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暖的保溫杯
-
2 # 堅強的泛泛
這個還真不好買到,因為現在從業的同業們所謂的專業是很片面的,因為各大公司或者代理中介所有的培訓都是帶有引導性的,我也是一直在這個行業,該踩的坑一個都沒少,這不在跟一個老師重新學習如何配置家庭保險,現在能真正站到客戶立場去考慮保險配置的不足5%~10%的同業人員。
不過咱們把握好幾個點,應該可以避免踩坑,記住呦,保險也是消費。
1,預算控制,不談預算控制的保險配置都是耍流氓,別聽同業的買保險要一直買,買到足額或者買到拒保,不花誰的錢誰不心疼。全家健康險保險配齊的預算控制在7%~10%,10%已經很高了,千萬別超。
2,先配置百萬醫療,來應對咱們大額醫療費的開支,支付寶好醫保就挺好的。不過入保險一定要仔細閱讀投保須知和健康告知項,尤其是身體有小毛病的。
5,意外險,意外險配置帶有意外傷害醫療責任的,並且不限制社保用藥的,額度儘量跟定壽持平就可以。
保險配置其實跟房子裝修好了買傢俱一樣,先有社保是清水房,配置家電是商保,咱不能所有家電都是一個品牌的,所有商業保險同理,想要價效比好就多公司配置。
最後建議找專業機構或者真正懂的人來出方案,謹記第一條,大概就能篩選除去90%的偽專業。
希望以上意見能幫助咱們。
-
3 # 觀保哥
找到從業多年且靠譜的人給你指點下就可以,沒有專業知識做基礎自己瞎選是很難的。
保險計劃因人而異,所以合適的計劃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另外保險條款裡套路還是不少的,也不用盲目在乎價格,5萬塊錢買車肯定買不到v6發動機的新車,一個道理,不管啥行業,價值決定價格[呲牙]
-
4 # 小保珺
找一箇中立的第三方,保險經紀人給你提供分析。極致的價效比也會有副作用。要綜合價格、服務來看。保險不是投保的時候最重要,售後服務才是。
-
5 # 小瑋百家談
首先確定你的預算,根據預算選擇家庭保障計劃,不同的家庭成員有不同的保障計劃!可以選擇多個合適的業務員做一個家庭保障計劃,進行對比,不要盲目相信廣告,最終還是要對比條款!
-
6 # 明亞徐望儒
找大的保險經紀公司的專業的資深的保險經紀人,比較全面瞭解市場、瞭解顧客需求,定製出適合顧客需求的價效比高的保障方案。
-
7 # 明亞保險經紀人餘小英
人們正常的心理都是願意花少錢辦成事,理性購買保險更能體會到這一點!因為各家保險公司同類產品是存在價格差異的.保險產品上千款不可能我認為好的摔個給你就行,我給你疏理思路幫助你知道該如何選擇更重要!
1、關於行業政策;為了自由選擇好的產品你需要了解:一部保險法監督市場近百家壽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直屬監督機構是國家銀保監會,尤其是它的監管機制非常嚴苛,因此,保險在金融領域是最安全的。
2、保險公司大致分三類:國資、合資(有外資背景)、網際網路、隨著對外開放政策實施未來應該會有不少獨立外資進入,目前在營業壽險公司有92家之多,那麼具體對公司的有無要求也決定你購買的產品。
3、購買渠道;選擇渠道很重要!保險公司越多竟爭也激烈,大家都實行多元化渠道銷售:代理人渠道、電銷渠道、銀保渠道、經紀人渠道、網路營銷推廣等等。由渠道銷售特色決定產品設計、定價。
4、找誰買?大家在購買保險都知道選個值得信賴的人,沒錯!過去很多負面訊息都是因人造成的,人性的弱點在各行各業都避免不了,但真正在保險行業里長久紮根優秀的業務員都是值得信賴的,銷售職業拼的就是誠信,加上專業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希望以上幾點提示對你有幫助,後面選具體保險產品、責任條款、規則還是需要有專業的服務老師協助你完成,建議你找個客觀中立的保險經紀人,他一定會幫助你如何購買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
-
8 # 北漂的老楊
大家好,我是老楊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購買保險因人而已,不能說貴的好或便宜的好,每款產品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能說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保險的重要性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是抵禦風險的最好金融工具。然而保險品類繁多,費用,保障千變萬化,到底該怎麼選適合自己的產品?購買保險不能只看價格,要清楚你所買保險的條款,保什麼不保什麼?繳費期限,保單終止有什麼收益?買保險是個技術性高的問題,關係到你今後幾十年甚至一生的保障,建議你選擇你身邊信得過保險代理人給你解讀保險知識
謝謝關注,評論你的觀點
你認為該買保險嗎?
-
9 # 愛寫作的憨憨
所謂的價效比高,還是按照客戶的需求,各個產品形形色色,有很多都有其特別之處,所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算是價效比最高的。
不過一般都是認為繳費少,保費高就是價效比高的,其實,作為保險經紀人來說,就是按照客戶的需求為宗旨,比如有的人更偏好價格,而有的人就想要長期帶豁免的,所以還是因人而異吧,找專業的經紀人幫忙,在市場上眾多保險公司眾多產品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價效比自然是最高的,望採納謝謝!
祝平安喜樂
-
10 # 煙臺老曼
多對比幾個保險公司,仔細看保險條款,不要單純聽信推銷人的話,推銷人員是看重自己的提成,自己是看保障,相信自己!
-
11 # 粥米都行
重疾險,首先是起到預防的作用,買商業險得根據自己的腰包分配,你不能全部家當買保險,你的有生活過日子的錢,其次是基本的存款,然後用收入的20%買保險,價效比高,首先不能交的時間太長,20,30年太久了,5.10年還行因為你年輕掙錢容易,一上年紀就是壓力了,然後還本金同時還要有利息的,一定要有利息的,要不然就吃虧了
-
12 # 養心谷
1. 首先,自己要對保險知識有一個瞭解,可以關注看一些大咖保險專業人員的文章,比如“深保藍“
2. 其次,找專業靠譜的保險人諮詢,讓其給出保險方案,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
3. 最後,根據自己購買的保險,未來如果有需要補充的,可以適當的補充。因為保險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有新的價效比更高保險出來。
-
13 # 7殺超神
現在的保險公司,保險種類五花八門,有些險種一字之差,最後報銷不了,保險公司也玩起文字遊戲,所以建議,多對比幾個保險公司,看清楚保險條款,不要單純聽信推銷人的話,而且現在很多都是自己親朋好友在做,他們是看重自己的提成,自己是看保障,不要礙於情面。當今保險已成為多說家庭的必需品。所以建議還是要買,可以多個保險公司先了解,對比,買到價效比高的險種
-
14 # 我是非專業人士
既然你只問重疾險,那我就從重疾險的角度給你解答
1、被保險人的健康情況,如果身體無異常,且身份證、醫保卡沒有在體檢機構、醫院留下過記錄,那麼OK,中國近90家人壽保險公司的產品任你挑選
2、家庭結構情況,你說要為家庭配置,那我要知道你的家庭結構情況,性別、年齡等等
3、保額,買保險,買的是保額,是風險萬一來臨時,你能拿出多少錢來解決問題,一般是你家庭年收入的3~5倍,但不能低於至少30萬
4、預算,你準備拿出多少錢用來保住你之前已經創造的財富和目前正在創造的財富,我看有的人回覆不能超過家庭年收入的7%~10%,這純屬扯淡,這是要看被保人年齡、保額、保障責任的,家庭情況不同,預算也不可能相同
5、保障責任,你都想要什麼責任?想要什麼賠付比例?有家族病史嗎?需要特別病種的加賠過二次賠付嗎?
6、對保險公司有要求嗎?是要注重品牌還是公司實力?或者是注重賠付條款約定?有一點可以直接告訴你,既想花錢少,還想要最好的保險責任,又想是大品牌,這是不可能實現的,要有所取捨
7、沒有完美的保險產品,只有完美的保障組合,關鍵是看誰來給你搭配
-
15 # 毛線的那端
怎樣選擇到適合自己的保障,具體可以這樣做。
一要做好個人及家庭風險評估。
什麼是風險?有很多朋友認為保險保障的風險就是意外疾病等,其實不然。意外疾病等應該叫做事故。
風險在保險當中指的是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如果因為事故導致收入的減少,可能會讓家庭目的達不到,比如顯性的債務到期的房貸可能會還不上等。還有一些隱性債務也需要收入支撐,父母的贍養費,孩子的撫養費等。
舉個例子。三口之家,丈夫在外賺錢養家,妻子在家照顧年幼的孩子。那麼對於這個家庭的風險就是,丈夫必須按時賺到足夠的錢來應對家庭的正常支出和可能出現的能夠影響家庭正常支出的大額支出。
先確定那家庭和個人的風險,進行第二步。
看一看家庭已有的財富是不是可以解決這些風險?如果有,那就不需要保險去解決。比如現在世界頂級的富豪們,他們的資產足以解決這些事情,保險對他們目前來說幾乎毫無用處,但是,他們身後家庭財富長久傳承的風險是可以用保險解決
再比如說身體有一點小恙,住個院花了幾千塊錢,社保報銷後,所花費的錢也不會很多。不足以影響家庭的正常支出。那麼這類的保險就可以選擇性購買。
透過這兩項的分析就可以得到我們的保障目的地和保障範圍
三要做好家庭財務的分析。確定我們長期的可支出的合理保費。畢竟繳納保費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切不可因現在收入高把保費估算過高而忽略了未來可能發生收入的變化。這就要從家庭總收入家庭正常支出以及家庭隱性和顯性債務著手。
舉個小例子。A 和B 二人的家庭結構一樣,(三口之家)收入也是一樣。但A 有200萬的房貸,孩子在讀私立貴族學校每年的教育支出也要比B要高出10萬元。那麼此二人保費及保額就要有所區別。A的保障要比B高出200萬的房貸以及每年10萬元的教育支出,但由於A的支出大於B,所以在保費上,A的保費支出要小於B
最後還是保險產品的選擇。在必須達到保障目的的前提下,利用可控的保費尋找合適的保險產品。
保險公司近百家,保障目的同類型的產品也很多。價格條款都會有差異。就拿重疾險來說
從保障時間上有一年期 定期 終身
從保障範圍上有純重疾有帶身故責任的 , 有可以返還保費的,有單次賠付有多次賠付, 有多次賠付不分組也有多次賠付分組的,還有附加輕症保障的。。。。。。
從保障範圍:
多次賠付不分組附帶輕症身故>多次賠付不分組附帶輕症返還保費>多次賠付分組附帶輕症身故>多次賠付分組附帶輕症返還保費>單次賠付附帶輕症身故>單次賠付附帶輕症返還保費>單次賠付附帶身故>單次賠付附帶返還保費
從保障時間
終身>定期>一年期
不能說哪樣的一定好,根據自身家庭財務預算的保費來確定保險產品
保費支出充足可以選擇保障範圍大的保障時間長的,如果保費支出不充足,可以選擇保障範圍少保障時間短的,但一定要保額至上,買足額度!
也只有這樣,才能在風險真的來臨的時候,讓保險為家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不做這些分析,只是盲目地購買,哪怕是保障再全面的保險產品,也可能因為保費的支出不夠而無法買到充足的額度,那樣的話,保險對您來說還保險嗎?
-
16 # 明亞方方姐
如果您的價效比高指的是便宜的話,網上搜一下,現在各大電商平臺都有,很多自媒體也有。自己看看測評自己買就是了。誰也不能保證買到最便宜的,但相對都是便宜的。
如果不僅僅看重便宜,還希望真正適合自己的需求、解決自己的問題,有專人為自己提供後續的服務,那找保險經紀人,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和具體需求,幫您匹配到讓您滿意的家庭保險方案
-
17 # 淡淡的猶豫哥
近年來,重大疾病的發病率陸續攀高,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癌症、心肌梗塞、腎病,這些大病我們越來越不陌生。一旦患病,治療費用甚至有可能突破百萬。一病三五年,康復護理需要錢,孩子上學和老人養老需要錢,還要還房貸,該怎麼辦?普通人真是病不起呀!
這時很多人就會想到買一份重疾險,作為自己和家人的護身符。但喵姐並不建議你輕易買重疾險,因為這裡面的坑實在太多了!市場上重疾險眾多,產品參差不齊。如果不提前做足功課,十有八九是要吃虧的!
今天就帶你避坑排雷,教你如何買對重疾險:
1、重疾險裡都有哪些坑?
2、怎樣才能買對重疾險?
3、市場上有哪些好的重疾險產品?
1.投保容易理賠難
銷售的嘴,騙人的鬼。買保險的時候萬般承諾,理賠的時候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尤其是重疾險,為什麼投保容易理賠難?喵姐總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a.健康告知不規範
重疾險的健康告知是非常嚴格的,如果投保時隱瞞或漏寫個人病史,很有可能在未來不能獲得理賠。然而部分保險銷售為了業績讓客戶隱瞞過往疾病,還有部分消費者缺乏專業的保險知識,在投保時遺漏了個人病史。
即使僥倖投保,未來很有可能得不到應有的賠償。
b.重疾險並非確診即賠
很多人誤以為重疾險是確診即賠的,然而重疾險的賠付標準有諸多限制。25種高發重疾可以劃分為三類,確診即賠的只有3種:
確診即賠 3種
實施了約定的手術後賠付 5種
達到某種特定狀態賠付 17種
剩下的要麼是實施了約定的手術,比如心臟病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需要實施開胸的心臟搭橋手術才可獲得賠付;要麼是達到某種特定狀態,比如腦中風後遺症,需要在確診腦中風180天,還遺留肢體功能喪失或語言能力喪失等障礙才可獲得賠付。
健康告知不規範,預期與事實不匹配,都是我們以為重疾險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原因。
2.嚴重注水,價格坑
某些重疾險號稱全能產品:既保意外,又保醫療,還捆綁了壽險的“全家桶”。
看似保障很全,實際上嚴重注水。這些除重疾外的額外保障,往往偷工減料,不如單獨購買的保障全,並且溢價嚴重。
3.“有病賠錢,沒病返錢”其實是交智商稅
很多人喜歡買一種“返還型”重疾險:有病賠付,沒病返錢,聽起來非常划算呀?但實際上,這種返還型重疾險的價格是非返還型保險的好幾倍。
保險公司就是拿你多交的這部分錢去投資,然後連本帶部分收益返還給你,而計算下來,它實際收益甚至都比不上餘額寶!
重疾險有那麼多的坑,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買對重疾險呢?喵姐總結了下,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1.保額要充足
買重疾險就是買保額。重疾險的作用是覆蓋大病的醫療費用和康復期間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保額不買夠,那不如不買。通常情況下,保額約為3-5倍年收入是比較合理的。喵姐給出一個計算公式作為建議:
重疾險保額=治療費用+康復費用+誤工費用
2.注意輕症保障
重疾險除了賠付重疾之外,往往還包含輕症。輕症是非常重要的,絕非我們認為的小毛病,而是指重疾的早期狀態。比如癌症的輕症稱為原位癌,如果不及早發現和治療,輕症也會變成重疾。
10種高發輕症
1 極早期惡性腫瘤或者惡性病變
2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3 輕微腦中風
4 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非開胸手術)
5 心臟瓣膜介入手術 (非開胸手術)
6 視力嚴重受損
7 主動脈內手術(非開胸手術)
8 腦垂體瘤、腦囊中、腦動脈瘤級腦水腫瘤
9 較小面積三度燒傷
10 輕度顱腦手術
然而在輕症上,保險公司往往容易出貓膩。要麼賠付條件嚴格,要麼偷工減料,缺失高發輕症,我們在購買重疾險時一定要注意。喵姐列出以上10種高發輕症,選擇重疾險的時候一定要留意是否都包含。
3.拒絕一切捆綁銷售
前面說到,保險公司為了增加利潤,往往把產品做成捆綁的形式,從中攫取大量溢價。然而所有的保險產品都可以單獨購買的,千萬不要輕信業務員的忽悠,上了捆綁銷售的當,花更多的錢卻買來更少的保障。
-
18 # 長春花邊小明
首先我覺得保險不能用價效比這個詞來形容,合適才是最重要的合適你的身體和你的收入包括你的家庭組成,所以不要輕易聽信保險銷售的承諾一定詳細瞭解和掌握合同內的條款。以免日後出現扯皮的現象。你可以自己百度一下關於保險的案件層出不窮。
-
19 # 明亞黃文龍
重疾險中的重疾有統一定義的25種重疾,佔了發病率的90%以上,這是基本。
那麼,怎麼去選擇一款好的重疾險呢?可以從圖中6點去篩選:涵蓋高發輕症,輕症/中症/重疾賠付次數均在2次以上的、對應的賠付比例高,等待期90天的比較佳,重疾分組/不分組情況,是否包含癌症多次賠付。
-
20 # HowTo保
適合你的就是價效比高的,哪怕是買PA福。
那什麼算適合你呢?
通用的有以下4點;
1.保障全面,該覆蓋的都要覆蓋的到;
2.保額充足,保額應該需要覆蓋極端的風險;
3.保費能夠接受,畢竟要符合家庭的支出;
4.客戶滿意,客戶是購買方,客戶不滿意,什麼好產品都是白搭。
回覆列表
保險是一個圍繞預算的工具,根據你的收入你可以為自己配置保額約50萬的重疾。重疾的職能是對你自己的收入補償,很多無良代理人都聲稱重疾是對醫藥費的報銷,這種人你可以拉黑了,為賣產品而去賣產品的銷售都是流氓銷售。
對醫藥費的報銷是百萬醫療,它是對社保之外的完美補充,雖然很多產品都有1萬左右的免賠額,但是會造成家庭財務風險不會為了1萬,真正造成家庭財務風險是大病所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