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指尖阻擋流年088
-
22 # 者行孫26650404
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傑,他曾在一年之內,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在擔任預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武則天在位的時候,狄仁傑雖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級為於江村小官,但是因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擁戴,其他官員也都支援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當宰相。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地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傑舉薦自己的親人,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於你的門下。但事後證明,他並不是基於個人情感推薦,而是他的兒子真的有才能。
-
23 # 華夏之表
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傑,他曾在一年之內,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在擔任預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武則天在位的時候,狄仁傑雖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級為於江村小官,但是因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擁戴,其它官員也都支援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當宰相。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的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傑舉薦自己的親人,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你的門下。
-
24 # huouse
狄仁傑(別稱:狄國公,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被閻立本譽為“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狄仁傑任寧州刺史時,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百姓愛戴。他任江南巡撫史時,焚燬大量淫祠。他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武則天對他十分信服。他任宰相後,對武則天的弊政多所匡正,為下啟開元盛世做出了貢獻。700年,狄仁傑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
狄仁傑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被授為汴州判佐,後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推薦,升任幷州都督府法曹。
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後改任侍御史。
調露元年(679年),狄仁傑改任度支郎中,並加朝散大夫,後隨唐高宗巡幸汾陽宮(在今山西寧武縣),充任知頓使。
累職拜相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被外放為寧州刺史。任內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愛戴。寧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頌揚他的德政。當時,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彈劾了大批州縣官吏。但當他到達寧州(治今甘肅寧縣)境內後,卻不斷聽到當地百姓稱頌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薦狄仁傑。不久,狄仁傑被徵拜為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傑充任江南巡撫使。當時,江南之地遍佈淫祠(指民間自行設立、不在祀典的祠廟)。狄仁傑奏知朝廷,焚燬淫祠一千七百餘所,只留下四所祠廟,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員。不久,狄仁傑又改任文昌右丞。
同年九月,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越王李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則天。宰相張光輔率軍討平叛亂,但卻縱容部將大肆勒索。狄仁傑一概不予聽從,還正言斥責張光輔,稱其之罪甚於李貞。張光輔懷恨在心,便於回朝後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狄仁傑因此被貶為復州刺史。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武則天對他道:“你在汝南為官時有良好的政績,但卻有人在中傷你,你可知道是誰嗎?”狄仁傑答道:“如果陛下認為臣做錯了,臣當改過;如果陛下明白臣並無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臣不想知道中傷我的人是誰,還會把他視為我的朋友。”武則天歎服。
長壽元年(692年)正月,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律法規定,一經審問即承認謀反的人可以減免死罪。狄仁傑當場認罪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得到口供,將狄仁傑等人收監,只待來日行刑,不再嚴加防備。狄仁傑向獄吏借來筆墨,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帛,書寫冤屈情況,塞在棉衣裡,請求送回家中。負責看守的王德壽並未起疑,讓人送交給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狄光遠持帛書向武則天訴冤。
武則天看罷帛書,召來俊臣前來質問。來俊臣辯稱:“臣並未對狄仁傑等人用刑,連他們的冠帶都未曾剝下,飲食寢宿也一切如常。假如沒有謀反的事實,他們如何肯承認謀反?”武則天便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獄中檢視。來俊臣先給狄仁傑等人穿戴齊整,然後讓周綝入內檢視。周綝懼怕來俊臣,只是唯唯諾諾,甚至都沒有看狄仁傑等人一眼,便回去向武則天覆命。來俊臣還命人假冒狄仁傑等人的名義,偽造《謝死表》,讓周綝呈給武則天。
武則天決定親自過問狄仁傑謀反案。她召見狄仁傑,詢問他為何承認謀反。狄仁傑道:“我如果不承認造反,已經死於酷刑了。”武則天又問為何要作《謝死表》,狄仁傑則答稱並未寫過。武則天便讓人拿出《謝死表》,方知道表章是偽造的,因此免去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貶為地方官。其中,狄仁傑被貶到彭澤,擔任縣令。此後,魏王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傑,但都被武則天拒絕。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攻陷冀州,一時間河北震動。武則天為了穩定局勢,起用狄仁傑為魏州刺史。當時,前任刺史為了抵禦契丹,盡趨百姓入城,繕修守城器具。但狄仁傑到任後,卻讓百姓返田耕作。孫萬榮聞聽狄仁傑被起復,不戰而退。魏州百姓爭相立碑頌德。不久,狄仁傑調任幽州都督,獲賜紫袍、龜帶。武則天還在紫袍上題寫了十二個金字,以表彰狄仁傑的忠誠。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當時,朝廷徵發百姓戍守安西四鎮,以致怨聲載道。狄仁傑為此上表勸諫,又建議廢除安東都護府,復立高氏為高句麗君主,暫停江南糧草運輸,撫慰河北百姓。他的建議雖未被朝廷採納,但卻得到了有識之士的贊同。不久,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並許以便宜行事之權。突厥軍殺盡俘虜,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縣西)退回漠北。狄仁傑率十萬大軍追擊,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則天又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讓他安撫河北。當時,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脅從,在突厥退軍後害怕受到牽連,紛紛逃匿。狄仁傑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諸州百姓,使他們回鄉生產。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當時,文武百官多隨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恩寵冠絕當朝。是年九月,狄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追贈狄仁傑為司空。
景龍四年(710年),唐睿宗繼位,追封狄仁傑為梁國公。
天寶六載(747年),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廟,附祭於中宗廟廷。
後晉天福六年(941年),狄仁傑被後晉朝廷追封為太師。
-
25 # 彌mi爾堅
桃李滿門:比喻學生很多的意思。
成語典故:
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傑,他曾在一年之內,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
狄仁傑在擔任預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
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的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傑舉薦自己的親人。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你的門下。但事後證明,他並不是基於個人情感推薦,而是他的兒子真的有才能。
桃李滿門出自:《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指狄仁傑)門矣。”意思是說:“天下人才,都出在你的門下。”《資治通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編年體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等歷時19年編輯而成,成書後即被宋神宗奉為“第一必讀治國教材”,隨後成為歷代人臣競相抄錄以經世致用的權威讀本。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學術思想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編者運用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和匠心獨具的藝術手法,不僅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還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
回覆列表
桃李,指學生。桃李滿門比喻學生很多。出處:(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傑,他曾在一年之內,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在擔任預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武則天在位的時候,狄仁傑雖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級為於江村小官,但是因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擁戴,其它官員也都支援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當宰相。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的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傑舉薦自己的親人,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你的門下。但事後證明,他並不是基於個人情感推薦,而是他的兒子真的有才能。
造句:田老師執教40年,桃李滿門,弟子不下三千。[1]
狄仁傑,字懷英,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武則天當政期間,他身居宰相之位,輔國安邦,政績卓著。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參加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考試及第,從而步入仕途。唐高宗儀鳳年間,德才兼備的狄仁傑被升任大理丞,成為一名大法官,執法如山,斷案如神,一年當中就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刺史。當時,這一帶民眾雜居生活,矛盾重重,他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地方平安和諧,百姓安居樂業。兩年後,博州刺史李衝、豫州刺史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武則天調集大軍,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並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到任後,他了解到境內受株連的 5000餘人都是被迫在李貞軍中服役的黎民百姓,就上疏請求予以赦免。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從而使百姓得到安撫,豫州局勢迅速穩定。
武則天改唐為周後,非常讚賞狄仁傑的才幹和名望,兩次任命他為宰相,身居要職,狄仁傑殫精竭慮,輔佐武則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武則天時代成為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關鍵時期。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悲痛,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狄仁傑被葬於洛陽,後來,唐睿宗追封其為梁國公。
作為一名精忠報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個堪當大任的人才,他就舉薦了張柬之,張被提升為從五品的洛州司馬。未過幾天,武則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人才,狄仁傑又提起了張柬之,並說張是可以做宰相的人才,舉薦此人可不是讓其做司馬這種小官的。後來武則天重用張柬之,發現他果然才能超群,遂升為宰相。
據史料記載,狄仁傑還先後向朝廷舉薦了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強幹的官員將領。為此,有人特別稱讚他道:“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