誤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非要執著於某一個東西。其實,任何人和事都具有兩面性,我們卻總是執著於某一面,執著於非要得到某一個人、物、結果或目標,別的結果就接受不了。比如一些孩子,非要考到某一個成績,非要得到別人的評價和認可。得不到時會痛苦,得到了又怕失去,各種擔憂、害怕、恐懼。

    有的人後悔過去,可後悔有什麼用呢?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

    有的人特別怨恨別人過去對自己的傷害,可傷害已經造成,冤冤相報何時了?別人只是傷害我們一時,一直傷害我們的是自己,何苦自己與自己過不呢?

    有的人因為自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一樣,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並沒有好與壞。

    有的人抱怨父母沒給自己帶來條件,可古今中外世界上出身卑微的為人比比皆是。

    有的人認為有錢就好了。可是有錢人抑鬱的多的是,沒錢人快樂的也多的是。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人的慾望時無窮的。思想觀念不變,即便有了錢,還有會其它更大的新問題等著我們。

    有的人認為只要換個環境就好了。也許,換個環境會帶來暫時的緩解,但由於沒有內心觀念的改變,同樣也會遇到新的問題。

    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得了難治的病。其實身體上的疾病和心理疾病也是一樣的,就和發燒一樣,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提醒我們內心錯了,都只是症狀而已。如果我們改變了錯誤的內心,疾病也就完成了使命,離我們而去。包括傳染病,看似隨意,實際上宇宙的安排是精密無比的。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歸結於原生家庭。如果相信這個理論,那我們還能有什麼希望?那些一個家庭幾個孩子,個個性格不同,如何解釋?其實,是因為一個家庭的成員容易形成類似的錯誤的信念系統和思維模式。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歸結於遺傳,這更是荒唐。誰生下來就有心理和精神疾病?得病之前算什麼?這種理論害死人。其實還是因為一個家庭的成員容易形成類似的錯誤的信念系統和思維模式。

    原因各種各樣,但都是執著於某有個東西,總有東西放不下,其實,只要放下了,就什麼都好了。

    有人說,我不知道我的原因,我是莫名奇妙得的。那怎麼可能?我們仔細想想,我們的所有負面情緒一定是和某個東西在掛鉤。那就是我們的執著。我們腦子裡不停的想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執著。

    有的孩子很小就得了心理問題,也是和執著有關,這個執著很可能與家長教育理念或孩子所處社會環境有關,孩子很小就接受了一些錯誤觀念,讓孩子有學習壓力,或讓孩子產生自卑、攀比等心理。有時家長都不瞭解自己孩子在想什麼。

    任何痛苦背後一定都有一個執著或慾望,放下執著是解決任何問題的唯一之道。

    由於錯誤的內心,帶來負面情緒,進而帶來各種身體變化。心是因,身是果,千萬不可本末倒置。

    我們要改變內心,不要追求物質,不要瀏覽不良網站,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

    很多家長不但自己觀念錯誤,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

    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只是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一旦得了所謂心理疾病,就開始怨天尤人,就認為自己倒黴,就認為上天不公,都不認為是自己的原因,而把原因歸罪於遺傳、家庭、環境、貧窮、疾病等,逃避責任,讓心理和精神疾病來替自己承擔責任。自己不願承擔、面對自己內心錯誤的責任,渾然不知給自己戴上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枷鎖還怨天尤人。認識不到這一點,又怎麼可能走出來呢?

    其實,上天是最公平的。每個做的錯事,必須要自己承擔,不願意承擔,就一直揹著。很多人都選擇逃避責任,但怎麼可能逃避得了呢?

    有人想去向心理諮詢師傾述,其實傾述本身又是在釋放負能量,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吸引更多的負能量。而且內心不變,怎麼會有用呢?

    言歸正傳,明白了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本質和真相,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去解決它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還會不斷惡性迴圈下去,直至身心無力而絕望。

    如何解決呢,首先不要管看起看來無論怎樣嚴重和無法忍受和解決的一切身心痛苦症狀,找到它們背後的錯誤執,把它放下就可以了,所有身心痛苦都會消失,人將獲得重生,灰暗的天空重新陽關燦爛,人生充滿希望、幸福、快樂!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透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我們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我們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我們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我們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我們,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我們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我們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遺傳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我們我們害我們、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內心觀念錯誤的結果,和我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我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我們。內心錯了,執著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把我們的內心牢牢束縛住了。放下這下執著,解放內心。如果我們把原因歸到所謂心理疾病或家庭、遺傳、環境等,那怎麼可能解決呢?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我們錯了,讓我們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我們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或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沒有人傷害過我們,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我們,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過去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改變錯誤執著,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執著事負能量,結的事苦果,現在播下正能量的種子,我們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和精神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有的人說,我放不下怎麼辦?首先,若果不放下,沒有辦法讓痛苦消失。其實,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什麼都帶不走,不放下也得放下。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我們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在現實中比我們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別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念,會害孩子一輩子的。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等一切成癮東西和所有不良網站,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處於負面情緒中的朋友對於我的這些話是難以理解的,希望我們們靜下心來反覆閱讀,一定會有啟發的。在負面情緒中的各種負面想法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常人是我無法想象的,這種痛苦和絕望不身臨其境也是無法想象的。但是,朋友,我可訴我們,一些都只是幻想而已,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幻想。趕快回頭,否則越陷越深。

    心理和精神疾病看似兇猛可怕,其實就是一個紙老虎,一旦戳穿它的面目,它什麼都不是。它的能量是我們在關注它、解決它的過程中產生的。只要不理它,很快灰飛煙滅。

    無論我們有多絕望,無論我們覺得多麼嚴重和無法解決,無論我們覺得我們有多特殊,朋友,我告訴我們,它就是個肥皂泡!

    只要我們下定決心,放下執著,轉向正能量。這一念一起,我們就已經好了。萬事開頭難,咬著牙堅持一段時間,會越來越輕鬆的。一旦我們體悟到了我說的話,我們就掌握了一把無比鋒利的利刃,再遇到什麼事都能輕鬆應對。無論如何,這是唯一能走出來的方向,只能堅持,別無選擇。走出來也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我的話有些重,只是希望幫到大家,引起大家的驚醒,不當之處請大家原諒!

  • 4 # 文師小編

    孩子的問題,從家長身上找原因,會更容易解決。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獨立思想、個人意識會逐漸形成,不可能永遠像木偶一樣服從父母。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去溝通,而不是期望孩子必須服從父母。

    孩子可能也會提問:我都三年級了,爸媽還強迫我同意他們的觀點,把我當三歲小孩,不按他們說的就暴躁如雷,他們是更年期提前了嗎?

    六十歲的父母也會提問:孩子三十了,讓他回老家工作也不回,讓他結婚也不結,催他生娃也不急,還嫌我們煩,孩子小時候很聽話,是逆反期延後了嗎?

    不要總覺得是別人有問題,需要改變的可能是自己。

  • 5 # 我來看看都是什麼

    三年級的小孩發育尚未到青春期,應該不是青春期逆反,日常多觀察一下孩子,是否是受了外界傷害,或是家境變化影響,也可能是身體不適,建議家人多一些耐心陪伴,瞭解根源,儘快妥善處理。

  • 6 # 霍體清

    三年級小孩子,逆反心理很嚴重,這個屬於青春期提前麼?

    一些家長在孩子到了12、13歲,即將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就焦慮,認為孩子進了叛逆期,以後沒法管了。

    一般來說,女孩子到了13、14歲會進入青春期,身體迅速發育,第二特徵明顯,男孩子稍晚一些。進入青春期以後,很多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懂得多了,就會有一些自己的主張,但家長覺得孩子就是孩子,不如自己閱歷深,總想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聽自己的,再加上說話方式還是沿用命令式的,往往就會出現衝突,這個衝突雙方都有責任,但家長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是孩子叛逆,管的越多,越嚴,感覺孩子叛逆越嚴重。

    如果孩子在沒有進入青春期以前,甚至很小的時候,出現比較強烈的叛逆,那一定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而不是孩子提前發育。

    叛逆和關鍵,如同彈簧的壓與彈,壓的力量越大,彈的力量就越大,如果教育得當,孩子是不會出現叛逆的。

  • 7 # 橘子姐姐講故事

    這屬於正常的兒童叛逆期,跟青春期叛逆無關。

    三年級的孩子從唯命是從的階段進入有自我思想和主見的階段,如果家長還按照以前方法管理孩子,孩子會出現很嚴重的逆反心理,嚴重的會同家長爭吵,甚至對打!

    我兩個同事的孩子都是三年級小朋友,進入三年級後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現了逆反心理,二個家長管理方法不一樣,孩子現在發展情況也不同。

    先說第一位暴力制止的家長,已上三年級孩子上五門功課,作業成為孩子老大難,為了讓孩子完成作業,幾乎都是每天都會上演一場武鬥後,孩子哭著把作業寫完。

    漸漸時間長了,孩子也學會了跟媽媽武鬥,為了寫作業二人對打,最終都是以孩子失敗告終。作業是寫了,可是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了,越不讓幹啥越幹啥,一家人都頭疼的很!

    第二位心理疏導的家長,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從各方面尋找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然後透過和孩子溝通,領孩子實踐,一起來解決問題。

    漸漸的孩子變得會和家長溝通了,有什麼事會詢問家長的意見,不再是發脾氣,使性子,學習和生活上很多事自己都能獨立完成!

    很多家長一看孩子出現了問題,就急於解決眼前問題,卻很少透過問題看孩子,比如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出現這種問題原因是什麼?怎麼樣才能避免不出現這種問題?

    所以我們每個家長都靜下心來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多聊天 多溝通 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 8 # 劉皇叔講作文

    我是麻辣語文劉老師,專注中國文字,解讀文學魅力。

    有個家長問,孩子小學三年級了,逆反心理很強烈,是不是青春期提前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更想知道多一些,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都是什麼樣的情形。我先說說我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吧。

    我家是男孩。我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的運動能力和外向性格,因為現在的孩子少,家裡基本是大人和他相處,與同齡人相處的時間太少,而且很多家長怕孩子被“欺負”什麼的,更是嚴格“看護”。

    我在他5-6歲的時候,就經常帶他到小區旁邊的城中河的堤岸上,堤岸很多綠草,有一定的坡度,我帶著他做爬坡比賽,故意輸給他,時間久了,孩子很喜歡運動,到現在他上高中了,很喜歡吃夜宵,但一旦發現自己肚子有一點點起來的跡象,立即停止夜宵。

    那時候他對什麼事情都希望自己親自做,比如開門,開燈,插牛奶吸管。這些都沒有問題啊。有一次帶他出去玩,下公交車,他一定要自己下。可很多人排隊等候著,我就從後面一把抱起他下車了,剛剛放下來,他轉身就是一拳剛好打在我的襠部!

    其實,這不叫逆反。這是孩子希望自己去親自了解他接觸到的一切,去感知,感悟,這是好事情。

    不知道提出問題的家長所說的孩子的“叛逆”是什麼表現,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分析了。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之前瞭解外面世界的方式很單一,就是家長這一個途徑。而且他沒有分辨能力,也沒有反抗能力,他甚至都不知道什麼叫反抗,為什麼反抗。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你說怎樣就怎樣。

    但上了小學,一年,二年級,他接觸到了全新的世界,發現了全新的途徑去了解這個世界,剛好到三四年級的時候,他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感悟能力,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一切都充滿的好奇,充滿了未知,有強烈的探知慾望,但他已經不是家長當初眼裡的“乖寶寶”了,他會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觀點,哪怕這個觀點很可笑,也不願意再完全按照家長給出的路徑去向前探索了。

    他們在這個時候的表現是,和你一起的時候,與和他們同齡的小夥伴在一起的時候,完全兩個樣。我孩子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和他的小夥伴們在一起,空手,互相說遊戲,眉飛色舞,指手畫腳,口水橫飛的,我們幾個家長簡直呆了,他們手裡什麼都沒有啊,別說手機,就連小人書都沒有!可他們比拼之激烈,誓要分出高下的小模樣,贏了的囂張,輸了的憤懣,哪裡是我們家長一起時的“乖寶寶”形象啊。

    有一次孩子和另外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打架了,家長們拉開,兩個小家在空中還互相踢打著空氣,叫著“我要打死你……”

    這個階段的表現,不叫叛逆,而是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認知世界。不要阻撓,更不要呵斥,排斥,要鼓勵,多給機會參與集體活動,必須的。

  • 9 # 藍莓麒麟

    你的問題是三年級小孩子,逆反心理很嚴重,這個屬於青春期提前麼?我認為這不是青春期提前。人有三個叛逆期:第一個是3歲左右。第二個是7-9歲。第三個就是十四五歲的青春期。三年級在十歲,屬於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兒童期的叛逆。

    兒童期的叛逆會有以下方面的表現,比如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講道理沒有用、處處認為自己的是對的。這種情況主要是家庭教養方面出現問題所導致的。

    1、管教前後不一的家庭教育

    管教前後不一的父母,容易教育出反叛心強的孩子。比如規矩總是在改變,或者父母教育不統一,答應的事情又反悔等。要麼不要答應要求,答應了就一定要兌現承諾,否則孩子心理肯定不平衡,只能透過哭鬧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因為人最怕的是失去而不是得到。

    2、過於嘮叨的家庭

    我們都看過大話西遊,唐僧不停的嘮叨可以把別人逼到吐血,很形象的說明了嘮叨是有多麼的煩人,無論個性是否溫和,都受不了過分的嘮叨。

    作為家長多觀察孩子,少發表雞湯意見。在關鍵的事情上提醒一下孩子,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優秀的見解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就可以了。既要把控孩子的思想,又不能過分的干涉。家長就像舵手,小船跑歪了,扶正一下就好,千萬不要把著不放,像唐僧那樣的家長,換了誰都嫌煩。

    3、要求不一的家庭教育

    對孩子要求極為嚴格,自己卻抱著手機、看著電視、打著麻將。這樣的家庭教育,小孩子肯定不服。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管好孩子,需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行為。要求孩子優秀的同時請先看一下自己是否優秀。

    4、過度溺愛的家庭教育

    現在的孩子被寵的過分,一家子的大人都要為一個孩子服務,長時間這樣寵溺教育,孩子會養成自私自利、盲目自大等壞習慣。不加以改正會在青春期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5、簡單粗暴式的家庭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觀念現在來看是不合時宜了。對孩子過於苛刻,孩子反而會和父母對著幹,現在的孩子接受新思想非常快,越來越有個性,父母的威嚴不再是不可挑戰的了。

    6、烽火連天的家庭教育

    家長之間除了吵架還是吵架,如此氛圍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痛苦的童年,心靈受到打擊,內向膽小,很容易產生反抗的情緒。

    所以才三年級的孩子就出現這種逆反的情緒,和家庭教育中出現問題是分不開的,應該馬上分析具體原因,對症下藥,引導孩子走出這種叛逆的反抗情緒,如果不能現在引導走上積極的狀態,那麼在未來的青春期,這種叛逆的情緒會更加嚴重,問題也會更棘手。

  • 10 # 潤兜兜
    1.青春期的界定

    心理學認為:青春期為兒童生長髮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一般為10~20歲左右。

    青春期是以性成熟為主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內分泌及心理、行為的突變階段。青春期的個體正處在"第二次生長髮育高峰",不僅身高、體重、肩寬和骨盆寬等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神經、心血管、呼吸等系統的生理功能也日趨完善,男女兩性的性器官和性機能都迅速成熟,男性遺精、女性月經來潮,同時出現"第二性徵"。由於生理上的變化帶來了性意識的覺醒。一般地說,女性比男性青春期開始得早,結束得也早。青春期的起始年齡、發育速度和程度及成熟,均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對青春期的階段距今並沒有統一的分期標準,有部分學者將其分為:

    青春期早期:第二性徵開始出現至女孩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出現首次遺精為止,表現是體格生長突增,年齡約為9-13歲。

    青春期中期: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徵發育為主,以女孩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出現首次遺精為該時期的開始,以第二性徵發育成熟為止。年齡約為13-16歲。

    青春期晚期:自第二性徵發育成熟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長停止,女孩在這個階段開始出現週期性月經,年齡約為16-18歲。

    2.青春期是一個反抗的時期

    由於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個人在這個時期往往對生活採取消極反抗的態度,否定以前發展起來的一些良好本質。這種反抗傾向,會引起少年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要求、規範的抗拒態度和行為,從而會引起一些不利於他們的社會適應的心理衛生問題。

    3.逆反心理的界定

    趣味心理學認為,逆反心理是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青少年中常會發現個別人"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幹"。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於"逆反心理"。

    綜上所述:問題中僅僅提到了3年級的孩子,有逆反心理,其他生理和心理特徵不詳,所以無法判斷孩子是否處於青春期前提。

  • 11 # 糖豆豆媽媽會帶娃

    所有的對抗都是之前不作為惹的禍!

    孩子讀三年級了,從心理學講進入了童年期或學齡初期(6、7—11、12歲),這個時候如果兒童出現心理叛逆期主要與其生長與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孩子已經度過了兩年半的小學生涯,有自己的朋友,有喜歡的老師,有自己的愛好和喜歡的學科。擁有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獨立意識強烈。面對這一階段兒童出現心理上的叛逆期,家長以安撫為主,學會尊重兒童思維,可以坐下來和孩子談談心,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能夠更好的幫助兒童快速度過這一叛逆期。建議家長對叛逆期的兒童要有耐心,切勿對孩子發脾氣。

    出現叛逆的原因有幾種:

    一是父母常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說話,要孩子聽從父母,以前父母在孩子眼中大於天,有很強的權威,孩子不懂得反抗。可是隨著社交面知識面的擴大,孩子對於父母有了審視的視角,不想屈從於父母的高壓管教了。便會形成所謂的叛逆行為了。所以家長要改變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學會尊重孩子,家庭氛圍以民主文明為主。

    第二,是受到同伴(同學)的影響,看到有同伴有類似的行為。並受到同伴的慫恿,不服從父母管教。所以父母應該多瞭解並耐心跟孩子溝通。

    第三,跟老人住在一起,老人一般都對孩子溺愛,父母管教孩子時老人會插手,造成了父母權威的喪失。

    第四,父母感情不和睦,經常吵架,孩子心裡討厭但無能為力,討厭父母,便會對父母沒有耐心,言語衝擊。

    第五、父母的言行不一,朝令夕改,說話不算數也逐漸導致權威的喪失,讓孩子不再相信父母。

    第六、父母的自我放逐,雙重標準,讓孩子反感。比如不讓孩子看手機,自己卻天天躺沙發上追劇,刷手機。讓孩子多看書學習,自己卻連書都不摸一下,長此下去,孩子對父母開始產生嚴重的不認同,覺得父母不求上進,還要要求我,憑什麼。

    歸根結底,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孩子是一張白紙,你畫上什麼就成為什麼,孩子是影印件,父母是原件。影印件有問題了,要從原件找原因。不要等到出了問題再後悔,言傳重於身教,希望所有的家長能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 12 # 小熳子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前段時間我與兒子的對話。

    我是覺得這半年時間他有些叛逆,總是喜歡頂嘴,總是明知道錯誤的事情還要和我辯駁。我問他:“為什麼這段時間你開始反抗我了,明知道錯的事情還要犟?” 他回答說:“因為我看網上說一般到我這個年齡的都是這樣的”。 我很吃驚又問他:那就是說你是故意的咯?” 他居然這樣說“不是這樣的,我覺得如果我不反抗你證明我還是個小屁孩,反抗你才證明我長大了。” 他總是能想出一些歪理出來。如果他不說我根本不知道他心裡想什麼。

    現在電子產品普遍的時代,孩子會從不同的渠道過早學到一些負能量的東西。他們都是迫切自己快點長大,會有很多錯誤的理解。所以更重要的還是要和孩子多溝通,然後把他的你認為不正確的想法和做法糾正過來。

  • 13 # 上官俊銘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你的問題是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態度非常叛逆。青春期提前了嗎?

    我不認為這是提前青春期。人們有三個叛逆時期:第一個時期大約是3歲。第二個是7-9歲。第三是14或15歲的青春期。三年級是十歲,屬於第二階段,即童年叛逆。

    童年時期的叛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不服從、缺乏學習精神、做事缺乏主動性、推理無用、相信處處正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家庭教養方面的問題造成的。

    1、管教前後的家庭教育

    紀律不一致的父母很容易教育叛逆的孩子。例如,規則總是在變化,或者父母的教育不統一,承諾的事情會違揹我們的諾言。要麼不答應要求,承諾必須兌現,否則孩子的心理失衡,只能透過哭訴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因為人們最害怕的是失去,而不是獲得。

    2、太嘮叨的家庭

    我們都見過大談西遊唐僧喋喋不休的嘮叨會讓別人吐血。這生動地說明了嘮叨有多煩人。無論你的性格溫和與否,你都不能忍受過度的嘮叨。

    作為家長,多觀察孩子,少發表對雞湯的意見。在關鍵問題上提醒你的孩子,引導他獨立思考,並給他及時的鼓勵和優秀的意見。沒關係。我們不僅要控制孩子的思想,而且不能過分干涉。父母就像舵手。這條船跑歪了。把它弄直。不要放手。像唐僧這樣的父母讓每個人都很討厭。

    3.不同需求的家庭教育

    他對他的孩子很嚴格,但是他拿著他的手機,看電視和打麻將。這種家庭教育絕對不能被孩子們接受。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你想很好地管理你的孩子,你需要樹立一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行為。要求你的孩子表現好,先看看他是否好。

    4.過分放縱的家庭教育

    現在孩子們被寵壞了。一個家庭的成年人必須為一個孩子服務。如果他們長期破壞教育,孩子們會養成自私、盲目和傲慢等壞習慣。如果你不改正,你在青春期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5.簡單粗暴家庭教育

    “俱樂部下的孝子”的想法現在已經過時了。對孩子太苛刻,孩子們反而會反對他們的父母。今天的孩子很快接受新的想法,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個性。父母的威嚴不再是不可挑戰的。

    6.戰亂地區的家庭教育

    除了父母之間的爭吵,這種氛圍中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了痛苦的童年。這個孩子的思想受到了打擊,他膽小而內向。很容易產生逆反情緒。

    因此,三年級的孩子有這種逆反心理,這與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分不開的。我們應該立即分析具體原因,對症下藥,引導孩子走出這種叛逆的情緒。如果我們現在不能引導他們到一個積極的狀態,那麼這種叛逆的情緒將會更加嚴重,這個問題在未來的青春期將會更加困難。

    真誠地傾聽孩子的聲音,積極地相互交流,安撫孩子的情緒,制定父母和孩子之間改變的具體措施,共同努力,互相監督。我相信父母的陪伴可以慢慢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 14 # 追夢赤子鑫

    孩子的逆反,一個是說他成長中必然的一個過程,尤其是現在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會逆反的更嚴重一些。

    另外,現在青春期普遍有提前的現象,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才4、5年級就開始逆反了。

    首先這是一個他長大成熟,這樣的一個現象家長應該是高興的就說明他已經長大了,懂事了所以他才開始逆反。

    但是同時家長又要知道

    這樣逆反的孩子,更應該建立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在家庭這種教育裡邊,其實關係大於教育。關係最重要,跟孩子搞好關係,才能夠更好地教育孩子。

    所以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他的不聽話,是他青春期的一個必然表現,但事實上那是一個表面。他心裡頭還是把你的話當個話的,你要相信他他會知道你的話是對是錯。

    事實上,孩子只要他和父母的親子關係,一直處在正常的範圍內,當你的話說得非常尊重他,而且長得非常言之有理的話。孩子表面上不同意,但心裡他會當回事。

    可是我們有些父母會是什麼狀態?

    第一,她不瞭解孩子第二,他完全是武斷的不商量,而且事實上父母的話也是沒有道理的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跟你勢不兩立,而且這個關係會越搞越僵

    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要學會示弱,另外要尊重孩子

    這個尊重這兩個字,說的簡單一點通俗一點就是你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而不是所有的事情是我定下你去做。所以我們好多父母都不瞭解這個

    首先為什麼會出現叛逆心理?

    叛反心理絕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會有,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調解和理解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這種心理多是出現在於青春期,孩子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往往容易產生一種與家長相牴觸的情緒,他們心裡有話寧願與同伴說,也不願意與家長說,對於家長的好心批評,他們動不動就反駁、對立,讓一心愛她們的家長驚詫不已、心痛不已。

    孩子這種逆反心理絕不只是個別人的偶然衝動,而是一種值得現代家長普遍關注的事實。

    為什麼有的小孩子寧願和自己的同學朋友交流自己最近發生過的什麼事情?或者是最近的情感問題都不願意和父母交流?

    其實大部分原因都是父母沒有和孩子好好交流,孩子話還沒說一半,你就開始批判他了感覺他說這做的不對,那也做的不對所以導致孩子家不願意跟你說,說了你也會罵他,批判他,從來沒有站在他的角度想問題。導致孩子越來越不跟你說話,小的時候還好,一旦到六七歲的時候你再這樣跟他說話的時候,他就感覺你跟他不在一個戰隊,你想想看你都在敵軍那裡了,他怎麼會跟你好好說話?你要做的就是感同深處。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叛逆期了

    1、寶寶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孩子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孩子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有人說這有什麼關係的?只要打他一頓就行了,孩子在2到8歲時還是對你挺有依賴性的

    因為她整個世界只有你,這時候的時機非常重要,只有你好好的在2到8歲這個年齡階段將它好好教育好,那麼在他青春期叛逆期的時候就很好應付了。如果你還是以同樣的手法來應對他的青春叛逆期那麼很快他就會跟你煩起來你用什麼方法和方式對待他?

    他就會反過來用這樣的方法來對待你,而且會更加的變本加厲

    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後,獨立心、自尊心空前的強烈,所以說教、嘮叨、打罵他會覺得父母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孩子就在用不聽、不學、離家出走等方式反抗。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

    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孩子就會厭煩,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所以一個好的方法教育孩子比沒有方法教育孩子更有用,

  • 15 # 為學有方

    三年級孩子處於小學第一次叛逆期,青春期叛逆期在大約在六年級。

    怎麼看待叛逆期:

    1.孩子有叛逆是好事。我們認為的叛逆,就是孩子不聽話。因為他有自己想法了,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難道家長希望一個永遠聽話,自己沒有想法,不會思考的孩子嗎?

    2.多一些包容,小事讓孩子自己拿主意。這是他開始成長的初始階段,鍛鍊他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希望孩子讀書學霸,生活無能吧!

    3.這階段的孩子有非常旺盛的精力,留意他喜歡什麼,特別是父母反對他還在堅持的小愛好。只要不是網路遊戲,我們因勢利導報個班或者買相關材料讓他折騰。

    我女兒一向很乖,在二年級就出現明顯的唱反調。那年暑假報了一和體育興趣班,她興致很高,每天回來小臉紅撲撲的,汗溼了頭髮,溼了後背。問她累不累,她說累,但是很喜歡。

    可能運動釋放了她的壓力。在升入三年級,她主動學了作文。她說自己作文不好,肯定要學的。老師那邊反應,孩子比以前認真多了。下課不再玩,摘抄好詞,作文也比以前有進步。

    所以,家長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以此釋放他的壓力,減少對父母的對抗力。如果硬對硬,沒有處理好這階段問題,會僵持到青春期呢!

  • 16 # K姐在職考研記

    我們家就有位三年級女娃,我觀察到的一些情況,

    1、三年級的孩子經過前面2年時間的學校集體活動學習,逐漸有自己的同學社交圈子,假期要主動跟同學約伴玩;開始自己嘗試探索,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很難去要求執行堅持,培訓班的課要取捨放棄;

    2、容易情緒化,在做作業的時候,磨蹭,多動,情緒不穩定;尤其是家裡有二胎的情況,會覺得爸爸媽媽更疼愛二寶,比較敏感;

    3、和家人觀點不一致時,容易甩手不管,發脾氣;

    目前我自己的做法是陪孩子多運動鍛鍊,一起挑戰跳繩,跑步,然後在學習上,自己也看書學習,比如說一起背單詞,能相互理解學業大的難處

  • 17 # 一個字強

    這跟青春期叛逆無關,屬於正常現象!

    三年級的孩子思想和主見都開始改變了,如果家長還按照以前方法管孩子,孩子會出現很嚴重的逆反心理。

    家長切忌以暴力相加於孩子,要心理疏導與語言溝通為主,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從各方面尋找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然後透過和孩子溝通,心裡疏導,一起來解決問題。

    時間長了漸漸的孩子變得會和家長溝通了,不要急於求成,慢慢孩子有什麼事會詢問家長的意見,不會發脾氣,使性子,學習和生活上很多事都能獨立完成!

  • 18 # 鄉村教師小王

    你好!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叛逆的心態,這也是讓父母最為煩惱的事情,如果在青春期的時候沒有教育好孩子,很容易會導致孩子因為叛逆走入歧途,所以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不能太寵溺,需要教導孩子,告訴孩子人生的規則,而且不能過度的放養孩子,需要培養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分析孩子叛逆的原因,青春期叛逆的5大表現如下面幾點:

    1、否定性

    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2、評判性

    1)評判學校和老師,評判老師的教學和行為。由於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學科與相關科目學習出現滑坡情況;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2)評判社會對社會負面情況不接受和不理解。

    3、對抗性

    對父母十分冷淡,關係距離加大。認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現實生活標準,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不接受傾向明顯,甚至公開敵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冷漠性

    對抗造成與父母關係惡化,對父母對我的不尊重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產生關係情感的冷漠情況和行為上的違拗性。面對父母傷心的眼淚不可以使他們動情。

    5、階段性。青少年的叛逆體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心理認知能力和生物性適應能力增加階段;心理認知能力上升,評判能力和世界觀開始形成。他們不再盲從權威,對權威的代表,教師、家長開始置疑。

  • 19 # 荷葉三兩枝

    三年級小孩子逆反心理,即便很嚴重,也不屬於青春期提前。畢竟他的年齡還小,不論從身體發育、還是心理成熟度,都遠遠達不到青春期的標準,所以談不上是青春期提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隨著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他對外界的反應也發生變化。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行為方式。不能用一二年級孩子慣有的表現來衡量三年級的表現。

    比如在三年級的時候開始出現了社交需求,這樣就不同於低年級行為表現了。我家小孩在三年級的時候,在沒有告知我的情況下,有一天放學,將同班的好朋友帶回了家來做客,當時讓我非常的吃驚,趕緊聯絡這位同學的家長。後來漸漸和同學約好了在小區玩耍,不讓大人跟著。

    所以說孩子的表現隨著年齡在變化,家長如果以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說什麼他聽什麼,我們讓他看什麼書,他就看什麼書,無條件地全部接受家長的建議,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是不是逆反,那麼家長的判斷標準就有誤。

    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言行,觀察孩子的表現,認真聆聽孩子的需求,與孩子建立良好互動的溝通方式。對我們提出的建議,他比較排斥的話,比方說東他要說西,就要引起重視,分析他的牴觸情緒源自何事,是不是沒有清楚孩子的真實想法,心平氣和低交流。

    儘量用耐心和愛心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感受到一個寬鬆和愉悅的家庭氛圍,這樣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20 # 樑子240984866

    是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見。家長所謂的逆反期,只是感覺這時候孩子不像小時候聽話,控制孩子的能力減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鵰俠侶》中,公孫止屬於僅次於五絕的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