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將棋度日酒為年

    必須是《紅樓夢》——小說、戲曲、電視劇、批評,都看了N遍,每看一遍都或多或少有點新收穫或改換舊觀點,越看就越生敬仰之心。我認為的好書,我一般會多次反覆地讀,其中以《紅樓夢》最甚。

  • 22 # 王的日子

    王小波《黃金時代》。

    有時候心情不好,或者有那麼一件事很窩心,或者心裡有個難解的疙瘩,就想把這本書再讀一遍。

    太喜歡王小波的幽默了。這本書讀下來,我準會開心,準會坦然。我想人的內心是會被導引的,想不通的事情會被疏通。思想家的存在,就是可以解決人的多種疑慮。

    也有新增苦悶的。陳丹青《退步集》那類就不能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看,會發飆。

    王二是我的精神領袖,所以他的精神會源源不斷地給我某種勇氣和力量。

  • 23 # 文史探微

    我的父親是一個從小就愛讀書的人,今年92歲了,依然每天離不開讀書、看報,還能背誦、書法默寫很多古代經典詩文,上網、打字、寫作、玩微信,從不落伍。我的母親17歲當老師,28歲當校長,桃李滿天下。我生於這樣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也痴迷於書本。44年前我參加工作時,從事的是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因為編輯是“雜家”,也就讀了多種學科的大量書籍,也嘗試過多種體裁的寫作,可以說有些年是經常夜讀三更的。

    開始讀的書,一是比較雜,二是關心選題、裝幀、讀者反映等等,都是專業的原因。後來調入上級黨政機關工作,也就選自喜歡的書讀了。1993年調動工作,我就買了一本剛出版的《順生論》,作者是文史專家、文化老人張中行先生,因為他是一個哲學家、教授,談論的是關於人生哲學的諸多命題,正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帶根本性的、又常常解釋不清的問題,雖無波瀾壯闊之意,不似八股式的死板教條,也不是居高臨下的強制灌輸,更不是冠冕堂皇的高談闊論,卻也平靜極致,有如一個老人在跟你傾談人生經歷,所以受益匪淺。這本書,至今每年都要讀一讀,每次都感覺有新的收穫。

    作者在書中易古人的“率性”為“順生”,闡發自己關於“怎樣活才好”的種種人生見解。一個飽經風霜、學富五車的文化老人運用自己厚實的人生經驗和豐湛的人文知識,把人生的方方面面梳理為三個方面的六十個問題,從古今溝通、中外比較的角度條分縷析,推本溯源,以散文化的筆墨娓娓道來,使全書在理論與實際相聯絡、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人生思索中,開人眼界、啟人胸襟,使我常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透徹感。

    譬如,我當時並不知道也並不想調整工作,但是調令來了,究竟是不是機遇呢?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人人都會感到,或有此經驗,如入學和就業之類,總是一步踏上去就幾乎決定了一生的道路。可見機遇的力量是如何大。前一時的很小很小的因,常常會致日後一時或說無限時的很大很大的果;而這前一時的因,總是在我們覺知的能力之外,我們只得稱它為機遇。一己之力,甚至人力,終歸是有限的,盡人力的同時還不得不聽天命。由此,我想盡人事、聽天命,盡力而為,也事在人為。

    幾年後我再次調整工作,擔任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領導工作。兩個文明的關係常常糾纏,在工作中常常聽到不同聲音。記得書中有這樣的論述:文化並不等於文明,只有其中的可以稱為優越的部分才是文明。何以故?又是由“人生而有欲”的“天命之謂性”來。欲,排在最前面也最強烈的是肉體之慾,所以群體的絕大多數,求,以至爭,幾乎都是為這方面的。精神方面的欣賞、鑽研、創造等也由欲來,可是這樣的欲不那麼明顯,也就不那麼力大,又因為需要以較高的修養為條件,就難得普遍,或者說,在群體中不能佔多數,總之,在相剋之爭中,最容易佔上風的還是物質文明。

    由此,弄清楚兩者的關係,文明和文化的主體都是人。文明和文化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它的核心都是人;提升人的文化素養和文明養成,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發展先進文化,對於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於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24 # 美文欣賞米

    最近整理讀書筆記,整理到毛姆的《文學回憶錄》,想起這個可愛的小老頭曾推薦最少要讀兩遍的《紅字》,於是又重新讀了霍桑的這本小說。

    一、霍桑放在現在,妥妥滴網紅作家。

    《紅字》單就故事來說,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霍桑用他極具藝術的語言,讓簡單的故事就那麼攫住讀者的心。

    霍桑是講故事高手,《紅字》的開頭就成功引起你的好奇心。生鏽的牢門,門前遍生雜草,一叢玫瑰正在綻放。牢門這個場景勾起了讀者的窺探欲,直覺讓你相信這叢玫瑰有故事。

    女主的出場設計很像《茶花女》中女主的出場方式,作者使出十八般武藝,極盡鋪墊之能事。霍桑用圍觀群眾的謾罵,引出這位被稱作“破鞋”“蕩婦”的罪大惡極的女人。這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她身上有怎樣的故事?霍桑瞭解人性的弱點,善於挑起讀者閱讀的慾望。

    二、霍桑對人物心理的描寫深諳其法。

    女主人公面對圍觀群眾時的心理活動,被霍桑描寫得淋漓盡致。讀者似乎能感受到一顆被侮辱折磨得滴血的心靈,怎樣做著無望的掙扎。這樣的描寫在《紅字》中俯拾皆是,喜歡虐文的你,千萬不要錯過。這裡不只有虐戀,還有對靈魂的拷問。擅長用象徵,隱喻的霍桑,是否用一對男女不被世俗所容的愛情,暗指兩種思想的交鋒,我們不得而知。

    三、讓讀者手不釋卷的小說很多,引人思考的不多,《紅字》就是其中之一。

    女主是波士頓版的白娘子,為了追求愛情,不惜毀掉千年修為。聖人般存在的牧師,臨死前終於認清了自己的心,在女主面前懺悔,讓老羅傑(法海)如洩了氣的皮球。那些所謂正道人士,試圖扼殺這段愛情,在他們眼中,“魔女”是不配擁有愛情的。不符合普世價值觀的愛情註定不被看好,逃不脫被打壓的命運。好在虛偽的道德終究敗給了愛情,霍桑在虐了讀者千百遍後,終於讓男女主人公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總算給了讀者些許安慰。

    掩卷沉思,在愛情(或者理想)和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之間,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能不能像女主一樣執著不悔?

    書,每讀一遍感受都是不同的,因為今天的你已不是昨天的自己。看了以前讀這本書時的筆記,那時的想法和現在竟有天淵之別,是時光使我們不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窮人現在不是晚婚就是不生孩子?是對自己要求太高還是虧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