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小林心語
-
22 # 美女美景在旅途
看到豬肉價格高了才開始養豬,那風險當然是大了,還是很大。一,豬仔貴了,成本大了。二,養豬的多了,出欄時價格自然降低很多。常言道,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養殖有風險,入行須謹慎!
-
23 # 龍之信183
以前散養為主,養豬是虧兩年,掙一年!現在規模化,總體平穩,國際豬肉價格低於10元每斤,目前的價格主要是炒作的結果!
-
24 # 尋味陝北
中國是世界豬肉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
豬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豬肉價格的浮動也影響著我們的CPI。但是我們不是生豬生產強國,我們的飼養技術,飼養規模以及藥物殘留和豬肉的品質都和世界上生豬養殖強國比如美國,丹麥,德國有很大差距。2018年,中國總計消費豬肉5400多萬噸,這個數字超過了世界豬肉消費總量的一半。換句話說,中國以世界20%的人口,消費了50%以上的豬肉。在西方各國,雖然也吃豬肉,但主要以牛肉為主。那麼,在中國歷史上,歷經千百年的變化,豬肉如何徹底了華人的餐桌呢?
一、兩漢時期已經開始大規模飼養家豬
首先,我們看一下豬肉逐步佔據餐桌的時間。在中國的夏商周三朝,豬肉還沒有大規模普及。由於生產力有限,普通百姓幾乎很少吃肉。對於那些貴族們來說,則可以吃到各種罕見的肉類,例如鹿肉、魚肉等等。與此同時,中國百姓對各種野生動物也在逐步馴化,例如野豬、野狗等等。在西漢統治時期,出現了百姓大規模飼養家豬的記載。例如在《史記》中曾經記載:“澤中千足彘(豬),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除此之外,出土的各種兩漢時期的陶俑中,很多都出現了飼養家豬的場景。由此可見,在兩漢時期,飼養家豬和吃豬肉已經成為了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開始以飼養家豬為職業,類似於現在的養豬專業戶一樣。
二、牛馬羊幾乎進不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除了豬以外,還有牛、馬、羊等各種家畜,為何食用數量一直上不去呢?在中國古代的祭祀儀式上,經常出現牛頭、馬頭和羊頭。由此可見,在中原文化圈內,這三種家畜曾經擁有很高的地位。但三種家畜的情況又完全不同,首先是牛。中國的農耕文明非常發達,但耕種離不開耕牛。因此從秦漢到明清,歷朝歷代都嚴禁宰殺耕牛。如果必須宰殺,需要首先向衙門備案。中原地區的馬匹數量很少,而是主要以裝備軍隊的戰馬為主。民間普通家庭根本飼養不起馬匹,對於貴族們來說,馬匹用來拉車或者乘騎,當然也不會隨意宰殺。至於羊,主要生活在西北地區,在中原和江南地區很少出現。因此根據文獻的記載,在秦漢時期,羊肉的價格是豬肉的好幾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根本無力購買。
三、南北朝時期,羊肉成為了主流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各種遊牧部落進入中原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權。與此同時,也把遊牧民族的一些飲食習慣帶入了中原地區。隨著羊數量的大量普及,羊肉的價格開始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北方地區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開始普遍以羊肉為主。甚至江南地區的南朝,也開始食用羊肉。飼養家豬和食用豬肉的規模大大降低,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了隋唐時期。當時,只有無錢消費羊肉的最底層百姓,才會食用價格低廉的豬肉。對於貴族和鄉紳家庭來說,豬肉甚至是不上餐桌的。宋朝的情況最尷尬,宋朝已經喪失了草原地區,但宋朝對羊肉的熱愛超過了豬肉。即使從西夏和遼國大規模進口,也要食用羊肉。根據《宋會要》的記載:“豬肉一斤六貫,羊肉一斤八貫。”由此可見,由於大規模的進口,羊肉的價格僅僅比豬肉略高。
四、從南宋時期開始,豬肉再次稱霸餐桌
在北宋統治時期,由於外交環境比較好,宋朝可以大規模的進口羊肉。此外,宋朝控制的部分地區能夠飼養牛羊。但是到了南宋統治時期,北方地區已經被金國佔領,而且時常爆發戰爭,南宋已經喪失了進口羊肉的條件。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南宋開始以豬肉和魚肉為主。只有遇到大型宴會的時候,才會採用羊肉。當然,有一些官員熱衷於享受,寧可出高價,也要食用羊肉。南宋前期的大將岳飛,生活非常的簡樸,根據記載:“屬官會食,惟煎豬肉、虀面。”從南宋時期開始,飼養家豬的數量開始再次增加,豬肉再次稱霸了華人的餐桌。文人陸游曾經寫道:“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正是在宋朝時期,蒸煮炸煎等各種製作工藝陸續出現,在豬肉的製作上,很多人玩出了新花樣。例如著名的大學士蘇東坡,東坡肉至今仍是一道名菜。
五、豬肉被稱為大肉,徹底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元朝的統治時間比較短暫,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扭轉以豬肉為主的飲食傳統。在元朝統治時期,上層貴族們食用羊肉,普通百姓則已經以豬肉為主。到了明朝統治時期,由於與北方草原勢力長期對抗,明朝根本無法進口足夠的羊肉。因此,連明朝貴族們也開始以食用豬肉為主。在明朝文人和很多西方人的記載中,中國百姓食用的肉類,基本上都是豬肉。由於豬肉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在民間開始稱豬肉為“大肉”,大魚大肉的說法開始出現。清朝入關以後,雖然滿人不吃狗肉,但對豬肉沒有什麼忌諱。因此,以豬肉為主的飲食習慣繼續傳承。直到今天,豬肉仍是中國百姓主要的食用肉類。第一,自然是豬肉的口感和長期食用豬肉的傳統。第二,則是豬肉的價格能夠讓普通百姓接受。畢竟牛羊肉如果天天吃,價格讓普通家庭無法接受。
六、根據自然環境,也決定了飼養家豬的優勢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其實究竟飼養豬還還是飼養羊,存在飼養成本和飼養難度的問題。羊需要以乾草或者青草為主,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根本辦不到這一點。因此中原地區到處都是耕地,無法提供足夠的草場。但是飼養家豬則完全不同了,普通的殘羹剩菜和其他的食物都能夠飼養,符合普通百姓的實際情況。豬的增長速度明顯比羊快得多,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沒有能力享受羊肉的鮮美,先保證有肉吃才是最主要的。一位西方文人曾經形容“飼養家豬已經融入了中國農業體系的一部分。”言而總之,隨著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等一系列的變化,人們需要根據變化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截至目前,由於長時間不食用羊肉,很多人甚至不習慣羊肉的羶味,尤其是南方地區,這樣的情況更明顯。
現在養豬肯定前期投入會很大,大家一窩蜂的都去養豬,價格下跌是肯定的,估計到了年底就下來了。不管咋樣華人對豬肉的鐘愛不會改變,我們要做的是提高豬肉的品質,要養出味道口感好還要安全的豬。保護挖掘我們的本土豬,做好改良最佳化,要有規模效益。
回覆列表
國家統計局資料,第一季度豬肉價格上漲了122.5%,這個統計數字,說明一季度豬肉上漲幅度很大,也進一步說明生豬產能還沒有充分恢復。現在開始養豬還掙錢嗎?我認為現在開始養豬還可以掙錢。
豬肉統計數字漲幅一般都是平穩增長或下跌的,很少出現斷崖式上漲或斷崖式下跌,現在豬肉價格維持在高位,說明生豬價格同樣在高位,即使二季度不上漲,在一季度的基礎上開始回落,也不會一下子就變成零或負增長,這都需要時間,這個時間不會很短也許會很長時間。也就是說養豬能掙錢的時間段還比較長,現在開始養豬還能掙錢。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發,世界經濟也因抗疫而下滑,中國原有豬肉進口渠道可能生變,調整進口也需要時間,或許進一步拉長豬肉高價位週期,給入場想養豬的養殖戶更有利。
非洲豬瘟疫情在中國多個省份零星發生,給中國生豬養殖有多大傷害今年還不知道,但傷害是肯定的,生豬產能恢復力度也會受到拖累。非洲豬瘟疫苗正式研發試驗到應用都還是未知數,豬肉價維持高位時間會更長。所以現在開始養豬還能掙錢
這些都是基於資料的推測,養豬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掙錢不僅需要掙錢的環境還需要技術等等要素的支撐,投資有風險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