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飛小象
-
2 # 耕堂讀者
淮陰屠夫侮辱韓信: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就用你的劍來刺我,要是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獨身一人,硬拼肯定吃虧。所以甘受胯下之辱。
韓信一直從軍一直跟隨項梁,後項梁亡,跟隨項羽,成為執戟郎,項羽近衛。史記載:信數以策幹項羽,項不用。所以是韓信多次進獻行軍策略給項羽,項羽不納,韓信才離開項羽。
個人認為這兩個故事恰恰都顯示出了韓信的智慧,其一不與匹夫爭短長,就是不逞一時匹夫之勇。按照利弊計較得失。殺了屠夫不能揚名,反而有可能被判償命,得不償失。其二,項羽數次不納進諫,足以說明項羽不賞識韓信,也並非韓信的知遇之主。良禽擇木而棲,是其政治智慧。
前者不逞一時之勇,後者謀求一世之功。都是不問對錯,只求利弊的冷靜思維。
-
3 # 文字域
古語有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是又有誰能斂盡鋒芒,甘心埋藏於黃沙之中呢。韓信也一樣,明明是黃金為何要被黃沙掩埋,怎麼能甘心自己碌碌無為當一個小領導。
我個人覺得韓信是拎得清的一個人。胯下之辱是人格侮辱,碌碌無為卻是能力侮辱。他把自己的職業素養,看得比自己的人格還重要。
當初韓信能忍受小混混的挑釁,從胯下鑽進去,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能做大事兒的,不能為了一個混混就毀了自己的一生,倘若為了一個混混毀了自己的大好青春,致使身陷囹圄,那麼自己的偉大抱負又該如何施展,如何能報答盥洗大嬸兒的一飯之恩,這顯然不夠明智。
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在項羽手下做一個小領導,肯定又不是韓信所能忍的。他的抱負讓他不甘心這樣碌碌無為的過自己的一生。他肯定要出人頭地,卻苦於沒有機會。多次的建言獻策都被項羽一票否決,縱有經綸天下之才,卻不得施展,真的是諷刺。
機緣巧合之下,他去了劉邦的陣營,在這裡,他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最終為劉邦平定了天下,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
4 # 情商第一課
胯下之辱起因是韓信當時在淮陽中遇見一個屠夫,屠夫侮辱韓信,你雖然長得高大,身上揹著劍,其實是個膽小的人。並當眾侮辱,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死我,你要是怕,那就從我胯下爬著過去。
只見韓信打量了他一番,地下身子,從他胯下爬了過去。街上所有的人都在笑話他,認為他是個膽小鬼。
但此時韓信心中卻在想的是,小不忍亂大謀,自己一身本事還沒有機會發揮出來,怎麼能在這種垃圾面前被阻擋了?不過這也讓他心裡有了一個結,等他當上楚王,第一時間找來當初哪位屠夫,任命屠夫為楚國的中尉。
韓信最先是投靠的是項羽。但是,韓信多次向項羽提出寶貴的意見,乃個項羽不理不睬,韓信多次提出意見都不被理睬,當年忍受胯下之辱就是為了出人頭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韓信心灰意冷之下離開了項羽陣營,從而走向了劉邦陣營。
韓信為何會離開項羽陣營?原因很簡單,忍受胯下之辱卻不被重用,而劉邦則是抓住了他這一點利益,使得韓信為劉邦奪得了天下,最終文明於天下!
-
5 # 刀筆傳神
韓信小時候就父母雙亡,平常靠釣魚換錢為生,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一個屠夫讓韓信從褲襠下鑽過去,而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說不定還會性命不保,便從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
韓信投奔項羽後任郎中之職,韓信給項羽出了很多計謀,但並未被採納,韓信覺得無法施展抱負,便離開項羽投奔劉邦,後來成就了一番功業。
胯下之辱只是小事,而抱負不能實現卻是大事。
-
6 # 雪花講史
雪花來答
如果分析了這兩個事件背後的原因,大家也就能明白,韓信為何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即一個是忍,一個是不忍,這兩件事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本質上是因為他不想死,忍下就能活,不忍就只能死,他能想到這層,固然不會在衝動之下殺了侮辱他的屠夫。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韓信的這種行為太過懦弱,不是大丈夫所為,我也有理由相信大部分男子遇到這種情況,會失去理智的去殺了這個屠夫,但在我看來這才是懦弱並且愚蠢的行為。
這種行為雖能解一時之氣,但你得先想想以已之力是否能殺了這個屠夫,如果你能殺了這個屠夫,那麼先恭喜你解氣了,不過這時你又得想第二個問題,跟著屠夫一起的小混混是否能夠放過你,這樣你也是難逃一死,最後你必須考慮殺人之後你該如何做,是否當場就會有人逮捕你進官府,按照秦朝嚴苛的刑罰,你不僅得死,而且還會連累自己的親人,甚至看你殺人周圍沒阻止的旁人也會被你連累鋃鐺入獄。
所以說如果當場殺了屠夫,你還是難逃一死的命運,而且還會連累旁人,聰明如韓信也想到了這些,因此他只能忍受當下的胯下之辱,只為留著一命,好以後一展抱負,做那人上人,享受權利和富貴,事實也證明韓信的做法不是膽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
不光如此,韓信還感謝當時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所以在韓信富貴之後,他封了屠夫為護衛軍,韓信對屠夫說,沒有當年的胯下之辱就沒有今天的韓信,為何?一句話就能說清楚:“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一個人在能夠在苦難中快速成長,體會在順境中無法體會到的東西,說不定韓信還在心中嘲笑屠夫的行為如此魯莽可笑呢。
至於韓信為何不能忍受在項羽手下做事,首先題目中的“小領導”有些不恰當,韓信在項羽手下就是個在門口站崗的門衛,談不上是個小領導,韓信這時的“不忍”是因為他在項羽手下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這個“不忍”既不能威脅到生命安全,找個月高風黑的夜晚,趁人不注意騎匹快馬就能逃走,又能投奔能讓自己實現理想的劉邦一方,想想就是明智之舉,韓信是胸有城府之人,他總能選對對自己有利的做法,該忍的時候忍,不該忍的時候就不必忍,這種心計註定他能成就一番大事,以至於他能成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可惜最後因功高震主而被劉邦忌憚,落得個被呂后誅殺的下場。
結論韓信的事例告訴我們,在必須面臨選擇時,不妨多思考下,可考慮選擇之後會發生什麼,思量各種會發生的可能性,選擇對自己最友好的那個,那麼即使不是最對的那個,起碼選擇之後的後果是自己能想到並且能承受的,所以凡事多想想。
-
7 # 奔跑的紅塵光
韓信作為一代戰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胸懷大志,作為軍事家是完美的,但作為政治家卻是不稱職的。
1.韓信是軍事家,卻因出身貧寒,又不會農業生產和買賣。日子過的很苦。在他的朋友南昌亭長家做客,白吃白喝,時間長了,人家一家人肯定不待見。後來就自己溜走了。
2.韓信一介窮書生,卻天天帶著佩劍,讓人感覺很不協調。賣肉的屠戶也算是街上的小混混,就對韓信說,你天天拿個劍裝什麼孫子,會用嗎?有種就砍了老子,不敢的話就從老子褲襠下鑽過去。這時候韓信面臨生死抉擇,1.殺了屠戶,自己去坐牢賠上小命。2.像條狗一樣鑽褲襠,從此成為別人的笑料。韓信是有大志向的人,無故辱之而不怒才能忍受胯下之辱。再說拿自己的命去抵屠戶的命,他覺得不值,好比是玉器比瓷器。因此他忍了下來。
3.韓信後來投靠了項梁,默默無聞。項梁戰死又跟著項羽,做一個執戟郎中,就是個大帳前站崗的。還是默默無聞,他向項羽提了幾次意見都是泥牛入海。也是的,項羽是目空一切的,沒人是比他高明的。何況你一個小小的站崗的韓信呢!時間長了,韓信的心也涼涼,這不是他要的生活,他要叱吒風雲,轟轟烈烈做一番事業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4.劉邦封為漢王離開西安,韓信也離開項羽投向劉邦,此時的他心裡是迷茫的,幸運的是他遇到了蕭何,在蕭何的大力推薦下做了大將軍,才開始他一代戰神的青雲之路。
-
8 # 漢學鬥士燕雲
這是個十分有趣的話題,因為有太多人喜歡佩服甚至是崇拜兵仙韓信,但是胯下之辱這一生的汙點使得他也飽受詬病。黑粉和紅粉爭論不斷,矛盾重重。
那麼我們可以有效結合主客觀,全面地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讓我們回到秦末漢初那段鐵馬金戈,群雄紛爭的歲月。
其一,韓信受辱之時,其所在之地仍然處在先秦的統治之下,秦法嚴苛,鬥毆者最輕也得被罰“城旦”(相當於一種十分艱難的勞動改造)。
其二,侮辱韓信的人在當地有一定的家世背景,韓信在當時身份地位堪比乞丐,民不與官鬥,這是自古以來的規則。韓信也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當然歷史也證明了識時務者為俊傑。
其三,韓信雖然有大報復,但長期經受磨難,處於社會的下層,也經常被惡人欺負,算是習慣成自然吧,遇到這種情況不敢反抗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為何卻不肯屈居於項羽手下,原因也大致有三點。
一,韓信此時已擺脫原來的階層,進入公務員階層。守門官雖然是個小官,但油水多,出入的老百姓也怕,韓信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滋潤。
二,項羽剛愎自用,韓信雖然自傲,但也有識人之能,他認識到如果繼續在項羽手下的話自己的抱負理想以及對權勢的追求將無法完成。
三,劉邦的崛起給韓信帶來了升官發財一展抱負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韓信果斷棄楚投漢。
當然了,現在社會上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一個要強而有些本事卻長期收受打壓的小員工,偶然間得到小的晉升,努力工作表現自己,但老闆許久不將其重用,這種情況下只要別的公司有更好的職位提供,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會跳槽的吧。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凡有點進取心的人都會選擇更利於自己發展的路,良禽擇佳木而棲當如此。
-
9 # 流星麻花劍
胯下之辱是生活所迫,就算沒忍住殺了那個人也不會對自己的夢想有什麼幫助,但是在項羽手下當官卻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
10 # 舊時茅店溪橋見
人處於最”低“谷的時候往往都是最容易轉折的時候,畢竟通往成功的道路總是在施工。胯下之辱以及不得志的小領導或者後面蕭何月下追韓信都如此。韓信一生大起大落,出生布衣”常從人寄食飲“,(俗稱要飯)然後還定三秦,垓下決戰,最後功高蓋主被夷滅三族。
審題:韓信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為什麼不能忍受在項羽手下當小領導?關鍵詞:胯下之辱,小領導。
韓信是主觀去忍受胯下之辱嗎是的,年輕韓信雖然很窮也是熱血青年,身上經常佩劍而行,柿子隨軟,捏爆了依然會濺人一身。少年說“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但凡有明智的熱血青年聽到此侮辱必定暴起,但是韓信”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多年以後,韓信回到故地,找到當年欺負的人,封他做中尉。對眾人說“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可見韓信是理智的受辱還不是其他屈從等原因。
韓信為什麼不能忍受在項羽手下當小領導呢?首先看下這個“小領導”有多小。“羽以為郎中”,郎中就是隨從,侍衛,管理車騎等。“小領導”說法貌似不準確,並且韓信“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看來是項羽不待見他。
可是他跑到劉邦那,劉邦待見他嗎?
韓信在劉邦那能忍受小領導嗎?如何在劉邦那時來運轉韓信投奔劉邦,不僅不受待見差點被砍頭“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要不是夏侯嬰看他順眼救了他一命,也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漢朝歷史可能就被改寫了。後來韓信榜上了生命中第二個貴人蕭何(第一個是救他的夏侯嬰),蕭何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韓信可是依然石沉大海。於是韓信又跑了。第二次逃跑。於是就發生了千古一絕:蕭何月下追韓信。在蕭何大力舉劍下,韓信時來運轉走上人生超車道。隨後被劉邦拜為大將,此後還定三秦,為劉邦頂下東征的策略,再往後睢水之戰,井陘之戰,最後垓下決戰,西楚霸王自刎而死。
韓信後來對招降的項羽說客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言聽計用“。可見韓信是因為覺得不受待見才轉投劉邦。
至於後來功高蓋主被呂后蕭何擒殺。這又是後來的事情。
所以梳理過韓信大致履歷,可以推斷出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是忍字決,但是如果他後期也能實行”忍字訣“向張良和范蠡那樣功成身退也不至於被夷滅三族。而不在項羽手下當郎中是因為不受待見,其實起初在劉邦那也不受待見,遇到貴人相助再加上自身實力,最後創下不世之功。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感謝作者,侵必刪)
-
11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首先胯下之辱和跟誰發展是兩種問題;
為何可以忍受胯下之辱?
當時在秦始皇統治下,秦法嚴苛,鼓勵公戰,嚴禁私鬥。鬥毆殺人可是死罪,尤其像韓信這種落魄王孫,更是秦政府的打擊物件。夾起尾巴做人才是他最佳的選擇。所以韓信受胯下之辱並不是後世無限拔高的忍辱負重,不逞匹夫之勇,其實只是魯迅先生所說“愛惜自己不值錢的生命而已”。
至於為何不跟項羽混的原因?
項羽是個一流軍事家,自認攻無不克,戰無人勝,不會認為有人軍事才能比他更強,所以韓信的才能在項羽處並無大作用,再加上韓信出身寒酸,無人引薦,項羽自是不會重用他,當然劉邦也一樣,不過在劉邦那他有蕭何,張良等人引薦,故能登高位,開創一番事業。再然後,就是因為項羽不能任人唯賢,有意偏向項氏家族,所以,韓信不在項羽身邊發展的原因主要還是項羽個人問題。
-
12 # 良史有才
我的回答是韓信是有大志向之人,忍受胯下之辱是不想在一些小問題面前有所折損。
不在項羽手下當官是看清了某些人不能夠知人善任,沒有出頭之日,如果才能得不到發揮,那麼再大的志氣又有什麼用。
-
13 # 辰希望說歷史
說到韓信,我就想到了王者榮耀作為妹子終於法師的視角,韓信太討厭了
歷史中的韓信也像王者榮耀裡的跳跳虎一樣簡直是開掛的厲害,雖然人到中年是非多,後半生因為前半生太過卓越總被陷害,這也只能說太厲害也是禍事呢。
說正題,講說韓信,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胯下之辱"這個典故,那我們來科普一下: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安市,今淮安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1]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2]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3]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自此開啟了他輝煌切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而胯下之辱《史記·淮陰侯列傳 》中這樣記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視之,俯出褲下匐伏。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翻譯出來就是:淮陰有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著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佩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單影隻。於是,他便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在場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很膽小。不得不承認古人真會玩丫。
其實關於韓信受辱還有以下更人性化的說辭:
一種說法是韓信年輕時有兩個愛好,一是釣魚,二是劍,當地一個屠夫要他的劍,他不給,屠夫讓他從胯下鑽過去。
第二種說法是一次經常照顧韓信的漂母生病了,韓信為了給漂母弄點肉吃,到屠夫那裡賒肉,屠夫讓他從胯下鑽過去。(而寶寶覺得這一說法更能體現韓信的重情重義,能屈能伸,知恩圖報必成大器啊)
還有一種說法是,韓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說你從我的胯下鑽過去我就不要了,在韓信做了大將軍後,還去看過這個屠夫,不但沒有報復他,還讓他作了手下的中尉。對於胯下之辱,韓信後來說,我當時並不是怕他,而是沒有道理殺他,"如果殺了他,也就不會有我的今天了"。
最後這句話為什麼標上雙引號呢,
胯下之辱對一個男人來說那是奇恥大辱啊,而韓信是一個破落的貴族,是一個士,而誰都知道一句話,士可殺而不可辱,韓信為什麼接受這樣一個奇恥大辱?他還是不是個士?他究竟是英雄還是懦夫呢?
柏楊先生有個說法很有意思,不要認為彎下膝蓋就是懦弱。
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心膽俱裂,膽戰心驚,丟掉了靈魂,猛然跪下來,這是懦夫。
還有一種是先彎一下,然後往上一碰,因為人只有蹲下來以後你才跳得高,如果是為了將來跳得高些蹲下來一下,這是英雄。
如果是別人惹你一下,你就一下撲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這是什麼?螃蟹。
韓信肯定不是螃蟹。蘇東坡有一篇幅文章叫《留侯論》,論的是張良,不是韓信,但是《留侯論》開頭的這段話可以用在韓信身上,它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它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匹夫見辱,拔劍而起”,這就是普通人,那些小人物,受到一點侮辱以後,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拔刀子或者掏拳頭,這個不算勇敢,這叫魯莽,這叫盲動。真正的大智大勇,大勇敢是什麼呢?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突然面臨一件什麼事情,神色不變。並不驚惶失措,別人無緣無故把一個罪名加在你身上也不生氣,這才是君子之勇,英雄之勇,大丈夫之勇,為什麼呢?“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就是這樣的人,他懷著遠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長遠的目標,他不會為眼前的這一點小是小非、小恩小怨魯莽地盲動,所以有句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直白的一句話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忍別人所不能忍的,方成大器。"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理解韓信為何不做項羽的小官而投奔劉邦就很容易了。
項羽是英雄,卻不能用人,張良、韓信、彭越、英步都是由項羽轉投劉邦的,就連亞父范增的話都聽不進去,軍事天才韓信胸懷大志可苦於不能施展大抱負,不得重用還被項羽瞧不上,多次獻計項羽都被項羽否定。在當時的局勢來看,農民起義鬥爭不斷,其中項羽和劉邦是其中的最出色的兩個,從一開始,韓信就參軍了,開始投到了項羽的麾下,項羽沒能發掘到他的才能,項羽這個人本來就是一個軍事能人,他認為自己不用別人來指指點點,性格里的狂妄自大讓項羽不懂得重用能人不聽諫言。(項羽:"你們再能也沒有我能!我就是絕世天才,我要我認為不要你們認為!!!"看項羽的封號"西楚霸王"你看看他傲慢的呀。)而投靠劉邦的原因似乎很簡單,就是在劉邦那裡,他可以完完全全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劉邦是一個亭長出身,還是靠岳父的面子才當上的小官,字都不認識幾個。於是,他更注重用能人。ps:三顧茅廬知道吧求賢若渴啊。(就是說,劉邦因不識字,所以他更愛聽別人的諫言,比較虛心受教)不過,在韓信一開始進入劉邦的軍隊也是得不到重用的,曾一氣之下也準備出走了,多虧了張良的千里追賢,才有了劉邦後來的擁有一位猛將!!
劉邦曾說過:“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說到這裡為什麼韓信不跟著項羽幹了就很明瞭了吧換言之如果劉邦不重用他,他一樣還會另尋良禽,擇木而棲。。所以說韓信背棄項羽純粹因為項羽眼瞎。而劉邦因為聽話而稍微眼睛亮點沒放走韓信。
最終寶寶總結出的一段話就是:吾能忍胯下之辱是因吾是大志者,吾有更偉大的志向,怎能死在街頭小混混之手。吾要施展我的雄才偉略,你不給我施展的機會,吾怎甘默默無聞這一世,埋沒吾的一身才能和抱負?
比較皮,有辱沒古人的地方純屬娛樂
-
14 # 鋒在起時
話說當時遭受奇恥大辱之後,韓信在淮陰城裡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衣食沒有著落的他,經常會受到鄉鄰的譏諷和嘲笑。過了好幾年,項羽起兵的訊息傳到了淮陰,韓信認為這可是出人頭地的難得機會,於是他背井離鄉投到了項羽賬下。後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在項羽手下不得重用的他,還是在劉邦手下才當上了大將軍。
幫助劉邦奠定大漢基業後,他也封王拜相開疆拓土。此時的他,早已不是過去那個任人欺負的落魄少年,家鄉父老再也沒有人敢小看這位立下不世之功的諸侯。不過他本人卻一直沒有忘記當年的事情,返鄉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即派人打探那個欺負他的少年現在何處。
原來韓信說,當年這個少年在大街上公開侮辱他的時候,其實他是忍不住想把對方給殺死的。但他轉念一想,逞了一時的匹夫之勇,會為自己惹來無盡的禍患。殺了對方實在是小菜一碟,但耽誤了自己的錦繡前程,那可是大事。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選擇了忍耐,所以才有了現在這樣的成就。
聽完韓信對於當年事情的解釋後,眾人都向他豎起大拇指,誇獎他確實是個做大事的人,非常的有遠見。韓信認為,這個惡少年當年雖然羞辱了他,但也算是個有膽識的壯士,為此特意任命他為中尉,專門替自己掌管治安等工作,其職務等同於我們現在的城防司令。
韓信在成名以後,能夠不計前嫌任用這個少年,其實是相當高明的。在他看來,此人當年的事情已經做下,並不能隨著自己功成名就而被世人所淡忘。如果把他殺了,其實是相當容易的,卻會讓人覺得他不過如此。只有把他留下來,既能夠顯示自己的非凡氣度,又能夠為自己留下千古佳話,何樂而不為呢?
項羽心胸狹隘,不善於用人
項羽缺乏政治頭腦,不會識人用人,錯過了很多的人才,從項羽的帳下跑掉的,被他給排擠的人才非常的多,就比如陳平,陳平早期給魏王效力,多次勸諫魏王,可是魏王都不停他的勸諫,於是不忿的陳平轉而投靠給了項羽,而後還帶兵平定了反叛楚國的殷王司馬印,但是後來漢軍又把殷地給攻打佔領了下來,項羽聽說後大怒,準備處死之前平定殷地的所有帶兵將領,陳平知道以後就趕緊跑了。
出身不同,項羽貴族世家,韓信卻是賤民出身
項羽出自楚國名門項家,而他所重視的關鍵也是那些原六國貴族的人才。而韓信卻不屬於這個階層,而且韓信年輕的時候還受過胯下之辱,這對於一向頂天立地的楚霸王來說自然是不能忍,所以項羽一直瞧不起韓信的為人,不予以重用。更何況項羽乃是楚國一代名將項燕之後,軍事天賦才能突出,一向自視甚高,自然瞧不起身為平民的韓信了。
兩人用兵風格不同
項羽是兵形式的代表,他在用兵方式上主要體現在兵士的身上,就是不管對手比自己強大多少,自己也不虛,還經常能在這種劣勢之中打勝仗,比如說跟大秦主力軍隊在鉅鹿之戰的正面對決,和劉邦的彭城之戰,都是用幾萬勝數十萬的輝煌成績。而韓信用兵卻主要是靠謀略,他打仗講究方法、策略。跟項羽的核心理念不同,項羽心裡肯定就不認同韓信的做法,更別說認同他這個人了,所以自然不會用韓信。
再加上當時的韓信並不是什麼出名的豪傑,而項羽帳下也沒有如蕭何那般能識千里馬的門客,又加上受過胯下之辱的事蹟, 導致項羽非常不相信韓信的人品,對他非常不屑,哪怕是韓信立戰功無數,職位也始終不如大部分戰功還不如自己的人,這種情況下他的才華不能得到展露,也就是後世說的“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的悲劇。
-
15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其實很多人,在瞭解韓信的整個人生經歷後,都會有跟問題中一樣的疑問。既然韓信都能忍受胯下之辱,那麼,又為何不能忍受,在項羽的手下當個小領導?
這個不是能不能忍受的問題,兩件事情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01.韓信的胯下之辱據《史記》的記載,當年淮陰的屠戶裡面,有個年輕人曾經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後,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韓信並非真的怕了這個屠戶,只是覺得沒必要。因為韓信心存遠大志向,他明白即使殺了這個屠戶,也無法幫助自己實現夢想,反而會讓自己背上殺人的罪名。不能因為一時的痛快,讓自己陷入困境。
還在低谷期的韓信,看問題的眼光,就能如此長遠,著實令人欽佩。這要是換作別人,可能就為了賭一口氣,爭個面子,把屠戶殺了。
02.韓信為何離開項羽,不願意再待下去?韓信最開始從軍,就是在項梁、項羽的楚軍。那個時候,韓信還是小兵卒,就經常給項梁提建議,但是項梁根本沒有聽進去。結果,項梁因為大意輕敵,被章邯打敗並處死。
項梁死後,項羽接替他的位置,擔任楚軍統帥,韓信也因為在戰場上的表現,被提拔為郎中,負責給項羽看守營帳。韓信常常利用職務的便利,給項羽提建議,但是項羽都沒有采納。
我們知道韓信的夢想,一直都是希望將來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征戰四方。而在項梁、項羽的楚軍營中,卻多次被項梁、項羽所輕視。感到自己懷才不遇,夢想可能沒有實現之日的韓信,心灰意冷,決定離開項羽,轉而去投靠劉邦。
從韓信在項羽軍中的整個經歷,我們可以發現,韓信在最開始的時候,是很看好項羽的。但是,項羽卻沒有識人、用人之能,致使韓信心灰意冷地離開。
也就是說,韓信即便一直待在項羽的身邊,也是很難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既然如此,為何不能選擇離開呢?
03.胯下之辱和不受重用,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胯下之辱是一塊絆腳石,那麼,在項羽軍中的不受重用,對於韓信來說,就是一個岔路口,一條是從此碌碌為為,埋沒自己的才能,無法實現夢想;一條則是離開楚軍,尋找別的機會,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
所以,這個不是能不能忍受的問題,而是屈服於現實,還是繼續追尋自己夢想的艱難抉擇。從這點來說,韓信不屈服於現實的態度,是值得每一個追夢人學習的。
人,還是應該有夢想的,哪怕這個夢想,在別人看來,是痴心妄想,可對於你來說,它就是你人生路上的燈塔,它將會指引著你,通往夢想的終點,哪怕這條路,不怎麼好走。
參考文獻:《史記》 -
16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我分兩部分回答。
一、韓信為什麼年輕時受胯下之辱。
作為一個男子漢,沒有幾個願意受胯下之辱。韓信為什麼受了?因為韓信胸有大志。
韓信年青時,英雄無用武之地,甚至吃飯也成了問題。他常常在做亭長的朋友家蹭吃蹭喝,亭長倒沒說什麼,亭長老婆不幹了。女人有女人的辦法,她全家提早開飯,等韓信來時,全家的飯早已開過了。幾次下來,作為聰明人韓信明白了其中的奧妙。既然再也吃不到亭長家的飯,乾脆再也不去亭長家。韓信還曾接受過替人洗衣物的老婆婆的飯,為了維護男子漢起碼的自尊,他慨然承諾:將來如果我發跡了,一定賞你千金。這樣的奇葩在淮陰城裡一定不受人待見。偏偏韓信每次出行,雖衣裳襤褸,但卻人窮志不窮,隱身的寶劍韓信再窮也沒去換大米。一個同鄉的潑皮罵道:你帶把寶劍,實在是丟人現眼,乾脆一點,要麼你用寶劍殺死我,要麼你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權衡再三,如下手殺人難免一死,不如鑽一下他的褲襠,於是韓信就受了胯下之辱。韓信暗暗發誓:不活個人樣兒出來,都對不起自己!
二、韓信為什麼不甘心在項羽手下當個小官?
韓信活著的目的就是飛黃騰達、耀祖光宗!無論項羽目光太差,韓信在他身旁有年,他居然有眼不識金鑲玉,一點兒提拔韓信的願望都沒有。韓信不甘心秋月春風等閒度,他怕回到家鄉再受那個混混的羞辱:韓信啊,當年你鑽我褲襠時心不甘、情不願,害得老子也害怕了好多年,怕你小子真的“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有一天封侯拜相了,來找我的碴,混到現在,你小子還在項羽手下做個下級軍官,項羽我對他倒有三分害怕,你嘛!正好他不在,乾脆還從我襠下鑽出去!我料想借你十個膽,你也不敢把我的卵一口咬下來!
想到這裡,韓信離開了項羽,去投奔劉邦!那年月,信仰是不值一張草紙錢的,韓信只是想去撞撞運氣!他了解到劉邦是個流氓,脾氣特別的差,但這小子敢和項羽槓著!也許這小子有本事,才有脾氣!即便這小子眼光不準,只要蕭何有眼光,看上我,那就成啦!我總不能一輩子做個下級軍官,如這樣,還不如死了算啦!於是,和項羽不辭而別,踏上了淘金之旅!
-
17 # 悅目賞心樂
大丈夫能屈能伸,韓信願承受胯下之辱,卻不能接受項羽手下當名小官,我想主要原因還是不認可項羽的軍事能力無王者之氣吧!
-
1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我們的印象中,韓信是最能忍的。當年,淮陰的一個潑皮流氓逼韓信和他打架,說,要麼殺了我,要麼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把對方看了幾眼,啥話也沒說,真的低下頭,從對方胯下鑽過去了。
從別人胯下鑽過去,這自然是極為恥辱的事情,一般人很難忍受。但是韓信竟然忍了下來。這說明,韓信的忍耐力是極強的。
(胯下之辱)
韓信既然忍耐力是極強的,可是為什麼,他後來到了項羽手下和劉邦手下,卻都表現出極為不能忍的樣子呢?
有人說,這是由於韓信不想當小官,而是想當大官。當時項羽和劉邦都只是給了他小官當,所以韓信就走了。
固然是這個道理,但這恰恰說明,韓信沒有忍耐力。
項羽給韓信的是一個郎官這樣的小官。雖說是小官,但是,這個郎官相當於項羽的秘書。秘書都是與領導朝夕相處的,就算項羽暫時不聽韓信的,只要有忍耐力,熬過一段時間,將來當大官,肯定是指日可待的。
韓信跟著劉邦以後,雖然當的只是一個管糧的官員,專業不對口。但是,也並不表明,韓信以後就沒有機會帶兵打仗。一來,韓信與劉邦的司機夏侯嬰關係不錯,可以讓夏侯嬰在劉邦面前美言幾句。一次不行,多說幾次不就可以了嗎?二來,韓信深得蕭何的信任。而蕭何是劉邦集團的二號人物,跟著蕭何,最終轉行帶兵打仗,這個願望肯定也是能夠實現的。
關鍵就是要有耐心,要等得,等機會到來。
(項羽劇照)
本來很有忍耐力的韓信,為什麼跟著項羽和劉邦後,卻表現出極為沒有忍耐力的樣子了呢?
我認為,這個問題,看起來關乎韓信的忍耐力,其實與忍耐力沒有什麼關係,而是與韓信的智慧有關。這麼理解這句話呢?
當年韓信之所以要從淮陰屠夫的胯下鑽過去,並非他露怯,也並非他有忍耐力,而是他的一種廣告宣傳。
韓信自身身強力壯,後來更是多次在千軍萬馬中衝殺,他自然不會露怯,要把淮陰潑皮打服,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且打服了淮陰潑皮以後,他還可以像劉邦那樣,讓這一幫潑皮流氓死心塌地跟隨他。所以說,韓信實在沒有必要從淮陰潑皮胯下鑽過去。
但是他竟然鑽了,這說明他是有想法的。這個想法,實際上就是韓信在為自己打廣告,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特別能忍耐的人。在那個年代,“忍”是一個重要品質,黃石公把兵書傳給張良之前,就多次考張良的耐心,看他能不能“忍”。由此可見,韓信這樣做,實際上是在給自己打廣告。與忍不忍沒有關係。
韓信在項羽那裡,本來只要能忍耐,就可以當大官,為什麼他不忍一下呢?
(劉邦劇照)
其實,這也與“忍”沒有什麼關係,而是韓信已經看出,項羽是無法成就大事的,是不能成功的。在那樣一個戰爭年代,無法成功,可能就是身首異處。就算韓信能忍耐,能夠透過在項羽身邊的機會當上大官。但項羽本來就不可能成功,那麼,就算當一個大官,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韓信斷然離開了項羽。
韓信最後離開劉邦,其實也與忍耐力關係不大。
當時夏侯嬰和蕭何,都已經向劉邦推薦過韓信了,但是劉邦卻一直沒怎麼看得起韓信。韓信知道,他就算繼續呆在那裡,作用也不大了。所以,他必須做出一個特別的動作。這也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很有可能,這是一次蕭何與韓信預謀的故事,目的是要引起劉邦的足夠重視。因為只有蕭何不去追別人,卻偏偏去追一個管糧食的官員,劉邦才會覺得這事不同尋常,才會認定韓信是一個不一般的人,才會把韓信派去帶兵打仗。
也就是說,韓信一生與“忍耐”有關的這幾件事,實際上與“忍耐”都沒有關係。或者說,韓信已經超越了“忍耐”這個與個人性格有關係的因素,而上升到“政治謀略”的層面。恰恰是韓信能夠在這些事情上表現出他優秀的“政治謀略”,最終他才能夠取得大成功,成為漢朝首屈一指的功臣,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將軍之一。
(參考資料:《史記》等)
-
19 # 北風問道
受胯下之辱是因為之物件是市井的無賴飽學之士甘受胯下之辱是因為他自己本身的學識修養不與市井無賴一般見識…殺他犯法、又不通情理、也是丈夫屈伸之膽識、沒有這樣氣魄和涵養的人別說胯下之辱了…就是說他兩句只怕也會頓時拳腳相向、更何況將軍有劍不斬蒼蠅、鵬鳥是需要遨遊九霄的、怎麼會和蟬蟲糾纏不休呢?項羽則不同了、身為一方霸主確沒有識人所能之才、力雖能舉鼎、氣雖能蓋世、卻無容人之胸襟、剛愎自用、自以為是、韓信的學識淵博、自有識之能的吧、知道匹夫之勇難成大事、無希望爾、故離而去、並非不能忍受的吧、無才之人堪能忍、有才之志何須忍、只要有希望遲早都能夠一展所學的吧…韓信執戟帳內對計、有其智謀上前諫言被一棍子捫了回去、……劉邦則不同、知人善任、豪爽大方、知道其才破格錄用、直接掌三軍……所以我自己覺得並非不能忍受、而是沒有必要去忍去受失望透頂毫無希望…如若能看到期望的話忍一忍又有何妨呢?這麼理解不知可否呢?
-
20 # 圓豆子
一切言行都是內心真我的折射。
早在劉邦設壇點將時,韓信便曾總結過不願在項羽手下做事的原因:一是項羽不能任屬賢將,只會懲匹夫之勇。二是對有功者吝於賞賜,刻好的將印磨的沒了稜角都不願授予手下。三是任人唯親,最終封王的都是他的親屬。
大白話就是跟著他沒有油水可撈。那麼韓信在劉邦這裡撈到油水了嗎?答案是撈到了,不光撈到了,而且還撈大發了。藉助於他bug般的軍事指揮才能。先是在京、索之間遏制了楚軍攻勢。隨後在井陘口大破趙軍,緊接著在濰水河殲滅了齊國主力,徹底佔有了齊國。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齊王。
佔有齊國後,韓信已然是事實上的一方諸侯,具備了問鼎中原能力。可蒯通勸他謀圖天下時,他卻說:“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蒯通警告他“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時他說:“先生且休矣。”蒯通第三次警告他不會有好下場,他仍然不忍倍漢。
既然最初投靠劉邦的目的就是為了撈油水,為什麼又突然停止了奮爭的腳步呢?韓信終其一生,究竟想要的是什麼?這或許,可以從他早年對待胯下之辱的態度中求取答案。
關於胯下之辱,韓信在人生最輝煌時曾有所評價:“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一句殺之無名,道出了淮陰少年對封侯拜相的渴望。劉邦問他為何為自己所用時,他也說是自己只懂將兵,無法將將。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點兵何百萬,威名四海揚。簡簡單單,做個名揚天下的大將軍,或許才是韓信內心深處,支配他一生言行的真實自我。畢竟樊噲對他跪拜送迎言稱臣時,他會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
只可惜,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回覆列表
韓信受胯下之辱是他的必然選擇,如果他不受胯下之辱,結果只能是死。淮陰的屠戶身強力壯,早就看著韓信整天背個劍不順眼了,於是就在街上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一看那屠戶,長得又壯又兇,手裡還提著殺豬刀,就他那兩下子,還拿劍刺屠戶?一劍刺不著,屠戶就把他劈了,如果他運氣好扎死了屠戶,官差也不會饒了他,抓起來一樣是死。權衡利害,韓信一想,還是鑽胯吧。
後來,韓信到項羽手下當兵了,項羽讓他當了執戟郎中。按理說,項羽對他已經不錯了,他既沒名氣,又沒什麼武功,上來就當了郎中,挺好了。可韓信不滿足,他想當大將,給項羽出好多主意,項羽都不聽。其實這事也不能怪項羽,換誰也不一定聽,因為韓信沒有理由讓人相信,他按著他的主意辦,就一定能取勝,所以沒人敢拿成千上萬計程車兵生命下睹注。韓信被項羽小瞧,他不忍了,就跑了。
韓信跑到了劉邦那裡,誰知劉邦比項羽還看不起他,啥官也沒給他。於是他又不忍了,還鼓動12個人跟他一塊跑,想投到長沙王吳芮那裡去。這回沒那麼幸運了,劉邦把他抓了回去。逃兵是要處斬的,那12個倒黴鬼先被砍了,輪到砍韓信,他嚷嚷起來,說劉邦砍了他就得不了天下。劉邦一看,這小子夠狂的,放了他!就這樣,韓信撿回一條命,在蕭何的幫助下,他當了大將軍,開始飛黃騰達了。
韓信當了大將軍之後,再也沒有忍過,而且說話還非常牛,劉邦問他自己能帶多少兵,他說劉邦能帶十萬,劉邦問他能帶多少,他說越多越好,這話讓劉邦啥感想?
話又說回來了,韓信連胯下之辱都能忍,項羽、劉邦小瞧他,不讓他當大將,他咋就不忍了呢?答案是一句俗話:“好漢不吃眼前虧”。胯下之辱他要是不忍,肯定會吃眼前虧,而項羽、劉邦小瞧他要是忍了,他也會吃眼前虧,總而方之,只要得不到即時利益,韓信是不會忍的。忍胯下之辱,他得到了即時利益,不忍項羽、劉邦小瞧,他也得到了即時利益,包括後來向他劉邦要齊王封號,都得到了滿足,“好漢不吃眼前虧”,讓他嚐到了甜頭,所以他只忍胯下之辱,其他的一律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