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封汴梁阿龍
-
2 # 雞籠界劉德華
1.食:小雞還小的時候用小米用開水泡15分鐘,過濾出多餘的水,一點青菜剁成細末和泡好的小米拌在一起。一日三餐,每次一罐頭瓶蓋。等小雞長出來白翅尖的時候,去花鳥市場買五塊錢的麵包蟲(太多容易成蛹)一天一隻喂四隻蟲子分兩次。(麵包蟲放在一個不容易逃跑的容器裡,不要密封,扔進去一塊幹饅頭就行)
2.住:準備一個泡沫箱,不用太大(超市賣手抓餅的包裝泡沫盒就口以)在泡沫箱裡墊一層塑膠袋,兩層乾草,和三層衛生紙(每天早上都要換新衛生紙哦)晚上的時候把他們抓進小窩裡輕輕掩上泡沫蓋。等他們長大了(小泡沫箱滿足不了他們已經放飛自我的亂蹦出來)就換個大紙箱還是那樣墊。完全成型的時候扔院子裡放飛自我吧,院子裡拿個木頭圍一個柵欄上面蓋上塑膠棚。
3.行:每天早上十點以後扔在院子裡曬太陽喂蟲子,太陽下山要回家。
拓展資料:
小雞就是雞的幼崽,從雞蛋中孵化。小雞吃飼料及青菜、小蟲、碎米成長。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 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突胸總目,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家雞種。
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餵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溼羽毛。
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溼,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
3 # 自信的三七
說一下我的一點經驗吧,我買了一個孵化機,大概可以孵蛋40個,小雞剛出來的時候,要保證它的暖和,我是給小雞放在紙箱裡面,紙箱底部墊上稻草,然後在紙箱上面掛三個燈泡,掛燈泡就是讓小雞比較暖和,剛出來的小雞因為怕冷嗎?所以一定要保證它的暖和,還有一點喝水,小雞身上是不能沾水的,沾水的話,它會感冒生病,所以小雞喝的水要稍微掛高一點點,正好小雞能喝到就可以了,我一開始小雞比較小的話,是給他吃點飼料,等他稍微長大一點,再給他吃米,這是我的一點小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4 # 肥龍生活錄
剛孵化出的小雞需要控制好溫度在35℃左右或以上,同時需要有照明,大家可以給小雞餵食0.01%的高錳酸鉀水清腸,以及適量8%的著糖水,然後再餵食易消化的食物,並補充水分,剛孵出來的小雞餵食,如麵包蟲,菜蟲以及農村的細米粉(用米磨成的粉)同時需要多曬太陽補鈣。
-
5 # 羅漢兄弟
1.食:小雞還小的時候用小米用開水泡15分鐘,過濾出多餘的水,一點青菜剁成細末和泡好的小米拌在一起。一日三餐,每次一罐頭瓶蓋。等小雞長出來白翅尖的時候,去花鳥市場買五塊錢的麵包蟲(太多容易成蛹)一天一隻喂四隻蟲子分兩次。(麵包蟲放在一個不容易逃跑的容器裡,不要密封,扔進去一塊幹饅頭就行)
2.住:準備一個泡沫箱,不用太大(超市賣手抓餅的包裝泡沫盒就口以)在泡沫箱裡墊一層塑膠袋,兩層乾草,和三層衛生紙(每天早上都要換新衛生紙哦)晚上的時候把他們抓進小窩裡輕輕掩上泡沫蓋。等他們長大了(小泡沫箱滿足不了他們已經放飛自我的亂蹦出來)就換個大紙箱還是那樣墊。完全成型的時候扔院子裡放飛自我吧,院子裡拿個木頭圍一個柵欄上面蓋上塑膠棚。
3.行:每天早上十點以後扔在院子裡曬太陽喂蟲子,太陽下山要回家。
拓展資料:
小雞就是雞的幼崽,從雞蛋中孵化。小雞吃飼料及青菜、小蟲、碎米成長。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 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突胸總目,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家雞種。
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餵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溼羽毛。
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溼,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
6 # 壯鄉覃
如果是冬天最好要給雞苗做好保溫,剛孵出來的小雞因為溫差原因,必要的給予做好防護。
我前段時間就是用機器孵化出來的小雞,大意了沒有晚上給它們燈照,死了好幾個,心疼死了,後面用15度燈泡給它們放雞籠照幾個晚上,後面都健康成長,這個都是經驗。
如果是努力孵化的就沒有必要了,母雞會帶雞仔。
-
7 # 農村達人224
小雞剛孵化出來,把硬實的臍帶吸收好的放入育雛室,癱軟弱雛繼續留在出雛室。
育雛室溫度與溼度剛出殼小雞絨毛短而且稀,體溫自身調節功能差,要保障育雛室溫度在33度左右、還有乾溼度,溼度太大悶熱難耐易得細菌滋生小雞易得消化道疾病。育雛室空氣太乾燥雛雞活動易絨毛細灰塵在空氣中飛舞,雛雞易得呼吸道病。所以育雛室溼度控制在60%左右就可以。
小雞飲水進食小雞硬實了,大部分有找吃的啄食就可以飲水進食了。一般先喝水後啄食。飲水可配飲5%的葡萄糖有利於補充身力提高小雞成活率。在飲水後三二個小時就可以開食了。農村以前自家養小雞喜歡用小米煮一下或者蒸一下,參和煮熟的笨雞蛋黃,小雞特別愛吃而且營養價值還高,小雞吃了還不愛拉稀。
小雞進食之前要喂開食藥物,有用諾氟沙星的、還有用低濃度高錳酸鉀的、還有用獸用阿莫西林兌水作開口藥(根據含量按獸醫指導配製,因為濃度高小雛雞喝多了會出問題的,我們家曾毒死了十多隻小鵝)用量不精準導致的)。主要是淨化腸道,和預防臍帶炎。
現在小雞開食全用優質全價料,選蛋白質含量高優質雛雞料。適口性好易消化、營養全面,小雞喜歡吃而且長的快不愛得病。
育雛室管理育雛密度控制好不易太大,特別是晚上溫度掌控不好,小雞有壓堆習慣,易造成損。較好辦法就是控制好合適溫度,再用格子分隔開,不能形成大堆,減少不必要損失。頭一週育雛室要輪班值守,時時觀察小雞的動態變化。
雛雞育雛室光照,白天陽光晚上日光燈。注意育雛室通風一換氣,保障育雛室空質量。做好防寒保暖。
-
8 # 命途
小雞剛孵化出來等羽毛幹了以後。
第一必須打馬克力疫苗防疫
第二等幾個小時。用葡萄糖兌水給小雞飲用,以增加雛雞的體能
第三等小雞全部引用完水後,準備適口的小雞雛雞料讓小雞啄食同時確保溫度在33度到34度
第四加溫的方式有煤爐加溫和燈泡加溫等只要溫度能升到34度都可以
第五第二天溫度降至33度五或33度每個禮拜降兩度,直至降到25度左右,視為脫溫,大概時間是一個月左右。這時就無需加溫,以自然溫度來飼養成活率很高
僅供參考
-
9 # 三農小爽
雛雞的特點 1、雛雞是比較適合運輸的動物,因在出雛的兩天內,雛雞仍處於後發育狀態。在實際生產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孵化場內放置24小時的雛雞,看起來比剛出雛不久的雛雞精神狀況更好。 2、雛雞臍部在72小時內是暴露在外部的傷口,72小時後會自己癒合並結痂脫落。 3、雛雞卵黃囊大約重5克~7克,內含有供雛雞生命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雛雞靠它能存活5天~7天。雛雞開始飲水、採食越早,卵黃吸收越快。研究顯示,青年種母雞的後代和成年或老齡種母雞的後代相比,在育雛的溫度、尤其是溼度上要得到更好的保證。溫度(前三天)31℃~33℃,溼度50%~60%。 接雛程式 1、不論春夏秋冬,要在進雛前1~2天預溫雞舍,接雛時雞舍溫度28℃~30℃即可,放完雞後,再慢慢升至規定溫度。 2、雛雞運到雞場後,要迅速卸車。雛雞盒放到雞舍後,不能碼放,要平攤在地上,同時要隨手去掉雛雞盒蓋,並在半小時內將雛雞從盒內倒出,散佈均勻。 3、有的客戶在接到雛雞後要檢查質量和數量,最好把要檢查的雛雞盒卸下車,並攤開放置,再指派專人去查。不能在車內抽查或在雞舍內全群檢查,這樣往往會造成熱應激而得不償失。雛雞臨界熱應激溫度是35℃,研究顯示,夏季運雛車停駛一分鐘,雛雞盒內溫度升高0.5℃。 雛雞是否需要喂多維、電解質或所謂開口藥。
1、什麼是脫水?脫水是機體因失水而導致電解質代謝紊亂,進一步發展會使臟器受損而危及生命。 2、雛雞卵黃囊內各種營養物質齊全(包括水),能保證雛雞3天內正常生命活動需要,所以不要擔心雛雞在運輸途中脫水,在最初1天~2天的飲水中新增電解質、維生素或所謂開口藥是多此一舉,也是沒有必要的。 3、除非雛雞出雛超過72小時或在運輸途中超過48小時且又長時間處在臨界熱應激溫度中,在接雛後的第二遍飲水中,可新增一些多維、電解質,每次飲水2小時為限,每天一次,兩天即可,如果雛雞已開食了,就不需要了。 4、如果不喂開口藥心裡不踏實,那就要在說明書推薦用量的基礎上,再加倍兌水稀釋,而不是加倍加藥,每天喂的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喂兩天即可。千萬不能拿開口藥當藥喂。 5、近年來,雛雞因喂開口藥中毒事件很多。 原因: 1、由於競爭激烈,藥廠為增加賣點,把電解質、維生素與抗生素混合在一起,這種含抗生素少,含食鹽、葡萄糖多的混合製劑價格便宜,誘惑性大。 2、這種混合製劑當抗生素用沒什麼效果。透過藥廠的宣傳,養殖戶拿它當藥用,當藥用就習慣於加大劑量。 3、說明書模糊不清,誇大藥效,沒有考慮到雛雞在最初幾天內是全天光照、飲水、喂料。 育雛早期投餵抗生素能提高成活率和均勻度 接到雛雞後,在第一遍飲水中不要新增任何藥物。換水後開始新增抗生素,藥物選擇如下:
1、2日齡~6日齡、9日齡~12日齡。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8毫克~12毫克/隻日,分兩次給,每次限飲2小時~4小時。研究顯示,一次餵給毒性增加一倍而藥效減一半。 2、16日齡~20日齡,阿莫西林、慶大黴素、喹諾酮類藥物、泰樂菌素等各12毫克~15毫克/隻日,分兩次給。不要考慮細菌耐藥性問題,因為我們的種雞在產蛋階段是不喂此類藥的。 備註:泰樂菌素不能與聚醚類抗生素合用,否則,會增加後者的毒性。如:莫能菌素、鹽黴素、馬杜拉黴素等抗球蟲藥。 做好預防接種和消毒工作 1、在進雞的第一天就要通風。因育雛舍高1溫高溼,易於細菌繁殖。所以育雛舍內細菌含量是最高的。最低通風標準:每小時每公斤體重0.5立方米-0.7立方米,每萬立方米的通風量需要0.15平方米的進風口面積。例:存欄1萬隻雞,體重45克,總重450公斤,每小時需要通風315立方米,通風量2萬立方米的風機每分鐘通風量為330立方米,即第一天每小時通風1分鐘,以後每天增加100公斤體重,相應地每天需要增加20%的通量。 2、第二天開始就可以做帶雞消毒工作,這一點非常重要,帶雞消毒工作避開免疫當天即可,不會影響免疫效果。育雛期帶雞消毒時要關風機。消毒要貫穿整個飼養過程,遲到的消毒就等於沒有消毒。 3、在雛雞1日齡時噴霧免疫ND+IB二聯活疫苗,在7日齡~10日齡可重複免疫。在多日齡飼養的雞場,新支油苗應在5日齡~7日齡接種半劑量。
-
10 # 海—龍王
一 第一次餵食,俗稱開食
出來後24小時內用玉米,碎米混合溫水拌均勻餵食,以後三天內逐一減少至第四天開始配料餵食,之後可用自己調配的飼料餵食2個半月左右。
二 第一次喂水,俗稱開水
小雞出殼後,3小時左右後可給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開水 連飲3天后用常水作為飲水。水要清潔,水槽要常清洗。
三 第一次喂飼料,俗稱開青
小雞出來3日後,投餵乾淨切碎的青飼料,可佔飼料總量10%左右拌入日糧中飼餵,也可單獨飼餵,不宜過多。
四 第一次吃葷,俗稱開葷
小雞出來幾天內可用蒸雞蛋餵養(一個蒸雞蛋可以餵養80只小雞)拌於飼料中。10日後可摻3優質魚粉(淡)以滿足雛雉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
五 日常飼餵次數
1-3日,每天飼餵6-7次。
3-7日,每天5-6次。
7-30日,每天5次。
1個半月後每天4次。
-
11 # 長樂一笑
剛出殼的小雞體質嬌弱,因此需要精心照顧,控制好雞舍的溫度、溼度、密度,並提供稀料以及溫開水給小雞開食開水。
小雞出殼後飼養方法
剛出殼的小雞是最需要精心照顧的時期,它需要有34-37度左右的溫度小雞才會不擁擠,不扎堆,自由活動。
溫度千萬不能有太大的波動,波動太大容易使小雞造成呼吸道方面的某些疾病。一旦生病治癒起來就會非常的麻煩。
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我家的小雞是五月份買來的,溫度還不是太高,所以我用了洗澡用的那種烤燈,既可以提升溫度,還可以照明,一舉兩得。小雞活動自由,精神十足。
剛買來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釐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餵食的時候要用料桶,並且要多放幾個。這樣飼料不容易浪費,小雞也不會為爭食而造成踩傷。
剛買來的小雞最好喂溫開水,有多少小雞都不要嫌麻煩去燒水,溫開水對小雞是最有利的。
小雞的體溫比人體的溫度要高,它會有41-42左右的溫度,所以它需要的環境溫度也會相對的較高。
小雞出殼後管理方法
一、防止出殼後卵黃受感染
選擇好入孵種蛋,保證出雛整齊。出雛後在箱內停留時間不超過12小時,爭取出殼後40小時內送到育雛室,並及時喂飲溫開水。育雛室的相對溼度為65%~70%。對於超過48小時未能開食的雛雞或脫水嚴重的雛雞,可以在開食前用10%葡萄糖水飲水或滴鼻,每隻約2毫升。
二、防止出殼後卵黃囊感染(臍炎)
可採用燻蒸消毒孵化室及出雛器的方法。落盤至喙殼前按每立方米用甲醛24毫升加水48毫升、碘酊20毫升燻蒸3分鐘;撿雛前再用甲醛14毫升加水28毫升,在箱內隨意蒸發消毒。
三、撿雛後的管理
雛雞撿出後要放在30℃~32℃的存雛室內,夜間應比白天高1℃,室內空氣應新鮮。每50只~100只雛雞為一群,防止雛雞擠壓,並觀察雛雞是否有張嘴現象,若有,應立即通風散熱。若發現有窒息現象,應立即將受傷的雛雞分開,放在通風暖和的室內桌上進行搶救,待其恢復後補給10%的葡萄糖水,然後裝箱存放。
四、弱雛的護理
不要把弱雛一直放在出雛器內保暖,否則由於長時間受高溫、低溼、快氣流的環境作用,弱雛會變得乾癟。
五、雛雞的裝運
春季裝運雛雞既要防寒又要防止雛雞因封閉過嚴而缺氧,夏季裝運雛雞要防止途中受太陽輻射而引起中暑,要選擇較涼爽的時間起運。在長時間運輸途中要不斷檢查雛雞狀況,必要時應給雛雞飲水。
-
12 # 峒蠻阿Q說溪峒
幼雞飼養方法如下:
地面用戊二醛(正淨)消毒牆壁、屋頂、地面為150mL每平方,舍外300mL每平方,場內地面、牆體、屋頂0.15L每平方。小雞的室溫不得底於35攝氏度,他日每日遞減0.5攝氏度,不管如何都不能讓小雞感冒。及時投放飼料和水,投放飼料和水的時候,要觀察小雞的狀態,要小雞學會吃料喝水。到第3天的時候,不吃飼料的那些雞可以淘汰。記住要開5瓦的節能燈。
-
13 # 樂觀的左左
首先要看小雞是用什麼方式孵化出來的,有母雞孵出來的小雞就不需要太操心保溫的問題,但如果你是用機器孵化出來的小雞,就會要先在機器裡面把毛烘乾,準備好一個箱子,掛好保溫燈,小雞也是要保溫的,然後要準備好水和食物,還要準備一些藥物,像我家的話,一般會在小雞的水裡面放多維,這樣能夠增強小雞的一個自身的抵抗力,食物的話需要準備小雞的專用飼料,平常也會要拌一點氟苯尼考在裡面,小雞比較難得照料,要細心,也要花時間,後續有什麼問題可以聯絡我
-
14 # 青島德高瓷磚美縫
1.食:小雞還小的時候用小米用開水泡15分鐘,過濾出多餘的水,一點青菜剁成細末和泡好的小米拌在一起。一日三餐,每次一罐頭瓶蓋。等小雞長出來白翅尖的時候,去花鳥市場買五塊錢的麵包蟲(太多容易成蛹)一天一隻喂四隻蟲子分兩次。(麵包蟲放在一個不容易逃跑的容器裡,不要密封,扔進去一塊幹饅頭就行)
2.住:準備一個泡沫箱,不用太大(超市賣手抓餅的包裝泡沫盒就口以)在泡沫箱裡墊一層塑膠袋,兩層乾草,和三層衛生紙(每天早上都要換新衛生紙哦)晚上的時候把他們抓進小窩裡輕輕掩上泡沫蓋。等他們長大了(小泡沫箱滿足不了他們已經放飛自我的亂蹦出來)就換個大紙箱還是那樣墊。完全成型的時候扔院子裡放飛自我吧,院子裡拿個木頭圍一個柵欄上面蓋上塑膠棚。
3.行:每天早上十點以後扔在院子裡曬太陽喂蟲子,太陽下山要回家。
拓展資料:
小雞就是雞的幼崽,從雞蛋中孵化。小雞吃飼料及青菜、小蟲、碎米成長。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 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突胸總目,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家雞種。
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餵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溼羽毛。
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溼,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
15 # 90後養豬小男孩
剛出殼的小雞體質嬌弱,因此需要精心照顧,控制好雞舍的溫度、溼度、密度,並提供稀料以及溫開水給小雞開食開水。
小雞出殼後飼養方法
剛出殼的小雞是最需要精心照顧的時期,它需要有34-37度左右的溫度小雞才會不擁擠,不扎堆,自由活動。
溫度千萬不能有太大的波動,波動太大容易使小雞造成呼吸道方面的某些疾病。一旦生病治癒起來就會非常的麻煩。
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我家的小雞是五月份買來的,溫度還不是太高,所以我用了洗澡用的那種烤燈,既可以提升溫度,還可以照明,一舉兩得。小雞活動自由,精神十足。
剛買來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釐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餵食的時候要用料桶,並且要多放幾個。這樣飼料不容易浪費,小雞也不會為爭食而造成踩傷。
剛買來的小雞最好喂溫開水,有多少小雞都不要嫌麻煩去燒水,溫開水對小雞是最有利的。
小雞的體溫比人體的溫度要高,它會有41-42左右的溫度,所以它需要的環境溫度也會相對的較高。
小雞出殼後管理方法
一、防止出殼後卵黃受感染
選擇好入孵種蛋,保證出雛整齊。出雛後在箱內停留時間不超過12小時,爭取出殼後40小時內送到育雛室,並及時喂飲溫開水。育雛室的相對溼度為65%~70%。對於超過48小時未能開食的雛雞或脫水嚴重的雛雞,可以在開食前用10%葡萄糖水飲水或滴鼻,每隻約2毫升。
二、防止出殼後卵黃囊感染(臍炎)
可採用燻蒸消毒孵化室及出雛器的方法。落盤至喙殼前按每立方米用甲醛24毫升加水48毫升、碘酊20毫升燻蒸3分鐘;撿雛前再用甲醛14毫升加水28毫升,在箱內隨意蒸發消毒。
三、撿雛後的管理
雛雞撿出後要放在30℃~32℃的存雛室內,夜間應比白天高1℃,室內空氣應新鮮。每50只~100只雛雞為一群,防止雛雞擠壓,並觀察雛雞是否有張嘴現象,若有,應立即通風散熱。若發現有窒息現象,應立即將受傷的雛雞分開,放在通風暖和的室內桌上進行搶救,待其恢復後補給10%的葡萄糖水,然後裝箱存放。
四、弱雛的護理
不要把弱雛一直放在出雛器內保暖,否則由於長時間受高溫、低溼、快氣流的環境作用,弱雛會變得乾癟。
五、雛雞的裝運
春季裝運雛雞既要防寒又要防止雛雞因封閉過嚴而缺氧,夏季裝運雛雞要防止途中受太陽輻射而引起中暑,要選擇較涼爽的時間起運。在長時間運輸途中要不斷檢查雛雞狀況,必要時應給雛雞飲水。
-
16 # 福鑫寶參茸特產行
剛孵化的小雞需要控制好溫度在35℃左右或以上,同時需要照明。主人可以給小雞餵食0.01%的高錳酸鉀水清腸,以及適量8%的蔗糖水,然後再餵食易消化的食物,並補充水分。麵包蟲、菜蟲適量餵食,同時需要多曬太陽補鈣。
-
17 # 三農小小草
小雞剛孵出來應該怎麼照顧?
小雞的室溫不得底於35攝氏度,孵化出的小雞需要控制好溫度在35℃左右或以上,同時需要有照明,大家可以給小雞餵食高錳酸鉀水清腸,以及適量著糖水,然後再餵食易消化的食物,並補充水分,剛孵出來的小雞餵食,在農村喂小雞最好是小米,而且還得用開水泡過的,條件好點可以喂菜蟲以及農村的細米粉(用米磨成的粉)同時需要多曬太陽補鈣如何都不能讓小雞感冒。及時投放涼開水,投放小米與涼開水的時候,要觀察小雞的狀態,要小雞學會吃食喝水。到第3天的時候,不吃飼料的那些雞可以淘汰。記住要開15瓦的節能燈。
-
18 # 饞嘴日記
首先雛雞出殼兒之後到您家這一個階段的路上一定要保溫。一般的話,孵化公司都會做些做好這些配套的設施。再雞到您家之前,您應該提前一週做好雞舍的消毒雞籠的消毒。和食槽水槽的安裝。做好雞舍內的溫度把握。溫度應該保持在30到32°為宜。這個是必須的,因為小雞對溫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屋子裡邊兒冷了,小雞就會扎堆兒對小菊的。成長非常的不利。另外雞舍的溼度應該為到百分之五十六到65%左右。一般飲水器內不斷水,溼度都應該合格。
第二就是光照的保證。充足的光照可以非常有效地增加溫度和小雞的食慾。能夠維持小雞的正常發育,新到的小雞應該保證充足的光照,自然光是不夠的,還要進行人工增光。保持光照時長。前三天應該儘量的保證較長的光照。大概時間在20到24小時左右。三天之後可以適當的減少光照,但絕對不能一下降太多。
小雞剛到前兩天之內不用餵食,因為小雞的胎殼內就含有很多營養。第二天之後開始餵食,開始餵食應該為一到三天的雛雞料,這樣的料易消化,裡邊兒還有小雞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和沙礫兒。鹽水的話,開始之前應該贏0.1%到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然後再喂小雞8%的葡萄糖水或者糖水,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級的成活率。然後逐漸的改為清水清水,清水一開始應該是涼白開,而不應直接飲用自來水或涼水。
小雞的餵養一般為撒料式,雞籠裡邊兒不應斷食,讓小雞隨時都能吃到飼料。一週內的小雞飼料應該用溫水攪拌一下。但是不宜過溼。
-
19 # 郵客喂量 雛雞的每日飼餵量,可按不同日齡逐漸增加。4一5日齡後,每週可撒喂一次河砂,促進雛雞消化。
-
20 # 大學生在鄉村
剛孵化的小雞需要控制好溫度在35℃左右或以上,同時需要照明。主人可以給小雞餵食0.01%的高錳酸鉀水清腸,以及適量8%的蔗糖水,然後再餵食易消化的食物,並補充水分。麵包蟲、菜蟲適量餵食,同時需要多曬太陽補鈣。剛孵化出來的小雞適應不了低溫,因此,首先需要將溫度控制在35℃左右或以上,同時還需要在雞舍內安置一個烤燈,給小雞提供熱量和光照。而此前,最好不要著急給小雞餵食。首先主人需要給小雞餵食0.01%的高錳酸鉀水,給小雞清理腸胃。然後再餵食8%的蔗糖水,提高小雞的成活率,然後可以給小雞餵食雞蛋黃、小米等食物,同時需要適當的給小雞補充水分。剛開始餵食的時候需要給小雞餵食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適量的餵食麵包蟲、菜蟲等,每次不宜餵食太飽,以免小雞消化不良。其次,當有太陽的時候,還需要讓小雞曬曬太陽吸收鈣質。
回覆列表
雞剛孵化出來,怎麼養?
1餵食,剛孵出來的小雞,需要用小米,用開水泡15分鐘。
2
過濾出多餘的水,青菜和小米拌在一起,每次放一罐頭瓶蓋。
3
等小雞長出來白翅尖的時候,可以買一些麵包蟲。
4
小雞住的地方,可以準備一個泡沫箱,在泡沫箱裡鋪一層塑膠袋,兩層乾草和三層衛生紙。
5
晚上把小雞抓進窩裡,輕輕掩上泡沫箱蓋子。
6
每天早上十點以後,把小雞扔在院子裡曬太陽喂蟲子,太陽下山時趕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