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圳小熊打金工作室
-
2 # 阿怡呀呀呀
這句話在我看來是道德綁架。
沒有做老人的不是,只有做兒女的不周全。難道老人做錯了,我們做兒女的不能勸說,只能一味應是?
老人年紀大了,也容易糊塗,在某些事上不聽兒女勸,固執己見,最後等闖了禍來怪兒女的不是。老人老了,經歷得事情多,但時代在發展,人情世故也變了,跟不上腳步的老人會做錯,也很容易做錯。
很多老人不聽子女規勸,最後出了事,不明內情的人來怪子女。這句話就等於在告訴你,無論老人做錯什麼,都是你這個做子女的責任。
沒有做老人的不是,難道老人不聽勸,子女還要時時刻刻跟在老人身邊,這樣就周全了?
盲目的孝順是愚蠢的,老人的不是就是老人的不是,別讓老人肆無忌憚,用孝壓著,做錯了,老人怪你,不會長記性,下次還犯,還是你的錯。
-
3 # 小吉sunny
每個人都有他的道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家庭就不是講理的地方。雙方都要各退一步就好。老人多體貼兒女的辛苦,兒女當老人是老小孩,就會發現沒有完全正確的一方。
-
4 # 葩拿馬說
這句話的成立或者說使得其看似有道理的前提有二,一、百善孝為先,老人有對兒女的無私大愛,兒女就應當有孝順老人的呵護備至,這個一來一往,很和諧也很自然更合乎情理。二、也有不合乎情理的一些特殊情況,就是老人就是很不是,就人際關係學來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異常複雜,愛恨情仇彼此利益不因是父子母女就不會發生就可以忽略,有不孝順的兒女自然就會有各種“房似錦她媽”式的父母,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在口口聲聲所謂的天下無不對的父母,只有做的不周的子女的話,又滑稽又悲哀。
-
5 # 使用者添馬神通
人無完人,老年人也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但我們完全可以包容!因為,老年人他們的餘生都會託付子女,絕對是不會不安好心!思想基礎一定是好的!何況他們的思維也不那麼敏捷。
-
6 # 月亮人
沒有老人的不是,只有兒女的不周全。這是老人的一面之詞,不準確,道德綁架。
養兒育女確實堅辛,從呱呱墜地,讀書成人,完婚論嫁,父母都操勞一生。最後的歸宿都想安度晚年,天大地大都不如父母恩大,天倫之樂子女是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不給的。
但有一些老人就有點不論不類了,子女都成家立業了,應該放手清閒,偏偏愛管閒事,在兒女之間挑拔離間,造成子女不合。或者是在財產上偏向。更有少數老人自恃財產豐富,在幾個子女中偏向某一個人,甚至寫協議與其它子女絕情。殊不知在自己不能自理時才想起要所有子女共同護理,這時子女們心理就不平衡了。矛盾重重,為子女埋下伏筆,這就是道德綁架。
-
7 # 浮塵飄落1條
對待老人,萬字以孝為先,即使老人說錯了或者是做錯了,都不能去責怪,老人的經歷和閱歷也許就是保守些,就是認知不同,有的時候不認同也不要去反對,做人就要懂得,三綱五意。
-
8 # 暗是倒過來的光993
有失偏頗,更多的是把父母的不對之處,用愛的名義包裹起來,有道德綁架之嫌。但父母的恩情無以回報,為人子女,要會辯證看待。一是理性看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父母是普通的凡人,同樣也會犯錯,不能因為父母的養育之恩而站在道德層面,把所有的錯誤轉嫁到女兒身上,這不公平。在農村,一些晚年悽慘的老人,固然有子女的不對之處,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不周全造就的,這是因果關係。在農村多子女的家庭中,或因性格、年紀、性別等方面的原因,有的父母對子女出現偏愛,這是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還有的,在以擁有財富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價值觀念支配下,一些父母不會“一碗水端平”,只是把這些不周全隱藏在深處,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強加在子女身上。“嫌貧愛富”是人的本性,講究價效比,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嚮往。在你陷入困境時,部分父母同樣也會遠離你,古有“人窮斷六親”的說法,“六親”就包含父和母。現在的父母同樣在你貧困潦倒時,認為你沒有出息,沒給他長臉,也會出現遠離你的情況,選擇趨利避害。所以,父母出現不周全的情況是有的,這是客觀規律,會存在的。二是正確對待。父母從小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對於我們出生在農村的70後,更是深知父母的不易,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飽似乎成了一種奢望。但年輕的父母寧願自己忍飢挨餓,也要把最好的留給子女。現在,我們為人父母,更加容易理解父母的所作所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父母曾經如何對待過你,都要學會釋懷,“十個手指頭還不一樣齊呢”。好好工作,努力賺錢,給他們有臉面是最好的回報,保障他們衣食無憂是兒女應盡的義務,不必強求讓他們吃的多好,穿的多貴,滿足即可。無論身處何方,有事無事電話多聯絡,讓他們聽聽聲音,互道一聲“保重”,逢年過節,有錢無錢,回家陪伴他們,聽聽他們發發牢騷,聊聊家常。生病的時候,盡力抽空回到他們身邊,好生服侍,不要嫌棄,他們的今天,也就是我們的明天。所以,要正確認識父母,理解父母,各有各的不易。更不能以父母做事不周全為藉口,而懷恨在心,不盡孝道,不要重複“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
-
9 # 春暖花開003
我們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很多價值觀是農業社會傳下來的。這些道理,農業社會講就非常對,工業社會就未必了。
農業社會資訊落後,獲得經驗的渠道弱,一個人的判斷力,很多時候要靠經驗積累,所以一個會積累經驗的老人的意見很重要。
農業社會,老人有經驗,孩子多聽老人安排,是對的。
但現在不同了,現在是網路時代,獲得知識的渠道太多了。
一個靠人生經歷獲得知識的老人,跟一個從網路獲得知識的孩子,能力沒法比了。
一句話,我們這些老傢伙,不行了。
網路時代的老傢伙,要生活幸福,要轉變觀念了,以前我們要求子女聽我們的,現在我們要聽孩子的。
安安樂樂聽孩子的,按照孩子的安排去生活,晚年會很幸福的。
倚老賣老,非要拿主意,就麻煩多。
-
10 # 我是圓夢
沒有做老人的不是,只有做兒女的不周全,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並不完全正確,針對有些家庭婆媳不和會影響到夫妻關係不和諧,也是造成離婚率升高的的主要原因。既然婆媳關係成為矛盾的主題,肯定會與老人脫不了干係。如果老人非常明事理的話,會充分理解兒女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職場競爭帶來的所有負面影響和巨大壓力,從財力,物力和人力上儘可能的幫助他們度過事業受挫和哺乳期等困難時期,儘量避免過度干預年輕人的生活,因為時代賦予了兩代人價值觀等很多層面的代溝,所以儘量各自留有充分的生活空間,是降低矛盾產生的關鍵節點。
另外做為晚輩更要懂得知恩圖報學會感恩,老人為籌備子女的婚事幾乎花費了一生的積蓄和精力,他們歷盡滄桑,散盡家財為你們建立當下的幸福之家,年輕人更應該用實際行動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順”。正如歌曲《常回家看看》所描述的一樣,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
當下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多數是獨生子女,各自都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自然形成了彰顯個性的時代,受西方文化的衝擊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平時對老人的尊重程度也大大減弱,這也是造成婆媳關係不和諧的主要原因。因為婚前在父母面前習慣了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的生活習慣和對父母的表達方式。但是到了婆婆面前依然保持原有的處事風格,肯定會超出婆婆的心理承受能力,由雞毛蒜皮的小事開始越陷越深,最後發展到日子沒有辦法再繼續下去的結果,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做為子女一定要分清血緣關係才是決定老人對你的體貼度和寬容度的唯一標準。切記不要從結婚時改口那一刻起忽視了血緣關係的自然規律,進而忽視了母親與婆婆角色的隨時切換。打個比方或許不是很恰當,母親好比是央企,只要你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就永遠會寵你,愛你,並且你會永遠吃香的喝辣的。婆婆好比私企老闆,如果你沒有情商,不會說話,不會辦事,自然不會有好果子吃了!會隨時面臨被炒魷魚的困境。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輕則婆媳之間怒目相視,重則升堂問斬會無情地拆散原本幸福的小家庭,隨之而來的離婚潮又會成為多少無辜孩子的噩夢呢?就在昨天我看到網路上有一個年僅十四歲的男孩兒因為不堪忍受繼母和親生父親給他帶來的痛苦,走向自殺的絕路。
正是因為婚姻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導致年輕人對婚姻感情產生恐懼心理,造成很多大齡青年不敢結婚或不願結婚,生怕自己也會成為身邊那些婚姻不幸福的人。從社會層面來分析只有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徹底改變老人和兒女之間矛盾的本質,婚姻不僅僅透過男女雙方個人之間的相互瞭解,更重要的是雙方父母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及家庭背景的相互匹配和性格的融合度,才是決定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的關鍵因素。
-
11 # 紅瑪瑙666
我認為這句話不完全正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誤,更何況是老人呢?
第一:老人歲數大了由於出生的年代不同,所經歷的人生不同,和兒女們會有代溝,有時就會做一些孩子們認為錯的事情。
第二:老人歲數大了,由於身體的各個器官在衰老,大腦反應也會越來越遲鈍,眼花耳聾這必然的,所以有時候的判斷也不會正確。
以上兩點都是老人們容易出現的錯誤,但作為兒女該怎麼辦呢?
第一:寬容大度。父母老了對他們所犯的錯誤必須寬容,不能斤斤計較。並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有些危險的錯誤必須嚴肅的提醒,多和老人溝通,多講一些能讓他們理解的道理。
第二:耐心。耐心至關重要,俗話說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就和孩子一樣,做為子女必須有足夠的耐心,一個字忍。
老人有時犯的錯誤也很氣人,但作為子女一不能打,二不能吼,三不能摔東西,只能強忍下心中的怒火,和老人慢慢講道理。
第三:把老人當成自己的孩子。父母老了作為子女要轉換心態,父母老了已經不是那個你從小事事都依靠的人了,他們現在需要依靠的人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必須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有所依靠,讓他們看到我們就安心。
最後一點,父母老了,兒女都成年了,忙家庭忙事業,有時也免不了對老人照顧不周全,但是隻要孝心到了,盡力了就不愧對父母!今天講一個我姥姥和我媽的故事,在我姥姥七十歲時候,姥爺下世了,舅舅在外地,兩個姨姨家姥姥不願去,為了照顧好姥姥,就把姥姥接到我媽家一起生活,姥姥脾氣不好,剛來我家不習慣老是衝我媽發脾氣,我媽就帶著姥姥逛街,帶著姥姥去鄰居家串門,帶姥姥去外地我姐家,走到哪帶到哪,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樣。
老人們都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我姥姥也不例外,我媽這麼細心的照顧著,我姥姥老對外人說兒子好兒子好。我媽笑笑也不理她。
姥姥是九十二歲去世的,在我家住了二十二年,我媽就這麼無怨無悔的照顧著,這一點非常令我們佩服!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就是子女和父母的關係。由於我們和父母血脈相連,這一生是分不開的,什麼老人的不是,兒女的不周全那都是小事,不足掛齒。
不要去管別人說什麼,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咱自己的父母自己疼,和別人沒關係。
-
12 # 註冊也挺麻煩
說這話的人問題大了,又在不顧現實維護家長制的權威地位,大量的保健品賣給了誰?超市打折商品瘋搶的是誰?民間集資被騙最多的是誰?說這話的人是瞎子嗎?現在的社會很複雜,老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尤其是一些孤獨的老人,對新的社會現象的認識不足,所以更容易上當受騙,這是子女造成的嗎?指鹿為馬的趙高說法。
-
13 # 馬金駒
用一句話:
看到今天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們,吃穿的講究,經濟的消費,有誰又敢預料到他們的明天是什麼樣子?
-
14 # 頂棚匠
這句話完全正確,無可挑剔。父母愛兒女是絕對付出大愛的,包括那些“跳牆剜窟窿,做賊說謊的不爭氣兒女,還有讓他(她)們一生都抬不起頭丟淨臉面的兒女”。
有誰在被執行槍斃時,他的父母沒有哭死緩活地為他收屍?
有那位父母,嫌丟人不承認他(她)們的兒女身份?
俗語說的好,娃娃乖大家愛,娃娃蠻他爸他媽愛。
假設有人會說,我的父母從來沒愛過我。錯!果真這樣,你還能活在這人世上嗎?
天下父母心啊!別虧?
-
15 # 藍黑色國風
我只知道壞人也會變老,那麼壞人變老會好麼?不可能,那麼會對兒女會好麼?可能會,因為虎毒不食子嗎?但是對子女好,這種人做事的自私自利霸道不講理還是會暴露,不好相處,子女會很累,當然這種人的子女也不是好惹的
-
16 # 心空塵了
本身就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當然沒錯。但是對有些老年人他上了年紀的時候,也是會有錯的。我們做晚輩不也是不用說的那麼明白嗎?跟自家的長輩論對錯。好像沒有多大意義。錯不錯讓著一點。哪個年輕人不是這樣啊? 假如非要弄個明白,那肯定是安靜不了。家家都有老人誰都明白。
-
17 # 不褪色老兵
沒有做老人的不是。這句話,我認為不完全正確。如今是屬於法制和諧社會。一切講究平等。有些老人。倚老不尊,倚老賣老。強詞奪理。提出一些不符情理的過分要求。蠻橫無理。這種現象在農村表現得比較突出。特別是有些文化比較低下。表現的比較嚴重。以為自己是老人。對子女提出一些過分要求。
-
18 # 品評新世相
中國很多傳統文化本質是好的,可是在代代流傳當中讓人讀歪了。比如程朱理學之與儒家,就屬於歪嘴和尚唸經,完全扭曲了本意。
任何一句俗話,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更為簡單直接的表現。但是這東西要理解正確,不能拿著它做不恰當的解讀,變成一種道德綁架。
這句話如果解釋成老人怎麼做都是對的,錯都在兒女這邊。這就是典型的過度解讀和歪曲解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別說老人,名人,偉人,誰沒有個錯的時候呢?
正確的來理解,這句話其實是在強調一種心態,而非一種呆板的行為規範。沒有做老人的不是,是指老人,父母,長輩犯了錯,年輕人別太往心裡去,別計較。不要因為老人的行為有了心結,從而對老人開始疏遠,甚至反感。
只有做兒女的不周全,是估計子女在老人犯錯還固執的時候,別說話不客氣,簡單粗暴的提要求。而是換位思考,找找老人錯誤想法的原因,然後能夠想辦法更溫和的去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始終保持對父母的尊重。
與父母相處,多點耐心,多點關心,多講究點方法。那些父母說了算,啥都聽他的子女那叫愚孝。指不定啥時候就害了老人呢!
-
19 # 魯中居士
這樣的老人從古至今沒見過,倒是從文學作品裡看過這樣的,即使是神仙還分正反而吶!比如說老人無事兒打牌賭博、酗酒、挑撥是非,兒女如何幫他"周全″?
-
20 # 邊關鄉情
要辯證的認識、客觀的分析、靈活的去處理。我認為應該這樣來理解和應對:
第一,用辯證的觀點來看,老人的"不是"是"合理"的。老人年齡大, 對過去的事物印象深,更新慢;思想滯後,用老眼光、老思路去看事處事。有時還存在思維定勢的問題。
於是,老人在生活中看問題、理解問題、處理問題時,和當前的現實標準不符,顯得“不是”。
正常來看老人確實存在不是,是錯的,用科學標準來衡量,用子女的觀點來看也是不合理的。
但是,辯證的看,老人的"不是"是客觀的、“合理的”。就因為他們“老”,他們的經歷和思想是客觀的,難以改變的,既是合理的。
第二,用科學的觀點來看,子女的"不周全"確實不周全。老人由於思想滯後,思維能力有限,認識問題偏面,子女感到老人“倔強”“不可思議”,自然就顯得“不是”了。
而作為子女的在面對老人的“不是”時,認識不清,理解不透,於是就不能“周全”應對。
最後,老人把自己的“不是”當成“是”;子女把自己的“不周全”當成“周全”。
相互不認同,出現矛盾,導致不快或其他不良後果!
第三,子女要理性面對,靈活應對,把老人的"不是"處理周全。一是要辯證認識老人的“不是”。
有道是:存在既合理!要用辯證的思維和觀點看待分析老人的不是,認清其“合理性”。
二是要理性的面對老人的“不是”。
老人的不是雖然說有其“合理性”,且有大小輕重之分。不能小題大做,也不能大題小做!
三是要周全的應對老人的“不是”。
本著不讓老生氣、事情圓滿解決的原則去處理。思維要變通,態度要可親,方法要靈活!
總之,辯證的看,老人的“不是”,存在是客觀的、"合理的"。子女的不周全卻是"不周全"。要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用靈活變通的方法去應對!確保周全處理好老人的"不是"!
情滿四合院中一大爺給傻柱說了一句話:沒有做老人的不是,只有做兒女的不周全。這句話咋一看有點道德綁架的意思,仔細一想又有點道理。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回覆列表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給你父母氣受得?誰給你的資格?沒有父母,你從哪裡來?孝不是道德綁架,而是真心實意的對父母好!!!額外補充,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因為我們都會死,所以一代代繁衍,你給父母氣受的時候你在想什麼,你的孩子如果這樣對你,你會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