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
2 # 魚麻
不是,因為諸葛亮不是普通人,他是貴族,跟劉表等地方諸侯沾親帶故,事實上三國是士族門閥制度的前夜,“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已經初見雛型了,可憐的小老百姓,成了貴族內鬥,興百姓苦,亡,也是百姓苦
-
3 # 絕代無雙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自從27歲出山輔佐劉備開始,直到他病逝五丈原,一直處於開掛的狀態。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是這麼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按照諸葛亮自己的說法,他就是一普通農民,在南陽有幾畝薄田,並以務農為生。如果真是這樣,諸葛亮絕對是草根逆襲的典範。但是,諸葛亮出山前的身份,真的如他自己所說,只是個農名嗎?
《三國志》有這樣的記載:“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也就是說,諸葛亮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
當時的司隸校尉是什麼官職呢?其主要是負責京師及其周邊地區行政、治安、軍事的長官,官位顯赫,權力相當大。他父親諸葛圭,擔任過太山都丞,官職也還可以。
後因諸葛圭去世的比較早,諸葛亮就跟著他叔叔諸葛玄生活,諸葛玄時任豫章太守,此時的諸葛亮才8歲。之後,諸葛玄失業了,就到荊州投奔了劉表,混的還可以。
可惜的是,諸葛玄去世的也比較早,那時的諸葛亮才17歲。為了生活,諸葛亮就跑到了南陽開墾了一片空地,並在這裡定居了下來,這也是為何諸葛亮自稱為“布衣”的原因。
客觀來說,諸葛亮並不是布衣,他出身於官宦之家,且是名門望族。儘管之後家道沒落,卻依然有貴族的氣息,比當時真正的農民強太多。東漢末年,還沒有科舉制度,名門望族的子弟,才有機會做官。
雖然諸葛亮此時很窮,但卻出身名門,因此結交了不少名流,像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人,這也是他成名的主要原因。若諸葛亮沒有機會結交這些人,劉備壓根就不會知道有他這個“臥龍”的存在,更不會有之後的三顧茅廬,以及諸葛亮之後的輝煌。
所以,諸葛亮出山前雖然靠種地為生,但從本質上來說,他並不是農民,而屬於沒落的名門望族。在東漢末年的亂世,沒有點家族背景的話,很難有成名的機會,空有抱負及才華是不行的。
-
4 # 閆廣鑫
不是,
諸葛亮是士族,不是寒門,諸葛亮能當官是從他生下來就註定要當官的,這個跟血緣有關係,跟個人奮鬥一點關係都沒有!
先介紹一下三國時期的為官制度,舉孝廉的察舉制,雖然跟世襲的貴族當官的制度有區別,但是世家大族,多為同門,互相舉薦,最後也就是一個個大家族將當官的資格壟斷!
再看一下諸葛亮的家譜: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豫章太守)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長子),諸葛懷(幼子)、諸葛果(長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都是當官的,另外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娶黃月英為妻嗎?因為黃家也是一個世家大族!
再看一下,三國時期諸葛家族多少人當官的,不僅僅在蜀國,吳國和魏國都有諸葛家族的人為官!
諸葛珪:字君貢,妻章氏,弟弟諸葛玄。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父親,漢末為青州泰山郡丞。共育有三男兩女:長子諸葛瑾,東吳重臣;次子諸葛亮,為蜀漢名相;幼子諸葛均,耕於南陽,後也隨諸葛亮在蜀漢出仕擔任長水校尉。長女嫁給房陵太守蒯祺,次女嫁給黃門吏部郎龐山民。
諸葛玄:是三國時期徐州太守劉表的手下。諸葛亮的叔父。
諸葛瑾(174-241):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諸葛亮之兄。三國時期吳將。初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孫權派遣諸葛瑾使蜀通好劉備,與諸葛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後劉備伐吳,有人言其密遣親人通蜀。孫權說:“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孫權稱帝,拜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三國時蜀國著名的政治家,官居丞相。東漢末年,隱居鄧縣隆中(一說在河南省南陽,另一說在湖北省襄陽西),留心世事。劉備三顧請之,他向劉備提出了佔據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兩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即“隆中對”),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佔領荊、益兩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稱帝,他任丞相。他還創造了諸葛連弩。劉備死後,受遺詔輔佐後主劉禪。建興元年,以丞相封武鄉侯,兼領益州牧。他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而後出師北伐,六出祁山,與魏相攻戰者累年,後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定軍山,終年54歲。有《諸葛武侯集》、《出師表》為其名篇。諸葛均,諸葛亮之弟。自幼和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叔父死後,與諸葛亮隱居隆中。公元207年,諸葛亮出山後,諸葛均仍在隆中。後為蜀國長水校尉。
諸葛誕(?-258):字公休,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人。三國時期魏臣。諸葛誕與諸葛亮同宗,初為尚書郎、滎陽縣令。後來入朝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因魏明帝惡其沽名釣譽而罷官。曹芳繼位之後復職,諸葛誕又任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因討伐毋丘僉等人叛亂而升任鎮東將軍、徵東大將軍,封高平侯。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為削弱其兵權而召入朝為司空,諸葛誕起兵反叛並投降吳國,在吳國出任左都護、大司徒、驃騎將軍,封壽春侯,後被司馬昭殺死。
諸葛恪(203-253):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諸葛瑾之子。三國時期吳國大臣。少時聰明過人,深得孫權的喜愛和器重。弱冠拜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侍太子孫登講論道藝。當時丹陽地勢險阻,盜匪藏於山中,無人敢任太守。恪主動請命,嘉禾三年(234年)拜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一舉治平。孫權卒,恪受顧命輔佐幼主孫亮,專國政。建興元年(252年),出兵攻魏,壞魏軍浮橋,水淹魏軍數萬,得軍資如山。恪由此驕縱輕放。次年春,又北伐魏軍於新城,數月不下,又值盛暑,士卒病者大半,怨聲載道,被迫退兵。後為皇族孫峻所殺。
諸葛瞻(226-263):字思遠,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人。諸葛亮之子,三國蜀漢大臣。諸葛瞻從小聰明穎慧,是一個早熟的人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軍旅中寫信給他的哥哥諸葛瑾說:“瞻今已8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後主劉禪任瞻為行都護衛將軍。兩年後魏鄧艾由陽平、江油入蜀,遣書誘降,諸葛瞻父子督軍拒艾於綿竹關,父子雙雙英勇陣亡。
諸葛融:生卒年不詳。字叔長,諸葛瑾幼子。瑾死後,承襲父親的爵位。諸葛融寬待部屬,辣受部屬愛戴,在吳國官至奮威將軍。兄諸葛恪被誅,追兵圍城,諸葛融吞金自殺,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殺死。
諸葛恢(265-326):字道明,晉代琅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曾任安東將軍司馬睿(即後來的晉元帝)屬下的從事中郎,後官至尚書右僕射。
-
5 # 柔情似水—政委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講述了自己的身份。他說,“我是本就是布衣大臣,在南陽耕種。我將在困難時期度過我的一生。”。諸葛亮在只是用了一句非常謙虛的話,諸葛亮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父親諸葛亮是泰山的總督,他的叔叔諸葛玄是張羽的提督,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嫁給了襄陽貴族鄶和龐,襄陽蔡仍然是他的親戚。
有很多有識之士將他們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這種責任感而稱自己為布衣,因為他們有責任以世界為己任。三國時期諸葛亮是蜀國的宰相。三次去茅屋後,他幫助劉備。他幫助劉備對付曹操和孫權。最後,他幫助劉備獲得了世界三分之一。他在蜀漢政權的建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諸葛亮自我介紹說自己是“一個原本穿著衣服在南陽修養的大臣”和“一個想報答陛下追捕秦始皇的非凡經歷的人”,諸葛亮也竭盡全力報答劉備的好意。
按照諸葛亮自己的說法他就是一普通農民,在南陽有幾畝薄田並以務農為生。如果真是這樣,諸葛亮絕對是草根逆襲的典範。諸葛亮在出山前的身份其實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諸葛家族曾經是三國時期的名門望族,但後來因為諸葛豐得罪了很多當官的人,導致自己被革去官職。
劉表當時是荊州刺史是封臣,諸葛亮透過這次婚姻成為劉表的親戚,他在荊州的地位不是普通的人。雖然諸葛亮和劉表達到了親戚的水平,但他們並沒有利用這種關係在荊州獲得官職,而是堅持在隆中務農。直到劉備來到茅草屋,他才出山,這表明諸葛亮的素質和眼光都是一流的。
-
6 # 英東
首先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是杜撰的,根據有關史書記載的諸葛亮,諸葛亮是十分的厲害,雖然小說中有些虛構的成分。還是和史書有不一樣的地方的。史書中記載諸葛亮在執政,戰術,外交方面是無人能匹敵的。但在軍事方面比如發動戰爭一類的,諸葛亮是有所欠缺的。因為在諸葛亮執政蜀國時諸葛亮選擇了與東吳聯合,從此達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給了蜀國生存的機會,這種做法是正確的根據後來所發生的赤壁之戰。
司馬懿對諸葛亮評價是很中肯的,根據史料記載司馬懿說諸葛亮的謀略過人,但是在軍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這也是到後來諸葛亮在北伐司馬懿一戰中失敗的原因。《三國志》陳壽說道“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還有一句也表明了諸葛亮的性格”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這段對諸葛亮的概括可謂相當客觀,大概意思是諸葛亮雖然有治國的方略和才能,但諸葛亮卻在北伐中失敗,失敗的原因在於諸葛亮在軍事上的隨機應變並沒有那麼的出色,用兵的策略也不是諸葛亮的長處。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諸葛亮以來,各地豪傑並起,佔據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佔據江東,已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藉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佔據漢中,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是漢室宗親,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因為地域文化的發展,關於諸葛亮的故居,今南陽市與襄陽市有了較大的爭議。根據原始史料記載,《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亮在《出師表》文中說道,自己當初還是平民的時候,是在南陽耕種的。東晉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提到,諸葛亮的家在南陽郡所屬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 史書中記載的南陽在古代是為郡治,而現在的南陽和襄陽都是市,古代郡的疆域範圍大於如今的市,南陽市在古代是個縣,名叫宛,屬於南陽郡管轄,諸葛亮所在的鄧縣離襄陽縣只有二十里。如今,現代南陽市的臥龍崗和襄陽市的隆中形成爭議。
由於三國演義的存在,很多人都把三國演義當成了真正的歷史,所以對很多三國人物出現了兩級分化的評價,比如說諸葛亮,有的說諸葛亮是歷史上的神人,有的人卻說諸葛亮什麼也做不好,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先要給大家說一件事情,那就是諸葛亮和劉備相遇的問題。在真正的歷史上,並沒有三顧茅廬的故事發生,在能資訊閉塞的年代,諸葛亮也不可能擁有這麼大的名氣。在劉備早期不得勢的時候,劉備就在積極的招攬人才,這個時候諸葛亮也在劉備的人才儲備名單中,而諸葛亮則是透過獻計為劉備擴充了兵力,才得到了劉備的重視,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絕對是有能力的。
-
7 # 歷史小蟲子呀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普通人逆襲的典範嗎?
當然不是!小蟲子以為原因有二:
其一,諸葛亮出身公卿之家,並非“普通人”。
據《三國志》記載:"琅琊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由此可知,諸葛亮乃是琅琊大族諸葛氏後人,祖上也是公卿之流;
又,據《襄陽耆舊記》所載:“黃承彥,高爽開朗,為沔南名士,謂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麵,才堪相配。’孔明許焉,卽載送之。”此段大意說的是諸葛亮之妻貌雖醜陋,然其父卻是名士,而且據記載,其母乃荊州大族蔡氏長女,姨母乃是荊州牧劉表之妻,也就說,雖然關係曲折,但諸葛亮和荊州牧劉表還是有頗有淵源的,背景可以吧?可不能被其“躬耕隴畝”所騙了呀!
其二,說其逆襲,也不能算是全對,只能說他是一個逆天而行、有理想、有德行的殉道者吧!畢竟“出師未捷身先死”,畢竟漢室最終沒有被複興。
“亮志大而不見機,好謀而無權”的評斷,也不是妄語,不過,小蟲子也覺得並不是諸葛亮自身之罪,而且也不認為是“諸葛亮此人,志向很大卻不識機微,謀劃很多卻很少決斷,喜歡用兵卻不知權變”的意思,而更像是“諸葛亮此人,志向遠大卻並無機會,善於謀略卻並無實權”之意,之所以如此,多少有些形勢倒逼之意味:
自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諸葛亮其實就已經認識到自己所設計“跨連荊益”中的荊州之守行不通了,他很想調整改變,但是劉備卻因為包括身體等方面的因素,中《隆中對》之毒很深了,他盲目的覺得透過一場舉國之戰,將荊州重新奪回來,便可以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他已經聽不進去諸葛亮的理智之言了,這難道不是好謀而無權?無有實權。夷陵之戰後,諸葛亮對人所說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之言,可見一斑——他沒辦法真正施展拳腳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行事,說到底,確實是一位為了理想逆天而行的殉道者。
不過,若是懷才之人遇上伯樂便是逆襲的話,諸葛亮倒也算得上勉為其難的逆襲了吧。
-
8 # 愛歷史也愛美人
當然不是,諸葛亮哪門子逆天了?不要把三國演義的事情當真,諸葛亮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但是也沒有三國演義寫的那麼逆天,能力在他之上的人還是有的,就說蜀國好了,人才凋敝,即使這樣,能和諸葛亮抗衡的還有法正和龐統,尤其是法正,在他在世的時候,被稱為謀主,劉備出征到哪都帶著他,地位在諸葛亮之上。
我認為最逆天的人應該是賈詡,在亂世中活命很難,弄不好就被殺了。賈詡為了活命就開始下毒。只要能保全自己,就不擇手段,不管死多少人。他在這些作惡多端的軍閥手下游走,四處獻計。硬是保住了性命。隨後投靠曹操,為曹操獻計。賈詡可謂洞察人心的高手,正是由於對人性的把握讓他能平安的度過亂世,安享晚年。他可能是三國時候最聰明的人。要知道那是個亂世,能夠在這麼多軍閥陣營裡面安然度過,一直到安享晚年,這是何等的智慧啊。
-
9 # 焚劍煮酒
諸葛亮可不是普通人,雖然他躬耕於南陽,隱居於草廬,但來來往往可以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與他交好的不是當地名士就是一些隱士,如龐德公、水鏡先生司馬徵、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元直和鳳雛龐統,這些都是聞名一方的名士,而諸葛本人也本冠以臥龍之稱,只是不為世人所知。
再看看諸葛亮的家世,諸葛亮兄弟三人,諸葛誕效力於曹操,諸葛瑾效力於孫權,諸葛亮效力於劉備,當時有蜀國得龍、吳國得虎、魏國得狗(在古代,狗是褒義詞)的說法,而這三人在各自國家都有很高的權勢,而諸葛家本身就是一方大族,這些都可以說明諸葛亮不是普通人。
至於“逆襲”,諸葛亮應該可以算作逆襲,從一個村間農夫一躍變成一方勢力軍師,後來成為蜀漢開國丞相,權侵朝野。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是這樣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在《隆中對》中為這樣介紹過諸葛亮,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諸葛亮時常自比春秋名相管仲與戰國名將樂毅,但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在吹牛(時人莫之許),只有與他關係好的徐庶、崔州平知道他是有真本事的。即使是劉備剛拜訪諸葛亮時也對他的能力不太相信,在諸葛亮闡述完那一番“三分天下”,以至“一統天下”的理論後,才說出我是魚,孔明就是水之類的話(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效力劉備後,才是諸葛亮真正揚名天下的時候,而在此前,他也是默默無聞的,可以說諸葛亮幫助劉備成為了一方諸侯,而劉備也成就了諸葛亮。
-
10 # 小傷聊史
在三國時期有一個響噹噹的家族,就是諸葛家族 。這個家族中有三人號稱一龍、一虎、一狗,分別是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他們之中,諸葛亮在蜀漢做丞相,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諸葛瑾和諸葛誕則分別在曹魏和東吳被任命為大將軍,諸葛家族三兄弟在三方勢力中可以說都做到了位極人臣,如此家族出身的諸葛亮無論如何也是和普通人不搭邊的。
在才智方面諸葛亮得益於《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影響,更是被人們視作是智慧的化身。正史中的諸葛亮雖然和《三國演義》中描述有很大偏差,但以他的政治成就以及文學才華甚至軍事戰略也都不是普通人可以相比的。
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劉備的處境是僅有新野一縣之地,敵人卻東有孫權,北有曹操,而諸葛亮卻憑藉區區一縣之力,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藍圖,並逐步實施,可以說就憑這一項諸葛亮便足以比肩管仲、樂毅了。
而諸葛亮的才華並不僅限於戰略規劃,他治理國家的能力更是超群,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去世後,蜀漢全國重務便幾乎全部交給了諸葛亮,這時的蜀漢剛經歷夷陵兵敗國力大損並且人心惶惶,外部又有曹魏、東吳兩大強敵虎視眈眈,諸葛亮卻依然能夠在很快的時間內使得蜀漢恢復元氣,並有足夠的力量組織北伐。除了謀略規劃,諸葛亮在文學、發明等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出師表、誡子書都是小學必讀之作,另外他還有木牛、流馬、孔明燈、饅頭等諸多精巧的發明。
真實的諸葛亮可能比不過文學作品中多智而近妖的形象,但就憑他在戰略規劃、治國理民之術、以及文學發明等成就,足以稱為百年難遇的奇才。
-
11 # 汐於子
當然不是布衣。
諸葛亮家族在荊州勢力的確不小。諸葛亮倆姐姐,都嫁入當時荊州豪門大族。而諸葛亮自己岳母則是荊州最有實權的蔡家人。進一步說,諸葛亮家族跟當時荊州老大劉表有親戚關係,諸葛亮得叫劉表一聲姨夫。所以,在這方面看來,諸葛亮絕對不能算是底層農民,而是有相當話語權的上層社會人物。
-
12 # 甲小佳
你好,這問題怎麼說呢,勉強算吧。
諸葛亮的身世諸葛家族說起來算個小士族,祖先能追溯到西漢的御史大夫諸葛豐,不過諸葛豐太過正直,先被貶為城門校尉,後被貶為庶民,之後百餘年諸葛家族就沒出過什麼大官。
【豐以春夏系治人,在位多言其短。上徙豐為城門校尉,豐上書告光祿勳周堪、光祿大夫張猛。上不直豐,乃制詔御史:“城門校尉豐,前與光祿勳堪、光祿大夫猛在朝之時,數稱言堪、猛之美。豐前為司隸校尉,不順四時,修法度,專作苛暴,以獲虛威,朕不忍下吏,以為城門校尉。不內省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報舉,告案無證之辭,暴揚難驗之罪,譭譽恣意,不顧前言,不信之大者也。朕憐豐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為庶人。”終於家。】班固《漢書•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但是在東漢末年,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當過袁術的豫章太守,大小算是個官,後來諸葛玄職位被免,就帶著諸葛亮到了荊州。此時,諸葛家的諸葛瑾在東吳也只是孫權的賓客而已,恐怕這樣的家庭條件怎麼也扯不上大族吧。
諸葛亮在荊州的發展諸葛亮到了荊州之後,娶了黃承彥的女兒,而黃承彥的妻子,也就是諸葛亮的岳母,是荊州大族蔡氏之女,並和大將蔡瑁是親兄妹,和劉表之妻蔡氏是親姐妹。正是因為這層關係,許多人認為諸葛亮是大族,其實這想法大謬。
劉表當年“單騎入宜城”,也是勢單力薄,跟本土大族蔡氏聯姻之後才站穩腳跟。諸葛亮本質上跟劉表情況相同,都是外來的俊傑被本土大族看上,之後才聯姻。因此,主動權在蔡氏,而不在劉表或諸葛亮,就算論大族,恐怕也只能論蔡氏,無論如何排不上諸葛吧,畢竟諸葛亮在荊州更像是依附於蔡氏。
諸葛亮憑什麼能和蔡氏聯姻從蔡氏另一個聯姻物件劉表的經歷看,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很看好諸葛亮的前途,換句話說,諸葛亮有才。
有才這種事固然可能有基因影響,但更多的應該還是個人的努力。
所以事情經過很可能是這樣的,諸葛亮很聰明,又努力,才高八斗,到了荊州之後和本地士族來往、談論,才名顯露,之後黃彥章覺得這小子不錯,就把女兒嫁給他了,而不是因為諸葛家族是大族,黃彥章為了巴結才嫁女。
換句話說,諸葛亮的婚姻、人脈,是自己賺來的。
那我為什麼說諸葛亮勉強算普通人逆襲呢?因為諸葛亮的家庭條件說到底也算沒落貴族,比普通人還是強得多,但比起正經計程車族又差不少,所以不上不下,勉強算逆襲吧。
-
13 # 枕上書史
沒錯,確實是屬於屌絲逆襲!
屌絲逆襲寶典之一:定位
事實證明,投胎真的是一門技術活。有些人一出生就在別人的終點線上,有些人終其一生也跑不到別人的起跑線上。諸葛亮的前半生也算是坎坷曲折,如果他能像孫權一樣投個好胎,那麼這一輩子也不會那麼辛苦勞累了。當然,這都是後話。
輟學的諸葛亮,自然沒有什麼長輩留下的人脈資源,家裡也沒有什麼錢財。如果放在今天,就是妥妥的創業沒資金、買房無首付、娶妻拿不出彩禮的屌絲二代。但做了幾年農夫的諸葛亮深深的明白,在這個社會上想要立足,想要讓別人尊重你,你得有權,你得有勢,你得有錢,再不濟你得有一個好名聲。
年輕的諸葛亮一想,這幾樣,我是真的沒有,只有自己蓋的幾間破草屋。這不想則以,一想我的媽呀,按照我現在這個條件,妥妥的窮死一個人,餓死一家子,不行,我得好好做個職業規劃。於是諸葛亮就給自己做了一個詳細的職業規劃,全方位360度無死角的對自己進行剖析。
職業發展方向:政治、外交、軍事謀略
工作經驗:在家種了幾年地
專案經驗:無
期望薪資:一家老小管飽就行
期望行業:創業公司
行業成就:溫飽尚可
政治背景:無
經濟實力:差
社會名望:籍籍無名
個人優勢:帥(果然顏值在哪個時代都是吃香的)、年輕、學習能力強、溝通能力強、演講能力強、社交能力強。
對比別人動則名師指導,名校畢業的光鮮履歷,諸葛亮這份簡歷可以說是差到極點。相信沒有任何一個HR會對這樣的簡歷感興趣。
那作為屌絲的諸葛亮,該怎麼才能打好這樣一場艱難的翻身仗呢?屌絲逆襲寶典之二:宣傳
看到履歷如此單一的諸葛亮,深深的明白:作為一個毫無優勢的應屆生來說,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及工作履歷,就只能找到一些行業大咖來推銷你。於是,諸葛亮就踏入了漫漫的宣傳之路。
首先,他公開徵婚,先炒一波熱度,怎麼才能吸引眼球呢?古人道:“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偏反其道而行。先來一波徵婚啟事再說:各位老少爺們注意了啊,人家常說成家立業,先成家後立業,現在我諸葛亮有一身報負,想找一個同樣有才華有抱負的女子結婚。我諸葛亮就不多說了,長相、身高都在這,標準的帥哥一枚,但是我找物件並不看重外表,只要女方有才華就行。
於是,南陽隆中的大帥哥諸葛亮徵婚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荊州這一帶名士黃承彥的耳中。
這老黃一想家裡正好有個女兒,到了待嫁的年齡,因為長得太醜被人嫌棄,我去看看這個諸葛亮是不是真的不是外貌協會。
於是,這老黃就跑去找諸葛亮瞭解情況。就這樣,本想靠話題炒作的諸葛亮成了大咖黃承彥的女婿,有了與荊襄上流社會接觸的機會。第一次宣傳就成功的諸葛亮此時的心裡是竊喜的。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嘲笑鳳姐的大話連連,因為她不是第一個藉著找物件來宣傳自己的人。
屌絲逆襲寶典之三學習
如果你覺得諸葛亮單單靠這自己的老丈人就能成功,那你就錯了。只靠炒作出名,自身卻實力不夠的話,那終歸只是曇花一現,不能長久。諸葛亮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成了老黃女婿的他並沒有因為一時的運氣而沾沾自喜。為了以後的路走的更穩,諸葛亮開啟了金手指,那就是學習,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說以前諸葛亮是高中文化水平的話,那麼成為老黃女婿的諸葛亮可以說是踏入了清華北大的校園。
這個時候的他,沒事的時候在老丈人家看書,忙的時候抽空也要在老丈人家看書。累的時候聽聽老黃的朋友司馬徽等人的講學,這些人如果放到現在的清華北大,那也是頂級的大師。可以說受到這些人的薰陶,諸葛亮的思維、格局、邏輯、見識全都被打開了。在學習的同時,諸葛亮也不忘與往屆的傑出校友,徐庶、崔州平等人打好關係,見賢思齊嘛,多學學對方的長處總歸是沒有害處的。
屌絲逆襲寶典之四:包裝
有了出頭的機會,有了一點人脈,有點起色的諸葛亮並沒有因為自己進入了大人物們的眼中而驕傲。他知道,靠這麼點成就,想找到一個好的單位真的很難。
於是,他想到一個好辦法——包裝(賣人設)。
就這樣,在家種地謀生成了修身養性。窮酸就窮酸吧,古代讀書人就喜歡扯一些高雅的名詞來修飾自己。
找不到工作就成了“不求聞達於諸侯”。
在農村討生活沒錢搬城裡就成了“臥龍”。
然後,又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這兩位可了不得,一位是成就了春秋第一位霸主齊桓公的賢相;一位是幫助燕昭王爭霸,連下齊國70餘城的良將。
這下,牛逼吹大了吧,當時的人沒有一個相信他說的這些。
諸葛亮一瞧,急了,趕緊把自己的傑出校友徐庶、崔州平請出來打call,再加上老丈人以及老丈人的好基友開獵頭公司的司馬徽的運作下,終於把“臥龍”這個名頭坐實了。
作為農民出身的諸葛亮,成功的靠著自我營銷,一步步走到了荊襄上流社會大人物的眼中,一步步走到了三國的政治舞臺。
-
14 # 浮光掠影史海波瀾
我認為不是這樣的,諸葛亮出身在琅琊郡,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
先祖諸葛豐做過司隸校尉,父親諸葛珪是泰山郡丞,父親去世後跟隨時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諸葛玄去世後在隆中隱居,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累世官卿之後。
雖隱居,但有各方面的資源知曉天下大勢,與各方名士交遊密切,早已名聲在外,號稱臥龍。
劉備三顧茅廬,一方面是諸葛亮真有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借重諸葛亮背後的力量,最終三分天下,成就帝業。
覺得他是普通人,應是源於出師表裡“躬耕於隴畝之中”這句話,這是諸葛亮的自謙。
其實在諸葛亮所處的東漢末年,普通人想逆襲是難之又難的。
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支援下建立的,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併土地,逐漸形成名門大族、累世公卿。
比如袁紹,四世三公,自高祖父起,四代人有五人位居三公。
曹操,官宦之後,他父親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很有名望,被封費亭侯。
劉備,家中以織蓆販履為業,但言必稱中山靖王之後,人稱劉皇叔。皇室後裔,這是重要的政治資本。
其餘還有劉表、劉璋、袁術等等都是,從中可以看出門閥政治是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普通人逆襲的也有,像關羽,原本是護院的,後被封漢壽亭侯,在蜀漢被封五虎上將。
張飛,最先是殺豬的,被封五虎上將。
他們這是典型的逆襲,時逢亂世,憑軍功起家,所以被稱亂世英豪。
門閥政治制度在東漢形成,在魏晉進入鼎盛階段,直到唐朝走向衰落,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
1、科舉制度的完善,使大量寒門晉升。
2、三省六部制完善,皇權不斷加強,皇帝不斷打擊門閥勳貴避免分享權力。
自此至清朝整個封建社會結束,很多普通人透過科舉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
15 # 隨心隨意性情中人
諸葛亮肯定不是普通人逆襲的典範。
首先第一:諸葛亮的家族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他的先祖諸葛豐在西漢元帝時期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泰山郡丞,後來諸葛亮三歲的時候其母章氏病死,父親又在諸葛亮八歲的時候去世,他就與弟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袁術手下當豫章太守,後來諸葛玄又帶領著他們投奔荊州劉表。
第二: 諸葛亮的大姐那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琪,二姐給了龐德公的龐山民,再說一句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他諸葛亮自己又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碩為妻。黃承彥 就是蔡瑁的妹夫,啊,蔡瑁的姐姐又是劉表的妻子蔡夫人。也就是說在荊州地區幾乎所有的世家貴族。都與他有關係,還是姻親關係。
第三:想一想劉備在三顧茅廬時遇到的那些名士。接連遇到了黃承彥,孟公威等荊州名士,而且還遇到了他的弟弟諸葛均。這群人可以說是代表了荊州的世家勢力,他們的人脈之廣可以覆蓋整個荊州,也是後來諸葛亮為劉備效力時為他為什麼能夠奪取蜀中的原因?難道諸葛亮真的那麼厲害嗎?
所以說諸葛亮並不是普通人逆襲的代表。他可能僅僅只是因為有某個時期比較低谷而已。但他從始至終都是貴族世家。
-
16 # 鬱琰無忌
諸葛亮是典範,但不是普通人,更不是普通人逆襲的典範。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可以稱為少年奇才,26歲就被劉備三顧茅廬,從南陽臥龍崗出山,輔佐劉備實現宏圖偉業。
諸葛亮不是普通人逆襲,而是他這匹千里馬十分了解當時的天下形勢,他要的不僅僅是日後有一個伯樂可以識到他,他需要的是有一個可以讓他這匹千里馬更好的施展拳腳的伯樂。
縱觀當時的局勢,普天之下可以稱為一方霸主的也只有曹操,劉表,劉備在當時最多算是草鞋,沒有軍隊,沒有資源,壓根不成氣候。正常情況下,識時務者為俊傑,一般人一定會主動前去投靠曹操,劉表這樣的大軍閥,不會看上劉備這樣空有一番英雄之志,卻無用武之地的無名小卒。然而正是因為諸葛亮的不普通,他看到了劉備身上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也看透了曹操,劉表性格上的敏感多疑,不適合他這匹千里馬,最終接受了劉備的邀請。
所以說諸葛亮不是普通人,他對天下局勢的透徹分析,人物性格的精準琢磨,自我的準確定位,最終找到了適合他的位置。諸葛亮和劉備彷彿天生就是適合在一起搭班子的,事實證明兩人的選擇都沒有錯,假如沒有諸葛亮,以劉備的資源實力,不可能在三國佔有一席之地;反過來說,沒有劉備,諸葛亮也不會英雄有用武之地,最終掌控蜀國政權十年之久。
-
17 # 凌
不是,諸葛亮本身變聲名在外。而其在隆中也是一種手段。他本身便將時局看透,而劉備也瞭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真正算是布衣出身的算是陳宮。即使最後無成大業,但是依然別很多人敬佩。
-
18 # 小帆帆666
不可否認,透過努力和運氣,普通人也可以實現逆襲,醜下鴨變成白天鵝,但要達到諸葛亮那樣的高度,機率幾乎為零。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謀略家。你看就這幾個“家”,單就隨便拎出一個“家”來就足夠我們一個普通人為之奮鬥一生了吧?他取得的這些輝煌成就,哪是人,簡直就是神啊!
-
19 # q奇奇怪怪q
不是,因為劉備看中的就是諸葛亮的才能與人脈
大家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小說又把諸葛亮描述成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物。歷史上諸葛亮治國的能力是不可否認的,但並沒有那樣的傳奇,劉備請諸葛亮,在看中他的能力的同時,也許更看中的還是他的人脈。
一起看看諸葛亮不為人知的家世背景——
曹操屠殺徐州,孔明之父諸葛珪死去,一家人逃難到荊州,投奔與劉表關係不錯的叔叔諸葛玄。諸葛玄死後,諸葛家的瑾、亮、均三兄弟和兩個姐姐相依為命。他們長大成人後,開始了重建家族的經營:孔明的大姐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後來,蒯祺任曹操治下的房陵太守,一家被孟達滅門,再後來,孟被孔明逼反,投奔曹丕,最終到底被諸葛亮借司馬懿之刀殺掉);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他後來也在曹魏做官),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原來都是一家人啊);孔明自己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碩為妻,黃承彥是蔡瑁的妹夫,蔡瑁的姐姐正是劉表後老伴蔡夫人。
補充一點:孔明與黃氏完婚,媒人正是司馬徽。
司馬徽把孔明的家族告訴劉備,以劉備的身份,很快就打聽明白了諸葛亮的背景。這提高了孔明在劉備眼中的身價,促成了劉備禮賢下士的決心。
看了上面的資料,感覺諸葛亮一家真的很有出息,不過雖然這樣,這一家兄弟姐妹們也是受過苦的。
大約在諸葛亮六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章氏因病去世了。章氏是個知書達理、聰明賢惠的母親,她不但支援長子諸葛瑾到京師洛陽去遊學深造,學習儒家經典,還教諸葛亮認字,對他進行啟蒙教育。母親的去世,使諸葛亮感到失去了一位世界上最親愛最慈祥的啟蒙老師。哥哥諸葛瑾也中斷了遊學生涯回鄉為母親守孝。失去母愛是不幸的,但諸葛亮感到比自己更不幸的是弟弟諸葛均。他那幼小的年紀,正是需要母親愛撫的時候啊!諸葛亮頓時覺得自己長大了許多,他覺得應該以自己的兄長之愛,去減輕弟弟失去母愛的苦痛。不久以後,為了照顧家庭,撫育孤弱,諸葛珪又續絃娶妻,把孩子們的繼母領進了家門。
新來的繼母很愛孩子,諸葛亮兄弟們對繼母也很尊敬。母親的去世,雖使諸葛亮失去了啟蒙老師,但諸葛瑾的還鄉,又使諸葛亮有了可以請教學問的兄長。孝敬、友悌、切磋、求知,一個經過震盪的家庭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
然而,好景不長。
諸葛亮八歲那年,父親諸葛珪又因病去世。清人張澍引《諸葛氏譜》說:“玄死時,瑾年十三,亮年八歲。”此說錯誤頗多,疑為“珪死時,瑾年十五,亮年八歲”。封建時代,父親是一家之長,家中的頂樑柱。頂樑柱的崩折,給這個家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長子諸葛瑾已經十五歲,承擔起奉養繼母的義務,八歲的諸葛亮、年幼的弟弟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兩個姐姐全部由叔父諸葛玄撫養。
在三國魏晉的歷史舞臺上,諸葛氏家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諸葛亮為蜀漢之丞相,實為蜀漢最高執政者;諸葛瑾、諸葛恪父子輔助孫權父子,亦為柱石之臣;諸葛誕則出仕曹魏,對魏末軍政局勢也有一定的影響。此外,諸葛璋、諸葛虔、諸葛瞻、諸葛尚、諸葛喬、諸葛攀、諸葛原、諸葛直、諸葛壹等人影響也較大。他們分佈三國,皆為俊傑,地位重要,聲名顯赫,在孫吳、蜀漢和曹魏分別建立了非凡的功業,史載諸葛氏“一門三方為冠蓋”,成為“天下榮之”的“天下盛族”。兩晉之際,由於諸葛恢的貢獻及諸葛太妃等諸葛氏族人的努力,琅邪諸葛氏門望進一步上升,以至於一度成為與琅邪王氏爭競“姓族先後”的顯赫門第。
-
20 # 老實人侃歷史
題主,諸葛亮根本不是普通人,談不上逆襲。
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而諸葛氏是琅琊的名門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父母雙亡後,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所以,很明顯,諸葛亮是名門望族之後,並不是一位普通人。
回覆列表
不是的,諸葛亮可不是什麼普通人,大家都只是認為他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的,所以,大家只知道茅廬,就以為諸葛亮是普通人。
大錯特錯,諸葛亮的家族何其強大,更不說他老師是司馬微,水鏡先生了。他的老丈人更是名士黃承彥。
黃承彥,漢末三國時期沔陽名士,諸葛亮岳父,黃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諷的女婿,與襄陽名士上層社會圈子:龐統(鳳雛)、龐德公、司馬徽、徐庶等人交好。
所以,諸葛亮的背景對於現代的人來說,那可是富二代中的富二代。加上人也聰明,所以,很多人以為,諸葛亮是普通人家,或者是一方水土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