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鸞驚鴻
-
2 # 隨心98
張兆和和沈從文的婚姻,是沈從文的愛情 ,從來就不是張兆和的愛情 。如果沈從文不像古代的文人那樣浪漫多情,對愛情忠誠,如果張兆和沒有預設沈從文的三年追求,沒有嫁給他,兩人會不會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
3 # 影視始發站
此情可待成追憶。你走了之後才懂你,才知道原來我是那麼的愛你!可是後悔真的已經晚了,再愛的愛情當一個人不在時,另一個人再後悔也是枉然。
-
4 # 山人知水
愛容易,情不易
——從張兆和的釋懷說起
在1995年出版的《從文家書》後記裡,張兆和這樣寫到:“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的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可見,歷經半個多世紀後,在時間的洗劑下,在感情再次的深度溝通中,張兆和同中國多數女性一樣,面對一個出軌別人的丈夫,她選擇了最後的有限的原諒,因為這種原諒只是對已經放棄的情感的一次小小的釋懷。
愛情是兩顆心靈的全部融合,婚姻只是愛情延續的一種形式。真正的愛情是兩顆心的事情,是兩心的相互吸引、相互融合,是兩種“三觀”求同存異的結果。如果生拉硬扯地或因一次放電倉促地就將兩個人放在一起,並稱之為婚姻,這是要不得的。婚姻中要麼兩顆心持續起初的那次放電,再慢慢融合為一;要麼一顆“強大”的心以真愛之根本徹底包容和改造另一顆“弱小”的心,實現融合為一,如此愛情則延續,婚姻則幸。要麼兩顆心迫於世俗和生計,各自隱忍,搭夥過日子,要麼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最後分道揚鑣。
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多是一起後才啟動談情說愛,一起面對生活,在愛的火苗和生活的苦水之間,慢慢融合,形成水火相容的美好局面。倘若兩心不能相悅,一方又能相容幷包涵,則成為了搭夥過日子兩個人而已;雙方均不容的,勞燕分飛也就是正常現象。自由戀愛受“情人眼裡出西施”心理作用的影響,即使是婚前有長久的吸引和融合,但在不涉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生活前,愛情往往是美好的童話般的,然涉及婚姻家庭,涉及到柴米油鹽醬醋茶、涉及到家庭責任,在日常瑣碎的雞毛蒜皮中,兩顆心彼此相悅,則兩個人共同屈就於生活,彼此相攜白頭到老,成為愛情戰勝了生活的佳話;要麼兩個人形成共識:一人屈就生活、一人追求兩個人合二為一的理想,將愛情藏於生活中一起推進;要麼愛的潮水來的快去的也快,彼此相忘於江湖。
張兆和與沈從文的愛情,起初並非正負電荷的吸引,而是平行線上的一次追逐,只不過在四年時間的追逐中,在外力作用下使兩條平行線偶爾交叉了一下而已。而交叉後被外力作用相吸的兩顆心,各擁有同樣的能量,擁有各自發展的方向,即使“三姐”作出了捨棄,但因為方向的不同,因為關注點的不同,最後出問題還是一種必然。正如現在年輕人的愛情,婚後三觀本質上的不同,使得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
愛情的保質需要真正的斷舍離和付出。
愛情不因為兩個人的優秀而美滿,也不會因為兩個人的平庸而不幸。基於愛情的本質,要想長久的保持愛情婚姻的和合,使愛情到親情恆久如蜜,那麼就需要雙方共同斷舍離,將個性和突出的愛好屈從於雙方的同性之下;另外,家庭角色畢竟不同,所以在付出和獲得方面要有基於信任的平衡感。
張兆和和沈從文都是社會精英,都是很好的人,他們彼此都曾盡力的以自己的方式對對方好。然而,個人終極追求的不同、對家庭認知的不同等等,使本該成為如碧的童話愛情,卻終究使雙方遍體鱗傷。如果愛情不服從於現實生活,張兆和就不會精打細算,不會迫於生活的瑣事而少卻沈從文所需的浪漫;如果沈從文能少點理想主義,關注家庭一日三餐,他就會明白妻子的苦和犧牲,他就會盡一個丈夫的家庭責任。
如果……,其實沒有如果,這就是愛情,這就是婚姻,這也就是生活。
-
5 # 香妃meiyi
張兆和的付出是建立在沈從文的“愛”自己和“才氣”上面,她本可以不用活得這樣辛苦。沈從文婚後的不滿偏偏背離了當初的愛,他愛的是活的不辛苦的張兆和、養尊處優有錢有才!張兆和悲痛的地方不是自己放棄優越生活,而是錯誤的解讀了沈從文的“愛”。沈從文最愛的還是自己。面對這樣的男人,誰會做出那樣犧牲自我人生為代價?她的犧牲不僅沒有回報還要被說成自己願意的選擇!說白了沈從文就是愛那個得不到的白富美的那種感覺,進入不了現實的。現實生活裡,我也發現好多女安喪偶式育兒的例子,與張兆和同出一轍。這關係壞還是吃香,壞只要文青點純真點大膽點就會毀掉安的一輩子!沈從文的愛太拎不清了 太不接地氣了 ,這也是很多壞犯的錯誤 ,其實最觸動我的根本不是沈從文出軌了,而是無論他行為上多麼過激,其實這一生都是最愛張兆和。而張兆和我沒看出她多愛過沈從文,感覺就是強行被留在壞的身邊。
-
6 # 也只能這樣吧緒信若海
最初共同的激情,過後的柴米油茶,慢慢的思想分了揚飈,不是不愛了而是愛被生活隱藏到了深處,失去的時候才知已無處去愛,慢慢的悔恨自己,珍惜眼前,珍惜當下,不要把我們都困在迷城裡,失去了才知道對方的好!
-
7 # 使用者8343292514179
人人都有愛和被愛的權利,跟優不優秀沒有心然聯絡,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像狼愛上羊,就不管是明志還是瘋狂!
-
8 # 趙孝將
愛是茶米油鹽醬醋茶,非常的現實!
愛情合不合適只有自己能體會到!
它就好比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
-
9 # 雲想走我想留
這個,不是我強項啊,但是既然問了我就說一下我個人看法吧,兩個人既然能走到一起,肯定是因為互相愛慕,而且兩個人的觀點肯定也不會有太大分歧,但不代表永遠不會出現分歧,如果感覺兩個人在一起不快樂了,各種聊不來的情況下個人覺得還是好聚好散,但這不是你不喜歡對方想甩掉對方的藉口,還是那句話,既然愛請深愛,如不愛別傷害,也不知道說的是不是問題的本意,純個人觀點
-
10 # 詠歌裁文
時代在發展,世事在變遷,愛情永不變。
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就像現在的鳳凰男和白富美之間的愛恨情仇。
我覺得真正痛苦的是沈從文,因為他是真正地愛著張兆和的,他的出軌,他的萬般折騰,一切皆源於渴求張兆和那奢侈的愛。反過來說,或許張兆和不懂得沈從文渴求的是什麼,她也並不愛沈從文,只是傾慕於沈從文的才華和名氣,這是女人的虛榮心,才致使她答應了沈從文如火一般地追求,但他們並不是一路人。這就是他們婚姻抑或說是愛情悲劇的根源。
與其說張兆和對這場悲劇的釋懷,倒不如說沈從文鬱鬱而終才是真正的解脫。
在這段婚姻裡真正痛苦的是沈從文,張兆和並不痛苦,她只是有損一點千金大小姐的面子而已,她所受的傷害不是來自內心的傷痛,而沈從文則發自心底的撕心裂肺的痛,而且這個痛還渺渺無期,永不結痂!
-
11 # 超神劉玉超
看到這個題目,我去百度了一下,想看看張兆和是怎麼釋懷的,又是受了什麼樣的傷害(原諒我的不多見)。
【01】愛情之路
張兆和是大作家大文學家沈從文的妻子,也是沈從文當年的第一批學生。就是這批學生讓沈從文於萬千人中看準了張兆和一人,便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一封又一封的情書想叩想她的心門,最終在三年後,他如願以償的抱得美人歸。
【02】家庭差距
這是他二人從戀愛到結婚的經歷。我們再看兩個人的原生家庭吧。張兆和的父親是安徽的富商,養育著四個女兒,都是非常有才情的人,比如老二張允和,最終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老三張兆和畢業於中國公學大學部外語系,也有著自己的穩定工作。沈從文呢,來自湘西,家鄉是美麗的,家境算是一般吧,而且是小學畢業,後來自修愛上了寫作,走上了創作之路。
【03】婚後生活
兩人的婚後生活,並不如沈從文想象的那樣夫唱婦隨,談詩論文。追求張兆和的時候覺得她是女神,但真正到手後,女神從神壇上下來,成為家庭婦女後,被柴米油鹽捆綁,成天浸染在居家日常裡,兩人互不理解,便產生了隔閡和摩擦。
作為文人,情感向來豐富,當遇上崇拜自己又與自己很談得來的高青子後,便心神飄蕩,心有旁系,兩人書信文章往來,被張兆和發現,質問之下沈從文也承認了,但他說兩個自己都愛,想讓張兆和包容。張兆和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回了孃家,便不再理會沈從文,用傳說中的話來說,就是“一次不忠,終生不用”。
【04】最終結局
帶著這種傷害,兩人既不離婚也無平常夫妻那般的生活,直到沈從文遭遇很多事情,加上生病,張兆和去照顧他,直至他去世後張兆和整理他的書信文稿,才發現自己之前不理解的,現在理解了,而沈從文臨死前的那句“對不起”也已經晚了。
情感受到傷害的張兆和,直到84歲才釋懷這種傷害,並不是優秀的人才值得被愛,張兆和和沈從文都是優秀的人,兩個人的愛情,向來都不是旁人能指手畫腳的,而兩個人的婚姻,也並不是靠單一的愛情維護下去的,而是相互的理解、信任、包容經營下去的。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愛,也值得被愛。
-
12 # 天邊老友嫻
這是大部分人的寫實吧,戀愛的時候,只有兩個人的小世界,對方眼裡心裡都是你,年輕,浪漫 ,感動…張兆和家裡是比較嬌貴的千金小姐,而沈從文又是多情的文人,這一組和詩情浪漫起來那更是濃情蜜意,甜死個人。至於婚後嘛,即便是千金小姐,身為女人一旦結婚總會成熟的快一些,方方面面都會為小家庭操持,而男人總會幼稚一些,不管在外面多風光,可在家裡的感覺也和小孩子差不多吧,還是個多情又感性的文人騷客,一天腦子裡都是些遠離現實生活的,可想而知慢慢的婚後的一地雞毛。
-
13 # 勁竹62018343433
我們先不去研究(從文家書)之中的點點滴滴。就張兆和84歲才釋懷而言,時代背景是重點,愛與情是跟隨時代進化的,婚姻關糸的發展,婚姻持續時問的長短並不表明婚姻的成敗,從古到今,許多的夫妻是在勉強維持著婚姻關係,一但到時候才會有對愛的釋懷,才知道失去了的情己難迴歸,所以不應將依賴與相愛混為一談。
-
14 # 渝都小川川
對於每個人都是小天使,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對於我們來說,努力.向上,做最好的自己.努力的人都是帶著光芒的.當你閃閃發光的時候,自然會吸引身邊的人.每個人都有愛和被愛的權利.一切忠於內心.當你內心充滿了愛.自然值得被愛 !
-
15 # 火星社會學
優秀才值得被愛這個觀點,又看到人類扭曲的一面。
為什麼愛情要分高低貴賤,難道沒有文化的人就不配擁有愛情嗎?人類本來就不分高低貴賤,為什麼我們要用等級來劃分!如果這樣又跟封建的古代又有什麼區別呢?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偉大的愛情真的可歌可頌。
至於張兆和女士這樣卑微的愛,也說明她足夠愛她的先生,她的先生也並非是因為她沒有學識,而不愛她,所以我們外人也不要用我們的觀點:優秀才值得被愛,來評價她人的感情生活。
-
16 # 00877712
愛恨情仇之間,愛的越深,恨的越徹,然後有人一念間頓悟,有人卻需用歲月來洗刷恨意。只能說,人生終究只是一場修行。
-
17 # 俗世邊的灰塵
感謝邀請!自古郎才女貌,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的典故成為舊文人,內心深處的夢想,所謂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神華是嚴重影響著一代人的內心世界的!愛情永遠美好的,但這美好見不得現實生活這道光芒,所以愛會淹沒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中。本來普通人家會在這種生活中變為親情,在兒女環繞下,逐漸為忙碌的生活所迫,在歲月這杯溫水中逐漸變老,人生誰能逃的了這一青蛙王子的宿命呢?
但是文人騷客,內裡是浪漫多情的,沈從文這位大文人應該是尤善此道!當作品中的文采斐然情動於無形,把自己也醉的一塌糊塗的時候,要麼從此蕭郎是路人一醉不醒,要麼就是被現實的殘酷,擊倒在所謂道德底線下。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畢竟人性是有殘缺的,否則人生怎麼會那麼多彩多姿,作家的創作源泉從何而來?生活就是這樣吧!生不易活不如意,所謂的波折所謂的折磨,人生不是本就如此嗎?
發生在沈從文這位大作家身上,就產生了戲劇元素,名人的身上如果沒有一些色彩,又何為真實的名人呢?但是如果這位才子,生活在自己親手種下的情種中,無法自拔就是另一回事了!一生的懺悔對於當事人來說,對於誰都是一種折磨,而這種折磨對於晚年的生活,更是一種懲罰,一種刻骨銘心的懲罰!所幸的是,晚年的沈從文得到了老妻的照顧,何嘗不是一種寬容於諒解呢!84歲的老妻,對於那句對不起,真的是在乎嗎?不會也不可能,拿得起來的恨之入骨,放的下去的釋懷是因為對方刻骨銘心深入骨髓的懺悔,記錄於文字的一種自我悲鳴,所以這樣的釋懷對於雙方都是好事!
今生今世情於怨,得到解脫!在另一個世界誰會不羨慕,這種另類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呢?優秀的人是值得愛的,但同樣你得面對他人性上的殘缺,同樣的你還得承受他人性弱點所給你帶來的傷害,所謂愛之越深恨之入骨!
一幅美麗絕倫的畫上存在一處敗筆,你能接受嗎?人對人的要求都是高於對自己的要求的,優秀的人越是如此會自我折磨,太高的預期也許正是來源於自身的優秀,和相同優秀的對方,所以就算84歲的釋懷,都是一種釋懷,也應該得到人們的理解與祝福!這對人群中的翹楚,是值得我們祝願的,在另一個世界裡,願一切安好!
-
18 # 隔壁家的小王姑娘
不是優秀才值得被愛,而是優秀的人更容易被愛。
大家都偏愛閃閃發亮的事物,對一個的好感是源於對方身上的優點。優點越突出就越能得到別人的青睞。
張兆和最後的釋懷是因為她理解了沈從文,心中的鬱結得以開解。
-
19 # 習慣夜睡
年青時最喜歡那種充滿才情的愛情故事。比如徐志摩和林徽音,沈從文和張兆和,甚至後束的三毛與荷西。相比於現在的美女與豪門,太俗,太骨感的赤裸。我更喜歡那一時代人的率真和勇猛,一切似乎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不是直接用錢來砸,然後得手。
我最喜歡的不是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中的任何的話語。而是為愛情窮追猛打後,張兆和的兩句話。一句是"青島大學沈從文允",正文其實只有一個字"允",表示家裡同意了!另一句是"鄉下人喝杯甜酒兆″。"兆"是落款。每次讀到這裡我都會開心的會心一笑!並想象年輕貌美的張兆和羞紅著臉的畫面,美妙而溫馨!這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
至於後來,那己不是愛情,那是生活!兩個高傲的人的真實的生活!就象普遍夫妻一樣!生活的味道並不只有甜,也有酸和澀。一句話說得好:恨就是未了的愛!
-
20 # 豔陽天tracy
愛情就像玻璃一樣,有了裂痕就再難完好如初,即使出於責任和道義生活在一起,也再難有當初的濃情蜜意。
釋懷是因為閱盡人生百態,看淡世事冷暖,優秀只是更吸引人,不是值得被愛的前提,兩顆心的相知相守相伴,才是愛情長久保鮮的訣竅。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題目,我去百度了一下,想看看張兆和是怎麼釋懷的,又是受了什麼樣的傷害(原諒我的不多見)。
【01】愛情之路張兆和是大作家大文學家沈從文的妻子,也是沈從文當年的第一批學生。就是這批學生讓沈從文於萬千人中看準了張兆和一人,便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一封又一封的情書想叩想她的心門,最終在三年後,他如願以償的抱得美人歸。
【02】家庭差距這是他二人從戀愛到結婚的經歷。我們再看兩個人的原生家庭吧。張兆和的父親是安徽的富商,養育著四個女兒,都是非常有才情的人,比如老二張允和,最終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老三張兆和畢業於中國公學大學部外語系,也有著自己的穩定工作。沈從文呢,來自湘西,家鄉是美麗的,家境算是一般吧,而且是小學畢業,後來自修愛上了寫作,走上了創作之路。
【03】婚後生活兩人的婚後生活,並不如沈從文想象的那樣夫唱婦隨,談詩論文。追求張兆和的時候覺得她是女神,但真正到手後,女神從神壇上下來,成為家庭婦女後,被柴米油鹽捆綁,成天浸染在居家日常裡,兩人互不理解,便產生了隔閡和摩擦。
作為文人,情感向來豐富,當遇上崇拜自己又與自己很談得來的高青子後,便心神飄蕩,心有旁系,兩人書信文章往來,被張兆和發現,質問之下沈從文也承認了,但他說兩個自己都愛,想讓張兆和包容。張兆和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回了孃家,便不再理會沈從文,用傳說中的話來說,就是“一次不忠,終生不用”。
【04】最終結局帶著這種傷害,兩人既不離婚也無平常夫妻那般的生活,直到沈從文遭遇很多事情,加上生病,張兆和去照顧他,直至他去世後張兆和整理他的書信文稿,才發現自己之前不理解的,現在理解了,而沈從文臨死前的那句“對不起”也已經晚了。
情感受到傷害的張兆和,直到84歲才釋懷這種傷害,並不是優秀的人才值得被愛,張兆和和沈從文都是優秀的人,兩個人的愛情,向來都不是旁人能指手畫腳的,而兩個人的婚姻,也並不是靠單一的愛情維護下去的,而是相互的理解、信任、包容經營下去的。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愛,也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