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鵬無不良嗜好

    你多買幾本書法方面的書來看看,這樣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和作用!那裡面說的什麼都有,這值得你去探討學習,那裡面的好東西,營養價值很高。

  • 2 # 美好手記

    該書寫者書法入門純正,學的是《蘭亭序》《聖教序》,有不錯的基礎。因圖片放大不了,細微之處看不清,所以我就學習方法上說一下。

    第一,行書入門,一般的老師都會說先聖教後蘭亭。其實,行書入門,學聖教和蘭亭都不合適,這兩個帖,都應該是書法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去揣摩一下即可。學習行書,從先學趙孟頫,然後學米芾,破趙孟頫的平直,然後等到寫米芾的書法有了較好的水平後,再去琢磨聖教蘭亭。也有小捷徑,可先學近人白蕉的書法,然後進入聖教蘭亭。

  • 3 # 揚州睿強文化

    寫的還是相當不錯的,應該有三年左右的基礎了吧。結構和線質上都沒什麼問題。想提出兩點建議。

    一.筆畫間的關係需要加強。作品顯示筆畫過於孤立了,第一行比如五字的書寫,南字等都存在很大的筆畫問題。筆畫不一定要出現連帶才有關係,而是要有筆路和筆勢,要有承接。開始學行書可以練習趙孟頫的,趙的真跡比較多,較好地繼承了王羲之的筆法。

    二.注意章法。字的大小要錯落,結構要有長方形,梯形,扁的,方的,這樣才顯得活潑。字與字之間有點正了,可以適當歪一些。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點意見。

  • 4 # 愛唱歌的山牯佬

    有一定的功底,取法王羲之和趙孟頫。注意線條質量(軟了少了張力),注意墨色變化(過於頻繁醮墨,應最少寫三十字後醮墨)。

  • 5 # 作家戴斌

    到了這地步,就得停下抄帖,多自由書寫,要把帖上的東西化為自己的。然後對比思考,發現不足,再抄帖。這次抄帖,就會更上一層樓。抄帖最重要的,不是外形,而是氣韻,弄明白了氣韻,這帖就算抄到了!不然就會落入俗語: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要明白,書和法是兩個概念,書是外形,法是內質。

  • 6 # 劉中南書法教學

    首先這位初學者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師法大王王羲之的聖教一路,應該說已經具有一定的書寫基礎。

    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筆法上!

    我認真看了他的兩件習作,發現他的用筆筆法還不是很熟練。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收筆太快,沒有力送筆尖

    比如他的第一件習作中的“天”和“巴”’兩個字的收筆,處理得都很草率,出尖時都沒有力量,軟弱無力。

    二、筆畫轉折出鉤時沒有調鋒,硬拉出鉤

    還是第一件習作中的一個“露”字,上部雨字的橫鉤出尖與下部的“各”部的最後一筆出鉤,明顯沒有調好筆鋒,蒼促出鋒,表現出來是軟弱無力的虛尖,沒有力度!

    三、直線條的橫畫與豎畫的起筆太飄

    橫畫與豎畫作為起到平穩字的結構與重心的兩個主筆筆畫,一定要寫堅決和挺拔。但是這位作者在很多地方橫畫與豎畫的處理並不成熟,顯得太含糊,筆畫動作交待不到位,導致橫畫與豎畫不精神,從而導致整個字的精神全失。

    針對這位作者存在的問題,建議用如下幾種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糾正以上的毛病。

    一、練習點畫

    體會筆尖觸紙,先立鋒做點,再駐筆輕按折鋒起筆,記住下筆一定要輕,令筆心在筆畫的正中間執行,試著練寫點畫從不同方向起筆,發筆的動作,一定要熟練掌握為止。

    因為道德經曾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點畫也是如此,所有筆畫的起筆動作都是由點變化而成。

    宋四家裡面的米芾也說過“八面出鋒”,其實也就是筆尖可以從上下左右各種方向起筆,所以練好點畫,則為練寫其他的筆畫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臨帖要從一個很小的切口入手

    就是要分階段、分層次、分目標去落實。比如第一天或者第一週,就集中精力攻其一點,反正就是要把一個筆畫或者偏旁拿下。不死不休的死拼,一定能拼出經驗和體會出來,然後根據這種實戰中積累起來經驗,再去攻下一個目標,依此類推,一則可以快速建立信心,再則也可以找到規律。

    總之,學習書法需要一股蠻勁,要有死纏爛打,不搞定目標死不放手的不要臉的精神,這樣你的腦子裡肯定整天都是書法,到了這種境界何愁事不成功!

    當然,學習書法也要用巧勁,就是多交流,多分享。不要怕害臊,不懂裝懂才是最不要臉的行為,真心求學的人,永遠值得所有去敬重!

  • 7 # 昊旻

    贊一個!有相當功底,至少練習5年以上。可以說基礎已經打好,下一步就是繼續努力,向形成較有自己風格的書法邁進。我有行書有感詩一首,供參考:行書有感

    書法之謂法,道理在其中。

    字型為基礎,氣質顯不同。

    暈染含深沉,堅韌聳莊重。

    粗細蘊機變,塊壘藏刀鋒。

    濃淡如行雲,疏密似襟胸。

    文追思想闊,字隨境界空。

    落款化蝌蚪,標題鎮蒼穹。

    平時常練習,下筆有神通。

  • 8 # 使用者沐桓

    1:注意章法字的大小錯落,通篇也要有輕重緩急。

    2:筆法上圓筆少了點,應該方圓兼收並用。 本人愚見共勉之

  • 9 # 傳承古帖筆法章法的人

    根據這位初學者的書法特點,他練的是王羲之晉韻一脈,有幾年時間了。建議這位初學者繼續強化章法的練習,更好的安排作品的行列間距,大小相參的字型處理。

  • 10 # 歸心齋文談

    看你學習大王的書法感覺還是很用心的,就是臨帖不到位,所以寫的字顯得有點平淡。

    首先,你對臨帖的認識可能存在偏差。臨帖要抓特點,王羲之書法的最大特點是姿態殊異,委婉含蓄,後人評曰:“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筆法、結體極具特色,你把王羲之寫平了,沒有了特色。

    第二,你寫的字,字與字之間沒有聯絡、沒有關係,沒有王羲之書法中顧盼多姿的一面,字與字之間的關係被人為地割裂開了,顯得呆板生硬。

    第三,你寫的字幾乎一樣的形態,一樣的大小,一樣的勻稱,一樣的墨色,失去了藝術的美感。要注意尋求變化。

    這些問題都是初學者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努力改過,否則就會流於俗書一列。

  • 11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從題主的兩幅字來看,如果說是初學者,題主應該非常勤奮,也非常有天賦。

    因為題主對《聖教序》的理解非常準,對《聖教序》的筆法、字法和章法也掌握的比較好。

    如果說要給題主提點建議的話,個人認為是在用筆的節奏上應該在注意一些。

    具體來說,在起筆上,是否可以做一些細微的停頓?行書,有時候更要注意筆畫到位,甚至有些筆畫可以在空中搶勢,這樣既可以形成書寫的韻律感,也能讓線條質感更好。

    希望這點建議,能對您有幫助。

  • 12 # 劉長林59

    這位初學者臨摹王曦之的作品一定是很多也很用功,寫的也不錯,無論學哪家的字要學精髓,綜合所長有所發揮,不可能每個字都臨摹那樣真成了能描能畫的寫字匠了,當然初學也是一定要多臨摹的。

  • 13 # 知名看淡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看了這位初學者的習作,總體感覺是很好的。首先這位作者的運筆很好,提按、中鋒運筆訓練的是可以的,字的結構也挺好,單字掌握的是很不錯的,沒有二、三年的堅持學習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

    有待於提高的方面有這樣幾點,一是下一步要重點學習章法、佈局,多看看《聖教序》、《蘭亭序》,古人說字如運算元,就是敗筆,字組合排列不能一樣大小,大小要穿插,也就是說,要學會佈局中的大小、錯落、開合、收放、縱橫、方圓等技法,這樣組合起來就有藝術感了,當然,慢慢來,一個一個地學,一口吃不成胖子。建議你從王羲之的經典帖子裡汲取營養,仔細觀察,深入讀帖。

    二是從用墨上看,從頭到尾一種墨色,顯得單調、平淡,用墨的技法比較難掌握,也是要從古代經典裡學習、體會。總之,一定要多讀帖,多分析比較,多臨習,要深入理解,多看看名家的影片示範,尤其要多看名家的創作影片。還有一定要加強學習,看看書法史,名家理論,審美學等,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眼力,開闊自己的視野,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實踐。我也練習過王字,但不夠深入,差的很遠,希望我們能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如有不妥,敬請見諒!

  • 14 # 雪飛書法藝術交流

    個人認為書者學習趙孟頫的結構多一點,字裡行間透著趙味,書者基本功很紮實,運筆較成熟!

    要說提一點建議的話,個別字可以再提高一下,如“大”,“十”這些筆劃較少的字。

    另外做為行楷或是行書,整體佈局上可以做的更好,好多字可以設一些互應

  • 15 # 瑤箏彈清風

    這種字真的很好了,功底紮實,基本沒有敗筆!

    可是,這種字與大書法家的書法比較就是不成!為什麼呢?我個人有如下幾點認識:

    一,整體的章法平淡無奇,雖說沒有失誤,同時也沒有出彩,對於藝術來說沒有出彩的地方就是平庸,所以,你把作者的書法與王羲之的放在一起,或者與趙孟頫的書法放在一起,你就會感到差異巨大。

    二,缺少疏密變化。書法有云: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有疏有密,疏密相間才能產生書法的美,書法的變化,書法的巧妙。

    三,沒有字眼。所謂一篇書法必須有一個字眼!也就是最突出的地方,就像上海的陸家嘴,一個上海的標誌物!然後在突出字眼的情況下佈局整體的篇章。

    四,字型的變化太少,也可以說沒有什麼變化!一篇作品需要變化,大小與長扁間雜才顯得趣味。

    五,墨色的變化。作者幾乎沒有墨色變化的想法,所以在墨色上也沒有用心去經營!

  • 16 # 如石書藝

    這位書友初學書法看得出認真、用功,書法特點在王字和趙孟頫之間,王羲之筆法精到,一時很難掌握,趙孟頫的筆法比較明顯,建議如下,供參考:

    一、先從趙體入手,比較適合你。一般主張,趙字不適合初學,主要是趙體楷書流暢,不易掌控,學不好容易“甜俗”。從你的習作看,對趙字能基本掌控,而且理解基本正確。故深入臨趙體對你書法提升一定會有幫助。

    二、先從筆法開始,掌握正確的臨帖方法。趙體筆法源於魏晉,但有其個性特點,這個特點就是融入北碑魏體楷法元素明顯,如果說唐楷的中鋒用筆度達到90%,那趙體楷書中鋒度約在80%,也就是說他的側鋒更加明顯,這是他受魏碑筆法影響所致。這個筆法是趙孟頫的獨特之處,所以他寫字非常快、流暢,楷書像行楷。

  • 17 # 歷史及文化

    如果是初學者,已經寫的相當不錯了。顯然是用心臨過帖的,相信是下過功夫的,有王羲之和趙孟頫的書法風格。

    以下談談個人的觀點

    1.整體字的結構和章法還是不錯的。但有些字結構細節處理上不到位,不夠精道,比如“忽”字,上下結構顯得有點擁擠,上下部分比例不協調,又比如“空”字,同樣是上下結構,又顯得比較空散,不緊湊。

    2.筆墨輕重變化沒有體現,比較單一,感覺都是一個力道,缺少靈動性。

    3.整體書法看上去比較平淡,並無特別出奇之處

    總的來說,作者在書法練習上還是下過功夫的,這點值得肯定和學習,希望在書法這條道路上一同學習,共勉,加油

  • 18 # 千年蘭亭

    你的字取法以趙孟頫為主,用筆較熟練,筆畫乾淨利落,趙字的風格基本具備了。

    但也明視訊記憶體在一些問題:

    一是側鋒過多。

    中鋒取勁,側鋒取妍,學王羲之的書法家中,米芾側鋒較多,而趙孟頫則以中鋒為主。這一點你必須注意。

    二是結體不到位。

    你的字左低右高過度,而趙孟頫則是以平正著稱,你在臨帖時還需注意把握。

    趙孟頫被認為是“最接近王羲之的書法家”,他簡化了王羲之筆法,讓王字更容易入門,所以很多人選擇從趙孟頫入手學習王字。

    但是,對趙孟頫的字,歷來也有很多非議,主要是認為“熟”和“俗”。故很多人認為,趙字不能學習太久,否則就會油滑和俗氣。

    就你目前的字,建議你可從兩個方向進行突破:

    1、向上追溯,直接取法王羲之。

    上面講了,趙孟頫是學習王字的捷徑,趙字有了基礎後,就應該學習王羲之書法,這也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則。

    2、向旁開拓,借鑑其他王字高手。

    書法史上學王高手,莫過於米芾、趙孟頫、王寵、王鐸。米芾學習了王羲之的迅疾,趙孟頫學習了王羲之的端正,王寵學習了王羲之的蕭散,王鐸學習了王羲之的雄厚。

    要更好地學習王羲之書法,必須要向其他王字高手學習。

  • 19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建議: 認真的系統的練一個月毛筆小楷,回頭再寫行書,什麼筆法問題、字法問題……都會自消自滅了。

    注意,練誰的小楷(楷書),之後,接著練誰的行書,這才是真正的捷徑。也就是說,所選擇的楷書帖、行書帖,最好是一個書家的,例如,楷書選的是趙孟頫小楷《汲黯傳》,那麼,就選他的行書,如:《崇福寺》、《長春道院記》等,我這是舉例子,不一定非學這幾帖。這樣的話,楷、行同出一人之手,前後有連貫性,具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不存在手法與筆性轉換難的問題。

    楷書→行書之間相容性問題,這一點特別重要,99%的初學者都沒有想到應該這樣作。在我的印象中,擁有幾萬、幾十萬粉絲的網紅,或者很有名氣那些當代大師們,沒有誰這樣講過……

    書法界有個現象,只要是一提到練行書,大多數人會異口同聲的說: 首選《聖教序》。卻不知道,也不仔細想想,原來練過的楷書xx帖,和《聖教序》有什麼關係? 筆法、字法有相容性嗎?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優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20 # 魔書樓

    看到這篇習作,第一印象就是該作者有一定書法功底,書齡應該在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也有可能,年齡應該是50歲上下中老年先生,趙體、聖教序出身,應該是一件不錯的作品。第二印象,雖然有東坡一邊倒的風格,但仍然有運算元之嫌,像被風颳了,朝一邊倒的運算元。篇中“五十年間佐聖躬無瑕”等多個欄位雖然也有“S”形波形擺動,但字勢太過單調同勢,古人說的“勢難”在這篇作品裡的弱點尤為突出。具體到單字,聖教序以字法見長,篇中單字雖然能看出聖教序的影子,但未得聖教序結字精髓。聖教序“神”字為主輔雙線構圖,“申”部為主線,“示”部為輔助線,雙線上開下合,字外有交點,“示”部上點為“點”,“申部”中部為塊面,這樣、一字中“點線面”備全,審美構圖無缺陷。作品中神字,審美要素無大講究,主輔雙線太過平行永遠也交不到一起,中間又沒有橋樑紐帶,雖然都是寫字,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心”字左一點與心勾上右兩點三筆應分為兩組,兩組距離較開闊,有疏又密,有聚有散,有點有線,有面。一個心字僅有了了四筆,卻有大的講究,況其他繁瑣字。篇中例字雖中規中矩,但很多字缺了些美學構思,這也正是很多書家甚至是書法大家犯的通病,常常見人說,哎,是不錯,哎,沒毛病,哎,咋就看著那麼那麼俗氣呢?此作品筆法雖然也有瑕疵,但筆者認為已經十分老到,一般人難以企及,不再妄加評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和女人共貧困富貴後丟掉女人的男人那麼多,那麼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