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國史通鑑之歷史典故
-
22 # 二林說國關
1947年提出的馬歇爾計劃可以說是二戰結束後美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經濟戰略之一,甚至可以不用之一來形容。它表面上是一個幫助西歐戰後經濟復興的援助計劃,實際上還包含著美國的中長期政治戰略意圖。
一、“計劃”出臺的背景:美國和西歐共同解決經濟問題的現實需要(一)戰後西歐面臨嚴峻的現實: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是關鍵
二戰後,西歐面臨的現實是:傳統的殖民體系基本瓦解或者難以維持下去了;世界主導權也丟了,最現實的是以前由西歐大國主導建立的世界體系徹底奔潰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美國主導建立了一系列新的世界政治和經濟體制;西歐大國自身實力被戰爭重創,經濟發展困難,由此還帶來的“安全問題”。所以在這一系列的現實影響下,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如何恢復和發展經濟問題。以前西歐大國主導國際體系,並且擁有殖民體系,可以利用這些重大優勢恢復經濟。現在很顯然不信了。
在面臨這一系列現實的情況下,戰後的西歐主要有兩個重大的問題。一是如何儘快的恢復和發展經濟,這是重振大國實力的根本;二是如何確保歐洲各國以及整體的安全。這個涉及到軍事問題,但根本還不是需要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這些是宏觀的背景。
(二)戰後西歐大國均陷入經濟發展危機:需要外來的援助
那麼,經濟問題就成為了急迫的事情。西歐在二戰中遭受到損失是巨大了,不單是戰敗國,戰勝國也一樣。比如德國,戰後被分割槽佔領了,實力大減。此外其在1946年的工業生產水平只相當於1938年代23%。多年的戰爭花費高達6200億馬克,等於是在戰爭期間德國把國家預算的九成多都用於戰爭,這一切都煙消雲散了。戰後40%左右的工廠不能開工,而且主要的工業裝置都被拆走用於補償戰勝國的損失了。德國的經濟幾乎崩潰了。
英法也好不到那裡去。法國在戰爭中死亡約140萬人,近33%的國家財富在戰爭中消失了。1945年法國的工業生產水平只相當於1938年的20%。經濟總量萎縮到只相當於戰前的50%這樣的水平,整個國家經濟只相當於1910年的水平。由此帶來的極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英國雖然在戰爭中保住了本土,但損失也是巨大的。戰爭消耗了國民財富的25%,軍費開支佔到這一時期總開支的75%左右,工業總產值還減少了20%,其也從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欠了高達240億英鎊的外債。義大利的情況也不大樂觀。
在面臨這樣嚴重的經濟損失的情況下,西歐大國也不再擁有主導優勢,這時候只能依靠外來強大力量的注入才能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和發展經濟。而最為可靠和最有實力的大佬就是美國了。
(三)美國經濟發展和政治的需要:生產過剩的轉移和控制西歐的戰略
美國這邊就是“風景獨好了”,不但沒有因戰爭而經濟受損,反而自身因戰爭而高度膨脹。美國在戰後經濟實力極度膨脹,可以說達到了人類近代歷史上至今沒有達到的水平,他的經濟總產量幾乎達到了世界的一半。大量的產品和資本“過剩”,根本消化不了。因此為了給這種過剩的經濟找到新的市場,美國也急需對外輸出產品和資本。奪取和佔領西歐市場幾乎是不二的選擇。
此外,經濟需要的背後是政治的考量。美國還帶有明顯的政治因素在裡面。而極其重要的西歐是一個不得不控制的戰略要地。
扶持西歐經濟復興和穩定西歐政局;增強遏制蘇聯的力量,並進而離間蘇聯同東歐國家的關係。二、“計劃”的出臺和實施過程:美國精打細算,西歐獲得經濟發展紅利1947年6月5日,馬歇爾在哈佛演講中宣佈了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他說的重點是說明歐洲的經濟困難,如無大量的外來援助,則“就得面臨性質非常嚴重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的惡化。”從而進一步提出美國願意提供這樣的幫助,也只有美國才能有這樣的實力。此外他呼籲歐洲國家率先團結起來,主動向美國提出倡議。而且一開始美國宣佈的計劃就是針對一個整體的。“這個計劃必須是聯合性質的,即使不能商得所有歐洲國家的同意,也應商得一部分國家的同意。”
對於美國的倡議,英法很是積極和配合。英國外交大臣公開讚揚了馬歇爾的演講。他說:“這是世界上最偉大演講之一。”法國更是積極行動起來。本來美國的計劃是把蘇聯和東歐國家也納入進來,從而對蘇東國家進行經濟滲透。因此英法邀請了蘇聯參加,蘇聯也是同意了。但由於在具體問題上的嚴重分歧,蘇聯最終退出了。
因而,1947年7月英法意等歐洲十六國(加上土耳其)召開了巴黎經濟會議,最終他們共同提出一個報告,要求美國在4年內提供224億美元的援助。
12月,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提交了“美國支援歐洲復興計劃”(這也是該計劃的真實名稱)的國情諮文。該計劃要求國會1948年至1952年提供170億美元援助歐洲。第二年2月美國會正式批准了“1948年對外援助法”,4月3日該計劃正式實施了。
法案規定:頭15個月內,美國撥款53億美元,援助西歐各國復興戰後經濟,以後逐年審批援助金額,不確定援助的總額。此外該法案是附帶了嚴格的條件的。這也很明顯的體現出美國的戰略意圖。
受援國必須購買一定數量的美國商品;必須儘快撤銷關稅壁壘,取消或放鬆外匯管制;為美國提供生產所需的戰略物資保障美國私人投資和開發的權利;限制同蘇東國家的貿易等等。從計劃正式實施到1952年6月,美國統計提供了131.5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十分之一是貸款,剩餘的是贈款,英法德(西)意四個大國得到了其中66%,其餘的才是分給其他國家。
三、“計劃”的影響和評價:美歐實現了經濟和政治的雙贏(一)西歐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
在“計劃”的刺激下,接受援助的國家到1950年時,平均經濟增量比1947年時增加了29%,工業總產值增加了65%左右。而到了1952年時,總得來看,西歐生產水平達到了戰前的兩倍多,可以說不但恢復了經濟而且還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此後西歐經濟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到六十年代中後期就成為了與美國競爭的強大經濟力量。
儘管後來西歐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西歐實現聯合自強,加大國家對社會和經濟的宏觀調控等等。但就從1948-1952這四年“計劃”實施期間歐洲經濟發展的成果來看,“計劃”還是起到了關鍵的刺激作用。
英法意三國的工業生產到了1952年,比之戰前的水平,分別增長了13%、29%、48%。西德更猛,相比於1938年,西德工業生產增長了115%。因此可以說,美國的援助計劃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二)美國成為最大的受惠國
一般提及該計劃,很多人想到的就會是西歐獲得很多的利益,往往忽略了美國才是最大的贏家。這種勝利不單是經濟上的,還有政治和戰略上的利益。
該計劃極大的促進了美國商品和資本對歐洲的輸出。前面我們就說過,這種援助是有條件的,更多的是美國轉移自己過剩的生產。到1950年,美國對西歐的出口總額比重達到了73%左右,這一資料在1948年還不到37%。可以說這計劃為美國開闢了一個有力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專有的廣大市場,它也極大的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為美國在經濟上控制西歐打下了基礎。
此外,美國還獲得了政治利益。透過援助西歐,保證了西歐的穩定,防止西歐發生嚴重的社會動亂。保住了“自由民主制度在歐洲的生命”。就像杜魯門說的那樣:
如果沒有馬歇爾計劃,西歐是很難避被社會主義統治。更加重要的是透過這個計劃使得西歐的戰略和美國的戰略處在了同一層次上,極大的拉進了美國和西歐大國關係和增進了西歐對美國的依附關係。某種程度上說,西歐能走向聯合和美國的援助是有很大關係的(前面就說過),而這種聯合對於美國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因為光靠一個國家是不能幫助美國遏制蘇聯的,只有一個聯合起來的、穩定的、發展的西歐(至少當時是這樣的)才能有效的遏制蘇聯以及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
同時後來的歷史也證明,該計劃的實施為後來美國與西歐國家締結的政治軍事同盟的最終形成,即北約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總的來看,這個計劃不但幫助了西歐的發展,還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美國和西歐來說是雙贏。
-
23 # 佳木秀秀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幾組資料來說明。
一·背景
戰前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態勢良好,可以說歐洲是世界經濟中心,政治處於優勢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都在歐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遍及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所涉及的地域面積遠大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的打擊可以說是毀滅性的。在戰爭結束六年後,大半個歐洲依然難以從數百萬人的死傷中平復。持續的轟炸使絕大多數大城市遭到了嚴重破壞,特別是它們的工業生產。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耗費大量財力,而此時大多數陷入戰爭的國家的國庫已被消耗殆盡了。
到1947年這些地區的經濟依然不見起色。歐洲的大衰退,造成了經濟的不穩定和全球性的經濟低迷。而在戰爭中唯一一個基礎設施沒有遭到明顯破壞的正是美國。它比大多數歐洲國家都要晚一些參戰,而且本土所受的損失也比較有限。美國的官方黃金儲備作為其農業和工業的堅固基石依然完好無損,其經濟也仍然充滿活力。戰爭期間美國的工業為本國和它的盟國的戰爭機器提供了支援,因此,美國經濟經歷了自建國以來增長最快速的一段時期。戰後,這些工廠又很快轉入了民用生產,戰爭期間的物資供應短缺很快被消費開支的爆炸性增長所代替。美國不過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還要依賴貿易,長期的繁榮也需要有輸出這些商品的市場。
冷戰背景下,美國政府中的很多人士對蘇聯行動的懷疑情緒正日漸加深。馬歇爾計劃的倡導者之一喬治·凱南在此時已預言了未來世界的兩極格局。對他來說,馬歇爾計劃正是他的新理論——對蘇聯的遏制政策的核心內容。
戰後的普遍貧窮為共產黨勢力的增長提供了充分的養料。尤其在法國和義大利,而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在本國戰爭期間的反抗鬥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又使其聲望急劇增長。一些西歐國家的共產黨權力及聲望的增長更為令美國不安。
二·計劃實施
基於援助西歐復興,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的考慮,經過與歐洲各國的談判,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包括最初的50億美元援助在內的政府支出議案。而在最後透過國會批准的計劃中,共包含的援助數額為135億美元,為期四年。1948年4月3日,杜魯門簽署了馬歇爾計劃,同時他還批准設立了經濟合作總署來負責這一計劃的實施。馬歇爾計劃即在1951年宣告結束,但此後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卻始終沒有停止過。
三·實施效果
1948年至1952年是歐洲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
工業生產增長了35%, 農業生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戰後前幾年的貧窮和飢餓已不復存在,西歐經濟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空前發展。美國方面,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20世紀中後期得以恢復的歐洲各國在面對美國多方干涉下,也逐漸消解矛盾走向聯合。
-
24 # 望觀真一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透過參加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裝置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其中90%是贈予,10%為貸款。在戰爭結束六年後,大半個歐洲依然難以從數百萬人的死傷中平復。戰火遍及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所涉及的地域面積遠大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的轟炸使絕大多數大城市遭到了嚴重破壞,特別是它們的工業生產。
馬歇爾計劃出籠處
歐洲大陸上的許多著名城市,例如華沙和柏林,已成為一片廢墟。而其它城市,如倫敦與鹿特丹,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這些地區與經濟生產相關的建築大多化為一片瓦礫,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雖然外援使1944年的荷蘭饑荒有所緩解,但戰爭對農業的破壞還是導致了歐洲大陸許多地方出現了大面積的飢餓,而1946~1947年歐洲西北部罕見的寒冬又使這一情況進一步惡化。
所受破壞最為嚴重的是交通運輸設施,戰爭中鐵路、橋樑以及道路都成為了對方空襲的目標,而進行運輸的商船也常常被擊沉。西歐的中小城鎮和村莊所受的毀壞程度基本上較輕,但交通運輸的破壞還是使這些地區的經濟與外界的聯絡幾近斷絕。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耗費大量財力,而此時大多數陷入戰爭的國家的國庫已被消耗殆盡了。
一戰後的歐洲經濟也遭受了較大的破壞,大衰退一直持續到了1920年代,還造成了經濟的不穩定和全球性的經濟低迷。此時的美國雖然正經歷孤立主義的甦醒,卻還是試圖促進歐洲經濟的增長,特別是透過與美國幾家主要銀行的夥伴關係。當德國無法償還他們的賠款時,美國透過大大增加對他們貸款數額進行了干預,這筆債務直到1941年雙方正式交戰為止都還沒有償還完畢。
因此華府中的多數意見認為,一戰後的這段歷史不應重演。雖然哈利·S·杜魯門及國務院依然繼續著其務實的外交政策,認為有必要進行援助,但國會對此興趣不大。起初,大家普遍認為歐洲,特別是英國和法國的重建並不需耗費過多,它們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殖民地,快速恢復其經濟。然而到1947年這些地區的經濟依然不見起色。持續幾年的寒冬又使情況進一步惡化。在不斷增長的高失業率、因食品短缺導致的接連不斷的罷工以及一些國家的社會動盪下,歐洲經濟的增長几乎是不可能的。到1947年,歐洲經濟依然徘徊在戰前水平以下,並幾乎看不到增長的跡象。農業生產是1938年水平的83%,工業生產為88%,出口總額則僅為59%。
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阻斷了西歐從東歐的糧食進口線,加劇了戰後西歐糧食短缺的局面。食品短缺成為了最為緊迫的問題。在戰前,西歐的糧食供應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東歐出口的餘糧,但這一貿易路徑此時已被鐵幕幾乎完全阻斷了。情況在德國尤其嚴重,那裡1946~47年的人均熱量攝入僅為每天1,800千卡,這個數值完全不能支援人體的長期健康。威廉 克萊頓在給華盛頓的報告中說,“數百萬人正在慢慢餓死。”("millions of people are slowly starving.")而對於經濟全域性來說,最為致命的是煤的短缺,1946~47年酷寒的冬天更使之雪上加霜。期間德國有許多家庭沒有供暖,數百人被凍死。英國的情況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為了滿足國內的民用煤炭需求,工業生產不得不被停止。因此從人道主義出發的考慮也是提出這一計劃的重要動機之一。
義大利卡西諾山戰役後的一片廢墟
而在戰爭中唯一一個基礎設施沒有遭到明顯破壞的正是美國。它比大多數歐洲國家都要晚一些參戰,而且本土所受的損失也比較有限。美國的官方黃金儲備作為其農業和工業的堅固基石依然完好無損,其經濟也仍然充滿活力。戰爭期間美國的工業為本國和它的盟國的戰爭機器提供了支援,因此,美國經濟經歷了自建國以來增長最快速的一段時期。戰後,這些工廠又很快轉入了民用生產,戰爭期間的物資供應短缺很快被消費開支的爆炸性增長所代替。不過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還要依賴貿易,長期的繁榮也需要有輸出這些商品的市場。而馬歇爾計劃提供的援助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被歐洲人用來進口來自美國的工業品和原料的。
而對美國來說另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與一戰後所面對情況的最大不同,就是冷戰的開始。美國政府中的很多人士對蘇聯行動的懷疑情緒正日漸加深。馬歇爾計劃的倡導者之一喬治·凱南在此時已預言了未來世界的兩極格局。對他來說,馬歇爾計劃正是他的新理論——對蘇聯的遏制政策的核心內容。需要強調的是,當馬歇爾計劃開始實施的時候,蘇美的戰時同盟關係還沒有結束,冷戰也沒有真正開始。而對於那些馬歇爾計劃的起草者來說,他們對蘇聯的恐懼也並不像日後那麼極端強烈,甚至到凌駕於其他一切因素之上的地步。
儘管如此,一些西歐國家的共產黨權力及聲望的增長更為令人不安。在法國和義大利,戰後的普遍貧窮為共產黨勢力的增長提供了充分的養料。而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在本國戰爭期間的反抗鬥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又使其聲望急劇增長。在這些國家戰後的選舉中,共產黨取得了普遍性的成功。在法國,法國共產黨甚至一度成為了議會第一大黨。雖然大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僅憑這些還遠遠不足以斷定法國和義大利將滑入共產主義陣營,但事實上,當時的美國決策者確實嚴肅地考慮了這一可能。
1946年起,哈瑞·杜魯門及其政府開始暗示他們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特別是透過他出現在溫斯頓·丘吉爾著名的“鐵幕演說”現場這一耐人尋味的舉動。此時的美國必須在世介面前堅定它的立場,以不喪失其信用。而遏制政策的出籠也要求美國必須向非共產主義國家提供援助,以起到遏制蘇聯影響及擴張的作用。不過當時還是有人寄希望於東歐國家加入這一計劃,從而使他們從正在形成的蘇聯集團中脫離出來。
解決方案
不過在馬歇爾計劃付諸實施之前,美國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歐洲重建。據估計在1945年到1947年間,美國在這方面的投入就達90億美元。這些援助中的大多數都是以間接形式進行的,其中包括作為租借法案中一攬子協定的繼續、或由美軍出面重建當地的基礎設施及幫助難民等不同途徑。
此外美國還與一些國家簽定了正式的雙邊援助協定。其中最為重要的動作,要數“杜魯門主義”所保證的給予希臘和土耳其軍事協助的內容。此外,當時尚處於幼稚期的聯合國所做的一系列救濟以及減免債務等人道主義努力,其資金大多也來自於美國。這些努力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於它們缺乏系統的組織和完善的計劃,反而忽視了歐洲重建的許多最基本的需求。
開始時間
重建計劃最初於1947年7月在一個由歐洲各個國家普遍參加的會議上被提出。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透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裝置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那麼這筆援助相當於2006年的1300億美元。
標籤,用於標識依據馬歇爾計劃援助的物資。
馬歇爾計劃最初曾考慮給予蘇聯及其在東歐的衛星國以相同的援助,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政治改革,並允許西方勢力進入蘇聯的勢力範圍。但事實上,美國擔心蘇聯利用該計劃恢復和發展自身實力,因此美國提出許多蘇聯無法接受的苛刻條款,最終使其和其東歐衛星國被排除在援助範圍之外。
主要內容
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德國(後文將提到馬歇爾計劃理論上包括了整個德國,而並非僅是聯邦德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餘年時間裡,整個西歐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可以說這與馬歇爾計劃不無關係。同時,馬歇爾計劃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該計劃消除,或者說減弱了歷史上長期存在於西歐各國之間的關稅及貿易壁壘,同時,使西歐各國的經濟聯絡日趨緊密,並最終走向一體化。該計劃同時也使西歐各國在經濟管理上,系統地學習和適應了美國的經驗。
-
25 # 小青峰曰史
不要搶,小青峰來答!
導言: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在二戰後美國的外交戰略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美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最成功的計劃”。透過接受美國的援助,西歐經濟得以復興和發展,西歐一體化的程序加速進行,冷戰對峙的局面也進一步加劇。
一、馬歇爾計劃的目的和內容1947年國務卿馬歇爾從莫斯科外長會議回國後,呼籲美國立即採取措施援助西歐。之後他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時候說,“正式提出援助歐洲經濟復興、奪取全球戰略重點—歐洲的方案。他首先強調當時歐洲經濟正瀕於崩潰,需要從外國主要是從美國大量進口糧食和其他必要產品,其需要量遠超過了歐洲的支付能力。因此,歐洲必須獲得大量的額外援助,否則就會出現“性質非常嚴重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的惡化”。然後,他宣佈了美國援助歐洲的行動計劃和方針:“美國應該盡其所能,幫助歐洲恢復正常的經濟狀態,使自由制度賴以存在的政治和社會條件能夠出現”。最後,歐洲國家採取主動,共同制定歐洲經濟復興計劃,美國則願用其過剩物資給予友好的協助歐洲。這篇演說發表後,“馬歇爾計劃”立即在美國和世界各國的報紙和廣播中變成了流行詞。
馬歇爾計劃原定期限為5年(1948——1952)。1951年底,美國宣佈提前結束,而代之以1951年10月美國國會透過的共同安全計劃。自1948年4月3日至1952年6月底,美國國會為馬歇爾計劃共撥款131.5億美元,其中英國獲得最多,達32億美元,法國次之,為27億美元,義大利15億美元,西德13.9億美元,冰島最少,只有2900萬美元。
西歐對美國至關重要。西歐是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的發祥地,二戰以前具有高度發達的經濟,是美國商品的主要輸出地區。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復興有賴於歐洲的復興,其核心又是西歐。而且冷戰開始以後西歐的定位更加凸顯出來。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遏制蘇聯復興歐洲勢在必行。“在當前西歐大量需要美國貨的情況下,美元很快就會回到美國來”,“這筆錢是在美國國內花掉,用來購買美國農民在農場上和工人在工廠裡生產的東西美元到頭來都會在美國花掉。”由此不難看出,馬歇爾計劃推行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原因,是為了發展美國經濟。
二、馬歇爾計劃實施的結果美國之所以向西歐進行援助,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美國能夠具有在他國進行投資的優先條件。而在大量的條件約束之下,促使大量西歐國家對於實美國過於以來,甚至於出現了無法獨立進行選擇的現象。所以,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對其他國家帶來了不同程度上來的主權侵害。
而當馬歇爾計劃在執行了4年之後,對其表現出的各方面狀態來看,馬歇爾計劃喜憂參半:計劃的成功實施,達到了對歐洲經濟進行復蘇的目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卻對於整個經濟市場帶來了直接的影響,促使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現象出現,而國家自身在這一過程中所存在的收支不平衡、外貿支付能力較差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僅僅只是起到了改善的效果。
所以說,馬歇爾計劃不但對於西歐經濟體系起到了良好的一體化促進作用,反而還直接導致西歐經濟體系出現了分裂的現象。人們一般都認為外援都能促進受援國自身的經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持續的發展。但是,在戰爭後的十幾年內,各個方面的證據表明,每年所提供的數以億計的援助並沒有起到讓人滿意的效果。並且在冷戰期間,其外援還直接受到了爭奪、對抗等方面因素的直接影響,而援助國家就將援助認為是一種國家之間的外交手段,而不是能夠對經濟起到促進作用的發展手段,所以,戰後的美援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共產社會主義在西歐國家的不斷擴張。外援助長了受援國的依賴性,所以阻礙了受援國的發展。
在馬歇爾計劃實施之後,其計劃除了直接對於西歐經濟帶來了影響以外,還對於個別極為深遠的方面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有部分學者在對於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之後認為,馬歇爾計劃在推行的過程中,除了對於西歐經濟帶來直接的影響以外,還將美國管理規範以及價值管理進行了良好的應用。而馬歇爾所制定的計劃之中,不但對當前的經濟援助進行了金華,還從側面上推行了反政治殖民主義、反經濟民族主義的主張,這直接導致各個國家都被迫接受了停戰之後的世界規則、持續。而法、英、意等國家為了能夠對自身國家進行復興,便開始對當前國家的管理政策進行調整,但是這方面的政策都對於美國的相關規範、原則進行了突破。而在馬歇爾計劃開始執行之後,對於歐洲復興所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直接促使各個國家中的上層人物都完全接受了美國這一模式的規範和價值導向。而這類上層精英人物在政黨聯合或者大選過程中獲得了極大成功之後,便開始在政治上進行能夠充分反映出美國規範以及價值傾向的政策推廣,並且以合法的方式進行大範圍的應用。當這一觀點出現之後,直接對於以往僅僅只關注經濟發展而不對政治影響進行深入研究的空白進行了填補,這對於社會的發展來說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馬歇爾計劃的意義馬歇爾計劃不僅是歐洲復興的前提,也為歐洲長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歐洲一體化。歐洲的繁榮有賴於歐洲共同市場的建立。1948年《經濟合作法》特別強調一體化,它告訴歐洲:“美國受益於一個大規模的沒有關稅壁壘的國內市場,相信歐洲各國也可以獲得同樣的利益。”馬歇爾計劃給歐洲的不僅是美元,而且為歐洲指出了一條繁榮之路,促進歐洲共同市場的建立。為了提高這個歐洲共同市場的競爭能力,參加國又必須加速工業的技術改造與提高生產效率。馬歇爾計劃是戰後美國外交的一個極其重大的實踐。也為歐洲的繁榮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結束語:馬歇爾計劃是戰後美國實現全球霸權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對戰後世界和國際格局產生的影響深刻且持續,因此至今仍然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我們需要去學習其中的經驗和智慧,也要去反思不足,回味那段歷史。
回覆列表
馬歇爾計劃,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歐洲戰場勝利後,美國提出憑藉其在二戰後的雄厚實zhidao力幫助其歐洲盟國恢復因世界大戰而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並同時抗衡蘇聯和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進一步滲透和擴張而提內出此計劃。該計劃因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
馬歇爾計劃最初曾考慮給予蘇聯及其在東歐的衛星國以相同的援助,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容政治改革,並允許西方勢力進入蘇聯的勢力範圍。但事實上,美國擔心蘇聯利用該計劃恢復和發展自身實力,因此美國故意提出許多蘇聯無法接受的苛刻條款,最終使其和東歐各國被排除在援助範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