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野釣童子涵哥哥

    甲魚體表有一層薄膜樣的外皮,這層外皮本不吸水,在甲魚死亡後細胞失去活性,這層外皮失去了隔水的作用,泡在水裡,就跟人游泳一樣,泡的時間長了就白了。

  • 22 # 仙琳兒

    甲魚體表有一層薄膜樣的外皮,這層外皮本不吸水,在甲魚死亡後細胞失去活性,這層外皮失去了隔水的左右,表皮細胞吸收外界的水分變得蓬鬆,看起來就像變白了

  • 23 # 妃15888

    因為魚的體表有一層薄膜樣的外皮,這層外皮本來不吸水,在甲魚死亡後細胞失去活性,這層外皮失去了隔水的作用,表皮細胞吸收外界的水分變得蓬鬆所以看起來像變白了

  • 24 # 小潘vloG

    1、症狀   白點病:在小鱉的頸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質皮下有粟米、綠豆大小的白色斑點,以腹部最多,病灶略向外突出,用手挑壓可將白點去除,留下一小眼。   白斑病:鱉身體各部位面板上都有寄生,主要分佈在背部,呈不規則斑塊狀,無膿、無水,每塊面積0。

    5-1。0cm2,隨著病情的發展,白斑處表皮逐漸壞死、脫落、潰瘍。病鱉裙邊變軟、變薄,無彈性,食慾減少,愛在料臺上停留。將發病甲魚置入水盆中,使水淹沒甲魚身體,可見甲魚背部有一塊塊白斑,用手擦拭無影響。

      2、病原   白點病:多為產氣單胞桿菌(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等)。   白斑病:病原為毛黴菌,屬真菌類毛黴菌科。   3、流行與危害   白點病:主要發生於稚幼甲魚。

    在高溫時出現,水溫25-30℃時流行,發病高峰在稚甲魚孵化1個月內以及進入溫室1個月內,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死亡率在幾天內就會迅速提高,有時甚至全軍覆沒。   白斑病:在低溫時出現,水溫10-20℃時流行,但以養殖時間在60天以下小鱉最為嚴重,傳染快、死亡率高。

      4、發病原因   白點病:此病發生流行與稚鱉體嬌嫩,面板易受機械損傷以及溫室的養殖環境有關。溫室裡水溫一般控制在27-32℃,此溫度為白點病發病的最適溫度,此外,溫室養殖中大多數是用鍋爐加溫,由於空中的霧氣過濃,削弱了光照強度,為病原體創造了良好的繁殖條件,再加上換水頻繁,水溫不穩定,水質偏酸,溶氧偏低,更易引發白點病。

      白斑病:鱉苗進池前不慎受傷,鱉體消毒不嚴,鱉的放養密度過大等,容易造成病原體對鱉體的感染。此外,室內氣溫較低,甲魚池控溫差,池水清瘦也是引發此病的原因之一。   5、預防措施   白點病:(1)清塘消毒工作到位,可使用漂白粉5g/m2消毒養殖池塘;(2)適宜的放養密度(溫室養殖模式合理放養密度:日本鱉≤25只/m3、中華鱉≤30只/m3、臺灣鱉和泰國鱉≤40只/m3);(3) pH值保持在7。

    5左右,溶氧保持每升水3mg以上;(4) 鱉苗放養前使用1%食鹽(浸泡1分鐘)或30ppm土黴素(浸泡2小時)進行消毒,同時應減少鱉體損傷;(5)選用優質全價配合飼料。   白斑病:(1)使用漂白粉消毒養殖池塘;(2) 放苗時細心操作,減少鱉體受傷,使用食鹽或土黴素對鱉體進行消毒;(3) 培肥水質,使水體中有益菌迅速生長繁殖,在水體中快速佔領優勢生態位,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繁殖,尤其是在新池新水中,黴菌有迅速殖繁殖的傾向,因此要調節好水質;(4) 慎用抗生素,因抗生素有促進此病發展的作用;(5) pH值保持7。

    5-8。0。   6、治療措施   白點病:   外用:(1)使用碳酸氫鈉(小蘇打)調節pH值到7。5-8。0,用百萬分之二到百萬分之五的濃度全池潑灑,不足時可重複潑灑;(2)潑灑3-5ppm的甲碸黴素,消毒養殖水體;(3)24小時後潑灑1-2ppm的碘溴海因;(4)再調水pH值至8。

    0後補潑碘溴海因。   內服:每公斤飼料中新增常規抗菌藥物(頭孢黴素、利福平等)2-3克,連用6天。

  • 25 # 使用者76767296917

    甲魚體表有一層薄膜,這層薄膜本不吸水,在甲魚死亡後細胞失去活性,失去了隔水的作用,表皮細胞吸收外界的水分變得蓬鬆發脹,給人視覺效果就是感覺有白色的菌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自己一直碰不到所謂的“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