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就拿時間來說吧,技術突破,是一個由量變走向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猛然間拔高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四者之間相成相輔,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創新體系,人才培養需要時間,機制形成也需要在思考中得到突破,本身即為創新實踐的過程。急功近利,世間靠錢搞裝備的國家,不是沒有,美國就是其中的一個。
比如美國近二十年間所搞的裝備,總是敗多少成,幾乎沒有一件是成功的。F-35究竟能不能用?存疑。不存疑的DDG-1000,一艘就是70億美元,已經被開除出戰鬥序列。還有一款最新型的航母“福特”號,入役即返廠,說是修理一下就好了,誰能告訴我,其真正服役的一個時間點?到今天已經投了130億,專家估計,沒有150億根本無可能。錢就是這樣流水一樣花出去,花的結果,就連美國自己不禁也會納悶,砸上去這麼多的錢,怎麼結果會如此?
可見,裝備研製與金錢,完全不能劃等號,就是2萬億,又能如何?靠錢是積累不出高科技的。所謂欲速不達,這才是裝備的王道正理。
僅有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就拿時間來說吧,技術突破,是一個由量變走向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猛然間拔高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四者之間相成相輔,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創新體系,人才培養需要時間,機制形成也需要在思考中得到突破,本身即為創新實踐的過程。急功近利,世間靠錢搞裝備的國家,不是沒有,美國就是其中的一個。
比如美國近二十年間所搞的裝備,總是敗多少成,幾乎沒有一件是成功的。F-35究竟能不能用?存疑。不存疑的DDG-1000,一艘就是70億美元,已經被開除出戰鬥序列。還有一款最新型的航母“福特”號,入役即返廠,說是修理一下就好了,誰能告訴我,其真正服役的一個時間點?到今天已經投了130億,專家估計,沒有150億根本無可能。錢就是這樣流水一樣花出去,花的結果,就連美國自己不禁也會納悶,砸上去這麼多的錢,怎麼結果會如此?
可見,裝備研製與金錢,完全不能劃等號,就是2萬億,又能如何?靠錢是積累不出高科技的。所謂欲速不達,這才是裝備的王道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