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毅淼夫婦帶娃記
-
22 # 微笑不婷
孩子半歲以後大多數媽媽會開始焦慮陷入上班與全職的兩難之中.
如何去權衡取捨,首先我們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來分析瞭解當下的問題.
1.家中是否有充足的人手能幫您去照顧寶寶的飲食起居?
2.是否害怕存在隔代教養的問題?
3.如果做全職媽媽是不是會造成家庭生活負擔?
4.害怕自己照顧不好寶寶想要逃避?
5.害怕因為照顧寶寶耽誤自己的正在上身階段事業前程?
部分媽媽在產後長期休息不好,照顧寶寶非常辛苦總是擔心焦慮,感覺自己左右都沒有照顧到,沒有把握好,容易引發產後抑鬱情緒,此時的媽媽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結下來的生活應該怎樣去取捨.
先排除自身原因再考慮寶寶,不要讓孩子成為您一直糾結的逃避的理由.
作為全職媽媽在家不是無事可幹的,可以合理的安排時間,制定時間,從小培養孩子良好作息的同時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
1.全職媽媽在家可以透過現在教育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利用機會考取自己一直沒有時間去完成的考試,重新做一個職業規劃.
2.可以透過網路平臺把自己的育兒經驗分享給更多的新手寶媽寶爸.
3.如果想有上班儀式感可以做一些輕鬆愉快的兼職.這樣帶娃掙錢兩不誤.
在家照顧寶寶的好處:
1.能很好的照顧到寶寶的飲食起居;
2.能關注到寶寶成長特點及時的給予引導;
3.能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影響寶寶的性格;
4.能培養寶寶生活的習慣與自理能力;
對於寶寶來說,大多數嬰兒在半歲後從母體帶出來的免疫力已經起不到保護的作用,所以這個階段寶寶開始會有小打小鬧的生病發燒情況發生,他們需要透過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對於寶寶來說開始了一場小小戰役.
古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知老”,蒙特梭利博士研究發現,6歲以前的兒童有著驚人的學習力與模仿力,她稱之為“吸收性心智”,吸收性心智是兒童特有的無意識的記憶力,是吸收環境並加以適應以形成人格的能力。這種心智在精神上是從無到有的,是人類共有的一種天賦潛能。
蒙臺梭利博士用兩種東西比喻吸收性心智:海綿和照相機。海綿的特質是不加區別的吸收任何東西,並且無法透過擠壓使其恢復。很多時候,無論好的壞的,孩子都會吸收,並且伴隨終生,不能回到以前的狀態。所以,成人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而言就很重要了。
而照相機只要輕輕一按,就會將所有的細節記錄下來,但當時是什麼都看不到的。孩子也是這樣,走到哪裡就照到哪裡,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來呈現。無論美好醜陋,孩子可以不帶任何偏見來攝取,對所發生的事情進行一個精確的描述。
6歲以下的兒童,都有“吸收性心智”,但是這種運作模式在0-3歲和3-6歲之間是不同的。吸收性心智從出生到3歲時無意識的,在3-6歲逐漸變成有意識地吸收。
一個孩子的性格習慣養成在3歲左右基本定型,好的習慣不易養成而壞的習慣很難糾正,0-3歲對於寶寶來說是非常關鍵並且重要的時期,3歲時大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90%的範圍,而體重到10歲時才達到成人的50%,所以腦是最早發育的,孩子年齡越小大腦發育越快,吸收能力越好.
每個孩子出生下來都有自己的潛力,並在和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個性。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有意識地去引導,才能讓孩子發展得更完善。
父母是原件還是是影印件,不管你多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上的缺席.
有時候我們是在害怕沒有安全感,害怕因為沒有上班照顧孩子,本來是累的筋疲力盡還被說成沒有為家庭付出,害怕因為帶孩子與社會脫節.
如果有良好的經濟基礎與家庭關係,希望更多一些時間去陪伴孩子,我們生下來了這個小寶寶就要對他負責,養而不教父母之過.
如果沒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家庭關係,建議上班的同時也要記得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及時的給予正確引導.
回覆列表
每個做母親的或許都經歷過這個內心無比糾結的過程,針對這個現象我也小有感觸,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也深有體會,我的建議是三歲之前在家繼續帶寶寶。
首先,從客觀情況來講其實寶寶在三歲之前最需要父母尤其是母親的陪伴,從一無所知到抬頭,再到坐立爬行,咿呀學語,一點一滴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而且也是養成良好習慣開端的奠基。
其次,隨時的陪伴也是見證著寶貝的點滴成長,雖然有時候可能會暴跳如雷,也有可能自己會有抑鬱時期,但是這些都是短暫的,相比寶貝一生的成長,再苦在累也值得。
最後,雖然在家帶娃,但也不一定意味著就不賺錢,現在是資訊時代,完全可以邊帶娃邊賺錢,而且要隨時瞭解實時動態,隨時充實自己,不要讓自己與社會脫節,這樣就既陪伴了孩子,自己也不會太空虛,兩全其美。
希望你能夠仔細斟酌利弊,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