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溪楠囈語
-
2 # 大梅山圈
柳永是一個很難定斷的男人,說沒有家國情懷嗎?他卻寫出“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樣的絕句,才情與家國情懷並不相礙。
他的確有才,才情上達天闕,下至黎民;沒有家國情懷的人,很難成為一個才情超人。他所做曲詞風傳天下,號稱“楊柳岸邊,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那個時代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沒有媒體炒作的年代,一首好詞的流行,從此處到彼處,必定口耳相傳。一個人的紅,要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混跡於紅香綠玉之間,深獲女人心,這柳郎不是潘安宋玉,起碼也不會長得有礙觀瞻吧。他的紅,連東坡也羨慕。南宋俞文豹在《吹劍續錄》中記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我認為他有家國情懷,因他也不是沒有做過當官的夢。祖父柳崇以儒學名世,父親柳宣先任南唐監察御史,入宋後為沂州費縣令,後為國子博士,官終工部侍郎。兩位哥哥柳三複、柳三接也都進士及第。所以仍是清嘉的世族子弟,骨子裡有清氣仙骨,怎麼能像七仙女墜凡塵一樣,一下子就抽去那根仙骨,墮落人間呢?
他初名柳三變,因為得罪仁宗,後來改名柳永,參加科舉考試,也曾為仕途不順掙扎折騰過,也曾想過走偏門。據傳那首《望海潮》就是為求見孫何而作。柳永與孫何為布衣交,孫官居兩浙轉運使,駐節杭州,門禁甚嚴。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見孫何而無由,乃作《望海潮》詞,乞相熟的歌妓在宴會上獻唱以達孫何。
柳永的家國情懷,以個人痛並浪著的悲壯形式寄託於孤獨聲色之中不能自拔。
-
3 # 獨到文化
這麼評價柳永還是有失偏頗的——雖然他風流成性,被妓女包養,死在妓女床上,妓女為他湊錢送葬,全京城妓女為他戴孝……但這也不完全是他個人的問題,他對國家和人民還是有抱負的。
首先,年輕時的柳永是很積極向仕途靠攏的柳永成名比較早,十八九歲就因寫得一手好詞而名噪一時。
年輕時柳永本來生活就不檢點,經常尋花問柳,因此他的詞也多數是偎紅倚翠,浮糜濃豔。
柳永還是追求上進的,他二十四五歲就去參加科舉,按他的才華也是能上榜的。但是,當時的皇帝宋真宗是個儒雅的皇帝,明令那些“屬辭浮糜”的文章不能錄用。
於是,柳永的首次科舉就失敗告終。
其次,多次求官不得開始放浪形骸首次科舉失敗,雖然失望,但柳永還不至於就此墮落,不過他有自己的傲氣,就寫了首《鶴沖天》自我解嘲,也算是自我勉勵。
但這首詞過於狂傲也就罷了,好死不死,後來的皇帝宋仁宗當時也是他的粉絲,這首詞中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讓宋仁宗很不爽。
於是,在接下來的科舉考試時,雖然柳永上榜了,宋仁宗卻親自把他名字劃掉,並說:“且去填詞,何要虛名!”
自此,柳永覺得自己的政治前途真的很渺茫了。他開始肆意流連煙花巷陌,還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再次,終於走上仕途的柳永,為官期間還是略有作為的不過,雖然柳永放浪形骸,但想當官報效朝廷的心願依然不滅。
後來,宋仁宗降低科舉考試門檻,柳永終於上榜。但因之前風流賬太多,名聲不好,柳永只能當個小縣令。做縣令期間,柳永很為百姓著想,頗受百姓愛戴。後來,柳永又做了個鹽監,也很體諒鹽工的艱辛,經常為他們說話。
所以,柳永在當地還是個“名宦”。
第四,既然官場失意,那就情場得意柳永並不滿足做個小官,他還是想為國家出更大的力。但苦於之前的名聲不好,影響了別人對他的推薦。
柳永不死心,透過各種關係,找人把自己寫的一首詞《醉蓬萊》獻給了宋仁宗,也就是給宋仁宗拍馬屁的作品。
然而,宋仁宗並不吃這一套,對柳永是更加的厭惡了。從此,柳永心灰意冷,也就不再求上進,更加耽於聲色。
柳永的詞能幫助一個歌妓提高身價,以至於他的詞千金難求。當時還有很多名妓都爭相包養柳永,其中就包括京城三大名妓:陳師師,趙香香和徐鼕鼕。柳永流連在眾多名妓之間,最後死在了趙香香的床上。
柳永窮困潦倒一生,死後竟然連送葬的人都沒有,京城裡的名妓便湊了一筆錢為他安葬,還為他戴孝。出殯之時,京城的所有妓女都來了,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為了紀念柳永,每年逢柳永的忌日,妓女們還要集中開一次“吊柳會”。綜上所述,柳永不是沒有家國情懷,他還是想上進的,而且為官期間也是有所作為的。他不能施展抱負的主要原因是時運不濟,然而這一切也只能怪他自己早年風流,把名聲給毀了,以至於終身被打上了“行為不端”的烙印。
-
4 # 勁松愛詩詞
柳永,原名柳三變,在家族排行第七,江湖人稱柳七。
柳七是名天才,不世出的天才。
他十歲能文,十三歲能詩,十七歲能詞,才華輕輕鬆鬆甩同齡孩子幾十條街。
18歲的柳七背起行囊,從老家出發,前往京師汴梁(今河南開封)。
自信心爆棚的他確信,在那裡,自己將實現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於是,柳七出錢塘,經蘇州,覽杭州,遊揚州,盡情飽覽華夏秀美風光。
24歲的柳七結束流浪,到達帝都汴梁。
踏進帝都的土地後,他才知道,自己的詞已經在京城廣為傳唱。
由於聲名遠揚,再加上精心備考,柳七相信自己定能“魁甲登高第”。
然而,在1009年的黃金榜上,柳七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自己的名字。
於是,心中遭受數萬點暴擊的他憤懣寫下《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雖然滿腹牢騷,雖然出離憤怒,可心高氣傲的柳七並沒有放棄。
他的祖父柳崇以儒學名世,父親柳宣先任南唐監察御史,入宋後為沂州費縣令,後為國子博士,官終工部侍郎。兩位哥哥柳三複、柳三接也都進士及第。所以仍是清嘉的世族子弟,骨子裡有清氣仙骨。
他不是一個沒有家國情懷的人,因為得罪仁宗,後來改名柳永,參加科舉考試,也曾為仕途不順掙扎折騰過,柳永一直是科場失意,宦遊各處。他大約五十歲時進士及第,一生只做過一次小官,在任期間,清廉正直,官聲甚好,卻也沒因此有什麼大作為。
他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真性情,直直戳中封建偽道學的痛處。所以柳永一生為人所忌,皇帝不喜歡他,朝臣抑壓他,士人排擠他。即便他詞中滴落出的情感如金似玉,也依然為禮教所不容。
-
5 # 益起美好
柳永會說:“我愛我的國啊!可國不愛我啊!”柳永可謂是官場失意,情場得意啊!讓我們從他的詩詞當中去分析他是否有家國情懷。“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境界之一”。能寫出此句者定不是庸人,但是稱得上才華橫溢的柳永卻四次落第,一個想考仕途的人,又怎麼沒有一個報忠國家的赤子之心呢!
眾所周知的是,柳永客死他鄉是由幾位紅塵女子一起埋葬的。柳永的詞大多數描述的是淪入青樓的不幸女子。科舉落第後,柳永沉溺煙花巷陌,給歌妓填詞,以此來養活自己。試想一個對不幸的女子感到同情的人,會是一個差的人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他的多情和才華比得上賈寶玉,萬花叢中的主,都是懂得憐香惜玉的人,而唯一不同的是賈寶玉是不想走仕途,不想去被官場汙染,所以也談不上什麼愛國,因為賈寶玉他看破繁華,珍惜看重的只有身邊的“水做的女人”。而柳永沒有寶玉那麼仙,他是屢次不及第讓他失去了走仕途的信心。
“倚欄杆處,正恁凝愁”。那個國家,那個皇上根本沒有給他機會讓他愛國,他又有什麼途徑愛他的國呢?那時候的愛國不是現在的匹夫有責,而是你要有資格有能力為你的國家做貢獻!愛國,愛民如子實現不了的,現在眼下的就是生存下去,他只好轉眼向平民百姓看去,憂她們所憂。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其次,柳永是婉約派的詩人,善於寫一些情感細膩的詩詞,不像豪放派寫山河大氣的詩詞,從流派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性情更偏向於內向還是外放。婉約派的詞人還有周邦彥、秦觀、李清照,又怎能一概而論他們都不愛國呢!
最後,當時的社會動盪,改朝換代屢見不鮮,國家是家天下,都是誰的江山誰愛,百姓就是壓榨的,又談什麼愛它呢!
-
6 # 肖筱虓是發光者
對於柳永是否具有家國情懷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從柳永的個人性格上來分析。
柳永有一首詞中這樣寫到:“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句話我們現在來理解他的意思是: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那麼我們現在來看這句話的解釋中的“情意”,他可能指的不是說愛情上的情意,我們都知道柳永他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在歷史文獻中,柳永是一個輾轉於花街柳巷的文人。他不像其他文人那樣去尋個安靜的地方遊玩山水,發洩心中憤懣,借山水來表達情感,寄託愁苦,柳永是用“熱鬧”來發洩。但是在我看來柳永流落煙花柳巷是無可奈何之舉,就算他科舉成名,在體制內混得順風順水,總有一天他會流連於此,發現真正他所喜歡的生活!正是柳永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可以讓一顆心歡樂而活潑,多情而又富於樂趣!這就像王維天性好靜,熱鬧只是他一時的調節罷了!而對於柳永這樣的思想我們也不能說他不愛國。沒有證據表面他不愛國家。柳永自稱白衣卿相,他也想報國的。
有這麼一件事改變了柳永為官仕途的命運。呂相大壽讓柳永寫詞,他寫了《西江月》,詞中有一句“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惹怒了呂相,於是呂相在皇上面前詆譭了他。宋仁宗遂批道”任他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柳永終落第,之後的那首著名的《鶴沖天》便是因為此次變故而寫。“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正是對他的最好寫照。既然沒有得到好的機遇,為什麼不隨心所欲地遊樂呢!何必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個風流才子為歌姬譜寫詞章,即使身著白衣,也不亞於公卿將相。這是真實的柳永本色!
-
7 # 池中躍
我覺得柳永還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
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趕考,這年他才18歲。
到了杭州後,都市繁華,山河美好,人美花瘦,流連忘返,於是沉迷於紙醉金迷之中。這對一個18歲的少年郎來說,誘惑很大,沒有自制力是很正常的事情。
鹹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柳永作詞一首前往拜謁,此詞一出,廣為流傳,名聲大噪。這一年,他19歲,春風得意,一時無兩!
1008年,柳永入汴京,1009年,參加高考,柳永躊躇滿志,已經幻想到了自己當官施展抱負的景象,可惜初試落第。雖然他滿腹牢騷,但是對於高考之事還是充滿希望的!
1015年,這一年柳永31歲了,第二次落第了,又和當歌女的女朋友分手了,事業不順加上失戀,人生極其灰暗。
1018年,第三次落榜。
1024年,第四次落榜。
這一年,柳永40歲了!他離開了京師。
1029年,柳永返回京師,物是人非,觸目傷情,於是離開京師遊歷天下。
1034年,仁宗特開恩科,柳永聞訊,異常高興,是年乃第,終於考上,柳永欣喜若狂。這一年柳永50歲。
柳永50歲做官,任上政治清明,深受百姓愛戴,被稱為“明宦”。
從以上時間推移來看,柳永對於國家的感情還是很深厚的,一直想為民為國做點事情。
雖然柳永喜歡風流場所,這大概與年少成名,放浪不羈愛自由有關,他的詩詞大量描寫了市民階層的男歡女愛,這也是家的表現。為官則是國的表現。
柳永的詩詞展現了北宋都市繁華富裕,人民情感豐富,生活多彩的風情,這與家國豪情一致,有國才有家,國是千萬家,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家的熱愛,更好的在進士及第後對於人民的熱愛,想為國家做實事的表現。
柳永乃是第一代網紅,奉旨填詞,不寫長恨歌,只寫小情歌,粉絲喜歡什麼他就寫什麼,就是這樣寵粉。
柳永描寫的人物基本都是市井百姓的普通人,情情愛愛,歌舞昇平,分分合合,他的家國情懷和別人不一樣,他愛的是從人民生活中來,到人民生活中去。
柳永,是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文人!
-
8 # 史不說
柳永之所以可悲,就在於他天性放蕩不羈、熱愛自由,因此無法融入那個社會,特別是無法融入那個社會的政治環境中,他用文人的單純去對抗著那個社會,但一切都是無用功,就像堂吉訶德戰風車一樣毫無意義!
當你無法改變社會的時候,你就必須服從它,如果你無法服從,那麼你要麼選擇逃避,要麼選擇毀滅自己,柳永大抵是前者。所以,他成了一個流連花酒的浪子!
這樣一個詞人,他難道心裡念念不忘的還是大宋天下?我實在是不能相信的!
如果說他惦記自己的功名利祿和麵子,那還說得過去,他實在是沒有那麼大的心。文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並非每個人都有這種家國情懷,我覺得柳永就不是!
-
9 # 善良的二寶
說起柳永,我認為柳永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他的故事是傳奇的,同時也是悲劇的。他年輕時逍遙自在,文采風流,卻在科舉上屢屢受挫。第二次落榜時被皇上詔書批評“屬辭浮糜”,寫下了一首鶴沖天,在這首詞裡,柳永不僅自封白衣卿相,而且把功名說成“浮名”。皇帝當然勃然大怒,這首詞也給他的仕途宣佈了死刑。
“文章憎命達”在柳永的身上的體現是矛盾的。繁華與落寞、熱鬧與淒涼,這兩類截然相反的境遇之對比,卻正是柳永的人生狀態。
“奉旨填詞柳三變”在市井紅塵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許多青樓女子因唱柳永的詞而紅透京城, “一生贏得是淒涼,追前事,暗心傷”。又是青樓女子最終成全了柳永,讓一個斷然無法立足的人成長為一個讓人無法忘卻並使歷史閃爍光輝的詞人。
你也許會發現他的熱鬧處有生命的淒涼,寂寞處也有生命的風光。
但同時他的文化身份也就變得模糊而曖昧了。浪子文人功名未成,不為文壇所接受,飽受宦官文人的白眼。
“我知道這世界無我容身之地,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異鄉人》
李清照在她的論詞專著《詞論》中曾這樣評價過柳永“語出塵下”。顯然是有失公允的。歷代以來的詞論家亦如是,在充分認識到柳永詞作的價值的同時,總不忘批判一句豔俗。
誠然,柳永詞作中卻有豔俗一類的作品,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看到歷代傳統的觀點多是根據一些詞話的記載還有他的《鶴沖天》以及以《木蘭花》為題的描寫青樓歌姬的一類作品把柳永定格為瀟灑不羈的“浪子詞人”形象。
我個人認為正是這種歧視色彩的存在導致了我們沒能充分認識到柳永詞的更為深層次的精神內涵,也忽視了柳永詞對於整個宋詞發展所作出的傳統認識以外的巨大貢獻。《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態。在這類詞中,柳永寫其行蹤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離別相思之情,意境蒼涼。只有真實感人的個人情懷才容易造就偉大的作品,因而柳永將個人鬱結不平之氣融入詞作的先例無疑會有效帶動宋詞的健康發展。
這種士大夫情懷有力的影響到了蘇軾和後來的詞人。比如後世詞人有與柳永相似的“狂”字的用法。《八聲甘州》也更加表明,柳永的詞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所謂“婉約”,柳詞其實是豪邁而豪情的。
從現存資料來看,柳永自離鄉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去過。雖然他在詞中一再抒發思鄉之情,然而功名未成,鄉關何處?這個無根浪子留給我們的,只有人生飄泊不定的無依之感。同樣是遊山玩水,李白通常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而柳永則是“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詩人,總是要掙脫無法容身的現實空間,而回歸到屬於自己的時間裡。但柳永的離別恰恰與此相反,它逃向一個永遠無法把握的空間,卻把所有的美好都變成遙遠的過去。“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離別帶給柳永的是悔恨,而不斷的離別帶給柳永的就只能是虛無,是自己和自己的告別,是靈魂的遊離和放逐。
放不下,回不去,情深沒人訴,壯志無處酬。
人生好與壞的兩種狀態,又該如何評定呢?外物的各種刺激和我們自身做出的反應之間,存在著可大可小的空隙。安於或是不安於,不過是內心的需求罷了。
在青樓夢好裡依紅偎翠,沒能使他留戀忘返。像封建時代的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柳永其實從未放棄過對功名的渴求,畢竟家學淵源使然。他一方面想歸隱漁樵,另一方面卻又幹謁權貴、苦心經營,可見其用世之心。畢竟入仕做官才是正途,他還是無法擺脫時代的桎梏。他有限的晚歲光陰就虛擲在愁苦淒涼的旅途之中了。失意。還是失意。他也漸漸開始懷疑,這從金鑾殿施捨下來的功名,是否值得自己如此苦心經營?
“”百年役役雁來去,一夢昏昏鹿有無。”人生百年,追名逐利、營營役役,最終卻似夢中鹿,說不清是真是假。
可惜知道歸知道,執著歸執著——明明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但是每一刻又都在執著,並且會一直執著下去。
這樣的柳永分明是另一個王勃,然而王勃是幸運的,因為他英年早逝,所以他可以在最風流的年紀演繹最風流的故事。他還不用領悟官場坎坷,不用在乎天子喜惡,他做他自己,他活他自己。柳永卻不可以,他要生存,即使他的詞作很多,即使很多女子心甘情願供養她。可他是一個男人,一個有尊嚴的男人,他可以大笑‘奉旨填詞’,他可以自封‘白衣卿相’,可他終究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不能像魏晉那些狂人一樣,隱居山林。他只能捨棄掉自己年少時的骨氣與尊嚴,希冀在那自己毫無容身之處的朝堂苟延殘喘。那時的他年過古稀,說他想在朝堂再有一番作為,那隻能說是不現實的。他更多的是想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只會做婦人之語的文人,他要向他證明,當年的自己被針對是多麼的可笑與荒謬。
可笑的是他準備奉獻後半身的官場給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以至於當時的正統文人將他作為笑柄,即使後世有著無數人仰慕他的瀟灑,喜歡他的詞作,正史上卻沒有他的隻言片語。
你說我的詩下流?我偏偏要叫“上風流冢”。人生若能一路歡歌,倒也不枉桐花萬里。
今宵酒醒何處?管他呢。
他的風流倜儻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沉重的命題:那就是風流與才華。
生命有許多種形式,有些人追求物質上的富足和崇高的社會地位,有些人以追求精神富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為人生的目的,而有些人則夾雜在這兩種形式之間。
我們無法斷言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應該有的人生,也許前者只是在別人走過的路上一直不斷重負著乏味無聊而嘈雜的歷史,而後者,才能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被認識被探尋。
如梁衡所評“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時,人各其用,無大無小,貴賤無分。只要其心不死,不得其用,時不我失,有助於民,就能名垂後世,就不算虛度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歷史記住了秦皇漢武,也同樣記住了柳永。”
無論是巍峨的高山,亦或奔流的江漢;無論是振翼之鯤鵬,亦或撼樹之蚍蜉。
想想人類那波瀾壯闊的發展史,每個人的成長和命運,過去和未來。
雖然終不過是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但人終究也是不平凡存在。
便如那墜落天際的流星,來這世間走一遭,又終將化作塵土迴歸那璀璨的星空。
是波瀾平息的寧靜,也是生生不息的蒼涼。
-
10 # 文史之美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從小生活條件就十分優渥,在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屢次都不中,於是柳永就放棄了科舉考試,一心填詞。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同時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可以說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他的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柳永本人也是青樓常客。但這並不能說柳永是一個沒有家國情懷的人。
科舉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試,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洩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並未完全絕望。不久之後,柳永作詞《如魚水·帝裡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
《鶴沖天·黃金榜上》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如魚水·帝裡疏散》
帝裡疏散,數載酒縈花系,九陌狂遊。良景對珍筵惱,佳人自有風流。勸瓊甌。絳唇啟、歌發清幽。被舉措、藝足才高,在處別得豔姬留。浮名利,擬拚休。是非莫掛心頭。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莫閒愁。共綠蟻、紅粉相尤。向繡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
天禧二年(1018年),長兄柳三複進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天聖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
釋褐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闈,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授睦州團練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
景祐元年(1034年)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柳永遂前往拜謁,並作詞進獻。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調任餘杭縣令,撫民清淨,深得百姓愛戴。
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作《煮海歌》,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為政有聲,被稱為“名宦”。
《煮海歌》
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輪徵。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風乾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滷。滷濃鹼淡未得閒,採樵深入無窮山。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白衣卿相
柳永年輕時應試科舉,屢屢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轉官落魄,終官不過屯田員外郎。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以畢生精力作詞,並在詞中以“白衣卿相”自詡。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但骨子裡還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條通達於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個文人雅士,卻永遠擺脫不掉對俗世生活和情愛的眷戀和依賴;而醉裡眠花柳的時候,他卻又在時時掛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藝術天賦在詞的創作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
從柳永的科考之路到白衣卿相說明柳永並不是一個沒有家國情懷的人,只是他仕途不順,只好充分發揮他的藝術天分,以至於創作了那麼多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玉蝴蝶》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
11 # 殘陽暮裡酹江月
大概是柳永的“偎紅倚翠”形象太出名了,所以很多人會好奇:柳永是一個沒有家國情懷的人嗎?我覺得這麼說是不合適的。為什麼呢?因為科舉,他就考了30年!及第後他也曾當了9年左右的地方官,政績還不錯。
下面我們簡答從幾個方面瞭解下
柳永的科舉之路鹹平五年(1002年),18歲左右,柳永就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了。但路過杭州時,因迷戀山水,就在杭州待了大概有三四年時間。
大中祥符元年(1009年),25歲左右,柳永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
躊躇滿志的柳永,覺得自己一定會高中,可惜真宗下詔,不要“屬辭浮糜”。柳永初試落第。那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就寫於此時。
六年後,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再過了三年,有一次落第。
不甘心的柳永,於1024年,40歲時候,第四次參加考試,第四次落第!
柳永憤然離開京師,開始了他填詞為生的日子。
十年後(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啊),仁宗親政,出臺了一個“仁政”措施,對於歷年科考不佳的人,給予再次考試機會,放寬錄取尺度。50歲的柳永聞訊,立刻由鄂州趕赴京師。這一次,柳永終於登上了進士榜。
從20歲準備科舉,到50歲終於得中進士。30多年的等待,一度以為一生都要填詞為生。他比范進也好不到哪去!
欣喜不已的他寫下了《柳初新·東郊向曉星杓亞》,說“報帝裡,春來也” "別有堯階試罷。新郎君、成行如畫" ,感嘆春天終於來了,魚躍龍門,他也可以像別人一樣遊御花園,可以寶馬香車遊京城。
官宦生涯1037年,53歲的柳永被任命為餘杭縣令,在這裡他撫民清淨,深得百姓愛戴。
二年後,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因為政績不錯,被列為“名宦”。
再四年,慶曆三年(1043年),調任泗州判官。范仲淹慶曆新政,柳永改授西京靈臺山令。
此後,柳永入京為著作郎、太常博士等。最後任屯田員外郎,並以職致仕。
後定居潤州,1053年逝世。
所以柳永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一樣,一輩子都填詞了。
詩詞裡的抱負他的詩詞裡也表達出對家國和民眾的關切。試舉二例。
贈滕宗諒《永遇樂》:“甘雨車行,仁風扇動,雅稱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賢,非久定須歸去”這裡用召公甘棠歌詠仁政,也抒發自己為政的抱負。
另,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時作《煮海歌》,描寫鹽工的艱苦勞作,並予以深切關懷。
煮海歌
宋代: 柳永
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輪徵。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風乾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滷。
滷濃鹼淡未得閒,採樵深入無窮山。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瀦滷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週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本朝一物不失所,願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淨洗徵輪輟,君有餘財罷鹽鐵。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寫在最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瞭解一個人,太容易受流傳的標籤影響了。說柳永風流,被妓女保養云云,大概這個故事是大家願意聽的,就很容易流行。
很少有人去關注,大概覺得他寫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就不會再去科舉了。這樣才符合他詩人的個性不是。
如果柳永只是一個花花公子,沒有一顆愛心,我想他也寫不出這麼多好詞吧。
-
12 # 白雲雁水
柳永是一個沒有家國情懷的人嗎?這要從他的人生經歷和其創作的詞作品來評判,筆者愚見,柳永不算是一個有著家國情懷的人。
屢試不第使柳永遁入煙花柳巷,早把家國情懷忘卻了腦後柳永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告別福建崇安家鄉北上京城求取功名,大約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就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等了五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他說我考不上官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樣被社會承認,我就是一個沒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虛名有什麼用,還不如把它換來吃酒唱歌。這本是一個在背處發的小牢騷,可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裡,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並記在心裡。柳永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被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給勾掉了。
如果這時的柳永能像同為詞人的辛棄疾那樣:“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像陸游那樣:“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也可以像李白、陶淵明那樣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蘇軾、白居易那樣政心不順而求文心;像王維那樣躲在終南山裡而窺京城;像諸葛亮那樣雖說不求聞達,布衣躬耕,卻又暗暗積聚內力,一遇明主就出來建功立業,我們會把“家國情懷”的祝願放在他的他身上。可遺憾的是,柳永自此終日出入歌館妓樓,交了許多歌妓朋友,許多歌妓因他為她填的詞而走紅。她們真誠地愛護他,給他吃,給他住,還給他發稿費。他是第一個到民間去的詞作家,這種紮根坊間的創作生活一直持續了十七年,直到他終於在四十七歲那年才算透過考試,得了一個小官。可他這時候不但不感謝朝廷,而且“早把功名忘卻了腦後”。
對後世的詞作貢獻讓史學界難以把柳永和家國情懷聯絡在一起必須承認,柳永於詞的貢獻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的短令發展到百多字的長調。在內容上把詞從官詞解放出來,大膽引進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語言,從而開創了市民所歌唱著的自己的詞。在藝術上他發展了鋪敘手法,基本上不用比興,硬是靠敘述的白描的功夫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他常常只用幾個字,就是我們調動全套攝影器材也很難達到這個情景。比如這首已傳唱九百多年不衰的名作《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一讀到這些句子,讓人置身在美妙的山水圖畫中,可這樣美妙的詞句,還是落筆在“想佳人,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格調上去。翻遍柳永的《樂章集》,體現“家國情懷”的詞基本沒有,史學界早把柳永的詞定性在了“婉約派”的風格上。不過,人生在世,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用,無大無小,貴賤無分。只要才得其用,有功於民,就能名垂後世,就不算虛度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既能記住“金戈鐵馬”的岳飛,也能記住“曉風殘月”的柳七。
-
13 # 百味寫春秋
很樂意就北宋著名詞人柳永與大家探討一番:
一、柳永其人柳永是北宋時代福建武夷山人,約984年生於山東費縣。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極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格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柳詞內容1、柳詞善於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詞中的女主人公,多數是淪入青樓的不幸女子。他的這類詞,不僅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還寫出了被遺忘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第一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正是基於這種的原因,柳永的詞才走向平民化、大眾化,使詞獲得了新的發展趨勢。
2、柳詞善於描寫羈旅行役。柳永多次科舉失利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遊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正是基於他一生宦遊沉浮、浪跡江湖的切身感受,才得以全面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態。在柳詞中,他寫其行蹤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離別相思之情,背景遠比五代以及宋初詞人所寫思鄉,念遠詞闊,意境也更蒼涼,特別真情感人。
3、柳詞善於描寫都市生活和市井風光。柳永多方面展現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他長期生活在都市裡,對這些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遊樂情景。這些風情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太平氣象。
4、柳詞還多有歌頌帝王、達官貴人的內容。柳永為實現自己求取功名的願望,寫過不少歌頌帝王和達官貴人的詞,如,《戚氏》是他的《樂章集》中最長的一首詞,他在詞中對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顧,字裡行間唱出了天涯淪落而不遇的悲音,被譽為當朝的《離騷》。
三、柳永的主要代表作品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作家,被當代譽有“詞宗”的名號。存世詞作有《樂章集》,著名的詞有:《雨霖鈴•寒蟬悽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鶴沖天•黃金榜上》、《定風波•自春來》、《戚氏•晚秋天》等代表作品。
柳永還善詩文,其詩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煮海歌》、《題中峰寺》、《贈內臣孫可久》等。
四、柳詞的藝術成就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北宋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佔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87首、調125首,是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人。他極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柳永還是兩宋詞壇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在宋詞880多個詞調中,屬於柳永首次使用的就有100多個。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們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
五、柳永留給後人的軼聞典故“奉旨填詞”,“眠花宿柳”,“白衣卿相”。有關柳永的史料記載甚確,對其的評說也是眾說紛紜,無史可考。
蘇軾對柳永的評價說: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李清照評說:一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二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久成。
陳延焯評說: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懼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
結語:柳永名氣大,才情高,成就斐然。在北宋相傳: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他的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達到了“凡有井水飲處,皆有歌柳詞”的境界。
至於問:柳永是一個沒有家國情懷的人嗎?我覺的,應該這樣去理解:一是柳永所處的北宋初、中期是相對繁華安寧的,沒有戰亂和大的災難,無所顯示;二是柳永一生仕途失意,為了生活苟活於市井之中,既使到了五十多歲當了幾年鹽官也沒有產生什麼影響。拿“家國情懷”去給他身上做比對,有點不好下評語!但作為一個壯志未酬而時事把他逼做成一代著名詞人,其文化影響力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對於後人都是功大於名的。
解答到此,水平有限如有不妥,敬請各位予以指正!
-
14 # 和王
當然不是。柳永擅長寫景狀物抒發離情別緒,在描述風花雪月中展示了對河山的眷戀對親友的摯愛,故而柳詞被廣為傳誦為人們所喜愛。
-
15 # 大小木子
如果沒有家國情懷,他也不會三進三出,三次科考三次落榜。雖心有不甘但終究國考還是參加了,併為官縣令且深受百姓愛戴。至死也是官身。
因為他喜歡市井小巷,喜歡杯紅酒綠,所以他更瞭解百姓生活,對他日後為官有影響。
北宋時期經濟文化都因為開明的政治環境有關係。國力很強但重文輕武。大環境造就了一批大名鼎鼎文人墨客,也就有了堪比唐詩的宋詞。柳永的文學才華也在這片沃土茁壯成長,上敢直面廟堂,下揚歌女舞姬。
如果沒有柳永恐怕也不會有人把北宋的市井描繪的這麼淋漓盡致。如果清明上河圖一般展現在大眾面前。
北宋文人的家國情懷與明末的文人比起來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
16 # 志同道合真愛無敵
“墨跡留指間,最難留白衣卿相掌上流年;最恨酒醒楊柳岸邊;最傷曉風殘月。多情留人間,最難留白衣卿相寫一紙風華三千……”據說這是某位作者前兩年為柳永所作的一首古風歌,歌名叫做《哭三變》,是一位叫做重小煙的歌手演唱的。
暫且不去說這歌唱得如何,這詞填得確實不錯,可見作者對柳三變是相當熟知的。不知風流才子柳三變泉下若知,是否會引為知已呢?
柳三變即柳永,原名柳三變,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北宋初絕對的網紅級人物,婉約派的代表,也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領袖。他猶如一顆閃亮的恆星,一直閃耀於文化的蒼穹,引領著無數後人對其頂禮膜拜。
柳永創作的詞深入人心,多取材於市井生活,大膽運用俚俗語言。他既豪氣沖天地抒發自己對仕途的渴望,毫不隱晦對官場的不滿和對現實的無奈;也慣於以悽婉纏綿作女兒態傾訴離愁別苦,羈旅行役,兒女情長;同樣他也擅長寫都市風貌,詞鑿華美,將情景揉合得淋漓盡致。他的作品既可以如“陽春白雪”般高雅雋永,也可如“下里巴人”般接地氣,通俗易懂。
柳永對北宋興盛和發展影響至深,他的作品不管是他活著的那個時代還是後世,都深受大眾喜愛。即便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蘇東坡也對其推崇有加:“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他認為柳永的作品可比肩唐代最高水平。
當然,柳永最被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放蕩不羈的性格,以及那段與歌妓們的香豔經歷。
柳永生於官宦世家,故家境還是較殷實的,從小有機會接觸良好的教育,學習詩文。柳永少時的作品以風光和個人抱負為主,11歲(也有說14歲)遊中峰寺時,便有七律留世,“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旬月經遊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迴。”在這首詩中,柳永中規中矩的寫景,筆法沉穩嫻熟,絲毫看不出是個十來歲的孩子所為。應該說在此之前,柳永所受到的教育很正統,也是立志按前人步履,走讀書考取功名這條路。
14歲時,柳永開始嘗試填詞,有《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流傳。“六六真遊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穩破非煙。何處按雲軒。昨夜麻姑陪宴。又話蓬萊清淺。幾回山腳弄雲濤。彷彿見金鰲。”這首詞是歌頌柳永的家鄉武夷山的,較傳統的寫法,有人說有 “飄飄凌雲之意”。
15歲時,柳永離開家鄉,本是準備進京參加科考,未想經過蘇杭時,蘇杭秀美的湖光山色,繁華都市的燕語鶯聲,讓一個少年的心從此開啟,進而滯留迷戀。外面的世界讓這個少年覺得很精彩,很嚮往。
儘管如此,柳永還是記得自己心底的抱負。
16歲那年,為了自薦,柳永於杭州寫下了《望海潮·東南形勝》,這是他的一首代表作,也是寫景的佳作。詞中極盡鋪陳,濃墨重彩地誇頌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絲毫沒有他後來的悽婉寂寥之色。因為這是一首干謁詞,自然要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去寫。據說此詞一出,柳永便在杭州名聲鶴起,賺得了不少粉絲。
之後的幾年,柳永一邊沉浸於蘇杭的花街柳巷,一邊開始用心填詞。他在蘇杭度過了一段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不時有佳作問世,進而名氣越來越大,粉絲也越來越多。
21歲時,躊躇滿志的柳永來到當時的京城汴京,準備參加第二年的科考。此時,柳永成竹在胸,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理想很豐滿,然而現實往往很骨感。沒想到試後,他的作品並不被真宗所悅,認為“屬辭浮糜”,故此,柳永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以落第告終。
小小失敗算什麼?此時的柳永並不灰心,才22歲呢,機會還多著呢,所謂好事多磨嘛。
儘管如此,落榜了,心裡多少還是有些不爽,排遣排遣還是有必要的。於是,年輕氣盛的柳永大筆一揮,一闋千古名詞《鶴沖天·黃金榜上》飄然問世,也就是這闋詞,為柳永闖下大禍,斷送了前程,也為他今後尋花問柳的生活打下了基調。我們且看這闋詞: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大約是經過在蘇杭幾年聽歌買笑的生活,這首詞中很明顯能看出柳永狂傲不羈的性格,他自詡才子、白衣卿相,也毫不避諱自己出入風月場的生活現狀。明明心底渴望著功名,卻又口無遮攔地說“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短短几十個字,卻把自己赤祼祼地展現給了別人。於是,在有心人的眼裡,柳永是一個狂放不羈,恃才傲物,且喜尋花問柳,將功名毫不放在眼裡的狂生。
然而,風流才子卻全然不管,依然我行我素。一邊仰望功名,期待再試;一邊又宿花眠柳,創造出無數香豔詩詞出來。如《如魚水·帝裡疏散》、《徵部樂·雅歡幽會》、《迷仙引·才過笄年》等。這些詞作中,柳永將自己與無數生活在最底層的歌妓融為一體,時而多情,時而哀傷,極盡纏綿之意,尤其是《徵部樂·雅歡幽會》,大膽直接地傾訴了自己對一位妓女蟲蟲的心聲。“雅歡幽會,良辰可惜虛拋擲。每追念、狂蹤舊跡。長只恁、愁悶朝夕。憑誰去、花衢覓。細說此中端的。道向我、轉覺厭厭,役夢勞魂苦相憶。須知最有,風前月下,心事始終難得。但願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以初相識。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訊息。待這回、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
雖然柳永是婉約派代表人物,但是他對感情卻毫不婉約,在他的文字裡,字字句句都是他熾烈的情感。他毫不嬌柔做作,一如他當初寫那闋《鶴沖天·黃金榜上》一樣,直接而坦率。實話說,古往今來,很多文人有不少描寫感情的佳作流傳下來,但確實很少人敢像柳三變這般祼露。我也喜填詞作詩,偶爾也會寫些感情的題材,但絕不敢如此直白。
28歲時,柳永第二次進京參加科考,又落第了。
31歲時,不信邪的柳永與長兄柳三複一起又走進了科考的考場,其長兄柳三複進士及第,柳三變卻第三次落第。
37歲,正值男人花兒一般的年齡,意氣風發的柳永,對官場還是不甘心放棄,仍然懷著複雜的心情走進了考場。這一次命運之神仍然沒有對他另眼相看,柳永第四次落榜。
大概柳永根本不知道自己幾次落第的根本原因,正是自己當年年少輕狂的一闋詞闖下的禍。據悉,自從宋仁宗看到柳永的那闋《鶴沖天·黃金榜止》之後,便將這個恃才傲物的風流才子打進了官場黑名單。後來有次科考批卷時,仁宗看到了柳永的卷,直接回復了四個字“且去填詞”。呵呵,年輕人,你雖然很有才,但你不適合官場。既然看不上浮名,那就只管去淺斟低唱吧。
從此之後,柳永便自嘲“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屢試屢敗,雖然壯心還有,但多少還是消減了心底的鬥志。從此,柳永漸漸對官場失去信心和興趣,一頭扎進煙花柳巷,同那些歌妓們一起享樂生活。
人們常說,官場失意,情場得意。仕途路上的坎坷不得志,並不影響柳永收穫無數女子的仰慕之情。柳永雖然有兒子,但史書上沒有柳永與自己妻子的點滴,多半是他與歌妓們的你儂我儂,可謂是一位十足的風流多情才子。
然而,柳永的多情卻並不招人恨,沒有人將其打入渣男的陣營,相反,他的多情卻贏得了無數女子對其拋以款款深情。
表面上,柳永每日縱情煙花柳巷,但是,他卻並不遊戲人生,不玩弄任何一位女子的感情。他只與她們一起詠唱談詞,卻並不沉溺於她們的肉體。他從來不把那些歌妓看輕,而是平等對待,對她們抱以深切的同情。他為她們深情代言,為她們向世界發出最響亮的吶喊。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達官顯宦,柳永的才氣更接地氣,從而受到了普通民眾的熱烈歡迎。
他痛恨現實中“盡是利名客”,感恩在那浮躁薄情的社會“有個人相憶”,卻總怕“蕣華偷換,光陰虛設”;他感懷於“多情自古傷離別”,滿腹的“千種風情”急需訴說;他寧願“為伊消得人憔悴”,只要不“負你千行淚”,也便值了。
這就是柳三變,多情又深情的柳三變,他用他畢生才學,唱出了無數生活在底層民眾的心聲,尤其是被人歧視的歌妓們的心聲。他無憾於自己是個“下里巴人”,不在意別人將其作品看作豔詞,在他的心底,無數歌妓的靈魂與自己在同一個容器裡,早已合二為一,不分彼此。
正因為這些,柳永贏得了多位歌妓的深情,比如香香、鼕鼕、蟲蟲等。她們競相為他的生活埋單,好讓他一心一意不為生活所累,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到後來,柳永的作品風靡一世,“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那時的柳永,不亞於當今任何一位明星和網紅。
大概是上天也被柳永超高的人氣所折服,在他47歲那來,仕途迎來了轉機。也就是在1034年,宋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放寬錄取尺度。聞訊後,柳永那顆沉寂已久的心又再次復活,他隨兄長柳三接再一次踏進了大宋的考場。這一次兄弟倆同登進士,雖然喜悅來得有點晚,但總算圓滿了。
從此,浪蕩了多年的風流才子柳永搖身一變,變成了大宋一位公務員。據史載,柳永不僅詞填得好,在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政績不菲,深受百姓愛戴,被稱為“名宦”。
1053年,66歲的柳永與世長辭。關於他的去世,有不少版本。有說他死在湖北的,也有說死在江蘇的,其墓址也是撲朔迷離,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據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替其安葬。每年清明節,又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員柳會”,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這個大概是野史吧,柳永好歹也是一位公務員,且有兒子,晚年到這種境況的可能性不大。)
不管怎樣,柳永的一生值了,不僅贏得了當世那麼多女子的痴情相待,且作品流傳千古。人生如此,更復何求?
-
17 # 酷族牛仔168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作家,被當代譽有“詞宗”的名號。存世詞作有《樂章集》,著名的詞有:《雨霖鈴•寒蟬悽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鶴沖天•黃金榜上》、《定風波•自春來》、《戚氏•晚秋天》等代表作品。
柳永還善詩文,其詩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煮海歌》、《題中峰寺》、《贈內臣孫可久》等。
其實對與古人都有好與壞的傳說(個人觀點
-
18 # 平安是福152552271
柳永出身儒宦,幼時即顯聰穎,加之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時代就嶄露頭角,少有名氣。他自己對前程滿懷信心,為實現自已的遠大抱負,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進京趕考,然而造化弄人,幾次趕考卻名落孫山。
柳永是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詩調最多的詞人。
柳永自稱白衣卿相,他也有報國的想法,只是當時沒有辦法,才落得那個下場,這也許和他本人的性格有關吧。
-
19 # 歲月青蔥有感
應該還是有家國情懷的,否則不會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並且任泗州判官時,也是有一定政績的。但是他接受不了現實對他的打擊,意志上有些消極沉淪。
-
20 # 黃老闆闖埃塞
雖然對這個人不是很瞭解,但是個人覺得這是跟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有關!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這麼有國家情懷,很多人由於成長環境達不到這樣的高度!
回覆列表
那必須有的啊,是不是他所處的宋仁宗時代天下太平,他的詩詞比較多的風花雪月,沒有辛棄疾那麼明顯的家國情懷,故而有所疑問?但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認證。
1.柳永出身官宦世家,一個生長在傳統儒家士大夫家庭裡的人。柳永的父親、叔父和兄長,都是進士。柳永本人也有求仕用世之志,也曾參加過幾次公務員,但是他都落榜了,他的仕途並不順暢。他也想報國的,只是他沒有辦法。
2.柳永自稱白衣卿相,他的心願是讀書及第。少年時曾作文說: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柳永五十歲那年,宋仁宗皇帝親政,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放寬尺度。柳永回京赴考,為自己改名,由柳三變改柳永。這也是柳永的第五次考試,從27歲考到50歲,這一次,柳永與其二哥柳三接同登進士榜,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沒有做官時,柳永心在廟堂有不甘,做了官,好像也沒有得到重用。先是外派睦州,做團練使推官管鹽,後做華陰縣令。柳永為官不黷不貪,深得百姓愛戴,被稱為:“名宦”。
3.煮海歌。做了官的柳永,也不枉民意,他與民同樂,關心百姓,因為擔心鹽民的生活艱苦,柳永還特作一首《煮海歌》體恤鹽民。柳永的這首《煮海歌》表達了對鹽民的深刻同情,同時也使得大眾和官府的目光,都放到了鹽民的身上,使得鹽民的生活得到了些許改善,雖只是微不足道的變化,但對於一直以來處於水深火熱中的鹽民來說,已經足夠了。
柳永雖為官清廉,體恤愛民,卻也因為作詞譜曲過於隨性,總是容易得罪人,因此導致仕途極其艱難,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調遣,柳永的官職,停在了“屯田郎中”的職位,終究有著些許落寞。
驚豔的,永遠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後那顆心。就像家國情懷,永遠不是掛在嘴邊,而是在點滴的生活中,對家與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