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山js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此詞透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詞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詞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這一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自然地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將無形的不平凡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這首詞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

      全詞透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

  • 2 # 瑩妝淡墨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序燕子旁誰飛?從今卻別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

    “停車坐爰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 3 # 胡老師說道

    劉禹錫《秋詞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第一首,議論起筆,一掃悲秋之風,激越向上之情躍然紙上。一二句對比,直接表明詩人的的觀點:秋天比春天還要好。三四句更是激昂,黃鶴沖天一飛,橫掃肅殺之氣,精神為之抖擻,奮鬥充滿激情。

    第二首,白描秋景,繪其特色;巧妙比擬,彰顯精神。一二句,山清水淨,紅黃點染,清麗閒雅,脫俗超凡。三四句,暗用擬人,移景於人,輕浮對端莊,驕狂與素雅,高下立判。高潔沉穩之情,是屬於秋的,更是屬於人的——作者的。

  • 4 # 讀書分享與推薦

    寫秋天“壯美”最為著名的,當然是劉禹錫的《秋詞二首》!

    自從宋玉的《九辯》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名句之後,悲秋,便成了主基調,在我國詩歌中,提到秋天,大多是低沉蕭瑟的。

    然而,大詩人劉禹錫卻表達了與眾不同的感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在他的筆下,秋天不再是悲涼、蕭瑟的,而是美麗且高昂的。

    【原文】

    秋詞二首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翻譯】

    自古以來,人們到了秋天就會悲嘆秋天的蕭索與孤寂,但是我卻覺得秋天遠勝過春天。因為秋天,天高氣爽、萬里無雲,經常是晴空萬里的天氣,你看,一隻白鶴推開雲層直衝雲霄,似乎是要把我的詩情趣意也帶到九霄之上了。

    秋天一到,山明水淨,夜晚時已經開始降下白霜了,樹葉也到了有紅有黃的時候,如果這時候你登上高樓,確實會感到微冷,可是卻也沒有春天的妖冶讓人感覺發狂,只有淡然和平靜。

    【賞析】

    這首兩詩是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時寫下的,當時劉禹錫34歲,正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卻被趕出了朝廷,心情可想而知是不暢美的,但是,劉禹錫向來做事喜歡出人意表,他有很強的的求異心情,不喜歡人云亦云,所以便寫下了這兩首一反常規的《秋詞》。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是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可以相互不中。第一首是贊秋氣的,第二首卻是詠秋色的。“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

    其實劉禹錫非常明白,古來悲秋的實質是有才之士的失志,是對現實的失望,是對前途的悲觀,所以他們在秋天只看到了蕭條,感到寂寥,是死氣沉沉的,不像春天那樣生機勃勃。劉禹錫自己此時也是這種心情,可是他與眾不同的是,雖然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

    所以,這兩首詩難能可貴的地方,是劉禹錫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以前悲秋的詩歌作品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尤其是第一首,傳唱非常廣泛,自劉禹錫之後,也有一些詩人、文人不再悲秋,反而贊秋,由此可見,這首詩的影響之大、之深遠。

  • 5 # 天天學語文

    大多數詩詞裡秋是悲涼的,但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下的秋卻是生機、自由、充滿活力的!

    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大意:我獨自佇立在深秋的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都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碧綠,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鷹在有力地飛翔,魚在水裡輕快地遊著,呈現出一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裡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可曾記得,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

    背景與內容背景 1925年,農民革命運動形式高漲,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徑長沙故地,重遊橘子洲頭,會想起曾經在長沙的學習生活和戰鬥歲月,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沁園春·長沙》。主要內容 這首詞,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同時即景抒情,提出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昔的崢嶸歲月,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所以全詞透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青年時代生活的回憶,抒發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天換地的豪情壯志!描寫秋景在上闋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開頭就一個“獨”字,顯得特別突兀,但就是“獨”,一開始進入讀者眼裡的便是高大、偉岸的印象。詞人立在橘子洲頭,採用遠近、俯仰、動靜、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展示了一派生機自由之景。遠處層山盡染,萬山一色。近處江水清澈,千帆競發,唯恐落下。雄鷹在天空自由翱翔,有力地搏擊長空,魚兒也像鳥一樣自由地在水底暢遊。最終,詞人總結: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切都是自由的,一切都是生機的,一切都是壯美的,展示了詞人寬廣的胸襟與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 6 # 文字領域工作者

    那就是毛主席那首,為有牲犧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麥粟看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悲壯不說,看那麥粟千重浪:那秋收的喜悅多麼感人!沒有一個秋字,那秋的充實多麼韻味無窮!!!

  • 7 # 濟民345

    古人逢秋悲寂ma0,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梢。

  • 8 # 吾是玉子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儘自由。

    《觀滄海》 曹操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辛棄疾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9 # 田月桑時

    寫秋的壯美,可謂不走尋常路了。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毛主席的那首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令人欣慰的是,這首描寫壯美秋天的詞已經不需要賞析,因為大家都學習過。

    另一首劉禹錫的秋詞,也頗讚美秋之豪放。這位唐代詩人吟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雖然詩人不提心酸,卻更讓人感到他的自嘲。有一種怕人同情的好強心,卻暴露了內心的失意。

    詩詞往往是詩人心境的體現。有些人是在詩中強顏歡笑,只有少數人才可以在任何艱苦環境中都不焦慮,不失意,永遠鬥志昂揚,意氣風發!

    因此要說秋天豪邁的詩詞,非沁園春長沙莫屬!

  • 10 # 看著是風景6

    《憶秦娥.秋》

    深秋秀,秋香花綻中秋後。

    中秋後,長街景麗,海棠依舊。

    溮河兩岸飄垂柳,雷山日照長空透。

    長空透,霞飛九野,萬城織繡。

  • 11 # 使用者春花有意

    杜牧《山行》:“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的筆下,秋天楓葉之美勝過春天豔麗的鮮花;毛主席《沁園春.長沙》中更是“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鶯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主席描繪了一幅宏偉壯麗的湘江秋色圖。一掃古來文人筆下的悲涼蕭煞之氣,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生氣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 12 # 藍天沃土成愛民

    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起,便引詩情上九霄。"。杜牧的“遠上寒山石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13 # 天行健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天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4.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杜牧《九月齊山登高》

    5.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鳥來鳥去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6.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不第後賦菊》

    7.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來開。——黃巢《題菊花》

    8.……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9.天道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10.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這些名人描寫秋的詩句,蒼涼悲壯,使人豪氣頓生。

  • 14 # 陳年往事1222

    白樸一一西江月.漁父。

    世事重厄網,生涯小漁船。白鷗波底五湖天,別是秋光一片。竹葉酷浮綠釅,桃花浪潰紅鮮。醉鄉日月武陵邊,管甚陵遷谷變。

    世事複雜如網,困苦艱難,人主就如一條漂盪無依的小船。白鷗翱翔五湖,別是一翻動人的秋光。濃釅的綠酒,紅豔的桃花。沉醉終日,就像是在世外桃源一般,管他世事滄桑如何變幻。

    這首小令寫作者厭倦紛繁世態的出世思想,寫美景即是寄託理想。

    王績一一秋夜喜遇王處士。

    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這兩句詩寫兩人勞動歸來相遇的情景,"秋月滿"和"夜螢飛"表現了作者對此時景色的喜愛,進而表達了勞動歸來的愉悅心情。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東皋時而作。在隱居時,他有時也下田做一些活計。勞動歸來,遇到好友王處士,而王處士也剛好是鋤豆歸來,兩人相遇在明月之夜的田間小路上,飄逸、瀟灑、喜悅的心情顯而易見。全詩看似樸素平淡,實際上卻為我們點染了一幅頗為生動的畫面。

  • 15 # 梅鶴讀書

    我喜歡古詩詞,寫秋天壯美的詩詞,我推薦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抒發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情懷。題目裡說的是秋景,我們就細讀一下上片。

    1、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這句詞說明了時間是深秋時節,地點是湘江橘子洲,處境是作者一個人。在秋高氣爽的時節,作者一個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北去的湘江水。這句詞裡寫的不只是這些,還有作者對國家和自身命運的悲慨。

    “獨立”,我認為出自杜甫的五言律詩《獨立》,末兩句是“天機近人事,獨立萬端憂”,這首詩前六句寫景,後兩句寫情,突出的是一個“憂”字,而且不是一點兩點,是“萬端”,是老杜對大唐前途和命運的關心。

    “湘江北去”,我認為出自杜審言的七言絕句《渡湘江》中“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神龍政變”後被流放封州,經過湘江時寫下了這首詩,飽含對痛遭流放的憂思。詞人這時候正經長沙到廣州,我想他一定體會到了杜審言的心境。

    所以我說,這句詞裡,隱含了作者對國家和自身命運的一份悲慨。

    2、寫景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寫的是山上,“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寫的是水上,而且由靜轉動,寫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染”子用得好,王實甫《西廂記》中就有“曉來誰染霜林醉”。擊,凸顯蒼鷹之有力。翔,凸顯游魚之輕快。這一切都照應了“萬類霜天競自由”。這樣自然就逼出了最後一句“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這一番寫情,景中有情,而且所寫之景,如“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長空”萬類霜天”都是開闊博大之至,無肅殺之氣,秋景之壯美,溢於言表。

    這首詞我很喜歡,如何評價其寫景,我想可以套用蘇東坡對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的評價,叫做“不減唐人高處”。

  • 16 # 濁世清音1314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無愧″詩豪"!

  • 17 # 詩詞銘苑

    秋,它的古字形像蟋蟀或蝗蟲,所以在甲骨文中假借為“秋季”。秋,是一年四季中夏後冬前的季節。秋天之後便是萬物肅殺的冬天,所以它也暗含著“蕭瑟”之義,以示悲愁。秋天,也正因為飽含“蕭瑟”,所以壯美。

    描寫壯美秋天的詩句如下: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句詩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大意: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體。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這句詩出自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大意:自古以來,到了秋天,人們就會悲嘆秋天的蕭瑟與孤寂,但我卻覺得秋天勝過春天。

  • 18 # 大魚看書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⑴,我言秋日勝春朝⑵。

    晴空一鶴排雲上⑶,便引詩情到碧霄⑷。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接著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儘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裡,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註腳。第四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盪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衝雲霄了。字裡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鬥志國安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麼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得更鮮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這樣的詩,沒有什麼悲涼的氣息,詩人隨著自己的“詩情”,和想象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不僅僅表現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 19 # 詞海漫遊

    毛主席的《採桑子 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還有毛主席的《浪淘沙 北戴河》

  • 20 # 小白讀詩文

    傷春悲秋,自來是中國文人的傳統,是中國文學裡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春天易逝,代表青春過去。秋風蕭瑟,秋天來臨,代表寒冬即將到來,生命年華,美好也即將走向終結。但是在眾多悲秋的詩歌裡面,還是有部分的詩人大抒秋天的壯美和別樣情懷。

    《秋詞》劉禹錫

    《秋詞二首》

    唐 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第一首,議論起筆,一掃悲秋之風,我覺得秋天比春天更好,激越向上之情躍然紙上。三四句秋高氣爽開始,情感更是激昂,白鶴沖天一飛,這種向上的印象,讓人的情感不自覺的上揚,橫掃肅殺悲秋之氣,精神為之抖擻,使人充滿鬥志和激情。

    第二首,白描秋景,描繪出秋天的層次豐富,色彩明媚的特色。你看一二句,山清水淨,繽紛燦爛,好不美麗。三四句,暗用擬人,移景於人,輕浮對端莊,驕狂與素雅,高下立判。不自覺的讓人覺得秋天比春天要更好。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詞寫秋的,主要在上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寫的是山上,“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寫的是水上,而且由靜轉動,寫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全都是遼闊的視野。大處著眼,從高處著眼。可以看出詩人的胸襟之廣闊。如果再聯絡另外一首《沁園春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更加能夠體現出毛澤東主席在這裡所體現出來的自信豪邁!

    《天淨沙·秋》白樸

    天淨沙·秋

    元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白樸這首小令《天淨沙·秋》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他二人同列元曲四大家,寫作封頂當然不會懸殊。《天淨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白樸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所以幾百年來也被人們所稱讚。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前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

    白樸同樣是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但是景物的變化讀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處世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父親搶劫銀行30萬給女兒做換心手術最後女兒好了,這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