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堪稱一部小紅樓,裡面各色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爭鬥,從少爺小姐到丫鬟小廝她們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如同封建制度下的浮世繪。劇中人物的人生觀、婚戀觀、教育觀等等觀念隨著主人翁明蘭的成長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也是貫穿《知否》整個故事。但是在《知否》中,父母眾多,但是合格的父母卻是少數。
知否中的父母各不相同,對孩子各不相同:
一、厚此薄彼卻極有眼光的盛紘。
相比劇版的盛紘,我更喜歡原著,原著中的盛紘對明蘭還是有點上心的,在明蘭成長中真心關心過明蘭。但是不管劇版還是原著,盛紘最愛的女兒還是墨蘭,厚此薄彼就是盛紘對待兒女們最大的特徵。但是在為子女籌謀婚嫁這件事情上,盛紘很有水平,華蘭、長柏、長楓都是仔細衡量過的。
華蘭的夫家是沒落的伯爵府,所以盛紘雖然官位不高,但是依然能攀附上,因為已經沒落,所以不會牽扯到複雜的朝廷鬥爭中,給華蘭一個安穩且有地位的婆家。
長柏的妻子海氏出身名門望族,明事理、有主見,和丈夫關係和睦,和明蘭相處和諧,過門後將府內打理的井井有條,可以說長柏日後的官場順遂、飛黃騰達有海氏一半的功勞。
長楓的婚姻像是撿漏,柳氏也是出身名門嫡女,這樁婚事對於盛紘來說就是天降大餡餅,在柳氏過門後,將紈絝懦弱的長楓拉入了正軌。
墨蘭的婚事是盛紘最上心的,文炎敬出身寒微,但是在學業上很是進取,作為庶女來說,文炎敬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不逾了規矩,又給墨蘭一個好的未來。只是墨蘭母女嫌貧愛富,生生把好日子讓給瞭如蘭。
從明蘭的角度來說,盛紘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厚此薄彼,對她的關愛不夠,但是在為兒女日後長遠來考慮,盛紘是一個極有眼光、有遠見的人,雖然官位不高,卻在複雜的時局中為自己的兒女謀得好日子。盛紘作為父親,沒有真正做到“父母愛子”,但是卻做到了“為之計深遠”。
二、一心想把最好的給自己孩子的小秦氏
原著中的小秦氏還有一個嫡女顧廷燦,作為母親,小秦氏為自己的一雙親生兒女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寧遠侯爵位,聯合四房五房,逼走顧二。
在顧二娶親後,想盡辦法塞通房、把曼娘和庶子找來,為的就是不讓顧二夫婦順心。
在明蘭生孩子的時候放火,聯合康姨媽暗害明蘭。
讓女兒顧廷燦學大秦氏的模樣對著風流淚,為的就是能夠博得顧偃開的關愛,而不教她生存之道。
小秦氏一直認為自己是把最好的給了一雙兒女,卻不知道自己的兒子並不喜歡這樣的陰謀詭計,女兒學了小秦氏的自私虛偽,雖然嫁給公主兒子,卻不堪宗婦,只想著自己風花雪月,卻不為丈夫考慮,最後被婆婆慶昌公主關了起來。小秦氏是很愛自己的兒女,卻只做到了“父母愛子”,卻未做到“為之計深遠”。
除此外,劇中還有眾多的父母:
為了明蘭內斂隱忍的衛小娘,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李娘子鎮守娘子關》喚醒明蘭。
溺愛大女兒的王老太太,眼睜睜的看大女兒做盡惡事卻不忍苛責,千方百計的包庇。
工於心計的林小娘,讓自己的女兒墨蘭複製自己的上位之路,去勾引梁家六郎。
曼娘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將自己的利益與兒子綁在一起,甚至不去教育昌哥兒。
賀弘文軟弱的母親,教育出來賀弘文這樣軟弱無主見的兒子。
……
為盛府付出一生心血的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出身名門,為侯府嫡女,小時候還伴在靜安皇后身邊,見識、教育、涵養都是一流的。原著中靜安皇后也是穿越者,那段經歷讓盛老太太受到現代思想的啟蒙,一眼看中了盛紘的父親,當時的才子探花郎,當時盛老太太逆著父母嫁給了盛紘的父親。但是所託非人,沒多長時間就遭遇了感情上的背叛,後來更是寵妾滅妻,就連老太太所生的嫡子也早殤,盛老太爺又英年早逝,可以說盛老太太年輕時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盛老太爺去世的時候,盛老太太應該只有二十多歲,一面是丈夫在感情上的背叛,一面是丈夫留下的庶子盛紘,她拒絕了父母再嫁的提議,留在盛家將盛紘當做親生兒子撫養,培養他高中進士,舍上自己的面子求親帝師、內閣大學士王大人的千金,幫助盛家真正完成了階層的跨越。
在明蘭失去生母后,接過了撫養明蘭的任務,教她讀書、明事理、見世面,還交給她那個時候女子安身立命的本事,讓明蘭做事獨立有主見,幫明蘭在夫家站住腳跟。
盛老太太不僅撫養了明蘭,還撫養了華蘭、長柏,這兩個人雖然都是大娘子所生,卻在盛老太太的培養下明事理、有主見,長柏更是為人正直,成為盛家幾代人最有成就的。
而在孫子們一個個成親後,盛老太太有肩負起培養盛家第四代的重任。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父母的教養至關重要,為孩子“計深遠”不是對孩子永無止境的溺愛,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認為“對孩子好”,而是叫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如何獨立自主、明辨是非,扛起他們人生的重擔。
《知否》堪稱一部小紅樓,裡面各色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爭鬥,從少爺小姐到丫鬟小廝她們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如同封建制度下的浮世繪。劇中人物的人生觀、婚戀觀、教育觀等等觀念隨著主人翁明蘭的成長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也是貫穿《知否》整個故事。但是在《知否》中,父母眾多,但是合格的父母卻是少數。
《知否》中的父母百態知否中的父母各不相同,對孩子各不相同:
一、厚此薄彼卻極有眼光的盛紘。
相比劇版的盛紘,我更喜歡原著,原著中的盛紘對明蘭還是有點上心的,在明蘭成長中真心關心過明蘭。但是不管劇版還是原著,盛紘最愛的女兒還是墨蘭,厚此薄彼就是盛紘對待兒女們最大的特徵。但是在為子女籌謀婚嫁這件事情上,盛紘很有水平,華蘭、長柏、長楓都是仔細衡量過的。
華蘭的夫家是沒落的伯爵府,所以盛紘雖然官位不高,但是依然能攀附上,因為已經沒落,所以不會牽扯到複雜的朝廷鬥爭中,給華蘭一個安穩且有地位的婆家。
長柏的妻子海氏出身名門望族,明事理、有主見,和丈夫關係和睦,和明蘭相處和諧,過門後將府內打理的井井有條,可以說長柏日後的官場順遂、飛黃騰達有海氏一半的功勞。
長楓的婚姻像是撿漏,柳氏也是出身名門嫡女,這樁婚事對於盛紘來說就是天降大餡餅,在柳氏過門後,將紈絝懦弱的長楓拉入了正軌。
墨蘭的婚事是盛紘最上心的,文炎敬出身寒微,但是在學業上很是進取,作為庶女來說,文炎敬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不逾了規矩,又給墨蘭一個好的未來。只是墨蘭母女嫌貧愛富,生生把好日子讓給瞭如蘭。
從明蘭的角度來說,盛紘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厚此薄彼,對她的關愛不夠,但是在為兒女日後長遠來考慮,盛紘是一個極有眼光、有遠見的人,雖然官位不高,卻在複雜的時局中為自己的兒女謀得好日子。盛紘作為父親,沒有真正做到“父母愛子”,但是卻做到了“為之計深遠”。
二、一心想把最好的給自己孩子的小秦氏
原著中的小秦氏還有一個嫡女顧廷燦,作為母親,小秦氏為自己的一雙親生兒女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寧遠侯爵位,聯合四房五房,逼走顧二。
在顧二娶親後,想盡辦法塞通房、把曼娘和庶子找來,為的就是不讓顧二夫婦順心。
在明蘭生孩子的時候放火,聯合康姨媽暗害明蘭。
讓女兒顧廷燦學大秦氏的模樣對著風流淚,為的就是能夠博得顧偃開的關愛,而不教她生存之道。
小秦氏一直認為自己是把最好的給了一雙兒女,卻不知道自己的兒子並不喜歡這樣的陰謀詭計,女兒學了小秦氏的自私虛偽,雖然嫁給公主兒子,卻不堪宗婦,只想著自己風花雪月,卻不為丈夫考慮,最後被婆婆慶昌公主關了起來。小秦氏是很愛自己的兒女,卻只做到了“父母愛子”,卻未做到“為之計深遠”。
除此外,劇中還有眾多的父母:
為了明蘭內斂隱忍的衛小娘,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李娘子鎮守娘子關》喚醒明蘭。
溺愛大女兒的王老太太,眼睜睜的看大女兒做盡惡事卻不忍苛責,千方百計的包庇。
工於心計的林小娘,讓自己的女兒墨蘭複製自己的上位之路,去勾引梁家六郎。
曼娘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將自己的利益與兒子綁在一起,甚至不去教育昌哥兒。
賀弘文軟弱的母親,教育出來賀弘文這樣軟弱無主見的兒子。
……
《知否》中最合格的父母為盛府付出一生心血的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出身名門,為侯府嫡女,小時候還伴在靜安皇后身邊,見識、教育、涵養都是一流的。原著中靜安皇后也是穿越者,那段經歷讓盛老太太受到現代思想的啟蒙,一眼看中了盛紘的父親,當時的才子探花郎,當時盛老太太逆著父母嫁給了盛紘的父親。但是所託非人,沒多長時間就遭遇了感情上的背叛,後來更是寵妾滅妻,就連老太太所生的嫡子也早殤,盛老太爺又英年早逝,可以說盛老太太年輕時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盛老太爺去世的時候,盛老太太應該只有二十多歲,一面是丈夫在感情上的背叛,一面是丈夫留下的庶子盛紘,她拒絕了父母再嫁的提議,留在盛家將盛紘當做親生兒子撫養,培養他高中進士,舍上自己的面子求親帝師、內閣大學士王大人的千金,幫助盛家真正完成了階層的跨越。
在明蘭失去生母后,接過了撫養明蘭的任務,教她讀書、明事理、見世面,還交給她那個時候女子安身立命的本事,讓明蘭做事獨立有主見,幫明蘭在夫家站住腳跟。
盛老太太不僅撫養了明蘭,還撫養了華蘭、長柏,這兩個人雖然都是大娘子所生,卻在盛老太太的培養下明事理、有主見,長柏更是為人正直,成為盛家幾代人最有成就的。
而在孫子們一個個成親後,盛老太太有肩負起培養盛家第四代的重任。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父母的教養至關重要,為孩子“計深遠”不是對孩子永無止境的溺愛,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認為“對孩子好”,而是叫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如何獨立自主、明辨是非,扛起他們人生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