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橘子心甜
-
2 # 媒探劇情
大觀園是賈府為了迎接元妃(賈政的大女兒賈元春)回賈府省親(探親)而大興土木耗費巨資建造的一座宏偉的園林式建築,用以迎接賈府至高榮耀的迴歸,可以說大觀園是整個賈府在當時社會地位無上輝煌的象徵,並且大觀園的建築風格也足以代表中國古代園林建築藝術的成就,在當時很難想像這樣一座代表賈府至高榮耀的園子會和一個當時最普通最低等毫無社會地位的農村主婦聯絡一起,劉姥姥是賈府的一個遠房親戚,大家知道她曾先後三次進出榮國府,第一次是因為家裡生活困難進榮國府向鳳姐討要銀錢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個豐收年後向賈府送去些土產品作為遠房親戚的心意,第三回是賈府遭難沒落後進賈府接走鳳姐的遺孤巧姐回鄉下避難,而作者在第四十回的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裡對劉姥姥這個人物描寫的篇幅最為生動,當時賈母藉以為史湘雲還席為名在大觀園宴請一干親戚,恰好劉姥姥送來些物品,於是賈母便一併邀請劉姥姥赴宴,試想一個王公貴族家庭裡的最具權威人物在代表了賈府至高榮耀的大觀園裡邀請一個地位極其卑微的鄉下人,看起來是多麼不協調的一個場景,然而作者這看似不協調的一筆卻又有著極深的用意,作為當時四大家族之一的賈家其生活排場自然是極其奢侈的,但是對於那些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奢侈生活的賈府上下諸人來說卻是稀鬆平常,然而這種生活對一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來說不但是沒見過甚至聽都沒聽過的,賈母領著她領略了大觀園的庭院流水,見過了元妃的省親別墅,品過了櫳翠庵尼姑妙玉親手泡製的清茶,聽過了大觀園專用藝人文官演奏的戲,欣賞了眾女子的漂亮裝扮和才藝,享用了大觀園的無數美食;同時也見證了她一輩子都沒見過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奢華排場,用現在的話就是大開了一番眼界, 於是劉姥姥在整個遊玩過程中見她所未見聽她所未聽吃她所未吃,所見所聞所聽所感無時無刻不為震驚和歎為觀止,所有這些她已無法用詞來形容表現,只能念無數聲”阿彌陀佛”這些宗教用語來形容自己那種無法言喻的感受,這就是一個普通人對於大觀園的真實感受.當然其中也不免鬧出些笑話,像她被鳳姐等人在飯前故意取笑,吃飯時故意給她用極沉的鑲金象牙筷子來夾一兩銀子一個的輕巧的鵪鶉蛋,讓劉姥姥想吃又吃不上,最後這個價錢昂貴的鵪鶉蛋也不免落個滑落地上被丟棄的命運,劉姥姥自然是心疼不已,而所有這一切都只為了換得賈母等人的開懷一笑,在這樣一個場合中就算是拿自己來取悅別人似乎也是一種難得的榮耀,那麼此時作者的用意自然清楚不過,大觀園的所有一切透過一個普通人的眼光來看是多麼的尊貴榮耀和高不可攀,像賈府這種王公貴族們的生活是何等的優越,同時他也反映了在中國古代貴族和平民生活的天壤之別,在這樣一種制度下,生活是不平等的,上流社會的人們根本不知道普通人生活的艱苦,而普通人也難以想像這些上流社會貴族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優越,所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封建世襲王朝的一個普遍現象.
然而這樣一個不平等的現象卻並不代表永恆,賈府作為一個顯赫家族的代表,在無限風光背後卻時刻隱藏著危機,中國古代思想家曾說有”月滿則虧月缺則盈”的哲理,也就是說凡事都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事物就會朝著相反的方向演變,盛極一時的賈府最後終於因為受到其他權貴的排擠而走向沒落,一座看似堅固無比的大廈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正好驗正了”月滿則虧”這句話,在賈府沒落後劉姥姥第三次來到了大觀園,而這次她的使命是來營救已經喪命的鳳姐的女兒巧姐,看似柔弱卑微的農村主婦此時卻扮演了一個救世主,她用她的力量拯救了貴族世家的人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所以劉姥姥之於大觀園初看來像是個不協調的角色但卻是作者一個非常重要的安排,她用她的視野見證了賈府的榮辱興衰,見證了一樁宿命.一個小人物的出現使得整個紅樓夢有了一個極合邏輯的的因果照應.
-
3 # 煮婦愛米粒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嗯,先回答第二個,不去生活還能繼續嗎?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如果劉姥姥不去賈府打秋風,生活還能繼承嗎?肯定是能繼續的。從古至今,窮人的日子總是能捱得下去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家境艱難的人家都有能靠的上的富貴親戚的。日子過的實在難了,求親靠友又求不到,靠不著,那不也得繼續過嘛。
而且,照書裡對劉姥姥的女婿狗兒一家的生活狀態的描寫,這家的日子倒也不是實在揭不開鍋的局面。只是狗兒自己也算是個小官三代,祖上到底是當過官家底殷實過的,驟然窮下來,滋味確實不好受。按劉姥姥的說法,這女婿是從小在他父親身邊吃喝慣了的,平常莊稼人的日子過不下去。其實,賈家敗落後,我們看得到的結局是寶玉出家,大觀園諸芳流散,而看不到的那些只存於字縫中的賈璜,賈菱之流恐怕也如狗兒一般歸於鄉野,從此慢慢習慣莊稼人的生活吧。
那麼第一個問題,該不該去呢?我認為該去,且願意去的人,才正是有擔當的“丈夫所為”!無論哪個年代,生活給窮人的選擇總是比較少。去打秋風,不過也就兩種結果,或者被人冷落無視,隨意打發,白跑一趟。亦或者,遇到稍顧情面的親戚,照顧接濟一二。所需付出的,左不過就是個“麵皮”,劉姥姥第一次見鳳姐時,曹公用了一個詞“忍恥”。對我自己來說,雖然紅樓已經讀過無數遍了,但每每想到這一段中“忍恥”二字時,還是難抑悲哀之情。世人皆愛惜臉面廉恥,如果不是走到了這一步,誰願意輕易放下呢?劉姥姥去打秋風前其實早已把這個事情想的清楚明白了,她怎會不知公侯世家大門難進?怎會想不到這一伸手就是矮人三分為人不齒?不過就是看女兒受氣,外孫捱餓,女婿苦悶,願意以一老嫗之身豁出臉面替他們到國公府討一口飯罷了。
-
4 # 向姐風馬牛
我認為劉姥姥是應該進大觀園的,其中原因有三個。
一、現實困境
面對女兒女婿揭不開鍋的局面,在看到女兒少女心的氣,沒有哪個老人能看得下去的,所以面對現實的困境,劉姥姥不得不去賈府借力。
二、豁達的智慧
劉姥姥雖然是窮人出身底層,但是他有超越階層的智慧。窮人有三個特點愛面子、大脾氣、不懂理財。
這三個特點,劉姥姥的女婿都有,但是劉姥姥一樣都沒有。
她捨得出去老臉去碰碰運氣,同時也看不慣女婿抱怨媳婦撒脾氣的樣子。並且劉姥姥在得到賈府救濟之後,買房置地很懂理財。她的能力和智慧是超越了她所在的階層的。換句話說,多少財她有智慧守得住。
三、善良的本色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本事是一方面但是德行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決定了人能夠走多遠。從給巧姐起名和救巧姐這件事上,就能看出她的德行和膽識。以她的德行,她是有那個福氣進大觀園的。
所以說劉姥姥該進大觀園,就像我們如果想逆襲,就要肯放下面子,豁出去臉去借力一樣。
-
5 # 文學與教育
劉姥姥應該去大觀園。
1. 去的基礎來之前他們是這樣認識的 : 說王夫人在家時,著實爽快會待人,倒不拿大,如今嫁到賈府,又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這樣劉姥姥來了。
3. 去的結果劉姥姥共計去了兩次大觀園,第一次得了20兩銀子(還有小錢及其他),第二次得到的就更豐厚了。應該說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重大成果了。 這樣劉姥姥得了!
劉姥姥來賈府兩次都得到了賈府的熱情招待,尤其是第二次,賈母還帶她遊歷了大觀園。這樣來看劉姥姥來大觀園就對的。
說劉姥姥不來大觀園,他家的生活會如何?
我想如果沒有天災人禍的話,他家的生活只能是更加辛苦一些,應該還是能夠生活下去的。
綜上,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則得到了實惠,另一則也算是開了眼界,再有就是在鄉親們面前也賺足了面子,可謂劉姥姥一行一舉多得。
但我們再也看不到劉姥姥第三次進大觀園了,這是劉姥姥的智慧,也是她的聰明之處,前兩次是憑藉他的聰明與智慧達到了目的。第三次再去很可能就是自找無趣,試想賈府還能有那麼多的人、那麼長的時間陪著你嗎,走的時候還給你那麼多的東西嗎? 如果劉姥姥還要第三次去,只能形成一個互相尷尬的局面。劉姥姥真的很聰明啊!
-
6 # 智風林
劉姥姥進觀園是必然的,因為最初是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榮國府打一點秋風,以維持艱難的生活,第二次進賈府是為了回報,拿一些秋收的果食農作物以報答賈府,這也是合情合理的,因賈母百旡聊賴要解悶,便執意畄下劉姥姥說一些積古的故事和鄉村野趣,以打發無聊的時光。劉姥姥也很聰明,有意配合鳳辣子和鴛鴦等人的捉弄,逗的賈母很開心,劉姥姥第二次收穫頗豐。第三次劉姥姥進賈府是為了救鳳姐的女兒巧姐,這一體現了劉姥姥知恩圖報的善良美德。
劉姥姥這個人物慣穿《紅樓夢》的始終,是全書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其意義有如下幾點:其一,劉姥姥以底層人物的窮困對比賈府的窮奢極欲。
其二,劉姥姥和賈母,兩位一窮一富老人的對比。
其三,大觀園以賈政等人的眼光也描述過,以劉姥姥的眼光去看待大觀園更生動,更有對比性,特別是劉姥姥誤入賈寶玉的臥房,那個描寫更生動,更有對比性。
其四,按排劉姥姥這個人物也體現了作者一慣主張的宿命論的觀點,劉姥姥從最初跟賈府八百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到最後救岀巧姐,並讓外孫板兒娶巧姐為妻,最終劉姥姥成了賈府名正言順的親戚!
-
7 # 風雲小拽
小說,市井生活,有什麼該和不該?你是讓劉姥姥不為五斗米折腰嗎?乾脆讓她做批判封建剝削階級的急先鋒好吧。呵呵
-
8 # 鼔詞唱段影片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記載:劉姥姥是一個老寡婦,到女兒家去串門。女婿姓王,名叫狗兒,外孫叫板兒,外孫女叫青兒。王狗兒的爺爺與鳳姐的爺爺認過一家子。王狗兒一家四口靠種地維持生計。正是秋盡冬初的時候,過冬的衣服還沒有準備好。劉姥姥就埋怨姑爺,姑爺說沒辦法。劉姥姥說我去求鳳姐。姑爺說你先找周瑞家的,她的丈夫和我爹有過交往。劉姥姥就帶著外孫板兒去了榮國府。費了很大周折才進了大門,找到了周瑞家的。在周瑞家的幫助下,見到了管事的鳳姐。鳳姐請她和外孫吃了飯。飯後,她吞吞吐吐地說了來意。還沒說到一半,鳳姐就打住了她,接著就苦起窮來。劉姥姥以為沒戲了。後來聽到要給她二十兩銀子,才喜出過望。這一回描述的非常細膩,充滿人情世故。把求人的難處寫得淋漓盡致。
-
9 # 未來美學研究
劉姥姥只是藥引子,作者透過下層平民的視角更加突出大觀園的奢華生活及鋪張浪費,也為日後樹倒猢猻散埋好了伏筆。
-
10 # 源來緣聚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講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爸爸帶著兒子,去公園散步,看到路邊有一塊大石頭,於是爸爸對兒子說,“好小子,去把那塊石頭搬起來",兒子跑過去用了很大的力,怎麼也搬不動,他為難的回頭對爸爸說:"我用了全力,就是搬不動",這時爸爸對兒子說:“不對啊,兒子!你並沒有用全力“,兒子非常困惑的看著爸爸,爸爸笑著對他說,“因為你沒有請爸爸幫忙"…[微笑]
劉姥姥一進大觀園,是因為她的家庭當時已經到了,無法生存下去的境地,並不是去攀高枝,如果不想一切辦法改變當時的現狀,全家人都會被餓死!
於是劉姥姥,不顧自己的尊嚴,去大觀園找遠房親戚王夫人求救,這就是上面那個小故事爸爸對兒子所說的,當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一定要像你能夠信任的人申請援助…這也是累弱的人類形成社會群體,互幫互助著走出蠻荒的基本準則[微笑]
成功渡過危機後的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並不是貪得無厭的,再去大戶人家索取什麼,而是把自己捨不得吃的一些新鮮瓜果送去大觀園,儘自己的力量進行回報,而他的心態是在走親戚,在最困難的時候,親戚幫助了他,於是緩過來的她也要有所回饋,這說明她是一個為了家庭存亡可以捨棄自己尊嚴,想盡一切辦法去挽救的有擔當的老人,又是一位非常懂得感恩的人…
-
11 # 老兵4200
劉姥姥進大觀園,該不該去,當然要去,最主要原因,是作者曹雪芹設計按排好的,《紅樓夢》寫作技巧,善用諧音,暗喻,雙關,詩讖式的表現方法,更有意思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如果劉姥姥不利用女婿與王家的關係,又怎能透過王夫人,鳳姐與賈家攀上關係。為以後“金陵十二釵”之一巧姐預設下園滿結局。請看判詞“畫: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彷績”判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當然做為小說“文備眾體”,文既有主幹,也有節枝,劉姥姥女婿之祖當年與王夫人之父認識,而且二十年前也曾走動過。如今因故不大來往,當年王家二小姐,變成了賈府王夫人,何不借機,名探望敘舊,實則打秋風。透過周端家的,鳳姐贈於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嗎,這就接上了關係。來往走動,秋後還有劉姥姥二進榮國府。
現實中的窮人不去靠富裕家打“秋風”照樣也能活下去,只不過吃點苦受些累,這在封建社會,中國大部分農民,幾乎家家都是。劉姥姥女婿狗子當然也是如此。
-
12 # 環評紅樓
關於劉姥姥是否該去大觀園的話題,客觀地講,沒有該與不該之分。可以肯定的說,即便不去,也照樣能生活下去。為啥這樣說呢?因為劉姥姥是個有頭腦的人,並且很樂觀堅強,這種人幹啥都是很棒的。她是廣大農村勤勞善良婦女形象的優秀代表。
據有關資料記載,雍正乾隆年間GDP佔世界經濟的3/1,農村生活水平還算不錯的。當時釀酒業、製茶業、紡織業、種植業相對比較發達。《紅樓夢》裡族長賈珍,收佃戶烏進孝上交的租子時,有過詳細的描寫,那還是年景不太好的收成情況。
賈府每天都有那麼多事情發生,從哪兒說起呢?《紅樓夢》第六回就記述了劉姥姥召集家庭成員,就改變一窮二白現狀問題召開務虛會,最後想起了榮國府的王夫人,以及王夫人的辦公室主任周瑞的老婆。
劉姥姥與王夫人之間是個什麼級差呢?打個比方,就像咱農村老家的嬸子大娘,與中央部長的夫人一樣。試想一下,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誰如此能理直氣壯地買上高鐵票去北京找關係去?
曹雪芹沒給劉姥姥起個名字,我倒給她起了一個,叫劉敏。孔子說過,“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很符合姥姥的性格:語言表達很一般,但反應和提速倒是挺快的,八點玲瓏卻又真誠,插渾打科卻又自重。第二次去榮國府,是第三十九回,賈母第一次見姥姥以後就分不開了,兩次在大觀園設宴款待,一直折騰到第四十二回才回去。前八十回裡,僅劉姥姥自己就獨用了5回書目,佔整部書的16/1。濃墨重彩誰為峰?旺兒岳母劉老太!
假設劉敏(劉姥姥)生活在當下新時代,適合她的工作有這麼幾項。一是任村老年文工團團長。她表演力強,用筷子去夾一個鵪鶉蛋,能把一屋子人笑的岔氣。二是開個飯店做老闆。對人熱情厚道,樂善好施人緣好,光回頭客就發財了。三是當一名大嫂調解員。同樣的話,從她口裡說出來讓人聽著舒坦,大家夥兒信任她。
-
13 # 王勞拉a
世間沒有該與不該,只有想與不想。可以不去,日子照樣艱難著過;去了,也許會得到一些救濟,但還是要艱難著過,但總歸內心有個依靠,心裡有一絲希望,活著就沒那麼吃力。
-
14 # 龍玄黃
人到中年,才讀懂劉姥姥進大觀園乃是大智慧,大觀園之於劉姥姥不僅該進,而且進得高明。
少時讀《紅樓夢》只覺得劉姥姥俗氣諂媚,討厭至極。不過是一個農村老嫗為了向城裡大戶人家討得幾兩銀子,不惜放下尊嚴彎腰屈膝逢迎取巧,真是俗不可耐自輕自賤!
可是,人到中年再讀《紅樓夢》,才發現劉姥姥是紅樓裡僅有的幾個有人情味之人之一,而且她進大觀園的一舉一動都透露出大智慧。劉姥姥進大觀園說不上該不該去,而是她願不願去。雖然劉姥姥家當時窮困至極,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但是人活一生怎麼過都是一輩子,向子女求救濟理所應當,沿街乞討可以活下去,進大觀園打秋風也可以活下去,甚至兩眼一閉不問後事也是一生,畢竟都到了這個歲數。但是劉姥姥一不自暴自棄,二不拖累子女,三不受嗟來之食,而是選擇進大觀園,憑本事掙錢,用自己的詼諧表演博得賈家一笑,既打到了秋風又增進了感情,為後來再進大觀園埋下了伏筆。
當然,劉姥姥進大觀園也是現實所迫,試問若是衣食無憂,誰願意去向別人搖尾乞憐?但是,人活一世,誰沒有山窮水盡走背運的時候?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水滸》裡楊志賣刀,歷史上秦瓊賣馬,不都是英雄末路虎落平陽的故事嗎?所以,劉姥姥進大觀園雖是形勢所迫,也是自力更生單刀突圍的壯舉,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取消她?書到用時方恨平時讀少,人到中年方知生活艱辛。魯迅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劉姥姥有大步邁進大觀園的勇氣,你有直視慘淡人生的勇氣嗎?遇到困難是像劉姥姥一樣拉下面子勇往直前,還是像鴕鳥一樣一頭扎進沙裡逃避現實?所以,不要想劉姥姥該不該進大觀園,也不要想劉姥姥不進大觀園生活還能不能繼續,而是要考慮劉姥姥為何要進大觀園,以及她進入大觀園以後該何去何從。僅以自勉,有朝一日自己如何避免進入自己的“大觀園”。
人生苦短,願你永遠不要進入你的“大觀園”! -
15 # 星火詩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塑造劉姥姥這一角色時,尤其是在描寫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的情節時,可謂是苦心佈局,妙筆生花,匠心獨運。現在,說起《紅樓夢》中的劉姥姥,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更是家喻戶曉的笑談。這個看似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人,斗大字不識一個的村婦,身上有諸多的閃光點。可以說曹公對這個小人物形象的刻畫真真入木三分,描述的可謂是集“搞笑而幽默、憨厚而精明”於一身。細細品讀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可以從中感悟到清醒達觀的處世哲學。
那麼,回到開始的問題,劉姥姥到底該不該進大觀園?不去如何?
回答是:當然該去,而且是必須去!原因大體有二:
一是《紅樓夢》作者曹公佈局的需要。如果沒有劉姥姥這一人物出場,沒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這部鴻篇鉅製將會失色不少。
作者創作劉姥姥這一角色的意義就在於此: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進情節,前後一以貫之。劉姥姥從內裡,從近出處對賈府進行透視和詳察,小說情節因此得以開展,便能更深入與細膩地展開賈府內部的生活細節。劉姥姥家境貧寒,因為日子過不下去,才“舍著我這副老臉”,到賈府去求援,所以劉姥姥是以一個下層社會貧困婦女的身份走進這“詩禮簪纓”的公侯世家,從一個終身務農的窮寡婦的角度觀察這“鐘鳴鼎食”的豪門巨宅,這一視角的選擇,讓我們更好地看清了以賈府為首的四大家族的腐朽、寄生、反動的罪惡本質。
所以劉姥姥既是榮府興衰的見證人,又是榮府興衰的“對照物”,同時又目睹了賈府的徹底敗落。
總之,劉姥姥三進榮國府讓劉姥姥親眼目睹了賈府如何從發展到極盛,再到最後的敗落。她不僅是賈府興衰的見證人,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歷史見證人,她在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耳聞目睹榮府表面上是一派榮華繁盛的景象,由此“一進”便正式揭開了《紅樓夢》故事的正傳,便開始了對現實生活深刻的描寫與對封建末期社會的解剖。
如果說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只是作為整部《紅樓夢》故事的開端的話,那麼她二進榮國府,則深入到賈府的許多角落,引出了賈府衣,食,住,行玩等各個方面。這次劉姥姥所接觸的人物之多,所見的場面之廣,感受驚歎之深,都勝過了第一次。角色也由王家的親戚成為了賈母的座上賓,出席了賈府豐盛的家宴,遊覽了大觀園。作者透過劉姥姥的觀察、體驗、評論,進一步地表現了賈府主子們的享樂與奢侈,既寫出了賈府鮮花著錦之盛,又為日後賈府敗落巧被救埋下了伏筆。
劉姥姥三進榮國府時,賈府已面臨家破人亡,一片蕭索淒涼。賈府的老祖宗賈母已死,昔日潑辣的鳳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獨生女兒託付給這位昔日來打抽風的窮老婆子。
可以說劉姥姥既是《紅樓夢》中總領全文的一個引子,又是貫穿全文的一個線索。劉姥姥這三次進榮國府的時刻,正是賈家由興盛到鼎盛及至衰敗的變化轉折時刻,也就是說每逢《紅樓夢》情節發生重大轉折時,劉姥姥便會在榮國府出現。
雖然劉姥姥只是作者筆下的一個小人物,但作者卻能運用他聰慧的頭腦和靈巧的手筆,賦予了這個小人物重要的作用。她的三進三出,作為一個線索貫穿了整部小說,她這一普通的農村窮老婆子形象襯托了一些像寶玉、鳳姐、妙玉等大人物。她對於昇華小說主題,拓展其思想內涵也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劉姥姥這樣一個小人物身上還體現了一種文化意義——俗文化。所以,作者曹雪芹創作劉姥姥這樣一個小人物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二是劉姥姥一家生活、生存的需要。如果不去大觀園,一家人就有可能窮困潦倒,飢寒交迫,甚至生存都成為問題。
劉姥姥早年喪偶,又膝下無兒,只靠兩畝薄田度日,依傍在女兒家生活,處境已然夠艱難的,想不到的是女婿家的日子也是日漸窘迫、困苦不堪,進了年還沒置辦年貨。劉姥姥見女婿愁得亂髮脾氣,便想著沾親帶故的賈府,顧及到孩子們的自尊和臉面,劉姥姥打算扯下臉皮去賈府乞討賙濟。“倒還是舍著我這副老臉去碰一碰。”便帶著板兒來到賈府。這是她初進大觀園。
劉姥姥一入榮國府,一個七十多歲飽經磨難的老人,赤裸裸地把卑微擺在別人面前,撣撣衣襟,低聲下氣、戰戰兢兢地叩開榮國府的大門,蹭著步、紅著臉說出此行目的時。我內心滿是心酸唏噓。若不是萬般無奈,窮得揭不開鍋,誰又會為了嗟來之食寧可自己受盡白眼,遭遇冷眼呢?!如果稍有點辦法,誰又會腆著臉,放下自尊呢?!
曾經看到有人寫評劉姥姥三進大觀園是“窮而志短,極盡奉承巴結之醜態”,真的不能苟同。當然我不是全盤否定他的觀點。但猜想他一定是沒有經歷過貧困、匱乏和自然災害,沒見過也沒經歷過貧窮的生活。而經歷過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也曾有過野菜摻著雜糧面、喝玉米糊艱難度日的人感覺就不同了。城裡人總歸有糧食供應,農村就不一樣了,到了青黃不接的日子,真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那是靠天吃飯過活的年代,不比現在。所以沒經歷過的人對劉姥姥的乞討嗤之以鼻,不理解是自然的。
品析劉姥姥這個小人物,在她俗氣的話語裡透著垂垂老者的睿智、莊稼人的樸實、山野村婦的善良。在賈府左右逢源中的遊刃有餘是劉姥姥非同尋常的處世之道。當女婿狗兒因家境敗落無錢過冬煩悶不已只會瞎生氣時,這個老太太有膽有識,批評了一番女婿的無作為,又三言兩語給狗兒一家指明瞭一條活路。足見這個老太太的格局開闊,思路靈活,非尋常鄉下老太可比,其生活智慧實在了得。
劉姥姥帶著一縷清新的鄉野之風麻利登場,一掃大觀園的沉鬱陰森,她如同《秋興》中的那叢絢爛秋菊,瞬間點亮了森嚴壁壘的榮國府。
細細品味這個可親可愛的老太太,發現她的逗笑湊趣本領也實在很高明,與大觀園裡最能用詼諧機巧取悅於賈母的鳳辣子,有得一拼。劉姥姥插滿菊花的形象、她在大觀園裡湊趣的各種醜態,不但不覺其醜,反倒覺得其可親可敬。她的各種湊趣,只覺得她機智可愛。她是一個何等清明的老太太?賈府給她的滴水之恩,她銘記於心,於是她甘作大家的“女清客”,以取悅眾人,回報“20兩銀子”的大恩。如此而已,同時,她也確實滿載而歸,給一家子謀得了更好生存的資本。這個為了生計,為了報恩,不計姿態不端架子的姥姥,在我們心裡,她不是大觀園的丑角,相反,她是生活的智者,勇者。劉姥姥心裡可是什麼都懂的。
有人評價,劉姥姥是“為了打秋風”而自我作賤。我是很反對的,第一,劉姥姥這二進大觀園,是帶了各色鄉下蔬果來回報恩情的,這大觀園發生的一切原不是她本意。第二,從她聽聞榮國府衰敗後,三進大觀園義救巧姐兒。可知道這姥姥才真是大觀園裡最知恩圖報的仁者。
有人說劉姥姥是一個高明的偽裝 者,她為了生計,用自己的聰明世故、裝瘋賣傻。對有錢有勢的親戚的巴結,也是人在萬般無奈時的不得不低頭。但她的萬般無奈,也是讓人心酸的地方。
那麼劉姥姥進大觀園,該不該去?從結果上來說,該去。很多人不理解,一個鄉野村婦,即便家裡窮的揭不開鍋,也不該到有錢人那裡巴結逢迎。其實這句話真的錯了,都說知識改變命運,但僅憑知識,沒有機會也很難改變命運,何況劉姥姥只是一個村婦,她值得學習的地方不是遇到難事只是唉聲嘆氣,而是急於找到解決的出路。她沒有像女兒女婿那樣,僅僅哀嘆現實的現狀,而不去改變,而是積極的想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
劉姥姥說辦法總比問題多,可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讓生活繼續下去的出路。劉姥姥給女兒女婿出主意,去找那些已經疏遠的有錢人親戚,被女兒女婿拒絕了。劉姥姥也沒有為難女兒女婿,而是自己帶著外孫板兒去尋找進賈府的門路。這個門路就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因為劉姥姥心裡清楚,之前周瑞與女婿家有利益往來的交集,自然願意幫這個忙,於是她選擇找周瑞幫忙,可見劉姥姥絕非一個村婦的智慧這麼簡單。
後來,她不但見到了真佛,還取到了真經,即便是這個真經離她的目標有些距離,但她還是很感恩的知足了。再後來,因為經常往來,劉姥姥得到了賈母的喜歡,自然受到了不一樣的待遇,也為自己成功打下了鋪墊。劉姥姥就是靠著賈府的接濟和機會,改變了自己與家人的命運,可見從結果上來說,這個大觀園劉姥姥就值得進。
從把握機會上來說,劉姥姥也值得學習。劉姥姥在解決問題上,走的是一條不屈服的路。她不像一些人,遇到困難只是抱怨,不去尋找新的機會,自怨自艾。劉姥姥指望 不上女兒女婿,只能自己出頭找機會再就業。她沒有死要面子,她很靈活的把握住機會,這就是劉姥姥值得學習的地方。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積極的去面對,去想辦法改變,去把握住每一個機會,這就是智者的選擇,而不是說簡單的偽裝者。
同時,劉姥姥懂得感恩,有一顆感恩的心。劉姥姥是因為賈府的接濟才解決了生計問題,後來賈府出事,很多親戚都躲開,而劉姥姥沒有,她在危難之際接受王熙鳳的委託尋找被拐賣的巧姐,這也是村婦劉姥姥值得讚揚的地方。
劉姥姥一個貧窮但不甘淪陷,在絕境中求生存的老者,憨厚朴實,怯懦又俠肝義膽,滴水之恩 湧泉相報。平庸之輩在那些非凡時刻顯現出來的人性之美讓人起敬。不由的想起那句“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當然,未必讀書人都似賈雨村,屠狗輩也不完全似劉姥姥。關鍵是人的秉性。
劉姥姥,在那個蒼茫絕望的結局、那個 “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中,給了我們最後的唯一的溫暖。
“總是有一種可以用來面對無奈的幽默,生活的種種不幸中總會瀰漫人性的暖意”。把這段話放在劉姥姥身上是再恰當不過。同時也讓我在品讀劉姥姥經歷的這些世事後,懂得人人都有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誰又沒遭遇過四處求人的時候呢?而我們,對於他人無奈之下的際遇,總是要在自己經歷過人生的風雨後,才會感同身受。那麼還會對劉姥姥起鄙薄之心嗎?!
此刻我可以毫不掩飾的說,對自己曾經的看法感到羞愧。
而今再回頭看劉姥姥三進大觀園,讓我看到的是一進賈府,是劉姥姥一家三代陷於苦難之中的無奈,二進賈府,是劉姥姥禮尚往來的答謝恩人。三進賈府,劉姥姥以一個拯救者成為紅樓夢結局的重要收場者。貧富貴賤,悲歡離合,不過是命運的輪迴罷了。
縱覽全書,靜心思考。劉姥姥三進大觀園,一次是一次的鋪墊,一次是一次的前因後果。讀來令人捧書讚歎,回味無窮!
-
16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真想問問這位朋友:真活的如此不淡定嗎?難道因為到北京旅遊去了一趟故宮,就再也看不上自己農村住的小破房子,覺得自己應該住在故宮裡嘛?
-
17 # Sunny0221
劉姥姥一進大觀園,是因為她的家庭當時已經到了,無法生存下去的境地,並不是去攀高枝,如果不想一切辦法改變當時的現狀,全家人都會被餓死!
於是劉姥姥,不顧自己的尊嚴,去大觀園找遠房親戚王夫人求救,這就是上面那個小故事爸爸對兒子所說的,當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一定要像你能夠信任的人申請援助…這也是累弱的人類形成社會群體,互幫互助著走出蠻荒的基本準則
成功渡過危機後的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並不是貪得無厭的,再去大戶人家索取什麼,而是把自己捨不得吃的一些新鮮瓜果送去大觀園,儘自己的力量進行回報,而他的心態是在走親戚,在最困難的時候,親戚幫助了他,於是緩過來的她也要有所回饋,這說明她是一個為了家庭存亡可以捨棄自己尊嚴,想盡一切辦法去挽救的有擔當的老人,又是一位非常懂得感恩的人。
-
18 # 詩心痴語
第一個問題,該去嗎?當然是應該的。
第一,從故事情節來看,曹雪芹安排劉姥姥這個人物 ,是用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用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眼光來探究榮國府,探究大觀園 ,以一個貧苦老嫗的身份來體驗賈府主子們奢侈豪華的日常生活。
如此,方能更加自然、具體、詳盡的揭示紅樓人物的衣食住行、諸多細節。
比如賈母正房內比一間屋子還高大的櫃子,黛玉房中滿架子的書籍,探春秋爽齋內“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
再比如又俊又小巧值一兩銀子的“雞蛋”,雞肉味兒的茄子,長出了鳳頭學會了說話的“黑老鴰子”,精緻堪比工藝品的麵點果子。
最有意思的是誤入彩繡輝煌的寶玉“繡房”睡了一覺,醒來感覺“像到了天宮裡的一樣”。
這些東西,以劉姥姥的視角說出來,代入感極強,更加的真實可信。
第二從人情世故上來說,賈母真心邀請,如果劉姥姥執意拒絕,非但顯得不知好歹,而且太不近人情。賈母和寶玉黛玉們,都很喜歡聽劉姥姥說話。那些他們聞所未聞的趣聞野史,田間地頭的瑣碎小事,在這些貴族王孫眼中,是那麼的新奇有趣兒。好比吃膩了大魚大肉 ,偶爾嘗一嘗街邊的特色小吃 ,別有一番滋味,欲罷不能。
而且劉姥姥此人也非同一般。跟上次打秋風不同,劉姥姥這次來是專門為鳳姐送來一些田裡新成熟的瓜果蔬菜,略表感恩之心,就沒想著撈什麼好處。
碰巧賈母想找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一聽到“劉姥姥”就留了心,一定要鳳姐請來說話。
一開始劉姥姥很怯場,不敢去 ,是被硬趕著上架的。可是見了之後發現這位貴族老太太慈眉善目,和藹的很,一下子就不緊張了,一句“老壽星好”,恭敬不失禮貌,謙卑不覺自慚形穢,第一眼就留了個好印象。
一番交談之後,賈母打心眼兒裡喜歡和欣賞這個可愛的同齡人,捨不得她很快離開。
賈母稱呼劉姥姥為“老親家”,又提起劉姥姥大老遠送來自家種的瓜菜,自然而然說到自家也有個園子,就請她住兩天,逛逛自己家的大觀園。親切又自然,真心又實意,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樣子,給足了劉姥姥面子。
劉姥姥受寵若驚的同時,從心底湧起濃濃的感激之情,拒絕的話怎麼說得出口?
第三,對劉姥姥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經歷。第一次接觸到無比神秘的貴族生活,不但見識了真實的“畫中世界”,而且親身入畫切切實實體驗了一把,不虛此生。
現在來回答第二個問題。
的確,透過這次造訪,劉姥姥收穫很大,單銀子就有100多兩,對於將來的生活肯定很有幫助。置辦一些田產,或者投資做點小買賣,極有可能從貧困戶一躍步入小康家庭。但也絕對不是缺了這筆錢日子就過不下去,不過是貧苦些罷了。
-
19 # 允知
劉姥姥進大觀園,該不該去,不去的話生活還能不能繼續?
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就是因為家裡窮,日子過不下去了,劉姥姥家裡甚至都沒有了過冬的糧食衣物,為了活下去才想到去找親戚求救濟的。都知道窮人的親戚大都是窮人,就算有富裕的親戚也早就不來往了,劉姥姥家也不例外。
幸虧劉姥姥女婿狗兒,真的有一門好親戚,就是祖輩和四大家族中王家是本家,可謂八竿子興許能打著的關係,狗兒一家重名利不想去上門求幫,也就是不想去賈府求王夫人救濟。可是劉姥姥不在乎,第二天就領著孫子板兒就去了榮國府求救濟去了,最後王熙鳳真給了二十兩銀子。要知道二十兩銀子那可是劉姥姥全家一年的生活費了,最後劉姥姥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劉姥姥該不該去大觀園,咋說呢,沒啥該不該的,只能說為了活下去,就算不要面子了又能咋滴。如果劉姥姥不去大觀園求救濟,估計全家真的就活不下去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論並不適用於吾等升斗小民之間,別說為了活下去不要面子了,咱小老百姓在餓死和吃飽飯面前,名聲算個啥。
-
20 # 輦輦
劉姥姥在《紅樓夢》是個穿針引線的人物,對小說的整體架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曹雪芹也透過這個人物的設定,揭露人性的複雜。她本身沒有什麼該不該,她只是小說中的人物。我們應該在小說中理解人物,透過這種理解,感悟現實生活!
回覆列表
劉姥姥該不該進大觀園,其實這還要從,劉姥姥為什麼進大觀園講起!
劉姥姥和賈府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關係,劉姥姥的女婿祖上和與王家有了聯絡,進而結識了賈府,因為家裡貧窮,無可奈何之下才向賈府求助,之後被賈母召見,才有了“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故事。
劉姥姥是一個貧苦農民出身的村婦,她的地位極為卑賤,就連榮國府地位最低的僕人,也比劉姥姥要高,所以劉姥姥進賈府的時候,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一個不注意,惹到了哪位主子了。
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是一個小混混,但是王狗兒的祖上曾經是一個小小的京官,與賈府王夫人的父親認識,又因同是姓王,於是便連了成了本家 ,藉著與賈府王夫人的父親關係,結識了賈府這一富戶。
可是王狗兒一點都不爭氣,不僅沒有光門耀祖,反而弄的家業蕭條,就搬出了城住到了鄉下,快要過年的時候,家裡一點米麵都沒有了,沒有辦法之下,劉姥姥只好藉著這個關係到賈府攀親,尋求救濟。
第一次是王熙鳳接待的,劉姥姥憑著這麼一點微末聯絡,從王熙鳳那兒拿了銀錢,不僅度過了難關,還打通關節,與賈府建立關係,也讓劉姥姥成為《紅樓夢》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人物。
劉姥姥第二次來賈家是為了感謝賈家的關照,沒有想到的是,意外受到賈老太太的愛寵和厚待,並且給大觀園的小姐太太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劉姥姥進大觀園”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熙鳳和劉姥姥之間也有了不解之緣,之後賈府被查封,王熙鳳遭受到了眾叛親離,於是王熙鳳就將自己的女兒巧姐託付給劉姥姥照顧。
所以,我個人覺得,應該進,而對於你挺問的生活會不會還能繼續,這就不得而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