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時空

    其實定義好書,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定義,比如說,這本書中所告訴我們的內容是什麼?並且給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然後我們從中學習到了什麼?如果一本書,他講的很囉嗦,只是為了湊字數以外,那麼它並不是一本好書,好書呢,是讓我們能夠記一輩子,並且我們發生了一些事情,在書中能找到一些答案,這樣的書呢?我們稱之為好書

  • 2 # 阿利穌

    什麼樣的書才能算好書?這個有些複雜了。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即:好書在人不在書。

    就單個人角的度來講,對自己有用的,能讓自己上進的,能夠讓自己進步的,能夠讓自己獲取所需知識的,能夠讓自己解決問題和出成績的書就是好書。

    就團體來講,能給團體帶來利益的,能讓團體團結一致的,能讓團體具有凝聚力的,能讓團體成員進步的,能讓團體成長的書就是好書。

    從寬泛的社會層面上來講,能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的,能讓社會成員樹立正確向上的三觀的,能為社會帶來福祉的,能夠帶來社會及穩定的,能夠避免社會矛盾甚至戰爭的,能給社會帶來和平的等等,這樣的書就是好書。

    好書,也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階層而已。博士生認為好的書,小學生不一定認為好;城市的人認為好的書,農村人不一定認為好;中國人認為好的書,日本人不一定認為好;現在認為好的書,以前或將來不一定還是好的書。中世紀列為禁書的,現在看起來非常的好;百八十年前認為是外門邪說的,現在看起來恰恰就是正知正見!

    嚴格意義來講書就像武器一樣,沒有正邪之分,也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讀那本書的人如何讀,讀後又如何。當然能給讀者帶來什麼也是一個評判標準之一。所以,聖賢說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誠如其言!

    讀書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獨立思考的頭腦,邏輯推演的能力,研判問題的決斷,分辨是非的思想。

    同樣的好書,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效用。有人“半部論語治天下”,有人只知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有人讀老子以知未來,有人以“道德”算卜問卦。

    好書是一個平臺,你可以從那裡出發;好書是一個系統,你往那裡可以裝很多應用做你想做的事情;好書是一個礦洞,你可能從裡邊採到金銀,也可能只挖到廢石。

    好書在人不在書。

  • 3 # 用事實說故事

    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有人覺得勵志類的書籍是好書,有的人覺得歷史類是好書,有人覺得小說就是好書。

    看的人多就是好書麼?不見得,適合自己審美才是好書,比方說,諾獎作品應該算好書吧,但是你不愛看,所以對於你來說這不算好書。你愛看某些漫畫類書,這就是你認為的好書。

  • 4 # 死不悔妀

    什麼樣的書才能算好書?這個有些複雜。我個人認為:好書就是給予人的正能量,令人奮進,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時時刻刻令你想起書中的一些精闢句子鼓勵你,激發你衝向自己理想的彼岸……這就是好書。

  • 5 # 飯後停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心中對好書的評價都不一樣。但好書有個共同點:它的內容可以讓認為是好書的那部分人受益(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

  • 6 # 不見世面哪來慧眼

    能夠解決現階段某種困惑,使認知與行動能夠合二為一的,主要是從思想上有了改變,進而多角度的再去看同一問題會有不同的想法,未必結果會有多麼好,但重要的是想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變好了,好書就是讓你更豁達,更理智,更快樂。

  • 7 # 旭述辯證法

    要評價一本兒書是不是好書,我們可以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兩個角度去看。宏觀層面上,我們可以看這本書是不是經過了更多的人的評價,是不是有足夠長的生命週期,如果有一本書,經歷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還能夠不斷地影響更多的受眾,那最起碼能說明這本書講到的內容是有一定的普世價值的。畢竟這麼長時間,這麼多受眾群體,都有自己的思考。從微觀的層面上看,也就是這本書能不能對你起效果,起到什麼效果?我們又可以從內在和外在兩個角度去分析,內在說是不是就能啟發你的靈感,影響你的價值觀,影響你對世界的看法,增加你的知識點,甚至能夠讓你長時間的都有思考。外在上來說就是他的這種影響對你的實際生活、實際工作、具體行為有沒有幫助?有沒有指導作用?

    所以我剛才說到的這內在外在、宏觀微觀,其實就是說到了事物的矛盾性。矛盾性當中的對立統一關係,而這些內容其實就是毛主席的《矛盾論》所講到的。我們知道《毛選》的核心思想是透過《矛盾論》和《實踐論》表達出來的,把哲學和具體的工作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毛選》各個時期不同的文章其實就是把這種內在的哲學思想體現在了不同的時期,毛主席如何應對困難,面對危險如何統一思想,團結群眾,戰勝敵人。所以我認為《毛選》即有內在影響又對我們外在行為有指導作用的這麼一本書,即有宏觀上多人的閱讀和體驗和微觀上對我們個人的行為有巨大幫助的這麼一本書。

  • 8 # 莫柏順

    怎樣的書才算一本好?我認為,文學類作品應該是從生活真實再到藝術真實才算好書。能幫助人們客觀地丶全面地認識世界,而不是以偏概全,無原則地吹吹拍拍。

    哲學社會科學類必須從社會實踐中去廣泛發現,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用人們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將其上升為理論。論說文論點必須正確,論證嚴明,論據充足有力,能啟惕人們思考,幫助人們發現真理,被免謬誤,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這樣的書才算好書。!

    科學類主要在於發現,科學是永無止境的。誰發現了真理,誰就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推動作用。象袁隆平發現了雜交水稻,屠幼幼發現了菁蒿素。他們的作品才值得認真研讀,溫故而知新。

    面對此次新冠疫情,在西醫宣佈無藥可治的情況下,我們的中醫工作者根《傷寒論》和《溫病條列》,結合地區氣候和病人的具體證侯,由權威部門釋出了那麼多指導用方。張伯禮院士把麻杏石甘湯丶謝幹麻黃湯、小柴胡湯和五苓散合併加減成清肺排毒湯。臨床上挽救了多少生命。所以上述的中醫經典著作才是最好的書,他集幾千年勞動人民的智慧而成,被今天的醫家們發楊光大了。

  • 9 # 知行合一時

    我認為有三個標準:

    1、閱讀感受:讀時甘之若飴,讀完意猶未盡,讀後發人深省。

    2、讀者口碑:在同時期或同類書中有良好口碑,美譽度高。

    3、時間檢驗:歷之彌新,依然鮮活,經得起時間檢驗。

    三者佔其一,即算好書。

  • 10 # 離塵LC

    書籍是思想的載體,一本書體現的是其著作者的思想。它是對文化知識的傳播,只有能夠引導人們撥開現實迷霧,看向未來,能夠帶給人類技能、智慧且具有正向引領作用的書籍,才能算得上是一本好書。

    一本好書的所應具備的特點有以下呈現。

    1.首先,一本書的目錄是它的骨架,只有目錄羅列層次清楚,邏輯清晰,才能算是為這本書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穩固的基礎。否則,根基不穩,地動山搖,這種書就算出出來也是會被讀者和市場淘汰,能夠帶給人的正向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

    2.其次,從書的內容質量看,一本書要麼是能夠教給人某種特定技能,使其能夠靠這些正當地獨立於世,要麼是能夠傳達某種思想,讓一個人的思想獨立,當一個人有了獨立的思想,便有了強大的內心,也就能夠更和諧地處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所以一本書的內容從它所要傳達的資訊上需要具備以上條件,(當然這裡的技能和思想都是要受法律和道德約束的)。

    同時,一本好書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沒有字詞之類的硬傷,語句表達通順,邏輯清楚,描寫深入淺出,內容翔實,能夠同目錄的表達相一致,不能出現文不對題的現象。

    3.書籍最終面對的是讀者,一本好書所能呈現的內容也需得是多方位,多角度,其思想呈現得是多元化的,能夠對讀者產生幫助啟發性意義。

  • 11 # 減法之道

    我認為對自已有用的,能提升自已的思想素養,實用技能的書才是好書。看這種型別的書,能使自已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價值,為自已和家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種美好的生活可能是物質的,也可能是精神體驗的。比如一個浪子,整天遊手好閒,後來他偶然間看到一本書後深受教誨,並由此改邪歸正,開始了新的生活,並讓家人感到了無比的寬慰,那麼這位浪子偶遇的這本書就是好書。

  • 12 # 靈魂有書香

    讀第一遍時收穫很大,過段時間再讀第二遍,又有新的收穫,不久後讀第三遍,還有從中獲取營養,就這樣常讀常新,好像這本書會成長一樣,那麼對於我來講,它就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可以說這本書從一開始就遠遠超出你的層次,你每次讀到的只是當時的你所能理解的內容,隨著你閱歷的增加,思想的豐富,你可以從中讀出更多的東西,這種型別的書可以滿足多層次的人閱讀,這又反過來證明這本書的層次依然遠高於你,即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者是也。

  • 13 # 真相很簡單

    好,乍看,是一個相對的標準,你覺得好,可能別人就覺得沒什麼,

    那麼,你覺得好的標準是什麼呢?

    這就是書所扮演的角色中,有某種東西觸動了你。

    比方說,它有實用的某些東西,你正好用得著,你覺得真好。這是有用東西的傳遞。能傳遞有用的東西給正在需要的人,就是好書。

    再比方說,藝術類的書,它觸動了你,讓你的心靈受到衝擊,或者啟用你的想象,或者讓你由此對生活充滿希望,更加有人生的激情和動力,你覺得好。這是什麼?這是人類的生活情感的傳遞。能完成這種傳遞就是好書。

    從這樣的意義說,能夠和你發生某種關係,能被你認同的書,就是好書。

    這是好書的全部意義嗎?

    不是。

    因為很多書你不會去讀,但它照樣是好書,甚至是舉世公認的好書。

    這些好書又是怎麼回事呢?

    它是可以與另外的人,或者全人類,發生某種關係,得到認同的書。

    反過來,一本書,不能和任何人發生關係,然後獲得不了任何承認,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它就無法被認為是好書。而若干年後,人們認識到它的價值,它和人們有關係了,被認同了,它就變成好書了。

    所以說,好書就是一種評價,無非是有沒有人評價,什麼時候評價,誰來評價的問題。它有客觀基礎,但既是大眾傳播工具,就要服從於社會評價。這個評價帶有主觀性,可能是準確的,可能不是。沒有一把尺子,一量,就是好書,沒有!

  • 14 # 情感品讀社

    一、首先得知道什麼書是適合你的

    如題目,要想知道這本書的好壞,首先得知道它是否適合你,正所謂千人千面,對於書的理解也是高低不一。比如你是一名科技人員,那麼專業類書籍無疑對你來說是好書,但是歷史類書籍你不喜歡也不懂,那對你來說就不是好書。因為你讀不進去,而且理解不了,或者說沒有興趣。

    二、什麼書是對誰都好的

    有一部分書是誰讀都有好處的,但是要滿足幾個因素:

    1、能夠引起讀者共鳴

    這個共鳴既是情感的共鳴,假如你讀到了一本書,書中所寫人物,情節,你可能很有代入感,甚至會隨著故事主人公的命運而悲歡,那麼這是一本好書。為什麼呢?這樣一來,書中做人道理,你自然懂。

    2、工具類書籍

    我所說的工具類書籍不是專業類書籍,不是課本,而是能夠交給你做人的道理或者做人方法的書,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其實就是工具類書籍,教人為人處世,教人待人接物,都是很客觀的。《人性的弱點》之所以經久不衰,也正是因為從中你能學到很多實際生活中的東西,“怎麼做”是我們所關注的。不要覺得書中所寫你都明白,其實你只是明白,但從未實踐!

    工具類書籍是褒貶不一的,有人說沒用,有人說受益匪淺。這個就得看每個人讀書的方式了,有的人就是適合讀小說,這也印證了我之前說的首先要知道什麼書適合你。

    最後,希望你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就像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人那樣欣喜!

  • 15 # 三國演義的智慧

    什麼樣的書,算是一本好書?這絕對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一個比較可靠並且省事的方法是,將歷代以來的“好書”,進行對比和分析,就可以得出結論。

    我們以中國曆代以來的著作進行對比分析。先秦時期的代表作,比如《道德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韓非子》等;明清小說、《四大名著》等,當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經典名著汗牛充棟,我都不可能一一列舉,做不到,也沒有必要。我們對以上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進行分析,完全可以推理出結論和答案。

    結合這些經典名著,我們可以知道,一本好書的三個標誌。

    第一,解釋宇宙人生的普遍真理!第二,給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生方法!第三,讓人獲得溫暖,對人生充滿希望!

    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宇宙人生的普遍規律是什麼?就是自己好好做人,充滿美好的願景,真心為別人好,自己就會得到美好的回饋!這就是,最基本的規律和真相,一個人這樣去做人做事,一定成功和獲得幸福!

    什麼是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道德修養和心地善良,就是最正確、最持久、最有前途和未來的方法和方式!

    讀這些名著,會懂得分享和成全就是美德!只要自己不放棄,認真負責、謙虛謹慎、腳踏實地,就可以成功,就可以完成自己的美好計劃!只要自己不放棄,只要真心去奮鬥,只要真心為了別人,一定成功!這就是最大的希望!就是內心真正平和的保障!

    我們應該知道了,什麼樣的書,是好書!什麼樣的書呢,能啟發讀者、體悟宇宙人生真理;學會與自己和他人相處的基本道理與方法;能讓讀者知道,希望永遠都在,自己就是自己的最大希望!改正自己的錯誤,按照人生的正確道理做人做事,遲早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地、可以造成自己的計劃!

  • 16 # 水中之萍1

    好書的標準應該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現在所謂的書實在是太多了,彷彿只要紙上印有字都能算是書,但能算是好書的又實在是太少了。

    那些被稱作經典的可以算是好書,能夠被稱為經典,大多是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時間可以淘金,沒有意義的書籍,不可能長久。

    但好書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不可能千篇一律。白菜蘿蔔,各有所愛。

    對於好書的鑑別,除了別人認可的經典,還需要自己的能力。學識與修養,對於書籍的好與差,應該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不可能鑑別不出什麼是好書差書,否則,怕就不會是什麼有學識的人。試想,如果一個沒有分辨能力的人,只是逢書必看,那得是精力多麼旺盛的人;何況就是如今,你精力再旺盛,也看不了多少書,各種專業的書籍都是數不勝數,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加以區分,如何能得到有益的知識。而且如今,很難有那種通才,就是什麼都懂的人。現在是一個知識細分的時代,除了自己的專業,對於別的方面,就是博士也不一定有發言權。隔行如隔山,千萬別把自己看作萬能人!也用不著瞧不起別的專業的人,試想,如果別人會的,你就一定會嗎?所謂各有所長,用平淡之心去看待別人吧。

    至於修養對於書的鑑別能力,那當然也很重要。有修養的人,大多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非一日之功可以成為有修養的人。其言語舉止,可以反眏一個人的內心,那些言語不多的人,並不能說別人知道得少。高手往往是隻看不說,那些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淺薄之人。

    什麼事情都是相互聯絡的,關於一個什麼樣的書算是好書的問題,我卻說了這麼多,也許跑題了,但這些卻是我想說的話。

  • 17 # 十二十頁

    除了《5年高考3年模擬》都是好書

  • 18 # 我為生活加點糖

    好書的標準要看人吧。比如說四大名著吧,那肯定是好書,但照樣不是好多人看不下去嘛。

    所以不管什麼書,只要自己認為它符合以下特徵,那就是好書。

    1. 知識性。你看完書後學到了不少知識,或提升了個人修養。

    2. 趣味性。這本書讓你覺得搞笑。

    3. 思想性。讀完一本書,書中的人物、故事引起你共鳴、帶給你更多思考。

  • 19 # 大咖搞笑剪輯

    沒每一本書裡邊都能有一句或者一段你記憶力深刻的話就算是好書,如果實在要給書定義好看的書可以搜尋書籍排行榜,但是如果從個人來講,本人覺得老祖宗留下來的書都是好書,現在出的很多銷量很好的書其實都是從老祖宗的書籍裡借鑑新編的白話文而已,看你喜歡什麼題材的,比如易經 鬼谷子 菜根譚 黃帝內經 道德經都是很不錯的呢

  • 20 # 熱火了

    什麼樣的一本書才是好書。我覺得首先這本書充滿正能量,其次是讀者能從中受益,也許是終身難忘,也許只是短期的幫助,都不失為一本好書!

    為什麼首先一定得是充滿正能量的書呢!這是當然的啦,比如是一本教大家賭博的書,雖然你從書中學到很多東西,賭博的技巧,甚至教你出老千,這樣的書只會危害社會,這樣的書就不是一本好書。還有的書,比如專業類的書籍也是好書,這也是充滿正能量的書,因為知識技術本身就是人類的文明,人類的財富,人類文明傳承下去的載體!

    另一點是能從書中學到東西,包括知識技術,人生智慧。也許書中某一句話就令你深有感觸,令你擺脫煩惱,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虛空才能容萬物,茶杯空了才能裝茶,口袋口了才能放得下錢。鼻子、耳朵、口腔、五臟六腑空了,才能存活,不空就不能健康地生活了。像我們的對談,也要有這樣一個空間才能進行。所以,空是很有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美股3月24日高開,道指漲幅高達11.37 %?美股開始觸底反彈了嗎?