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鬧春——穀雨》 細雨紛飛報暮春, 五顏六色百花生。 柳枝蘸水青絲動, 老漢扶犁壟上耕。
9
回覆列表
  • 1 # 歸去來投資人

    暮春細雨任紛飛,

    百花爭研誰瘦肥?

    綠柳千絲戲水面,

    陌上黃牛憑翁催!

  • 2 # 東張西望客

    鬧春--穀雨

    細雨紛飛報暮春,

    五顏六色百花生。

    柳枝蘸水青絲動,

    老漢扶犁壟上耕。

    首先,從格律上看,仄起首句入韻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照這個格律,本詩在平仄粘連等都沒有問題。

    如果是平水韻八庚韻,那麼,第一句尾“春”(十一真)字出韻。

    如果按平水韻十一真“春”為韻,則第二句“生”和第四句“耕”出韻。

    這是首先要修改的。

    其次,從詩意看,五顏六色百花開放,意思沒問題,但不應該只是在暮春。草多用“生”,而花一般不用“生”,而用“開”,“發”,等等。

    本詩主要寫“老漢扶犁壟上耕”,前兩句可以烘托氣氛,鬧春的氣氛,但第三句最好要轉,轉成跟耕作息息相關的“鬧”。

    以上意見供參考。

  • 3 # 詩魔獨孤求踹

    細雨紛飛報暮春,五顏六色百花生。

    柳枝蘸水青絲動,老漢扶犁壟上耕。

    這是一首仄起首句不入韻的絕句,押下平八耕。首句應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報”為仄應為平、“春”為平應為仄,其他三句沒有問題。

    在不改變韻腳和詩意的情況下,

    首句只改平仄,我建議改為“細雨紛飛春已暮。”

    第二句:“五顏六色”不大氣,改為“千紅萬紫”“百花生”動感不足,改為“百花爭”

    一首絕句最好也能做到起承轉合。這裡第三句和第四句毫無聯絡,顯得突兀。另外“柳枝蘸水”較生硬,建議改為“風傳柳信農忙起”

    最後一句不動:

    細雨紛飛春已暮,千紅萬紫百花爭。

    風傳柳信農忙起,老漢扶犁壟上耕。

    斗膽瞎改,誠惶誠恐。

    不當之處,勿怪為盼。

  • 4 # 曾一喵

    《鬧春•穀雨》

    暮雨紛飛似報春

    五顏六色百花爭

    柳枝蘸水青鳥動

    老牛帶犁壟上耕

  • 5 # 粵北空谷

    如果是絕句,這首詩單從格律上來說是不合格的,讓我們先來看看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韻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括號內表示可平可仄。

    首句:細雨紛飛報暮春。這裡的“報”應平,出律了。

    “春”應仄,也出律了。

    詩的押韻沒問題(平水韻-八庚),承句丶轉句與合句在格律上也無錯。

    詞語上: 既然是細雨,用紛飛一詞來描述不太合適。我們通常說的是“大雪紛飛”“細雨綿綿”。“五顏六色”與“百花”似乎有重複強調色彩之嫌。

    作品描述的是穀雨季節的鄉村景色,欲體現農家的辛勤,雨中尚在耕作。畫面感不缺,轉句欠斟酌。

    我就將首句稍作改動,讓此詩成為一首合格的絕句吧。至於意境方面,以及詞彙的運用上,還須作者自行體悟修改。

    細雨綿綿春已暮,五顏六色百花生。

    柳枝蘸水青絲動,老漢扶犁壟上耕。

  • 6 # 心是亮的

    我冒沬地改動如下:

    細雨紛飛亂暮春,

    百花將謝尚尤新。

    莊園布穀催耕激,

    老漢扶犁格外辛。

    作詩都有每個人的見解,我在修改之前考慮穀雨來臨之節便是春天謝幕之時。但五顏六色的花還是特別的新鮮故為″百花將謝尚尤新"。而柳枝蘸水青絲動沒有轉意,故改為″莊園布穀催耕激"。″老漢扶犁壟上耕"之句沒有大鬧春耕的氣勢。老漢在當今社會是最勤勞而辛苦的農村勞動者。我深深懂得其艱辛困苦。特改為″老漢扶犁格外辛"。不妥之處,請不吝賜教為謝!

  • 7 # 坐看雲天風起時

    七絕《春耕》

    細雨綿綿送暮春,

    百花紛落柳枝新。

    無邊美景惜春去,

    卻見耕播萬戶頻。

  • 8 # 同是塵凡中人

    細雨紛飛報幕春,

    五顏六色百花生。

    柳枝蘸水青絲動,

    老漢扶犁壟上耕。

    第二首本人按作者意思內容改創

    布穀鳴聲報幕春,

    蜂蝶隨風戀花魂。

    老柳新枝嬌欲滴,

    農夫逐牛壟上耕。

  • 9 # 老二料理

    細雨紛飛報暮春,

    三顏五色百花醺。

    青枝蘸水搖絲袖,

    老漢扶犁壟上耘。

  • 10 # 香妃meiyi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絕一鬧春穀雨】

    細雨紛飛春報幕

    五顏六色百花生

    柳枝蘸水青絲動

    老漢扶犁壟上耕

  • 11 # 卿本佳人70

    從平仄和韻律上來說,這首詩寫得還是不錯的。雖然"春″字屬於真韻,而生、耕在庚韻,但這是符合要求的,不能吹毛求疵。

    要說這首詩有啥毛病的話,主要是缺乏一點"詩味″,就是太寫實了,而且每句都是直白地寫,顯得缺少韻味。詩詞和繪畫等藝術是一樣的,須講究一點虛實相生,這樣才生動。你看這首詩,首句起寫"細雨紛飛″,次承是"五顏六色"全說到了;第三句沒轉,還是寫景,仍然實寫"柳枝蘸水″,第四句該合了,還是單寫犁田的農夫。四句下來,平鋪直敘,味同嚼蠟了。

    至於要怎麼改,第一是要凝鍊濃縮一下,把所有的景物在前兩句中就要體現出來;第二需要展開去,體現出作者寫這首詩的意義。你光寫景有什麼意思?是吧?這差不多誰都會寫了。但要寫出意境和詩味來,卻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我認為應該這樣改一下:

    細雨紛飛壟上耕,無心觀柳贊花明。

    秧苗已到移田日,老漢催鞭蓑笠傾。

  • 12 # 酌詞習格律

    若作為古體詩體裁中的七言古絕,名副其實。因為古體詩無需嚴格遵守平仄押韻規則,可押鄰韻。

    若作為格律詩體裁中的七言律絕,必須嚴格遵守“替對粘韻”基本規則。

    恭喜原作符合“替對粘”規則,優點值得發揚,再接再厲!

    “春”在平水韻中屬於“十一真”韻部,與“生”、“耕”不在“八庚”韻部,有出韻之嫌;“春”在新韻中屬於“九文”韻部,也與“生”、“耕”不在“十一庚”韻部,仍然有出韻之嫌。

    原作可能受“首句韻字可以押鄰韻”的誤導,導致出韻之嫌!

    格律詩韻,必須使用同一韻部的平聲字且一韻到底,不可換韻。嚴格說,鄰韻不在同一韻部,因而出韻!因此,格律詩“韻”的規則,原作沒能嚴格遵守,導致出韻是不可取的。原作檢測截圖如下供探討交流。

    只要將鄰韻字“春”替換為與“生”、“耕”同韻部的韻字即可。

    鬧春——穀雨

    七絕·仄起(首句入韻)

    細雨紛飛燕似箏,

    五顏六色百花橫。

    柳枝蘸水春人動,

    老漢扶犁壟上耕。

    三個平聲韻字中,“橫”是第二聲,首尾“箏”、“耕”各是第一聲,同平中求變,符合格律詩抑揚頓挫的聲韻美。

    格律詩押同韻部的平聲字,儘可能在聲調上有所變化,但不能使用仄聲字押韻。因為格律詩四種基本正格平仄句式中,末字平聲者為韻句,末字仄聲者為非韻句,因而,所謂“仄韻詩”,其實屬於古體詩體裁。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體詩不勝列舉!例如孟浩然的《春曉》、柳宗元的《江雪》都屬於古體詩體裁。是他們不會寫格律詩嗎?絕不是!古體詩本身就沒有嚴格的平仄押韻要求!檢測結果截圖如下供探討交流。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都足以說明,三觀各異的人,很難產生情感共鳴!“意境”的營造和體驗,難道能例外嗎?

    而格律詩“替對粘韻”基本規則,是體裁客觀標準,是格律詩與古體詩體裁的分水嶺,不受三觀左右。

    面對“雙軌並行”的當今詩壇,除古人格律詩必須以古韻做平仄押韻標準之外,今人格律詩創作審美,古今韻兼顧者,無需標註聲韻系統,只標示體裁即可。不能兼顧者,有必要明確標示相應聲韻系統,以免造成誤讀誤判和無謂的論爭。以便於將精力和時間集中到酌詞煉句,多出格律詩精品的大方向上來!

  • 13 # 一水詩書

    恕我直言,這首詩存在很大的問題,基本上是一篇廢品,幾乎沒有修改的價值。我要改出來之後也會面目全非,也許只能保留一個題目。想來那也不是提問者的本意。

    對於古典詩詞來說,平仄,韻律,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基於現實生活的藝術表達,也就是詩意,才是它內在的神韻。

    之所以說這首詩有很大的問題,是因為作者看上去不太瞭解季侯特性、農業常識,對於生活缺少細緻的觀察和真實的感悟。

    既然說的是暮春穀雨時節,百花生的階段早已結束,已是“雨生百穀”的時節。穀物正在等待春雨的滋潤,以待茁壯成長。而春耕是立春之後插秧播種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穀雨時節,誰還在春耕?這樣的“農夫”早已誤了春時,只怕秋來將會顆粒無收……

    說大實話也許不好聽,甚至還會得罪人。但我一直堅信,真誠的意見比廉價的誇讚更有用。要想寫好傳統詩詞,一定要多瞭解傳統,多觀察生活。多寫眼前景,多道心中情;少一些想當然的閉門造車。

    這個意見也許比改寫這首詩更有價值。

  • 14 # 雨後嬌陽518

    從題目《鬧春……穀雨》以及詩首插圖來看,此詩寫的是穀雨時節,老農扶犁趕牛,在水田中耕作,周圍樹綠草青,天藍水秀,一派江南晚春景象。此情此景肯定不是寫華北和東北地區,應該是寫的華中江淮附近吧?

    關於七絕寫作基本要求,個人理解是:

    七絕乃是七言四句二十八字,(也包含古絕和古風在內)。它一共有四種平仄格式,這是剛性要求,但是若寫古絕和古風則可以不講究平仄和對仗;其次上乘之七絕也在乎首聯的對仗關係;最關鍵的一條是要語言精煉、意境優美,講究平仄。它和律詩的忌諱一樣需要避免出律、避免合掌。撰寫對聯也講究這些,把寫對聯學通了就懂對仗了。

    所謂出律是指不合乎平仄規定,所謂合掌是指在上下兩句對仗詞句裡,內容出現了同義重複和雷同。比如說,散步江濱觀浪湧,閒行河畔看波興。就是一聯合掌的句子,因為它兩句說的是一個意思,結果就成了廢話。試想,本來一首絕句才二十八個字,結果僅合掌就佔去十四個字,還能算精煉嗎?

    言歸正傳,友人的絕句平仄如下:

    細雨紛飛報暮春,(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顏六色百花生。(仄平仄仄仄平平)

    柳枝蘸水青絲動,(仄平仄仄平平仄)

    老漢扶犁壠上耕。(仄仄平平仄仄平)

    本詩第二句、第三句都出律了,而且也不符合插圖的意思,假如一字不改,只能按古絕對待;如果想改成七絕,就要把全詩同時動點手術,效果會好些,本人獻醜改之如下:

    七絕

    《詠春耕》

    2020年4月15日丑時

    細雨沾衣潤暮春,

    和風撲面淨花身。

    青枝點水漣漪動,

    智叟鞭牛壠上吟。

    隨筆於青城寒舍

  • 15 # 孫繼東877

    七絕•鬧春——穀雨

    (中華新韻九文)

    文/孫繼東(內蒙古)

    細雨飄飛報暮春,百花初綻散清馨。

    柳稍蘸水千絲舞。耕稼陶漁歲六旬。

  • 16 # 張秉榮

    路過隨改見笑拉

    ——無題——

    清風送爽報春歸,

    細雨潤開百草生。

    綠柳點水千絲動,

    耕犁困牛累一身。

  • 17 # 張克成

    這首詩寫得很好,描寫出穀雨季節的春天景象及農民不誤農時耕耘的畫面。整首詩格律嚴謹。不足之處,百花只有盛開。用生字欠妥。詩無止境,一言難盡。

  • 18 # 三生石伴一朵雲

    仿寫關於暮春穀雨節氣農村的景色。特點是芳菲盡,牡丹正開,櫻桃也成熟了。柳絮紛飛,子規晝夜啼,催促人們春耕。

    子規催啼報暮春,

    丹蕊正吐柳絮紛。

    百芳殘紅櫻桃笑,

    層層梯田育標兵。

    燕子皎皎弄細雨,

    礆畔老農疏瓜秧。

    牧童騎牛奏笛哨,

    西子汲水烹新茗。

  • 19 # 老鄉121265536

    《鬧春一一穀雨》

    春風細雨百花崢,

    萬絮千紅壟野輝。

    柳枝垂溪青絲動,

    老漢扶犁田園耕。

    (現在農村老人在維持著農耕現況)

  • 20 # 陳永金

    老師就不敢當了,詩中最後一句是我的身份,看你朋友誠心也很自信,因幾十年風沐日曬,老夫麵皮已很厚了,也來奏奏熱鬧,上二句改句不改意,下二句也保留原意邦你改成對仗。不知你朋友是否滿意。

    細雨沐春萬物生,

    呈奇鬥豔百花爭。

    柳枝蘸水風中動,

    老漢扶犁壟上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大錢掙不了,小錢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