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糧小咖
-
2 # 畜禽養殖學堂
現在不僅僅是糧油店,就連超市都有市民搶購大米。而這背後無外乎是國外的嚴重疫情讓民眾感到擔憂。而且炒作厲害,每天上網看到的訊息就是“糧食危機要來了嗎?”,“某超市貨架被搶購一空”,“某國又禁止出售大米、麵粉、大豆......"等等,這些問題能不讓民眾擔心嘛。
所以在我看來這些搶購大米的人的心態也就一點,那就是攥在自己手裡的東西才是最可靠的,才有安全感。從國家、社會層面來講,當然不希望民眾盲目屯糧,其實這是最正確的。其一是我國糧食儲備量是夠的,通俗的來講就是自己產的糧食囤起來了,並從國外進口以補充市場供應,所以民眾不應該擔心沒有糧食,而且新冠疫情對於我國的農業耕種也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不影響糧食豐收。就連袁隆平爺爺都出來說了,我國糧食供應沒問題,大眾不用鉚勁兒的屯糧,沒必要過於焦慮。
在專家看來,人們都屯糧,最壞的一點是會打破糧食生產和供應的一個動態平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糧食在播種和產出是有一個週期的,如果人們都屯糧,勢必在新糧食還沒有上市之前,打破這個平衡,那麼對糧油價格就會造成影響。
也就是說,國內不會存在沒有糧食吃,不會存在貨架空的局面,但是糧價勢必會漲。所以大家都是小民心態,那麼說半天還是要漲價,我還是多買幾袋大米吧,而且心想,大家都在屯,自己不屯心慌。
其實搶購東西在國內也發生過很多次,大多出於以上這幾種心態。個人覺得,如果你實在是不放心,你可以多買幾袋放家裡,看著圖個安全感;而至於屯幾百公斤上噸來賣,發國難財,那就沒意思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疫情還在繼續,大家注意安全,除了一口吃的,大家也會有更多思考吧。
-
3 # 731009zys
利用疫情離譜的漲價要堅決打擊,出現囤糧風波時國家拋售儲備穩價予以平息。兩個月後夏糧面市,中國不會出現糧荒。只要現在引起高度重視,穩定播種面積,不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中國的糧食安全無須擔憂。囤糧現象自然消失。
-
4 # 2020末日倖存者
因為口罩酒精和豬肉,群毆了我[打臉][加油][大哭],本來一開始是不恐慌的,可看到今天糧食局的變動[委屈]我心態一下子就崩了[傷心]寧濫勿缺
-
5 # 快樂1694776971092
很正常,有備無患。現在流傳的說法太多,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普通百姓是分不清的。實際也是說不清的。所以說,做些準備。也是無可非議的。
-
6 # 生活大師44310468
俺猜想,老百姓不是怕缺貨是怕漲價!中國60%的人生活很簡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再簡單一點:柴米油鹽!有了這些基本要素就可以生存。
-
7 # 濱海內退
搶購不是怕斷供,而是怕價格飛漲,實際上絕大多數搶的也就是半年的儲備,因為平時都是現吃現買,當下儲備幾個月口糧和調味品也屬合理,這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有錢人才不搶了,大米漲到200元一斤都無所謂。
-
8 # zsh7859245
大米缺不到哪裡,但最近3、4個月會青黃不接,而今年的話現在下種又不是來不及,而鹽則完全沒了必要搶,能吃多少鹽啊!該產出還是正常產出!
-
9 # 川流不希
主要是這次疫情範圍太大了,又有哪些(專家)人的胡亂猜測讓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不知所謂,只好來個不管結果如何都備點吧。免得最後……
-
10 # ne咖咖
怕漲價的心態 去年有人因為豬瘟炒肉價 之前還有炒大蒜的 炒大蔥的 今年來個米油漲價的訊息 而且在越南等國禁止糧食出口全球新冠肺炎導致各種活動停滯的前提下 出現這種恐慌是正常的 再說了 米油本身就是消耗品 買多了可以慢慢吃 總比哪天突然米油價格來個翻翻讓人心安 有備無患的心態 沒啥毛病
-
11 # 逍遙強強11
大米和鹽有啥好搶購的啊,這些國內可以早就自己自足了,現在最應該搶的是肉和奶,因為這些都動物是吃豆子長大的,而國內只能20%其他全是進口,而且這些可以少吃,本來我就吃不起哈哈!
-
12 # 海122
放心,大米什麼的生活必須品國家是管夠的,不要有事沒事故意炒作,一個這麼大的國家這些最基本的都解決不了那還不亂套了嗎?
-
13 # 九代杏林傳人
故弄玄虛,炒作的作用就是製造恐慌,對散佈謠言者繩之以法,屯糧屯鹽能屯多少?中國是農業大國,超市的糧食很少有進口在買,都是國產糧食,搞這種謠言者無法是些不良商家發國難財而已,
-
14 # shang482
都是神經病,無腦的人,搶大米你能存放在哪裡,大米不是稻穀,不可以長期存放的,會黴變的。搶鹽?想鹽鹹肉嗎?,多吃鹽會早死的,我國是產鹽大國,你有多少錢去買鹽,鹽商高興壞了,哪天腦子進水了還想搶什麼?你能搶得過來嗎?
-
15 # 渭水三農人
其實,回過頭大家看看,每當有災難或者疫情發生的時候,人們總會出現恐慌,盲目囤積的現象,這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能,不管是我們國內也好,還是國外也好,都是一樣的,那個不想讓自己在災難和疫情時候生活的好一點呢,都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我國以前也就出現過幾次搶購的行為,大家記得比較清楚的可能就是非典時的囤積米,福島核電站時候的囤積鹽,再到前一段時間的囤積口罩,雙黃連口服液,再到現在的囤積糧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災難和疫情發生時候進行的,再像其他時候發生颱風等小規模發生的囤積行為,那是多不勝數。
像題主所說的:你怎麼看待現在搶購大米和鹽的行為?都是什麼心態?來個大家聊一聊。
首先就是大家盲目跟風,隨大流的心態。好多人在知道國外糧食禁止出口以後,就擔心我國的糧食會出現緊張情況,所以大家都出現了一種恐慌的心態,然後就是一窩蜂的進行搶購囤積,這其實是真沒有必要的,我們要相信國家和政府,更得相信他們釋出的訊息,我國的糧食產量富足,庫存量大,根本不會在疫情期間出現糧食短缺情況,所以我們盲目囤積是沒有必要的。
我們對待這種生活必須品,要保持以理性的觀念,清醒的頭腦經行購買,像糧食,食鹽等這些生活必需品,就不會出現短缺的情況,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購買食用,保證正常生活就可以,盲目囤積是沒有必要的,我們越慌忙的囤積,就給不良商販的機會越多,最後還是我們買單,吃虧的最後還是我們。
總結
我們要時刻保持一個平常的心態,清醒的頭腦,正確對待自己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情況。
-
16 # 葉朝暉Sunshine
有備無患,國家有國家儲備,家庭有家庭適度儲備,三到六個月基本就夠。不需要過度囤積,沒有意義。市場經濟下,最多是臨時性供應緊張。短期稀缺。產能上來就好。因此一般三個月家庭夠吃就好,不放心半年也夠。
-
17 # 使用者7244146083826
搶米麵的,我覺得沒必要。家裡買兩袋大米,一袋麵粉就可以了。糧食是國家戰略物資,沒到那個地步。你想到的國家能想到……不必驚慌。至於“搶”鹽的人,我只能說,他媽的腦子裡罐的大糞,被屎糊住了。不是吹的,青海省的三大鹽湖(察爾汗鹽湖、柯柯鹽湖、茶卡鹽湖)的鹽夠全世界使用幾百年年都吃不完。何況還有小鹽湖和其他省的鹽湖呢。
-
18 # 使用者規規矩矩做人
1.總有人喜歡捕風捉影的事。
2.對祖國不瞭解。
3.不動腦子的去想想。
假如出現,你能屯多少呢?會變質不?醒醒吧 ,糧荒這種情況,不太可能。至於鹽 ,更不可能缺。
-
19 # 轉身小鹹魚
可以理解的,哄搶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災難而是因為恐慌,很多人結合今年的疫情情況,各國禁止糧食出口等新聞來看,得出糧食會有危機的結論,這並不是完全是胡亂猜測。首先我認為,國家在糧食這個問題上面的重視程度來看,應該是不至於出現糧荒的。但是會不會出現影響價格這就不太好說了,全世界的疫情如果繼續蔓延,錯過新一季糧食收成,肯定會有明顯的漲價,所以我覺得長遠來看糧食價格鐵定會漲。退一萬步來講,囤糧囤油這些事,就算做錯了也不會有什麼壞處,你買幾包米麵放家裡又不會壞。
-
20 # 若水流香
其實,老百姓在家裡屯糧根本就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本來,老百姓不屯糧,國家也要屯糧。現在國家糧食儲備庫正好可以消化一部分存糧,然後補充一部分新糧。這樣老百姓手裡有糧,國家也有糧,老百姓相當於為國家減輕了一半的儲備負擔。俗話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這樣我們可以從容應對複雜多變的後疫情形勢。
回覆列表
你怎麼看現在搶購大米和鹽的?都是什麼心態?
近些年來,國內還真的出現過不少搶購風潮,比如早幾年因為福島核輻射而搶購囤鹽,前一段搶雙黃連,包括最近的搶購大米麵粉等等。雖然這些商品嚴格上來說,都是單價不太高的,特別是米麵油食鹽等,都屬於日常生活必需品,花費的錢不能算多,頂不上買個金飾、名貴手錶啥的,但換個角度想想,在現如今的社會環境下搶購真的有必要嗎?
首先,最近這一波搶購大米和麵粉,並且帶動了米麵價格的小幅上漲,主要還是因為國外疫情發展導致一些國家出現了食品搶購、部分國家實行了農產品出口限制等,再加上乾旱、蝗蟲災害等炒作的國際糧食產量預期下降,使得國內很多人再次變得不淡定,出於對可能發生糧食危機的恐慌性擔憂,很多人走進商超、市場,買了很多大米麵粉,甚至還有囤積原糧的。
再次,其實仔細想想,且不說我國糧食產量在近二十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農業生產基本穩定,糧食庫存較為充足,有著足夠的底氣和實力來應對可能會發生的糧食危機。只是從國家在宏觀調控的舉措和現如今的社會環境來看,沒有太大的自然災害,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也是階段性的,國家常年致力於保證米袋子和菜籃子的安全,可能區域性地區在個別年份比如2010年西南大旱的時候因為搶購使得市場上大米等商品有了一段的緊張,但很快國家就透過國儲糧食的投放保證了的供應。
綜上所述,對於大米麵粉食鹽等生活必須品的市場供應來說,我國是有著多年來的經驗教訓的,當然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每年的假期、每次出現一些較大範圍的自然災害等,保供穩價、確保糧油市場穩定,都是重中之重。此次由國際傳導過來的恐慌,在國內竟然有如此的市場,也確實讓人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