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孤寡老人講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發動“玄武門政變”,用這種非道德且殘暴的方式去爭奪皇權,根本原因就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前後的那一段時間裡,李建成在政治上佔據了完全的上風,重要的是,在皇位繼承事項上,李淵徹底倒向了李建成,李世民正常的上升通道被封堵了。

    李淵對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戰爭是一清二楚的,至少在唐朝建立後的頭幾年裡,兩人相鬥本就是李淵佈下的棋,原因當然就是為了讓他自己的皇位更加穩固,唐朝開國,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個兒子都有莫大的功勳,壓制他們且讓他們之間互相制衡,這是皇帝必須有的權謀之術,是不會被親情羈絆的。

    到武德九年時,李淵經過思考,已經決定了不更換皇太子,還是讓李建成來做,至於李世民,李淵準備讓他去洛陽就藩,而李世民會發動“玄武門政變”,估計李淵是真的沒考慮過,李淵很清楚李世民的性格,讓他留在長安,爭鬥就永遠停不下來,乾脆把兄弟兩分開。

    李淵當然知道李世民不甘心,知子莫若父,可他為什麼察覺不到李世民會狗急跳牆?或者根本就不認為李世民能在長安玩出什麼花來?原因也很簡單,長安的兵權當時是掌握在李淵和李建成手中的,絕大部分是李淵在掌控,李建成作為皇太子也有單獨的數千東宮護衛,兩人聯起手來,無兵在手的李世民能翻出多大的浪花?

    李世民在武德九年時,累計有“天策上將、秦王、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陝東道大行臺、益州行臺尚書令 、雍州牧、涼州總管 、左右武候大將軍、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等一堆頭銜,名頭雖然多得嚇人,但只要不出兵作戰,他是沒有調兵權的,在長安的正式武裝,秦王府遠不如東宮。

    “玄武門政變”前,為抵抗突厥入侵,併為了順手讓秦王遠離軍隊,李建成把李元吉抬了出來:“會突厥鬱射設將數萬騎屯河南,入塞,圍烏城,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諸軍北征;上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

    李元吉掛帥出征,讓李世民完全沒有調兵的機會,並且還想借此把李世民重用的心腹武將全部從李世民身邊調走,讓李世民完全成為無牙的老虎,聖旨已經公開下達,對於李建成來說,就是要讓李世民在長安無人無兵可用,對於李淵來說,本來就要趕李世民去洛陽,讓他退出皇位爭奪,李建成怎麼謀劃,李淵都無所謂,沒有兵,李世民能在長安幹什麼?

    所以,李世民在發動政變前後,其實最終的後手是到洛陽重振旗鼓,和李建成爭雄,他在政變之前,就已經在整合洛陽的勢力,預備在政變不成功後,以洛陽為根基打內戰:“秦王世民既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有隙,以洛陽形勝之地,恐一朝有變,欲出保之,乃以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洛陽,遣秦府車騎將軍滎陽張亮將左右王保等千餘人之洛陽,陰結納山東豪傑以俟變,多出金帛,盡其所用。”

    這些舉動,李建成知道,李淵也知道,對於李建成來說,只要把李世民留在長安就行:“秦王今往洛,既得土地甲兵,必為後患。留在京師制之,一匹夫耳”。對於李淵來說,只要他在位的時候李世民不反,他就當沒看見,也因為李世民在洛陽的大張旗鼓,讓李建成和李淵都沒有察覺到李世民在長安解決問題的決心,忽視了李世民在戰場上身先士卒廝殺出來的冷酷。

    李淵認為在長安自己就是天,李建成也認為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就能輕易處置他,李建成不會想到,自己東宮中的率更丞王晊早被李世民買通,讓李世民知道了自己接下來要謀害李世民的舉動,李淵也沒有想到,玄武門的守將常何也很早就已經是李世民的人,李淵更不會想到,李世民僅僅只帶十多個人就敢在皇宮中發動政變。李淵要是能察覺到這些事,估計會強壓李世民到洛陽,等自己死後,你們兄弟再去拼個你死我活吧。

    李淵和李建成的一系列沒想到,讓他們喪失了警惕性,察覺不到李世民的果決,李世民是沒有多少兵,但他很清楚他的對手是誰,長期的征戰也給予了他搏殺的膽子,無非是“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而已,事實也證明了李世民是正確的,當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舉在皇宮城牆上後,李建成生前有再多的護衛,也毫無用處。至於政變中的李淵,對他來說,唯一的好訊息就是,李世民畢竟還是他的兒子,唐朝畢竟還是姓李。

  • 22 # 流嶺

    李淵其實早已經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了,但是沒有辦法啊,兩個人在玄武門血案前都沒有什麼過激的行為,作為皇帝他也拿這兄弟兩個沒有辦法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捨不得拿那個開刀啊。

    再說李淵是不願意起義的,他的唐國公也挺好的,多安逸的,享受著榮華富貴,兩兒子有理想、有報負,這也沒辦法,只有幹了,建國初期,兩兒子都南征北戰的,雖然說李世民功勞大點,但大兒子也是實打實地出力了呀。

    但是血案他沒有預料到,這是失誤,一山難容二虎,他可能還想著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是失誤的關鍵所在,誰知道老二那麼心狠手辣的,當然他也有前期失誤,封李世民個秦王,你封個楚王或蜀王讓就藩不就行了,他不就藩,再反叛的話,不管是從道義還是實際動武方面局面都好收拾,打爛了重建就行了,沒有什麼不可以。

    所以總的來說,發生血案和李淵的猶柔寡斷是分不開的,他預測到了,只是沒有想到後果這麼嚴重。古往今來親兄弟還是利益分開的好。

  • 23 # 爰一人

    歷史的東西,我們今天無法考證。沒有當時的證人,物證。只能靠後人的傳說,或者聽說。然後專家學者,在不斷的描寫。就是形成今天的歷史,所以歷史很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們也無法進行判斷,或是我們進行選擇。所以我們只能聽專家學者的描寫。我不相信,一個人當上皇帝。他的能力有這麼弱嗎?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皇帝能力也不是這麼弱的。皇帝不可能沒有自己的人,皇帝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眼線。軍事調動,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能當上皇帝的人有這麼弱嗎?不相信。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父子之間。有一種妥協或是因為不可告人的。我們後人也無法解說,所以我們很難推斷當時。他會不會知道?應該是知道的。

  • 24 # 大耳朵的九尾狐

    大家好,我是九尾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場權力爭奪的鬥爭,在唐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能征慣戰,智勇雙全,立功最大,因為不是嫡長子,不能作為太子儲君,李淵念其功大,加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可置百官,李世民更在府中開文學館,延攬四方文士,如此秦王府擁有眾多的謀士和武將,在政壇上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集團,這直接威脅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於是太子建成聯合齊王元吉與秦王展開了一系列明爭暗鬥,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局勢逐漸對李世民不利,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終於釀成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這是玄武門之變的前因後果。

    其實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之間的爭鬥李淵是知道的,終究是念著骨肉親情,又或是自己優柔寡斷,不能正確擺正他們的位置,而導致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或許這不是李淵想看到的結果,但皇家哪有骨肉親情,權力鬥爭向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李淵知道矛盾而不去化解矛盾,最終釀成家庭悲劇。

    玄武門之變事關生死,豈能走漏風聲,而李淵本身知道太子與秦王之間的矛盾,只是不會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兵戈相向的地步,而秦王李世民在謀臣武將的推動下先發制人,必然之中也是帶有突發性,或許秦王府早就謀劃過各種預演,玄武門之變只是其中之一而又恰好趕上這個危機時刻,如不先發制人恐為人所制,在一翻充分準備後終於發起了玄武門之變。事發突然,而李淵又沒有考慮到這樣的結果,也就無法阻止玄武門之變的發生了。

    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皇權是獨一無二的,帝王之家爭權奪利不可避免,這很考驗當權者的智慧,李淵本人就是沒能處理這種矛盾,最終骨肉分離,退位讓賢了,此足以為後世鑑。

  • 25 # 我就是認真

    李淵當然知道,就是他一手促成了“玄武門之變”,只不過他想到了開頭,卻沒有預測到結局。

    武德九年(626)六月三日,“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

    太白金星滑過天際。有關部門向李淵密報:天象顯示,秦王當有天下。

    於是李淵召李世民進宮,向他出示報告,等待解釋。

    這就有問題了,到底是哪方勢力向李淵密報,李淵又為什麼直接把報告拿給李世民看。

    李世民答非所問:太子和齊王淫亂後宮。

    這句話同樣耐人尋味,不但暗示了報告乃太子誣陷,而且反戈一擊。

    惱羞成怒的李淵宣佈:明天開會,當面對質。

    這是個非常險惡的舉動,訊息一定會傳到太子那裡,淫亂之事是沒有辦法舉證的,李世民欺君之罪,必死無疑。

    李世民當然知道對質意味著什麼。李淵也知道李世民知道,畢竟,這個二兒子手底下那幫謀士都不是吃乾飯的。

    可是李淵為什麼還要這樣做,他先是拿報告逼李世民表態,後又逼太子和李世民赤膊交戰,目的只有一個,讓李世民和太子的矛盾徹底爆發。

    爆發的結果有兩個:1、太子勝,李世民勢力徹底被剷除,一了百了;2、李世民勝,自己再以父權和皇權懲罰李世民,削弱其勢力。

    不管結局怎麼樣,自己都可以坐收漁利。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玄武門之變”爆發的時候,李淵居然在湖上划船。他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如此殺伐果斷,不但一舉剷除了太子一系,連自己這個皇帝、父親都不放過。

    很顯然,李淵想借太子之手除去李世民。

    有證據嗎?

    有,之前的某天,李元吉慫恿父皇殺掉李世民,李淵的回答竟是:那個人功高蓋世,殺他有什麼名目?

    看來李淵早有殺心,而且這句話明顯就是對太子一系的鼓勵。

    如果沒有李淵的支援,以太子的實力,憑什麼跟李世民叫板呢?

    李淵又為什麼一定要殺李世民呢?

    功高震主

    自李淵太原起兵以來,李世民立下戰功無數,可以說一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淵登基以後,李世民卻並沒有韜光養晦,完全不掩飾自己的實力和野心。

    武德四年(621)六月,大勝而歸的李世民高調舉行了入城式。他身著金盔金甲昂然前行,虎視鷹揚,李元吉等二十五名將領緊隨其後,一萬名鐵甲騎兵如同黑色森林,三萬名武士浩浩蕩蕩走進長安,隊伍之長竟排出兩公里以上。

    這真是好大的排場!

    如此耀武揚威,給誰看呢?

    此後,李淵又進行了數次試探,終於得出結論:這個二兒子,才是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脅。

    李淵親手打下偌大個江山,當然不是一個糊塗蛋什麼,而且身體壯健。正當志得意滿之時,突然發現了皇位有了一個威脅,居然是自己的二兒子。

    親情和皇位

    親情和皇位相比就是一個笑話。

    李淵很早就看清了形勢,李世民手下良將如雲,謀士如雨,即便他甘願當一個太平王爺,他手下那幫驕兵悍將能答應嗎?如果李世民連稱帝的野心都沒有,又有誰甘願跟著他出生入死呢?何況,太子能容得下他嗎?不當皇帝,只有死。

    於是李淵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把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

    他決定除掉李世民,借太子之手。

    可是李世民也不是省油的燈,李淵和李建成的種種行為根本瞞不過李世民手下那幫謀士。

    所以在事變當天,李世民將計就計,一舉剷除太子一系。李淵正在考慮怎麼收拾殘局的時候,殺氣騰騰的尉遲恭站在了面前。

    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5天后禪位於李世民。

    大唐以孝義立國,如果李淵不是事變的推手,李世民又怎麼會逼迫仍處於喪子之痛中的李淵退位呢?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史書是當權者的遮羞布,儘管史料語焉不詳,但透過一些蛛絲馬跡,剝繭抽絲,總能看到一些端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羅拉1.2t動力小,日產變速箱口碑不好,軒逸卡羅拉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