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房地產大世界
-
2 # 保爸洋仔哥
個人覺得買不買房,都是個人選擇,沒有什麼對與錯,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大家都知道“矮大緊”高曉松是沒有買房的,同樣沒有買房的“有錢人”也是比比皆是。但是存錢就不一樣了,存錢是對生活負責的體現,存下的錢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用錢買了房子,可能就是做“房奴”了,或許是一輩子的“宿命”了,這是對生活的選擇,而不只是買一樣東西。只存錢,不買房,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人生選擇,但是需要勇氣,羨慕~
-
3 # 風無涯888
房子又不能吃大部分都是自住,和房子掛鉤的孩子上學問題結婚問題解決了,真正實質上的價值沒有多少!有些人有1000萬感覺買套300萬的房子不是割肉是割心,太不划算了。有些人有30萬6個錢包湊一湊,感覺沒有啥。我就是第一種人,即使能全款都覺得是要我命,遊戲規則製造者套我誘惑我騙我進去,我硬著頭皮特別不想往那裡面鑽!
-
4 # 愛火鍋129
70後是很苦的一代,大都是獨生子女,又趕上房價高企,如果買的早還好些,好多想存錢買房的可是悲催了,總以為省吃儉用買房子,可是到頭來連首付都不夠!
但是也有人認為房價不可能一直漲,就只存錢不買房!不過畢竟是少數,而且也時刻受折磨,因為老是不跌!
隨著國家的房住不炒政策,房價總算停下來了,至少是不大往上走了!總算給存錢的70後一點安慰!
-
5 # 紫雨花殤66833037
存的利息趕不上房價,我也七零後,在成都買了兩套房,都在120以上,買的時候五十幾萬,現在毛坯房都賣兩百萬,還有一套沒交就已經漲了,給孩子買的,我姐姐存錢錯了這麼多年最後還是在成都周邊買了一套房,一百萬,家裡留有應急的,可以在存。
-
6 # 一笑可置也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很多抉擇,把錢存進銀行是一種選擇,拿錢去買房又是一種選擇。只想存錢,但是不想買房的70後,就屬於前一種。這種人喜歡哪種把錢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的感覺,但是對於買房卻不感興趣。這種人多嗎?我覺得還是要分割槽域看待。
今年是2020年,如果是70後,那這些人已經是50歲左右了。在不同的地方,50歲左右的人都在作何選擇?我將談談自己的看法。
1.農村地區:既想存錢,又想買房
在農村的70後,大都誕生於改革開放前後。他們祖祖輩輩都在農村生活,他們的前半輩子大都在農村裡從事田間勞作,後來在國家浩浩蕩蕩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他們透過進城務工,獲得了更高的收入。但是,農民工打工者的無奈就在於,即使進城務工,自己仍然不是城裡人,而且自己的工資還常常被老闆拖欠,自己的工作也不夠穩定。
他們一般都會有兩個孩子,如果孩子能夠上大學,那麼就不用操心孩子的未來發展。但是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沒上大學,也就只能和他們一樣,在農業勞作與打工之間徘徊。對於農村裡的70後,他們已經見到了太多人從鄉村走向城市,並在城市裡安家立業。他們也體會到了城市的繁華,城市的便利。在他們心裡,既想多存點錢,一方面能夠幫助孩子成家立業,另一方面也能夠準備自己的養老錢。但是,他們又何嘗不想買房,買房之後,能夠享受城市裡的便利,最起碼冬暖夏涼的小區,能夠讓人的生活更加舒適。他們內心充滿矛盾,但是他們中有許多也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在縣城置業的願望。
2.小城市:多點存錢,房子2套就夠了
小城市裡的70後,他們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城市的奮鬥者,也或許是跟著父母一起來到城市的中產階級。他們早已經看到了小城市裡的房地產市場,這裡大都以自住為主,投資潛力並不是很大。因為小城市是一個小區域的中心,雖然存在房地產市場,但是消化完附近的人口之後,已經沒有更多的人來這裡接盤。況且,伴隨著大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在小城市買太多房子,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小城市裡的人,享受著平淡而靜怡的生活。對於他們而言,錢是一個能夠實現自身願望的東西。有了錢,他們可以在假期的時候去國外旅旅遊,或者和自己的老哥們一起出去放鬆一下。有了錢,他們可以換一輛新車,這樣上班會更加舒服,也會更有面子。在小城市裡的生活安靜而愜意,他們想要更多的存款來實現更大的願望。至於房子,一套自己住,另一套買給孩子或者就出租也就夠了,反正房價也不會大漲大落,買多了還會佔用資金。
3.大城市:買房才是硬道理
在大城市生活的70後,要麼是土著居民,要麼是透過自己的多年打拼在城市裡有一定地位的外來者。他們在城市裡生活了半輩子,知道大城市發展和房價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他們經歷了城市房價從8000到1萬,再到現在的2萬、3萬,甚至5萬、10萬。總而言之,他們是大城市房價上漲的受益者,也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受益者。他們甚至房價對於個人和家庭資產增值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們習慣於保持家庭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平衡,並透過多元化的房產,促進資產的增加。
土著居民有的透過城市更新,拿到了不菲的拆遷款,也獲得了物業的補償,他們可以透過收租獲取長期的現金收入。有了足夠的錢,他們又會去買房,因為他們知道大城市未來還會發展,房價不可能就此止步。在大城市已經成家立業的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首套、二套房產,但還是當進行更多的投資,於是他們開始進行房產的置換。原來的小房子變成了現在的大房子,原來的郊區變成了現在的市中心。他們的資產不斷增加,他們留給自己孩子的,也是不斷升值的住房財富。
寫在最後:時代,見證改變
從我國的人口結構來看,第一類70後可能會佔據85%,第二類70後可能會佔據10%,第三類70後可能只佔據5%。但是從資產和財富的結構來看,第三類人的資產可能遠超前面兩類。
這就是社會的分層,這就是理念和行為的差異。
在時代的潮流中,每個人都順著自己的想法不斷前進。然而,只有把握住時代機遇和趨勢的人,才能真正實現理想。而更多的人,大都在忙忙碌碌的一生中,遺忘了最初的夢想,成為了一個自由的普通人。
-
7 # 一隻小羊的平凡生活
這一輩的人應該會覺得手裡有錢有安全感。
也有可能他們已經有房子,不需要買,對投資房子也沒有過多研究,所以把錢存著。
-
8 # 菜小言
想存錢的人,我肯定是很多的。但是不想買房的70後,多嗎?這個問題我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啊。因為這個涉及大資料,如果沒有進行過調查是不能給到你最終答案的。最多就是個人的一些想法或建議而已。
-
9 # 戲玲人
70後就是我叔叔輩了,別的地方人我不敢說,但是我身邊的叔輩們我還是知道的!他們都想存錢,誰不想請問?沒特殊情況,有房子的不會想再買,沒房的會更加節省努力存錢買!
這輩人很能吃苦也很勤奮,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想法,只想袋裡有錢,能安個家。為了這兩樣,他們甚至會忽略自己的健康!他們不喜歡流浪,居無定所不是他們要的。
一、就拿我叔來說,兩夫妻出去十幾年打拼,起早貪黑努力掙錢平時也很節約,同樣的東西,有兩塊錢的他不會選五塊的。他們就想多存點錢,為的就是買一個或者蓋一個新房子。給孩子和自己一個好的環境。
二、還有一個同村的為了能存點錢,去打工挖煤!知道的應該都清楚,這行很危險又髒,對身體危害也大,可他做了幾年,也存了點錢準備回家蓋房或者買一個。回來的時候那個人啊看著黑還憔悴蒼老了許多,尤其是眼神你就可以看出有多苦!沒有往日的有神和清透!
除了上面兩個例項還有很多,他們這麼辛苦的掙錢,省吃儉用的存起來,甚至可以用適當的健康來換,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買房安個家,不想過著顛肺流離的生活,不想孩子步他們的後塵!他們把存錢和房子當成責任與尊嚴!
當然也有部分接觸過西方思想的人,他們喜歡新鮮感,覺得到處有錢都可以是家,那是極少數!
在我看來!這代人都是吃過苦日子的人,接受的文化教育都是咋們傳統文化,家的概念很強,很有責任感!錢也會存,家也要安!
-
10 # 全科養生趙藥師
這個問題有點難!因為我是80後!我個人猜測性的回答,只想存錢不想買房的70後應該還是挺多的,現在的房價虛高挺嚴重的!70後大部分是工薪層!現在隨便一套房的價格都是幾十萬至幾百萬甚至幾千萬!買房首付三成就是個不小的數字!如果湊齊了首付,那每個月工資還不知道夠不夠還房貸!整個家庭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投資有風險!買房需謹慎!
-
11 # 簡單的就是最美的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要看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有自己的個性,更要看每個人自己現有的條件,而不是單單從多少來衡量。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方面,如果這種人多的話,那他肯定是比較認可現金的作用,覺得還是現金為王;至於房子,有錢可以租呀,而且這個地方住夠了還可以換一個環境住住,靈活性比較大。
其次,現在房價這麼高,有句說法叫一買房窮三代呀!誰願意讓自己做房奴?畢竟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所以還是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
另一方面,如果這種人少的話,那麼他肯定是比較看重房子的重要性,喜歡房子大於喜歡鈔票,有了自己的房子畢竟心裡會更踏實,再說現在的通貨膨脹也很厲害的,鈔票隨時都在貶值,而直到現在房子的價格還是相對穩定的。
最後再說一下,現在的七零後已經不是當年的毛頭小夥子思想單純的可愛小姑娘了,像存錢還是買房這樣的人生大事,相信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條件綜合判斷的,最後希望大家的生活會越過越好,按照自己的內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
12 # 阿喜愛生活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因人而異各有所需,有些朋友奮鬥一輩子,就是為了買一套房;而有些朋友只是想努力賺錢存錢,並沒有去買房的想法,兩者相比較一下,我個人覺得只想存錢,不想買房的70後居多,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1.收入有限
說起賺錢是個永遠的話題,也是我們的痛點難點,抬頭一望活在當下很不容易,來錢慢用錢塊,上有老下有小,除了日常的生活開支以外,一個月的工資幾天就用完了,有時候還會入不敷出甚至倒貼,並不是我們不想去買房,並不是我們不想過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是自己確實是收入有限和開支巨大,所以面對這種困境,還是先存點錢吧!買房的事也許只是一個永遠的神話!
2.房價太高
說起房價太高太貴,很多的朋友就是深有體會和感觸!工資的漲幅永遠也是追不上房價的瘋漲,就算工資一個月1萬,而一套房下來就要幾百萬,還要裝修交物業費等等,就算自己不吃不喝省吃儉用,也要為之奮鬥終生和為“房”捐軀,所以大家都感到非常害怕擔心,面對高昂的房價只好望而卻步,也只好先把錢存在銀行裡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兩點謬論,如有不妥或者傷害到大家的地方,望包涵諒解,就此擱筆感謝!
-
13 # 生活小插曲老吳
只想存錢不想買房的70後來說,我認為佔60%的幅度,也就是所有70後人員一半多點比例。
一,70後也算是老年人了,還是一群嚮往自由的老年人,因為80後都已是中年心態,所以說70後被稱呼老年人也是情理之中,事實上,在中國有很多70後還真把自己當成老年人了。
01,生的早就是好
想想身邊朋友,同事中,還是70後最有錢,倒不是收入高,而是手裡都有一項重要的東西——房子,房子買的早。根據查閱資料顯示,以北上廣深為例有很多套房子的房東基本上都是70後,倒不是他們發財早,而是房子買的早。
三,四線小城市也是基本上如此,只要有正式固定的工作的70上班族,都把住房看為頭等大事,關鍵那時房價確實便宜,大家能接受。
農村70後的眼光和心態也敏銳,他們把房子作為投資目標,手裡有積蓄感覺在縣城買套房子比較實在,現在我們老家那邊多數投資縣城購房70後居多,本人也是其中一員。
02,歷史的潮流讓70後先富起來,有了房有了錢的70後,把80後和90後看的雲淡風輕。有很多70後搖身一變成了80後和90後身邊的“房東”和“賣家”。
人這一輩子,成功固然靠個人努力,但更正要是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剛好70後就趕上這波歷史潮流。
二,70後不想買的也有很多,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現在人常說80後和90後是最慘的一代,因為他們趕上了延遲退休和高不可及的房價。其實我們70後這一代是最悲催的。關鍵在買房方面十分憋屈。自己住房不說,還要給下輩購房,榨乾了積蓄。70後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上有老下有小的70後的人很多。甚至要贍養四個老人,下面要供養子女上學,直到子女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了,我們70後才能輕鬆點。
70後的我們辛苦一輩子,為的就是兒女,只要自己有個窩,能遮擋風雨就滿足了。他們把自己一生的積蓄花在兒女身上,寧願給兒女買房,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90後這一代不過享受父母的勞動成果罷了。父母寧願吃苦,也不想讓孩子受累。給兒子買房,結婚生子,讓我們這些做父母付出畢生的精力,這也是我們中國傳統。
-
14 # 樂活xuda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未來的安全因素擔心。手無現金心理慌是最主要的因素吧。
70後大部分都在奔五的路上。他們一直在糾結著準備買房的路上,但是看著房價一天比一天高,口袋裡的現金一天比一天縮水。買房的壓力越來越大,自然就不想再買了我先生就是一個75後,15年前我們買的第1套房子,那套房子單價5000每個平方。當時畢竟剛剛工作不久,資金非常有限,只能買個60平方左右的。
到了14年房價就漲到了15,000一個平方。
那年我們置換房子的時候就倍感壓力,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我們乘60平方換到了120平方,但是因為房價的上漲,我們就貸了120萬。
而現在這套房子已經漲到了4萬一個平方。
回頭我們經常想一想,如果不是15年前那時候狠心買下了第1套房子。後來我們將無法進行置換購置。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70後只想存錢不想買房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這些年的買房經歷告訴我們,越不買越買不起,越不敢買。70後的人都比較謹慎,往往走的都是這條路線。自然越來越不想買房了。這段疫情期間,現金的重要性凸顯的更明顯。
房子確實是用來住的。
沒有買房的人一定也有足夠的現金。吃喝也完全沒有問題。似乎也能體會到了不買房的好處。
這樣的情形更加重了,70後不買房。更加強了他們的存錢觀念。有錢心裡不慌吧。
人生就是一個旅程,買房與不買房,都會過去。70後得現金看得更重,是因為正步入中年。買房的壓力太大,不買也正好,給自己的舒適生活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無論買與不買,都要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
15 # 博山惜古
我有這麼個觀點不知道你同不同意,如果因為供房經濟壓力太大,把自已的生活逼迫到縮衣減食的地步,還不如租房。買了房生活地點相應給固定了,而租房就有了不同的選擇,可以自如的轉移生活住處且可隔三五年換住新房。
-
16 # 快快樂樂的生活Shhww3
哈哈,好問題。我就是這樣。有能力就買,沒能力就租。無論買和租,別憂愁,好好過日子。土豆燉花生,好吃到見盤底[呲牙]
-
17 # 百味人生酸甜苦辣
多吧。個人覺得買房還是實用性的問題,現在很多買房都是跟風,覺得買個房子說出去比較有面子,很多在城市買個房子在外面打工,過年也是回老家過年。買的房子一年沒有住幾天。如果是經濟比較可以的買房當投資沒話說。如果用不到只是跟風買的買的房子沒問你用到個人也是不建議。因為現在買個房代理利息就要多好幾萬。買個房大部分過著幾十年的房奴生活。完全可以用買房子首付的錢去老家建個小別墅。住的舒舒服服
-
18 # 小芒果的一家子
我覺得不多。
1:存錢存下來永遠都不會有多少的收入,只有合理的理財才能越變越多,買房也屬於一種投資,固定資產投資,何不作為一種穩健慢慢增長的形式買房投資呢?
2:給大家舉個例子吧,我的爸媽就是70後的。我媽媽她在很多年前的時候,她就想到了買房子,因為可能一個女人的安全感所在,就是有固定的住所。是以一種安全感的形式所在,但是我的父親,他在他年輕的時候,都沒有想過要用錢來買房子,都是想著用錢來做一筆生意,來去做一點什麼事情。
反而到了現在2020年了,我的父親,他不會再去存錢,他可能有錢了之後,就想著買點房子或者是做點什麼其他的小生意。他也不會把錢存起來,因為他知道存錢,可能存到往年的時候也並沒有多少錢,只有讓錢不斷的進行利用,合理管理自己的資產。才會越變越多。相信大家也看過這樣的新聞,很多年前有人把錢存在銀行裡面,現在取出來,也不過僅僅幾百塊的利息。但是在當年他如果用這筆錢去買房投資的話,他現在得翻多少倍?
把錢存起來遠遠不如合理的管理自己的資產,投資一點小東西,穩健的東西,比如說買房。你既可以住也可以租,以後也可以售賣。
3:真正只想存錢不想買房的70後,應該是他已經不需要房子了,他覺得他的生活已經很美好,很滿足,它可以存一點固定的資產,以後有急事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或者是存錢出去旅遊,也或者是其他的用途。
把存錢存起來一般都沒有買房升值快,不過這還是要看個人看個人的生活條件,生活情況,對社會的認知。
-
19 # 叮叮貓1985
只想存錢不想買房的70後來說,我認為佔60%的幅度,也就是所有70後人員一半多點比例。
一,70後也算是老年人了,還是一群嚮往自由的老年人,因為80後都已是中年心態,所以說70後被稱呼老年人也是情理之中,事實上,在中國有很多70後還真把自己當成老年人了。
01,生的早就是好
想想身邊朋友,同事中,還是70後最有錢,倒不是收入高,而是手裡都有一項重要的東西——房子,房子買的早。根據查閱資料顯示,以北上廣深為例有很多套房子的房東基本上都是70後,倒不是他們發財早,而是房子買的早。
三,四線小城市也是基本上如此,只要有正式固定的工作的70上班族,都把住房看為頭等大事,關鍵那時房價確實便宜,大家能接受。
農村70後的眼光和心態也敏銳,他們把房子作為投資目標,手裡有積蓄感覺在縣城買套房子比較實在,現在我們老家那邊多數投資縣城購房70後居多,本人也是其中一員。
02,歷史的潮流讓70後先富起來,有了房有了錢的70後,把80後和90後看的雲淡風輕。有很多70後搖身一變成了80後和90後身邊的“房東”和“賣家”。
人這一輩子,成功固然靠個人努力,但更正要是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剛好70後就趕上這波歷史潮流。
二,70後不想買的也有很多,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現在人常說80後和90後是最慘的一代,因為他們趕上了延遲退休和高不可及的房價。其實我們70後這一代是最悲催的。關鍵在買房方面十分憋屈。自己住房不說,還要給下輩購房,榨乾了積蓄。70後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上有老下有小的70後的人很多。甚至要贍養四個老人,下面要供養子女上學,直到子女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了,我們70後才能輕鬆點。
70後的我們辛苦一輩子,為的就是兒女,只要自己有個窩,能遮擋風雨就滿足了。他們把自己一生的積蓄花在兒女身上,寧願給兒女買房,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90後這一代不過享受父母的勞動成果罷了。父母寧願吃苦,也不想讓孩子受累。給兒子買房,結婚生子,讓我們這些做父母付出畢生的精力,這也是我們中國傳統
-
20 # 鼠小六
只想存錢,現在不想買房的70後,有的是已經買了,有的是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不需要買房,存錢的目的是什麼啊?有自己的想法,就去實現就好了,買不買房沒有多大影響,有房子只不過是有個固定的居住所,隨自己就可以!自己開心最重要!
回覆列表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很多抉擇,把錢存進銀行是一種選擇,拿錢去買房又是一種選擇。只想存錢,但是不想買房的70後,就屬於前一種。這種人喜歡哪種把錢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的感覺,但是對於買房卻不感興趣。這種人多嗎?我覺得還是要分割槽域看待。
今年是2020年,如果是70後,那這些人已經是50歲左右了。在不同的地方,50歲左右的人都在作何選擇?我將談談自己的看法。
1.農村地區:既想存錢,又想買房在農村的70後,大都誕生於改革開放前後。他們祖祖輩輩都在農村生活,他們的前半輩子大都在農村裡從事田間勞作,後來在國家浩浩蕩蕩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他們透過進城務工,獲得了更高的收入。但是,農民工打工者的無奈就在於,即使進城務工,自己仍然不是城裡人,而且自己的工資還常常被老闆拖欠,自己的工作也不夠穩定。
他們一般都會有兩個孩子,如果孩子能夠上大學,那麼就不用操心孩子的未來發展。但是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沒上大學,也就只能和他們一樣,在農業勞作與打工之間徘徊。對於農村裡的70後,他們已經見到了太多人從鄉村走向城市,並在城市裡安家立業。他們也體會到了城市的繁華,城市的便利。在他們心裡,既想多存點錢,一方面能夠幫助孩子成家立業,另一方面也能夠準備自己的養老錢。但是,他們又何嘗不想買房,買房之後,能夠享受城市裡的便利,最起碼冬暖夏涼的小區,能夠讓人的生活更加舒適。他們內心充滿矛盾,但是他們中有許多也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在縣城置業的願望。
2.小城市:多點存錢,房子2套就夠了小城市裡的70後,他們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城市的奮鬥者,也或許是跟著父母一起來到城市的中產階級。他們早已經看到了小城市裡的房地產市場,這裡大都以自住為主,投資潛力並不是很大。因為小城市是一個小區域的中心,雖然存在房地產市場,但是消化完附近的人口之後,已經沒有更多的人來這裡接盤。況且,伴隨著大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在小城市買太多房子,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小城市裡的人,享受著平淡而靜怡的生活。對於他們而言,錢是一個能夠實現自身願望的東西。有了錢,他們可以在假期的時候去國外旅旅遊,或者和自己的老哥們一起出去放鬆一下。有了錢,他們可以換一輛新車,這樣上班會更加舒服,也會更有面子。在小城市裡的生活安靜而愜意,他們想要更多的存款來實現更大的願望。至於房子,一套自己住,另一套買給孩子或者就出租也就夠了,反正房價也不會大漲大落,買多了還會佔用資金。
3.大城市:買房才是硬道理在大城市生活的70後,要麼是土著居民,要麼是透過自己的多年打拼在城市裡有一定地位的外來者。他們在城市裡生活了半輩子,知道大城市發展和房價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他們經歷了城市房價從8000到1萬,再到現在的2萬、3萬,甚至5萬、10萬。總而言之,他們是大城市房價上漲的受益者,也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受益者。他們甚至房價對於個人和家庭資產增值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們習慣於保持家庭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平衡,並透過多元化的房產,促進資產的增加。
土著居民有的透過城市更新,拿到了不菲的拆遷款,也獲得了物業的補償,他們可以透過收租獲取長期的現金收入。有了足夠的錢,他們又會去買房,因為他們知道大城市未來還會發展,房價不可能就此止步。在大城市已經成家立業的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首套、二套房產,但還是當進行更多的投資,於是他們開始進行房產的置換。原來的小房子變成了現在的大房子,原來的郊區變成了現在的市中心。他們的資產不斷增加,他們留給自己孩子的,也是不斷升值的住房財富。
寫在最後:時代,見證改變從我國的人口結構來看,第一類70後可能會佔據85%,第二類70後可能會佔據10%,第三類70後可能只佔據5%。但是從資產和財富的結構來看,第三類人的資產可能遠超前面兩類。
這就是社會的分層,這就是理念和行為的差異。
在時代的潮流中,每個人都順著自己的想法不斷前進。然而,只有把握住時代機遇和趨勢的人,才能真正實現理想。而更多的人,大都在忙忙碌碌的一生中,遺忘了最初的夢想,成為了一個自由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