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弟弟不乖

    看到很多寶媽們在議論趴睡這一行為。實際上,一歲內的寶寶都不建議趴睡,但在寶寶前三四個月,由於腸道發育不夠成熟,容易脹氣。寶寶趴著能夠緩解腹部不適,這也是有些寶寶喜歡趴睡的原因之一。但對於還不能自如翻身的寶寶,不推薦趴著睡,這會增大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如果趴睡,家長也一定要看著!而特意訓練趴睡,簡直扯淡!所以,更為妥當的方式還是多讓寶寶醒著的時候趴著玩,睡覺還是要儘量仰臥睡姿。

  • 2 # 澄澈天地

    我只能說媽媽太不負責了,不管是什麼樣的專家老師說的什麼理念,都需要有人陪同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訓練,什麼是監護人,顧名思義你得監護他呀,更何況是一個三個月的嬰兒,完全沒有自救或求救的能力,真的太痛心了,無法想象孩子經歷了怎樣的絕望和痛苦。僅僅因為沒有表達能力就喪失性命,太痛心了!

    而且寶寶趴睡也需要有人看著的,我家孩子四歲我都不會把他長時間一個人扔在房間裡,只能說媽媽的無知害了孩子,希望所有媽媽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孩子,悲劇不要重演

  • 3 # 宛爸育兒

    剛剛在知乎看到推送描述十分憤怒,隨後看到了知乎上的寶寶影片,看著影片是真心疼

    那麼我說說在影片中看到了什麼!或許更直接

    第一段影片

    第一次翻身

    寶寶3個月會獨立翻身從這點來說,大運動的發育不錯。在8秒時間內從左側完成了趴的動作,其中胸、肘、頸完成了協調。但是也是從這裡開始讓寶寶面臨了接下來的厄運

    第一次移動身體

    寶寶從第8秒-第48秒開始完成了第一次身體移動,40秒內下肢完成了蹬踏30次把身體從右側開始向中間移動。

    第二段影片

    第一次腳進入圍欄

    開始身體開始變向,身體在第4秒開始第一次進入兒童床圍欄上數第五格中

    在影片第24秒,開始發生移動身體左腳開始進入兒童床圍欄上數第四格中

    在影片35秒的時候孩子已經出現左腳卡著的情況,因為腳卡住了身體,上肢開始雙手用力抓起了身下褥子

    影片從35秒到1.21分鐘寶寶已經把身下的褥子右上角基本抓出來在面部前形成一個“山包”

    第三段影片

    影片中在18秒內孩子用力呼吸了11次,左腳在圍欄中已經卡到近膝蓋處,同時因為體力消耗後,頸部力量無法支撐頭,導致面部直接陷入了抓起的褥子形成的“山包”中。

    看到這裡我想說,如果媽媽能及時發現腳已經卡在圍欄中的這個異常,哪怕是在最後一個影片的時候去幹預或者都會挽救這個生命。如果不是執迷睡訓,而是馬上給孩子抱起來也會讓這個孩子避免悲劇的發生。

    我無意去給這個機構開脫,媽媽失去了寶寶已經很心痛,我從影片中看到的問題,還是家長看護經驗不足,護理的細節沒做好,再加上相信了所謂的“睡訓”,最終造成這次慘劇。

    借這個影片,提醒各位家長,寶寶睡眠問題中要注意:

    1、 不要搞睡眠訓練

    睡眠這個事情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寶寶不需要訓練也不需要所謂的強化。吃飽了睡,睡醒了玩,玩累了睡是一種身體機能調整。所謂的睡眠訓練可能適合成人,適合失眠的成人,但是未必適合孩子。

    2、 兒童床要注意四周防護

    兒童床為了兼顧透氣現在是以格柵為主,四周都是8-15釐米間隔的格柵作為組合。這種格柵可以防止孩子跌落和透氣是沒錯,錯就錯在家長疏忽了格柵的間隔空間可以卡住寶寶的手腳,從而限制了身體的轉動和移動。同時格柵的材質比較硬,容易出現撞擊和踢踏的風險。所以,儘量加裝護墊進行保護和避免悲劇的發生。

    3、寶寶睡床不需要褥子

    寶寶睡的軟,睡的暖貌似都是父母首先考慮的。但是對於胖孩子過軟的褥子會讓骨骼和肌肉更加疲勞,瘦孩子會更加延緩肌肉力量的釋放。如果睡兒童床,棕櫚墊+被單就可以保證寶寶的需求。

    4、寶寶哭喊要及時檢視

    寶寶不會無緣由的進行哭喊,這個哭喊其實就是成人的說話一樣。生理需求,心理需求都需要進行表達。遇到寶寶哭喊就需要及時迴應和判斷,因為表達的差異無法雙向溝通。遇到寶寶哭喊要及時檢視,分析原因,再去考慮如何迴應。迴應後和寶寶互動,完成雙向交流,來解決問題。

    5、睡床空間要保證

    因為寶寶生長髮育受限,進入深度睡眠後,腦抑制肌肉興奮能力下降,就會出現擰著睡、跪著睡、趴著睡、畫圈睡、騎著睡等不同睡姿。如果床上空間不足,翻身滾落掉床都有可能。

  • 4 # 遠遠乖乖的媽媽

    昨晚才看了這個影片,感覺很痛心,現在很多家長都在盲目追求優質教育,這麼小的孩子他懂什麼啊,真想罵這個媽媽愚昧,這就是現在社會的愚昧,知識份子的愚昧。

    看到後續說這個媽媽結紮了,意味著以後沒有孩子了,這算報應麼?這麼可愛的天使寶寶。

    調查說這個什麼訓練的創始人是沒有資質的,這樣也敢指導麼?媽媽們也相信麼?

    我寶寶一個半月的時候腸絞痛,要趴著睡才能睡著,那個時候怕他窒息,我都是整晚不敢睡,看著他,這個媽媽怎麼就這麼心大,真不知道怎麼說她。

    如今的結果只有她自己承受。所以說任何事都不要盲從,多去調查,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很多途徑可以去了解。

    真是痛心疾首,不忍多看一眼。

  • 5 # 梅媽媽

    心疼這個可憐的寶寶,好長時間以後,我的心緒還不能平靜。從懷孕前的期盼到十月懷胎。嬰兒呱呱墜地、好麼好樣的生活了好幾個月,卻招此惡運。

    我真的不想說難聽話,但是還是忍不住的要說一句:這個寶媽一點知識和常識都沒有嗎?就是她用愚蠢的育兒思想斷送了這個寶寶的生命。什麼東西都問別人?連睡覺都要問別人,你自己不能學習嗎?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趴著睡,這和在媽媽子宮裡的位置是一樣的。趴著睡會讓孩子感覺踏實、有安全,適度的緩解胃腸道的不適。趴著睡的時候,可以鍛鍊頸部的肌肉,上肢的臂力及腰背部肌肉。

    除了這些,同時得到鍛鍊的還有孩子的心肺功能。冬天的時候,不要擔心孩子蹬被子,吃完奶以後不要擔心孩子吐奶會嗆著孩子,三個月以下小月齡孩子還可以改善驚跳症狀。

    趴著睡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6個月以下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身邊最好不要離開人。孩子的肌肉能力差,身體協調性不會這麼好,如果遇到意外的情況難以調整,結果不好。三個月以下的孩子如果趴著睡就更要小心了。

    我們可以讓孩子側臥,左邊和右邊輪流對換,大部分的時候孩子是仰臥比較多,看每個孩子的需求,其實各種姿勢應該輪流睡。

    孩子在側臥和趴著睡的時候要注意床板,不能鋪太多軟的被褥,防止被褥悶著孩子,影響呼吸甚至窒息。這樣的悲劇太多了,年輕的父母一定要用心啊。

  • 6 # 文王爺的王妃

    我昨天也看到這個新聞了,很生氣,很憤怒,這個媽媽是不是傻呀。[發怒][發怒]還有這些人是不是都是瘋子[發怒][發怒]應該抓去判刑。首先這個媽媽真的是沒什麼感覺腦子,平時看下育兒頻道,或者和身邊有經驗的人交流都不會發生這樣子的事。一點常識都沒有的,小孩能一直趴著睡的嗎?[發怒][發怒][發怒]

  • 7 # 一一丫丫媽

    相信每個當家長的看到這個新聞都很痛心。因為太過沉痛,很多人把這起由不顧睡眠安全引發的悲劇擴大到批判所有一切有關睡眠培訓的人和觀念,這個不太理智。

    我是參加過睡眠培訓並且從中受益的寶媽。參不參加睡眠培訓是個人選擇,如果因為寶寶睡眠問題讓大人疲憊不堪,影響到日常生活或者情緒了,那麼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是一種選擇。

    找人諮詢首先得考察機構是否有專業資質,人員是否經過專業培訓等等,專業與否不是跟微博粉絲直接掛鉤。其次,不要過分依賴諮詢師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諮詢師提供的是專業上的意見,實際操作得從寶寶自身出發,照本宣科不可取。

    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重視睡眠安全,瞭解睡眠基礎知識,也希望所有寶寶能安全健康地長大!

  • 8 # Y魚遊四海L

    我只能說一句,傻逼死了!國家能不能強制性的給準媽媽們做育兒培訓,由醫院組織!誰他媽也別想賺這個錢,現在母嬰店,抖音,為了利益,到處都在說自己比醫生更專業!真是昧了良心了!這跟殺人犯有什麼區別!另外!不做好辛苦的準備,就他媽別生孩子!才3個月,就訓練。你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自己輕鬆。寶貝,在天上選媽媽,睜大眼睛吧!別再選這麼不負責的媽媽了!

  • 9 # 知慧關關

    只能說痛心!三個月的寶寶,怎麼能放心讓她自己爬著睡。睡訓,訓練什麼?孩子的生命才剛開始,以後的路還長著呢,幾個月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能力都沒有,至於這麼著急嗎?對於孩子的媽媽,我想她已經夠傷心的了,也已經嚐到無知帶來的後果。希望這樣的事以後都不要再發生了。

  • 10 # 派媽日記

    【事故】4月18日晚上,一個所謂“睡眠引導”微信群裡的聊天記錄,陸續流傳到各個育兒群裡。這位媽媽從下午1點左右在群裡求助,一直到3:03,寶寶出事了。長達兩個小時,寶寶從持續大哭,到喉嚨沙啞,再到沒有聲音,經過掙扎、無助,最後到悲劇的發生。

    1、對於還不會實現180度自由翻身的寶寶來說,最安全的姿勢只有仰臥

    現在很多父母在育兒方面,有太多拔苗助長的心理和做法,已經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在生長髮育方面,我一直相信,媽媽自己帶寶寶的時候,更多時候應該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而不是完全依靠書本和專家——哪怕最終被證明沒什麼問題,也好過偶然的失誤帶來終身的後悔。

    2、確保寶寶周圍平坦整潔,不要穿蓋太厚

    孩子在睡眠中可能會不小心捲入被褥中,誤遮口鼻。建議可以給孩子選擇睡袋。

    3、家長和孩子同房分床睡

    以防家長睡熟後誤壓到寶寶,引發窒息。

    4、對1歲以內的寶寶,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無條件迴應】。

    哭泣和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先告訴、安慰寶寶“我在”,然後看情況解決他真正的需求。寶寶還不會表達,那麼哭泣就是寶寶內在需求的表現,如果寶寶長期等不到爸爸媽媽的迴應,換來的始終只有無視,長此以往,寶寶又如何能找到應得的價值感?又如何保護他對世界的信任感呢?

    當寶寶哭泣的時候,請及時迴應抱抱他,這種來自父母給予的安全感,一定是相伴孩子終生的禮物。

  • 11 # 小白言商

    昨天已經氣到發抖了。

    美國兒科學會也好、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好,都反覆強調,對還不會實現180°自由翻身的寶寶來說,最安全的姿勢只有仰臥。

    沒錯,只有仰臥;不是側臥,更不是俯臥。

    所以,哪來什麼所謂的「提前解鎖趴睡技能」?

    嬰兒猝死綜合徵(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又稱童床猝死(cot death),國際上對其的定義為:嬰兒突然意外死亡,死後雖經屍檢亦未能確定其致死原因。不要趴睡!

    在美國,每年有大約4000名嬰兒死於SIDS;日本報告的廣義SIDS發病率為0.4‰~0.5‰。SIDS的發病年齡一般在嬰兒出生後的2周~1歲之間。

    雖然其發病率比起其它一些嬰兒期可能經歷的疾病要低很多,但SIDS的可怕之處在於:發病嬰兒沒有明顯異常,時間常在深夜至清晨,多發於秋季、冬季和早春時分。幾乎所有猝死都發生在嬰兒睡眠過程中,致死率極高,多數在發現時嬰兒已經死亡。

    導致SIDS的原因並不明確,不過有初步的結論:研究者認為有幾項因素的重疊可能更容易導致這一慘劇發生。

    為此,美國兒科學會還特意寫過一篇專題文章,呼籲不要讓寶寶趴睡[1]

    在嬰兒能180°自由翻身之前,不建議趴睡[2]

    我自己在安全問題上更謹慎,所以在孩子1歲半之前,每次趴睡我都會再把他翻過來,以防萬一。

    當媽這件事,再怎麼小心都不為過啊!

    家長的盲目

    有時候我會覺得,部分現代父母在育兒方面的拔苗助長,已經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上週三晚上,我在分享「家庭數學啟蒙 · 輔導篇」的時候,群裡有一位媽媽,課後一直詢問哪裡可以買到七巧板。

    七巧板這種集玩具和教具為一體的材料,我在分享中、分享後一再強調,儘量放在孩子4、5歲左右開始玩,甚至上小學以後再玩也不晚——因為在孩子的認知發展進入前運算階段,甚至具體運算階段以後,七巧板對於空間和幾何的促進作用,才會顯現出來。

    可是,這位一直詢問到底買什麼七巧板的媽媽,她的孩子才1歲4個月。

    才1歲4個月啊,就要開始「雞娃」了嗎?

    1歲4個月的孩子,你給她七巧板也好,給她積木也好,甚至給她個蘋果啃也好,都一樣是鍛鍊空間能力;這樣做,不但讓孩子過早地失去了對教具的興趣,甚至買到這類適用於3歲以上孩子的玩具時,還可能因為3歲以下寶寶的啃咬而產生一定的風險。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孩子提前進入下一個階段,真的是好事嗎?我對此是持懷疑態度的。

    在生長髮育方面,更是如此。

    一旦有人在群裡提問「我家寶寶的身體怎麼了?」我們第一時間都會說:「抱歉,這種問題請儘快諮詢醫生。」

    我的知乎後臺有非常多諮詢寶寶疹子、哭鬧等等問題的家長,我都會果斷拒絕諮詢——醫生的事兒,請交給醫生來處理。

    因為,我一直相信,媽媽自己帶寶寶的時候,有時候需要去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哪怕最終被證明沒什麼問題,那也好過偶然的失誤帶來終身的後悔。

    我想再次強調的是,在孩子的生長髮育方面,我反對一切拔苗助長的行為。

    比如,流行的「學步帶」,綁在孩子胸前,大人提溜著,孩子就能搖搖晃晃,像牽線木偶一樣往前走——這樣一來,孩子學會的是正確的、自然的走路姿勢嗎?

    顯然不是。

    比如,這種所謂的「睡眠訓練」,說到底,讓孩子哭夠了,知道哭也沒用,自然就不哭了,大人也就「解放」了?

    不要忽略寶寶的哭聲!

    「孩子哭了不能抱」,其實就是哭聲免疫法。

    這個方法源於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者——約翰·華生(John B. Watson)。他曾在 1920 年做過一個惡名昭著的小阿爾伯特實驗[3]。在實驗中,華生將 9 個月大的嬰兒,小阿爾伯特,放在有小白鼠和其他毛茸茸的物體旁邊,讓他自由玩耍。然後,只要小阿爾伯特一接觸小白鼠,華生就會立刻用錘子敲打鐵棒,發出巨大的噪音。

    一次又一次,只要小阿爾伯特觸碰小白鼠,鐵錘敲擊聲就會響起。

    圖源:https://onedio.co/content/the-most-horrible-experiment-in-history-little-albert-experiment-10962

    更殘忍的是,對毛絨物品的恐懼深深地凍結在小阿爾伯特的腦中,以至於他在實驗後仍久久沒有恢復正常[4]。

    這一實驗讓約翰·華生堅信:兒童是可以被訓練的,並由此提出了「嬰兒哭了不能抱」的哭聲免疫法。認為這樣父母養育才會更輕鬆,寶寶長大也會更聽話。

    對每個父母來說,還有什麼比寶寶哭鬧更讓人煩躁不安?

    因此,在當時行為主義盛行的社會背景下,華生的哭聲免疫法由於效果顯著,又恰好契合了家長的偷懶心理,受到了熱烈的追捧。這套方法也漂洋過海流傳到了中國,經過各種「育兒專家」的大肆傳播和包裝後,「孩子哭了不能抱,否則會寵壞他」的觀念深入人心。

    40 多年後,華生的訓練法遭到了哈利·哈洛的恆河猴實驗的挑戰[5]。

    哈洛將剛出生的小猴放在籠子裡,發現這些小猴即使得到了充足的營養,但在裸露的鐵絲網籠地板上卻無法生存過 5 天。於是,哈洛設計了兩個「代母」。

    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session=A19sRVsBY90pGgZLqKsmx52pUJ

    一位像真正的猴子媽媽的絨布媽媽,它溫暖、柔軟而耐心,但卻不提供食物;另一位是金屬絲網媽媽,它裸露出金屬絲,同時為小猴子們提供食物。在連續 165 天的測試中,哈洛發現,小猴子們雖然會去金屬絲網媽媽那裡獲得食物,但更願意和絨布媽媽待在一起。

    當它們受到驚嚇時,也會立馬衝過去緊緊地抱著絨布媽媽,慢慢安靜下來。因為金屬絲網媽媽雖然能夠從食物上「餵養」孩子,卻缺乏絨布媽媽對孩子的接觸、擁抱、撫摸。換言之,如果只供給寶寶食物,那僅僅只是寶寶的「食物提供者」,而不是他信任喜愛的「媽媽」。

    在這一場食物供養和接觸擁抱的選擇博弈中,我們同樣可以窺見母愛的本質——對寶寶來說,比起食物,更重要的其實是媽媽溫暖的撫摸和安慰。

    「哭聲免疫法」所生長的土壤

    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中國家長信奉——抱,會讓寶寶的依賴性更強;不抱,則可以讓寶寶更獨立。正是在這種底層的觀念之上,長出了各種所謂的「兒童訓練法」;比如認為:

    孩子哭一會就好孩子的哭全都是演給大人看的,那你就靜靜看著它演等他哭完發現沒用了,自己就會睡了他發現哭沒用,自然就會聽話了,以後也不會在哭了

    「讓孩子哭去吧,哭夠就好了」是反媽媽天性的;在人類的基因深處,沒有一個媽媽會在寶寶的哭鬧中安然睡去,寶寶的哭聲正在提醒成人,他需要幫助!

    可是,上述這些觀念,卻迎合了一部分人「偷懶」的心理,從而大行其道。

    這次「睡眠訓練事件」,其實出事的機構早就在行業內被認為是「x教」了。

    2019年,他們的培訓和擴張機制裡面,有幾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對三提供諮詢,10天時間,收費1999元,這還是最便宜的,貴的多達6000元以上;只要介紹人入群,就給予高額回扣;在該機構做過諮詢,就有機會可以搖身一變,去指導別人。

    在我看來,第三點尤其可怕。

    很多人在說這個媽媽蠢,缺乏判斷能力。沒錯,她確實缺乏判斷能力;可是,當她進入這樣一個精心包裝過,讓她願意花6000元的組織時,她本能地就會去相信裡面所謂的專家說法。

    在我們去指責這位媽媽的時候,可能更需要反思,是怎樣的輿論土壤和機構營銷,造成了今天的悲劇?

    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美國疾控中心也好、美國兒科學會也好、世界衛生組織也好,都會強調一個詞——響應式護理[6]。

    對寶寶哭聲的及時迴應,是媽媽與生俱來的本能。1 歲內的寶寶還不會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哭泣和比劃的行為,其實就是對自己內心需求的一種訴說。

    當寶寶哭泣的時候,請看到他、保護他、愛他。

    因為,我們能給予孩子的安全感,就像一罐能隨身攜帶的金子,即使未來他孤立無援、屢次失敗時,也會從中獲得勇氣,再度站起來。

    我想,這也是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所能給予的,相伴孩子終生的禮物。

    願每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參考^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sleep/Pages/Preventing-SIDS.aspx^https://www.aap.org/en-us/advocacy-and-policy/aap-health-initiatives/7-great-achievements/Pages/Reducing-Sudden-Infant-Death-with-Back-to-.aspx^Watson J B, Rayner R.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actions[J]. J Exp Psychol, 1920, 3(1):1-14.^Watson J. B., & Watson R. R. Psychological care of the infant and child. New York: Norton, 1928, 4:81-82.^Harlow H F. The nature of lov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8, 13(12):673-685. 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session=A19sRVsBY90pGgZLqKsmx52pUJ^https://www.cdc.gov/ncbddd/childdevelopment/early-brain-development.html

  • 12 # 小白成長說

    小白我看到這個事件的時候,我震驚到說不出來話!太令人氣憤了

    不瞭解情況的小白醬先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情況

    幾天前,一個嬰兒去世了,媽媽在門外看著它大哭,直到聲音漸漸微弱,直到身體失去溫度。

    16日凌晨一點鐘,一位新手媽媽在群裡呼叫:三個月大的寶寶,平時引導趴睡的時候是萬萬不肯的,現在臉朝下趴著睡了,哭的聲嘶力竭,怎麼辦?

    影片是從監控拍攝的,孩子單獨睡在一張小床上,睡眠姿勢很不好。不太客氣地說,隨時都有發生意外的危險。

    或許包括我在內的一些人很難理解,為什麼孩子才三個月大,就要引導趴睡?本來就很危險,為什麼還在別的房間睡覺?明明孩子在哭,父母為什麼不進門,反而透過影片監控?

    而這,正是睡眠引導群“培養孩子更好的睡眠習慣”的一貫做法。

    這個睡眠引導課程致力於鍛鍊嬰兒們獨立睡覺的能力,不僅訓練三個月大的孩子分房而睡,還要孩子“科學地”解鎖趴睡,父母則在只外面看監控,根據課程的要求,他們除了特殊情況外,不能進去哄寶寶。

    而什麼是特殊情況呢,在媽媽的求助後,課友們卻開始釐清概念,一個說“不是大哭不干預”,一個問“嗓子啞了嗎”。

    唯一一個像正常人反應的,竟然是一句“想一想我們在握著你的手陪你”。

    一整個群裡,包括媽媽本人在內,沒有人要她進去哄孩子。

    後面的事情非常悲劇。一點五十七分,媽媽聽到了她臉抵在床上的聲音,著急地在群裡求助;

    兩點十分沒聲音了,寶媽自己也說,“我怕它悶死”;

    兩點十一分,她卻說解鎖了趴睡技能,群裡發來賀電;

    凌晨三點,她叫寶寶起床吃奶走進房門,才發現孩子已經不對了。而距離她眼睜睜看著孩子沒聲,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

    事發之後,媽媽的反應也非常迷:結紮後還能再生嗎?老天怎麼這樣對我,我女兒才三個月啊!

    可悲,你也知道才三個月嗎?三個月就忍心讓她一個人睡別的房間,三個月就任她趴著睡、哇哇大哭不予制止直到窒息?

    無論你上了什麼付費課裡面有什麼樣的鬼話,你的孩子就在手邊啊,怎麼能這麼愚蠢?!

    我們都知道,三個月大的寶寶,肌肉發育還不完全也不能熟練翻身,這時候如果沒趴好,口鼻被被褥悶到自己沒法挪開的。而在孩子哇哇大哭表示自己身體有恙的時候,它既不在爸媽旁邊,監護人對它的哭聲也沒有迴應……

    這個孩子,本來被翻個身就能脫離危險的。

    她不應該離開這個世界。

    而更令人悲哀難受的,是這個媽媽不是沒有擔心寶寶不對勁,而是她每次在想進去看孩子的時候,群裡都有人勸阻她:不要進去,你進去就白哭了,要引導她的睡眠,你看我家孩子都會了……

    這個奇葩的群是育兒賬號“芝士小餛飩”的付費使用者群,我查了查,集團的創始人名頭聽起來真的挺唬人,又是海外,又是博士後,又是各種資格證。

    可仔細看兩行就覺得不對勁了,你一個藥劑學和化學的雙學位,為什麼教人搞育兒睡眠?

    而這個美國紅十字會高階育嬰師的資格證,更是一個花40塊錢上了課就能過的基礎合格證,也沒有什麼說服力。

    如果說你只是分享育兒經驗倒也無可厚非,但迷惑的是她和團隊竟然敢搞付費諮詢,而且價錢是真的不便宜……

    一個沒名堂的證書,搭配不專業的博士,和“嬰兒”“睡眠”這兩個詞都不沾邊的所謂“專業人士”,真的能讓人信服嗎?

    隨著這件事的發酵,有更多人傳達出了他們知道的訊息。

    有人說她曾經在那個群裡,寶寶如果生病大哭,所謂的“老師”還是不讓媽媽抱;寶寶把嗓子哭啞,老師也說沒事;孩子房裡哭、媽媽外面哭,還是不能進去……

    這叫哭聲免疫,這種“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訓練在前幾年傳入我國,隨著西式育兒方法的流行,這些年來被很多人吹捧。他們認為嬰兒哭就是在威脅,只有訓練孩子知道自己得不到迴應後乖乖入睡,才能培養一個“省心”“乖巧”“不愛哭”的好寶寶。

    “看我家孩子多乖?你一味縱容你家寶寶,它肯定會變成熊孩子的!”

    可他們只是嬰孩啊,他們不會說“媽媽我翻不了身要窒息”而只能哭的時候,你知道他們有多害怕嗎?

    而整個群裡瀰漫著一種詭異的氛圍。睡眠訓練+哭聲免疫的方法果然很有效,由於孩子大哭想看看的媽媽被鄙視,只有狠下心來不管不問進行睡眠訓練的母嬰才值得推崇,這無疑會形成了一個導向,在催促所有人:快引導嬰兒睡覺!快哭免!不然媽媽很失敗,孩子長大也沒出息!

    真的是這樣嗎?萬一在這種做法下,孩子根本長不大呢?

    事情發生後,小餛飩他們兩管齊下,面對質疑的公眾先忙不迭撇清身份,發團隊宣告;

    而一轉身,在群裡則換上了另一幅嘴臉。

    “買個包五金還褪色,還開膠呢”,這真的是面對如此悲劇後,一個有人性的正常人說的話?

    如果說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使用這種育兒方法還尚有爭議,但是請注意,這個孩子只有3個月。

    三個月的孩子,脫離母體還沒多久,依戀關係還未成型,對它的哭鬧不理不睬,嬰兒得不到的迴應,那產生的將是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他們為什麼哭?因為他們需要你啊!

    事情的另一側面,這和我們曾經見到的“虐童”、“虐嬰”案例不同,我不認為這是一次人為有意致死的狀況。

    現在各種育兒方法眾說紛紜甚至相互矛盾,整個行業彷彿一片藍海,裡面自然有人在渾水摸魚,一邊散播成長焦慮,一邊用PUA的手段半是安撫半是嘲諷,很多人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那就是賣課賣書。

    而新手媽媽新手爸爸往往也會被陷入這種焦慮當中,害怕自己做的不夠好,害怕寶寶落在別人後面,害怕育兒方法不先進……但是人只要一落入彀中,總會陷入“花了錢,問題至少能解決一些”的心裡安慰陷阱裡,進而要求孩子分房分床,要孩子哭免,要父母狠心……

    悲劇已經發生,今天扒出了一個致嬰孩傷亡的芝士小餛飩團隊,明天又是誰呢?

    畢竟,父母的陪伴是解決嬰兒問題最好的答案。

    希望每一個被帶到這個世界的孩子,都是幸福無憂的。

    希望這種慘劇不要再發生了。

  • 13 # 心之悠悠盪盪

    現在很多無知的年輕父母特別輕信所謂的科學育兒,我堂弟家也是這樣,導致兩個孩子去體檢居然缺營養,個子大腦發育不良[捂臉][捂臉]現在孩子的個子比起同齡的矮好多,我弟180

  • 14 # 俊媽育兒

    當媽的真看不得這樣的新聞,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就這樣被睡眠訓練給“訓練”沒了,真的很痛心!

    脫離了順其自然式的育兒背後,是一顆焦慮的老母親的心。

    孩子出生時不自帶說明書,使得很多新手父母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又對上一輩的育兒方法、經驗嗤之以鼻,覺得跟不上潮流,已經OUT了,於是自己在網路的這片海洋中尋找最先進的育兒模式。

    現在的嬰兒早教培訓層出不窮,而且開啟的時間也越來越早,有的嬰兒甚至從出生開始,就過上了標準式訓練的生活。比如嬰兒每隔幾小時餵奶、每次喂多少毫升,都按照嚴格“說明”來進行,這就造成有的寶寶喝得過飽直吐奶,而有的寶寶則因吃不飽而餓得哇哇大哭。殊不知,每個嬰兒個體不一樣,食量不可能完全一樣。

    俊媽當初也有一顆焦慮的心,也做過類似“傻事”,衝好的奶粉一定要讓寶寶喝完,喝奶時間到了寶寶還在睡覺會把他搖醒,生怕孩子漏喝一頓奶。

    記得俊哥兒二個多月時的一個夜裡,我按照時間衝好奶粉,等著他醒來喝奶。結果到點了俊哥睡得正香甜,我怕俊哥因為睡太多而錯過喝奶,於是把俊哥兒弄醒了,孩子哭得那叫驚天動地。醒來後也不怎麼愛喝奶,後半夜也睡不踏實。第二天跟俊哥兒姑姑提起這事,被姑姑訓斥一通,讓我順應孩子的自然需求去養孩子。後來俊哥晚上睡覺的時候我不再會去搖醒他喝奶了,而是讓他睡到自然醒,體檢結果從以前的A-達到了A+。

    嬰兒在沒建立自己的睡眠規律之前,大部分父母會比較辛苦。比如寶寶要抱在手上睡、睡眠時間不長、日夜顛倒等。想當初為了能讓俊哥能睡個好覺,我和俊爸經常一抱就是2~3小時,手抱得發麻,有時坐得腿發麻,有時走得腳發酸,這種情況也許很多父母都經歷過。

    父母對嬰兒的睡眠不滿意,從而對其進行訓練,出發點是好的,但應該要遵循順其自然原則,以引導為主,而不應象這位媽媽這樣採取強制措施來進行。

    對於嬰兒期的寶寶,我們要如何養育?

    1、安全第一

    活動能力有限,表達能力差,要時刻關注安全問題。特別在睡覺時候要關注是否會嗆奶同時還要避免趴著,以免捂到口鼻而引起窒息。

    2、遵循自然

    寶寶餓了就要給吃的,渴了就該給喝的,困了就該讓寶寶睡,跟一個幾個月大的寶寶訂規矩,為時過早。

    3、合理引導

    很多時候父母會說,我這樣做是為了寶寶好。在引導小嬰兒做某件事時,以寶寶的愉快為基礎,所有的引導,都不應讓寶寶感到痛苦。

    4、讀懂嬰語

    每天跟寶寶呆在一起,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寶寶的哭聲,什麼樣的是餓了、什麼樣的是尿潮了、什麼樣的是撒嬌的、什麼樣的是痛苦的,都需要父母平時細心聆聽,並且及時迴應。讀懂寶寶的哭聲,才能明白寶寶的所需。

    5、讓寶寶感到舒適

    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讓寶寶感到舒適。比如喝奶、洗澡、更換尿不溼、父母說話的聲音等。

    育兒無小事,安全排第一,不管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寶寶的安全都要放在首位。

  • 15 # 大朵小兜媽咪

    特別虐心,心痛,憤慨……作為一個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竟然不知還有睡訓這麼一說,關鍵還是“指導”不到一週的寶寶趴睡,這麼不靠譜的操作真是顛覆了我的認知。

    嬰兒趴睡會增加其猝死的機率,一歲以下的嬰兒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我家倆孩子一出生,我媽就一再提醒我一定要讓孩子側睡,以後的臉型會比較好看。對於過來人的忠告,我還是比較在意的,既希望孩子長得漂亮,又必須保證孩子的安全。所以我一直是戰戰兢兢,無比小心的看護,每次睡覺都豎著耳朵,每次醒來都會仔細看看身邊的孩子,生怕孩子翻身了會悶到自己。看過一篇定型枕導致嬰兒窒息的新聞,心裡是很緊張的,知道孩子越小,越需要用心。

    一直以來,有一種聲音說媽媽是需要持證上崗的,我特別贊同,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嬌嫩的小天使,她們降臨世界,那麼的脆弱無力,是應該被精心呵護的。一些錯誤的代價是承受不起的,孩子何錯之有啊!

    有些教訓是可以改正以後不再犯的,有些教訓卻永遠的無法挽回,無論怎樣彌補,也無濟於事。一條鮮活的生命啊,還沒來得及開口喊一聲爸媽,就這麼凋零了。我不想再去指責無知的媽媽,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該有多疼。

    我們該好好反思一下,為什麼會雪崩?那本該輕舞飛揚,造就美好雪景的雪花,怎麼連稚嫩的孩童都不放過?請別無動於衷,假裝無辜。媽媽這個群體是本是弱勢群體,請多些正能量,不要再製造焦慮了。提供一些科學的,靠譜的育兒知識,育兒方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要被矇蔽了心智,賺這種毀滅人的錢財,良心何安?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盡信別人的方法,還不如自己小心摸索。從來育兒不易,教育孩子最關鍵的是媽媽的自我成長,請媽媽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可以和孩子一同進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知女莫若母。媽媽們都是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慢慢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帶娃之道的,急不來的。希望媽媽們在不斷學習中自信點,承擔起做母親的責任,讓孩子健康長大吧。與您共勉!

  • 16 # 逸然律師

    如果能夠以過失致人死亡立案,將是我國法治的里程碑事件。

    作為一個九個多月男娃的媽,我是真的不理解為啥能聽著寶寶這麼哭而不去安撫。且不說仰睡和趴睡誰對,最簡單的道理是,難道娃是因為舒服才哭的嗎?大人嗷嗷哭一個小時也得缺氧啊!!

    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社會力量沒法過多插手家庭生活,不管是打老婆還是打孩子。當然美國的寄養家庭制也有弊端,但不可否認的是,總有一種聲音是這麼說的:孩子都沒了,父母最傷心,再追究法律責任太殘忍了。什麼時候這種聲音能不再佔主流,才能讓類似的悲劇越來越少。

  • 17 # 向上長的花兒

    氣憤是這個愚蠢的媽媽,因為相信一些所謂的育兒經驗,而讓自己的孩子喪了命;心痛的事,這個可憐的孩子,還沒有見到美好的世界,體會人間的喜怒哀樂,就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媽媽,極其相信老人的經驗,而讓孩子受苦。

    有一次小區裡一個奶奶給我說,她的兒媳婦聽孃家人的話,給剛出生的女兒擠ru頭,說是這樣防止以後凹陷。結果破皮了,感染髮炎,還去住了一個星期的院。

    有人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照顧老大的新手媽媽,會去找別人的經驗學習,這無可厚非。但是,不是所有的經驗都是對的,也不是別人成功的經驗就必定適合自己。

    我一個同學,在生了孩子以後,也買了一本育兒書籍,據說是島國的一本訓練孩子獨立的書,我聽了以後為她的兒子感到擔憂。怕她的教條主義,對孩子的以後有影響。才出生的孩子,要什麼獨立?

    這個案件中的媽媽,一定也是信奉了一些訓練孩子的方法,但是孩子還這麼小。

    我也聽說過成功的經驗,他們全程影片跟蹤,做好了防範措施。也許是他們運氣好,沒有出事,而且還子還變得獨立了。

    別人的成功經驗,不可複製。一歲以內的孩子,應該無條件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無論是餓了累了困了無聊了,哭就是他們的表達,需要引起大人的注意。

    如果一味地要訓練孩子獨立,等他長大了也不遲。現在說什麼也晚了。

    這樣的媽媽,用血的代價,警示著後來的媽媽們,不要再做傻事了。

  • 18 # 寶寶沒時間

    這是育兒群裡別人轉的孩子出事前和出事後的做法,當時我看到我都震驚了,從頭到尾一直在聊天尋求幫助找存在感泡群聊,真的不知道作為孩子父母她是怎樣想的。這麼大點的孩子不是以快樂為主?關於當事人我不想做太多的評判,我想她大概一輩子都在悔恨中度過的

    最後碎碎念一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教育育兒方法,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要一味的聽別人怎樣說,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要有自己態度看法,不要人云亦云,難道別人家的孩子是神童,我們的孩慢人一步就是不聰明?希望這件事是一個警醒吧!

  • 19 # CR美媽萌娃大聯盟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這個睡訓致死案件,都和我一樣感到氣憤和難過。但是這是誰之過呢?機構和培訓老師固然有錯,但是父母難道沒有錯嗎?誰才是你的寶寶的第一守護者,為什麼作為父母,會被洗腦去繳費學習一個對寶寶有傷害的課程呢?今天我想討論的是作為父母,面對五花八門的課程,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些悲劇的再次發生?

    第一、父母應該怎麼學?父母應該理性的有選擇性的去學習。從小到大,我們學過很多知識,但是從來沒有學過如何為人父母。遇到一個新的的育兒方法,如果我們無法判斷,這時我一般會在網上搜集一下權威性的各方觀點,然後再判斷是否應該採納。例如網上很多專家都批判過睡訓,他們提倡1歲以下孩子禁止趴睡,有窒息的危險。那麼父母如果能先蒐集一下這些資料,就不會被洗腦了,就能保護好自己的寶寶!

    第二、父母應該學什麼?父母要多學習專業的育兒知識,補充自己的知識後,沒那麼容易被忽悠。何謂專業的知識,你可以多聽聽靠譜專家的育兒講座,也可以上當當搜尋相關的育兒書籍,一般會有專家推薦或者讀者推薦排名。古語有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多看看多聽聽,慢慢你就會有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只會做對寶寶有益的事情,保護好自己的寶寶,陪伴他健康快樂的成長!

  • 20 # 文默默愛學習

    歷史總是在不斷上演。悲劇一遍遍在重複...

    倘若沒有育兒書,沒有培訓班,沒有科學育兒理念....這位媽媽難道不知道孩子鼻子被悶住會有危險嗎?

    她缺的不僅是育兒的知識,她是連基本常識都沒有!!!

    而類似這樣的事、這樣的人真的已經不少見了。給孩子喂活蝌蚪導致腦炎死亡的、教2歲孩子抽菸的、逢年過節給孩子喂口酒的....好吧。造吧!不知道還有多少生命要死於這些愚蠢、愚昧、無知的個人和機構上。

    這是出一個新聞全民怒吼一次、罵一次、悲憤一次、抓一次...就能解決的嗎?

    不。這個問題,病在根上!倘若你今天告訴她不能這樣,她學會了,明天她可能還會因為另一個問題出岔子...

    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

    也許,我們教科書式的教學要改改了!育兒知識書本里沒有,但成長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必須要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別人減肥很容易自己減肥卻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