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秋閣一憑欄

    辛棄疾是文武雙全,詩詞並茂的文學史上傑出的豪放派詞人,

    辛棄疾(一一四O一一二o七)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出生時金人已經佔領家鄉十二年。一一六一年他組織兩千人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農民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負責起草全軍的書檄文告,保管印信)並被派與南宋朝廷聯絡,完成使命北返時,聽說耿京為叛徒張安國殺害,就率領五十名騎兵闖入有五萬人的濟州軍營中活捉知州張安國,並策動萬人反正跟他渡江南下。

    辛棄疾發楊了蘇軾的詞風,後世以"蘇,辛"並稱,是文學史上傑出的豪放派詞人,作品題材廣闊,內容深刻,具有時代氣息:描寫山水田園的作品也清新樸素,別有一番情趣,辛詞數量多,藝術成就高,小令中調,長調都寫得很好,往往衝破詞的格律,不為形式所枸,他不但用詞來寫景抒情,還用來發表議論,他能寫雄壯豪放的.也能寫細緻小巧的,生動活潑,風格多樣,以前的詞人很少能與他相比,惟有時用典太多隱晦難懂,著有《稼軒長短句,辛棄疾還寫了不少描寫農村生活的詞這是退居鄉間時的作品,詞中使用白描手法,構成質樸清新的格調,反映出農家生活的片段和農民們的音容笑貌。此外,他在寄倩山水之餘,也寫了不少內容消極的作品,反映出他思想傾向中的另一個方面。

  • 22 # 熱冷710

    辛棄疾既是愛國詩人又是驍勇善戰的戰士,文武兼備,人才難得。他苦於遣詞煉句,多有驚人之筆。他打起仗來膽識過人,身先士卒,堪稱勇武之人。令後人崇拜!

  • 23 # 重大要聞

    軍事家、生命藝術家!他的一生即轟轟烈烈又無邊寂寞,他充滿鬥志又有著豐富多彩的生命情趣!“七八點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多麼美的意境和生命詩意的覺察,中國文化長河中如果沒有辛棄疾,該將會是件多麼大的缺憾啊!

  • 24 # 觀山屏大叔

    辛棄疾(1140年5月26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人,南宋官員,將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手記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迴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眾議,創制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地區。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冑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辛棄疾畫像

  • 25 # 黑雲卷

    辛棄疾既是詩人又是個戰士,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曠世奇才,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在我們印象中他首先是個文人,但如果去了解一下他的平生,會發現他是個充滿生命活力的鬥士,是個能人。

    辛棄疾從小健壯如牛,習文習武都十分勤奮,尤其酷愛兵書,素好研習古人的兵法。讀他的詞,經史子集等典故信手拈來,可見他的閱讀量之大。他在祖父辛贊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自幼養成了任俠之氣,立志為民族復仇雪恨。

    南宋時期的北方,反抗金國佔領和統治的鬥爭此起彼伏。時年22歲的辛棄疾拉起2000人的隊伍,投奔了其中聲勢最浩大的山東境內耿京領頭的義軍。耿京任命他當文官,掌管文書和帥印。但不到一年出了一件大事。當初和辛棄疾一起來投奔義軍的拜把子兄弟義端和尚,是個不守清規的出家人,他過不慣軍營的艱苦生活,有天偷偷盜走了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到金營去邀功。

    耿京知道後十分震怒,拿辛棄疾問罪。羞愧難當的辛棄疾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殺叛徒奪回帥印。辛棄疾帶一小隊人馬連夜出發,埋伏在去金營的必經路上。拂曉時分,騎馬來的義端和尚剛露面,辛棄疾一個箭步竄出來,揮刀砍翻馬。義端和尚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疾惡如仇的辛棄疾不由分說,手起刀落,叛徒身首異處。

    透過這件事,耿京對辛棄疾刮目相看,並越來越重用他了。

    時年23歲的辛棄疾,代表義軍辦完聯絡南宋朝廷的事返回北方,剛到山東境內,聽到了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死、義軍潰散的訊息。

    辛棄疾臨危不懼不亂,火速聯絡他以前的50個老部下,快馬加鞭趕到叛徒張安國就任偽職的濟州府。真是蒼天有眼,這天晚上,正巧碰上張安國在他的府裡宴請賓客,辛棄疾和幾個同伴衝進去,挾住喝得醉醺醺的張安國。辛棄疾一行押著叛徒,“渴不暇飲,飢不暇食。”渡過淮水,直奔南宋邊境。

    辛棄疾傳奇般的壯舉大震南宋朝野,連皇帝也連連稱讚。這壯舉也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抹上了最富有英雄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坯房客廳天花板漏鋼筋可以索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