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湯圓圓的農村生活
-
2 # 蜂收季節
一般人民們育水稻秧苗,都是在清明後,因天氣轉暖,適宜播種。
為促其水稻種子的儘快出苗,人民會選用大棚播種,那麼溫度也要控制好。
在發芽時期,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9度到30度左右。
剛出苗的秧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最高不得超過28度。
到兩葉一心時期的秧苗,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0度到25度左右。
到三葉一心時期,棚內溫度宜控制在20度。
一般傳統的做法是當秧苗長到二葉半到三葉時,人們會選擇晴天天氣揭全膜,此時白天全揭膜,晚上再次蓋好膜,這過程要一到兩天,等秧苗完全適應不蓋膜的氣溫時才能收膜。
總之,為了有個好收成,在種植水稻所花的時間和人力也不少。
-
3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4月21-4月24日期間,東北的吉林和黑龍江地區大幅降溫、降水、並伴隨大風天氣。雖然說對部分地區的霧霾天氣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從夏裝一下過度到冬裝還是有些不習慣,特別是在齊齊哈爾、黑河等地已經出現了中雪級別以上的降水,對黑龍江和吉林的水稻大棚育秧也有較為嚴重的影響。有可能會因為極端的天氣造成大棚的倒塌、秧苗的凍害以及病害等不利情況分發生。所以,針對不利天氣條件採取一定的應對措施也是第一要務。
1、針對夜間溫度過低採取的措施。在即將進入5月的階段,由於倒春寒的影響,4月21-4月24日期間的溫度大幅跳水,夜間最低溫度能達到零下5°C,這對於已經萌發、已經齊苗、甚至已經達到離乳期的部分育秧大棚來說,芽種和秧苗因為低溫的影響而遭遇凍害有可能造成水稻葉片或者葉尖發白、發黃的應激反應情況,而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對於這類育秧大棚,可以採取在夜間覆蓋底膜或者在棚內再搭建小型拱棚的方式來抵禦低溫,但是需要在白天將底膜或者小型拱棚膜揭開讓秧苗透透氣。
1.1覆蓋底膜或者搭建小型拱棚。一般來說,如果夜間的外界溫度降低到零下5度,棚內的溫度也會達到零下的狀態。只不過由於有大棚膜的保護,溫度降低的幅度會慢一些。透過覆蓋底膜或者搭建小型拱棚的方式,能夠輕微的提高秧苗上方的溫度。相對來說,搭建小型拱棚的方式提高苗床溫度的效果更好,可以在夜間增加2°C左右的秧苗上方的溫度,對於緩解倒春寒天氣造成的夜間棚內溫度過低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初次之外,也可以採取覆蓋無紡布的方式來保護秧苗上方的苗床溫度,只不過效果相對要差一點。
1.2棚內放置炭火盆。如果您覺著覆蓋無紡布、底膜或者搭建小型拱棚的方式過於繁瑣、複雜,也可以採取夜間在棚內放置幾個炭火盆來增加棚內的溫度。一般來說在棚頭和棚尾各放置一個,中間可以依據實際條件間隔一定距離放置2-3個炭火盆,對於提高或者保護棚內的溫度不過度下降,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使用炭火盆需要注意安全,畢竟炭火燃燒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在進棚之前需要敞開大棚換氣,否則容易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事故。
2、低溫增加病害發生的風險。由於21-24日的溫度較低、還伴隨大風天氣,很多農民朋友為了保證棚內的溫度讓秧苗生長,都會採取關閉大棚的方式來保證大棚的溫度。但是,這也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棚內的溼度過大, 容易引發立枯病和青枯病的發生,影響秧苗的安全生長。所以,如果未出現大風的天氣,還是建議您在日間開啟大棚的一側通風口,排放棚內多餘的溼氣。至於說通風的時間,可以適當的降低通風時間。而且,適當的通風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立枯病,也對青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在短期的晴朗天氣條件下,緩解棚內溫度升高的急劇趨勢,也有一定的效果,這也是防治青枯病的最好方式。而且,還建議您在這個階段採取旱育的方式,不要澆水,避免苗床溼度過大的情況發生。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4 # 楊菩提
秧苗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溫度。用水育或半旱育秧,氣溫一般都要穩定在10℃以上時才能播種。假如使用塑膠薄膜來育秧,就可以提前半月到二十天下種,育出來的秧苗還很齊壯。為什麼呢?因為秧田蓋上一層塑膠薄膜後,裡邊的空氣就不流動了。白天受太陽光的照射,膜內的溫度提高得快。到了夜間或遇到低溫天氣,薄膜又能保住秧田內的熱量,使它不致散失。這樣的秧田溫度穩定,稻種發芽快,秧苗生長的也快,可以提早十到十五天插秧。插秧早了,水稻在大田內的生長天數也多了,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更多的養分,使稻粒結得又多又飽。使用塑膠薄膜育秧,一般每畝能增產七十到八十斤,並且對於下一季水稻的繼續增產也有利。
搭個什麼架式好?
塑膠薄膜育秧搭架的形式很多。其中以拱式(“n”)最好。因為這種架式能使秧田的溫度、光照均勻,秧苗生長健壯整齊。架子的寬度要看薄膜的寬度來定,中間高九寸左右比較合適。過高會浪費材料,過低會使膜內溫度過高,燒壞秧苗。薄膜蓋好後,須把薄膜邊用泥封緊。為了防止大風颳跑薄膜,頂上要用繩子攔緊。
秧田下種別太多
用塑膠薄膜育秧,每畝秧田下種別太多,因為秧田溫度高,秧苗生長快,下種量多了,秧苗太密,長得十分瘦弱,不大發杈,並且容易發生爛枯病和苗瘟病;將來插到大田裡,成活率也比較低,不愛發棵,影響產量。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用塑膠薄膜育秧,南方秈稻品種,每畝播種八十到一百五十斤,北方粳稻品種,每畝下種二百斤左右,比較合適。
通風換氣,鍛鍊秧苗
用塑膠薄膜能不能育成壯秧,關鍵還在於合理調節膜內的溫度、溼度和空氣。
播種以後,為了使稻種早發芽,早出土,早紮根,膜內的溫度、溼度要高一些。但是,最高溫度也不要超過40℃,再高了,秧苗就光長葉不長根,十分細弱。所以當膜內溫度超過35℃,就要把薄膜的兩頭開啟,讓它通風。如果遇到連續低溫天氣,長時間不把薄膜開啟,不通風換氣,膜內就有一股黴味,容易發生病害。所以,也應該在中午進行短時間的換氣。
讓秧苗一直在薄膜里長大也不行。因為這樣的秧苗插在大田裡,就經不起風吹、雨淋、日曬。所以,當秧苗長出二片葉子以後,就應該經常揭開薄膜,讓它受到鍛鍊。開始時揭開的時間短一些,後來可以長一些。揭膜換氣,一般在晴天的上午八點開始,到下午五點。如果這時氣溫降到15℃,可再把薄膜蓋嚴;如果氣溫還在20℃以上,就可以日夜通氣。在寒潮和陰雨天,如果氣溫下降到15℃以下,就不要揭開。
秧苗長出第三片葉子以後,原來種子裡貯藏的養分已經消耗完了。從此,秧苗就要透過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所需要的養分。因此,應當及時撤去薄膜,讓它充分和太陽光接觸。撤去膜薄前,可以灌些水,以防止陽光太強,使秧苗萎縮卷葉。灌水最好是在晴天的下午進行。撤膜後,如果遇上持續時間較長的大寒流,應當把薄膜蓋上。
施送嫁肥和秧頭肥
撤了薄膜以後,為了促進秧苗生長,增強抗寒能力,過三四天要排出秧田積水。到插秧前五六天,施一次送嫁肥。拔秧或鏟秧時,施好秧頭肥,以便插秧後早回青,早分櫱。
-
5 # 小熊三妹
我們家幾十年來我爸爸一直都是這樣管理的秧苗
覆蓋地膜目的是增溫保墒散溼,促進早出苗、出齊苗。但是早揭膜,在氣溫低的地方,秧苗生長緩慢,甚至僵苗;晚揭膜,隨著氣溫上升,膜內溫度高,秧苗徒長、抗性差,第一葉節難分櫱。
2、一般情況下在水稻秧苗立針期(30%第一完全葉露尖),也就是在播後5-7天,第一片完全葉展開前(呈針狀,約2釐米左右)。我們農村常說的水稻秧苗80%見綠時揭膜。為控制第一葉徑腔高度3釐米以內最好早揭膜!
3、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如果空氣溼度大、氣溫偏低的陰雨天,應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時間宜在傍晚前),棚內外溫差小,秧苗適應新的環境快,如果中午氣溫高時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騰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
4、澆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時,必須採取邊揭膜、邊澆水,如果揭膜水不足,蒸發過多,墒情較差,必須澆透水,以補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儘快適應環境的變化。
其次苗床各時期通風
揭地膜後就可以進行小通風,通風達到各葉齡最低溫度界限,要及時閉棚。隨著葉齡的增長,通風煉苗時間相應延長,結合苗床溫度管理的“2、5、8”原則進行通風,使其大棚溫度控制在要求之內。
1.5葉期:棚內溫度不超過28℃(一般22~25℃),在晴好天氣提早通風煉苗,棚布不要落到底,最好是肩部通風煉苗。
2.5葉期:棚內溫度不超過25℃(一般20~22℃),若超過25℃易造成早穗現象,根據天氣情況加大通風。
3葉期:棚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夜間最低溫度高於10攝氏度的情況下,逐漸轉入晝夜通風煉苗。插秧前如果夜間沒有霜凍,就可以撤棚,等待插秧。
通風注意事項
1、通風煉苗時應注意大棚開口下方用編織物、塑膠膜等擋住,避免風大直接吹到秧苗。
2、小苗通風應背風放風,大苗可大通風。
3、根據晝夜溫差放風:溫差過大放風時間以短為宜;溫差小時可以增加放風時間。
4、防禦低溫冷害。外界最低溫度若是低於0℃時,要求必須採取增溫措施,如加炭火盆、煤氣罐、熱燈泡、煙霧彈等。
5、外界最低溫度如果低於10℃,下午3點左右提早關棚保溫。
6、如遇低溫凍害發生,應早晨提早通風,緩解凍葉萎蔫。
7、進入3葉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風練苗力度,特別是陰天也要早晨開啟棚頭通風,散去棚內溼氣,使秧田始終處在旱育狀態,培育壯苗。
8、起早在棚背風面1米高處每隔4米左右開10—20釐米高口排出溼汽換入涼汽練苗
-
6 # 通道小哥
俗話說“低溫得病,高溫要命”,我國南、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決定了兩地水稻的生長條件。南方的秈稻出苗最低溫度為141,北方的粳稻出苗最低溫度為12 ℃。適溫28℃~32℃,最高溫度40℃:〜42℃。在適溫條件下,稻種才會發芽整齊。如低溫達到-7℃時,就要做好防寒工作,以免稻種凍死。
苗期生長溫度一般為12°C(粳稻)-14°C(秈稻),最適溫為30°C-32°C,最高溫為42°C。出苗後幼苗生長的快慢與溫度有關,從出苗到3葉期,13°C-15°C,需13-15天;15°C-25°C,需5-9天;25°C-30°C,只需4-5天。
高溫下生長快,但苗體軟弱。
一般日平均20°C左右,日溫25°C-26°C、夜溫15°C-16°C對培育壯秧最為有利。當溫度低於51,持續36小時,氨基酸從幼根、幼芽向外滲漏,對幼苗生長有損害。
日氣溫達25°C左右,物質代謝旺盛。
過高溫度對秧苗生長也有損害,如中午秧田表土溫度有時可達40℃以上,薄水層溫度更高,可達45°C以上,常發生煮苗現象;塑膠薄膜棚內常因通風不及時使溫度達50°C左右,造成蒸苗現象。
低溫是指外界氣溫低或伴有大風等不良天氣。對於小棚保溫旱育苗,塑膠薄膜覆蓋後,苗床內溫度是外界溫度的2-2.5倍。因此,當外界氣溫超過15℃時就應通風煉苗,否則會出現高溫捂苗現象,地上部生長很快,而地下根部生長很慢,地上部葉又長又寬,蒸騰作用很強,地下根部吸水滿足不了蒸騰作用之需,就會發生生理缺水,導致立枯病和青枯病發生而死苗,嚴重時全部枯死。發病後即使能挽救一些,卻已成為弱苗,延誤了移栽時間,難於獲得高產。特別是幼苗1葉1心以後,天氣晴好而氣溫較低或伴隨大風,不敢通風煉苗,導致苗床內溫度過高,造成秧苗徒長而更易發病。因此,“周大伯”提醒您無論陰天下雨還是颳風,在1葉1心以後都必須堅持通風煉苗。育苗先育根,低溫煉苗,可促進根系生長,增強秧苗抵禦極端溫度的能力。
旱育苗苗前後怎樣進行通風煉苗?
一、溫度管理
出苗前儘量保溫,但並非溫度越高越好。雖未出苗,但床內溫度超過35℃以上,也應通風降溫或遮光降溫,防止高溫灼芽種。出苗,齊苗前後,溫度控制在30~32℃。一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5~28℃,超過28℃時就應通風煉苗。夜間要蓋好蓋嚴,防寒潮和霜凍危害秧苗。遇有霜凍預報,有條件的可往稻溝灌水保苗,好天將水排出,2葉1心期,床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對早熟品種來說,在2.5葉期,床內溫度不能超過25℃(即雙二五標準),以避免早穗現象發生。根據苗情和天氣決定通風煉苗期,根據風力和風向調整通風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
提示:膜前3~5天要大通風,陰雨天夜間可不關閉通風口,逐漸達到晝揭夜蓋,直到夜間也不蓋農膜。
二、水分管理
只要播種前澆透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補水。出苗後應實施適量補水。當苗出奇並已全部青頭時,要根據苗床水分情況澆一次水(不要灌水)。以後隨秧苗生長,適當補水,補水標準是早晨太陽出來前看葉尖是否有水珠,有就不用補,沒有就補透(此法不適用於拋秧缽育秧苗),最好用澆淋或微噴水方式,時間要避汗一天高溫期,應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3時後進行。
症狀特點
一、生理性爛秧:1.爛種,指種子未發芽即腐爛;2.爛芽,指剛萌發的幼芽發育不良捲曲呈魚鉤狀,未髮根就死亡,或陷入泥中腐爛而死,或形成漂秧;3.黑根,指秧苗根部變黑腐爛,葉片逐漸枯死;4.青枯,指秧苗青綠未黃驟然枯死,基部未腐爛,秧苗不易拔起;5.黃枯,指秧苗緩慢變褐枯黃而死,根部腐爛,病秧易拔起。
二、侵染性爛秧:1.綿腐病,水育秧田播種5~6天即可發生,苗高3釐米左右發生重,危害幼根和幼芽。種殼裂口處或芽基部出現少量乳白色膠狀物,逐漸長出放射狀白色絮狀菌絲,漸呈鐵鏽色、綠褐色或汙褐色;種子腐爛不能萌發,或病苗基部腐爛枯死。病害發生由點到片,嚴重時成片枯死。2.立枯病,溼潤育苗、旱育苗和薄膜育苗秧田多見。
表現症狀為:(1)芽腐,出土前幼芽幼根變褐、扭曲、腐爛而死,後期生出粉白色黴層;(2)針腐,秧苗立針至2葉期心葉枯黃,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出現褐斑,莖基部生出黴層,秧苗易於拔斷;(3)黃枯,秧苗1葉1心至3~4葉期發生,下葉開始枯黃萎蔫,根毛稀少,後期基部變褐軟腐;(4)青枯,多發生於3葉期前後,秧苗心葉或上部葉片捲成柳葉狀呈青灰色,根毛稀少,後期基部變褐軟腐,易成簇發生。
病原及發生規律
生理性爛秧多是由於種子質量差、催芽過程中冷熱不均、播種質量差、蓄水過深、缺氧窒息以及苗期冷後暴晴或溫差變幅過大等造成;黑根則是由於肥量過大、蓄水過深,產生大量硫化氫、硫化鐵等還原物質毒害秧苗所致。侵染性爛秧的綿腐病主要是綿黴菌、有腐黴菌等真菌侵染所致;立枯病主要是鐮孢菌和茄絲核菌等半知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長期生活,以菌絲體、卵孢子、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借水流、氣流傳播;絲核菌以菌絲和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以流水傳播,主要透過傷口、幼嫩組織侵入。
防治措施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應採取改進育苗方式、提高種子質量和催芽技術、加強秧田管理、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措施。因地制宜採用塑膠薄膜育苗、軟盤育苗和旱育苗,最好不採用水育苗。秧田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地塊。把住留種、貯種、曬種、選種關,提高種子發芽率。採用溫水浸種(55℃10分鐘)或藥劑浸種(50%多菌靈800倍液3天)。催芽期間溫度穩定在10℃以上,防止過高或過低,保證出芽勻、齊、壯,增強秧苗抗寒能力。加強秧苗管理,整地精細,保證床面平整、床溫和通透性;選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科學灌水,以水控溫護苗;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結合,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氮,增強秧苗抗病性。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澆灑75%敵克松1000倍液,或50%代森銨800倍液、5.5%浸種靈3000~50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15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
水稻苗期常見的九種病害
1立枯病(黃枯病)
與播種量有密切關係,如果每平米超過300克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陽時檢查苗床,如發現秧苗有一塊塊雖然沒有黃,但沒有水珠時說明已得立枯病,及時打藥就能挽救。如等到苗黃後打藥就只能控制。是否是立枯病看以下幾點:首先看稻苗主葉尖上有沒有水珠或黃不黃,其次把病苗連根拔後根和莖的連線處掰開,看莖的中心,變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葉死得比下部早。
2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種。但主要是苗床管理不當引起的。苗期通風少,床溫高,澆水多,引起秧苗徒長,結果地上部分長的過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能力小於地上部莖葉的蒸發,嚴重時就得青枯病。防治:多通風,早通風,控制溫度和溼度。千萬不能大通風或中午時接膜澆水,應當早晨出太陽前或晚上太陽落下後小通風,以後慢慢再大通風,促進秧苗根系生長,讓水稻適應環境。青枯立枯混發時,按青枯的方法管理,按立枯病方法打藥。
3燒苗
這裡指的是施肥過多引起的。往往是整床或一塊塊出苗不齊,不出苗或出苗後立針期開始不長,根細小、黑,不紮根。只要不是受凍情況下,白天多澆水,大揭膜,再澆水再揭膜,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進紮根,稻苗發新根後正常管理。
4烤苗
這裡指的是施肥過多引起的。往往是整床或一塊塊出苗不齊,不出苗或出苗後立針期開始不長,根細小、黑,不紮根。只要不是受凍情況下,白天多澆水,大揭膜,再澆水再揭膜,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進紮根,稻苗發新根後正常管理。
5凍苗
出苗前一般外溫零下3度一般不至於發生凍害,但出苗後秧苗越大受凍程度會越大。受凍的苗剛開始稻葉水浸狀的濃綠色,太陽曬後就變白變黃,預計頭一天溫度0度以下時澆水,可減輕凍害發生。
6頂蓋苗
覆蓋用的土粘性大或有機質含量高時發生。秧苗出現頂蓋時,等到頂蓋的土幹後使用木條等把頂蓋的土打碎,再澆透水讓苗露出地面即可。
7細菌性褐斑病
育苗過程中不注意通風,秧苗徒長的情況下通風,稻葉之間相互摩擦出現傷後有細菌侵入產生的病害。一般不用打藥,注意通風管理。
8多磷症
第一片葉變褐和第二片葉葉尖變褐的情況,適量減少磷肥的量即可。
9藥害
一般是封閉藥的藥害,苗葉深,心葉打絮、扭曲。一般在不影響生長的情況下加強通風,儘可能降低苗床的水分,減少秧苗對藥的吸收,噴緩解藥害的藥即可。
-
7 # 三農老王六哥
塑膠薄膜用於農業生產,在國外是從五十年代開始的。我國在六十年代初首先用於水稻育秧中,後來推廣應用到蔬菜早期栽培覆蓋中。如果育苗初期出現倒春寒天氣或長時間陰雨天后晴朗的低溫夜晚,要防止發生凍害。低溫對水稻秧苗的影響很大,水稻生長對溫度的要求為最低17℃,最低
臨界線12℃,10℃以下秧苗生長就受到影響,程度不同的造成冷害或凍害,出現爛秩和死苗現象,呼吸強度由急劇增強轉入下降,在3-5C下低溫持續1-~3d開始,幼苗的呼吸強度明顯增強,當受凍天數繼續延長時,呼吸強度又開始下降,其中根的呼吸減弱比葉片出現得早(據63年陳龍權熱能轉化表5)說明秧苗受凍後症狀首先出現在根部,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受凍後根系活力下降,吸收水份和礦物質的能力也隨之下降因此,當突然受凍,也要注意保溫控制好溫度,並非溫度越高越好。雖未出苗,但床內溫度超過35℃以上,也應通風降溫或遮光降溫,防止高溫灼芽種。出苗,齊苗前後,溫度控制在30~32℃。一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5~28℃,超過28℃時就應通風煉苗。夜間要蓋好蓋嚴,防寒潮和霜凍危害秧苗。種植水稻還是要科學管理科學種植才能有好的收成
-
8 # 廣西鼕鼕姐
因為我是一個廣西地地道道的農民。每一年都會種上幾畝的田地,氣溫下降秧苗是不用蓋二層膜的。
如果是長期持續溫度低低下到0度。可以蓋兩層膜。
一般的話基本上都是在清明節前後。氣溫平均溫度達到十幾度左右。蓋上一層的膜,基本上都能保持室內的溫度,有十幾二十度。所以只要旁邊用泥土密封好的的話,根本不用蓋兩層膜。
我們每一年都會種植五六畝要田地。我們從來都沒有蓋過兩層的膜。因為廣西這邊的溫度氣溫比較溼熱嘛。嗯,跟廣東的天氣差不多。但是如果在北方那邊的話,那就肯定要蓋兩層樓嘛,因為他那邊的氣溫基本上到51之後才會回升
所以我覺得應該要看地方來,南北差異比較大。南方的話基本上不用。北方的話可能就用得上。
-
9 # 農村姑娘梅子
首先,水稻秧苗需要在溫度比較高的環境下生長,這就是在播種完畢要蓋好薄膜的原因,因為溫度低了它就會被凍死,不會生長了,但是相反,只要一但生長出來了,那就更得注意它的溫度了,出苗過後的溫度不宜太高,在25度左右就行,水稻生在春季,如果是溫度太高了,必須要給它通風降點溫度,否則就會被燒死的!
-
10 # 贛鄉小美
氣溫下降秧苗是否需要蓋二層膜。現將秧苗期管理上的,水分 、溫度、通風等管理技術分享給大家:
1、覆蓋地膜目的是增溫保墒,促進早出苗、出齊苗。但是早揭膜,在氣溫低的地方,秧苗生長緩慢,甚至僵苗;晚揭膜,隨著氣溫上升,膜內溫度高,秧苗徒長、抗性差,第一葉節難分櫱。
2、一般情況下在水稻秧苗立針期(30%第一完全葉露尖),也就是在播後5-7天,第一片完全葉展開前(呈針狀,約2釐米左右)。農戶常說的水稻秧苗80%見綠時揭膜。
3、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如果空氣溼度大、氣溫偏低的陰雨天,應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時間宜在傍晚前),棚內外溫差小,秧苗適應新的環境快,如果中午氣溫高時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騰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
各時期通風,1.5葉期:棚內溫度不超過28℃(一般22~25℃),在晴好天氣提早通風煉苗,棚布不要落到底,最好是肩部通風煉苗。
2.5葉期:棚內溫度不超過25℃(一般20~22℃),若超過25℃易造成早穗現象,根據天氣情況加大通風
3葉期:棚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夜間最低溫度高於10攝氏度的情況下,逐漸轉入晝夜通風煉苗。插秧前如果夜間沒有霜凍,就可以撤棚,等待插秧。
育秧期各階段性溫度溼度標準:
1,種子根發育期:從播種到出苗,約7-9天時間,以培育種子根為主,此期一般不澆水,棚內溫度不超過32℃。如地膜覆蓋的,待出苗後將地膜折去,如遇35℃以上的溫度,應開啟大棚兩側通風降溫,在下午4-5時關閉通風口。
2,第一完全葉伸長期:從出苗到第一完全葉展開,約需5天,此期間地上部控制第一葉鞘高度不超過3釐米,地下部促發與第一葉同伸的鞘葉節根5條根系,出苗80%時撤地膜,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28℃,及時通風練苗;除苗床過幹處補水外,一般少澆或不澆水,使苗床保持旱田狀態。
3,離乳期:從第二葉露尖到第三葉展開,約需10-14天時間,防止莖葉徒長,重點控制溫度和水分,棚內溫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過25℃;如床土發白、根系發育良好,早晚心葉葉尖不吐水或午間心葉捲曲,在早晨八時左右澆水,一次澆透。插秧前要根據天氣及棚內溫度情況,多設通風口,及時練苗。練苗白天溫度一般不超過20℃,夜間一般不低於10℃,當夜間溫度穩定透過7℃時可晝夜通風。
以上是看氣溫升降參考秧苗要不要蓋二層膜,得看實際溫度實際操作。
-
11 # 龍城瞎搞
氣溫下降水稻秧苗用蓋二層膜嗎?答一般來說氣溫下降平常不是很大的話是不用的。蓋模主要原因是保溫 ,保水份不過建議還是蓋一點為好。一般秧苗蓋過清明就可以。重點來了《如有不知道為什麼要蓋清明節的就去了解24節氣就知道啦》
-
12 # 鄉野勵志小哥
那麼我們現在來先來看一下水稻比較適合生長的溫度。水稻在低於13℃時停止生長、低於8℃時產生延遲性冷害,高於35℃時也會抑制生長,一旦高於42℃秧苗就會發生死亡。
其實給秧苗蓋膜也是很有講究的,現在呢,我就給你講一下秧苗蓋膜要注意的幾點。
第一點秧苗蓋膜需要注意什麼呢?春季的秧苗最怕就是受寒了,由於春季氣溫不穩定忽冷忽熱。我們已經播種的水稻,如果完全已經蓋好麼的,那麼我們就要關注每天天氣的變化。
由於白天跟是晚上的氣候,溫差較大。所以呢溫度要求進行適當的通風管理:
1、覆蓋地膜目的是增溫保墒,促進早出苗、出齊苗。但是早揭膜,在氣溫低的地方,秧苗生長緩慢,甚至僵苗;晚揭膜,隨著氣溫上升,膜內溫度高,秧苗徒長、抗性差,第一葉節難分櫱。
2、一般情況下在水稻秧苗立針期(30%第一完全葉露尖),也就是在播後5-7天,第一片完全葉展開前(呈針狀,約2釐米左右戶常說的水稻秧苗80%見綠時揭膜。
3、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如果空氣溼度大、氣溫偏低的陰雨天,應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時間宜在傍晚前),棚內外溫差小,秧苗適應新的環境快,如果中午氣溫高時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騰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
4、澆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時,必須採取邊揭膜、邊澆水,如果揭膜水不足,蒸發過多,墒情較差,必須澆透水,以補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儘快適應環境的變化。
-
13 # 山哥小跟班
天方夜談,我是第一次聽說,難道你那嘎達是東北麼?
我們湖北這邊,今年氣溫也不穩定,經常降溫,對秧苗的育苗也不穩定,但是我們這邊都是蓋一層薄膜,這個東西完全沒得必要弄兩層。
首先,我們這邊現在普遍的都是採用的育秧盤就行育苗,等到苗出齊了以後,我們就起苗,在到農田裡面去拋秧,比過去插栽要舒服多了,過去每一顆都是栽的效率太低,勞動強度也太大了。
第二現在用地膜育苗地,在農村基本上是沒看到過,但是還有一種新技術,就是直播稻,就是直接把稻穀播種到田裡,這樣也比較好,但是產量要低一點,一般一畝地能夠產1200斤就算很不錯了!
-
14 # 在農村的寶媽麗麗
你好,我是寶媽麗麗,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種子發芽時期,為促其儘快出苗,棚內溫度應控制在30℃左右;一葉一心期的秧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超過28℃;兩葉一心期的秧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0℃~25℃左右;三葉一心期的秧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0℃。如果育苗初期出現倒春寒天氣或長時間陰雨天后晴朗的低溫夜晚,要防止發生凍害。
-
15 # 農村戶外小胡
低溫冷害是北方稻區經常百遇到的問題。由於低溫冷害的影響,水育秧、水直播田多發生綿腐病和壞種爛秧;溼潤育苗和旱育苗多發度生立枯病和青枯病,往往大量死苗。尤其是徒長苗,根系發育不好,受害更重,常常造成弱苗。
對苗期低溫冷害,首先應問從預防入手,適期播種,地溫穩定透過5℃方可旱育苗(保溫)播種。苗田底肥適當多施磷肥,可提高秧答苗耐寒能力。如果秧苗受到低溫冷害,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排水降溼增版溫。水育苗和直播田要加深水層護秧。對於低溫引起的病害,要及時進行對症治療。
一、苗期栽培技術
(一)種子處理:
1、曬種 播種前2—3天,把種子進行晾曬,鋪成厚度3~5公分,每天翻動幾次,保證種子曬均勻了。陽光強溫度高時,要增加種子的翻動次數,避免長時間不翻種子,使種子高溫灼傷而降低發芽率。
2、選種 透過選種挑出秕粒、碎粒、有蟲粒和草籽,選擇粒大成熟好的種子。選種有鹽水選、黃泥水選等方法。鹽水選是用缸或大盆放一下水,往水裡放鹽。邊放鹽邊攪勻了,拿一個雞蛋放在配好的鹽水中,雞蛋正好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上時,濃度正好,就可以了,不要再放鹽了。
3、浸種消毒 把選好的種子用使百克等浸種劑浸種。如果沒有使百克也可以用其他的。買藥時向賣藥的問問哪個好,也可以多打聽一下身邊的人都用哪種藥。種子消毒是防止稻苗得惡苗病、苗稻瘟病、立枯病。
4、催芽 發芽齊不齊,跟溫度有關。發芽的最低溫度10℃,最高溫度為40--42℃,最適宜的溫度是28--32℃,在32℃條件下種子發芽最快最齊。所以,種子浸好後,用47—48℃的水過一下,而後保持32℃的恆溫發芽。芽不要太長,以芽長1釐米達到露白、總體上整齊一致最佳,否則芽長易得惡苗病。
(二)環境條件
注意天氣預報,當本地氣溫保持在5—6℃時,就可以開始育苗了。播前要將苗盤水澆透,播的儘量均勻。蓋土0.5—1.0釐米,不能過薄或過厚。如果播種時氣溫低於5℃,要在大棚內用竹子支拱,在棚內的地膜上再加一層膜,採用三膜覆蓋,增加保溫效果。
苗期管理時要注意協調好氧氣、水分、溫度的關係,這是水稻旱育壯秧的技術關鍵。一是防止棚內溫度過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溫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溫度忽高忽低引發立枯病造成死苗。
1、溫度條件 播種後到出苗的一週時間裡,天氣比較涼。大中棚以密封保溫為主,注意不要進進出出帶涼風。
2、水分管理 儘量延長第一次、第二次的澆水時間,也就是苗出來後,先不澆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時候再澆第一次水。澆後再到床土很乾的時候再澆水。
3、通風煉苗 秧苗一個半葉時開始通風煉苗,蹲苗防徒長。一般隨著苗越來越大和天氣越來越暖和逐漸延長通風時間和加大通風口。
4、苗期防病 在秧苗1個半葉到2個半葉時是預防苗得病的重要時候,要重點預防青枯、立枯病的發生。
5、苗期施肥 水稻2個半葉後就容易缺肥了,秧苗缺肥葉片會普遍發黃不那麼綠了,這時要注意施肥一次宴沃水溶肥。
施肥時間
在插秧前我們會對稻田進行一次施肥,這次基本上都是農家肥,也就是平時家畜的糞便,宴沃微生物菌劑和根享生根劑這次是基肥,目的是為了保持土壤肥力。第二次施肥的是在插秧後十來天左右 ,這次施的是宴沃高氮高磷水溶肥,目的是為了分櫱做準備,這樣可以分櫱的時間提前,並且分櫱的多,這樣產量會高很多。第三次施肥就要等到它長出穗苞,這個時候所需的養分比較多,所以此次施肥量要加多,但是要適量,促進穗苞的發育和生長,最後一次是肥是等稻穗都長出來,發育齊全的時候,這時進行施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稻穀更飽滿,不要了出現空穗的情況。
施肥技術
施肥方法:在施肥的時候要注意方法,首先在施肥的時候要關注水稻的生長情況,根據不同的生長情況來進行判斷是否需要施肥。如果施肥太早就會造成生長過快,沒用的稻苗增多,但是施肥太晚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等諸多疾病,同時有可能因為一時間水稻無法適應這個肥沃程度而倒苗。其次施肥要注意用量,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根據稻田的肥沃程度和水稻的長勢來進行施肥,可以選擇宴沃水溶肥。
施肥種類:水稻使用的肥料種類其實並不多,都是按照生長髮育的不同時期進行的針對性的肥料。一般就是複合肥、尿素、矽肥、宴沃微生物菌肥、鉀肥、有機肥、磷肥和氮肥。但是氮肥的使用一定要適量,不然到時可能會出現死苗,同時最後米飯的口感也非常的不好。
施肥要點:在施肥的時候儘量採取側深施肥的方法,這樣施肥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減少肥料的用量。第二就是可以促進水稻的生長和發育。第三就是可以減少水稻的患病率和減少環境汙染以及提高產量。在採用側深施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水稻之間的距離、施肥比例以及稻田土壤等問題。
-
16 # 我是阿清
種子發芽期,為促其快速的出苗,棚內溫度應控制在30°左右,一葉一心期的秧苗,棚內溫度在25°左右,最高不能超過28°,兩葉一心期秧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0-28度左右,三葉一心期秧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0度,如果育苗初期出現倒春寒天氣或長時間陰雨天后晴朗的低溫夜晚,要防止發生凍害
-
17 # 雨小云
這位農人兄弟你好,很高興我能用回答問題的方式和你交流學習,你的這個氣溫下降水稻秧苗用蓋二層膜嗎問題?已有很多專業人士回答得有理有據,我做為一個湘西小農人也想和大家湊湊熱鬧!前幾天我這裡剛好是氣溫下降雨水增多,答案我有兩個。 第一個也是我採用的,放水 覆蓋法,當天氣下降到秧苗不能承受時把水引到秧田裡,水位保持在沒過秧苗兩公分左右。這樣能有一定的保溫效果,但不是很好!這方法對下大雨防止被打倒是絕佳效果,但天轉曖轉睛必須馬上把水放悼,因為溫度和陽光對秧苗太重要,千萬別大意! 第二個辦法就是蓋膜法,這方法比我用哪種有明顯優勢,保溫效果強對秧苗生長有很大作用,只是多要錢!這對我來講是必須得想的問題。砍幾根竹子削成二指寬的樣子,跟據自己秧苗箱裡的寬度來做拱架,有多長要多少根竹子自己跟據情況而定。再就蓋上膜,天氣好了記得要把兩頭開啟,不要全開,因為一但蓋上膜如果全開秧苗一下不適應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等長到十公分左右再開就沒問題了。 說了兩個方法其實我的回答是要加蓋膜,當然得跟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像我就沒這條件對不?哈哈
-
18 # 18歲的天空
1、覆蓋二層膜好處:起到增溫保墒作用,促進早出苗、出齊苗,預防低溫冷害。
2、揭膜時間:應該在水稻立針期就應該及時揭膜(立針期:第一不完全葉露尖),農戶常說的80%見綠時揭膜。最好在早上或晚上揭地膜(如果空氣溼度大、氣溫偏低的陰雨天,應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時間宜在傍晚前),棚內外溫差小,秧苗適應新的環境快,如果中午氣溫高時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騰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缺水。在揭膜後不應該將二層膜過早離開苗床,以防突然性降溫,如果在晚間溫度過低應將膜再一次附著上,晝接夜蓋,溫度平穩方可撤離。
3、揭早危害:如果外界氣溫較低,揭膜過早容易造成低溫凍害,秧苗生長緩慢,甚至僵苗,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
4、揭晚危害:隨著氣溫上升,膜內溫度高,秧苗產生徒長現象,並且抗性差,根系發育不良,影響第一葉節分櫱。而且揭膜過晚由於溫度過高容易產生烤苗,葉綠素合成受阻造成白苗現象。
揭膜注意事項:一定要澆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時,必須採取邊揭膜、邊澆水,如果揭膜後水分不足,蒸發過多,墒情較差,必須澆透水,以補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儘快適應環境的變化。
-
19 # 魯西南小寧哥
最好還是全程地膜覆蓋種植,地膜水稻生產技術是目前我國繼地膜小麥生產技術大面積推廣之後又一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實用性較強的新技術。它的優點是增溫、節水、滅草、早熟高產,並能減輕田間勞動強度。主要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產量指標
9~10.5噸/公頃。
(2)品種選擇
選抗逆性強、矮稈粗壯、穗大、豐產潛力大的粳稻高產品種。
(3)秧苗
旱育秧、溼潤育秧、軟盤育秧各種方式育的秧均可用於地膜栽培。秧苗葉齡達3葉1心即可插秧。
(4)整地、施肥與覆膜
①耕翻地:稻田在耕翻時必須將前茬作物的根茬、草棍之類雜物清除乾淨,結合耕地將碾細的農家肥施入,每公頃施95噸,化肥一般施碳銨、過磷酸鈣各750千克,或者在測土的基礎上實行平衡施肥更為科學。
②大田做床畦:大田整做床畦是很關鍵的技術環節(形狀俗稱高床低潤)。床畦寬140~150釐米,和地膜幅度一致,即人手臂種出可將秧苗插入中間一行為準。長短不限,可根據地塊長短而定。行間方向宜於通風透光。每個床畦四周留30釐米寬、20~25 釐米深的水溝。整畦應先幹整成形,後放水泡田再溼整抹平床面。達光平如鏡,無根茬、無草棒、無凹凸不平,以便覆膜時能達到膜與床畦面緊緊相貼,內無水窩氣泡鼓膜,方能達到滅草增溫的效果。
③覆膜:在大田內整好若干床畦後即可覆膜。首先將膜頭邊與床畦溝頭邊對齊,用泥把膜頭邊壓入溝內,然後將膜的滾筒放在床面上,中間串一細圓木棒,兩人分別在床畦兩邊溝裡前行,要用力一致,覆膜平展。兩邊端齊,緊貼床面,到地頭割斷,將膜邊壓入溝裡即可。然後依此類推,再覆下一床畦的地膜。
(5)插秧
①方式:必須採用拉線栽植,兩人或數人分別放入兩邊水溝裡,面對面左右沿線逐行進行插秧。插時用右手中指或食指在確定位置戳孔。將破膜片用指頭反貼於膜裡側,然後將秧苗插入即可,邊插邊注意將膜邊拉展與床面對齊,並防止膜面回縮。
②栽植密度:可根據品種分櫱、成穗高低和要達到的產量應構成合理的單位面積穗數動態群體指標,來確定株行距和每穴株數。北方粳稻每個床面6~7行,行距20~25釐米,穴距10~12釐米,每穴6~8株,每公頃30萬穴左右,成穗525萬~600萬,穗粒數平均80~100粒,產量10.5~12噸/公頃(千粒重按26-~27克計算)。
③確定插秧期:要根據水稻品種生育期和當地無霜期長短來確定,將水稻的揚花期與當地旬高溫期25~30℃期相合乎,然後向前推算。前期時間不足,氣溫達不到,育秧期採用薄膜保溫增溫的手段來人為地加長生育期,從而使插秧期放在當地晚霜臨界期後3天即可,這樣人為調節加地膜覆蓋,前期可解決“小苗不發,僵苗不長”,後期可解決“怕秋封”的問題,滿足水稻“喜光”的特性,大幅度提高產量,並且早熟。
(6)大田管理
①灌水:插秧至返青期,床畦溝裡不斷水,床面始終保持2釐米深的水層即可,不宜過深,過深易漂膜浮秧,地淺或床面乾燥易生病。晴天滿溝水,陰雨半溝水,曬田不灌水都是很好的管水經驗。
②返青追肥:每公頃追尿素120~150千克,床畦內只補水不排水,床面保留2釐米水深。
④始穗期、灌漿期:一是每公頃用碳酸二氫鉀2.3千克兌水噴施,二是田裡不能缺水,床面保留水在3~4釐米深度。
⑤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苞蟲等危害。
(7)注意事項
床畦整治光平如鏡是關鍵,使膜與床面緊緊相貼,才能真正達到滅草增溫的效果。注意防倒伏。由於地膜水稻增溫明顯,膜下3~4釐米深處,比常規程序稻田溫度高3.5~5℃,所以生育程序顯著加快,但潛在危險是易倒伏,可採取三條措施處理:其一是選用矮稈耐倒伏的高產良種;其二是育秧時當秧苗在1葉1心期時用多效唑進行藥物化控處理;其三是在成熟灌漿時為防大風吹倒,尤其是靠溝邊行最易先倒,應在四角釘立木樁用草繩維護防倒。
如個別床溝留得過寬時,補救辦法是:可選用高腳苗靠床畦邊再插一行即可,以免浪費地力。
地膜水稻返青快,拔節、出穗、揚花等生育期都有不同的提高或縮短,整個生育過程由於溫度的提高及苗期床面地膜反光輻射增強而加快,需要系統研究與之相適應的品種配套、平衡施肥、藥物化控、節水用水等比較完善的栽培技術。
-
20 # 三農大學堂
1. 覆膜問題
溫度過低時別說採用雙膜,三膜覆蓋育秧都可以。降溫常伴隨大風,所以小拱棚育秧田塊還要防止大風掀膜。
2. 灌水
若氣溫繼續下降,適當增加灌水深度;遇到低溫且刮強風時,要抓緊灌“齊腰水”,以防秧苗失水萎蔫。直播的早稻田可採取“日排夜灌”方法,即白天不下雨時田間排幹水,利於秧苗紮根,夜間灌水保溫。
3. 加強秧田肥水管理,培育壯苗
秧苗受凍後發黃,可待氣溫回升後,根外追施磷酸二氫鉀等,提高秧苗素質。低溫過後秧田 要及時排水追肥,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2克加水60升後噴施,以培育壯苗。抓好苗期病害防治,做好立枯病、綿腐病、青枯病和苗瘟等病害的防治。
4. 移栽後加強栽後管理,促進分櫱生長
低溫導致成秧率下降、秧苗素質下降,無論是秧苗素質差,還是插秧後本田基本苗數不足的田塊,都要加強移栽後田塊的肥水管理,促進秧苗早發和分櫱生長。施肥上增施有機肥、磷鉀肥,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採用“乾乾溼溼”的好氣灌溉技術,促進根系和分櫱生長,確保足夠莖櫱數成穗。
此處再預警一下,如果水稻生育後期再遇低溫冷害怎麼辦?
1. 合理安排種植制度
根據氣候特點,合理安排種植制度,避開水稻抽穗結實期的低溫冷害。
2. 科學施肥,加強管理
在易發生冷害的稻區,增施磷鉀肥,促進稻株健壯生長,增強水稻抗性。在冷害比較頻繁的地區,要減少後期氮肥用量,防止抽穗推遲。始穗期遇寒露風影響出現包頸現象時可噴施赤黴素,促進抽穗。每畝噴 1~2 克赤黴素,加水 60 升,可加速抽穗進度,提早進入齊穗期3天左右,並能降低空秕率,提高結實率。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等,減輕低溫危害。
3. 採用淺水增溫、深水保溫措施,防禦低溫冷害
在水稻開花灌漿期,可以用水調溫,白天灌溉淺水,透過日曬增溫,夜間灌深水保溫。若氣溫低於17℃,則需灌水深至10~15釐米保溫,減少幼穗受害程度,降低空秕率。低溫過後儘早排水露田,提高地溫,降低低溫冷害造成的損失。
4. 井水灌溉時的增溫處理
東北稻區水稻灌溉時採用井水,水溫較低。農戶應採用曬水池、噴水等井水增溫方法,將井水增溫後灌溉稻田。南方山區稻田,灌 溉水溫較低,灌溉水需要經過溝渠曬水增溫再灌溉稻田。
回覆列表
水稻在低於13℃時停止生長、低於8℃時產生延遲性冷害,高於35℃時也會抑制生長,一旦高於42℃秧苗就會發生死亡。根據不同的葉齡,給大家總結出溫度管理的“2、5、8”原則:在水稻一葉一心時,苗床溫度不超過28℃;二葉一心時,不超過25℃(超過25℃就會出現早穗現象);三葉一心後期應控制在20℃左右為宜。最低溫度界限為10℃。根據以上溫度要求進行適當的通風管理。
一、立針揭地膜(二層覆蓋膜)
1、覆蓋地膜目的是增溫保墒,促進早出苗、出齊苗。但是早揭膜,在氣溫低的地方,秧苗生長緩慢,甚至僵苗;晚揭膜,隨著氣溫上升,膜內溫度高,秧苗徒長、抗性差,第一葉節難分櫱。
2、一般情況下在水稻秧苗立針期(30%第一完全葉露尖),也就是在播後5-7天,第一片完全葉展開前(呈針狀,約2釐米左右)。農戶常說的水稻秧苗80%見綠時揭膜。
3、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如果空氣溼度大、氣溫偏低的陰雨天,應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時間宜在傍晚前),棚內外溫差小,秧苗適應新的環境快,如果中午氣溫高時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騰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
4、澆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時,必須採取邊揭膜、邊澆水,如果揭膜水不足,蒸發過多,墒情較差,必須澆透水,以補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儘快適應環境的變化。
二、各時期通風
揭地膜後就可以進行小通風,通風達到各葉齡最低溫度界限,要及時閉棚。隨著葉齡的增長,通風煉苗時間相應延長,結合苗床溫度管理的“2、5、8”原則進行通風,使其大棚溫度控制在要求之內。
1.5葉期:棚內溫度不超過28℃(一般22~25℃),在晴好天氣提早通風煉苗,棚布不要落到底,最好是肩部通風煉苗。
2.5葉期:棚內溫度不超過25℃(一般20~22℃),若超過25℃易造成早穗現象,根據天氣情況加大通風。
3葉期:棚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夜間最低溫度高於10攝氏度的情況下,逐漸轉入晝夜通風煉苗。插秧前如果夜間沒有霜凍,就可以撤棚,等待插秧。
三、通風注意事項
1、通風煉苗時應注意大棚開口下方用編織物、塑膠膜等擋住,避免風大直接吹到秧苗。
2、小苗通風應背風放風,大苗可大通風。
3、根據晝夜溫差放風:溫差過大放風時間以短為宜;溫差小時可以增加放風時間。
4、防禦低溫冷害。外界最低溫度若是低於0℃時,要求必須採取增溫措施,如加炭火盆、煤氣罐、熱燈泡、煙霧彈等。
5、外界最低溫度如果低於10℃,下午3點左右提早關棚保溫。
6、如遇低溫凍害發生,應早晨提早通風,緩解凍葉萎蔫。
7、進入3葉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風練苗力度,特別是陰天也要早晨開啟棚頭通風,散去棚內溼氣,使秧田始終處在旱育狀態,培育壯苗。
四、育秧期各階段性溫度溼度標準:
1
種子根發育期:從播種到出苗,約7-9天時間,以培育種子根為主,此期一般不澆水,棚內溫度不超過32℃。如地膜覆蓋的,待出苗後將地膜折去,如遇35℃以上的溫度,應開啟大棚兩側通風降溫,在下午4-5時關閉通風口。
2
第一完全葉伸長期:從出苗到第一完全葉展開,約需5天,此期間地上部控制第一葉鞘高度不超過3釐米,地下部促發與第一葉同伸的鞘葉節根5條根系,出苗80%時撤地膜,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28℃,及時通風練苗;除苗床過幹處補水外,一般少澆或不澆水,使苗床保持旱田狀態。
3
離乳期:從第二葉露尖到第三葉展開,約需10-14天時間,防止莖葉徒長,重點控制溫度和水分,棚內溫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過25℃;如床土發白、根系發育良好,早晚心葉葉尖不吐水或午間心葉捲曲,在早晨八時我,一次澆透。插秧前要根據天氣及棚內溫度情況,多設通風口,及時練苗。練苗白天溫度一般不超過20℃,夜間一般不低於10℃,當夜間溫度穩定透過7℃時可晝夜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