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藤籌勁草論教育

    在我們國家,藝術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要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向,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要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立場,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要符合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創造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文化。

    藝術可以是自由的,但是自由都是相對的,政治就自由的紀律,藝術和政治在哲學上看都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藝術屬於觀念上層建築,要與意識形態保持一致;政治就是政治上層建築,觀念上層建築為政治上層建築服務。

  • 2 # 舞姬雪

      關於政治的定義,多有爭論。我的看法是,政治是依治政主張構建的控制系統及反控制力量的關係。只要構成了具有各種權利主體利益鬥爭的社會形態,並需要藉助軍隊等暴力形式來控制秩序,就有了政治。

      關於藝術的定義,也多有爭論。我的看法是,藝術是以創作方式還原生活情態的審美表達,其形式有文學、戲曲、電影、繪畫、雕塑、音樂等,具有渲洩情緒、容納想象、美化事物、鼓舞人心、淨化靈魂等功能。

      只要出現了具有政治特徵的社會,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形態中生活,任何藝術表達都會受這種政治形態的影響,但不等於藝術會從屬於某一種政治主張,甚至還可能成為政治控制的反控制力量。

      1、政治控制力或政權的穩固程度,與藝術的繁榮,經常不是一個正比關係。政治好,即在通常人們所說的政通人和時,人們不關心政治,就和健康人往往不關心自己的健康一樣。政治上有問題,各種社會矛盾集中尖銳,人們情緒波動,反思各種現象,思考人的行為合理性時,反而會催生藝術的繁榮。無論是十六世紀席捲歐洲的文藝復興,還是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的繁榮和俄羅斯各類藝術的興盛、五四時期中國一批有深遠影響的文人出現,還是改革開放中各類藝術對人的心靈關照和探索,都和社會轉型有關。

      2、在我的視野中,以及我所知道的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中,還沒有任何真正具有經典意義的藝術作品,是由朝廷和政府組織出來的。現在我們雖然搞了製作文藝作品的工程,但真正進入百姓視野的作品有什麼呢?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巔峰,和當時以詩舉仕,打破“門閥仕族壟斷政治”的局面有關,也和前代文學積累,以及國家強盛而開明等因素有關,為詩歌的崛起,創造了一個良好環境。但流傳至今的那些具體的好詩,不是靠朝廷組織出來的。從另一個方面反映當時社會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詩句,堪稱千古絕唱,恐怕也不是當時的朝廷願意看到的。

      3、一定的有利於人們純情化崇高化的政治形態,會催生至情至美的作品。產生於50年代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其純情度,為所有後來者不能企及,那個年代,人們有一種崇高的熱情,這也是為後來的人們難以想象的。我覺得,甚至像《長征組歌》《十送紅軍》等,均具有相似的特徵。我見過報道,一位吉林的年輕的學科帶頭人,因病臨死之前,要家人一遍又一遍地為他放《十送紅軍》。

      4、文藝創作源於生活。而具體的動人心魄的作品,一定產生於作家藝術家的獨特體驗,當這種體驗代表了眾多人的體驗時,其影響力就大,當這種體驗對某一種特定的心靈現象的表達達到難以超越的高度時,成為經典的可能性就大。你說到了真善美,法國作家雨果,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追求真善美的特徵。而與他同時代的批判現實主義傑出作家巴爾扎克則不是,他描述了一種不可阻擋的社會發展趨勢,他崇尚貴族生活,又由於他忠實於生活的態度,而不得不承認貴族社會終將滅亡。在他的筆下,甚至有他一向崇拜的自視高貴的貴婦人,為了挽救家族,準備獻身她一向瞧不起的醜陋商人,竟然還心生激動的痛切。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不可替代的,試圖替代或被扼殺,曾經出現過的雨果或巴爾扎克可能就沒有了。

      5、執政者直接組織作品,雖難以產生經典,但其本身是合理的。相比其他表達政治意志的意識形態作品而言,文藝作品因其所具有的感染力,在動員各方力量,服從主流意識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你可以批評他做得不好,或者某部作品不怎麼樣,但你不能不承認這種行為所具有的作用,以及承認他應該作出的努力。

      6、文藝可以分出若干層級,有民間的、有作家藝術家的,也有半民間半官方的,也有純官方的。這是一個社會的文藝綜合體,會相互影響作用。其中作家藝術家與民間藝術的互為營養關係最為密切。民間的,在表達心聲上,常常更為純粹。我曾在神農架林區和黃梅縣,看過民間藝術團隊表演及黃梅戲,那些直接來自於生活的原創性內容,使我在幾個月內心潮難平。

      7、我個人崇尚一切有助於人們深刻認識社會、認識自我、有助於人們確立積極生活態度,推進社會健康發展,並能給社會留下思想積澱的作品。

      8、如何協調政治與藝術的關係。政治及文藝都有自身的規律,需要尊重,兩者的協調,在操作中很複雜。當前商業社會急於掙錢,人心浮燥。各種藝術式樣和品質,魚龍混雜。靠行政的作用,幾乎沒多大作用,有時還會適得其反。最需要的是期待文藝批評力量的成長,以助作家藝術家認識自身,以助讀者觀眾選擇作品和提高欣賞水平。也許是由於文革把文藝批評弄到荒謬地步,也許是商業社會發育過程中的浮燥,我們至今難以看到認真嚴肅的批次的文藝批評。但也不需過於著急,當著中國的文藝因此而受到足夠懲罰時,就有足夠的力量,來呼喚其產生了。

  • 3 # Ri妮婭品藝術

    藝術和政治是一對非常有趣巧妙的關係,我個人觀點分享如下:

    1.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物理關係

    關於政治的定義,政治是依治政主張構建的控制系統及反控制力量的關係。只要構成了具有各種權利主體利益鬥爭的社會形態,並需要藉助軍隊等暴力形式來控制秩序,就有了政治。關於藝術的定義,藝術是以創作方式還原生活情態的審美表達,其形式有文學、戲曲、電影、繪畫、雕塑、音樂等,具有渲洩情緒、容納想象、美化事物、鼓舞人心、淨化靈魂等功能。

      只要出現了具有政治特徵的社會,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形態中生活,任何藝術表達都會受這種政治形態的影響,但不等於藝術會從屬於某一種政治主張,甚至還可能成為政治控制的反控制力量。

    2. 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

    在不被某種權力控制的前提下,藝術可以為任何東西服務,包括政治。過去,我們曾提出過“藝術為政治服務”的口號,這個口號在歷史上起過積極的作用。

    3. 有高有低的差異關係

    單單從藝術作品來說,藝術是大於政治高於政治。在歷史的長河裡,政治沒有流傳千古的特質,譬如唐代安史之亂這麼重大歷史時間,只是一個事件而已,而李白的詩篇,千古傳誦。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4. 相輔相成離不開的關係

    藝術與政治都是經濟的反映,它們之間是同根相連的,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藝術歸根結底是要表現人的,而政治生活滲透到了人的各個生活領域,給人以重大的影響,並突出強烈地顯示出人的本質和特徵,這也就使藝術與政治發生了阻隔不斷的聯絡。

      

  • 4 # 小王子bling

    藝術與政治的關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從古至今很多的思想理論家都對這個問題十分的重視。他們中間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有理論家認為,藝術是從屬於政治的,它是政治的一種附屬品,它的存在是為政治服務的。還有一種觀點就是,認為藝術是完全獨立的,它與政治沒有關係,不受政治的影響。

    任何藝術作品,都或多或少,或隱或顯,或直接或曲折的表現出一定的政治觀點或傾向性。中國元代四大家中的吳鎮、倪瓚與清初四僧中的石濤、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鳥畫中潛藏著巨大的政治傾向和對異族入侵之後的憤懣情懷的抒寫。石濤《墨荷圖》中有題款詩:“韓園雖好梵宮荒,歌伎遊歸恨杳茫,堤外蓮花千萬朵,不知誰是舊人香。”八大山人的花鳥畫中的形象總是形影孤吊、卓爾不群,彷彿是畫家一生國破家亡悲慘孤獨的人生寫照。如八大山人《安晚帖》類似的作品所流露出來的政治傾向是十分明顯的,西方現代主義繪畫中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蒙克的作品如《吶喊》等流露出的對西方現實政治的深度厭惡。達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戰爭的誘惑》更是從潛意識出發創作出一張慘烈的人類面孔,這兩次大戰在人類心靈的投影,類似的作品均有對政治、戰爭的強烈控訴。

    要正確的理解藝術與政治的關係,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此進行分析,從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上來看,藝術與政治有很大的關係,政治對於藝術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它們二者之間的關係不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係,只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係。

    藝術與政治有著密切的聯絡,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為,藝術與政治都是經濟的反映,它們之間是同根相連的,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處於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發生相同的反作用;但藝術與政治相比,從與經濟的距離來說,“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與經濟的關係是最近的,在全部上層建築中處於主導的地位;而藝術與經濟的關係卻不是直接的,它必須透過政治、法律、道德等中介,才能達到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目的。正是從這一點上說,藝術與政治的關係,實質上就是藝術與經濟關係的體現。還有,藝術歸根結底是要表現人的,而政治生活滲透到了人的各個生活領域,給人以重大的影響,並突出強烈地顯示出人的本質和特徵,這也就使藝術與政治發生了阻隔不斷的聯絡。一般說來,一定的經濟,透過政治,決定著藝術的性質和發展;一定的藝術,又反過來透過政治,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藝術與政治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資本主義政治與資本主義藝術,社會主義政治與社會主義藝術,都是朝著同一個經濟基礎的目標發生作用的,故它們之間也是相互保護的。而產生於不同經濟基礎之上的藝術與政治,如社會主義藝術對資本主義政治,則會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擊,反之亦然。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同一階級內部發生矛盾衝突,這種激烈的矛盾鬥爭反映到藝術上,就會出現同一階級內部藝術與政治的矛盾。過去,我們曾提出過“藝術為政治服務”的口號,這個口號在歷史上起過積極的作用,但是,“藝術為政治服務”的口號曾被誇大並且將它絕對化,將“藝術”與“政治”等同起來,將藝術的其他社會功能忽略甚至取消了,這是一種簡單化的表現。根據形勢的新發展,現在不再提這個口號,但藝術必須沿著社會主義政治方向發展,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離的。

    歷史上既有政治性很強的優秀藝術作品,如《馬賽曲》、《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及大衛的《馬拉之死》、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戈雅的《法國士兵槍殺西班牙起義者》、畢加索的《格爾尼卡》、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等;也有許多不直接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優秀藝術作品,如山水詩、抒情音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齊白石的花鳥魚蟲以及中外大量優秀的風景畫、景物畫、風俗畫、肖像畫等。

    因此政治與藝術的關係,是相互影響的關係。政治影響藝術,藝術也影響政治。當然,兩種影響的力量是不平衡的。政治對藝術的影響是重大的、直接的、深刻的。

  • 5 # 造心Heartwins

    藝術受不受政治影響,不是藝術本身能夠單方面決定的,一定的藝術要服從於社會文化、政治等,又反過來影響他們的走向。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 6 # 張果老觀影社

    世界藝術肯定說會受到政治的影響的,或多或少,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同時高於生活,是生活的一面鏡子!也是一面對社會與生活的透視鏡。藝術需要反映本質,表達觀點,發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藝木的選題表達的觀點會受到政治的約束,同時某種程度耍服務於政治。另一方面,政治也會給藝術一定的空間發揮想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二者相互影響相互發展,共創美好家園!

  • 7 # Guusto

    每一次政治運動都有一場伴隨而來的藝術繁榮。

    政治上出現各種社會矛盾,人們情緒波動,反思各種現象,思考人的行為合理性時,反而會催生藝術的繁榮。無論是十六世紀席捲歐洲的文藝復興,還是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的繁榮和俄羅斯各類藝術的興盛、五四時期中國一批有深遠影響的文人出現,還是改革開放中各類藝術對人的心靈關照和探索,都和社會轉型有關。

    藝術從來就未曾離開政治,藝術不影響政治,政治操縱藝術的命運。

  • 8 # 李大源

    政治與藝術均屬上層建築,兩者間都相互影響共同促進變革,推動人類朝著進步與文明方向邁進。歐洲文藝復興,蘇聯十月革命與文藝的發展, 中國的五四運動與文化的創新等等,都說明這一點。

    秦統一六國後,首先從文字開始進行藝術改革,李斯等一代文人將六國各行其道的不同時期所應用的甲骨、大篆進行改革創造出統一文字小篆。盛唐時的貞觀之治,湧現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一批書法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中國的“五四運動”,一大批反帝反封建的旗手應運而生,最突出的代表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丁玲、蕭紅、楊沫等等。改革開放之後,藝術更是雨露春風,《喬廠長上任記》、《小鎮上的將軍》、《800米深處》、《爬滿青藤的木屋》、《被愛情遺忘了的角落》,特別是《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這一藝術形象感動世人,這些為祖國和人民而獻身的軍人,他們犧牲時身上依然壓著沉甸甸的欠賬單。從此軍人犧牲的撫血金由五百元提升到五千元。這是最典型的藝術推動著政治的改革。

  • 9 # 縹緲江湖

    藝術一般是依作品的形式流傳與世的。可以說真正的藝術品是不應該也不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的。現實是能夠證明這個觀點的,在藝術的各個領域如文學、繪畫、音樂、書法等等,古往今來能夠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無視政權更迭朝代轉換而流傳於世偉大的藝術品莫不說明藝術作品是不會被政治所左右的。

    藝術作品的靈魂是藝術家的審美、功力、思想境界等的綜合體現,同時又要為廣大的人民所接受。

    藝術作品如果參雜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可能會紅極一時,但絕不會流芳百世。

  • 10 # 屍老

    籠統地說,藝術和政冶若即若離,時離時即。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比如達維特的東西多與政治糾纏,《馬拉之死》《拿破崙加冕》為典型,莫奈的則少有與政治瓜葛。

  • 11 # 619藝術社

    在中外社會發展史上,政治對美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這種效果不是由誰來決定誰來控制誰的影響,而是上層建築領域的相互作用。在上層建築領域,作為“中間環節”的政治對藝術有很大影響,但最終左右藝術的繁榮和發展的顯然是經濟而不是政治。因為政治作為上層結構的一部分,本身也反映了經濟基礎,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承認政治對藝術的影響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重新區分了藝術最終是由經濟決定的。歷史上的很多思想家只看到政治對藝術的影響,沒有看到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中國古代的儒學學者大多強調藝術對政治的影響。性化、幫助論、“名忠告、昇天”、“文在道”等觀點和學說都不是說藝術對政治的影響。

    政治和藝術在上層建築領域屬於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但它們的關係並不是平等的關係。他們在上層建築中的位置不同。政治在上層結構中處於一種居住的位置,與經濟基礎的關係非常緊密,密不可分。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這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在上層建築中處於與政治相反的,遠離經濟基礎的位置。這不能直接反映經濟基礎,只有以政治為媒介,才能與經濟基礎聯絡起來,所以藝術只能受到政治的強烈影響。完全獨立於政治是絕對不可能的。任何藝術家或美術作品,無論是多是少,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明顯的或明顯的政治觀點或政治傾向,例如古希臘古典時期的雕塑,神殿建築的偉大成就,達到了《擲餅者》希臘化時期的《米洛的維納斯》、《拉奧空》等雕塑對人體表現出的崇高、細膩、和諧、完美的頂峰。與古埃及的固定觀念和筆直的法老鵰塑相比,古希臘人的雕塑更加人性化,這兩種風格的雕塑顯然與當時不同的政治體制有相當的關係。古希臘在公元前7-前6世紀進入奴隸軍事民主階段,古埃及是專制的奴隸制度

    中國元代四大家族的誤診、倪瓚和早期清朝史勝的石島、八大山的山水畫和鳥畫,包含著巨大的政治傾向和李族入侵後的憤慨情緒。石濤《墨荷圖》題詩:《漢園雖好範公部落,歌舞伎遊恨,堤蓮千萬,不知誰是古人香。點選八山人的花鳥畫形象總是形影不離,飄逸。就像畫家描繪了一生的破裂,悲慘孤獨的人物。類似八山人《安晚帖》的作品所表現出的政治傾向,顯然是西方近現代主義繪畫表現主義代表畫家孟克的作品表現出了對《吶喊》等西方現實政治的深切厭惡。達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戰爭的誘惑》從無意識出發,塑造了投影人類心靈的殘酷的人類面孔,類似的作品都有對政治和戰爭的強烈不滿。經濟基礎主要透過政治中介影響藝術,藝術也主要透過政治中介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積極進取的藝術總是符合上升的經濟基礎,但這必須適應積極進取、經濟基礎發展的政治,反過來對政治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像古希臘藝術一樣,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也是這樣。法國大革命後的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也是這樣,中國20世紀的“新木刻運動”也是這樣,中國70年代後期開始的藝術也是這樣。

    總體上,藝術有一定的政治傾向,但藝術除了階級鬥爭以外,還顯示出各種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人類情感生活。

  • 12 # WK素描

    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

    世界上有許多藝術作品都受到政治的影響,藝術與政治兩者聯絡緊密,相輔相成。藝術與政治同屬於上層建築,所以部分藝術作品就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而藝術作品也是政治的一面鏡子。達維特創作的《馬拉之死》,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而創作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1936年西班牙畫家達利創作的油畫《內戰的預感》,以四分五裂的巨人控訴了戰爭的罪惡;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作曲家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的《黃河大合唱》鼓舞了中華民族的鬥志,而歌曲《我的祖國》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董希文於1953年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再現了新中國開國典禮上的盛況。當今世界,美國無疑具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極大地促進了美式文化和美國價值觀的傳播,美國也素有“傳媒帝國”的稱號。這些是政治作用於藝術的例子。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歐洲的文藝復興都是藝術作用於政治的例子。藝術創作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在我國,藝術就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民眾傳遞正能量。

    藝術可以受到政治的影響,但藝術絕不能為政治所操控,而淪為攻擊他國和其他群體,宣揚極端主義的工具,否則就不能叫藝術。

  • 13 # 瑾瑜是筆名

    有句古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盛世字畫,亂世黃金。

    此次疫情是近百年來全世界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傳染病。也體現了世界各國聯絡空前的緊密性,更是凸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性。在綜合形勢下,世界的藝術流通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會影響其創作進度,反而會有更多沉勉的藝術組織或個人在特殊階段,結合時代特徵有更加高層次的創作!個人認為,大勢所趨,在世界各國的努力協作下,定會盡快結束瘟疫傳播,伴隨著此次全球大事件,更多正面的藝術創作會噴薄而出。讓我們一起期待新世界新格局的開啟!

  • 14 # 禪師了了

    藝術應該不應該受到政治的影響?

    這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政治是什麼?

    政治是一切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是以物質為基礎的上層建築。

    藝術是什麼?

    藝術是以美學方式的技術、技巧、技能對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這些物質基礎的展示、再現、描述、濃縮、昇華,歸屬於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領域。

    釐清了這兩個概念,答案已經非常明確,根本不存在藝術該不該受到政治影響的問題,藝術原本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或者說藝術是政治統領的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

    所有的藝術形式,諸如文學、音樂、繪畫、舞蹈、戲曲、雕塑等等等等,都是為了表現社會活動並服務於社會關係的需要而產生的。

    換句話說,藝術是因為政治需要而產生的,沒有政治需要,就沒有藝術,所謂藝術的藝術、純粹的藝術從來就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藝術史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那些鼓吹為藝術而藝術的所謂純藝術論調,完全是出於某種政治需要,對另一種政治需要的反動和否定,其本質就是政治。

    所以,這是一個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問題!

  • 15 # 寶木山

    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放到歷史中來看,當一個社會平穩且和諧的時候,人們幸福指數高了,哪個時期不是歌舞昇平,高水平的藝術作品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反之,社會一旦動盪不安,一國的政治擔當將會化身為歷史的主角,來恢復一下“出廠設定”,不是麼?

  • 16 # 脾脾fans

    這個問題挺難回答。藝術是肯定會受到政治的影響。很少有人教你畫一些暴力血腥的作品,政治也不允許。即使自己創作了也不能公佈於眾人。會對社會有不好的影響。

  • 17 # 治繪生活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

    我認為無論是文學藝術,繪畫藝術等等都是服務於人類、服務於生命、服務於政治的。一篇文章、一幅繪畫,如果它只是賞心悅目,那就沒有了靈魂,更談不上藝術了。

    古代有焚書坑儒,近代有文化大革命,都說明藝術的力量是強大的,是政治的附庸品。

    我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以筆代戈,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他的《狂人日記》記錄了封建禮教下人吃人的社會。《藥》讓人痛惜長期遭受封建統治下的百姓變得愚昧,麻木不仁。《故鄉》透過對閏土等人的描寫,再次讓更多人體會到封建制度帶給百姓的傷害。

    偉大的俄國畫家列賓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了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透過描繪一隊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縴夫,在烈日下拉著貨船,艱難的跋涉在伏爾加河河畔的場面。這是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生活和命運的真實寫照,更是畫家對沙皇吃人制度的無聲控訴,鞭撻了沙皇制度的腐朽。更體現了畫家民主主義革命思想。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畫家用立體主義的繪畫語言將戰爭帶給人類的滅頂之災展現在世人面前,揭露了法西斯暴行的殘酷場面。表達了作者對底層百姓的同情,對人類正義的嚮往,將藝術作品作為抵抗和打擊法西斯的利器。

    所以我認為藝術離不開政治,政治離不開藝術。

  • 18 # 飛過夏天的鳥

    政治是人類文化結構框架之下的產物。藝術與人類文化應當是比肩的,不是從屬的關係。政治的構成在於物質與現實,藝術的構成在於精神與幻想。事實上,藝術是作用於人類文化(包括政治)的,人類文化也反作用於藝術。人類文化,藝術,是人類生存之基石。

    關於藝術與政治的關係,事實上,對於藝術來說,需要清明的政治環境,但一般來說,政治對於藝術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因為政治是具有傾向性的。而藝術是開放性的,是自由的。

  • 19 # 一雨葬花

    在我看來藝術多多少少是會受到政治的影響的。從哲學範疇來說,聯絡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聯絡的。如果說藝術迴避政治性,那從另一個方面看就是與政治性相反,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影響。

    言歸正傳,舉個例子。在歐洲皇權時代,皇室和貴族的用品不但是定做的而且是在皇家控制的工廠裡生產的。不同階層用的物品也有不同等級,往往貴族的更加具有設計感和裝飾感。在工業革命之前,皇家的品味往往決定了整個社會上層的消費品格。也就是說藝術是屬於奢侈品,對於老百姓來說是不可及的,藝術是圍繞這皇室貴族展開的,皇室貴族就是政治的象徵。

    而工業革命的開始讓19世紀變成了一個充滿活力變革的時代。在可以批次生產的條件下,人民的物質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在物質基礎基本滿足的情況就該追求精神需求了。藝術才慢慢的普及開來,藝術也就受到了大眾的影響,出現了後來的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甚至是後來的大眾文化影響下的波普藝術。

    具體一點,可以說說包豪斯。三個時期的包豪斯對於政治的不同反應。

    創立階段,魏瑪時期的包豪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損失慘重,社會動盪,使得德國人急迫追求一種理性的、合理的、經濟的文化和設計。校長格羅皮烏斯想把學校建立成一個非政治的社群,明確了包豪斯的非政治性基礎。

    成熟階段,德紹時期的包豪斯。這個時期的包豪斯和魏瑪時期的包豪斯在辦學上有很大的區別。1824年魏瑪當地的立法機構選舉中,右翼分子取得議會的大多數席位,隨即發起了對包豪斯的政治攻擊。在政治壓力下只能將學校暫時關閉,後來那學校遷移到了一個政治、經濟、文化條件比較適合的德紹。長期以來,德紹都是由社會民主黨人控制的,因此具有比較長的社會主義政治傾向歷史。這種深刻的社會主義政治背景這與包豪斯的辦學立場非常吻合。在1928年時校長換成了漢斯邁耶,一個政治立場鮮明的激進的功能主義者。他在學校組織了黨派小組,對德國政治問題關注過高,對設計的關心逐漸淡漠。這種情況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不滿,德紹政府和學校同時向邁耶施壓,迫使他辭職離校。他的離開標誌著包豪斯泛政治時期的結束,但包豪斯已經元氣大傷。

    尾聲階段,柏林時期的包豪斯。由密斯凡德羅繼任校長,雖然盡力而為,但是原先的政治氣氛日益惡化,1933年1月納粹政府上臺,關閉了包豪斯。

    綜上所述,世界藝術不可避免的會收到政治的影響,但在對待政治的態度上要理性,不可太過激進。藝術與政治是相互影響的,好的藝術也可以為政治添色。

  • 20 # 東陽國學

    藝術本來就有社會性,它是反應社會和自然的藝術範疇。最早的藝術是把自然美描繪出來的,但是隨著人類的進步藝術的社會性在逐步增強,第一它更多地用藝術的手段來反應社會,也就是說藝術創作的領域在逐步走向社會各個領域,當然也包括政治領域。第二,由於政治是影響社會的重要因素,所以,藝術創作也由於社會政治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一點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表現最為明顯。

    第三,藝術能藝術化地表現政治狀況,這一點,《最後的晚餐》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看似一頓簡單的晚宴,卻反映了宗教和政治鬥爭的殘酷與黑暗,徹底地揭露出了人性的醜惡。

    所以說,政治和藝術即是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對於吳亦凡鹿晗黃子韜三人合體的看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