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閱後有感

    需求什麼,怎樣拉動經濟

    今天,我們不談股市,談宏觀經濟!

    經濟是股市的基礎,想通了宏觀經濟是怎麼運營的,那麼離把握股市發展趨勢也不遠了。經濟增長靠什麼?很簡單,投資 ( I )、消費( C)、政府支出(G )、淨出口(X-M),GDP = C + I + G +(X-M)。我經常在電視或網路上看到,很多經濟學家、官員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到“目前中國經濟從依靠投資拉動開始向靠服務和消費拉動轉型,經濟形勢穩中向好”;其實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從邏輯推理角度出發是本末倒置,也不太符合中國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國家提出經濟轉型升級,依靠服務和消費拉動經濟,主要是出於中國投資佔GDP的比重太高,達到50%左右。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證明,一個國家持續多年將投資佔GDP比重保持在40%的水平,必然導致生產能力過剩,利潤水平下降,銀行壞賬增加,並可能引發經濟和金融危機。 當然過去的經驗也不一定是真理,其實也是有其它辦法的。總之,國家已經認識到這個投資過高的危險性,特別房地產投資過高帶來的泡沫風險。

    但真得靠消費或服務能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消費增長靠需求及收入,需求靠好的產品及服務,但光有需求不行啊,得有收入啊,收入從哪來?工資、投資性收入、財政補貼收入等,我想對於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主要靠工資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工資的來源是就業,就業的基礎是企業發展。如果企業發展不好,大量人員失業,收入從哪來啊!消費成了無源之水。所以消費本身不能拉動經濟,就業才是拉動經濟的基礎。所以美國特別重視非農就業資料,每個月都要公佈一次,來衡量經濟發展的好壞。2015年中國由於人民幣估值過高、國內產能過剩,大量企業倒閉跑路,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國內的實際消費能力也大幅萎縮,這個從201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形勢也可以看出(下半年10月1日,由於出臺1.6升以下小排量車購置稅減稅政策,又刺激了銷量上升)。

    關於服務業拉動經濟

    那也是沒有科學依據。服務業指從事服務實體企業(工業、農業生產企業)。服務業包括: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資訊傳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業,餐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發展可以最佳化分工、提高效率。但它的基礎還是實體企業,如果實體企業大量倒閉,那麼銀行也會因壞帳原因倒閉,運輸服務業也沒有服務物件。舉個極端的例子,某個地區只有一家出口製造業企業,因為各種原因,出口形勢不好,倒閉了,大量工人失業,然後大家都去開飯店發展服務業,那誰來消費?所以依靠服務業是不可能根本改變經濟發展趨勢,只能是區域性改善內部經濟結構。那麼美國為什麼能依靠服務業發展經濟?國情不同,美國的金融市場(股市、債市)是全球金融市場,美元是全球結算、儲備貨幣,全世界大量優秀的企業都去美國金融市場透過上市、發債等形式融資,這就需要美國的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服務機構來為這些企業服務,從而帶動了這些機構的發展及相關就業。另外,美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也很發達,也是面向全球服務。而中國目前來說,沒有這個條件,也沒有這個能力,這個也不是短期能解決的。

    說了這麼多,靠消費、服務都不行!那靠什麼呢?還是靠投資嗎?

    不是,短期靠基建、房地產投資來穩定增長,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淨出口,出口減進口(X-M),也就加大出口力度,化解過剩產能。其實早些年,中國就是靠出口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當然,出口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2016年以來,由於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貶值,國內製造業企業出口形勢大為改善,也重新帶動了就業與消費的增長。但總體來說,人民幣綜合匯率比2010年之前還是偏高的,所以出口是否進一步增長一方面跟產品的競爭力有關,另一方面跟匯率密切相關。人民幣綜合匯率是否會進一步降低,從而刺激出口增長,這就要取決於美元、歐元等世界主要貨幣的走勢。

    總之,一句話,當前中國經濟是否會進一步好轉看匯率、看出口增長!

  • 22 # Gw千里雪

    現在人們需要生活。

    過去生產力落後,科技落後,人們拼命工作,都只是為生存而活著。今天,科技進步了,生產力發展了,應該不要要求人們為生存而工作了,應該讓人們為生話而工作,只有這樣,人們才含有幸福感,才會有夠買力,才能拉大內需。更重要的一點,這才是共產黨的初心。

  • 23 # 使用者8518124582079

    工業農業科技醫療教育等都能拉動經濟,經濟快速慢速並不重要,人民幸福,社會穩定,國家真正的富強,才是經濟增長所應達到的目的。

  • 24 # 藝術五行

    現在人們需要什麼?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六十以後追求健康休閒豐富多彩的生活,最需有人組織創辦各類性趣小組活動。如音樂戲曲舞蹈丶詩歌朗誦與創作、書法繪畫交流、健康養身、棋藝遊戲等。還可適當的社會公益活動。充分體現人生價值。

    中青年群體主要是物資消費。主要需求是房、車、家用電器、日常用品、孩子的教育支出、老人的贍養支出。這些消費規模可以透過大資料得出比較準確的答案。亦可透過移動資訊平臺作社會調查得出結論。

    對於小孩的輔養及教育支出。人們最想獲得高質量的基礎教育,中華文華教育。建議國家組織頂尖的教育資源開發符合小學生生理、心裡特點的,寓教於樂的各種教育軟體。如將我國古典名著、寓言故事、成語典故等編成遊戲式的教育軟體供各學校作為課外教材。如能實行,必將開拓廣闊的市場。

  • 25 # 前海共享互聯投資

    現在人們最需要的是信心!

    其次是銀行資金的支援,降息,降準,散錢,刺激經濟恢復。

    如何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幾點看法:

    一,TMT產業鏈為例,全球龍頭企業幾乎都認為,中國在復工的展現的管理能力,進一步驗證了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的製造業優勢:在封城之後僅僅兩個月內,疫情受控,生產能力幾乎滿血復活,不論是紅黃綠碼技術應用,還是體溫、口罩、食堂隔斷 等公共衛生管理,以及員工的配合度,都遠勝於其他潛在搬遷目的地如東南亞,後者目前正經歷更坎坷的生產停擺供應脫臼。

    ~加大和刺激丅M丅行業發展!

    二、刺激經濟,銀行降息,降準,散錢。

    1,改變金融企業“嫌貧愛富”思維,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讓就業主戰場的中小企業活下去,從而帶動就業,增加一線勞動者報酬;

    2,加大科技創新,拓展新空間;

    疫情促使下更重視數字基建,即雲服務、IoT、遠端等。中國恰巧正在5G、資料中心、IoT等數字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或許優勢得到加強而非削弱。

    三,完善市場機制,放開拓寬就業渠道

    放開、拓寬,轉型各種就業渠道,讓社會底層大眾有事做有飯吃。其中有序放開“攤販經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四,調整,增強國家級重大投資領域

    過去國家級投資,往往集中到了諸如高速公路、高鐵、人工智慧等領域。雖然帶來了巨大效益,但由於這些領域用人少,不能給更多人帶來工資收入,對社會消費貢獻較少。

    更多把國家級鉅額投資主要用於帶動行業廣,用人數量多的領域,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刺激國內消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山王榴蓮是哪裡產的?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