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娜多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魯迅先生的這句話,真是點出了人走向成熟的困境。

    成熟是個複雜的概念,在心理學上有許多相關概念,比如心智成熟、情緒成熟,而題主的問題描述指向的偏向於人際互動中的成熟,所以我們就來聊一聊“社交成熟”。

    在自身需求和環境要求之間,如何表現?

    我們在社互動動中是否成熟,關鍵在於在自身與他人、環境的互動中,我們該怎樣面對,如何做出迴應。傳統意義上的“成熟”,意味著我們身在其中,能夠依照場合的要求,做出符合環境要求的迴應。

    而隨著個人意識的加強,很多人對這樣的成熟觀念不再完全認同,我們自身的需求也要被更多地考慮。當然,我們自身的需求,與他人或環境對我們的要求並不總是矛盾,這時候我們往往很容易處理。

    困難的是,當自身的想法與環境的要求發生衝突,一個人該如何選擇怎麼做?其實這才更能看出他是否成熟了。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的成熟往往是這樣的:

    1.肯定自身的存在,認可自身的慾望、情感和能動性;

    2.肯定他人與環境的存在,認識到他人與環境對自身的要求是值得被考慮的;

    3.接納兩者可能發生的衝突;

    4.按照自己建立的原則和底線,進行衡量和判斷,最後做出相關的迴應。

    有些成熟表現,可能並不是真的成熟

    從一個人在特定場合下的行為去判斷其是否成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成熟的人也可能不遵循某些既定的要求,而某些言行看似成熟的人也可能並非真正的成熟。

    下面說是三種典型情況:

    1.任何場合都能靈活應變

    有些人往往能夠在不同的場合下表現得體,但是與他們近距離相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他們看似成熟的行為卻給人一種“程式化”的感覺,總讓人覺得他們不夠“真摯”,很難讓人感到彼此間心靈上的交流。

    這是為什麼呢?這可以用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提出的“真我/假我”理論來解釋。

    在早期被精心照顧的嬰兒常常能形成良好的“真我”,感受到自身的慾望、情感和創造性;但如果嬰兒的需求常常無法被滿足,受挫感會讓他對自身的能動性感到失望,對外界環境的要求更為敏感,逐漸用順從的方式面對照顧者,形成強大的“假我”。

    “假我”是嬰兒應對受挫的一種防禦性結構。在糟糕的養育環境下,嬰兒可能很早就展現出較好的智力表現,而溫尼科特將之稱為“分裂的智力”,這種智力與“真我”是隔離的,無法在慾望、情緒的表達和調節上展現出來。所以,面對在任何場合下都能得心應手的人,我們卻總感覺到情感上的隔離。

    2.凡事都要分出黑白

    在生活中,有些看似成熟的人過於嚴肅和刻板。他們對生活和世界有一套非常清晰和穩定的價值觀念,喜歡對事情下“終極式”的判斷。這些人很可能是過分依靠那些制度化的規則了,比如被普遍認可的風俗、習慣,比如社會制定的法律法規。

    循規守法當然是好市民。而更好的成熟還有下一個境界:不僅能夠理解和遵守某些社會規則,還能意識到遵循的方式並非單一的,比如公平、誠實、勇敢並不是只有唯一的表現形式,同時認識到這些規則之間可能發生矛盾和牴牾,並能根據不同的場合進行靈活地權衡和判斷。

    因為生活中總有不確定性的時刻,總有難以釐清的糾纏,甚至在某些矛盾的地方恰恰儲存著我們的人性,不應該總是做出非黑即白的判斷。可以說,這些人奮力追求成熟,最後又被成熟所限制。

    3.反對一切規則

    有些人覺得“成熟”就是失去個性,是被世界磨平了稜角,所以他們認為真正成熟的人,是那些反對規則、反對一切既定秩序的人。

    生活中確實有些這樣的人,忽視現存的標準,甚至完全以標準相反的樣子去生活。他們可能是自戀的,過於誇張的自我感“吞沒”了外部世界。沒有他人,沒有外在環境,只有自我,他們自然不會在乎那些習俗和慣例。同時,這種被無限放大的自我感也可能是偽裝出來的,正如自卑與自戀是一體兩面,他們害怕面對虛弱的自我,所以選擇與他人和外部世界進行對抗,在對抗中感受自身的存在和力量感。

    怎樣才能更成熟?

    1. 努力建立堅實的自我

    成熟離不開發展良好的自我。你只有知道“真我”的模樣,才能夠不在適應社交要求時迷失自己。我們必須自尊和自愛,這能夠讓我們在面對他人和世界的時候,不會輕易將自己放在次要位置,不會貶低自身的需求和慾望,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心態來面對,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去取捨和調整。

    2.確定自我與環境的邊界

    無論是領導同事在工作上的要求和配合,還是親人朋友在生活中的交往和互動,我們在建立自我的過程中時時受到外界的衝擊,可能讓生活混亂不堪。這時,不要簡單地否定自身,也不要武斷地反對他人,最需要做的反而是在認知和情感上肯定兩者的共存,去分辨混亂的狀態裡是否存在著分清自我和環境的可能性。

    哪些是外界造成的,哪些是自身產生的,哪些需要自己來負責,哪些是不是自己需要妥協的。在類似的實踐中,我們能越來越清楚自身和環境的邊界,也更容易察覺他人對我們的要求,以及自己本心的渴望。這有利於我們權衡應該多大程度接受外界的要求,同時不傷害到自己。

    3.肯定規則的意義,也接受矛盾

    對於習俗、規定和制度,最好的態度是將之作為我們建立個人價值體系的材料,而不僅是將之看作急於反對或嚴格遵守的“鐵律”。一個成熟的人是具有靈活性的人,在任何事情上,ta的反應都不是僵化的。在日常生活中,正誤的標準常常不是絕對的,好壞的界限也不是唯一的。

    再總結一下的話,真正的成熟:

    不是終於學會了一套如何應對各種人、各種場合的秘訣,

    更可能是我們明白了自身和他人永遠都是一樣的值得被考慮,明白了在兩者變動的關係中並不存在永恆不變的法則,

    所以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矛盾而複雜的事實,並努力在每一次的具體情況中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念,再做出最合適當下的決定。

  • 2 # 其戀之家

    每個人的三觀不同,有錢的不一定是享受,沒有錢的也不一定孤獨。人成熟了還要看心態,心態不一樣,對待事物的心情也不一樣

  • 3 # 喵伴仙

    鮑爾萊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毫無意義。”成熟就是理解孤獨,接受孤獨,享受孤獨。

    蔣勳說:“當我們懼怕孤獨而被孤獨驅使著去消滅孤獨時,是最孤獨的時候。”人只有在跟自己對話時,才能自我反思。

    笛卡爾說:“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頭,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過程中產生了智慧。”

    所以說,我們需要孤獨。“自省的孤獨勝過一切鼓勵。”

  • 4 # 遠來的歌

    謝邀。各人的觀點不一樣吧?我想絕對多數的人都不會把享受孤獨作為成熟的標誌。難道心目中連至親之情都斷絕了還認為這是享受?我就想問一下:這個人瘋了?還是……?絕對多數的人把自立、自尊、自強、天下為公、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敢擔當、敢作為、知好歹,懂感恩報恩等等作為成熟。

    孤獨不可享受。佛問弟子,一滳水,如何不讓它被太陽曬乾,被風吹乾,被土吸乾?弟子答不出。佛說:把它扔到大海里。

  • 5 # 藝林生活

    孤獨是人生必修課,尤其是到年歲大的時候,最好早早下手,孤獨,說、聽起來都讓人覺得不是很舒服,有點淒涼。孤獨是享受,實際是要的清淨心,心如止水是享受,心就一個念頭清淨心,好事壞事不裝了,要是在探究一下戒定慧三學就更好了。

  • 6 # 麗華看影片

    孤獨:享受孤獨,無畏孤獨,是舒是福。歡笑方是懸花壹現,孤獨終將配伴。人只有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才會成熟,你遇到的挫折越多就越成熟。

  • 7 # 根號三陪你看世界

    沒有永遠的成熟,成熟永遠在路上。

    一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他對不同的觀點會有不同的態度。也許在某個人生的階段,或許落魄,或許失意,這時候你需要的是安慰與陪伴;當你遠離人間百態,也許孤獨會給你帶來心靈上的慰藉。

    恰如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能夠享受生活的點點滴滴,這就包括你能享受孤獨不落寞,也能深居熱鬧不迷失。孤獨的根號三,忍得了孤獨,也想與你共享人間百態。

  • 8 # 劉滌潤

    有一首歌曲唱到,把孤獨當做晚餐,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每天都要和這樣那樣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大多數的人害怕孤單。但是,就平時工作而言,往往是在最安靜,沒人打擾的時候,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所以我認為孤單是最考驗一個人的,能夠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單,才能夠成就更大的事業,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確實要接受孤單,並且享受孤單,孤單,是人生的必修課。

  • 9 # 剝了皮橘子

    我覺得說的很對 20歲的時候想的東西 到了30歲的時候覺得以前很幼稚 人經歷了一年一年的磨練 承受了太多風霜 真正成熟起來以後會覺得一個人很享受 想幹嘛幹嘛 想吃什麼 想買什麼 不用顧忌任何人 如果從來一次我不想為人妻 不想為人母 只想一個人過一生 沒有油鹽醬醋 把孤獨當成享受 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

  • 10 # 老張還不老

    人的一生遇到孤獨、享受孤獨是必須滴,也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關鍵是自己怎麼對待而已。

    一個人在外也好,在家也好,都會遇到孤獨,只不過在外邊的多罷了。我認為孤獨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獨身在外的孤獨,身邊沒有親人、朋友,遇事沒人商量,閒暇之餘或有問題時沒人商量。另一種是身心孤獨,有心事,就是親戚朋友也懶得說,就是說了也沒用,乾脆不說,只有悶在心裡。這個情況就是享受孤獨。 孤獨隨著時間、地點、環境、閱歷或增加或消失,是人生的一部分,伴隨我們成長和衰老。學會調劑自己的生活,才是我們要積極面對的。

  • 11 # 健康快樂的小龍

    不管多成熟的人,都有孤獨的時候,也不會把孤獨當成享受的一面,只不過是真正成熟的人,對人生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態度更完美而已。

  • 12 # 竹香書一

    能夠學會孤獨和能夠適應孤獨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在孤獨中能夠承擔起自己的以及社會的責任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 13 # 西魏書生

    孤獨是人的成熟的標誌。

    李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因為聖賢的思想,同時代能領悟的人很少,要是大家都能領悟的東西,那還要聖賢幹什麼。

    凡是身處高位者,都是寂寞的。因為他有好多話,不能對別人講。古代皇帝自稱朕、寡人等,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他需要防備臣下的謀反,需要防備後宮的干政,需要防備皇子的篡權。一個人把心思,都放在防備別人身上,能不孤獨寂寞冷嗎。但要說是享受,也是權力帶給皇上的滿足感。

    現代人沒那麼多條條框框。但是成熟的人也不會信口開河,知道言多必失。喜歡做人群中的孤客。成熟就是把一些事情看開了,不要故弄玄虛,不要故作深沉,做一個真正的自己就好了。為了生存說一些無關緊要的奉承話,也是可以理解的。

  • 14 # 劉然嘟嘟

    讀書的時候,喜歡胡思亂想,一個人待著覺得孤獨,很想找人玩耍,一個人出門覺得孤獨,很想找人同行,一個人吃飯也覺得孤獨,也想找個人一起,總之,似乎就是覺得一個人不行不好啥的,亂七八糟,會想很多東西

    後面長大了,或者說,一個人待久了,就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了,沒人的時候,玩玩手機,也沒有多餘的想法,只是休息,心煩的時候,一個人出去走走,找個地方坐著發會呆,餓了,想的都是吃什麼,總之沒有以前那種多愁善感。

    也許這算成熟吧,但是更多我覺得是麻木。我們都長大了,知道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了,所以以前想的東西,可能毫無意義,想了也沒用,乾脆不想了。如何讓自己活的好,過的好,成了我們唯一的念頭,其實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為我們內心都渴望著那麼些個人,需要被關心,需要被理解,只是我們都很堅強,在沒有人關心和理解的情況下,努力生活著,享受孤獨,就是即使沒人知道,也要讓自己好起來,一個人,我可以自己為自己準備豐盛的晚餐,一個人,我可以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自己喜歡的書,一個人,我可以毫無顧慮自由自在做自己的事,總之就是,不管怎麼,一個人也很好。

    我想所謂的成熟,應該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堅強,你就有多成熟,孤獨從來就不會別人知道,只是我想告訴你我一個人也很好。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真正的成熟,也許比我想象中更好吧!

  • 15 # 雪明的快樂生活

    成熟的人都會孤獨,因為你經驗太多,很多東西不用去探索,經驗就會告訴你真相。就缺失了活力與樂趣,能打動自己的人和事越來越少,這種繁華過後的落寞,也許就是孤獨,但真的很享受。

  • 16 # 萬眾同學

    享受,一個人獨自工作,學習,讓自己的時間不浪費,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就比如我現在敲著鍵盤迴答問題,我覺得很享受

  • 17 # 心向雲端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人真正走向成熟,就是能在人群中,享受獨處,並得到樂趣。孤獨也可以幫你在一個人的黑夜裡,獨自舔舐傷口。畢竟有些傷痛,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才可以慢慢痊癒。

  • 18 # 儒意享美食

    當你經歷得多了,看的多了,走過的路多了,就慢慢的成熟了,那時候你不會向外界透露你太多的情緒,只會默默一笑看透不說透,孤獨伴隨著成熟會隨之而來,你已經不在乎外界對你的看法說法,反而覺得一個人會更好……

  • 19 # 叮咚一休

    對於提出來的這一點,事情不同展現的人物場景大不同,每個人的挫折感及內心的感受上,都會有很大程度的不相同,旨在源於對待問題的態度上。

    舉個例子來說明:

    從剛開始懵懵懂的踏入社會,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內心的堅守。會是自我覺得對的話語,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拿那個時期一直堅持的話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過了幾年,你會覺得那時的話感到幼稚,認識不夠深刻。去推翻或是變更,去認可另一段更深刻的話語來與之替代。

    那時的你是怎麼度過的呢?

    是上進心、是投入,而不是獨處。

    每一段過程經歷,都是一種觀念到另一種觀念的轉變,慢慢的人就成長了。便不是以前的不好,而是另一種趨向於更成熟。

    要說人真正的孤獨是成熟,古人常常告誡後人,人在最孤獨的時候要學會“慎獨”。不然很容易是在“霧裡探花”,讓事情愈演愈遭,事後才發現自己還是走不出來。成熟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可尋,又有多少人能夠有獨處的智慧呢!

    我的觀點是:

    讓暴風雪來的更猛烈些,勇敢去面對遇到的孤獨,且積極正面的接受洗禮,才會是從內而外真正的成熟。

  • 20 # 豐盛人生168

    我也覺得是種享受!每天晚上,離開喧囂的人群,一杯清茶,一本書,舒服的躺在沙發上。靜靜地看書,品茶。真的是種享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智商大眾化的孩子來說,日常教育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