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我是浩辰啊

    找個時間,和婆婆坐下來聊聊,好好談談心,溝通自己的想法,其實好多時候,婆婆並不是針對什麼,而是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來帶孩子,但是如果覺得有些事做的不對,那就好好溝通。

  • 22 # 情感是條小木船

    分明是複製我家!我媽就是這樣的婆婆,不過經過長期“鬥爭”,我和老婆總結出3條經驗,可以概括成3個字:躲、嚇、炸。分享一下,希望有用。

    首先說“躲”。

    “躲”就是分開生活。實話講,攤上這樣的事,別指望溝通解決!婆婆只知道喂、喂、喂,等孩子食火上來發高燒,往醫院折騰的還是咱,而且最後還怪咱:你看,平常不讓吃,脾胃得不到鍛鍊,多吃一點就虛弱,都是你們給餓的——蠻不講理有木有?

    所以乾脆躲開。你們如果自己有房,趕緊搬回去自己帶孩子。爺奶想了,見一面,平常各過各的。否則,孩子大了,還會產生更多矛盾,都是無理可講的。

    其次說“嚇”。

    如果躲不開,就嚇嚇她。藉著這次疫情,給婆婆說:如果不科學餵養,孩子積食發燒,去醫院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發熱症狀直接檢測、隔離,14天,費用上萬,都是自理;最怕醫院病人多,本來沒事,萬一被感染,悔青腸子……說嚴重點,老人為孩子著想,可能就不那麼固執了。

    最後說“炸”。

    如果躲不開,也嚇不住,就“炸”。就是說,做為兒媳婦必要時得鬧一把。有一次,為給孩子看病,婆媳鬧分歧。我媽讓看西醫,化驗、吃藥;我老婆當然不同意,主張理療。說實話,我老婆在理。僵持不下,我老婆跟我媽“炸”了一回。當然不是那種吵架,只是以科學為武器,據理力爭,當然態度強硬、措辭犀利,頓時把我媽一貫的“家長威風”給殺下去。

    從那以後我媽開始怵我老婆,不再摻和意見。我們科學養育,孩子很少再生病了。孩子體格壯了,全家都高興。現在我媽逢人就說:兒媳婦真不賴,帶孩子有一套,我老兩口可省心了!

    哈哈,有時候獲得尊重也得靠“鬥爭”呀!

    以上就是我家經驗。3個方法算是層級遞進,一招不行,還有後手;實在不行,組合出擊。表面上看,我們對老人做得有點“過分”,但長遠來看,對全家人都好!

  • 23 # 愛在跌倒前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是老人疼愛下一輩的一種方式,一定要和老人充分溝通!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在當前具有普遍性,如果善於和老人溝通,可能會取得好的效果,如果站在吃多怕孩子吃壞的角度,去溝通的話,會產生隔閡!

    本來現在和過去兩代人就有代溝,但我們始終相信共同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尤其老一輩,從最困難時候過來的,穿不上,吃不上,想吃頓餃子,就還得等過年才能吃上,而現在不同了,所以,作為那個艱苦年代過來的老人,認為孩子可千萬不能在吃方面受委屈,看到好東西就想給孩子,這種愛,我們應該正確去理解,和老人溝通,引導!不能一味的去阻攔,反而會令人反感,我們相信,透過溝通,老人是會理解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和看法,希望和大家互動交流!

  • 24 # 週一週二的飯

    我認為,怎樣才能讓婆婆不老是給孩子吃東西,還是直接的和他說,比較好,首先,委婉的說給孩子多吃會導致很多積食或者其他問題,沒有一個婆婆希望自己家孩子積食生病的。

    如果,她還是不聽,沒事就給孩子吃這吃那,我覺得,還是直接說明,不允許他這樣喂,你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怎樣喂,應該是你說了算的。我們都是透過各種渠道學過育兒只是的,肯定比老一輩瞭解的多,一定要講明白了,這個是關乎孩子身體健康的,必經都是一家人,沒有說不明白的話。

  • 25 # 陳尚生好

    這個問題比婆媳關係還難處理,我媽愛我兒子,被慣得無法無天,坑了我兒子一輩子,對這樣的婆婆想讓兒子走正軌,只有一個辦法,十八歲之前不讓她見,雖然很殘酷,可沒好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甘蔗如何種植,才能使甘蔗不開裂,又高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