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姐愛設計

    這首歌真的好好聽,給我一種蕩氣迴腸的悲壯感覺。

    這就應該提提印第安人的歷史了吧。

    一是殖民時期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在殖民者到達之前,這個種族有300多個部落,尚處於原始氏族公社末期。這些部落之間的殘殺從未間斷過,其野蠻與殘酷遠非今日可以想象。特徵之一就是勝利了的部落必須把失敗部落的男女老幼全部殺絕,印第安人尚未進化到需要奴隸的地步,他們更看重保持其原始江山永固;其二便是以割下的頭皮數目計算戰功,而戰功卓著者就成為部落的首領;其三即遷徙性,從無永久領地的概念,要麼放棄,要麼被別的部落奪佔。

    二是殖民時期的印第安人

    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便已經與印第安人發生了戰鬥。然後發生了多起戰爭,其中“菲力普王之戰”中萬餘印第安人進攻新英格蘭,蕩平了90個移民定居點中50多個,號稱北美歷史上印第安人發動的最大戰役。在戰鬥中印第安人的傷亡大致是殖民者傷亡的一倍以上。最終殖民者只能靠分化、收買印第安人才免於失敗,菲力普王就是被收買的印第安人殺掉的。

    還有歐洲殖民者對印地安人的殺戮,已有其殘酷性的記錄,不再贅述。但僅看到殖民者殺戮的故事而故意忘記了印第安人首先開始的殺戮也是不全面的。

    不過,並非所有的新移民與印第安人之間都以殘殺為交往記錄的,公認的美國新移民精神之源為1620年11月初抵達今馬薩諸塞荒蕪之地的“五月花號”,以該船命名的公約已經成為美國立國精神之源。美國唯一的本土節日――感恩節,便來源於紀念“五月花號”新移民與印地安部落之友好交往。所謂“感恩”,就是感謝馬薩索德印第安部落的搭救之恩。

    三是北美獨立時期

    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絕大多數印第安部落都站在英國一邊鎮壓爭取獨立的大陸會議,緣由據考證僅僅是酋長們迷戀英國殖民者贈與的商品。只有極少數部落與起義者並肩戰鬥。例如著名的1778年7月“懷俄明慘案”,以印第安人為主的鎮壓部隊便殘忍地屠殺了近四百名擁戴獨立的和平居民;而在中部肯塔基,獨立軍幾乎完全是在與印第安人作戰,印地安人也屠殺了近千名要求獨立的和平居民,手段均為殘忍的印第安傳統方式。

    四是美國建國以後

    門羅宣言除有力地支援了美洲獨立運動之外,也終結了印第安人與歐洲殖民主義的同盟。鑑於印第安人一貫站在殖民者一邊向美國開戰,門羅總統宣佈不把印第安人納入美國體系,1824年設立“印第安人事務局”,採取驅趕他們到保留地的政策。失去英國殖民主義者這個強大盟友之後,印第安人徹底處於弱勢。

    1890年美軍與印第安部落共作戰1067次。印第安部落同美國軍隊的戰爭一直持續到1890年12月29日的“傷膝河之戰”。此戰美軍陣亡25人,印第安人戰死150人。該戰事結束後,印第安人結束了最後的戰鬥。

    看完這些就已經可以知道這樣一個民族,它的歌曲想必也如它一般。

  • 2 # 北斗君

    因為它講述了一段悠遠、悲涼的民族傳奇,空靈、悠古的聲音直擊人的內心。一個原始民族遭遇掠奪,家沒了,人散了,物是人非,這個歷史巨人早已淚染衣襟,喉嚨已經哽咽,只有用曲聲來向大地、向人們訴說它的悲痛……

  • 3 # 滬說

    最接近人性、最接近自然,最能打動每個人的內心,想象在高山、在大河、在曠野,有飛禽也有走獸,能夠呈現一種蒼涼、陌生但又似曾相識的畫面。野性的呼喚,如同Mustang賓士在曠野,如同雄鷹翱翔於天空。

  • 4 # 滄州水哥

    印第安音樂大都來自於大自然水乳交融的生活場景和感悟,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心靈共鳴,最後的莫西幹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樂曲所表達的那種淒涼和無奈令人潸然淚下,那種山水依舊家人卻已不在的孤獨和悲傷又能向誰去訴說。所以印第安音樂是一種更貼近自然更貼近生活更能走進人們的心靈的音樂。

  • 5 # 觀察者2199

    《最後的莫西幹人》是我聽過的最讓人難忘的音樂。雖然聽不懂歌詞,但能讓人們

    的心靈產生共鳴……

  • 6 # v小扣柴扉v

    所謂原始音樂,就是原汁原味的,沒有用任何現代科技的手法加工過的音樂。這種音樂的風格和表達方式是一個民族與自然鬥爭,與人鬥爭,與野獸鬥爭最後艱難生存下來而沉澱出來的,它濃縮了一個民族的性格和情感,當你聽到它的時候似乎也聽到了這個民族發自靈魂的吶喊:我們經歷許多苦難,我們也有很多快樂;我們曾有許多屈辱,但我們也有許多輝煌!所以我們聽了以後會有共鳴,會覺得好聽,雖然你一個字都聽不懂。當然表演也很重要。

  • 7 # FitX

    別特麼一扯印第安人就什麼哀傷的民族,人家天天吞雲吐霧賭場撒歡日子美的很。聽他們音樂好聽是因為你聽的少。都說自己民族語言最美,中學課文讓你背誦的部分你覺得美麼?

  • 8 # 袖手旁觀126897221

    因為他們的音樂是源自大自然,沒有評委的要求,不用考慮音樂性。是發自個人內心最深處的真實感受,所以 聽起來容易引起心靈共鳴,容易觸控到一個人靈魂最深處的寂靜,孤獨,空曠狂野,而又那麼放縱自由。

  • 9 # 遊戲秘密

    和一個種族的生活環境有直接的原因,如果印第安人生活在大森林裡,那他們的音樂應該是幽暗神秘的,如果他們可以像天空中的鳥兒一樣可以飛翔,他們歌聲應該是寬闊遙遠的,如果他們和魚兒一樣生活在海洋裡,他們的音樂應該是悠遠而深邃的吧!

  • 10 # 杳湖山一道人

    印第安是華人,印第完發音分開聽,印第=殷地,安=唵(我),就是,我是殷地的人,我來自殷地,殷地的我。

    我不是亂講的,考古發現的。印地完出土的銅器,甲骨上的文子圖案與中國的一樣。

  • 11 # 圖木格恩吉

    我想根據自己聽音樂感受講一下:悲樂以中低沉重(樂器)發音為主,歡快以中高音色,節奏活潑為主,不絕對!多數是這樣,印第安以原始,以生活和與環境相關的生活有這直接譜曲內容,直接的舞蹈內容,直接的演繹內容,音樂有著:天然!純美!生產勞動!祭祖拜天等原始內容,易理解,易通俗,易口學,易歌舞,必須筒單易懂,面對全體老少民族,所以簡單優美是主題,另外樂器多為神秘的吹奏,手鼓,節奏性叫聲及節奏性唱聲都非常突出,,,

  • 12 # 生活隨想慈瑪

    首先我每個人每個民族不得不承認不管我的生活方式 習俗 文化 個人道德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音樂文化也如此,當今美國印第安人音樂與歐洲殖民者剛來到這裡時的情況既相同又不同。如果你也承認對於音樂的理解有賴於聯絡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話,那麼,要了解美國印第安人音樂的風格、意義、作用、功能、歷史及其變化則需要人們付出畢生的努力。特別是當你試圖估價這種最早的美華人的音樂、估價它對佔統治地位的白人文化的影響,以及由疾病、戰爭、禁錮和所有各種降臨到少數民族頭上的暴行而引起的印第安人人口的減少、以至留下了深沉的痛,還有印第安人淵源的文化 音樂是個最好表達情感的途徑 自然也會透過音樂流露出了那種深情悲涼的情感。

  • 13 # 曹大夫為人民服務

    印第安人他們的音樂是來至大自然。仿照自然間的聲音來演湊的,自然間的音樂當然吸引人了,因為人最能實應自然了,所以感覺非常好聽。

  • 14 # 自己人生自擺渡

    她們的音樂很自然,源自生活與自然。人類最原始的感知來自大自然,一草一木,泥土的氣息……風雨聲,樹葉嘩嘩聲,鳥叫聲等等,都是人類最親近最深處的熱愛!這樣的聲樂,境界才是人內心的熱愛!

  • 15 # 天觀易3階控制論創新

    這個問題貧道企圖建立一個理論定性定量的定論。還是走頂層設計老套路,

    1987與朋友一起到亞利桑那大谷印地安人領地,參加了他們的音樂會並演奏了2胡二泉映月,都認為中國傳統音樂與印地安人傳統音樂都屬於五音系統,這個一聽就知,12356少或缺4與7,從這音樂上同親緣,大概支援亞洲先民遷移於海峽未成之先之假設。

    為什麼五音比現代十二調音樂好聽?這需發展的是如何定量每個音符承受的音樂資訊量公式。這裡也應該先有一個建立理論的步驟與過程

    1,人的耳是接受音樂的外器官,而分辨識度好與不好是內在的那一套屹今尚未定論的交感系統,是用每個音符(樂句,為感知單位),這基於每個音樂感知單位的伩息量的積累,其公式為

    2,單位音樂資訊量=∑資訊量/音樂發生的層次

    如五音系統,則除5,而12調則除12

    顯然的結論支援本問題,更深入探索需要結合我在本欄目多次理論的∞.分形邏輯時空

  • 16 # 花玲的卡卡西

    印第安音樂為什麼這樣悲涼、哀婉,那是因為他們的善良、熱情好客招來了一群吃人的白狼,白狼佔領他們的家園、屠殺他們的族人、甚至對他們進行滅族,如今活下來的印第安人沒有固定的家園,只有被白狼劃分的保留區,他們無處安放的愁緒、失去親人和土地的痛苦,只能用音樂去表達.....

  • 17 # 文文mm4545

    對呀,主要是他們那種帶磁性的平律真好聽

  • 18 # 閒雲清煙50527709

    看看秘魯的樂隊,演奏印第安人部落風格的音樂,經典陶醉

  • 19 # 桂海拾貝

    另外就是明顯的民族音樂特色。以do,fe。mi,So1,Ia五音結構,形成動聽悅耳音質。所以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20 # 東燕飛天

    一般的歌曲只是進入耳朵,而印第安歌曲可以深入骨髓,直達心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龍珠》中卡卡羅特剛出生戰鬥力那麼渣,為什麼長大變得那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