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簡齋

    《紅樓夢》裡寫了少年時期懵懂的情感心緒。此時的情感處在真與假之間,像霧像雨又像風,說是愛情又不是愛情,說不是愛情,又具有某種愛情的模樣。此時的情感,更像是對異性的那種即將接近又怕接近,更像是對異性的神秘性的一種探尋,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來自生理本能的對異性的吸引。這種情感對於那些內向的少女可能產生重大的吸引力,以至於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 2 # 小路118

    讀文學作品必須理智。要分析作者的寫作初衷,完整的理解作品的整體思想,不能把自己陷進去,或者是把自己想象成書中的某一個人物。譬如《紅樓夢》,你不能跟在林妹妹後面傷春悲秋哭哭啼啼,也不能替林妹妹粘酸吃醋恨寶姐姐,更不能也去愛寶哥哥。

    讀一部小說,應該為了理解作者的寫作出發點,去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客觀的全面的理解小說,這樣就不會陷入作品中不可自拔。

  • 3 # 九州放歌

    讀書和性格當然是有關係的。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能夠成為四大名著當然是有他的原因和理由的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四大名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一個人如果能夠堵紅樓夢堵了進去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那麼就可能是陷入了其中某一個人的角色裡面去了。我們讀書常有一種帶入感就是在讀某個優秀的作品的時候把自己想象成裡面的主角或者主人公或者裡面的一個人物跟著她哭跟著她笑,這樣性格的人通常是一種具有多愁善感而且敏感的人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女孩,曾經讀紅樓夢讀到飯不吃覺不睡她的父親是一個商人,奪去了他的書扔進了火裡這個女孩看到大哭大叫還對他的父親說不要燒她的寶哥哥。你看這就是讀書讀了進去不但是這樣就連我們看到的紅樓夢電視劇中的幾個演員有時候也帶入了進去最著名的就是演林黛玉的陳曉旭。

    2,書能夠塑造我們的性格。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五講四美三熱愛,而且接受了許多儒家的傳統教育這樣就造成了我們中國人是一個非常善良又愛勞動的這樣一個具有傳統美德的性格,其實我們這樣性格的塑造都是來源於書上的教育可以說沒有書上的教育,我們也不會塑造出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讀紅樓夢我們是帶著分析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的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這說明了什麼呢讀紅樓夢我們都是帶著個人的角度去看的,從這裡來看讀紅樓夢能夠沉浸其中確實是和個人的性格是有關係的。

  • 4 # 珊瑚1255

    《紅樓夢》是一部自帶磁場的鉅著!

    它人物眾多,而個個性格鮮明,各有立場,各有不易,所謂芸芸眾生,卻令人過目難忘。

    它內容豐富,從日常生活,飲食衣物,詩詞歌賦,官場應酬,上層奢侈,底層艱辛,人情世故無所不有包羅永珍。

    它結構宏偉,真事隱,假語多。從人名,地名,到故事情節發展,多有隱喻暗喻,猶如華麗的謎面,撲朔迷離,令人痴迷。

    它哲理深刻,悲涼之霧,遍披華樸(魯迅語)。對人世間的歷經繁華後的滄桑,悲痛,悔悟,看透,溢位筆端,而對眾生的悲憫與點醒無處不在。

    一進紅樓,自痴幾分。而讀者的個性特點,應該是決定痴幾分,還是不痴幾分。當然,文學作品畢竟不是現實,進得去,還要出得來。

  • 5 # 雪中夜話

    我認為與性格有關係,但與曹雪芹的文字功底也有很大關係,雖然內向且內心敏感的人容易共情,很容易代入《紅樓夢》,但《紅樓夢》的魅力在於它包容式的吸引力。

    曹雪芹筆法細膩,描寫女兒家的動作心理細緻入微,每個人物性格都生動不一,就像真正活在紅樓夢那個世界的人物一樣。

    由於人物的多樣化,性格外向的人和性格內向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投射物。

    這部小說描述著貴族人家的家庭生活,給讀它的人搭建了一個想象的環境,裡面的每個女孩兒都各有特色,悲傷的命運與出色的容顏才情最後都因為人禍而零落,曾經的天真歡喜都成了過去的雲煙,很容易讓經歷過低谷的人傷情,感嘆世事無常。

  • 6 # 謀略秘籍

    我讀紅樓夢的時候,讓我欲罷不能。每每讀到佳句,歡喜的緊,讀到傷心處,淚眼連連。

    《紅樓夢》以賈府衰亡為主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為中心,描寫上至朝廷,官場,下到市井、鄉里的人情世故和風尚習慣,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的“百科全書”。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寶玉,金陵十二釵,下至丫頭都是那麼的具有才華,個個都出口成章,讓我刮目相看,更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數黛玉和寶釵了。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鎖,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共演繹了一場在封建時代大家庭中的動人愛情悲劇。本小說講述了從小體弱多病、失去雙親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謝玉而生、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但是,兩人的愛情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王熙鳳有了掉包計,使賈寶玉誤娶了帶黃金鎖的薛寶釵,林黛玉消玉殞,從此賈寶玉看破紅塵,心灰意冷,遁入空門。

    黛玉或許是從小體弱多病,又過著寄人籬下的,因此養成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她的眼淚總是又多、又細、又長。空有了一顆玲瓏心和無人可及的詩情才藝,真是讓我倍感遺憾啊!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戶薛家出生,又有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就大家閨秀所具備的大氣了,因此也更得長輩們的喜愛了。更是“是非面前繞道走”,連丫頭們都喜歡她。而我又覺得她雖然表面上是風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後,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紅樓夢》裡對每個人都是刻畫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心思,讀了以後真是受益匪淺,更感到世態炎涼,真真假假,到頭來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引人入勝的地方數不勝數,真不愧為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啊!

  • 7 # 人間鳥語

    生活中,確實有些人,對紅樓夢沉醉。這與性格有關係嗎?我的看法是,一般來說,有關係。鍾愛紅樓夢的人,一般都比較多情、敏感、細緻、追求完美。多情在,紅樓夢實質是情聖之書,世間豈有比寶玉更多情的男兒麼?當然,書中寫了,他是仙石下凡,尋覓前緣的,多情自然得很;敏感之心,黛玉則是鮮明的代表,初入大觀園時,她一舉手一抬足都畏畏不前,怯若幼草,令人步步生憐;細緻之作,曹雪匠的刻畫,如同工筆,細寫入微,草蛇灰影,伏線千里,非細緻之至無以完成;完美則更是如此,詩書之多彩,人物之群像,結構之龐雜,語言之精練,集古今小說之大成,非紅樓何屬?所以,老一代偉人曾經說,把《紅樓夢》當故事來讀,是讀小說的初淺層次;把《紅樓夢》當歷史來讀,才能進入到讀小說的較深層次。不看個三遍,是沒有資格發言的。他甚至說,紅樓夢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可見老人家對紅樓夢鍾愛之深。

    還有一件軼聞,我一直半信半疑,那就是老一輩作家茅盾,居然可以將紅樓夢倒背如流,而且有公開的記錄可查,1926年,幾名作家酒上調侃,茅盾先生現場背誦紅樓夢,而且隨點隨背,半個多小時,一字不差。這已超出人類的想像了。但民國奇人甚多,故只收半疑,未敢全疑啊、

    我認識的一位當代作家,現在也四十多歲了,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已出版了十多部書,高產而多才,但有一次我與他說:兄弟,你有一點,既是長處,也是短處。他問怎麼講?

    我說,你的文筆屬於才子型,充滿了古典小說的韻味;你的人物設計,受到紅樓夢的影響極大,從人的名字、性格、語言特色、命運軌跡,都處處看到紅樓夢的影子;你的事件結構的方法,也有紅樓夢的仿製啊,你設計的那些前後呼應伏筆,固然巧妙,但我猜出來了,屬於明暗相映的設計,不過還是透著一股匠氣。

    他聽了說,是的,我確實把紅樓夢讀了無數遍,而且保持一個習慣,每年春暖花開,很好的季節,就會再取出來讀一遍。有時寫小說寫累了,還會翻閱一些章節,就像前世的情人,有一種丟不下的感覺。

    所以,我與他分析,你的短板就出來了,你寫科幻題材,本來是想突破的,但語言還是那麼鮮明的紅樓風格,就有些格格不入。你寫鄉土題材,就很難用好群眾的語言,你筆下的人物,就始終有股城市氣,大觀園氣息,沒有鄉土味,始終有一層隔閡。

    這一點,他是承認的,儘管他很想改觀,但一直改不過來。這實際上,反過來說明,紅樓夢不愧為偉大著作,它對於一個作家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就如同吃慣了江南鮮味的人,你再讓去愛上肯德基,那是如同重出一次孃胎,萬萬使不得了。

    這名作家就是一個敏感、多情、細緻、追求完美的人。

    當然,隨著紅學會的不斷推廣,喜愛紅樓夢的人越來越多,喜愛的理由也各各不同,男子與女子的角度也頗有不同,政治家與文學家的角度也有不同,甚至於廚師可以從菜餚的角度、制謎高手可以從猜謎語的角度,服裝設計者可以從出場者的描述中研究造型,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讓紅夢形成全民焦點的作家劉心武,更是獨出蹊徑,專門研究書中的伏筆,研究人物命運的暗示,研究書中人物與現實人物的對應,連續出了幾本書,還上了百家講壇,解秘式的寫法,讓讀者在謎團中如陷深霧,讓索隱派一時復興,當然,對此我是頗不以為然的,應當說,有利於紅樓夢的傳播是一件好事,但對於研究來說,是誤入歧途。

    無論是考據派,評點派,還是索隱派,都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紅學的價值所在,這些研究者們,是專業的文學探索,與個人的性格就並無關係了,所以說,對於紅樓夢的喜愛,一般愛好者,可能發乎性格,特殊而深入的研究者,就跳出性格的限制了,只要你有志於研究,你的性格再也未必敏感、多情、細緻或完美了。這一點,實際也說明了,紅學正在走出深閣,成為大眾喜愛的讀物,性格只是輔助閱讀者,今後,紅樓夢的一代代傳承,與性格的關聯度,會越來越少,因為,傳承的核心是內容之本,不再是接受者性格的偏倚了。

  • 8 # 老兵4200

    為什麼有些人讀《紅樓夢》就會沉醉它的世界而無法自拔,和性格有關係嗎?。看書和鑽到書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俗話說“旁觀者清,當事者迷”會看書的永遠清楚書中情節及人物關條及其深層含意,凡鑽進書中去的,甚至伴演或追隨其中一個人物角色,也只會“看書本掉淚,替古人擔憂”,還有什麼意思。

    當然並不否認,《紅樓夢》並不等同,任何一部古典著作,文字語言,歌賦詩詞,不僅引人入勝,而且非常華美,因此也易讓人鑽進去。

    傳說某商場一收銀員就是因為看《紅樓夢》入謎,而丟掉了工作關係,確實可惜。尤其當前快節奏,竟爭激烈情況下,看《紅樓夢》應放在工作之餘,看可以。千萬別鑽進去不能自拔,可就會發生危機。這個小夥,不僅業餘看,中間吃飯不到一個小時,也翻上幾篇,讓經理很不滿意。批評了他幾句,並問他還想不想繼續幹了?小夥子倒爽快,脫口而出,林黛玉死了之後,我就不想幹了,回答的多麼可笑無知。當然也可能還有其他原,不久小夥因故而辭職。

    是否和人的性格有關係,沒學過心理學,不好評說。不過大家都知道,有個不錯的人,因演《紅樓夢》其中一個人物,鑽進去,久而久之而走不出來,結果就可想而知。說不定,也許真和性格.有點關係?。

  • 9 # 璽汾天涯

    首先呢我認為人類本身具有模仿的本能,無論是思想,語言,行為,在熟識的共同環境裡相處久了,尤其是磁場相近的人,會不自覺的被磁化了意識從而同化了情感,語言和行為;例如夫妻之間的所謂夫妻相就緣與此;再如很多的影視演員假戲成真久久的不能從戲中角色轉換出來而抑鬱;讀書也是一樣,如果沒有節制而沉溺與其中,就會變成“書呆子”;尤其是像《紅樓夢》這樣的世界鉅著,篇幅巨長且生動華麗,把生活和自然渾然天成,逼真而有味道;人物性格刻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且強烈的放射著詩和理想的光輝,所以讓讀它的人往往如夢似幻,就象步入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從驚詫好奇到流連迷亂,伴著主人公哭,隨著主人公笑;傷悲著黛玉葬花,惋憐著寶玉出家;自陷其中,欲拔不能。長此以往,便會抑鬱其中,就會變成很危險的抑鬱症,如果還來得及要做及時的心理疏導,讓他(她)們明白:從書中學習的是文化造旨,是時代的引迀,是歷史的厚度,更是為了豐富自己而力行於現實;而不是從書中看情感故事,更不能虛幻痴迷了自己浪費時間和感情,與其這樣不能辯證的讀書,不如不讀的好。我認為這跟性格沒有太多關係,但跟性情有關係,比如自制力較強,且有基本文化分柝力的人,會把讀書當成學習,而且生活時間會安排的很條理;既使偶爾的情不自禁也是正常的情感同化,但不會允許自己無節制與某一件課餘愛好。

    所以凡事都要有度,無論什麼事情都要辯證理解和接受;黃金雖昂貴,但隨身而行的只能是恰到好處的飾品點綴;因此要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情,畢竟生活是現實的,人生是需要規劃的,事業工作,讀書學習,社會家庭,都要自我調控好,這是很重要而且必須做的事。

    願我的回答能為您點撥一二,不足處,笑拒。

  • 10 # 面向大海放聲唱

    佛法講求出世入世。只“出世”的算不得高僧。真正的緣法恰在入世。

    《紅樓夢》是一部皇皇鉅著。裡面有一副對聯,你一定記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專注其中說明了你的治學態度。我想,文學的最大功用,還是應該有益於人的修為,有益於對社會的認識。

    所以,真讀懂了,還是應該走出來。

  • 11 # 無硯齋

    能沉醉紅樓夢而且還無法自拔?簡值太了不起了!

    象我這樣的,恐怕咬牙看明白,就得好幾年,形成觀點又得好幾年。

    除了劉心武那樣的學者型,看紅樓夢看得無法自拔,非要弄出個所以然之外,其他的人,如果也無法自拔,應該去看心理醫生了。

    個人意見而己。

  • 12 # 張克成

    紅樓夢,為什麼稱其四大名著之首,是它超出尋常的藝術魄力。它以精美的筆調,展示了人間的愛恨請愁。故事情節彼此起伏。人物刻劃恰到好處。特別每章故事中的小節描寫,栩栩如生。悲者,讓你淚流滿面。喜者,讓你捧腹大笑。其中以情為線,脈脈含情。更是情感晏上的大餐。讓人如痴如醉。品讀全書,你會懂得封建社會中千姿百態的人際關係。也會明白封建王府走向衰落的根源。青年人喜讀,老年人也愛讀。

  • 13 # 楓林雨苑

    我是一個《紅樓夢》愛好者,我對這部鉅著痴迷是因為這本書裡有悽美的愛情,有複雜的、美好的人性,有人生百態,有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玄妙的宗教,有深邃的哲學,有優美的語言,有無與倫比的敘事結構,有數不清的迷霧,有憂國憂民的情懷,有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揭示,有對反動腐朽社會的批判,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你無法定義它是一部什麼樣的書,之前所有對這部鉅著的評價、定義都不足以概括《紅樓夢》的高度。

    我覺得,這些才是讓人們沉醉於《紅樓夢》無法自拔的原因。

  • 14 # 竹林隱者1

    一方面是文學的魅力就在於此。不僅讀者會因小說中的情節引人入勝,也會因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受到感動。另一方面,讀者因自己的性格理想、興趣愛好和感情經歷等原因引起共鳴。

  • 15 # 劉桂春19

    《紅樓夢》描述的是大觀園的生活全景全貌,園內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柴米油鹽,榮華富貴,悲歡離合,勾心鬥角,愛恨情仇等等,一書覽盡人生百事。一書在手,不用出門上班,不用交朋會友,不用雜事纏身,不用與外面社會生活有任何糾結煩惱,完全沉醉於《紅樓夢》的理想社會環境中漫步雲遊,即可以設及多姿多彩的豪門生活,又不會絞入煩雜的矛盾當中,樂享其成。多美!

  • 16 # 56049320387

    紅樓夢被冠為四大名著,無論是書籍,電視劇,都是人們喜愛的。

    它的優點在於人物的性格和知識點,容貌,分類的各個層次。劇中俊男美女熙戲打鬧,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場面,流連忘返,一刻都不想放過。吟詩作對時的認真,那個較真的樣子,真叫人喜愛。

    作者曹雪芹留下這樣一篇大作,是華夏文化的驕傲。

  • 17 # 靚廣大

    和性格不一定有多大了關係,倒是與經歷和受的教育有關~~~一般好讀這本書的人大都是溫良恭儉讓的人。初讀不知其中味,讀懂已是書中人。關於這個書魯迅和毛主席都有定義,我就不畫蛇添足了。但是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一定會在生活上的許多事情看到紅樓的影子。了了歌的批註讓人激動,身後有餘忘縮手的警句,讓在監獄裡的朋友正著的體會到了,眼前無路像回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曹雪芹,大家都有自己的紅樓夢,誰心裡沒有大觀園。無論我們扮演哪一個,演的哪一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不會變的。琴棋書畫,等著我們去遊戲,走一個。

  • 18 # 黃河岸邊的姑娘

    是的。確實有這樣的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一遍又一遍的讀,每一次讀的感受不一樣,不斷的解讀其中的滋味,性格上也變得很陰柔。

  • 19 # 冰日曖陽

    和登山一樣,紅樓夢無疑是文學史上一部鉅著,仰望時驚為天書,登上後一覽眾山小,再回首世上群山聳立,放眼望,紅樓不過是官幾代的醉夢幻想。

  • 20 # 向姐風馬牛

    覺得和性格關係不大,但是和對書的態度有關係。

    對書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是書要為我所用。而另一種,卻是我要沉醉於書,說是看書其實是被書給看了,被書消耗掉了。書沒有錯人也沒有錯,而是像書中求取的東西錯了,看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向它去求取智慧,求取一些美的感知。

    為什麼有的人能看書,而有的人會被書消耗呢?一種是因為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和有的人沉迷於遊戲一個道理。現實裡找不到的快感,到脫離現實的地方去尋求。《紅樓夢》每個角色都很飽滿,活靈活現的可能就會把某個角色當作寄託。

    還是那句話,要拿著書去尋找生活,而不是帶著生活的遺憾逃避到書裡。那樣,只會讓讀書越來越狹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技術主管跟我說程式設計師學演算法不是最重要的,從工作專案中學習實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