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說什麼媽媽都是為你好之類的話”,她根本就聽不進去,說兩句,吼兩下,就哭鬧打滾,說不要媽媽,媽媽你走,真的很傷心。
14
回覆列表
  • 1 # 鬧鬧麻麻育兒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當他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他只是一張白紙,後來做的一切讓你不滿意的事情,我們都要從自身去找原因。

    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有一點,孩子的哭鬧,不要媽媽,是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冷靜下來,陪著他,他打滾,哭鬧,你就在身邊冷靜的看著他,等他情緒好一點以後,再耐心的去跟他剛才發生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我覺得想要孩子學會愛父母,尊重父母,有以下幾點:

    1、首先父母要做到不打罵。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瑣事,有時候會壓的我們情緒不好,再加上家裡的寶貝需要你的陪伴,偶爾會情緒焦躁,會吼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以前你做了,也沒關係,以後同樣的情況再改正。學會跟孩子好好說話。我們首先要學會自己控制好情緒,才能讓孩子冷靜下來。

    2、以身作則。都說孩子是父母是的影印件,孩子有時候說的話,是不是就是你曾經說過的?例如,之前我家寶貝2歲左右的時候,零食掉地上了,我就說:“沒關係,不要了。”後來,寶貝的零食再掉到地上,他自己就會說同樣的話。所以當孩子說不要媽媽的時候,想想,是不是我們在情緒不好的時候說過同樣的話,有時候父母一句無意的話,就會讓孩子記住,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3、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學會表達愛。“媽媽都是為你好”這樣的話是不是很耳熟?好像我們小時候自己父母都是這麼說的,但是我們自己那個時候會聽嗎?不會。所以,還是就事論事。孩子有時候哭鬧,可能是因為缺安全感,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只能用可以留住媽媽的方式,讓媽媽來關注他。

    例如。我有一個朋友,他家老大13歲的時候,又添了老二,從醫院回家以後,給老二辦滿月酒,我們只看到老大一臉不開心。

    後來朋友就抽時間跟老大好好聊了聊,才知道原來老大是心裡不舒服,因為以前家裡所有人獨寵老大一人,真的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是自從有了老二,老大的關注度下降,心裡有落差,甚至不喜歡這個弟弟,覺得是弟弟搶走了自己應得的愛。朋友就跟老大講,媽媽還是愛你的,只是弟弟現在小,需要人照顧,而且你以後也會多一個弟弟,多一個愛你...... 老大暫時性的接受了,也開始慢慢的喜歡上自己的弟弟。

    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首先從自身找原因,抓住每個教育孩子的機會。

  • 2 # 邵毅麻麻

    不管是三歲的孩子還是更大一點的孩子,你想讓孩子愛父母,尊重父母,首先我們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學,什麼樣的家長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對三歲的孩子來說你給他講道理還有點太早,他也不太明白,家長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這是最好的方法,可能我們都看過一個小孩子給自己的媽媽端洗腳水的廣告吧!廣告詞是:“媽媽洗腳”那個孩子最多也就3.4歲吧,他之所以知道給媽媽端水洗腳,是因為他每天看到媽媽給婆婆端水洗腳,孩子就學會了,所以孩子小時候我們作為家長不需要給他講太多的道理,你只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示範就行了。

  • 3 # 作文診所

    看問題的題目,答案似乎很簡單,讓孩子學會愛父母,這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沒有任何方法能夠立竿見影,只要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孩子們也會學著去做。

    每個媽媽都會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了你好。

    但這句話才真正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大人眼裡,這是母愛的無私與偉大,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身體,心理的傷害,但我們可能沒有想過,正是孩子自我探索,不斷受挫,才能讓他有更豐富的經驗,更開闊的視野,更堅韌的性格。

    在孩子探索的路上,他更需要的是一個夥伴,一個在他們遇到問題,遇到困難能夠出來和他一起並肩解決的好戰友,而不是一個隨時跳出來,告訴他這樣不可以那樣不行的“母愛氾濫”的老母親……

    如果不是觸控電源,玩菜刀,翻藥盒找吃的等,這一類會危及到生命健康的行為,還希望媽媽能夠給孩子一些空間,一些時間,一些陪伴,一些受挫折時候的安慰,一些關於他遇到的困難的解決方法,這樣,你尊重了他,他必定尊重你。

    我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有時候我也會控制不好情緒,會跟他發火,但我的孩子會跟我說:媽媽,我好愛你,雖然你生氣了很嚇人,但我還是隻想讓你做我的媽媽。或許他真的感知到我對他的尊重,所以面對我的脾氣,他會包容。

    孩子想要的只是一個普通蘋果,你給了他一個全世界最好吃的梨……而你告訴他,這傾盡你的所有……

  • 4 # 包子媽媽的育兒分享

    三歲的孩子正是模仿階段,想教育他們學會愛父母,尊重父母,首先我們父母就是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這個年齡段其實給他講大道理,很多孩子都還不一定能明白,但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用我們自己的行為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比如我們大人要尊老愛幼、對長輩要有禮貌、和睦相處,孩子看到我們這樣,也會照做。我記得我兒子不到三週的時候,跟我公婆影片,他就是會留意到我們是否有喊我公婆,叫他們--爸爸媽媽。我們反映還沒有那麼快的時候,他就是已經在旁邊提醒我們夫妻倆不要忘記喊阿爸阿媽。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行為,以身作則給孩子就是最好的示範。

    而寶媽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說什麼媽媽都是為你好之類的話根本聽不進去”,這是很正常的,轉換一下角色,我們自己聽到這樣的話,我們都不高興,孩子還小,她根本體會不到為你好是什麼意思,而且媽媽都是為你好這話,儘量不要這樣子表達,我們自己的父母可能在我們小時候經常說,這話連我們都不喜歡聽,何況才是三歲的孩子。

    為什麼覺得孩子不聽話,你覺得什麼是孩子聽話?這些都是我們要深思的,遇上孩子哭鬧發脾氣,我們首先要冷靜下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哭鬧打滾說不要媽媽,媽媽你走,這裡可以看得出孩子安全感不夠,還不知道如何來更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平時要耐心溫柔的對待孩子,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你的,只是你的某種行為媽媽覺得不好不喜歡,要教會孩子怎麼樣表達自己不滿、傷心等方面的情緒。

  • 5 # 暖暖的育兒日記

    3歲孩子怎樣教育她能尊重父母,愛父母?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一一分析:

    當孩子不聽話時,不要再說“媽媽都是為你好”

    想要讓孩子愛父母,尊重父母,那麼請不要再說特別主觀的,媽媽這是為你好之類的話。

    一是孩子這時候根本就不能理解;二這是父母主觀上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這麼多,她卻不理解?

    但父母們有沒有換位思考呢?另外,吼叫、訓斥當時可能會起到作用,但過後遇到類似的狀況時,還會重蹈覆轍。

    如何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愛父母?

    1、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

    3歲的孩子對於生活中的有些事情還不能完全理解,當他的想法與你的衝突時。父母不妨先用溫和的語氣問問孩子是什麼想法。

    父母不要在事情溝通的過程中過於主觀的判斷,因為這樣是你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孩子。所以我們要先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尊重我們。

    2、讓孩子在家庭環境中感受到愛

    愛這件事情是相互的。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比較恩愛的夫妻,他們的孩子也會表現的比較會關心人。

    所以父母彼此關愛,孩子也會感受到,良好的家庭氛圍也很重要的。

    結語

    我們愛護孩子,但不能寵溺孩子。我們更要關愛,尊重孩子多一些。

  • 6 # 周茉快樂育兒

    我是這樣培養我的孩子尊重父母的:

    一、身教重於言教。

    我對我自己的父母和家公家婆尊重、體貼、關心。家庭環境的創設上,在老人住的樓層,從功能到色彩均以老人為本,在佈置和討論的過程中,讓孩子參與;在衣食住行上,要以老人為重。每次回孃家,準備物資時都帶上她,而且告訴她:我為什麼為我的爸爸媽媽準備的這些不同的東西。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對孩子說教,這些行為已經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因為孩子是看著你的背影長大的。

    二、給孩子創造尊重老人的機會。

    當你做好了一桌菜,要叫孩子邀請老人先入座,併為老人準備碗筷和椅子。當你削的水果,讓孩子先取出雙手遞給老人……孩子有這些良好行為時,要積極正向反饋,比如:當你這樣做時,媽媽感受到你對奶奶的尊敬,你是個有禮貌的孩子。孩子有快樂的參與感,同時這也是建立愛與尊重的過程。

    三、讓孩子覺察愛和感受愛。

    可以和孩子一起讀關於愛的相關繪本。這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既能喚醒孩子對愛的覺察,也引起孩子自主模仿。在生活中,要把你對孩子的愛大膽表達,也可以把你為孩子做的一些事告訴孩子,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四、當孩子有不經意對長輩或父母不敬的行為時,一定要認真地提醒他,如果有過分不敬行為,要及時並嚴厲的進行批評。

    這個對三歲左右的孩子很重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規則建立的時候。對於原則問題,家長不可退讓,要心平氣和鄭重的和孩子進行交流,告訴他,哪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

    我家寶寶如果對我不敬時,我會直接告訴她,我的感受和我的需求。比如,“你剛才只顧著自己把好吃的吃光了,沒給媽媽留一份,媽媽此刻很傷心!媽媽也需要寶寶的關心。希望寶寶下次有好吃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給媽媽留一份,可以嗎。”這樣既提醒了孩子忽略對媽媽的愛,同時也告訴了孩子,以後怎麼去做。

    請別打著“媽媽是為你好”的旗幟去教訓孩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吧!

  • 7 # Joshua李嚴

    “媽媽都是為你好”,應該很多媽媽都說過吧。 難道“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這是句假話?

    長久的以愛之名,換來的可能是沒有自我。 從生活習慣,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到考哪所大學,找什麼樣的戀人。很多家長說“為你好”,潛臺詞其實是“聽我的”。一旦反駁,得到的就是道德和良心的譴責。

    2019年度熱播劇《小歡喜》裡,各項優異的喬英子,媽媽宋倩經常“我都是為你好”,英子差點抑鬱。

    “媽媽都是為你好”,成長過程最心碎的十句話之一。以愛之名,精神綁架,子女會迷失自我,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認為自己太自私。

    就像《追風箏的人》中寫的,“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真正的“為你好”,是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塑造正確的三觀、遵循並堅持自己的意願。家長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人,父母充滿尊重的關愛,對孩子的理解。

    放下你心中的執念,簡單一點愛他,他會更愛你,成為你生命中的驕傲,加油。

    在最後,我想吟誦一首紀伯倫的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 8 # 喵小羅老師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關於怎樣教育3歲孩子學會愛父母,尊重父母的問題,我的建議是:

    1、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家長應該堅持與孩子進行關於尊重的溝通,任由青少年頂嘴、不尊重他人對這些孩子的將來有很多不好的影響。透過堅持尊重孩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自我學習和控制。

    2、建立規則。年輕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差的,這就需要家長制定規則,這種規則可以讓青少年在做某些事情前,先考慮後果,有了這種考慮,他們很可能會不得已的壓制下自己的怒火,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建立一定的規則和相應的懲罰措施也是必要的。

    3、父母要有身份意識,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只提供給他們衣食住行,更有權利對他們不良的行為習慣加以約束和糾正。家長在要求孩子完成某些事情的時候,應使用簡單明確的語言。

    4、讓孩子學會用尊重的語氣說話。多數孩子在頂撞了父母后會感到愧疚甚至害怕。所以當孩子有不尊重家長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該及時加以制止,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哪些影響。

    5、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示範尊重他人的方式。父母應讓孩子懂得,表現出感激之情是顯示對他人尊重的一種方式。

  • 9 # 巧妙媽育兒

    看描述時,大腦裡立刻浮現一句話:“有一種愛,是媽媽認為好。

    三歲孩子,已有獨立的想法。不聽,說明我們說的並非他想要的。如果進一步強迫孩子接納,會說一些冒犯成人的話,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自保。

    因此,要引導孩子尊重父母,愛父母:

    1.父母要先尊重孩子,正確的愛孩子。

    尊重孩子,試著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來看,而非什麼都不懂的小孩。

    如,孩子不聽話時,心裡先想想,我是在給孩子下命令呢或是給孩子選擇呢?孩子的做法,我有憤怒、生氣嗎?接下來再去問問孩子:對這事是怎麼想的,他有什麼想法。

    當我們俯下身去傾聽孩子時,他們牴觸情緒就會減少,同時也學到了尊重他人的方法。

    2.給孩子選擇權,少控制孩子。

    為人父母會有有一種固有思維,我之所以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是因為愛你。卻忘了,這是孩子想要的愛嗎?想要的好嗎?

    真正的好,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他有控制感。如孩子吃飯,在飯桌上,家長會給孩子夾菜,寶貝吃點這個,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如果給孩子選擇權,從兩樣菜中,讓他選擇一樣,並問問寶貝選擇的原因,孩子不僅僅是在吃飯,而是有了被尊重的感覺,反過來會更愛自己的父母,也能去尊重父母。

    3.接納孩子的愛和幫助。

    三歲小孩,是最喜歡分享的年齡,當他主動給予成人幫助和分享自己的東西時,家長不僅要感謝,還要接納孩子的心意。讓愛、付出在寶貝與父母之間流動起來,孩子更願意去愛。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認為孩子小,能力差,想讓他們少走彎路,試圖把自己明白的道理都灌輸給孩子,這沒錯,但是仔細想想,我們的經驗大多來自於生活,來自於親身經歷。作為養育者要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說不,這樣孩子才會真正成長。祝好!

  • 10 # 嬌嬌姐的生活日常

    大家好,我是嬌嬌姐,現在我來回答一下三歲的孩子該怎麼教育他們學會愛父母,尊重父母!我個人有以下幾個觀點!1.孩子才三歲,他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有限的,我們要孩子理解父母的用意,要用孩子的方法去溝通和孩子成為朋友,而不是一個父母的姿態去要求他!2.做好榜樣引導作用,而不是用“罵”“吼”去命令他怎麼做!舉例說明對與錯!還要調動孩子的執行力,使他明白父母的艱辛!3.要多鼓勵孩子使孩子有自信,多陪伴孩子,另外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尊老愛幼,關愛小動物,有愛心等的小故事!當然教育孩子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講述了!如果大家對我的觀點認可,就幫忙點贊,關注,評論吧!謝謝大家!

  • 11 # 小魚育兒簡筆畫

    教育孩子學會愛父母,尊重父母這是一門必修課,也是我們一直要踐行的。3歲的孩子正處於懵懂,但卻有一定理解能力的時候。我們知道任何的教育都是身教大於言傳。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第一,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愛媽媽,家庭和睦,氣氛融洽。

    一個好的家庭氛圍裡養出來的孩子,是自信健康的,懂得尊重和體諒父母的。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榜樣的力量。當你做任何事情都是秉承著相互尊重,對待老人和孩子也是愛與尊重同行。那麼就會避免出現很多,“你以為”的教育。當你認真的愛你的父母,尊重理解他們,孩子自然能從你的身上學習到你的處事方法。自然在孩子做錯的時候,你進行說教也是更加有力的,孩子更容易接受。

    第二,透過繪本圖書,動畫片等多種形式進行愛的教育。

    愛是需要用心感受才能看到其存在的東西。還記得之前看過的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小兔子一直在和媽媽比,我愛你更多。在生活中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活動,讓孩子感受愛,發現愛,運用愛。只有見過,感受過,孩子才知道愛是什麼樣,說千萬遍不如親身感受一番。

    第三,當出現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行為的時候,應當及時教育。

    很多家長還是溺愛孩子的,比如說有客人來,孩子不問好,也就算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我們可以過後抓住契機及時進行教育。看到一個案例,一個小女孩對來家裡媽媽介紹的客人不搭理,不問好。當客人拿出可愛的洋娃娃玩具時,小女孩頓時很想要,就偷偷問媽媽可不可以問阿姨要,當時媽媽就沒有理她。客人走後,媽媽還是沒有理她。於是她生氣地說,媽媽你為什麼不理我。媽媽回答她,剛剛你也是這樣對待客人阿姨的,你覺得自己做的對嗎。孩子由於自己切身感受到這種不被尊重的感覺,於是很快承認了錯誤。

    這是這件長期不斷堅持累積的事情,愛是要滲透到骨子裡的教育。

  • 12 # 小丫小同學

    如今千萬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說,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千萬不要隨便說,因為你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以你想要你給他的,而不是你給她她想要的,我們要給人家他想要的,並非是我們要給的

    父母是孩子的爹,讓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小孩子影響極大,三歲的小孩子的一些行為都是模仿父母的,所以杜偉爹媽的你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行為,還有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要讓他自己去發展,不要介入的過多,我們做父母的只能進行引導,給他定個規則,讓他用這個規則去執行,而不是我們平常的打,罵,怒,吼

    建議給小孩子建立一個規則等世界,大人也不要隨意去破壞這種規則,但是也要執行到底,出現偏差的時候,你說媽媽也不喜歡這樣,但是我們的規則就是這樣的,我們必須去執行,但這需要你要柔和的去面對,告訴他,這規則是不打破的,如果你打破了,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媽媽爸爸都是這樣子的,這樣的小孩就會接受這個規則的世界,然後願意執行,當然,也包括愛你們

  • 13 # 教英語的Crystal老師

    言傳身教吧!

    3歲的孩子講道理基本上沒用,

    但是模仿能力很強。

    如果你是一個孝順父母,熱愛家庭的人。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孩子是父母行為的縮影,會經常模仿父母的語言行為,所以你可以在孩子面前對父母好些,比如有規律的問候父母,讓孩子也一起參與進來,有好吃的先給父母,並且讓和孩子一起送過去,日常生活中尊重父母關心父母,做好了自己,孩子也會依葫蘆畫瓢的。另外當孩子有不孝順不合理行為時堅決制止,適當懲罰,反之孩子孝順父母時則適當獎勵,做到獎懲分明也是一個好辦法。

    教育是長期積累,言傳身教的過程,不要心急,孩子的教育本身是自身的修行,所以先做好自己,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獎懲分明,才可達到目標。

  • 14 # 小鹿麻麻

    親愛的,“媽媽這樣做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對於孩子而言,不是愛!是道德綁架!

    你是否真正關心過孩子真實的想法?或者寶寶就是想多玩一會兒,多吃兩塊兒糖,多看一會兒手機?

    我們能不能用另外的方式告訴孩子這樣不好呢?強權只會讓孩子叛逆!而你作為老母親愛他的心,用這樣的方式,孩子是無法看到的!

    有一本書叫做《不管教的勇氣》,它的核心就是透過尊重孩子,感恩孩子,教會孩子自我判斷和價值觀。

    很多時候我們出於愛,對孩子過於保護,讓他無法接觸更多困難和考驗,甚至孩子直接以父母的狀態作為這件事是不是可以做的標準,但請相信生命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尤其是孩子三歲了,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他知道自己是一個個體,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慢慢學會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尊重他的想法,但要引導他分辨什麼是危險,我們是孩子的引導人和意見提供者或者說是答疑解惑者,也是孩子需要時的庇護者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不是我們個人生命的延續,而是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說那樣的話只是想宣誓對自己的主權,作為媽媽不是要考慮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要自己,而是要考慮怎麼和孩子和平共處

    沒有哪個孩子會真的不要媽媽!很多時候是不知道怎樣表達,明明面對最愛的人,卻選擇了最傷人的方式,冷靜下來,回想一下,是不是曾經在寶寶生病時想過,只要你好了,健健康康的,媽媽怎樣都行;是不是在寶寶出生時,想過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去護你周全?

  • 15 # 自信因為有你

    那是因為被慣的,三歲的孩子已經能簡單的分辨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了,他會跟大人學,你們是怎麼對自己的父母的他會跟著學,還有就是不能讓老人慣著孩子,做錯了就是做錯了沒有什麼孩子小不懂事那一說,該教育就得教育,我家孩子剛剛四周歲吃東西知道先給爺爺奶奶和姥姥,然後再給爸爸媽媽,最後才自己吃,每次吃完飯了知道幫媽媽把碗拿到廚房,知道拿抹布擦桌子,不管是爸爸媽媽還爺爺奶奶誰給買東西了知道說謝謝,睡覺了知道自己脫完衣服把衣服疊好放好,在商場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來不會強求給他買,而是告訴我們他很喜歡這個,想多看一會兒,不買也不會鬧,買了會很高興,而且從心裡感謝滿足他的人,他也會經常犯錯,也會捱打,但是每次跟他講完道理自己會知道做錯了,也會主動認錯,夫妻之間在孩子年前的交流和表現是對他最大的影響。

  • 16 # 心理老師陳曉米

    三歲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他們愛父母?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動物都如此,何況人呢?

    如果提問者是父母。那麼無需教育,用你的身體力行去影響孩子吧。

    1.愛你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為孩子們做個好榜樣。

    2.愛你的孩子,生活在愛的滋養中的孩子也一定是會愛人的孩子。

    孩子對於父母親的愛更純粹,無論爸爸媽媽怎麼樣,都好,好好愛孩子,培養他愛的品質,他也一定會更愛你。

    如果提問者是老師,是教育者,那麼可以透過一些材料,一些活動來強化孩子愛父母、尊重父母。

    1.可以給孩子講述感恩父母的故事,觀看感恩父母的影片,給孩子提供範例以進行學習。

    2.可以組織一些感恩活動,比如特殊節點,母親節、父親節、父母親的生日、感恩節等,為父母親準備一份禮物,寫一封感恩信等等,讓孩子用實際行動去表達對父母的感情。

  • 17 # 兒科醫生小愛

    3歲左右的孩子,是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該注意培養孩子養成尊重別人、愛家人、愛勞動、樂於助人、誠實守信、有愛心等優秀品質。那麼,我們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請聽小愛醫生細細道來,供各位家長們參考。

    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呢?

    1. 以身作則,正面教育

    2~3歲的幼兒已經有了一種簡單的道德判斷標準。因此,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應從點滴事情上多對孩子進行全面教育。以言語和行動對孩子進行薰陶,父母一定要在行為上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見到老人上樓梯費力,家長去扶一下,以後孩子也會學著做。給孩子的許諾也一定要儘量做到。

    有一位母親在給地震受難者捐款時,帶上了她3歲的小女兒,過幾天,家中有客人來給了小孩100元錢,小女兒就說:“這錢我也捐獻了。”有心的媽媽第二天就帶小女兒把這100元錢投入了捐助箱內。可見這位母親的行動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2.結合實際進行誘導

    在孩子與幾個小朋友玩耍時,告訴他每個人所起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告訴他個人必須依靠集體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這樣既具體又有說服力,又會使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3.讓孩子參加具體行動受到品德教育

    比如爸爸站上凳子換燈泡時,媽媽扶凳子,讓孩子給爸爸遞燈泡。這時告訴孩子,有很多事是要很多人集體去做的,在勞動中各盡其能,集體力量大如山,一個人力量有限,有些事一個人是不好完成的。

    4.多表揚孩子

    孩子做了有益的事情,比如說他愛勞動,尊敬老人等。有意識地鼓勵、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對孩子作出積極的評價和肯定,有利於孩子產生信心和勇氣,孩子會表現得越來越好。

    總之,孩子的品德教育要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實際進行,而且這個時期的教育,會令孩子印象深刻,效果較好。

  • 18 # 德慧媽媽

    我前幾年去廣西的時候,去到那邊少數民族的一個村子,他們那裡家裡地位最高的是他們家的老人,他們那裡是真的讓人感覺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裡的村民告訴我,他們家吃飯都是先讓老人先吃,孩子再後吃的,因為,想讓孩子以後怎樣對你,現在就要怎樣對自己的父母。後來我學到之後,每次中午吃飯,都會先給老公的姥姥先盛。

    2.其次,愛其實是相互的。你愛孩子,孩子感受到你的誠意,他也會愛你,孩子小時候都是愛父母遠超於你愛他們,因為他們可能過了一夜就忘記了你們對他的怒吼和打罵,但你卻要時不時因為一件小事揭他們的短。比如:“你看,你上次就是這麼把褲子弄溼的,現在又來了!”

    3.最後,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他們說什麼,先不要反駁,嘗試停下來,認真聽一聽他們的想法,你的一句你不愛媽媽,會讓他們無所適從,釘子拔了雖然不疼了,可是洞還在。

  • 19 # 冷泉26

    3歲的孩子,真的還不知道什麼叫尊敬父母,他們只知道,聽話的時候,爸媽會誇獎他,不聽話的時候,或者和爸媽頂嘴的時候,就會挨批評。但是,那麼小的孩子,為什麼會和爸媽頂嘴,確實值得思考。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孫女在3歲的時候,有一陣子就經常和爸爸頂嘴,他的爸爸非常疼愛她,而她看起來好像和爸爸有些“不對付“,而她在媽媽跟前,確是百依百順。

    有一次他和我談起了他的小孫女,又說起來他的小孫女經常和她爸爸吵架的事,因此,我的這位朋友在批評小孫女要尊重爸爸的以後,特意詢問了小孫女為什麼要和爸爸吵架,這一打聽,哦,原來如此。

    原來,在冬天的時候,有一次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雪,下雪以後,爸爸帶著小孫女在外面堆雪人,雪人沒堆完,爸爸因為有事就領著小孫女回家了,並承諾,明天爸爸一定帶你堆一個更大的雪人。就這樣,小孫女帶著“明天爸爸會帶我堆一個更大的雪人”的憧憬,跟著爸爸回家了。沒想到,第二天,不知道是爸爸忘了,還是什麼原因,爸爸並沒有帶她去堆雪人。別看爸爸忘了,這個小孫女可是沒忘,但是,朋友的小孫女並沒有去央求爸爸,而是把這件事牢牢的記在了心裡。從此,她的爸爸在她的心裡,就成了“說話不算數”的爸爸。當她的爸爸知道女兒為什麼這段時間不尊重他的原因以後,立刻向女兒做了“深刻”檢討。並再次承諾,下次下雪,一定會帶她去堆一個非常漂亮的雪人,朋友的小孫女聽了以後,馬上高興的撲倒爸爸懷裡,爸爸也把女兒緊緊抱住。從此,朋友的小孫女和爸爸和好了,而不久,爸爸也兌現了承諾,為他的女兒堆了一個扎著紅圍巾的漂亮雪人。

    朋友家裡的這個故事,真的很能說明一些問題,在3歲的孩子,有時候表現得不尊重父母的時候,做父母的,還是要先檢查一下自己,自己那些地方傷了孩子的心。

  • 20 # 小小瑞媽育兒經

    其實,孩子愛父母是天性哦,與生俱來的,就好像我們愛孩子也是天性一樣,至於說尊重父母,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懂尊重是什麼意思的,他們對父母的態度、語言,只是他們習慣的相處方式,所以,不要輕易給孩子冠上不尊重父母的名。

    關於怎麼教育他們才能激發他們愛父母這個天性呢?這就需要父母在平時生活中,潛移默化,步步引導了。舉個例子:

    可可是家裡的獨子,一家人都是非常嬌慣她,所有的好東西都恨不得擺在她面前,由著她選,吃飯的時候先把她喜歡的菜擺在她面前,其他人想吃,還要問問可可的意見,穿衣服的時候是讓可可自己去選擇,大冬天的可可不願意穿秋褲,家長還要哄著求著穿,玩具是孩子喜歡什麼就買什麼,可以說是有求必應。

    當其他親戚提出這樣不好時,家裡人還不以為然,美名其曰:這是專家說的科學教育,讓孩子自己選擇,用東西時徵求孩子意見,女孩子要富養。可可也不負眾望,非常可愛,嘴巴甜甜的,很會哄人。

    這裡可以看出來,可可在家裡的地位可以說是眾星捧月了,但是,隨著可可慢慢長大,一些弊端就顯露了出來,可可已經滿三歲了:

    1、進入幼兒園了,幼兒園裡小朋友們很多,老師忙不過來,沒辦法一直哄著她,依著她,所以可可不喜歡去幼兒園,每天早上都要哭,在學校也是都悶悶不樂的,心裡有很強的落差感,老師跟家長說過幾次,可可這孩子有點不合群,讓家長在家好好溝通一下,可愁壞了可可媽。

    2、在分享的方面可可也變得越來越自私,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家裡的玩具也不拿出來玩,藏起來,自己不玩,也不讓別人玩,但別人小朋友帶來的玩具,她又要爭著玩,爭不贏就哭,只要可可一哭,爸爸媽媽就會來幫她要玩具,以前小的時候不覺得自私,還覺得孩子聰明,會想辦法達成所願。

    對於孩子吃飯的問題,小的時候,恨不得孩子多吃一點,可著勁兒給她做,讓她先吃,慢慢的發展成只要桌子上有她喜歡吃的,絕不許別人吃,要是爸爸媽媽誰吃了她的,就一直哭,非要別人吐出來,還要把喜歡吃的全部挑在自己碗裡,可畢竟小肚子容量有限呀,每次都要剩下,媽媽總是在可可吃完後,端起她的碗,吃剩下的菜,邊吃還要邊說:“可可,你看你,又剩了這麼多,剛剛又不讓媽媽吃。“可可滿臉的不以為然,可下次,還是同樣的情況。

    那麼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事事以自己為中心,自私也就很正常了,不顧及父母感受,這也算不尊重父母了。

    下面以我家大寶為例,講講我們的相處吧,我家大寶目前三歲半:

    昨天,婆婆做了滷雞腳,大寶很喜歡吃這個,街上買的我們又不放心,婆婆就會在大寶表現好的時候,做她喜歡吃的當獎勵給她,昨天剛好家裡人都在,早上十點多,雞腳剛滷好,婆婆就端上桌,讓大家先吃,跟吃飯時間錯開,當零食了,我當時在房間哄二寶睡覺,大寶看著桌子上那麼多人,就拿了一個雞腳到處跑,婆婆生氣問她怎麼不好好坐著吃?大寶說:“我媽媽呢?我媽媽還沒有吃呢,大家都在吃,等會沒有了。”大家聽完,都哈哈大笑,我公公就逗她說:“我們偷偷吃完,不告訴你媽媽,不給你媽媽吃,讓你多吃一個,怎麼樣?”大寶眼睛定定地看著爺爺,分析爺爺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看著爺爺認真的表情,“哇~~~”地一下哭了,喊著:“不要,為什麼不給我媽媽吃,那麼好的媽媽,不給媽媽分享,媽媽會不開心的。”雞腳也不吃了,邊哭邊往房間裡跑,要把手裡的雞腳拿給我吃,因為動靜太大,把二寶吵醒了,我問清了原由,就一手抱著二寶,蹲下抱著大寶,跟她說:“他們騙你的,會給媽媽吃的,寶寶不是給媽媽留了嗎?”大寶抽抽搭搭的說:“爺爺說的,要全都吃完了。”我安慰她:“不會呀,你想一想,是不是每次奶奶都給媽媽留了的?廚房肯定有媽媽的,大家都會吃到的,好了,不哭了,媽媽很開心,寶貝能記得跟媽媽分享。”然後張嘴吃了她拿給我的滷雞腳,還邊吃邊誇“哇,真的很好吃哦。”大寶看著我吃了,也開心的回桌子上了。

    在孩子愛父母和分享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你可以借鑑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1、孩子願意分享東西時,我會欣然接受,孩子少吃一點又不會少塊肉,對吧?既然我們在教她分享,那肯定就要支援她的分享,不能孩子分享給你,然後大人就說:“騙你的,不吃娃娃的,娃娃自己吃哈。”這種是要不得的;

    2、不管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誇獎孩子的時候,我都會“愛不離口”,讓孩子知道,媽媽愛你,並不是因為你聽了我的話,媽媽就是單純的愛你,你是媽媽的寶貝,你也要愛媽媽,不僅僅是因為媽媽給你買零食玩具,就應該單純的愛媽媽,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愛自己媽媽的。

    3、每個孩子都會有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若是家長不滿足她,她就可能會鬧小情緒,有些孩子就會動手打自己的父母,這在大人看來就是不尊重父母了,其實這種時候,家長應該耐心地慢慢引導孩子,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行,而不是強硬的直接拒絕。

    舉個例子:

    孩子冷天非要吃冰淇淋,這種肯定是不行的,我會這樣安撫:“寶寶,你先不要哭,看著媽媽的眼睛,是很想很想吃冰淇淋嗎?”寶寶看著話題在冰淇淋上面,注意力就會跟著我走,點頭,接著說:“那冰淇淋是冷的還是熱的?”回答:“冷的”,接著引導:“你看今天天氣也有點冷呢,這樣還吃冷的,那小肚子能受得了嗎?你記得上次看見小佳,她不就是吃壞了肚子,還去醫院打針針了,然後天天都吃稀飯,那寶寶想那樣嗎?”想了一下:“不想,我要吃肉肉”,接著問:“那寶寶還要吃冰淇淋嗎?”回答:“那媽媽,我們等天氣暖和再吃,好不好?”“好呀,等寶寶能吃的時候,媽媽會給你買的。”

    所以,愛父母,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只是不同的教育方式,也讓她們有了不同的表達方法,我們試著調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小惡魔還是小天使,全在家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駕出遊,車載對講機為什麼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